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改革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8 07:10: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德育改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德育改革
1
学生自主时间的增多,活动空间的扩大,确使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参加学科兴趣小组或课外技能兴趣小组的活动,发掘了自身的潜力,发展了自己的个性特长,提高了自身素质,初步实现了素质教育。然而,由于教育的滞后和不力,疏于管理或管理工作的漏洞等原因,有那么一些同学都在这些空档时间里,在校内,外却干起了违法乱纪、损害学校形象的行为。其主要表现:
第一、一些同学利用空档时间,到电子游戏机室打机,为了讨机币钱,他们干起了盗窃、抢夺、勒索、变相勒索、诈骗等非法侵占公、私财物的行为。例如:近年来,在一些中小学校里,由于一些学生利用空档时间经常到机室打机,迷上了电子游戏机,他们为了讨机币钱而诱发了盗窃、销脏自行车,勒索和变相勒索同学财物、甚至抢夺同学的财物等违法乱纪的行为。这类案件占学生在空档时间违法乱纪案件总数的26.9%(下简称为“这类案件约占百分之几”)。这类案件往往发生在寒暑假期间及寒假后的新学期,受害者通常敢怒不敢言,因而容易被学校忽视。
第二、一些同学在空档时间到录像室看了黄色录像后,经受不了刺激而诱发流氓行为。例如:某中学初二有位校足球兴趣小组的成员,在多个星期六晚上分别伙同不同的队友到录像室看了黄色录像后,由于受影响较深,除了回校后把“黄片”上的关于性交的种种招法一一画在作业本里传给本班的其他队友和同学看外,还在课室走廊或在女同学必经的通道故意设置路障,趁机占女同学的“便宜”的流氓行为。这类案件约占21.7%。
第三、一些同学由于受不良影视作品的影响,受个体书摊销售的不健康和黄色书报的腐蚀,他们十分羡慕和欣赏作品中的主人翁谈情说爱的浪漫情调,诱发早恋,甚至由早恋发展到“私奔”。例如:某中学有两位美术兴趣小组的男、女同学,由于经常出入录像室和个体书摊摊,看了台湾某作家的恋爱小说和《龙虎炮》等不健康和黄色书刊,开始他俩相互暗恋,后来发展到早恋,当他俩的行为被老师和父母发现后,她竟经常以美术小组外出活动为由,欺骗班主任,躲开父母的监视,最后,他俩竟“私奔”近一周,同食同居。这类案件约占14.8%。
第四、有些兴趣小组的同学,经常先以兴趣小组活动为由向班主任请假,后又对兴趣小组辅导教师谎称班主任不同意其参加兴趣小组活动,长期游离于班集体和学校之中,伺机干侵占师生和学校财物和损害同学友情的违法乱纪行为。例如:某中学初一有位舞蹈队的同学,他经常以舞蹈队排练为由向班主任请假后,又以班主任不同意其参加舞蹈队为借口,欺骗班主任和舞蹈队辅导老师,钻空子,先以借同学自行车偷配锁匙为手段变卖同学的自行车,后发展到明目张胆以借同学的自行车直接变卖和拧学校的水龙头、偷捡学校的教学设备去卖的地步,既违法违纪,又损害了学校、同学利益,破坏了同学之间的友情。这类案件约占7.6%。
中学德育改革综述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学校应如何针对中职生的特点,有方向地进行德育教育,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
中职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群体,其在校的综合表现为:厌学心理严重,又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无心继续求学,自控能力差,烦躁、易冲动,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经常因一时控制不了自己而做出一些鲁莽、无知甚至违法的事,对就业信心不足,不少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充满疑问和困惑。
(一)思想特点。单纯、思想简单、是非观念模糊,缺乏真正的正义感,无远大的理想、依赖心强、好享受,追求和崇尚物质生活。
(二)家庭背景。大多数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不重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只满足于孩子的物质需求。丰富的物质生活环境,造就了孩子不爱吃苦,好吃懒做的习惯,再加上家长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家长的工作或家庭中的不幸、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等因素,也会给学生提供不良榜样和示范作用,产生不良影响。父母忙于赚钱养家糊口,很少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匮乏的精神生活导致了思想的沟通只限于朋友之间,而周围的朋友和自己的情况基本一样,孩子之间形成的错误观点和作用得以延续,父母苦口婆心的说教换来的却是孩子的叛逆和反感。
(三)知识背景。由于中职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入学后听不懂课,又不肯吃苦,加上外界的诱惑太大,如网络、游戏、电子产品等。让学生无法静下心专心的学习。学习目标和方向模糊,人生的规划不明朗。但部分的中职学生喜欢动手操作、相对理论课,学生在上实操课的时候会相对认真。
现化德育改革论文
