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制片厂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8 03:18: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大制片厂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大制片厂制度分析论文

【摘要题】历史长廊

【正文】

当电影研究涉及到美学、技术、意识形态和观众一系列问题时,把电影当作一种工业是其他方式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电影都是一种产业,通过电影制作、发行和对观众放映(不论是电影院中、电视上,还是影碟或者新的方式)来获取最大的利润。所以,虽然我们希望电影不仅仅是一门生意,对于电影工业特性的研究仍需加以重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理解电影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注:DouglasGomery:《HollywoodAsIndustry》,选自JohnHill和PamelaChurchGibson合编《AmericanCinemaandHollywood:CriticalApproaches》,OxfordUniversityPress,2000。)道格拉斯·戈梅里(DouglasGomery)

片厂制度和中国电影

对于全球电影工业来讲,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好莱坞电影工业是一个典范。无论是有声电影的引进,还是电影叙事方式的确立,好莱坞都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电影工业。当我们求诸己身来审视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时,同样可以看到不断向好莱坞学习的轨迹,其中重要一点体现在对大制片厂制度的学习上。

经过20世纪前30年的组合和发展,好莱坞自30年代后进入了它的黄金时期。派拉蒙、华纳兄弟、洛氏(米高梅的母公司)、福克斯和雷电华五大公司形成垄断,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大制片厂时代(TheStudioSystemEra),又称好莱坞古典时期。这一时期,五大公司特点在于以控制制片、发行和放映三个环节的垂直经营模式(VerticalIntegrity),强势控制电影的形态和产量。大制片厂体制下生产的电影,有着鲜明的美学因素,例如类型电影、棚内拍摄、明星制等。

查看全文

公司大制片厂制度管理论文

【标题注释】香港的邵氏公司有邵氏父子(1950—1958)和邵氏兄弟两家,本文中除非特别点明,邵氏公司是指邵逸夫控制的邵氏兄弟(香港)公司。

【摘要题】历史长廊

【正文】

当电影研究涉及到美学、技术、意识形态和观众一系列问题时,把电影当作一种工业是其他方式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电影都是一种产业,通过电影制作、发行和对观众放映(不论是电影院中、电视上,还是影碟或者新的方式)来获取最大的利润。所以,虽然我们希望电影不仅仅是一门生意,对于电影工业特性的研究仍需加以重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理解电影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注:DouglasGomery:《HollywoodAsIndustry》,选自JohnHill和PamelaChurchGibson合编《AmericanCinemaandHollywood:CriticalApproaches》,OxfordUniversityPress,2000。)道格拉斯·戈梅里(DouglasGomery)

片厂制度和中国电影

对于全球电影工业来讲,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好莱坞电影工业是一个典范。无论是有声电影的引进,还是电影叙事方式的确立,好莱坞都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电影工业。当我们求诸己身来审视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时,同样可以看到不断向好莱坞学习的轨迹,其中重要一点体现在对大制片厂制度的学习上。

查看全文

大制片厂制度管理论文

【摘要题】历史长廊

【正文】

当电影研究涉及到美学、技术、意识形态和观众一系列问题时,把电影当作一种工业是其他方式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电影都是一种产业,通过电影制作、发行和对观众放映(不论是电影院中、电视上,还是影碟或者新的方式)来获取最大的利润。所以,虽然我们希望电影不仅仅是一门生意,对于电影工业特性的研究仍需加以重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理解电影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注:DouglasGomery:《HollywoodAsIndustry》,选自JohnHill和PamelaChurchGibson合编《AmericanCinemaandHollywood:CriticalApproaches》,OxfordUniversityPress,2000。)道格拉斯·戈梅里(DouglasGomery)

片厂制度和中国电影

对于全球电影工业来讲,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好莱坞电影工业是一个典范。无论是有声电影的引进,还是电影叙事方式的确立,好莱坞都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电影工业。当我们求诸己身来审视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时,同样可以看到不断向好莱坞学习的轨迹,其中重要一点体现在对大制片厂制度的学习上。

经过20世纪前30年的组合和发展,好莱坞自30年代后进入了它的黄金时期。派拉蒙、华纳兄弟、洛氏(米高梅的母公司)、福克斯和雷电华五大公司形成垄断,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大制片厂时代(TheStudioSystemEra),又称好莱坞古典时期。这一时期,五大公司特点在于以控制制片、发行和放映三个环节的垂直经营模式(VerticalIntegrity),强势控制电影的形态和产量。大制片厂体制下生产的电影,有着鲜明的美学因素,例如类型电影、棚内拍摄、明星制等。

