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8 01:56: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大学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大学校

抗震救灾是所大学校

由汶川大地震引发的史无前例的抗震救灾,在神州大地上演化成了一所特殊的大学校。国人置身于如此的大环境中,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经受了情与义的抉择,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所受到的教育,所明白的道理,不知比平时丰富多少倍、深刻多少倍。

抗震救灾,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令人们打心底里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试问:在重大灾害面前,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党、政府能全面实践“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的党中央、国务院做到了!有哪一个国家和政党的领导人能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风尘仆仆深入灾区指导救灾、慰问群众?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做到了!有哪一个国家能在短时间内举全国之力,调集千军万马,调拨各种急需物资,有力、有序、有效地投入到抗震救灾之中?我们中国做到了!这一切,都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千真万确,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社会主义能够指引人民群众战胜千难万险,走上幸福无疆的金光大道。

抗震救灾,让人们领略了英雄人物的风采,受到了革命英雄主义的熏陶。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四川德阳市汉旺镇中学教师谭千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身体护卫着4个学生使其脱险,他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绵阳市游仙区人武部部长郑镇,在失去20多名亲人的情况下,强忍悲痛,含泪带领部下投入到搜救群众之中……成千上万个舍生忘死的人在危急时刻冲在前、扛得住,不愧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有血有肉的遍地英雄,焉能不震撼国人的心灵?

抗震救灾,让人们懂得了如何面对灾难。汶川大地震夺去了数万人的生命,毁坏了10多万平方公里的家园与道路,可谓灾难空前。然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下,灾区人民选择了坚强。他们擦干眼泪,挺直腰杆,同地震灾害斗,同次生灾害斗,积极着手恢复生产,展示了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坚毅品格。

抗震救灾,让人们懂得了如何善待他人。汶川在地震发生后,灾情牵动着全国13亿人民的心。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同灾区人民心连心,或捐款,或拿物,或献血,或出力,涓涓真情,爱心如潮,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协作精神。多难兴邦。这种协作,鼓起了勇气,增强了信心,振奋了精神,凝聚了力量,树立了正确对待他人的典范。在现实生活中,只有人人做到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帮人之所需,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温馨的和谐社会。

抗震救灾,让人们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与宝贵,懂得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珍爱。在汶川大地震中,不少人凭着坚定的信念,凭着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的极限,创造了世界生命的奇迹。映秀镇虞锦华被埋150小时后脱险;彭国华被困170小时,靠吃纸、喝自己的尿逃生;彭州市60岁的老太太王有群被困196小时获救……这些均彰显了他们对生的渴望及顽强的生命力。人活着,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幸福。我们每个人都应善待生命,活出生命的滋味,活出生命的精彩。

查看全文

大学校科学发展观的发言材料

这是我第一次到大学参加民主生活会,感觉到很高兴。今年十月份**大学党委按照省委与高校工委的部署和要求,开始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从前一阶段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成效比较明显。特别是这次民主生活会开得比较好,我听了以后也学到不少东西,受到不少启发。这次民主生活会从整体上看是一次成功的民主生活会,我感觉这次民主生活会:一是准备比较充分,大家事先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并都准备了发言提纲,认真查找在理想信念、树立科学发展观、搞好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问题找得比较准,原因分析的比较深透,改进措施也都针对性比较强;二是各位领导和部长对学校长期发展的建议非常有针对性,能够着眼大局,很中肯;三是主题鲜明,效果很好,这次民主生活会抓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化办学特色,推动教育创新,加快推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的主题,这个主题比较好。总之,这次民主生活会开得很好,达到了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增强党性、增进团结的目的。

多年来,**大学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恪守“求真、至善、融合”的校训,团结拼搏,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推动**经济跃升,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民族团结,繁荣民族文化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觉得**大学对**州贡献是很大的,对此我表示感谢。特别是96年合校以来学校抓住国家实施“211工程”、西部开发重点院校建设、省部共建、校区扩建和集中办学等机遇,深化教学改革,着力进行科技创新,切实加强重点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专业布局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继续提升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能力,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各项工作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总体面貌正呈现健康向上、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大学领导班子是一支团结奋进的班子,廉洁务实的班子,具有较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班子,对**大学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对学校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州委表示祝贺和感谢!借此机会,我说几点建议:

一、着力提升学校各项工作的层次

全校上下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树立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发展的目标、任务,把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在提高教学水平上迈出新步伐,在推动科研工作上取得新成绩,在提高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和服务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上取得新成效,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上取得新进展。要针对加快现代化建设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思想和发展战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科学调整学科设置,要突出培养拔尖人才、创新人才、学术大师和领军人物,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综合能力,着力加强科学创新和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争取早日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外有一定影响,国内有重要地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二、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关措施更加符合客观规律,更加符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并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从制度上保障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要把创新体制机制与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增强全体师生创新实践的能力。要结合推进校区扩建和集中办学工程,全面提升学校自身建设水平。

