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管理工作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8 07:49: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德育管理工作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初中德育管理工作思路及对策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德育教育也备受关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念的关键。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德育教育效果并不理想,而之所以不理想的原因往往来自很多方面。所以本文结合自身多年教育经验就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开展现状进行以下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思路及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德育管理工作;思路对策
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也是接受德育教育的重要阶段,如今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所以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中必须加强德育教育,要将德育管理工作全面的落实下去,为学生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进而全面提升德育管理工作的质量。
一、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现状
时代的变化,我国教育事业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就当前初中德育管理工作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致使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1]。首先,学校领导所设立的德育工作目标往往缺乏差异性,简单来讲就是所设计的德育管理总是单纯的考虑自身,一切对自身不利的管理策略都不予考虑,或者有些校领导为了方便自身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执行,这样就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长此以往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成绩是不利的,也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其次,德育管理工作方式过于单一且缺乏有效的途径,传统管理工作中校领导总是用生硬的校规来约束学生,这样是不利于学生较好的接受德育教育的,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目标应是让学生变得听话且学会自我约束,实际上大多数校领导一味的将德育教育工作放在每周的班会上,这种单纯的依靠班会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总之上述情况对提升德育管理工作效率都是不利的。
二、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开展的思路及对策
初中德育管理工作之我见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如何有效落实这一时期的德育管理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每一个班主任都在深刻思考的话题。分析了当下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的现状以及面临的现实问题,对如何落实有效的德育工作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现状;应对措施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有效的德育管理工作,对于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初中阶段加强德育引导,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奠定了基础。但是在落实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原因,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简单分析一下这些问题。
一、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现状
1.德育内容落后。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初中德育工作内容没有跟上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潮流,“假大空”式的口号响彻校园,严重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过高的德育目标呈现出成人化、理想化的特点,与学生相距甚远,他们难以从心理上产生认同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育工作质量。2.德育模式单一。课堂授课仍然是当下初中德育常见的方式,仅仅依靠每周少得可怜的几节思想品德课收效甚微。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于,这种课堂授课多是集体授课,每个教学班都有好几十人,很难有的放矢地对每个学生实施有效的德育管理,在健全学生品格、增强抗挫折能力方面显得无能为力。3.普遍轻视德育。虽然应试教育正在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由于长期的遗留问题,大部分学校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桎梏,习惯于将智育放在首位,普遍轻视德育。即便开展了系统的德育工作,但是学校大多只是要求学生将课本上的内容背诵下来,顺利通过考试即可,从根本上背离了德育目标。
二、落实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的策略
中职学院德育管理工作
一、树立“以校为本”的德育理念,抓住德育的灵魂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都明确指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学校德育工作要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必须不断创新,从模式、内容、形式、方法、途径等都要适应不同时期、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个体。社会、家长、学生不能将学校单纯地当做一个教育载体,应该将学校作为实现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主体,而受教育者就是主体服务的对象。学校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开展德育工作,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阵地,学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主导。个体必须以主体为本,服从和服务于主体,才能更好地促进主体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个体的自身发展。
二、中职院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核心
1.明确育人目标,努力营造德育工作新气象目前,国内很多中职院校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德育师资力量,中职院校重视学生德育工作,不仅是加强学校德育硬件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同时要加大力度,完善和强化软件建设,要建立与完善一支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队伍,加强队伍的组织与培养,充分展现出高等教育教育者的“榜样示范性”;德育工作要齐抓共管,使德育工作贯穿于整个管理、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
2.明确中职院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核心目标和基本原则目标是德育管理工作任务顺利开展和实现目标的灵魂,直接指导和制约着整个德育过程。中职院校德育目标是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年龄特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作用,提高德育管理的水平,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提高德育的效益。原则是确保行动按照计划和目标顺利实施和实现的思想保证,德育管理工作的原则是根据德育管理的目标和任务,遵循德育管理的规律而制定的对德育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德育管理活动的准则和依据。其基本原则有:①导向性原则;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③动态管理原则;④灵活性原则;⑤开放性原则。
