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美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8 04:54: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德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康德美学研究论文
摘要:创造社主要成员的文学观念与文学理论与康德美学有较深的关系,但以往学界对此有所忽略,从而对一些关键性的命题产生误读的现象。创造社“自我表现”中的“自我”趋近于《纯粹理性批判》中的经验表象经悟性统一的“客观”或“对象意识”,包含有主客体双项内涵;文学“无用而有大用”源自《判断力批判》中“美的理想”的二律背反的正反命题,两者虽是矛盾,却可合题。这两个观点的提出,也标志着“现代性”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萌生与延展。
关键词:创造社文论;康德美学;自我表现;文章不用之用
一、康德美学与现代语境
近期,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中,“现代性”问题日益突出,它不但成为考察、研究现代文学的一个新的视角,而且还有可能成为审视现代文学现象的一个“历史语境”。钱理群在其合作撰写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出版后的一次笔谈中甚至指出:“如何理解‘现代文学’这一概念中的‘现代’两个字?它是一个‘时间’的概念,还是包含了某种性质的理解?那么,文学的现代性指的是什么?而这些问题都涉及到我们这门学科的性质,研究范围,它的内在矛盾……等等关系到自身存在的根本问题。”(1)
“现代性”的概念是什么呢?从现有学界的提法来看,它是宽泛、动态的。“现代性”是相对于传统而言,它是人们对百年来现代现象的认识、审视、反思,是对现代化进程的理论概括与价值判断。香港学者金耀基在《从传统到现代》一书中,把“现代性”的内涵归纳为:工业化、都市化、“普遍参与”、世俗化、高度的结构分殊性、高度的“普遍的成就取向”等六个要质,(2)值得参考。
但论及“现代性”的渊源,就不能不涉及到康德的哲学与美学。虽然哈贝马斯认为,第一位对“现代”概念作出明晰阐述的哲学家是黑格尔,但从作为西方启蒙哲学整体着眼,康德在他对传统的批判过程中,已提出了现代性的基本观念与原则,这体现在他由对“人”的理解出发,确立了理性的至高地位与主体性的原则基础。而从20世纪前30年的中国思想界的状况来看,康德的影响也远甚于黑格尔,“正如贺麟先生所回忆的那样,‘在二十年代几乎很少有人知道黑格尔’。而张颐先生则说,当他1924年从欧洲到上海的时候,所遇到的朋友皆侈谈康德,却不说黑格尔。”(3)可见,在德国美学东渐的历史潮流中,康德是作为一位最重要的美学家为中国学界所注目与接纳。
德美与德育低效问题分析论文
客观地说,在我国各级学校中,德育基本上是得到了重视的。但令人困惑的是:德育效果与人们的期望总存在一段距离,学校花在德育工作上的时间与精力和所收到的效果难以成正比。笔者认为,强调通过德育自身多、强调其它几育的德育功能少是导致德育低效问题的原因之一。
笔者在这里所指的德育自身,是指有关的德育课程和专门的德育活动,对于学校德育工作,这两方面自然是最基本的教育因素。但是,德育与其它几育相比较,其独立性要弱得多,光靠德育自身(如政治课和政治活动)而忽视其它几育的德育因素,就不可能收到好的德育效果。同时,德育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还得看其它几育效果的好坏,其它几育的教育效果,直接反映出德育的教育效果。故笔者认为:广义而言,学校的所有老师都是德育教师,学校的所有课程都是德育课程,学校组织的所有活动,都应是德育活动,整个学校就是一所德育学校。如果我们把德育同其它几育割裂开来,或藐视其它几育的德育功能,那么,德育工作是难以有大的成效的。下面,我们将主要探讨美育的德育功能以及德育与美育二者的关系问题。
事实上,对于美育的德育功能的探讨,已不是什么新课题,许多人在这方面已有过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了诸多的结论,如美育具有辅德功能,能陶情冶性、令人高尚,是德育的有效手段和途径等等。遗憾的是:往往只是在谈到美育时,人们才想起美育的德育功能,而在谈到德育时,我们又很容易忘记美育也具有德育功能。在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我们是从美育的角度去谈美育具有德育功能,而不从德育的角度去谈美育的德育功能,美育的独立地位就很难得到保证,以致它只能被看成是德育的附庸而受到轻视,这样,美育的德育功能也就无从实现了。我们认为:孤立地谈德育,孤立地谈美育的德育功能,而不考虑德育与美育二者的关系,德育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美育的德育功能也难以实现。为此,笔者提出“德美并重”的观点,并认为这将是一条解决德育低效问题的有效途径。
《乐记》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音乐美学著作,也是一部社会美学著作,它从不同的角度与不同的层面对于礼乐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刻的剖析,对于艺术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作了详尽的阐述。依《乐记》所见,礼与乐、德与美无论对社会发展、国家治理、人的身心和谐、言行协调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二者相反相成,缺一不可。从《乐记》中,我们不难发现:德美并重、德育美育化,乃是中国古代儒家德育思想的精妙所在。西方国家从古至今也莫不如此。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说过“善就是美”。德国古典美学家、美育的创始人席勒提出“美育”的初衷是:通过美育来挽救被大机器生产所扭曲肢解的人性和片面发展的人,进而拯救整个社会。现代西方德育界所盛行的“行为技术学”更是与儒家的德育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反对灌输与过分的约束,反对与人为敌的清规戒律,注重暗示与心理感召,因而强调创造出一种舒适富有美感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人的行为能有效地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且又能提高工作积极性与生产效率。
