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8 08:21: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德育教育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德育教育论文

中职德育教育论文

一、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职生的年龄普遍偏小,社会阅历尚浅,法律意识淡薄且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很多中职生是初中毕业直接进校的,他们思想单纯,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自控能力差。因此,中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若想让学生热爱德育教育,就要从心灵上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学生,要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的优秀心理品质,另外教师应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优点,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层次和实际情况,开设心理辅导课程,通过系统学习,让学生明白自己现阶段的心理特点,也可以举行心理健康讲座,开展相关知识竞赛,使学校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统一起来。

二、建设班级文化,创造德育氛围

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对身边的美与丑,真与假进行比对,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规范学生的言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在讨论过程中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爱动脑筋的良好习惯。班级文化的建设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作能力,也培养了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引领学生认识社会。一要充分利用教材,寻找德育素材。很多教材都适合作德育的素材,如,语文、政治等等。二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查看全文

游戏德育教育论文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好的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每种游戏都需要教师正确引导,挖掘潜在的教育因素,特别是幼儿的品德教育不可忽视。教师要在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中抓住德育的机会,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是非观。

关键词:游戏;德育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各种游戏之中。孩子为了游戏或者说玩,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游戏的内容出现了转折,游戏在教师的设计和引导下,成了对幼儿实施各种教育的手段。《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特别提出幼儿园教学“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正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需要而作的重大改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成长的需要。通过游戏孩子不仅能获得知识和经验,还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游戏的种类和特点,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一、角色游戏中的德育

角色游戏是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是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把想像活动和现实生活创造性地结合起来。这种游戏既是假想的,又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角色游戏由幼儿自选主题充当角色,可充分表现出幼儿的愿望,满足他们渴望参加社会活动的需要,能给幼儿带来极大的快乐。在角色游戏中,由幼儿自己确定目的、并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行动,自觉克服达到目的的各种障碍,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及守则意识。

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模仿成人的行为准则,学习劳动者的优秀品质和待人接物的态度。如在游戏《乘火车》中,乘客较多,扮售票员的幼儿就不能自己坐下,还要提醒乘客给老年人和抱小孩的让座。扮司机的幼儿要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行车等。幼儿在此游戏中模仿成人去关心他人、尊敬长者,使尊老爱幼的思想在幼儿心中萌芽。通过角色游戏这一特定的自然情景,可以培养幼儿的优良品质,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利用角色中模范人物的力量,使幼儿受到感染,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让幼儿效法正面的榜样,从而培养幼儿正确的是非观。

查看全文

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论文

一、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作用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江总书记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对德育的重要性作了明确的阐述。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在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并不是单一结构,单元化的教育模式,各学科与德育教育是相互渗透和反映的,特别是文科类,尤其是语文。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总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联系的。而语文学科作为一种知识传授载体的同时,更应去传习德育教育的内涵。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以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为载体,尤其是通过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我国历代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解放后我国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的各种文学题材和优秀美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可以看到,在语文教育中,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一种技能教育,更是强大的德育教育载体。而且对于任何一门教育来说,没有哪一门可以像语文教育那样,跨度时间如此之长、教育内容如此之基础。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语文教育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学科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不少又是采取渗透的方式,使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

二、德育教育的迷失及现状

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不仅仅是在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在于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以和为贵”、“不以善小而不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是中国博大人文精神的冰山一脚。在西方,众多的学者对充满神秘感的东方文化古国充满向往,众多的中国古典被翻译成西方文字,用来教育西方的孩子。但是,在中国社会变革之后,文化教育的空白却使得很多中国的优秀文明在传世的时候成了空白。在九年义务制教育中,语文是基础学科之一。但是有多少教育者在语文教学的同时,将教书和育人作为一种长期的事业去认真落实?在这里,有一个案例,值得我们深思:云南大学发生了一起命案。一位名叫马加爵的大四学生残忍杀害了四名同班同学。平时同学们觉得他性格比较孤僻易怒,都很少与他来往。可这些都没有引起高校教师的重视,以致马加爵心理失调,干出了失去理智的行为。

