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考核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8 08:28: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德育考核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干部德育考核工作思考
“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要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作用。”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重要、最根本、最核心的是人才问题。人才是经济发展的财富之源,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资本。当今世界,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我党历来注重人才的选拔,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提出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选拔标准,现在我们以“德、能、勤、绩”来考核任用人才,都是将“德”放在了首位。人才一旦被选拔任用,党和国家即会委以重任,担负起国家的一项事业、负责起一方百姓的幸福,因此人才的人品、德行确乎至关重要。“行成于思”,一个人的品德决定着其思想言行,决定着其日后的为官之道。
品德高尚的人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不会仅以实现自身价值为人身的终极追求。儒家经典《大学》篇提出我们至今称道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才观,今天虽然是一个主张个性解放的时代,但若仅为实现个人价值而奋斗,终究难成大器;品德高尚的人崇尚气节,清正廉洁,不齿于蝇营苟苟,随波逐流。自古以来,无论是个人自律还是社会期盼,都要求社会栋梁以气节为先,“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对人才的要求尤其如此;品德高尚的人一日三省,严格自律,能自觉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时刻提高警惕,始终保持廉洁;品德高尚的人以诚信为本,忠诚于党的事业。相反,形式主义的本质是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官僚主义的实质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官当老爷。中浮夸风起,中忽左忽右,给党和国家造成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都是对诚信的践踏。而我们需要的是诚信之人,是注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人才;品德高尚的人公道正派、淡泊名利、任人唯贤、光明磊落,不会趋炎附势、唯利是图、任人唯亲、结党钻营;品德高尚的人善良正直,有人文情怀。尊重爱护弱势群体,是道德力量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七大最令世人瞩目的,就是我党的一系列亲民惠民政策,和对弱势群体的极大关注与利益保障。政府的职能就是为百姓提供服务,服务者是公仆,而不是老爷。善良正直的为政者悲天悯人,关心普通百姓的疾苦,体会弱势群体的艰难,无须制度的规范或政策的指令,就能自觉自愿地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能最大化地实现政府的服务职能。
有人认为,当今社会是知识社会,能力才是选拔人才的第一要素,怎么不把才能放在首位呢?君不见多少贪官蛀虫哪个不是为了一己私利,才智过人、能力非凡?有才无德者一旦权利在握,其贪污手段更加高明、犯罪方式更加隐晦、负面影响更加恶劣、对党和人民造成的危害亦更大。
道德缺失者一旦被选拔,委以重用,权力就成为贪婪者获取私利的捷径,权力本身所凝结的社会义务与责任完全被弃之脑后。现实生活中,个别干部一旦占有或控制一定权力,更使他们认为自己有不受道德约束的特权,有了蔑视道德的条件,道德只是用来约束老百姓的。从而无所顾及,为所欲为,严重破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同时,他们认为在商品经济社会,有钱似乎就可以买到一切,包括荣誉、地位和尊严;有钱似乎就可以逃脱法律和道德的制裁。他们对金钱的热忱直接助长了拜金主义的盛行,导致了人们对道德的进一步冷漠。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已成为我国的主导经济形态。在改革初期,许多人误以为市场经济就是拜金主义,把市场经济与传统道德对立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市场经济不但不排斥中华传统之美德,二者还有许多共性,市场经济以“公平”作为经济活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要素,“诚信”是人们履行合同、契约的信任基础,“诚实、正直、合作、公平、正义”是市场经济正常运作的保证和前提,市场经济就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参与者的个体道德素养,成为维持市场经济中的正常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所需要的行为准则。
职业学校德育考核分析论文
一,切实增强德育课教学和考核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因此,笔者在探索中初步形成了以下工作思路,敬请同行予以指正。
1.德育成绩的基本构成
德育成绩由理论考核、日常行为考核、社会实践考核三部分构成,理论考核由德育课任课教师负责完成,考试内容应根据德育大纲和学校德育课教学计划而定,采取闭卷考试并结合平时测验的百分制考核形式;日常行为考核由班主任负责依据“学生量化管理细则”,根据每个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量化计分;社会实践活动考核由班主任协同学生科,根据学生每学期完成学校认可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量化赋分、汇总统计完成。
上述三项考核成绩在每学期末,由德育课教师负责收集,按相应比例汇总为德育课总成绩,按成绩上报格式和要求,报学校成绩管理部门备案。
2.德育成绩赋值标准
2.1德育总成绩为100分,其中理论知识考核占50%,日常行为规范考核占30%,社会实践活动考核占20%。
职业学校德育考核分析论文
主题词:职业道德考核办法
内容简介:论述了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各项考核的方法进行了论述。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课题,是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的德育课教学中,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而在德育课的考核中也重在考察学生对道德知识的掌握。这种将德育学科化、知识化、课程化的做法虽然在某些方面说明了我们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但从德育本身的特点看,这一形式却很难达到实现德育的目标,达到知与行的统一。长此以往,在某些学生的意识里,道德似乎仅仅成为了一门知识,靠死记硬背便可以得到高分数,而在实际的道德行为与道德认识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反差。
