德育理念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8 09:11:1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德育理念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德育理念

高校德育理念论文

1德育理念的内涵

德育理念是人们对德育的基本看法和理性认识,是先于行动的核心理论和哲学前提。没有科学的德育理念,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德育创新,有了理念的更新才会引起方法的变革。德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育人。传统的德育往往是见事不见人,或者是没有充分考虑人的独立个性和内在需求等因素,进行呆板的说教。现代德育越来越强调发展人的潜能,激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注重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德育理念创新的目标是树立现代化的德育观念,尽快树立起科学的具有时代特点的德育新观念。

2高校德育理念存在的问题

2.1偏重理论学习,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尽管高校德育改革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目前德育教育仍然处于注重理论学习、实践教学不尽人意的状态。在偏重理论学习的影响下,德育教育不自觉地演变成了一种知识的灌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成为教育的客体。久而久之,学生对枯燥的理论产生厌烦情绪,并由于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没有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获得,甚至会觉得这项教育对他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这正是对学生主体地位忽视的表现。

2.2德育观念错位,德育功能弱化

查看全文

浅谈“大德育”理念下德育工作

摘要:中职教育中应该要积极德育工作,由于德育教学在教育事业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其教育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做好了德育工作才能有效促进中职院校的良好发展。而德育工作的前提应该要在“大德育”理念下开展,首先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中职德育的地位,要明白德育教学是中学生成长学习的关键所在;另外要明确中职德育的教学目标,树立起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下来就是将先进、科学的大德育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然后建立起中职德育工作的相关机制,包括教学工作运行机制以及大德育工作机制等;最后就是将“大德育”理念下的德育工作进行落实,在教学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文章针对“大德育”理念下的德育工作展开了探究,并提出了一些关于强化中职德育工作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德育;理念;德育工作

中职教育中所谓的“大德育”理念就是院校内的所有教职人员都能充分认识到大德育的地位,通过对德育工作的目标进行科学的确立,将大德育理念融入日常的德育荼中,从而有效实施德育工作任务。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作为一个比较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作,除了会涉及到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也与学生成长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中职教育构建大德育格局时应该要对党的教育方针进行全面落实,将德育理念融入德育教学中,在提高中职德育工作水平的同时,也要为国家培养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以及高素质人才。

1德育工作的前提是将大德育理念贯彻于日常教学工作中

德育教学在中职教育事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德育理念不仅在教学中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也对教育的本质进行了相应的规定,这种教育工作对于中职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大德育”理念下的德育工作并不是指单纯地投入时间或财力,更不是说用德育教学模式去冲击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应试教育的压制下,家庭、学校教育几乎一味地重才智而轻德育,而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决定人生德操高下、品性优劣的特殊阶段。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民族发展的肩负者,更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因此,做好中职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说非常有必要的。关于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我国伟大领袖明确提出过我国教育方针应该要将德、智、体育放在教学首位。“大德育”理念下的中职德育工作的目标就是将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来武装学生的头脑,在学生的心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这种教学到理念融入日常德育工作。

2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原则,确保德育工作目标的实现

查看全文

德育理念下中学德育论文

一德育工作存在的困境

1.德育理念落后,存在重共性、轻个性的倾向长期以来,学校在中考、高考的升学率压力下,再加上德育工作难以量化,对德育工作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倾向,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生学科成绩上,导致德育工作在学校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另外,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学校管理者、德育工作者并没有正确认识到德育的含义、特征、标准,仅仅把德育当作管制学生、训练学生、维持纪律、整齐划一的“代名词”。在许多教育者眼中,唯命是从、老实本分的学生受到赞许、认可,而有个性的孩子则被视为异类。“主流”“正确”“统一”这些标签几乎成为德育的核心目的,程序化、模式化、标准化是学生评价的基本特征,至于学生的道德认知是否端正、情感强不强烈、行为是否养成反而不重要了。这样做的做法,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造成学生依附感强,没有主见,思想僵化,缺乏创造精神。“好学生”则丧失自我,成为教师的“应声虫”,“差学生”则丧失自尊,自暴自弃。