德育重在晓之以理,美育重在动之以情,只有有情才可达理,情理结合,然后导之以行,方能收到良好教育效果。所以,德育与美育本应是联系在一起的,德育与美育结合能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因此,我们既应强调德育,同时也应重视美育,应充分发挥美育的德育功能。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在进行美育时,德育是美育的方向,它对美的标准、美育的内容起着方向指导和保证作用。如果美的标准不正确,美育的内容不健康,那么,美育不但不能发挥德育功能,反而会对德育工作产生极消极的影响,真可谓“美能载德、亦能覆德”。
德育旨在提高道德理性,但很容易流于空头说教,美育旨在增强情感体验,也容易表现出华而不实。如果我们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彼之长补己之短,充分发挥德美二者的综合效益,那么,德育与美育二者各自的效果均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自然,长期困扰我们的德育低效局面也会因此而得到明显改观。
德美行政诉讼种类之对比与借鉴
摘要:从法国国家参事院的建立算起,行政诉讼制度存在已经有200多年历史。20世纪以来,行政诉讼类型化越来越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本文对德美行政诉讼类型进行比较,以期对我国行政诉讼有所借鉴。
关键词:行政诉讼类型;类型化;比较与借鉴
行政诉讼的类型化是20世纪以来各国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总趋势。行政诉讼类型的划分标准因国而异,但一般来说,不外乎考虑以下因素:诉讼人的请求、当事人的诉讼资格、法院的判决权限及诉讼程序。本文中笔者着重考察和分析了德国和美国的行政诉讼类型,通过介绍、比较和分析两国行政诉讼类型的优劣所在,以期对于我国下一步修改行政诉讼法,确立行政诉讼的类型有一定的借鉴效应。
一、德国行政诉讼类型
诉讼类型的划分是德国行政诉讼制度的一个鲜明特色,按照权威的观点,基本诉讼类型是形成之诉、给付之诉和确认之诉。各种诉讼类型之间又有一定的交叉,因此,期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确。对于同一事件,当事人可以出于不同的考虑方式提出数个类型的诉讼,法院可以合并审理。
1.确认之诉,是指确认公法法律关系是否存在、行政行为是否无效的诉讼类型。《行政法院法》采取简便的二分法:即一般确认之诉;继续的确认之诉,又称为事后的确认之诉。
辨析中德美术教育差异性
摘要:本文从我国高校的扩招谈起,对比德国艺术教育从入学、学制、办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等各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当代艺术教育的现状,通过具体细节的对比分析,从而探讨更进一步改善我国当代艺术教育现状的可能性。
关键词:中国德国美术教育比较
一、美术学院的概况
我国自上世纪末艺术院校扩招以来,美术专业的在校学生大幅度增长。除原有的八大美院外,目前很多综合性大学都开设了美术专业或科系。一时间美术专业似乎成了社会上的热门专业。
八大美术学院集聚了中国最优秀的美术生源,自身的办学实力快速增强。除此以外,扩招的原因还在于很多学校和师资等的办学条件是欠缺的,国家希望中国教育有更广远的发展。但扩招速度过快,有的学校在大规模地扩招后,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条件都没有跟上。
这种扩招解决了以往教育资源闲置的问题,例如扩招前的中央美术学院,每年只招三四十个学生,而往往老师数目比学生还要多,但是扩招后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毕业生大大超过了社会的需求。
企业教育论文:德美企业教育经验及启发
本文作者:王伟冯树清工作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德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机诉求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德国职业教育,始终保持长盛不衰状态的秘诀在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有着强烈的动机诉求。具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长期的经济利益驱动了企业。“双元制”下学徒工第一年的主要任务就是履行“学徒”身份,完成技能的学习和练习,但在后两年才体现“工”的身份,所做的工作和熟练工人基本是一样的。这样,企业很容易就获得了廉价劳动力,减少了劳动力开支,从而降低生产成本。2002年公布的1991-2000年的调查显示,企业平均每年为每个学生支付7344欧元,学生每年创造的收益为5765欧元,两者相抵为1579欧元,平均每月仅耗费132欧元[2],企业即可获得长期的显性经济利益和隐性社会效益。第二,各类政策优惠吸引了企业。德国出台了大量涵盖税收优惠、培训资金预支、各类经费补贴等政策的倾斜措施,如企业用于教育的所有费用都计入成本,政府提供职业培训所需的人员费和物质材料费并给予经费补贴,企业赢利时减免所得税等等。第三,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促进企业自发性参与。德国素有“工匠王国”之美誉,老百姓和企业尊崇技艺、注重思辨,崇尚职业主义的人才观念,民族价值取向以实用、自由为特性。这些文化背景深深渗透到政府、企业和员工的方方面面,企业把培训员工看作固定资本投入,认为这是一项引以为豪的社会责任。