3.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提高中职院校德育工作实效性提高中职院校德育管理工作实效性是实现德育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与时俱进的内在需要,也是时展的外在要求,更是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自身要求。①引导学生从哲学角度上认识本质,激励个体主动学习;②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和目标的实现;③提升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自身水平,加强沟通与交流;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建立中职院校德育管理新体制,切实做到中职院校德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高校德育管理工作建议与策略
一、树立“以校为本”的德育理念,抓住德育的灵魂
在《关于教育工作的谈话》中,同志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都明确指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学校德育工作要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必须不断创新,从模式、内容、形式、方法、途径等都要适应不同时期、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个体。社会、家长、学生不能将学校单纯的当做一个教育载体,应该将学校作为实现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主体,而受教育者就是主体服务的对象。学校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开展德育工作,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阵地,学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主导。个体必须以主体为本,服从和服务于主体,才能更好的促进主体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个体的自身发展。
二、高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核心
1、明确育人目标,努力创建德育工作新气象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德育师资力量,高校重视学生德育工作,不仅是加强学校德育硬件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同时要加大力度,完善和强化软件建设,要建立与完善一支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队伍,加强队伍的组织与培养,充分展现出高等教育教育者的“榜样示范性”;德育工作要齐抓共管,使德育工作贯穿于整个管理、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
2、明确高校德育管理工作核心目标和基本原则目标是德育管理工作任务顺利开展和实现目标的灵魂,直接指导和制约着整个德育过程。高校德育目标是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年龄特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作用,提高德育管理的水平,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提高德育的效益。原则是确保行动按照计划和目标顺利实施和实现的思想保证,德育管理工作的原则是根据德育管理的目标和任务,遵循德育管理的规律而制定的对德育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德育管理活动的准则和依据。(1)导向性原则;(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3)动态管理原则;(4)灵活性原则;(5)开放性原则。
3、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提高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提高高校德育管理工作实效性是实现德育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与时俱进的内在需要,也是时展的外在要求,更是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自身要求。(1)引导学生从哲学角度上认识的本质,激励个体主动学习;(2)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和目标的实现;(3)提升教育者和管理者自身水平,加强沟通与交流;(4)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建立高校德育管理新体制,切实做到高校德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学德育管理工作创新策略探讨
德育指对学生进行政治修养、思想道德建设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的教育和引导。在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下,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年龄在11到15岁的中学生是一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期,思想具有不安定性,心理特征呈现动态化,新课又极大地解放了学生思想,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不断强化,给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只有实现学校德育工作要转型,实施与新课改接轨的德育管理策略,才能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中学生的特征
生活在信息多元化、庞大的网络信息渗透的时代,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思维活跃但又不够成熟和稳定,具有很强的逆反性,对新生的事物敏感好奇,却没有足够的定力抵抗外界的诱惑和判断是非的能力,易造成思想的动荡,受不良信息和社会的伤害,在同龄中开始出现从众攀比的心理,追求新奇时尚,师长的话对他们的制约效率也逐渐减弱,学生开始出现不主动和师长交流的现象,导致出现心理逐渐呈现急躁、性格变化无常等特征。在中学生这一群体中染发、留怪异发型、文身、抽烟、喝酒,甚至有斗殴等不良行为大多是已经受到了外界的蛊惑暂时迷失,那么学校和德育老师需要给出相应的拯救措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创新策略研究
1.以人为本,健全制度
佛语讲求人人平等,处在成长期的中学生也开始认知到自己需要的平等的对待。(1)每个学生的人格都是独立的、平等的,学校德育管理工作需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把学生看成平等的合作对象,只有充分融入到学生之中,掌握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2)面学校政教处,面对全校师生,肩负学校德育管理责任,因此政教处主任要有说服力,要用自身人格魅力征服学生,在学生中建立威信,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管理工作的有效性。(3)学校政教处要落实在执行和监督学校各种规章制度中,不能出现特例,在规章制度面前做到人人平等,学生自然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中学德育管理工作创新策略研究
德育指对学生进行政治修养、思想道德建设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的教育和引导。在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下,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年龄在11到15岁的中学生是一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期,思想具有不安定性,心理特征呈现动态化,新课又极大地解放了学生思想,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不断强化,给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只有实现学校德育工作要转型,实施与新课改接轨的德育管理策略,才能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中学生的特征