2.德育手段僵化,片面强调灌输、限制和防范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经内化等一系列心理机制自主建构的。由此我们应认识到,受教育者只有主动接受教育,主动对自己施加教育和影响,才能实现教育目的。再加上德育不仅仅指向知识,还包括情感、态度、行为、意志、信念等更广更深层面的内容,这种主动性在德育过程中就显得更加重要。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是非观念,若适当地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判断能力去思考、认识事物,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往往更能深入人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当前的德育实践中,却存在着片面强调灌输、限制和防范的倾向,忽视学生的自我感悟、体悟及自主建构,把内涵丰富的德育工作窄化为单调的知识学习,把丰富多样的德育手段僵化为枯燥乏味的课堂说教。这种僵化、灌输式的德育方式忽视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师的“主导”异化为“主宰”,严重影响德育目标的实现,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德育内容狭隘,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德育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一般而言,包括道德养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公民教育等多项内容,且每一项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从教材方面来看,几乎每一项都有所涉及,但在现实德育实践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德育内容却存在失衡的现象。道德养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在德育中占了极大的比例,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公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忽视。在很多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由于专业师资、场所的严重缺失以及理念的落后,心理健康教育有名无实、形同虚设,这在心理危机事件频发的社会大背景下亟须改进。在现代社会,大规模的城市化、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主政治的迅速推进催生了新的道德观念,这些观念是处理人与人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依据,而这些需要公民教育的培育。在这方面,很多中学还没有充分重视起来,从教材到师资,从理论到观念仍然十分匮乏与落后。

二德育工作的突围路径

中学生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造成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家庭、教育者、学生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从而达到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目标。

查看全文

德育理念指导创新性德育实践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德育实践工作从内容和形式、理念和机制、方法和标准等方面进行了三次大的改革,初步形成了体现时代趋势和反映中国特点的高校德育实践的新局面。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实践还存在不少缺点与问题,为有效推进学校德育工作落实,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与质量,学校德育实践必须要进行创新。

[关键词]德育理念;德育实践;学校教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学校、教师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创建道德学习的环境与条件,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实现健康良性的发展。从本质上来看,这也是德育的核心工作内容。在德育中,通常采用广义的德育概念,主要内容包含五个层面:围绕爱国主义核心开展政治教育,具体内容以传统美德为主;开展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开展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法纪教育,使学生自觉养成奉公守法、遵章守纪的个人行为准则;开展心理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根据唯物辩证法观点,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只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德育实践中,开展德育其实就是通过学校、教师“布道”,来引导学生不断建构正确的道德规范。德育体现了生长与环境的统一,个体价值建构与价值引导的统一。鉴于此,学校与教师应在民主基础上,强调道德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开展自我教育。同时,学校道德教育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学校应积极扩大正向影响,使之成为德育教育的强大助推力,避免负面影响制约德育工作。此外,创新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动力,德育工作亦是如此。学校德育必须积极探寻新的思维与思路,这样才能推陈出新,增强其德育教育效果。以下笔者简要论述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开滦一中”)创新性的德育实践措施。

一、强化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实现全员参与德育工作

在德育工作方面,开滦一中非常重视队伍建设,并根据实际情况,形成了四梯队金字塔形队伍。张丽钧校长居于塔顶,其下是第二梯队,主要以德育副校长为统领,成员包括德育处主任、团委书记、各年级主任,第二梯队的工作内容是每人负责一个部门的德育工作;第三梯队的统领是德育处主任、各年级主任,包括班主任、任课教师、德育干事、宿管人员等;第四梯队由广大学生干部构成,他们都是德育处和团委共同培训管理的优秀学生干部。广大学生处于金字塔的最基础部分,他们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个体价值的构建者,也是德育工作的目标对象。学校加强了班主任的理论学习,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过去班主任交流介绍经验多、理论少,现在我们开始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理论的学习与讨论,学习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种心理效应,通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和交流,教师可进行经验共享和理论创新,进而将理论与方法应用到具体实践中,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具体学情,来对学困生或其他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帮助,从而有效推动学生实现学业进步,健康成长。为了提高德育的效果,学校积极开展家校共建活动,定期邀请学生家长到校进行听课、授课观摩、监考考试及参与一定的学校管理工作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家长深刻感受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出工出力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从学校各项常规管理中着手,重视和加强全面引导和督查