社会是个系统整体、社会现代化是整体中各要素的全面进步。现代化包括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当然也包括德育现代化。德育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既要保证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又是推动整个现代化的力量。德育的现代化,要求德育改革,改革德育现代化与德育改革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德育要现代化必须改革德育,改革就是按德育现代化的方向、要求去改革,改革就是为了德育现代化。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我们的德育(包括德育学科)发展也开始了新的历程。现在的德育已经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德育了,当前对中学生应强化九种观念当今的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新的时代要求我们的中学生具有新的观念、新的素质。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一些中学生,思想落后于时代的步伐。他们或迫于升学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升学”书;或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和拼搏进取意识;或对社会现实缺乏正确的认识……所有这一切,都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与进步。因此,我们的中学班主任老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紧对学生进行新形势、新观念教育。具体讲,应对中学生强化如下一些观念:
1.价值观念。学生的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着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目前出国潮、经商风、股票热的兴起,拜金主义思想的抬头等给中学生的思想带来了种种困惑,致使他们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多元化、层次性的特点,给他们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上更多地打上了“实惠性”和“个人化”的烙樱因此,我们应采取辩证的观点,在强化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的过程中,要反对享乐至上、见利忘义、一切向钱看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要帮助中学生树立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下,正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倡先公后私、勇于奉献,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更好地结合起来,教育他们从时代的高度,找准自己的人生价值坐标。
2.竞争观念。要帮助他们强化竞争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勇于竞争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同时还要教会他们竞争的方法,使之学会战胜自我,学会排除竞争中的困难,敢于承担竞争的压力;帮助他们树立敢为天下先,敢夺桂冠的决心;激励他们敢于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优势,走成才之路。
3.信息观念。我们应从现在开始,及早对中学生进行信息教育,强化他们的信息观念,教会他们收集、筛癣处理信息的方法,目前我们的一些中学生,整天(为升学)埋头于书本之中,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在一定意义上变得“孤陋寡闻”了。这种现象如不及时纠正,一旦在他们头脑中形成了一种封闭的思维定势,那么,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后,将对信息缺乏应有的洞察力,使有价值的信息日日流失掉。因此,我们应通过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提高中学生对信息的洞察力,养成他们重视信息、收集信息的良好习惯。
4.法制观念。当前一些中学生的法制观念淡保一是不知道怎样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正当合法权益;二是不知道怎样遵守法律,犯了罪还不知是怎么回事。
中专德育课改革研究
【摘要】本论文就职业中专的德育课教学的现状做了分析,了解到学生和教学本身的一些问题和弊端,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关键词】叛逆心理;灌输德育;主体德育
【Abstract】Thepresentpapertakingofficeindustryspecializedmiddleschool’smoraleducationclassteachingpresentsituationtomaketheanalysis,understoodthestudentandteachingitselfsomequestionsandthemalpractice,andproposedownopinionandthepositionregardingthis.