一个人的良好道德品质最终必然显示到外在行为上,改善道德行为是德育追求的最终效果。测量德育效果的标准,最终看教育对象是否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探索如何使道德课程的评价考核与学生的养成教育紧密相结合,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德育课教学和考核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因此,笔者在探索中初步形成了以下工作思路,敬请同行予以指正。
1.德育成绩的基本构成
德育成绩由理论考核、日常行为考核、社会实践考核三部分构成,理论考核由德育课任课教师负责完成,考试内容应根据德育大纲和学校德育课教学计划而定,采取闭卷考试并结合平时测验的百分制考核形式;日常行为考核由班主任负责依据“学生量化管理细则”,根据每个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量化计分;社会实践活动考核由班主任协同学生科,根据学生每学期完成学校认可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量化赋分、汇总统计完成。
学生德育素质考核评价体系分析
【摘要】本文为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德育教育,构建了一套高职院校德育考核评价体系,并且对高职院校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提供相应的环境支撑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创新德育教育课程授课模式、丰富校园实践活动。
【关键词】德育素质;考核;评价
在高职院校中建立一套完善的德育考核评价体系对于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德育教育在高职中的运行是非常必要也是必须的。通过建立了一套德育考核体系,使学生德育素质评价具有客观依据。此德育考核将每一名学生的日常生活表现、学习表现以及参与活动表现作为考核指标,每周在班级内进行公示确认,每月一总结,在学期末让学生本人对自己一学期的德育情况根据相关考核指标进行自我考核,由班级评定小组核查,并在全班公示,广泛听取同学们的意见,通过周评、月总结、自评、核查、公示,使德育考核评价结果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并且有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改正和提高。德育考核测评表中基础分值为60分,总分为100分。
一、德育考核评价指标说明
(一)加分项目(加分上限为40分)。1.“班级集体活动参加情况”满分为3分,各班根据本班活动开展情况自行掌握;2.被评为文明宿舍,或在年级宿舍内务检查中表现优良的(登记在册),宿舍成员每人每次加2分,最多不超过10分;3.“上课、自习课、实训课无迟到早退旷课情况”符合加满3分,不符合不加分;4.“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情况”必须在“志愿汇APP”上记载,一次(或时长0.5-1小时内)加1分,时长每超1小时依次累计,无偿献血一次加2分,总分不超过10分;5.“参与学校组织活动”,参与牵引动力学院和西铁院组织的活动的,每次加0.5分,参加运动会团体操训练和方阵训练的,加2分,学生干部的本职工作内的活动,如活动的组织、主持等不加分,总分不超过4分;6.“担任学生干部”,学生会干部、班级班干、社团干部等学生干部干满一学年的,每人加3分,课代表干满一学年,每人加2分(职位重复不累计加分,取最高分);7.“好人好事”,拾金不昧、协助班主任辅导员管理日常事务的,每次加0.5分,总分不超过3分;8.“获得荣誉、比赛获奖”中参与学校组织活动并在其中获奖的不重复加分,计最高分数。获得学院“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每次加2分,“年级学习标兵”每次加2分,“班级学习标兵”每次加1分。荣誉类奖项加分:二级学院级别1分、学院级别2分、市级4分、省级7分、国家及国家以上级10分;比赛类奖项加分:二级学院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分别加2、1.8、1.6、1.4分,学院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分别加3、2.5、2、1.5分,市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分别加6、5、4、3、2分,省级特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分别加9.5、8、6.5、5、3.5分,国家及国家以上级特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分别加14、12、10、8、6分。(二)德育考核测评减分项目(减分上限为60分)。1.“宿舍内务通报批评”一次扣5分;2.上课、自习课、实训课迟到早退旷课情况中,迟到早退每次扣1分,旷课每次扣5分;3.“违反课堂纪律”,上课吃东西、玩手机、睡觉、说话被老师批评,每次扣2分,顶撞老师扣5分;4.旷宿每次扣8分,晚归每次扣5分;5.考试舞弊/无故旷考,每次扣5分;6.抽烟,宿舍有烟头,落实到个人,每人每次扣5分,发现一次则在助学金评定中直接取消评定资格;7.校园不文明着装每次扣5分;8.酗酒打架斗殴每次扣8分;9.其他违反校规校纪活动:参与偷盗活动每次扣10分;赌博吸毒传播复制贩卖非法书刊音像制品扣20分;非法传销进行邪教封建迷信活动扣20分;故意损坏学校设施设备扣10分;未获批准参加游行示威活动扣10分。通过德育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和运行,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发展意识得到普遍增强,能够自觉地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和公益活动,并且能够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协作能力。
二、高职德育考核评价的环境支持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考核研究论文
主题词:职业道德考核办法
内容简介:论述了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各项考核的方法进行了论述。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课题,是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的德育课教学中,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而在德育课的考核中也重在考察学生对道德知识的掌握。这种将德育学科化、知识化、课程化的做法虽然在某些方面说明了我们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但从德育本身的特点看,这一形式却很难达到实现德育的目标,达到知与行的统一。长此以往,在某些学生的意识里,道德似乎仅仅成为了一门知识,靠死记硬背便可以得到高分数,而在实际的道德行为与道德认识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反差。