查看全文

高校德育的应有理念研究论文

[摘要]高校德育理念是人们对于德育的本质、价值及活动的基本观念,它关系到高校德育的质量。在当今社会历史条件下,高校德育应该树立人本理念、个性化理念、生活化理念和责任理念。只有树立了新的德育理念,并遵循了这些理念各自所内含的不同要求,高校德育才能够起到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德育;人本理念;个性化理念;生活化理念;责任理念

Abstract:Theideasofmoral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arepeople''''s

basicconceptsonessence,valueandactivityofmoraleducation.Theyarerelatedwiththequalityofmoral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Underpresentsocialandhistoricalconditions,moral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shouldhavesuchideasashumanism,individuality,lifeandresponsibility

.Onlythesenewideasofmoraleducationaresetupandthedifferentrequirementsofeachideaareobeyedcanthemoral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havethefunctionforimprovingcollegestudents''''moralquality.

Keywords:moral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ideaofhumanism;ideaofindividuality;ideaoflife;ideaofresponsibility

查看全文

强国理念中职德育体系构建

【摘要】由于我国走的是经济建设为主的强国路线,同时作为制造业大国,推进发展实现制造业强国是必然趋势。可见,制造业于中国而言,犹如活力与财富的源泉,又是必不可少的强国之本,也是响应《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三步走”制造强国理念的基本要求。基于制造业强国理念下的中职学校肩负着培养各种实业与制造业技能人才的艰巨任务,而人才的培养必须从端正思想开始,因此中职德育教育是中职职业教育培养人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环节,因此,国内各个中职学校应当提高德育教育的重视度,构建基于制造业强国理念的德育体系,健全德育体系构建工作,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贡献高端人才。

【关键词】基于制造业;强国理念;中职德育体系;构建策略

1关于制造业强国理念下的中职教育相关概述

制造业强国的理念源起于《中国制造2025》,它明确指出实现制造强国之路人才是首要资源,打造具备实力强劲的制造业,高端人才才是发展之道,在此基础上才会实现科技兴国与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制造强国”的提出是机遇也是挑战,它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新要求:第一,先进科技时代,生产制造业也日益走向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工作人员了解现下智能化的生产需求,摒弃闷头苦干与事不关己的传统思想,现代生产制造业已从人力劳动解放出来通过脑力劳动去从事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设备的各项管理工作,全新的工种需要技术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智能化制造业背景下,小批量产品、个性化产品将成为发展主流,每一名技术工作人员都会走向设计、管理、统筹、创新的技能型人才路线,因此,要求技术工作人员具备自主创新意识及能力。第三,着重建设一支十大制造业领域所需的大批量尖端技能型专业人才,需要技能人才具备精湛而专业的操作,并且具备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综合能力。