美国作为职业教育的后起之秀,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机诉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强烈的社会公益意识。捐献公益事业是美国一项全民事业,很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来源于强烈的公益意识。托马斯•贝利(ThomasBailey)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50%以上的企业将慈善原因作为参与职业教育的主要动机,其中26%的企业认为他们这样做是为社区做贡献[3]。第二,外在的经济环境和企业变革需求。二战后,由于经济与科技的腾飞,美国企业在参与全球化竞争时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适应劳动力技术要求,抢占全球贸易市场,无论是企业与学校合作教育,还是企业自办职校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美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空前高涨。第三,谋求良好的公共关系。美国的公司法主要是以州法律的形式出现,企业既受州政府管理,又受行业协会自律,同时还要处理好与强大工会的公共关系。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对改善其公共关系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还能使企业在业界获得良好声誉。第四,降低成本,招募员工。教育与经济协会的一项研究显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最普遍的动机是获得低成本、短期的劳动力,同时可降低企业招募员工的成本。林恩(Lynn)和威尔斯德(Willsde)通过调查发现,接近50%的企业在学生结束职业教育实习项目后便招募他们为正式员工[4]。
德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方式德国“双元制”
职业教育是以企业为主导的教育体制,因此,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方式也以“企业主导”为显著特征,具体包括:第一,资金投入。德国企业承担了职业教育的大部分费用,它们把对职业教育的投资看成是对企业的长远投资,愿意负担学生在工厂培训期间的一切费用。1993年,统一的德国职业教育经费为668亿马克,占GNP的2.06%,其中企业投入约为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4倍[5]。到2003年,企业投入职业教育经费达103亿欧元,国家投入则为56亿欧元,企业分担比重仍高达72%。至2010年,受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企业的投入比例有所下降,但仍超过55%。第二,组织培训。德国大中型生产企业均建立有自己的职业培训中心,可以开展员工继续教育培训、职校师资水平提高培训、实习学生成长培训。但对于小型企业,如手工企业则一般没有自己的培训中心,学徒必须到其他企业的培训中心培训。可见,大中型企业既要承担内部和学校培训,还需帮助小型企业培训。第三,技能考核和资格认证。德国企业通过参与全国范围内的技能等级考核,保证了整个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偏离企业需求,同时企行业协会也要参与到职业资格认证中来。美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方式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与学校进行合作教育。美国企业通过参与学校董事会和学校管理委员会的形式,直接参与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评价,帮助学校了解工作的要求和企业的水准,使学校课程计划更好适应企业需求。美国企业技术人员通过职业学校设立的工业顾问委员会和课程重建委员会等机构担任职业学校的兼职教师,参与实践类课程教学。1994年美国总统克林顿颁布的《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就要求企业为学校提供精心设计的工作岗位,向学生个人提供咨询和无偿见习机会。第二,创办“企业大学”。1955年,通用电气公司克顿维尔学院宣告成立,标志着以创办“企业大学”为形式的职业教育的诞生。企业大学以企业车间为教学场地,以专业的培训师为师资队伍,集出资人、管理人、培养人的“自培自用”、“输入输出”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全面性和有效性。第三,捐资捐款的方式参与。美国企业使用捐款和为职业学校实验室、实训车间提供先进设备和仪器的方法投入资金支持职业教育,同时政府实行培训税、向培训青年工人的企业提供工资补助金、向提供工作岗位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等。
德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制度保障
艺术影响管理论文
摘要:
哲学作为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要对作为人类感性最高形式的艺术产生影响,必须通过美学这一中介。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自1750年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首次使用这个概念时,就是用理性的方法来研究感性认识。黑格尔更是干脆将美学称之为“艺术哲学”,明确指出美学在艺术和哲学之间的桥梁作用。由此,要研究康德对艺术的影响就必须首先要研究康德美学的哲学构架。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把他的美学体系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对中西方美学产生深刻影响。本文抓住康德美学作为“桥梁”这个核心,从审美观、自由论和康德美学的哲学架构统一的理论高度,全面阐述了康德关于艺术本质的观点以及康德美学对艺术影响的深广意义和重要价值。