查看全文

公司大制片厂制度管理论文

【摘要题】历史长廊

【正文】

当电影研究涉及到美学、技术、意识形态和观众一系列问题时,把电影当作一种工业是其他方式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电影都是一种产业,通过电影制作、发行和对观众放映(不论是电影院中、电视上,还是影碟或者新的方式)来获取最大的利润。所以,虽然我们希望电影不仅仅是一门生意,对于电影工业特性的研究仍需加以重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理解电影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注:DouglasGomery:《HollywoodAsIndustry》,选自JohnHill和PamelaChurchGibson合编《AmericanCinemaandHollywood:CriticalApproaches》,OxfordUniversityPress,2000。)

道格拉斯·戈梅里(DouglasGomery)

片厂制度和中国电影

对于全球电影工业来讲,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好莱坞电影工业是一个典范。无论是有声电影的引进,还是电影叙事方式的确立,好莱坞都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电影工业。当我们求诸己身来审视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时,同样可以看到不断向好莱坞学习的轨迹,其中重要一点体现在对大制片厂制度的学习上。

查看全文

电影剧本市场管理论文

【摘要题】环球视域

【正文】

“电影制作是艺术和商业的结合。”

——杰克·瓦伦蒂(前美国电影委员会主席)

“你知道声望是什么意思吗,你知道吗?”

“当然知道了,就是不挣钱的电影。”

查看全文

电影剧本市场管理论文

【摘要题】环球视域

【正文】

“电影制作是艺术和商业的结合。”

——杰克·瓦伦蒂(前美国电影委员会主席)

“你知道声望是什么意思吗,你知道吗?”

“当然知道了,就是不挣钱的电影。”

查看全文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三十年前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L.MCLUHAN)所谓的"地球村"(1),随着占有世界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敞开了面对世界的大门而成为了一种现实,这一敞开不仅是吸收,而且也是突围:被锁闭的井蛙突然变成了自由的海豚,它被大海的变幻和浩瀚所蛊惑,急迫地想要投入这片海洋的怀抱,成为风口浪尖的弄潮儿--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走向世界"、"走向国际"成为80年代以来中国人一种蒂固根深的民族情结,从而也为处在这一时期的中国大陆电影提供了一种国际化语境,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大陆电影的意识形态/文化/艺术/经济策略,也勾画了中国大陆电影在当今世界电影格局中的地位。分析这一影响和这一定位产生的过程、动因及其对于中国大陆电影的意义,从而对即将跨入新世纪的电影发展提供一种批评性参照,是本文试图达到的基本目的。



中国大陆电影的国际化语境



电影的诞生和发展,正是中国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专制王朝裂变为一个现代民主国家的时期。中国电影的出现,不仅意味着电影形式本身是一种舶来品,而且也意味着它一开始就是在一种世界性的国际背景下产生的,所以,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北京丰泰照相馆1905年摄制)的出现仅仅只是在卢米埃尔兄弟的实验性影片出现后10年,而西方各国的电影在当时几乎可以同步进入中国电影市场。尽管如此,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当时的中国电影却并没有赢得一种国际性的声誉,所以,在西方各国权威的世界电影史中,我们很难见到关于中国电影的评述,亚洲电影只有日本偶尔还有印度电影得到了世界关注。随后,由于东西方两大政治阵营的对立,中国大陆电影则走上了一条独特的自足的政治电影的道路,以一种叛逆的姿态傲立于世界电影舞台,拒绝着西方世界的承认。

但随着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向世界开放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特别是由于全球化的经济交往和信息传播的发展,世界成为一个互动的网络,环环相扣、息息相关,世界在涌向中国,中国也在奔向世界,于是国际化意味的不仅是一种背景而且也是一种动力,交互作用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因而,中国大陆电影的国际化语境首先就是80年代以来一种全球化的互动的语境。

查看全文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三十年前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L.MCLUHAN)所谓的"地球村"(1),随着占有世界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敞开了面对世界的大门而成为了一种现实,这一敞开不仅是吸收,而且也是突围:被锁闭的井蛙突然变成了自由的海豚,它被大海的变幻和浩瀚所蛊惑,急迫地想要投入这片海洋的怀抱,成为风口浪尖的弄潮儿--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走向世界"、"走向国际"成为80年代以来中国人一种蒂固根深的民族情结,从而也为处在这一时期的中国大陆电影提供了一种国际化语境,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大陆电影的意识形态/文化/艺术/经济策略,也勾画了中国大陆电影在当今世界电影格局中的地位。分析这一影响和这一定位产生的过程、动因及其对于中国大陆电影的意义,从而对即将跨入新世纪的电影发展提供一种批评性参照,是本文试图达到的基本目的。



