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8 06:30: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得失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论中国改革得失

“改革到底为的是什么?我们在改革中究竟得到了什么?”

回顾持续了23年的经济改革后,许多中国人都不由自主地要提出这一问题。尽管在80年代民众曾因改革而普遍受益,但90年代以来经受种种痛苦的人却远多于获益者。毫无疑问,今后中国需要继续改革,但“需要什么样的改革”却成了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目前这种缺乏政治民主化、日益向个别利益集团倾斜的“改革”只会使中国陷入深刻的社会危机。

一、对中国改革得失的几种算法

对中国改革的得与失,从不同的立场出发有不同的算法。

中国政府理所当然是只计算“成就”,其标志就是每年的经济增长率以及几个亮丽的“现代化橱窗”(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而与财富的生产同样重要的财富的分配状况却被刻意掩盖起来。经济增长现在构成了政府的合法性基础,也成了不少乐于与中国政府在研究项目上合作的外国学者对中国的发展持乐观看法的依据。至于中国政府习惯性地对统计数据造假这一特点,却被这些学者出于种种原因而忽视。于是形成了一种值得注意的“循环”:垄断了各种信息供给的中国政府是所有研究资料的权威提供者,而一些外国学者根据这些资料所做的研究,不管与中国的现实有多大差距,又被中国政府有选择地登载在《参考消息》及其它各种介绍国外的中国研究的报导中。中国政府藉此向本国民众证明: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已为外国学者的学术研究所论证并认可!在表面上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实则在西方文明面前深深自卑的大部份中国公众当中,外国学者的“科学论证”还是有相当市场的。而中国政府对这些研究结果的“认可”,则成了这些外国学者进入中国访问考察、并争取本国研究经费的“条件”。当然,中国政府与这些外国学者在资料与论证上互相赋予“合理性”的利益关系,对学者们来说毕竟不太光彩,因此被深深掩盖起来。

当局在修改历史与控制舆论上向来有丰富的经验,目前在虚构“改革成果”与社会现状方面更是不遗余力。中国的媒体善于制造虚假信息,这只要比较中美两国最重要的报纸《人民日报》与《纽约时报》就不难看出。读者若只阅读这两家报纸的本国新闻,一定会得出如此印象:美国社会问题丛生,而中国则是一个几乎没有社会问题的“美好世界”。而这种“谎话重复1,000遍就成了‘真理’”的“戈培尔定律”所产生的历史后果已显现出来:一些国人对“”时期的报纸深信不疑,那些连毛后的政府都承认有不少虚假成份的数据,竟然被个别中国学者用来证明“”时期的伟大经济成就。[1]如果说,“”及“”前的政府只会愚蠢地使用政治高压与专政手段强迫人们说谎,那么这些年来政府的政治智慧已有所“提高”,它不但学会用利益手段控制国内传媒与学术界,还将这一手段用之于控制国际社会欲与之交往者。

查看全文

股改的得失与成败透析

可以说从股改的第一天开始,市场上就有了股改成败的分歧与讨论,然而时至今日也只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不但是因为股改还在进行中,看成败也许还为时过早,而且根本的是判断的标准是由各自立场决定的,不同的人在股改中有各自的得失,得者不会言失败,失者岂能说成功。

对决策者来说,股改能进行到达底就是成功

为什么要进行股改?最为现实的是十五年的中国股市走到今天这一步,是IPO停了、配股停了、增发停了,而最为关键的是曾满怀希望投身新兴的中国资本市场的7000万投资者,在不但未能分享改革开放成果而是遭受上万亿的财产损失的现实面前终于清醒了,也彻底绝望了并纷纷离去了,融资功能的彻底丧失也就是中国股市股权分置的“圈钱”之路走到了尽头。尽管近两年来决策者也绞尽脑汁、力标“创新”、频频“救市”,然而一切无济于事才使逼上了“解决股权分置改革”的路。当人们认识到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万恶之源的时候,股改就成了众望所归,只有股改才能“还资本市场本来面目”,而顺应“民意”才能留住投资者,也才能恢复IPO、恢复配股、恢复增发。正因为如此,“开弓没有回头箭”的股改开始了。早在股改开始不久,证监会的李青原主任不但说了“不以股市涨跌论成败”,而且还说了“当股改已达到60%市值时即是新老划断的时机”,还有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更是直接地说“股改成功的重要指标就是新股恢复发行”。从这些可以看出,对管理层决策者来说,只要能把股改继续下去,完成了大多数公司的股改,到时候就可以新老划断了,就可以恢复再融资了,恢复IPO了,自然也就是大功告成了。