一个人的良好道德品质最终必然显示到外在行为上,改善道德行为是德育追求的最终效果。测量德育效果的标准,最终看教育对象是否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探索如何使道德课程的评价考核与学生的养成教育紧密相结合,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德育课教学和考核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因此,笔者在探索中初步形成了以下工作思路,敬请同行予以指正。
1.德育成绩的基本构成
德育成绩由理论考核、日常行为考核、社会实践考核三部分构成,理论考核由德育课任课教师负责完成,考试内容应根据德育大纲和学校德育课教学计划而定,采取闭卷考试并结合平时测验的百分制考核形式;日常行为考核由班主任负责依据“学生量化管理细则”,根据每个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量化计分;社会实践活动考核由班主任协同学生科,根据学生每学期完成学校认可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量化赋分、汇总统计完成。
德育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学生德育素质教育和培养是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工作。它关系到学校培养的人才为谁服务,如何满足社会需求。而德育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是落实德育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本文在分析目前德育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的不足之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德育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的四个原则,并围绕该原则阐述了相应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德育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原则;构建方法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思想道德水准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对于学校而言,它关系到人才培养方向的问题。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由此可见,学校在学生德育教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育教育是学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素质教育,制定切合实际的评价体系是当今形势下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落实中央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德育素质教育的相关意见和建议、落实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提出的以德为先原则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德育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学生的德育和综合素质考核评价体现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上,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上均有明确的表述,即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科学知识,具备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规格方面也明确提出了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对学生德育素质进行评价,通常是量化具体的考核指标,如将各项考核指标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与不合格或按百分制进行考评。目前这些考核评价体系在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考核方面是比较成熟的,可操作性也较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检查督促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为专业人才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其应有的作用。在学生德育与素质评价方面,近些年相关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地研究、探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如借助当今一些先进的网络技术,在德育载体方面进行创新;在德育课程中,通过相应的学分进行评价;德育课程结果考核和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等。在综合素质教育评价方面,各院校也均有尝试,如在每个学期或学年末,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情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及学习表现等)、参加各类活动情况及对班集体工作的参与情况等,通过细化评价指标内涵及具体分值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量化考核。教育部自2006年就启动了对全国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增设了展现素质教育的测评。一些高校在自主招生方面,也对考生综合素质方面有一定的要求。一个人道德情操的高低和综合素质的优劣,是经过长期的虚心学习、认真实践以及良好的环境熏陶,逐渐内化于心的一种品质,其在考核指标的内涵、分值量化等方面较之知识与技能的考核有着较大的不同,也是不易直接检测出较为令人满意的结果的。因此德育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仍有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德育素质评价结果不够精确。德、智、体、美等诸方面课程中“素质”部分占该课程的比例很难确定,需要将这些部分提炼出来并予以量化,最终将量化结果计入该学生综合素质部分。第二,德育素质评价结果反馈不够全面。在评价学生德育素质时,目前主要依据的是其在校表现、参加各类活动的态度及效果。对于有些学习成绩较好、平时表现一般、参加各类活动一般的学生,就会出现不好的评价,甚至是因为评价体系问题而无法评价,最终造成评价不全面或缺失。第三,德育素质评价结果反馈不够及时。在各种评优、选拔以及学生就业时,该项结果的权威性往往受到质疑。更多地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秀的唯一标准。这就导致了学生对学习成绩的关注程度大于德育素质,造成了部分学生“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最终会使德育素质评价偏离其初衷。