【Keywords】Rebelpsychology;Instillsintothemoraleducation;Mainbodymoraleducation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第一段写了这样发人深省的话:
198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学者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东西放整齐、有错误要道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道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可见,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乃至于大学,德育教育都是一门至关重要的课程。
学校德育改革
1
学生自主时间的增多,活动空间的扩大,确使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参加学科兴趣小组或课外技能兴趣小组的活动,发掘了自身的潜力,发展了自己的个性特长,提高了自身素质,初步实现了素质教育。然而,由于教育的滞后和不力,疏于管理或管理工作的漏洞等原因,有那么一些同学都在这些空档时间里,在校内,外却干起了违法乱纪、损害学校形象的行为。其主要表现:
第一、一些同学利用空档时间,到电子游戏机室打机,为了讨机币钱,他们干起了盗窃、抢夺、勒索、变相勒索、诈骗等非法侵占公、私财物的行为。例如:近年来,在一些中小学校里,由于一些学生利用空档时间经常到机室打机,迷上了电子游戏机,他们为了讨机币钱而诱发了盗窃、销脏自行车,勒索和变相勒索同学财物、甚至抢夺同学的财物等违法乱纪的行为。这类案件占学生在空档时间违法乱纪案件总数的26.9%(下简称为“这类案件约占百分之几”)。这类案件往往发生在寒暑假期间及寒假后的新学期,受害者通常敢怒不敢言,因而容易被学校忽视。
第二、一些同学在空档时间到录像室看了黄色录像后,经受不了刺激而诱发流氓行为。例如:某中学初二有位校足球兴趣小组的成员,在多个星期六晚上分别伙同不同的队友到录像室看了黄色录像后,由于受影响较深,除了回校后把“黄片”上的关于性交的种种招法一一画在作业本里传给本班的其他队友和同学看外,还在课室走廊或在女同学必经的通道故意设置路障,趁机占女同学的“便宜”的流氓行为。这类案件约占21.7%。
第三、一些同学由于受不良影视作品的影响,受个体书摊销售的不健康和黄色书报的腐蚀,他们十分羡慕和欣赏作品中的主人翁谈情说爱的浪漫情调,诱发早恋,甚至由早恋发展到“私奔”。例如:某中学有两位美术兴趣小组的男、女同学,由于经常出入录像室和个体书摊摊,看了台湾某作家的恋爱小说和《龙虎炮》等不健康和黄色书刊,开始他俩相互暗恋,后来发展到早恋,当他俩的行为被老师和父母发现后,她竟经常以美术小组外出活动为由,欺骗班主任,躲开父母的监视,最后,他俩竟“私奔”近一周,同食同居。这类案件约占14.8%。
第四、有些兴趣小组的同学,经常先以兴趣小组活动为由向班主任请假,后又对兴趣小组辅导教师谎称班主任不同意其参加兴趣小组活动,长期游离于班集体和学校之中,伺机干侵占师生和学校财物和损害同学友情的违法乱纪行为。例如:某中学初一有位舞蹈队的同学,他经常以舞蹈队排练为由向班主任请假后,又以班主任不同意其参加舞蹈队为借口,欺骗班主任和舞蹈队辅导老师,钻空子,先以借同学自行车偷配锁匙为手段变卖同学的自行车,后发展到明目张胆以借同学的自行车直接变卖和拧学校的水龙头、偷捡学校的教学设备去卖的地步,既违法违纪,又损害了学校、同学利益,破坏了同学之间的友情。这类案件约占7.6%。
学校德育改革
一、台湾课改中德育内容和形式的变化
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相比,本次台湾课改在培养目标的确定、科目的设置、教材编写的规定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课程不再从传统的德、智、体、群、美五育角度界定教育目标,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经验为重心,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首要目标,打破了传统的分科课程体系,以“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为线索,将所有的学科科目整合为语文、健康与体育、社会、艺术与人文、数学、自然与生活科技、综合活动七大学习领域。
其中,“社会学习领域”被认为是“充满各种价值观和价值判断的领域”,因而要承担道德教育的主要责任。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新设学科,“社会学习领域”被界定为一个统整自我、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互动关系的学习领域,内容包含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社会制度、道德规范、政治发展、经济活动,民主法治、人际互动、公民责任、乡土教育、生活应用、爱护环境与实践等方面,不仅涵盖和整合了原有的社会、历史、地理、公民、道德、乡土教学活动等科目的内容,而且在范围上比上述学科有了很大扩充。1993年和1994年课程标准中要求开设的“道德与健康”、“公民与道德”科被取消,“道德教育”一词似有淡出台湾教育界之势。
台湾“教育部”颁布的《社会学习领域课程纲要》拟定了九大主题轴,作为该领域组织课程内容的框架,这九大主题轴依次是“人与空间”、“人与时间”、“演化与不变”、“意义与价值”、“自我、人际与群己”、“权利、规则与人权”、“生产、分配与消费”、“科学、技术与社会”、“全球关联”。同时,《社会学习领域课程纲要》将学生的学习分为四个阶段,即一至二年级、三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在学级分段的基础上,依据十项“能力指标”制定出“分段能力指标”,再按各分段能力指标组织社会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
二、本次课改中德育改革的几个方面
受本次课程改革的影响和冲击,台湾学校道德教育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隐性德育及德育课程改革探讨论文
摘要:隐性德育是隐性课程的一部分,它作为重要的一种教学资源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研究。但隐性德育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已远远超过显性德育所预期的目的.它的全面实施,会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而呼唤现行德育课程改革。
