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政治理论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8 06:12: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邓小平政治理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邓小平政治理论

论邓小平的国际政治理论

一、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的基本内容

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的思想观点相互关联、相互贯通,与马列主义、思想所包含的国际政治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邓小平曾经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一贯的,有三句话,第一句是反对霸权主义,第二句是维护世界和平,第三句是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或者叫联合和合作。”[1](P415)这三句话不仅是中国对外政策和国际战略的基本原则,也是邓小平国际政治思想的高度概括。据此,我们把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冷战时代结束以后,世界加快向多极化发展,但国际局势依旧动荡,地区性冲突与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强,而心的矛盾和冲突都具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色彩。对此,邓小平指出:“现在不发达国家之间的战争,实际上是发达国家的需要。发达国家欺侮落后国家的政策没有变。”[2](P319)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在许多国家煽动动乱,实际上是搞强权政治、霸权主义,要控制这些国家,把过去不能控制的国家纳入他们的势力范围。”[2](P348)

推行强权政治的一些国家,往往借口“人权”、“民主”等问题,任意干涉别国内政,对发展中国家说三道四。邓小平认为,就民主而言,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并不是不需要民主,“民主是我们的目标。”[2](P285)但是,“要求全世界所有国家都照搬美、英、法的模式是办不到的。世界上那末多伊斯兰国家就根本不可能实行美国的所谓民主制度,穆斯林人口占了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2](P359)就人权而言,“真正说起来国权必人权中要得多。”[2](P345)“西方的一些国家拿什么人权、什么社会主义制度不合理不合法等做幌子,实际上是要损害我们的国权。搞强权政治的国家根本就没有资格讲人权,他们上海世界上多少人的人权!从鸦片战争心略中国开始,他们伤害了多少中国人的人权!”[2](P348)在邓小平看来,谈人权离不开国权,人权首先由国权保障的人的生存权、发展权。

查看全文

邓小平政治理论使命分析论文

【内容提要】马克思完成了对政治解放的历史批判,建立起“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著名命题。邓小平把这一命题的展开提到了新的历史层面和新的理论境界。邓小平的政治努力以超越政治解放为使命,实际回应了“历史终结论”,回应了“第三波”。邓小平的政治努力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话语体系的转换,成功地在中国开始了超越政治解放的路径探索。

【关键词】马克思的命题/邓小平政治理论/超越政治解放

【正文】

1.邓小平如何提出问题?

1.1对黑格尔国家哲学的超越是马克思完成历史唯物主义发现的重要关键点。在这一超越的理论过程中,马克思形成了“从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的重要命题。这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第一个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命题,同时也是历史唯物主义早期理论史上的一个支柱性的命题。“政治解放本身还不是人类解放”(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35页。),只有超越政治解放,克服市民社会,使现实的个人同时也是类存在物的时候,才能实现人类解放。这一命题规定了1844年以后马克思的工作中心,构成马克思其后为中心工作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同时,这一命题也为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政治实践的历史内涵作了说明。从此以后,社会主义政治实践就是以实现对政治解放的扬弃和争取人类解放的目标为自身的历史规定性和主要哲学基础。

1.2但是,在20世纪社会主义历史上,以否定政治解放,争取人类解放为旗帜的政治实践却显现出难以尽言的幼稚,在一些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上,屡屡出现悲剧式的扭曲。到20世纪晚期,邓小平以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展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实践努力和理论努力时,所面对的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验的严重不足,以及至少是形式民主意义上的民主传统的严重缺乏。在论及推进中国政治制度改革和完善的使命时(注:关于政治制度改革,1979年邓小平的提法是:“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08页。)在1977年到1982年间,邓小平稳定使用的范畴是改革和完善“政治制度”,明确要改革的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制度范畴。1982年在所作党的十二大报告中,以及1983年十二届二中全会邓小平的讲话中,正式使用“政治体制改革”的提法。此后,中国共产党的各种文件,邓小平的讲话和文章里,不再使用“政治制度改革”一语,对于处于复杂的国际政治格局和工业化初、中期进程中的中国来说,这一提法改变的理由是十分清楚的。至于本文的表述,将在更接近邓小平原意的意义上主要使用“政治制度”这一范畴。),邓小平是这样提出问题的:

查看全文

邓小平政治理论的使命论文

【内容提要】马克思完成了对政治解放的历史批判,建立起“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著名命题。邓小平把这一命题的展开提到了新的历史层面和新的理论境界。邓小平的政治努力以超越政治解放为使命,实际回应了“历史终结论”,回应了“第三波”。邓小平的政治努力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话语体系的转换,成功地在中国开始了超越政治解放的路径探索。

【关键词】马克思的命题/邓小平政治理论/超越政治解放

【正文】

1.邓小平如何提出问题?