中国大陆电影的国际化语境



电影的诞生和发展,正是中国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专制王朝裂变为一个现代民主国家的时期。中国电影的出现,不仅意味着电影形式本身是一种舶来品,而且也意味着它一开始就是在一种世界性的国际背景下产生的,所以,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北京丰泰照相馆1905年摄制)的出现仅仅只是在卢米埃尔兄弟的实验性影片出现后10年,而西方各国的电影在当时几乎可以同步进入中国电影市场。尽管如此,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当时的中国电影却并没有赢得一种国际性的声誉,所以,在西方各国权威的世界电影史中,我们很难见到关于中国电影的评述,亚洲电影只有日本偶尔还有印度电影得到了世界关注。随后,由于东西方两大政治阵营的对立,中国大陆电影则走上了一条独特的自足的政治电影的道路,以一种叛逆的姿态傲立于世界电影舞台,拒绝着西方世界的承认。

但随着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向世界开放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特别是由于全球化的经济交往和信息传播的发展,世界成为一个互动的网络,环环相扣、息息相关,世界在涌向中国,中国也在奔向世界,于是国际化意味的不仅是一种背景而且也是一种动力,交互作用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因而,中国大陆电影的国际化语境首先就是80年代以来一种全球化的互动的语境。

查看全文

香港电影发展论文

一、体育电影发展四阶段

(一)中国体育电影的开山之作。

《体育皇后》的出现,在中国体育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我国体育电影的诞生,同时也填补了我国电影类型的空白,开创了此类电影的先河。而这一先河的影响力是惊人的。它成为中国体育电影的样板,即使后来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电影节目,但是都没有跳出它所划定的圭臬。这部电影虽是我国体育电影的开山之作,但是却充分具备了体育电影的基本元素。一是影片中充分展示了新奇的体育项目。20世纪30年代,西风东渐,洋派的短跑运动传入中国,成为中国体育赛场上常见的项目之一。二是以运动员个人的成长为主线,侧重于表现某一体育人物的经历,运动员个人生活的故事超越竞技体育本身。虽然电影很大篇幅是在讲述体育竞技,但却借助于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来表现其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思考,从而反映出知识分子电影工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文以载道”的创作手法成为后来体育电影的样板和效仿对象。三是“一帆风顺———遇挫———克服挫折”成为电影的主要表现模式。影片《体育皇后》中女主人公林樱的一生可以明确的划分为三个阶段:刚开始是一马平川;之后遭受挫折,一蹶不振;最后在他人的帮助和自我的反思中得出体育的真谛,并浴火重生,成为真正的体育皇后。这种波折式的表现模式并不是体育电影的独特特点,其他类型的电影也采用这种表现方法,但《体育皇后》采取此种模式却具有重大的意义,之后的体育电影甚至将其视为模板套用。四是具有类型电影的特征。它在叙事上,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在视听技巧上,采用文武戏搭配的方法。文戏(生活/情感)和武戏(训练/比赛)在表现过程中各具特色,但是又恰如其分地统一在完整的影片中。犹如太极图中的阴阳鱼,虽是泾渭分明但却和谐统一。