关键词:隐性德育;德育功能;课程改革;价值取向
学校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阵地,是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主战场。我们的学校德育从内容到形式既全面又精致的德育体系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改革开放以后,学校德育在多元化的道德环境中,出现了与显性德育并存的隐性德育,并对年青一代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都将远远超出显性德育的期望效果。
一、隐性德育及其功能
目前对隐性德育的概念还没有一致的说法,本文是借鉴我国西南师范大学靳玉乐教授关于“潜在课程”的界定。从“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受教育者施加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的努力使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中引申出来的。所谓隐性德育.是通过社会和社会关系结构的各种环境有意或无意、自觉或不自觉地传递给受教育者的非规定性的信息影响活动。隐性德育作为一种独立的德育形态,就其内涵来说,它是非学术性的,不直接规定学科内容。也不直接决定受教育者学业的进程。它更多是属于非实体性的精神文化,如社会公德、行为规范、道德氛围等.它是显性德育之外所获得的一切德育成效,是显性德育本身或显性德育以外的隐蔽的、无意识的或被受教育者完全认可的那部分信息。其外延不仅超出学校显性德育所规定的范围,而且延伸到社会上各种不确定的却又对受教育者发生潜移默化影响的非规定性的信息。因此。就其外延来说,可以把隐性德育分为如下几大类:
一是学校层面的隐性德育,包括:(一)显性德育课程背后隐含的隐性德育。学校显性德育课程大体有如下三种:一是各种“正规”的政治理论如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等。二是校外与课外的各种班团活动、校内外的德育活动及各种集会与活动中的道德教育。三是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教育者在显性德育课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理论灌输和说理教育时,传递了很多自认为有用的东西,但受教育者“学会”的或“获得”的并不一定就是这些课程的设计者和传授者所预期的结果。可能是设计者和传授者所预期的东西,也可能是部分甚至完全与预期教育目的相反的东西。这“相反的东西”就是这些显性德育课程背后的隐性德育内容的反映,如宿舍生活、治学态度等品德养成教育。(二)是“硬件”——空间规划的隐性德育。它指的是学校建筑物、教学设施、生态环境和校园规划等物质方面的“硬件”和空间环境方面的布局,对受教育者所发生的潜移默化的隐性作用。校容校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与反映着教育者(尤其是学校领导)的价值取向,因此,教育社会学家科尔指出:“物体在空间里的摆放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房间以其物理形式表示着该场所与物体的精神灵魂。一位教师的房间可以告诉我们他的性格以及他正在干什么。的确,“硬环境”起着隐性德育的作用。(三)是“软件”——精神形态的隐性德育。“软件”是指一种“软环境”的规划,这种“软环境”主要包括制度形态层面的和精神形态层面的两种隐性德育。制度形态层面的隐性德育.主要是指学校的各种规章、规则、规范和领导、教学、生活与一切活动,以及教育评价等多种组织方式的隐蔽形式.影响着受教育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道德品性与行为方式。例如在受教育者的操行评定中,大都写着迟到、旷课扣多少分等.但在做好事等方面却可以累计加分,分数互相抵消甚至加分比减分更多时,能宣布他(她)操行好还是不好?又如我们的考评制度中对受教育者考试作弊采取的“不能参加正常补考”等的处罚措施,其本意是为了教育受教育者,严肃考场纪律,加强考风建设。而考生除了“不能参加正常补考”外.还可以参加最后一次性补考,只要考生在这“最后一次补考”中“努力学习”,通过了就照样可以毕业。这种考评制度除了给受教育者“平时可以不学习,主要最后关头努力一跃就可以,平时的迟到、旷课又算得了什么”的一个负面隐性德育信息外,就没有什么有意义的作用。精神形态层面的隐性德育,是指集中体现和反映学校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校园特征.以及学校成员共同持有的目标追求、价值体系、道德情感和行为模式等,对受教育者发生深刻的、非规定性影响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师生关系、教师人格等精神、心理因素。“它所传载、倡导的道德价值和校园精神已浸透和附着在校园内的多种环境因素及学校成员身上.而且赋予学校以特有的个性魅力,从而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位学生都深刻影响。”
学校德育改革论文
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实现从传统德育观念向现代德育观念的转变
观念是行为的指导。德育改革首先要更新观念。面对21世纪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复杂挑战,我们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现从传统德育观念向现代德育观念的转变。首先,从封闭型的德育观向开放型的现代德育观转变。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增高。封闭式的学校德育环境已不复存在,传统德育观念受到了彻底的挑战。我们应确立开放型的现代德育观,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信息选择和文化整合功能,主动迎接开放社会的各种挑战。
其次,从传统学校德育观向现代德育终身化、社会化观念转变。