1.1对黑格尔国家哲学的超越是马克思完成历史唯物主义发现的重要关键点。在这一超越的理论过程中,马克思形成了“从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的重要命题。这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第一个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命题,同时也是历史唯物主义早期理论史上的一个支柱性的命题。“政治解放本身还不是人类解放”(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35页。),只有超越政治解放,克服市民社会,使现实的个人同时也是类存在物的时候,才能实现人类解放。这一命题规定了1844年以后马克思的工作中心,构成马克思其后为中心工作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同时,这一命题也为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政治实践的历史内涵作了说明。从此以后,社会主义政治实践就是以实现对政治解放的扬弃和争取人类解放的目标为自身的历史规定性和主要哲学基础。

1.2但是,在20世纪社会主义历史上,以否定政治解放,争取人类解放为旗帜的政治实践却显现出难以尽言的幼稚,在一些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上,屡屡出现悲剧式的扭曲。到20世纪晚期,邓小平以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展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实践努力和理论努力时,所面对的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验的严重不足,以及至少是形式民主意义上的民主传统的严重缺乏。在论及推进中国政治制度改革和完善的使命时(注:关于政治制度改革,1979年邓小平的提法是:“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08页。)在1977年到1982年间,邓小平稳定使用的范畴是改革和完善“政治制度”,明确要改革的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制度范畴。1982年在所作党的十二大报告中,以及1983年十二届二中全会邓小平的讲话中,正式使用“政治体制改革”的提法。此后,中国共产党的各种文件,邓小平的讲话和文章里,不再使用“政治制度改革”一语,对于处于复杂的国际政治格局和工业化初、中期进程中的中国来说,这一提法改变的理由是十分清楚的。至于本文的表述,将在更接近邓小平原意的意义上主要使用“政治制度”这一范畴。),邓小平是这样提出问题的:

查看全文

论邓小平的国际政治理论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

邓小平的国际政治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出发点;维护世界和平、谋求发展是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的核心内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之间包括中国相互加强团结和合作,是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际阶级斗争理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和发展。

一、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的基本内容

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的思想观点相互关联、相互贯通,与马列主义、思想所包含的国际政治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邓小平曾经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一贯的,有三句话,第一句是反对霸权主义,第二句是维护世界和平,第三句是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或者叫联合和合作。”[1](P415)这三句话不仅是中国对外政策和国际战略的基本原则,也是邓小平国际政治思想的高度概括。据此,我们把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冷战时代结束以后,世界加快向多极化发展,但国际局势依旧动荡,地区性冲突与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强,而心的矛盾和冲突都具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色彩。对此,邓小平指出:“现在不发达国家之间的战争,实际上是发达国家的需要。发达国家欺侮落后国家的政策没有变。”[2](P319)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在许多国家煽动动乱,实际上是搞强权政治、霸权主义,要控制这些国家,把过去不能控制的国家纳入他们的势力范围。”[2](P348)

查看全文

马克思的人类解放命题与邓小平政治理论的使命

【关键词】马克思的命题/邓小平政治理论/超越政治解放

【正文】

1.邓小平如何提出问题?

1.1对黑格尔国家哲学的超越是马克思完成历史唯物主义发现的重要关键点。在这一超越的理论过程中,马克思形成了“从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的重要命题。这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第一个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命题,同时也是历史唯物主义早期理论史上的一个支柱性的命题。“政治解放本身还不是人类解放”(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35页。),只有超越政治解放,克服市民社会,使现实的个人同时也是类存在物的时候,才能实现人类解放。这一命题规定了1844年以后马克思的工作中心,构成马克思其后为中心工作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同时,这一命题也为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政治实践的历史内涵作了说明。从此以后,社会主义政治实践就是以实现对政治解放的扬弃和争取人类解放的目标为自身的历史规定性和主要哲学基础。

1.2但是,在20世纪社会主义历史上,以否定政治解放,争取人类解放为旗帜的政治实践却显现出难以尽言的幼稚,在一些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上,屡屡出现悲剧式的扭曲。到20世纪晚期,邓小平以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展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实践努力和理论努力时,所面对的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验的严重不足,以及至少是形式民主意义上的民主传统的严重缺乏。在论及推进中国政治制度改革和完善的使命时(注:关于政治制度改革,1979年邓小平的提法是:“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08页。)在1977年到1982年间,邓小平稳定使用的范畴是改革和完善“政治制度”,明确要改革的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制度范畴。1982年在所作党的十二大报告中,以及1983年十二届二中全会邓小平的讲话中,正式使用“政治体制改革”的提法。此后,中国共产党的各种文件,邓小平的讲话和文章里,不再使用“政治制度改革”一语,对于处于复杂的国际政治格局和工业化初、中期进程中的中国来说,这一提法改变的理由是十分清楚的。至于本文的表述,将在更接近邓小平原意的意义上主要使用“政治制度”这一范畴。),邓小平是这样提出问题的:

“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解放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备,也很不受重视”。(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2页。)

查看全文

马克思的人类解放命题与邓小平政治理论的使命

【正文】

1.邓小平如何提出问题?