对非流通股来说,实现全流通就是成功

股改对非流通股来说,是要支付对价的,然而还是有那么多的非流通股争先恐后地股改,并想尽各种办法支付对价“买”得流通权,其目的应该是很现实的。在市场上谁都不会想做赔本的买卖,不就是许多公司正迫不及待地等着“整体上市”、等着配股、等着增发吗?而这些只有进行了股改才有可能。如果说股权分置时的高溢价IPO及再融资使发起人股东的资产迅速膨胀,许多“创业者”一夜之间都成了千万、亿万富翁的话,但那还都只是纸上的富贵,但是股改完成即是全流通的实现,至时即可随心所欲的减持不就使纸上的富贵变成现实的富贵了吗?还有象吉林纸业、宁夏恒力这些已走上穷途末路的,不正是股改为他们创造了天赐良机,或金蝉脱壳、或抽身而退,不已经上演了中国股市无不精彩的“魔术”了吗?股改正是有如此之多的现实动力,对非流通股来说,只要股改实现了全流通也就标致着成功。

对券商来说,股改进行就是成功

查看全文

现代政党执政得失综论

从世界政党政治的实践看,执政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有一些共性的东西。虽然各国政党的执政模式不同,它们的性质、信仰、纲领、执政理念和社会基础千差万别,但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存在一些共同规律。总书记曾经说过,对世界上其他政党的一些做法和措施,我们不能照抄照搬。但对于他们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要研究和借鉴。

新的一年,我们约请中央编译局等单位有关专家,在《世界》栏目陆续刊登讨论国外政党执政经验、教训的文章,以开阔眼界,打开思路,更好地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的规律。

21世纪到来以后,中国共产党越来越重视党的建设的战略性思考,注重从政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的角度研究党的建设和发展,先后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课题。为了探索执政规律,我党又提出了研究世界政党执政经验教训的任务。

理论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世界政党执政科学的探索,来为我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服务。

世界政党失去政权的教训

20世纪末期,世界政坛出现了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失去政权,其中包括苏联和东欧的共产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日本自民党的执政地位虽然失而复得,但其政治格局已是今非昔比了。如果我们把视角再宽泛一些就会看到,美国的、英国的保守党、德国的基民盟-社民盟也经受了一次失去执政地位的痛苦。

查看全文

作风建设之人生之义得失之间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人生之义得失之间》。

同样的制度,同样的环境,在得与失、廉与贪之间,经过一番吹拉弹唱之后,听到的是风格迥异的曲子。有的人勤字当头,唱一首《爱拼才会赢》;有的人以奉献开路,谱一曲《生命在于奉献》;而有的人却贪字“挂帅”,奏一段《致命害虫》。

同样的八小时之外,有的人选择腾云驾雾、杯盆狼藉,而有的人选择潜心学习、加班加点;也有的人选择文武并举、张弛有道,而有的人却选择出线越位、腐化堕落。

同样是父母,有的父母带给子女的是自豪、自信、自尊与自强,而有的父母留给孩子的是迷茫、困惑、排挤、嘲笑与自卑。

查看全文

人生之义 得失之间(廉政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人生之义得失之间》

同样的制度,同样的环境,在得与失、廉与贪之间,经过一番吹拉弹唱之后,听到的是风格迥异的曲子。有的人勤字当头,唱一首《爱拼才会赢》;有的人以奉献开路,谱一曲《生命在于奉献》;而有的人却贪字“挂帅”,奏一段《致命害虫》。