生活在信息多元化、庞大的网络信息渗透的时代,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思维活跃但又不够成熟和稳定,具有很强的逆反性,对新生的事物敏感好奇,却没有足够的定力抵抗外界的诱惑和判断是非的能力,易造成思想的动荡,受不良信息和社会的伤害,在同龄中开始出现从众攀比的心理,追求新奇时尚,师长的话对他们的制约效率也逐渐减弱,学生开始出现不主动和师长交流的现象,导致出现心理逐渐呈现急躁、性格变化无常等特征。在中学生这一群体中染发、留怪异发型、文身、抽烟、喝酒,甚至有斗殴等不良行为大多是已经受到了外界的蛊惑暂时迷失,那么学校和德育老师需要给出相应的拯救措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创新策略研究
1.以人为本,健全制度
佛语讲求人人平等,处在成长期的中学生也开始认知到自己需要的平等的对待。(1)每个学生的人格都是独立的、平等的,学校德育管理工作需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把学生看成平等的合作对象,只有充分融入到学生之中,掌握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2)面学校政教处,面对全校师生,肩负学校德育管理责任,因此政教处主任要有说服力,要用自身人格魅力征服学生,在学生中建立威信,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管理工作的有效性。(3)学校政教处要落实在执行和监督学校各种规章制度中,不能出现特例,在规章制度面前做到人人平等,学生自然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开展思路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学校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唯有如此,才能够将学生培养成时代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来自学校和教师的教导。
一、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的不足
(一)教师缺乏信息素养,不足以支撑德育信息化改革
教师不仅是教学一线人员,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引导者,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特别是在信息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遗憾的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领域的交集较少,学校也很少在招聘过程中特别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使得初中教师的信息素养仅停留在能够简单运用信息工具的水平,还无法将其与教育教学高效结合起来[1]。
(二)家长教育观念匮乏,家庭教育缺失
部分家长对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刻,虽然怀着朴素的愿望,希望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更多是将教育职责推给学校,甚至片面地认为家长只需要负责学生的饮食起居就可以了,这就导致家庭教育的缺乏。特别是对德育来说,更需要家长和教师统一战线,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构建全面立体的教育环境,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由于我国区域经济的不均衡发展,部分地区的家长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前往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导致大量学生留守,成长路上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
技术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透析
摘要:为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入学习《江苏省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范》,引导学生践行“八荣八耻”,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抓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把德育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笔者以我校学生管理为实践对象,专门对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做了探讨。
关键词:德育管理工作德育建设常规管理
笔者认为,必须创设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在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上要下足功夫,立足当前,狠抓落实,争创特色,着力推进德育工作新进展。
1德育建设的目标
①加强师德建设,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事件发生;
⑦把好学生干部选拔关,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研究论文
德育管理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现代社会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德育现状与客观环境不相适应的矛盾明显地暴露出来,如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成为一个共同关注的课题。要强化学校德育管理,一般而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背景,是做好德育管理工作的前提
(一)社会环境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1、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消极的双重效应。学生对与其相适应的新观念、新行为的认识有不少差距。如何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法制观念实施教育,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2、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政治生活日趋完善和透明,学生的民主要求和参与意识大大增强,对政治教育的选择明显增强。我们既要鼓励发展青少年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意识,又要提高他们的政治判断力,增强法制观念。
3、文化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社会文化是丰富的、多元的、复杂的。如何探求学生道德成长与文化环境的本质联系,让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来进行道德选择,将新思想、新观念与封建渣滓、外来污毒区别开来,成为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学校德育管理工作论文
德育管理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现代社会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德育现状与客观环境不相适应的矛盾明显地暴露出来,如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成为一个共同关注的课题。要强化学校德育管理,一般而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背景,是做好德育管理工作的前提
(一)社会环境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1、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消极的双重效应。学生对与其相适应的新观念、新行为的认识有不少差距。如何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法制观念实施教育,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2、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政治生活日趋完善和透明,学生的民主要求和参与意识大大增强,对政治教育的选择明显增强。我们既要鼓励发展青少年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意识,又要提高他们的政治判断力,增强法制观念。
3、文化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社会文化是丰富的、多元的、复杂的。如何探求学生道德成长与文化环境的本质联系,让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来进行道德选择,将新思想、新观念与封建渣滓、外来污毒区别开来,成为德育工作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