可以说马加爵案件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现象,它们都或多或少与目前学校对学生德育教育逐渐弱化有关。在现阶段的社会中,学校和家长都过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业,而对其德育教育放任自流。学生到青春期已开始反感教师的硬性约束。假设有这样一个教师,把标准告诉学生,使其独立思考有所依据,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什么是是,什么是非。有了这个标准学生才好作出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约束。目前作为学校,缺乏开设此种相应的课程,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正确引导,同时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强化包括认知强化、文明行为训练和良好品德的强化,如使学生学会待人接物、富有公德心等,尤其要对学生进行行为方式示范,组织示范性或模仿性道德实践,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教育中,领悟和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可以说,对一个学生的心里人格塑造,干预。完全可以通过语文教育来同步实现,这不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在中学,大学的时候,德育教育完全可以从语文教育中独立出来。在启蒙、基础教育方面,语文必须发挥其自身的德育教育作用,为素质教育服务。但是在目前,社会对语文价值期望过低,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查看全文

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论文

摘要:现代教育,在注重学生素质提高的同时,却忽视了基础的核心教育——德育教育。语文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担负的重要文化价值曾经被人们长期漠视,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语文教育价值的重新审视,让德育教育重新在语文教育中重新为塑造“文德武备”的新世纪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已成形势所需。本文从德育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功能作用进行探讨,使得德育教育通过语文教育这个有效的载体焕发出新的青春。

关键词:语文教育德育教育文德武备素质教育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中国素质教育任务的最主要使命就是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正当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学历提升的同时,无论是国民系列教育还是各种应运而生的社会职业教育,却都在越来越忽视最基本的核心教育——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与语文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共性,语文教育的作用在社会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其基础地位不断动摇,人们对语文教育的社会期望也越来越局限于能朗读、能识字以及可以写一篇好的文章,从而忽视了语文的德育塑造技能。原因不仅仅是语文教育的社会认同和需要在降低,更是人们对语文教育功能社会期望下降的直接反映。语文教育在多年的发展后,是继续再为应试教育服务,或是重新考虑。

一、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作用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江总书记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对德育的重要性作了明确的阐述。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在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并不是单一结构,单元化的教育模式,各学科与德育教育是相互渗透和反映的,特别是文科类,尤其是语文。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总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联系的。而语文学科作为一种知识传授载体的同时,更应去传习德育教育的内涵。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以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为载体,尤其是通过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我国历代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解放后我国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的各种文学题材和优秀美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可以看到,在语文教育中,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一种技能教育,更是强大的德育教育载体。而且对于任何一门教育来说,没有哪一门可以像语文教育那样,跨度时间如此之长、教育内容如此之基础。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语文教育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学科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不少又是采取渗透的方式,使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

查看全文

化学教育与德育教育论文

一、化学的由来及怎样提高学生对化学的热爱

在秦始皇时期,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便命炼丹师炼制仙丹,以保证延年益寿,炼丹师通过火炼法或者是水炼法的方式,把不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比例经过高温处理,形成一种类似于药丸一样的合成物质,让皇帝享用。这便是中国早期的化学的雏形。基于此原理,渐渐地人们通过进行多次实验,由硝石等物质的等比例混合,制作成了威力无比的火药,应用在军事,采矿的行业里面,这使得化学的应用渐渐地走入人们的视野中来。正是有了古代这么多鲜活的关于化学的例子,才使得现代人对于化学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在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古代人与化学之间的故事,让更多的学生对于化学有了新的了解,在被这些生动的事情所吸引的同时,让学生对于学习化学有了新的动力,也使得学生对化学的热爱升高到一定的高度上来。或者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于化学物质的照片,让学生对于这种新奇的从来没有见过的物质,产生好奇感,来吸引更多的学生把更多的精力都集中在化学的学习上来。当然,也可以通过一些化学实验,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例如:把锌片和铜片放入稀硫酸里面,观察实验的现象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奇,渐渐地被化学所吸引。