2基于制造业强国理念的中职德育体系构建策略

2.1构建德育目标管理体系。学校各管理层、教师要共同建立统一的德育教育体系。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管理,使学校每名德育工作者、各德育职能部门都能有清晰、明确、定量的工作方向及目标,全面开展教育目标责任制。通过教育目标的定制,将工作进行细致划分,实行制度、责任、科学、规范化的德育教育工作流程,摆脱传统工作中残留的随意与盲目性。把现有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并分配给各德育职能部门与德育教育工作者中,并落实责任,使工作者之间形成相互合作、互相监督的责任体系。另外,应对中职院校的各德育工作层级加强管理,使每一个层级都能很好的发挥出各自的职能,同时要对各层级所肩负的责任进行区分,确保责任制落到实处;明确层级之间的从属关系、平级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德育工作责任系统结构更加紧密、明确职能,确保组织活动的延展性,使工作的开展更加有序、协调、和谐。其有序、保质的德育工作管理,需要中职学校党委领导机构加强思想宣传,并对各管理部门、党政工团、学生会组织、德育办公室、教研室进行统一领导、统一分工、统一指挥,使力量具有凝聚性。发扬协同合作能力,使层级间达成共同目标、信息合作、任务配合、互相交流、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同时根据分工能够恪尽职守独立完成工作任务,不断提升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能力,切实将德育工作摆放在教学工作的前列,将育人树人立为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2.2加强队伍建设。2.2.1培训专业专职德育教育工作人员。中职学校应努力创建具有理论素养、党政坚定、能力精湛、体系合理、专兼共存、功能互补高素质、高效率的德育工作管理队伍。德育工作专职教育人员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中要不断积累经验,同时校方要以提升德育教职员工能力为目的,有计划的定期开展在职培训。可以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德育教育专家到校开展讲座或培训,德育管理、教研等部门共同协作开展社会德育调研活动,逐步完善德育教育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另外校方应定期对德育工作人员进行评价,选取优秀、政治素养高、有潜力的德育教育工作者为党政干部的后备力量并则重培养,逐渐提升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中坚力量。2.2.2建设一支高水平班主任队伍。中职学校应对班主任工作进行完善,发挥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主干力量。坚持择优选拔、管理与培养,为班主任制定培养计划,有序、分部的开展各形式的培训活动,定期开展班主任交流会,或创建网络交流平台,增强班主任间的教学经验分享,使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理念与素养全面提升,有效的提升班级管理工作能力。2.3强化校园综合治理力度。强化中职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将学生的自身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例为学校重点安全教育内容,避免事故的产生。开展学生安全自救、自我防护、提前预知、法制知识的专题讲座与实践活动;对校园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与整改,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有效协调,为学生提供安全、和谐、健康、舒适的校园环境;创设校园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辅导课、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并将问题及时与心理老师交流,确保学生身心健康,使校园秩序得以稳定。2.4组建学生社团。中职学校的现有社团组织其内容要积极向上、并将德育、智育、体育、美、文化进行结合;学生组织更加贴近学生并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一些教育内容、良好的德育行为能够很好的被传播,并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同时这些学生又能够很好的起到感染与标榜作用,使全校学生树立起良好的道德与学习目标。另外也搭建起学生与教师间的沟通桥梁,将与学生切身相关的问题及建议更好的反馈给学校管理层,进而发挥出教育主体的作用,也使学校教育工作有效提升。

查看全文

高校德育理念分析论文

1德育理念的内涵

德育理念是人们对德育的基本看法和理性认识,是先于行动的核心理论和哲学前提。没有科学的德育理念,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德育创新,有了理念的更新才会引起方法的变革。德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育人。传统的德育往往是见事不见人,或者是没有充分考虑人的独立个性和内在需求等因素,进行呆板的说教。现代德育越来越强调发展人的潜能,激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注重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德育理念创新的目标是树立现代化的德育观念,尽快树立起科学的具有时代特点的德育新观念。

2高校德育理念存在的问题

2.1偏重理论学习,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尽管高校德育改革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目前德育教育仍然处于注重理论学习、实践教学不尽人意的状态。在偏重理论学习的影响下,德育教育不自觉地演变成了一种知识的灌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成为教育的客体。久而久之,学生对枯燥的理论产生厌烦情绪,并由于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没有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获得,甚至会觉得这项教育对他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这正是对学生主体地位忽视的表现。

2.2德育观念错位,德育功能弱化

查看全文

以人为本理念初中德育开展策略

摘要: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人为本理念是德育的核心指导思想。文章从以人为本理念内涵切入,分析了初中德育开展的意义,最后提出以人为本的德育可从情感化、实践化、学生评价多样化等方面展开。

关键词:以人为本;初中教育;德育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中的“人”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本”即是根本、基本,其内涵是一切发展都要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再通过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使发展惠及全民。将以人为本理念迁移到教育领域,即是教学应以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认识水平出发,不断寻求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方式方法与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德育手段,践行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发展人才的教育理念。当前,以人为本理念逐渐渗透到初中德育中,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学校应重视德育,通过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制度,加快以人为本的德育深入发展。