同样的八小时之外,有的人选择腾云驾雾、杯盆狼藉,而有的人选择潜心学习、加班加点,也有的人选择文武并举、张弛有道,而有的人却选择出线越位、腐化堕落。

同样是一名父亲,有的人带给子女的是自豪、自信、自尊与自强,而有的人留给孩子的是迷茫、困惑、排挤、嘲笑与自卑。

查看全文

廉政建设演讲稿-人生之义 得失之间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人生之义得失之间》

同样的制度,同样的环境,在得与失、廉与贪之间,经过一番吹拉弹唱之后,听到的是风格迥异的曲子。有的人勤字当头,唱一首《爱拼才会赢》;有的人以奉献开路,谱一曲《生命在于奉献》;而有的人却贪字“挂帅”,奏一段《致命害虫》。

同样的八小时之外,有的人选择腾云驾雾、杯盆狼藉,而有的人选择潜心学习、加班加点,也有的人选择文武并举、张弛有道,而有的人却选择出线越位、腐化堕落。

同样是一名父亲,有的人带给子女的是自豪、自信、自尊与自强,而有的人留给孩子的是迷茫、困惑、排挤、嘲笑与自卑。

查看全文

诠释康熙统一台湾的策略及其得失

摘要: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经历。1683年,清政府统一了台湾,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探析康熙统一台湾的策略及得失,对我们和平统一台湾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郑氏集团清政府台湾统一策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经历。1662年,郑成功率众进军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了被荷兰人侵占了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

清政府统一台湾的战略策略凝聚了上自康熙皇帝下至满汉军政大臣们的群体智慧和不懈努力。经过历史的检验,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不乏失败的教训,都能为我们最终和平统一台湾提供有益的启迪。

一、寻求政治和平解决的策略与得失

1、清政府与台湾郑氏集团和谈的根本分歧

查看全文

人生之义得失之间作风建设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人生之义得失之间》。

同样的制度,同样的环境,在得与失、廉与贪之间,经过一番吹拉弹唱之后,听到的是风格迥异的曲子。有的人勤字当头,唱一首《爱拼才会赢》;有的人以奉献开路,谱一曲《生命在于奉献》;而有的人却贪字“挂帅”,奏一段《致命害虫》。

同样的八小时之外,有的人选择腾云驾雾、杯盆狼藉,而有的人选择潜心学习、加班加点;也有的人选择文武并举、张弛有道,而有的人却选择出线越位、腐化堕落。

同样是父母,有的父母带给子女的是自豪、自信、自尊与自强,而有的父母留给孩子的是迷茫、困惑、排挤、嘲笑与自卑。

查看全文

中苏农业集体化成败得失的比较

中共建国后在农村强力推行社会主义改造并实行化,随后造成了严重后果。这种制度实践是中国自己的创新,还是模仿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模式的结果?中国推行农业集体化时对20年前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惨痛教训一无所知吗?从历史研究的角度,中苏两国农业集体化的成败得失应该如何评价呢?这些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经验教训

苏联十月革命后曾经历了一个短暂的“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政府对工业实施监督,实施劳动义务制以及粮食贸易垄断和余粮收集制,在农村组织“公社”及其他集体农庄。1921年后又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医治战争带来的创伤;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同时着手恢复工农业生产。当时有些反对意见认为,这是从战时共产主义倒退了一步。为此,列宁不久后就声言“退却”已经结束,并提出口号要“准备向私人经济的资本实行进攻”。这表明新经济政策只是一种暂时过渡,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发动社会主义的“正面进攻”,把“新经济政策的俄罗斯变成社会主义的俄罗斯”。于是在1929年左右就开始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的全盘集体化。[1]