二、德育教育的合理性开展

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能仅仅只是凭借着文化课的授课老师来进行传授,应该聘请专业的心理老师,为学生们上课,保障学生所接受的德育思想都是最为专业,最为科学的。

三、化学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合理结合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就会知道,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这一类的气体属于有毒气体,在吸入到一定程度上,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轻则昏迷,重则就会造成死亡。所以说,在学生做化学实验的时候,要时刻保持大脑的清醒,要在心中时刻的提醒自己,注意化学药品的添加量。这就需要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让学生树立学习学风严谨的态度,来保障化学实验进行的安全性,降低发生危险的几率。学风严谨,无论在对于化学的学习上来说,是一种积极的思想观念,对于任何的学科,都是值得遵守的,这直接的说明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在化学中,两种物质按照不同比例进行实验,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结果,这就需要学生有着强大的脑存储空间,能够记住这些化学知识点。在化学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也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对记忆力的提升。因为德育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上,有一定的提高,还能使学生本身存在的潜在能力都能很好的激发出来,这对于化学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在学习化学的时候,还要保持创新精神。因为对于任何学科,创新精神都是存在的。对于化学题来说,一道化学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仅仅依照老师所给出的参考答案来学习,就局限了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要把问题多元化进行思考,思考这道题是否还有别的解题形式,从而开发大脑思维的活跃性。这也是需要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的,因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了新的改变,不再仅仅局限在以前被束缚的思维中了,思维的自由让思想有了创新的能力,为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查看全文

体育课中德育教育论文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特别强调“要重视德育,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体育教师如何落实教书育人的总体要求,将德育渗透到体育课教学的各环节中,真正做到寓德于体而不流于形式,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结合实践经验总结,从寓德于体的内容、观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课德育教育

1研究目的:

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之中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核心问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课教师,如何落实教书育人的总体要求。实施《决议》中提出的将德育渗透到体育课教学的各环节中,真正做到寓德于体而不流于形式,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寓德于体的内容、观点和方法等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对提高高校体育教育教养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经验总结法和逻辑分析法。

查看全文

物理教学德育教育论文

摘要: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劳动技能素质教育等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相辅相成的。智育为其它各育提供知识基础,是主体与中心。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为其它各种素质教育指明方向,提供动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在学校教育的众多环节中,德育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德育对学校和教师提出的要求不仅局限于授业解惑,尤其偏向于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如何做人提供指导。本人在大学期间注重物理教学实践方法的研究,不断演绎德育指导的方法,并且获得一些独具匠心的体会,本文就此谈一下我的德育渗透心得,望各位不吝赐教。

关键词:物理;教学;德育

1通过唯物辩证法探究物理规律的魅力

物理规律有很多可以通过哲学思维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在向学生教授学科知识时,便可以利用这一点,加强学生的唯物主义思维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举几个例子:我们在讲解能量守恒定律时,可以培养学生发展变化的看待世界的哲学思想。在解释分子运动这一观点时,可以通过哲学中的共性和个性来表达一个分子和大量分子行为不同之所在。除此之外,还可利用物理中尚未解决的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大胆设想和敢于创造的能力。例如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引力的对比,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二者是否有必然联系。之后,再告知学生这个问题学术中尚未定论,因此同学们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和科学的建设者,有责任去解答这些疑问。

2以史为鉴,通过物理史中的典型事迹,塑造学生的综合智力

在讲授物理知识之前,我会运用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吸引同学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例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动力系统走向了蒸汽时代。爱迪生电灯的创造,不仅给世界带来了光明,更将人类社会带入了电器时代。在水中会上浮的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定律。在树下被苹果砸到的牛顿,冥思苦想,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通过这一系列典型事例,给学生塑造一个科学源于生活,科学来自民间,生活处处有科学的思想。通过简单讲述科学家们成功的一些案例,鼓励学生要养成敢于发现,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的习惯。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亦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萌发。