一、开展初中德育的意义

1.顺应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初中学生在生理上处于青春发育期,神经系统快速发育且日益成熟,语言表达能力大幅提高,并逐渐产生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自我意识也逐渐完善。因此,初中阶段是学生接受知识技能、培养健全人格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德育,能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初中生的情感意识逐渐强烈,需要以德育引导其正确对待“情感萌芽”,使其明白情感萌动是青春期的正常情况,并学会自我调节,理智控制情感冲动。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上充斥着海量信息,而初中生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真假难辨的信息,由于缺少社会经验,易受不良信息影响。因此,学校要加强德育,让学生逐渐养成全面的思考能力与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分辨信息真伪,防止学生在接受不良信息后产生错误的思想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3.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传统教学在“分数论”的影响下注重知识的传递,课堂教学“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的情形并不少见。这种做法只重视知识,却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忽略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导致教学效果欠佳。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遵循知识技能与思想品德培养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即要求教师从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坚决避免因唯知识论造成的忽略学生个人情感、缺少思想教育的现象。李振西教授曾指出:“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不是人和物的关系,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心灵和心灵的关系。”因此,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动向,以人为本做好德育,用好“三面镜子”,即发现学生优点的“显微镜”、平等对待学生的“平面镜”、长远发展的“望远镜”,促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4.个性化教学的需求。《教育的智慧》指出,要尊重每个孩子的未来,无论是杰出者还是普通人,只要善良正直勤劳,都是我们的骄傲。学校不是工厂,学生不是产品;工厂产出标准化产品,是其生产的成功;而学校若培养出模式化的“人才”,却是教育的失败。因此,教师应该秉承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教学。只有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开展以人为本的教学才算是成功的教学。德育应包含人类的终极关怀,要能够唤醒学生的生命感、价值感和创造力。

二、基于以人为本理念开展初中德育的策略

查看全文

高校德育人本理念分析论文

[摘要]高校德育理念是人们对于德育的本质、价值及活动的基本观念,它关系到高校德育的质量。在当今社会历史条件下,高校德育应该树立人本理念、个性化理念、生活化理念和责任理念。只有树立了新的德育理念,并遵循了这些理念各自所内含的不同要求,高校德育才能够起到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德育;人本理念;个性化理念;生活化理念;责任理念

Abstract:Theideasofmoral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arepeople''''s

basicconceptsonessence,valueandactivityofmoraleducation.Theyarerelatedwiththequalityofmoral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Underpresentsocialandhistoricalconditions,moral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shouldhavesuchideasashumanism,individuality,lifeandresponsibility

.Onlythesenewideasofmoraleducationaresetupandthedifferentrequirementsofeachideaareobeyedcanthemoral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havethefunctionforimprovingcollegestudents''''moralquality.

Keywords:moral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ideaofhumanism;ideaofindividuality;ideaoflife;ideaofresponsibility

查看全文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探讨

摘要: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增强适应现时代社会的能力,成为摆在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议题。本文就高中阶段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进行重新梳理和认识,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德育;智力水平;阶段性;差异性

现如今,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改革实验中,如何平衡智育、德育、体育三者之间的良性发展关系,是关乎高中阶段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在现阶段教学改革中,改善德育工作的环境氛围,成为现如今高中阶段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在教学改革实验的背景下,本文就高中阶段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进行重新梳理和认识,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意见。

一、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理念与认识

(一)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善班主任德育工作指导性作用

从国内外教育学家对“教育”所下的定义中,我们可以从中认识到大家对于这一名词的普遍认识是:“以客观存在的外部形式来引导或唤醒人内心潜在的意识形态,最终达成育人的目的。“德育”属于“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也就要遵循这一自然的形式。在教学实验改革的背景下,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班主任要加强德育工作的指导性作用,进而完成德育工作,提高德育水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