(二)新中国建立后十七年兴盛时期。

“十七年”是指新中国诞生(1949年)至“”开始前(1966年)这一时段发生的体育文学,独特的历史语境使这一时段的体育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跨时代的发展,体育电影也迎来了它的青春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有:《两个小足球队》(上海电影制片厂,1956)、《女篮五号》(上海电影制片厂,1958)、《冰上姐妹》(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水上春秋》(北京电影制片厂,1959)、《碧空银花》(西安电影制片厂,1960)、《大李、小李和老李》(天马电影制片厂,1962)、《女跳水队员》(长春电影制片厂,1964)、《小足球队》(上海电影制片厂,1965)等。从1955年到1966年,十年间我国先后拍摄了关于体育题材的故事片十部,这十部电影犹如十根藤蔓,共同编织起了我国体育电影这束色彩鲜丽的花环。在“十七年”的体育电影中,谢晋导演的作品可谓是扛鼎之作。《女篮五号》是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也是谢晋导演的第一部重要代表作,初步显现了电影叙事与视听语言的“谢晋风格”。这部电影通过主副两条线索:以女子篮球队教练田振华的运动生涯为主线,以他的爱情经历为隐线,反映了解放前后新旧社会体育运动员的不同命运;《水上春秋》讲述了两代人同样游泳比赛的胜利却导致了截然相反的命运,充分反映了新中国的建立给人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歌颂了新中国的民主与自由;《两个小足球队》是新中国的第一部体育故事片。在这部影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体育皇后》中主人公的影子。同时它也采取了与《体育皇后》相似的叙事模式和电影表现模式:胜利———歧路———失败———再学艺———成功。但是这部电影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影片中塑造了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傲慢自大的典型,一个则是好青年的样板,两人沿着不同的轨迹前进,最终相互帮助,取得胜利;《小足球队》借助足球这一体育运动,安插吴安这样一个重要的反面角色,由挖掘竞技体育中负面思想的内因到昭显社会上的坏分子的外因,令人嗅到风暴即将来临前的社会气息。此外,《碧空银花》《大李、小李和老李》《球迷》等电影,通过不同的体育项目揭示了不同的社会矛盾和人生哲理。(三)新时期十三年繁荣时期。新时期十三年是指从“”结束的1976年到1989年。1966年到1976年的“”给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科教文卫也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结束后,百废待兴,也迎来了我国体育电影发展的春天。在这十三年中,我国出现了像《飞吧,足球》《沙鸥》《剑魂》《战斗年华》《我和我的同学们》等代表作品。其中《我和我的同学们》讲述了一个中学女生布兰被推举为体育课代表,并带领一群篮球高手征战球场,最终获得胜利的故事。这些电影以生动地电影情节,高超的技巧赢得了观众的青睐,并在我国体育电影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四)当代多元化时期。当代体育电影大致可以从1990年算起。1990年,亚运会在北京举行。自此中国体育突飞猛进。继亚运会之后,2008年北京又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其影响和意义在中国体育历史上是不可磨灭的,不仅打破了中国没有举办过奥运会的传统,而且使得中国成为赢得奥运会金牌最多的国家。为了记录下这一辉煌“业绩”,我国拍摄了大量的体育电影,如:《男人的承诺》(2008,贾一平、李学庆主演)、《国球女孩》(2008,张檬、郭凯敏主演)等,另外,《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破冰》《大山里的拳击手》《隐形的翅膀》《初夏》《大灌篮》《梦之队》《扣篮对决》《闪光的羽毛》《买买提的2008》等也是为了纪念奥运会而拍摄的。

二、总结

查看全文

国际化语境研究论文

三十年前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L.MCLUHAN)所谓的"地球村"(1),随着占有世界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敞开了面对世界的大门而成为了一种现实,这一敞开不仅是吸收,而且也是突围:被锁闭的井蛙突然变成了自由的海豚,它被大海的变幻和浩瀚所蛊惑,急迫地想要投入这片海洋的怀抱,成为风口浪尖的弄潮儿--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走向世界"、"走向国际"成为80年代以来中国人一种蒂固根深的民族情结,从而也为处在这一时期的中国大陆电影提供了一种国际化语境,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大陆电影的意识形态/文化/艺术/经济策略,也勾画了中国大陆电影在当今世界电影格局中的地位。分析这一影响和这一定位产生的过程、动因及其对于中国大陆电影的意义,从而对即将跨入新世纪的电影发展提供一种批评性参照,是本文试图达到的基本目的。



中国大陆电影的国际化语境



电影的诞生和发展,正是中国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专制王朝裂变为一个现代民主国家的时期。中国电影的出现,不仅意味着电影形式本身是一种舶来品,而且也意味着它一开始就是在一种世界性的国际背景下产生的,所以,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北京丰泰照相馆1905年摄制)的出现仅仅只是在卢米埃尔兄弟的实验性影片出现后10年,而西方各国的电影在当时几乎可以同步进入中国电影市场。尽管如此,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当时的中国电影却并没有赢得一种国际性的声誉,所以,在西方各国权威的世界电影史中,我们很难见到关于中国电影的评述,亚洲电影只有日本偶尔还有印度电影得到了世界关注。随后,由于东西方两大政治阵营的对立,中国大陆电影则走上了一条独特的自足的政治电影的道路,以一种叛逆的姿态傲立于世界电影舞台,拒绝着西方世界的承认。

但随着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向世界开放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特别是由于全球化的经济交往和信息传播的发展,世界成为一个互动的网络,环环相扣、息息相关,世界在涌向中国,中国也在奔向世界,于是国际化意味的不仅是一种背景而且也是一种动力,交互作用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因而,中国大陆电影的国际化语境首先就是80年代以来一种全球化的互动的语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