查看全文

语文教学德育教育论文

一、语文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形象感染学生

俗话说:榜样的作用是无声,也是无穷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注意自己的形象,穿着要朴素,大方,简洁,严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鼓舞学生,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洗涤学生心灵上的灰尘,让学生珍惜今朝,不蹉跎岁月,挥霍青春,只有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有时老师的高尚和尊严,可以点燃生命的激情,老师的快乐和幸福,学生会感到很温暖。老师在课堂上往往一句鼓励话,会使学困生长生无穷的动力,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的心里,显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学生纯洁的心灵往往来源于老师心灵孜孜不倦的引航。老师应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特别是语文老师更如此,初中生最喜欢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所以,课堂上语文老师要多给学生正能量一些言行。

二、挖掘教材内涵,让学生学会感恩

我经过调查,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掌上明珠,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父母面前撒娇耍小性子是家常便饭,俨然过着小公主,小公子的生活.而且他们有一个共性:任性,自私,随性,没有感恩之心。当我讲到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充分利用语文课堂这个载体,意味深长地与学生亲身感受的感恩教育。我回忆讲这堂课出现了震撼的场景,当时我在讲朱自清的父亲为他买橘子的描写:外貌描写,然后到父亲一些动作描写,如蹒跚、探下去,爬,攀,缩等,深刻体会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深切的爱。看到这种背影,朱自清内心深感对父亲的愧疚和疼爱,不自觉留下来热泪,马上去搀扶父亲,体现朱自清对父亲那种血浓于水之情,也体现作者对父亲的感恩之情,我借题发挥,你们的父母对你们的无私奉献,你感恩了吗?令我吃惊的是有两个女学生早已被感动,泪流满面,深深感觉到自己安逸的生活是寄托在父母辛劳之上,同时我也看到部分同学流露出愧疚的神色,说明学生已经懂了感恩了。

三、创设教学情境,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结合语文教学内容,营造轻松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显示文字意境,这也是德育渗透妙处。例如《岳阳楼记》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启示学生熟知范仲淹以天下之事为己任,心系人民的爱国情操;讲《三峡》时,以课文为引导,用多媒体展现三峡的壮观秀丽,让学生欣赏祖国大山秀水美丽的风景,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我在讲的《沁园春•雪》,我展现一幅“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国风光,从长城上极目远望,惟余莽莽壮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那么有底气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使我们学生朗读后心潮澎湃,潜移默化的有课堂融入内心对祖国的热爱。

查看全文

美术教学德育教育论文

摘要: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其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单纯地绘画,还包含着审美、品行修养、创新意识。但是在现今的美术教学中,明显缺乏着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和创新教育,这不仅影响着对学生美术专业课的教学,还影响着对现今美术人才的培养,因此需要加以适当的方法来进行德育教育和创新教育,本文将浅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和创新教育。

关键词:美术教学;德育教育;创新教育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从古至今,艺术都在不断地深化并延续至今。美术作为艺术中的一种,在千百年来,也经历了很多的变化和革新,这其中从艺术手法到艺术思想,都因为时代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虽然表现形式和艺术思想不同,但是艺术家们在作品当中渗透出的德育意义和创新精神是不变的。但是现今的美术教育工作却缺少了这类教育,这将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因此,本文将针对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和创新教育进行分析。