关键词:美学、哲学、艺术、浪漫主义、审美
Abstract
Aestheticsmustbeusedasamediumwhenphilosophyasthesupremeformofhuman’srationneedstoinfluenceartistwhichisthesupremeformofhuman’ssensibility.AesthesticsasthebranchofthephilosophyhasexertedrationalmethodtoresearchsensibitityrecognitionsinceBaumgartenusedthisconceptatthefirsttime.ThenHegelcalledaestheticsasartist’sphilosophysimply,andhepointedoutclearlythataestheticsplayedthebridge/srolebetweenartistandphilosophy.So,wemustresrarchKant’saesthetics’sphilosophyconstructatfirstifwewanttoresearchKant’sinfluenceinartist.KantwhoisthefirstpersoninthefiledofGermanclassicaestheticsbuilthisaestheticssystemonthebaseofsubjectivementalistic.Histheorymakegreatinfluenceinbotheastaestheticsandwest.ThistextcatchsholdofthecoreofKant’saesthetics’smeaningasthebridge.ThenitelaboratesKant’sartistessentialpointandtheimportantmeritfromtheuniformtheoryheightoftastetheory、freedomtheoryandKant’saesthetics’sphilosophyconstruct.
Keyworld:aesthetics、philosophy、artist、romanticism、aesthetics
审美发展论文:论审美在体育发展中的催化作用
本文作者:张婷玉工作单位: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形象美的感召
体育最早起源于人们的生存需要。为了生存,远古的人们必须与自然搏斗,狩猎中的奔跑、跳跃、投掷、射击、攀缘演化成最初的体育项目;为了争夺栖息地与不同的部落发生战斗时的格斗,发展成了拳击和武术;古希腊的斯巴达人从男童时期就开始对他们进行体能和技术的训练,把他们培养成守卫家园的武士;而中国,文献记载早在黄帝时期,为了训练士兵的体能就发明了蹴鞠,即现代足球的远祖。我们可以想见,那些狩猎和战斗中的英雄一定具有矫健的身姿。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展,贵族、城市、市民的出现,休闲娱乐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在中国体育运动表现为游戏、舞蹈、强身健体的武术等。由唐朝诗圣杜甫的5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6一诗可见端倪: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若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舞者的高超和观者的沉醉,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精神风尚,这与建安时期曹植在5洛神赋6中描写洛神的姿态翩若惊鸿,矫若游龙的审美取向是一致的。体育(即游戏或舞蹈)给人的感悟是生气、是力量、是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美,不论是观赏者还是表现者感受到的都是生命的美好和对生活的热爱,这就是体育形象美的感召力。体育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有了新的变化。科技的进步使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有了大量的闲暇时光,这一方面使体育运动广泛开展成为可能,也使它成为必须,因为现代文明病正日渐成为人们健康的最大杀手:肥胖、身体机能下降、代谢障碍等。运动不仅是娱乐更是生存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在体育运动中获得健康、友情、毅力、自信,形成对生活的整体的美的体验,体育正在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生存方式。体育工作者对这种审美的自觉表现,无论在专业运动员的培养还是大众体育的传播方面都能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起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作用。
道德美的升华