教育终身化、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德育的对象将从传统的在校青少年扩展为全民,德育将伴随人的终生。现代德育不仅贯穿大中小学教育阶段,也应贯穿于幼儿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类教育,贯穿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个方面。实现从传统学校德育观向现代德育终身化、社会化观念的转变,是德育工作者的必要意识。
再次,从传统的防范型德育观向主动发展型德育观转变。
小学德育管理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做好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管理意识;改革德育管理体制,优化社会育人环境;改革中小学德育内容与管理方法;同时还要增加对德育工作的投入。
关键词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体制改革
***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革命,它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必然会引起广泛社会领域的一系列改革,把各项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这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拟就市场经济与中小学德育管理的改革,谈几点看法: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管理意识
(一)培养学生的经济头脑,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
中职德育课程改革论文
德育课程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和载体,是对中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途径。改革开放几年来,西方的各种文化不断冲击着我国本土文化,也对我们的德育教育事业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如何在国际风云变幻的环境中,引导中职学生做到“四个自信”,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习惯,是值得每个德育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一个问题。所以德育工作要适应时代的的变化,以便更好地为职业教育服务。改革我们一直在路上,下面就近几年奋斗在德育教育一线的经验基础上,谈谈本人对德育教育改革的一些想法。
一、中职德育课堂现状分析
1.重视不够。随着近几年国家对中职德育的重视有所提高,但是落实起来却差强人意。德育课作为副课,被认为是一门不重要的课的思想长期存在。如果德育课始终不被重视,作为专业课的配饰,或者说德育工作就只靠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一周的两学时,那么再改革又能提高到哪儿去。教师队伍中,从领导到基层老师,甚至有的德育教师本人,都没有充分的重视本学科。2.教材陈旧。教材决定了教师上课的内容,大多数的学校德育教材使用时间过久,书上的很多内容已经与当下形式脱节,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自以来,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与理论,就比如说《经济政治与社会》一书中提到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报告提出要全面决胜小康社会。时代变了,可是教材依然是陈旧的知识。3.形式单一。所有的课程都是循规蹈矩的五大环节,甚至有的时候,老师就是拿了一本书划书上的知识点。中职学生的德育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应坚持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针对性、时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校企脱节。中职学校的老师要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可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德育老师不知道企业需求人才的标准,很多企业用人单位,也不知道德育老师在为他们培养什么样的人,二者之前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5.考核方式落后。目前,中职学校德育课评价仍以考核为主,用一张卷子的成绩高低判断学生的道德水平的到底,或者用一个规定题目的情景剧,看学生们的表现,教师主观判断剧情里的表现,而划定成绩。德育课,是考察学生一门综合能力的一门课程,这种以结果为住评价的机制,忽略的学生行为过程的评价,丧失了德育课对学生行为引导的主要作用,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古人说,有德无才会误事,有才无德会坏事。可见,德行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德育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技能再高,没有一个端正的思想品德,对这会危害越大,同时也限制了自己的发展空间。作为中职德育老师,越发觉得德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综上所述现下的很多问题,笔者认为,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对技能技术的要求高的同时,对劳动者的品行要求更高。中职学校是为国家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德育工作尤显重要。技能再高没有一个好的品德与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对社会也是无用的。面对上述的诸多问题,德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德育课改革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