二、德育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模块化教学与德育学分对接研究
摘要:目前,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在学生的德育学分中占了一定的比重,同时“基础”课也对提高学生的修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基础”课模块化教学与德育学分对接实践研究阐释了“基础”课的教育改革理念、实践育人理论、课程学分创新理论等。
关键词:“基础”课;模块化教学;德育学分
“基础”课模块化教学与德育学分对接实践主要是实现模块化教学,发挥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优势,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实践教学中,教师加大指导力度与参与力度,使“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真正落实到学生教育生活的实际中。
“基础”课模块化教学与德育学分对接实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基础”课理论主题教育内容实行模块化教学依据教育部统编的“基础”课2013版教材,将理论教学设计为六大部分的教学模块,即领航导引、理想情操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道德观教育、法制观教育、个人品德教育。六大模块的内容体系设计把思想道德教育、法律法治教育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与职业人培养相结合,之间会有比较明显的分块,但又相互渗透融合。2.“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将“基础”课模块化教学与德育学分对接,把该课的实践教学与德育学分制(即对学生的量化准确的德育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础”课的实践课深化为德育学分机制,使“基础”课由课内走到课外,贯穿学生生活的全方位。笔者所指的德育学分是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教育管理部出台的《学生德育学分的实施和操作办法》,此办法明确规定了德育学分分为基础分(80分)和奖励分(不设上限)。每学期的德育学分=基础分+奖励分之-扣分。通过5个学期的全程教育和全方位考核,德育学分考核合格则完成“基础”课实践课程的教学要求,从而获得该课实践课程的2学分。3.“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整合“基础”课教师的队伍会由公共基础教研部的思政课教师主要担任“基础”课的理论课教学,结合“基础”课的理论模块对学生进行教学;学院负责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各系学生工作人员(系书记和辅导员)主要担任“基础”课的实践课教学,对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进行考核。公共基础教研部的理论课教师加大对实践教学跟踪力度,加大了对学生实践课的考核。4.“基础”课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更加适用“基础”课实践教学与德育学分对接的情况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模块紧密结合,在课程设置方面,理论课程以模块化的形式在第一学期开设完成;实践教学课程分布在第一至第五学期开设,与德育学分制实行完全对接。“基础”课学分3学分=理论课学分1学分+实践课学分2学分。“基础”课48学时=理论课18学时+实践课30学时。5.“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多样结合学生关注的实际,探索形式多样的实践,让学生走出家门、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参与各种实践教育活动。首先抓住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主要有主题征文比赛、主题演讲、主题调查、主题讨论、主题交流、主题PPT演示、法律知识宣传、职业规划设计等。其次,与学生专业顶岗实习单位相配合,加大对专业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活动的渗透。最后,建立校外德育基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情操教育。6.“基础”课实践教学的考评方式实用“基础”课在实践考核方式上精心改革,形成全面反映学生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综合考评体系。学生每天要对自己的情况进行记录,填写《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班级德育学分考评小组要坚持每周检查,班级月底公示,期末学生自我小结,班级集体评议的形式,最后来确定考核的成绩。“基础”课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紧紧依托德育学分,任“基础”课的理论课教师实行跟班制,在每个项目的全程跟踪指导后,分别于第一至第五学期的学期末与学生所在系负责德育学分考核小组的成员,检查学生《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填写情况,认真核算每学期德育学分。每学期德育学分达不到60分为成绩不合格。
德育不合格的学生要参加学校的公益劳动,考核合格者才能获得相应学分。5个学期后德育学分成绩达不到300分的视为不合格,要参加由学院统一组织的德育答辩,合格者才能被认定可以获得“基础”课的实践课程对应的2学分。
总之,“基础”课模块化教学与德育学分对接研究实践是对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全新尝试,在操作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改善。
学校德育功利化倾向探析
摘要:学校德育在今天的大背景下出现了功利化倾向,究其原因,有环境带给学生的心理变化,也有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考核评定而导致的教师理念与想法的变化。无论如何我们要改变这种情况,以还德育的本真面目。
关键词:德育;功利化;倾向
当前,教育形式发生了变化,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不是以前的学生了,他们的思想在今天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发生了时代的变化,无论从知识的范围还是知识的表达上都是优先于我们教师的。此外加上教师绩效工资的实现,由于绩效工资在实际的教师考核中的“平均化”导致了很多教师懈怠。为此,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在发生变化,让我们的德育工作充满了“风险”,再加上这种德育工作在教师绩效工资考核中的“弱化”,使得我们的德育工作具备无人去做,或是做的时候带有很强的“功利化”倾向。下面本文探讨一下这种倾向的原因与措施应对。所谓德育工作功利化不是指伦理学意义上的功利主义,这里是指学校德育在实践中所指向的目标不是人的根本发展与教育的本质,而是德育工作者或是学校的德育工作目的偏离了这个方向,指向了应试教育的分数目标或是其他具有个人利益化的地方。用另一句话说就是指学校德育中存在的片面强调外在价值(社会公众价值),而忽视本体价值(育人价值),总要求德育出现即时的、显性的功效,忽视或轻视德育的长期效益。也就是说我们德育不是关注学生本体自身,更主要的是从社会的角度或是他人的角度去教化。这种从外到内的教化在今天显的如此强大,但从效果上看又是那么的微乎其微。下面我们就从其表现来探究:
1出于“个人利益”的角度去担当班主任做德育工作
自2009年全国实行了教师绩效工资,目的是通过绩效工资的实现来调动广大一线教师工作积极性,但由于在绩效工资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绩效工资整体差距不是很大,如果过大的话,也会导致教师的工作抵触情绪大,所以变成了基本平衡的结果。最终导致绩效工资在考核方面并没有达到绩效工资设定的预期目标,反而出现了与之相反的现象。为此在实际的教师管理中,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在教师的考核的其他方面加强了对教师考核与评定,为此很多教师为了自身的利益,由以前的不想担当班主任,变为现在的主动要求做班主任,可想而知,这种被动式的班主任工作在班级管理中所要面对的德育工作的缺失。他们在德育工作中一般贸易主动性,都是从自己的目的出发,甚至有的班主任就是为了获得主管部门考核的需要才做的。在班级的德育工作中,往往都是得过且过,对学生的管理也是采用“简单”,甚至是“粗暴”的方式。这种说教的方式也许能暗合了德育工作的本质,但大多情况下都是被动的去解决,让班级不出问题即可,德育工作的本质与教育的追求根本很难实现。
2德育问题政治化
德育教育质量分析论文
面对新形势,我们对普通中学如何搞好德育工作、尽快提高教育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逐步找到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新路子。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提高认识,确立德育为首的地位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人生道路的基石能否在这个阶段筑得牢固、扎实,关系到一个人一生今后几个阶段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德育是关系到办什么学校、培养什么人的大事。
那种智育是硬指标,德育是软任务、片面追求升学率,一俊遮百丑的做法只会与我们办社会主义学校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是要不得的。我校党支部及行政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由政教主任、团委书记、政治课教师和级段长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学校德育开展情况并指导贯彻实施,多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通过学习提高认识。大家一致认为:提高升学率是必要的,但如果不重视德育工作,就不会有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因此,必须坚持德育为首的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认识统一了,目标明确了,我校党支部及行政领导班子明确指出:全校的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各个部门都要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时时想着育人,事事为着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一切活动之中。几年来,我校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规律,把德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从内容、形式、考核、评估等方面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体系。这都充分体现在我们制定的《德育大纲实施细则》和《信阳市九中实施“中学德育大纲”的整体规划》之中。
二、建立德育系统工程,克服随意性
德育教育质量管理论文
我校是一所有1658名学生,2个教学班,128名教职工的较大规模的学校。
面对新形势,我们对普通中学如何搞好德育工作、尽快提高教育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逐步找到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新路子。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提高认识,确立德育为首的地位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人生道路的基石能否在这个阶段筑得牢固、扎实,关系到一个人一生今后几个阶段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德育是关系到办什么学校、培养什么人的大事。
那种智育是硬指标,德育是软任务、片面追求升学率,一俊遮百丑的做法只会与我们办社会主义学校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是要不得的。我校党支部及行政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由政教主任、团委书记、政治课教师和级段长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学校德育开展情况并指导贯彻实施,多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通过学习提高认识。大家一致认为:提高升学率是必要的,但如果不重视德育工作,就不会有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因此,必须坚持德育为首的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认识统一了,目标明确了,我校党支部及行政领导班子明确指出:全校的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各个部门都要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时时想着育人,事事为着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一切活动之中。几年来,我校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规律,把德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从内容、形式、考核、评估等方面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体系。这都充分体现在我们制定的《德育大纲实施细则》和《信阳市九中实施“中学德育大纲”的整体规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