顾拜旦在5奥林匹克宣言6中说:希腊人之所以组织竞赛活动,不仅是为了锻炼体格和显示一种廉价的壮观场面,更是为了育人。以体育作为载体教导那些不同性格与生活在不同社会体制下的年轻人,授予他们正确的人生观。这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精神源泉。这种人生观就是体育审美中的道德美,也是体育审美超越性的体现[2]。古代体育由于表现的领域特殊,具有不同的精神特质,对于在狩猎和保家卫国中的佼佼者,人们赋予他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英雄气概。只有那些同时拥有智慧和仁爱之心的强者才能受到部族的拥戴,如黄帝战胜蚩尤,斯巴达克斯虽败尤荣,中国历史上的名将莫不是兼具文韬武略的才能和爱民如子的德行,如李广、岳飞、戚继光等,而球艺精湛的高俅只能令人唾弃。现代体育表现出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美:公平、公正、超越,寄寓了人类对于生活的理想追求。体育的游戏规则表达了人们希望建立一个有序社会的理想,现实社会有太多的历史沉疴和无奈:政治、宗教、种族、地域、意识形态,,,体育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块净土,体育行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共同现象,体育审美的标准几乎不分国家、民族和种族,带有国际共通性。在公平、公正的旗帜下,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向着无限的理想进发,这就是体育的道德美。一般的道德概念包含着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客观方面,指一定的社会关系对社会成员的客观要求,包括:道德关系、道德理想、道德标准、道德原则和规范等等。它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道德的主观方面,包括:道德行为或道德活动主体的道德意识、道德判断、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等。这方面的内容构成了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转化为个人道德的实践,实现这个转化过程,需要通过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提高个人对道德理想和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从而逐渐形成个人的道德信念、道德习惯和道德风格。体育通过锻炼人的体魄,帮助人们消除焦虑、紧张的情绪、缓解压力,而从事体育工作的人大多具有率直的个性,开朗、充满活力、易与人相处、重友情、讲合作、乐于助人。从事体育训练的主导者以这种情感为基础,在训练的过程中自觉把体育规则与社会的道德原则相整合,使练习者通过体育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形成现代文明需要的道德信念和道德风格,体育训练要克服数不清的困难:失败、伤痛、低谷,通过向生理极限挑战磨炼钢铁意志:不畏艰险、永不言败、拚搏精神,这都需要具有高度自我认同感才能做得到。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时代精神的象征就是证明,体育电影的励志主题多源于此。如果说体育电影的主人公是精神偶像,代表了自我超越,那么在道德审美熏陶下成长的体育人就应该能成为社会楷模,是社会道德最高理想的实践者[3]。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体育教练或教师能使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产生学习兴趣,但维持这种兴趣并能做出成就就要靠道德美的升华。调查显示,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将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3方面内容与体育审美诸因子间进行显著性相关检验,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审美总分及诸因子与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教学艺术及师生情感间均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师生情感的相关性强于前2者[4]。这表明体育中道德审美在体育水平向高层次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体育是人类的需要,更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拥有德艺双馨的体育工作者队伍是实现全民健身,造就体育强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主力,体育审美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必将为体育事业美好的明天谱写华彩乐章。
德育渗透初中美术教学的策略
摘要:美育和德育两者密不可分,艺术作为美化心灵的教育,在当今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寓德育于美育愈发显得重要。本文从作为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课程的教学活动入手,重点探讨了“美”与“德”携手的教学策略,在不同形式的美术课程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家校、师生及社会的共同发展,让德寓于美,携手发展。
关键词:美育;德育;寓德于美;美术教学
俄罗斯美学家别林斯基曾经说过“美和道德是亲姊妹”[1],美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起到“立德”的作用。当下的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艺术作为心灵的教育”,[2]有着立德树人的作用,作为其中一部分的“美育”,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在初中课程设置中,美术基础课程的开设作为美育的主要途径,通过美育以立德,在审美教育中立德树人,寓德育于美育,使其一起携手,相互渗透变得尤为重要。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德育重要性愈发凸显,党的十八大中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也提出了“改进美育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明确要求。
一、寓德于美,相互渗透的重要性