一、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学

(一)在基础知识中渗透德育。同其他学科一样,美术虽然作为一门艺术课,其也有着大量的基础知识,如图形的比例、光暗度、角度、色彩的对比等等,这些知识都需要教师进行专业的指导,并伴随着学生整个的美术学习和创作生涯。教师若是在美术教学中添加德育教育的成分,那么学生便可以在不知不觉的学习中被德育熏陶,渐渐地不断完善自我的品德修养,成为符合当今时代价值观的优秀美术人才[1]。例如,在学习《春天的畅想》这节课的时候,可以先提问学生“一年四季当中,大家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从中引出“春天”的内容,然后提问学生们“为什么大家喜欢春天呢?”有的学生会说“因为春天万物复苏,一片绿色”,还有的学生会说,因为春天鲜花盛开,一片美好。那我们此时就可以提问学生“如何把我们眼中的春天,通过画笔来展现出来呢?”有的学生会提出用水彩画,还有的学生提出用水墨画,还有的学生提出用铅笔画,除了画笔,还可以用剪纸或者雕塑的形式来进行描绘。通过对大家的引导,可以让学生们积极地进行思考,发挥自己的智慧,亲自动手,用不同的形式,把自己眼中的春天表达出来,通过艺术表达,展现出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2]。(二)在美术欣赏中渗透德育。学习美术的过程,也是一次艺术欣赏水平提升的过程。学生通过对美术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审美能力,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对专业作品的讲解,以及对学生自己作品的评价,让学生在一次次的美术培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与此同时,审美意识的提高是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的事情,因此教师可以将美术课上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放在美术欣赏之中[3]。例如,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拿出一些作品让学生欣赏,教师可以针对这些作品先进行挑选,挑选出符合当前对学生价值观培养的美术作品,如教师为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找一些抗战时期的美术作品,并对其进行分析,分析过后,再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描绘一幅那个年代他们心中最能突出爱国场景的一幅画,画完后由老师点评,这样学生的爱国意识在一次次的不断审视中就得到了提高,同时也达到了培育学生德育的目的[4]。

二、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查看全文

英语教学德育教育论文

一、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

牛津小学英语新教材内容多姿多彩,其中涵盖诸多世界各国文化、历史、地理、礼仪、习俗风貌等的知识。尤其富含反映思维活动、情感态度、道德评价、社会文化等多种涉及语言功能的项目,为英语课堂进行道德渗透提供了丰富素材。为此,在历年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我注重找准开展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和连接点,将德育教育巧妙灵活地渗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如在教学一些习惯用语“Goodmorning!”、“Thankyou!”、“Hello.”、“Sorry.”等的时候,我充分利用学生刚刚接触英语时的新奇感,给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将学生置于情境之中,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同样,在学习句型“Whendoyouusually...”时,我引导学生运用新句型谈谈自己平时的日常生活,加以正面的引导,从而让学生了解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懂得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知道珍惜宝贵的时间,我们才能高效地学习。通过类似的教学,学生既获取了知识,又提高了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这些内容的选择,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

二、组织模拟情景活动,开展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与单纯的知识传授不同,它必须沁入学生心脾,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这样才会自觉地去践行。如果我们不注重方法策略,完全照本宣科,单纯说教,则德育教育的效果自然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而小学生对充满趣味的活动情有独钟。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将德育内容嫁接在这些活动中,则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升华自己的道德认同。我在教学中,经常组织一些情境活动,设计一些能引发学生兴趣的交际场景,激活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在学习句型“What’swrongwithyou?”时,我设计去医院看望病人的情景。通过这些模拟情景,让学生自主交流,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与交往。教师适当点拨,从而让学生知道我们在平时应该学会关爱他人,相互友爱。只有我们相互关爱,彼此互助,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将课堂推向高潮。同时,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德育教育也水到渠成,收获了良好的效果。

三、开启情感教育模式,拨动道德之弦

小学生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将德育教育借助情感的方式进行释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游戏、表扬、竞赛等形式,将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情感体验相结合,从而为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创造了极佳的机会。如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同桌、小组、多人竞赛活动形式,即让小学生好强好胜的心理得以充分满足,还在活动中不经意间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更在活动获胜或者失败中让学生产生了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让他们反思,只有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才能取得预期的良好结果。这样的认识是在学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基础上产生的,使他们印象深刻,体会深远。此外,学习本身的确是一个比较艰苦的过程,尤其是记忆英语单词,往往成为小学生英语学习征程上的拦路虎。在教学中,我通过亲情引导,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产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使他们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不断生成强烈的自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