1.1对黑格尔国家哲学的超越是马克思完成历史唯物主义发现的重要关键点。在这一超越的理论过程中,马克思形成了“从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的重要命题。这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第一个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命题,同时也是历史唯物主义早期理论史上的一个支柱性的命题。“政治解放本身还不是人类解放”(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35页。),只有超越政治解放,克服市民社会,使现实的个人同时也是类存在物的时候,才能实现人类解放。这一命题规定了1844年以后马克思的工作中心,构成马克思其后为中心工作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同时,这一命题也为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政治实践的历史内涵作了说明。从此以后,社会主义政治实践就是以实现对政治解放的扬弃和争取人类解放的目标为自身的历史规定性和主要哲学基础。

1.2但是,在20世纪社会主义历史上,以否定政治解放,争取人类解放为旗帜的政治实践却显现出难以尽言的幼稚,在一些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上,屡屡出现悲剧式的扭曲。到20世纪晚期,邓小平以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展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实践努力和理论努力时,所面对的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验的严重不足,以及至少是形式民主意义上的民主传统的严重缺乏。在论及推进中国政治制度改革和完善的使命时(注:关于政治制度改革,1979年邓小平的提法是:“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08页。)在1977年到1982年间,邓小平稳定使用的范畴是改革和完善“政治制度”,明确要改革的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制度范畴。1982年在所作党的十二大报告中,以及1983年十二届二中全会邓小平的讲话中,正式使用“政治体制改革”的提法。此后,中国共产党的各种文件,邓小平的讲话和文章里,不再使用“政治制度改革”一语,对于处于复杂的国际政治格局和工业化初、中期进程中的中国来说,这一提法改变的理由是十分清楚的。至于本文的表述,将在更接近邓小平原意的意义上主要使用“政治制度”这一范畴。),邓小平是这样提出问题的:

“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解放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备,也很不受重视”。(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2页。)

“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即使像同志这样伟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的制度的严重影响,以至对党对国家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我们今天再不健全社会主义制度,人们就会说,为什么资本主义制度所能解决的一些问题,社会主义制度反而不能解决呢?这种比较方法虽然不全面,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不加以重视。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他虽然认识到这一点,但是由于没有在实际上解决领导制度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仍然导致了‘’的十年浩劫。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

查看全文

政治理论水平考试通知

各区(县)市委,市委各部委办(工委),市直机关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党组(党委):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中组部、《关于建立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的若干意见》,以及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直各单位干部学习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为了促进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现就建立后备干部政治理论水平考试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后备干部政治理论水平考试制度的重要性

后备干部政治理论水平考试制度,是规范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增强学习自觉性的必要措施,也是提高政治理论学习质量,检验政治理论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建立健全这一制度,是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必然要求。对于全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巩固和扩大''''三讲''''教育成果,进一步兴起理论学习的新高潮,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考试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考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考试方法,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试标准和考试体系,逐步实施领导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的不断提高,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查看全文

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班,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实施工作,培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意义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

1.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度重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也面临着许多新形势。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年3月,总书记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明确提出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从培养师资队伍、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宏观指导等方面下功夫,力争在几年内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状况有明显改善。20*年1月,总书记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研究部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讨论通过了新课程设置方案。经中央同意,、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5号)和实施方案。20*年9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课程的教材编写提纲。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我们一定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全面把握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2.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精神实质。

查看全文

个人对照检查情况考察材料

自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我按规定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等有关文件及其他必读内容,并展开讨论。通过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具体内容的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必须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真对照自己平时的实际工作及思想动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互相帮”的要求,认真思考,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深刻剖析,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照,扬长避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现根据自身情况和工作实际,从思想和工作两方面对照检查如下:

一、主要好的方面

1、注重理论学习,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追求思想进步,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革命史,对党的性质、宗旨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心,树立了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的志向,积极向党组织拢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各项决定和精神,认真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

2、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作为一名年轻干部,能充分认识到自己阅历浅、经验少的不足,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力争做好各项工作,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弥补自己的缺陷;兢兢业业,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保持了较高的工作热情和较饱满的精神状态。通过广泛和全面地接触各项工作,丰富了自己的阅历,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政治理论学习欠缺,理论与实际脱节。理论学习不刻苦,没有系统地钻研政治理论,特别是对原著的研读欠缺,只注重表面学习,没能准确把握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导致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脱节,对待理论学习,只满足于片面地引用个别原理,而不能有效地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查看全文

关于三个代表

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必须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互相帮”的要求,结合进居入户的启发,认真思考,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深刻剖析,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照,扬长避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现根据自身情况和工作实际,从思想和工作两方面对照检查如下:

一、主要好的方面

1、注重理论学习,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追求思想进步,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革命史,对党的性质、宗旨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心,树立了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的志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各项决定和精神,认真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

2、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作为一名年轻干部,能充分认识到自己阅历浅、经验少的不足,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力争做好各项工作,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弥补自己的缺陷;兢兢业业,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保持了较高的工作热情和较饱满的精神状态。通过广泛和全面地接触各项工作,丰富了自己的阅历,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政治理论学习欠缺,理论与实际脱节。理论学习不刻苦,没有系统地钻研政治理论,特别是对原著的研读欠缺,只注重表面学习,没能准确把握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导致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脱节,对待理论学习,只满足于片面地引用个别原理,而不能有效地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