美育与德育的关系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高尚,亦可以辅道德以为治。”[3]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心理和情感的转折点,呈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心理特点,此时需要以正确的道德价值观进行合理的引导,促进学生在美育教学中获得德育价值的提升。在课标中也指出,美术作为初中美育的基础课程,可以在教育教学中净化学生的心灵,美化学生的生活,提升学生的道德思想水平。美术课程的基础教育作为德育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能够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及文化道德相关素养,学生通过美术课程的开展,能够在其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从而对美有了一定的认识力、表现力以及创造力。在美术教育中,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品格以及丰富的审美经验,形成美术的基本素养,从而进一步对美的生活、美的人物、美的事物进行道德甄别,陶冶道德情操,激发民族精神,美术课程实施,将美育和德育之间紧密联系,相互渗透,共同发展,是寓德于美,德美相互渗透的重要一步。
二、寓德于美,德美渗透的实施
镇畜牧站半年工作总结
畜牧半年工作总结
一、防疫工作:防疫工作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今年春防我镇准备早、行动快,从2月26日开始防疫到3月31日结束,历时1个月,成立了14支防疫小分队,在全镇14个村72个社里同时开展防疫消毒。特别是110国道横穿我镇,为了避免人、车流量大有可能将疫病带入我镇,针对这一情况,畜牧站成立了防疫督查小组,从打针到消毒,再到建立隔离带,都有人严格把关,责任到人。在全镇的防疫消毒中,坚决不漏一户一畜。真正做到内疫不发生,外疫不传入。
二、建立起了五个高标准养羊示范社,一个德美种公羊改良基地,三个授精站,两个奶牛养殖小区,一个大型的肉羊交易市场。
今年,将真正体现养殖小区和高标准养殖这一总体思路,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在这些示范社里圈舍、种公羊的引进、农机具的购进、青贮窖的建设等都是高标准的。五个示范社分别是新红二社、夹道子四社、红隆永一、五社、新胜七社、美联三社;德美种公羊改良基地是明星村;三个授精站分别是新丰二社、夹道子四社、明星村。这三个地方都已经装修;两个奶牛小区分别是西圪梁奶牛小区和明星二社奶牛小区;交易市场是美丰村交易市场。
三、重点抓好了肉羊的品种改良,建起了三个无寒羊公羊示范社,今年我镇的整体肉羊改良率将达到70%以上。
今年,我镇有三个社成为无寒羊公羊示范社,分别是新红二社、红隆永一、五社、夹道子四社。新购进纯德(澳)美种公羊17只,分别放到了夹道子四社和红隆永一、五社。通过购进和农户相互串换相结合的办法,这三个社将全部淘汰寒羊种公羊,在全镇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今年购买种公羊,政府出台了优惠政策,买一只种公羊县里补300元,镇里补200元,而且是农民自己挑选,自己搞价,自己成交,全部是公开化。
美育德育功能
1、开展美育活动,德美结合
在以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对学生实施美育的同时,我们注重开展丰富多采的美育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使美育和德育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自1989年开始,我校连续举办了文化艺术节,学生们或吹拉弹唱,或吟诗作画,或精心制作手工艺品,或凝神聆听美学讲座,或进行书法、棋类比赛,或排演相声、小话剧……他们的艺术才华和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去年三月,在我校举办的第六届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全校有11个班的400多名学生演了剑术操,场面恢宏、热烈,表达了学生们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怀,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良好的组织纪律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在德美结合、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针对青少年中一度出现的只知歌星,不知英雄的“追星热”,我们组织学生观看百部优秀影片。观看影片前,我们要求教师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线索,了解历史故事的大背景。观看影片之后,组织影评讲演和征文比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而且使学生懂得,一个不能产生英雄、伟人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
我们还通过板报评比、辩论会、自编小报、摄影等形式开展全校性的美与丑的大讨论,使学生们懂得什么是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我们针对美术特长班学生爱好美术的特点,组织他们参观炎黄艺术馆,让他们亲眼目睹祖国灿烂的绘画艺术,亲身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宙美能力。
为了保证美育活动的开展,我们还把课外活动课纳入了课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分别参加了合唱队、舞蹈队和手工、美术、电子琴、棋类、文学话剧表演等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