苏联处理农业经济体制的做法对中共建国后的农村政策选择确实具有巨大的示范作用。下面从几个方面来介绍苏联的农业集体化道路,并适当地与中国的情况作某些比较,以分析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的影响。

苏联“十月革命”过了11年之后,经济仍然走不出“恢复时期”,工业刚超过一次大战前的水平,农业则还低于战前水平,社会中充满了各种矛盾,党内派系斗争激烈。当时苏联的农业总产量虽比布尔什维克建立政权之初有所提高,但商品率即“上市量”却有所减少,农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战前的73.7%下降到1928年的46%;在国家进口机械和各种原料主要依赖农产品出口的情况下,工业建设的目标严重受阻;在农产品出口减少的同时,城市和工业中心地区粮食供应不足的现象日趋严重,这使“五年计划”的主要支柱有垮台的危险。[2]斯大林于1928年决定加速农业集体化,其实是力图从这种经济困境中解脱出来的手段。但当农业集体化完成后,苏联却把当初的这种真实意图遮掩起来,而声称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做法。后来中共完全接受了这一观点。

俄共(布尔什维克)是个城市“无产阶级”的政党,十月革命走的是一条先占领城市再占领乡村的道路,俄共向来对农民不信任。在1917年的革命中,没收了地主及皇室、教会的土地重新分配,并在1918年夏的第二次土地重分中又没收了旧式富农的多余土地,相当于完成了“”。虽然布尔什维克出于政治考虑,为了争取农民在内战中对自己的支持而承认农民的土地私有权,但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即指出,农村在革命后会更加小资产阶级化,这种农民“在地主和资本家被击溃并被放逐以后,是能够向无产阶级的政治上的专政挑战的唯一残存的独立阶级”。以下两段话则更为着名:“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列宁)“能不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把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基础上,就是说,建立在最巨大最统一的社会主义工业基础上和最分散最落后的农民小商品经济基础上呢?不,不能。”(斯大林)[3]显然,对苏共而言,农村集体化不仅仅是为了“工业化”,而且也是为了打击个体农民、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需要。中共与俄共本来有很大不同,与乡间的农民有密切联系,是以“农村包围城市”取得政权的,若效法俄共推行农业集体化,势必严重伤害党在农村的社会基础。

查看全文

小议职业高中农学专业教学得失

随着农业经济、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农业技术正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中心进行重组和改造,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农业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提出来了更高的要求。在多年的理论课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深入课堂听不同的专业理论课教师上不同课型的常规课、研究课和优质课。尽管每一次听课都令人振奋,但每一次听课也都给我带来很多的思考,尤其是专业理论课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失误,我觉得都不同程度地冲淡了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我个人的理解例举部分,以供大家探讨。

一、新课引入缺乏衔接,直奔课题

这是一节畜禽生理学《细胞动作电位》的理论新课教学。教师是这样引入新课内容的: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胞静息电位的知识。今天我们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新的一节内容——细胞动作电位。然后开始新内容的讲述。很显然,这位教师是在直接引入课题,其本意是想简单而直接入题,可是教师后面讲的动作电位知识是以前一部分静息电位为基础的,由于新课缺乏对旧知识的衔接性复习,我明显感到学生在听细胞膜两侧离子移动时,思维迟钝、表情迷惑,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本节课的内容。虽然教师的开场倒是直奔主题,但学生的学习却是远离主题,学生辛辛苦苦一节课,结果知识理解得一塌糊涂。

二、教学内容设计不当

这是一节公开课,课题是《消化生理活动的调节》。教师在讲述消化活动的神经调节时,忽视了有关神经生理知识还没有学习的矛盾,结果教师花了较大篇幅来讲述神经调节中有关神经递质、神经受体这些学生一点都不懂的内容。我觉得教师的基本想法是好的,想通过精心的组织、条理清晰的讲解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但是教学内容设计不太符合实际,学生无法产生共鸣。其实教师只要合理调节教学内容的教学顺序,这节课的问题是可以在后面得到解决的。

三、教学理念、模式陈旧,教学效果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