查看全文

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的意义及保障措施

完善“三个体系”建设,全面深入实施职工队伍素质提升工程

1.要以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以理想信念、形势任务、劳模精神、民主法制、优良传统等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帮助职工养成爱国守法、团结友爱、勤俭自强的道德规范和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敬业奉献的职业风尚。各级工会组织可根据各单位的不同情况、不同需求,借助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广泛开展适合基层职工的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公益大讲堂”,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讲教育的内涵,促进和谐油田建设。2.以深入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为核心,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一方面,建立系统完善的技能培训体系。在厂一级建立培训基地,在队部建立培训站,在班组建立学习小组,力争纵向上涵盖全体职工,横向上涵盖钻井、作业、采油、集输等油田生产建设的主要方面。工会组织应根据各单位的实际需要和职工职业生涯发展特点,采取集中组织、送教上门、弹性学习、网上远程教学等方式,建立更加灵活的学习机制,减少职工工学矛盾,提高培训质量。另一方面,广泛开展各层次的职业技能竞赛。结合各行业特点和实际,深入开展岗位练兵、劳动竞赛、技术拉力赛等活动,以赛带训,以训促赛,为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搭建通道。对不同工种大赛的优胜者,按照中石化及油田相关政策,给以物质、精神奖励,并在岗位晋升、职称评聘、学习进修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激发技能操作人员的工作热情。3.以提升经济效益为目的,完善技术革新和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体系。积极推进合理化建议。围绕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安全生产等内容,组织动员职工积极参与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和小发明、小革新、小改进、小核算、小节约、小经验“六小活动”。各级工会要建立专门工作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征集、评选和表彰的工作制度,细化量化工作指标,定期进行评审,对采纳、立项、实施、奖励等情况进行公示,引导职工把握主题方向、注重实施效果,提高采纳率和实施率。组织评选职工创新工作室,举办创新成果展。工作室是凝聚创新力量的攻关团队,也是技术成果推广的交流平台。要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首创精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组织开展项目攻关、名师带徒等活动。同时,在油田层面定期举办创新成果展,为各单位提供交流合作平台,并积极探索适合成果转化的方式和途径,建立创新成果激励机制,营造出创新受尊重、创新得实惠、创新有地位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根据企业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推动职工队伍素质提升

1.发挥国有企业优势,以坚强组织领导保障工会“大学校”作用的发挥。胜利油田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有着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天然政治优势。要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行政重视支持、工会组织实施、科技、组织、劳资、团委等部门密切配合、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将职工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纳入到油田发展的大局中思考谋划,融入勘探开发、经营管理、HSE管理全过程,并在每年职工代表大会上做出安排部署。要明确目标任务、制定相关规章、规划职责分工,并纳入对干部的管理考核内容范围,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2.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以有效保障激励促进职工素质提升。胜利油田施工区域广、产业链条长、流程节点多,涉及勘探开发、石油工程、公用工程、基地服务四大板块22类236个工种。只有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推进机制,不断优化内外部环境,才能使职工素质提升工程规范运作、系统持久。横向上,应在油田层面建立起教育培训、目标考核、经费投入、激励表彰四个工作机制,对素质提升工程进行全过程、无间隙管理;纵向上,建立油田、厂、矿、队、班组五个管理层级,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宽领域的工作格局,保障工会“大学校”作用的充分发挥。3.抓好阵地建设,以特色活动激发职工素质提升的热情。加强职工教育阵地建设,抓好“职工创新工作室”评比、推进职工书屋建设,为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和培养技能人才搭建学历升级、技能晋级的平台;加强职工文化、体育阵地建设,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发展富有工会特色的文化事业,使广大职工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加强职工网络阵地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培训的教育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质建设工程的重要意义,并加大对典型的宣传学习力度,使广大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有利于提高职工素质,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本文作者:李明工作单位:胜利油田

查看全文

大学校科学发展观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这是我第一次到大学参加民主生活会,感觉到很高兴。今年十月份**大学党委按照省委与高校工委的部署和要求,开始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从前一阶段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成效比较明显。特别是这次民主生活会开得比较好,我听了以后也学到不少东西,受到不少启发。这次民主生活会从整体上看是一次成功的民主生活会,我感觉这次民主生活会:一是准备比较充分,大家事先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并都准备了发言提纲,认真查找在理想信念、树立科学发展观、搞好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问题找得比较准,原因分析的比较深透,改进措施也都针对性比较强;二是各位领导和部长对学校长期发展的建议非常有针对性,能够着眼大局,很中肯;三是主题鲜明,效果很好,这次民主生活会抓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化办学特色,推动教育创新,加快推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的主题,这个主题比较好。总之,这次民主生活会开得很好,达到了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增强党性、增进团结的目的。

多年来,**大学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恪守“求真、至善、融合”的校训,团结拼搏,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推动**经济跃升,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民族团结,繁荣民族文化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觉得**大学对**州贡献是很大的,对此我表示感谢。特别是96年合校以来学校抓住国家实施“211工程”、西部开发重点院校建设、省部共建、校区扩建和集中办学等机遇,深化教学改革,着力进行科技创新,切实加强重点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专业布局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继续提升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能力,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各项工作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总体面貌正呈现健康向上、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大学领导班子是一支团结奋进的班子,廉洁务实的班子,具有较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班子,对**大学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对学校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州委表示祝贺和感谢!借此机会,我说几点建议:

一、着力提升学校各项工作的层次

全校上下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树立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发展的目标、任务,把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在提高教学水平上迈出新步伐,在推动科研工作上取得新成绩,在提高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和服务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上取得新成效,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上取得新进展。要针对加快现代化建设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思想和发展战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科学调整学科设置,要突出培养拔尖人才、创新人才、学术大师和领军人物,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综合能力,着力加强科学创新和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争取早日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外有一定影响,国内有重要地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二、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关措施更加符合客观规律,更加符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并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从制度上保障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要把创新体制机制与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增强全体师生创新实践的能力。要结合推进校区扩建和集中办学工程,全面提升学校自身建设水平。

查看全文

大学校园文化的公共艺术建设解读

摘要: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既是一种开放的物质形态,又是一种精神和态度的表达。本文通过对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建设的平台、艺术与功能的结合、生态环保观念、公共艺术的公共性等方面进了分析和研究,认为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要注重文化观念的传递,综合人文和科学的因素,在文化和设计形式中找到平衡,营造一个学习知识、探索真理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公共艺术;校园文化;生态观;公共性

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是为学校师生服务的艺术设计形式,是设置在大学校园内部公共空间的艺术表达形式。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不是一种统一的流派、风格,也不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种方式,体现了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精神和态度[1]”。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集中体现出大学文化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大学形象的综合性展示,是大学校园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载体,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实体形象,更是一种校园文化、一种大学的精神和审美的思维观念。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标志,公共艺术建设的形式设置不是它表达的重点,它的价值在于所承载的学校文化、精神、底蕴及内涵。

一、公共艺术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表现平台

校园是青春成长的美好记忆、是大学生创造与智慧开启的学习阵地,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感受生活、艺术审美的重要平台。学校是学生时代密不可分的活动环境,对校园的人文景观所进行的设计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会学校的文化历史以及学生氛围,在学生校园活动中产生的公共艺术,是特殊的校园活动的物质文化形态,在教书育人的特定场所中具备深厚的学习意义和教育价值,借助公共艺术平台传递出学校特定的文化、历史及社会教育意义。如北京大学正门和北京大学校园华表(图1、图2),通过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建筑和雕塑,传达出北京大学特定的精神、文化和内涵。学校的公共艺术建设是一种承载学校精神以及文化特色的形态载体,是一种学生和学校联系的家园纽带,这个载体既是一种物质性的,也是精神性的。作为一种人文形态,它的价值意义在于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校园生态文化,以充分的包容和关照的存在状态,使学生生活和公共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更注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学生对于校园文化的接收既是主动者,同时也是受动者,体现出学生和校园的协调一致性。大学校园应围绕居者和家园的概念进行探索和研究,以建筑、山水、绿化和空间表现的在场性展示出青春活动的主题,在学生与校园、人与环境的平衡和谐中致力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就是一个课堂,公共艺术建设就是特定的课程内容,讲述自然与生态的关系,营造与构筑全新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在极富生机与活力中倾听年轻生命搏动。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是一种对人类自身生存价值、生命意义、进取精神加以肯定的艺术[2]”。

二、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建设要艺术与功能并重

查看全文

队伍建设比较启示论文

[摘要]通过对中美大学校长的遴选制度包括遴选程序、校长素质和角色定位等方面的比较,得出对我国大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有益启示:改革大学校长遴选制度,拓宽校长的来源渠道;注重校长培训,提高校长综合素质;明晰校长角色定位,强化校长专业职能;加强校长工作的评估和监督,把握校长工作方向,以期加快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

[关键词]美国;大学校长;启示

校长在大学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个人的办学思想和办学能力直接影响到其在任期间甚至多年后大学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中美大学校长的遴选制度包括遴选程序、校长素质和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期对我国大学校长队伍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力争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大学校长队伍建设,加快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

一、中美两国大学校长队伍建设比较

1.遴选程序的比较

美国法律规定,所有高等学校无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都被认为是独立公司。因此,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董事会,董事会有权监督学校的运作与管理[1]。董事会通过一定的严格程序来决定校长人选,校长则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其具体程序为:(1)由校董事会成员、教师代表、职工代表以及校友代表等组成校长选拔委员会。(2)由学校董事会讨论决定校长的任职资格。(3)校董事会在国家(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杂志或其它有影响的报纸、媒体上招聘校长广告,同时,还会写信给一些知名的校友、其它学校校长、教务长等,请他们推荐人选。(4)校长选拔委员会确定候选人。(5)校董事会根据前面的工作汇报,集体讨论决定校长人选。

查看全文

大学校园文化创新路径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新媒体的普及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甚至价值观念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新媒体环境作为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容忽视的文化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关键词】新媒体;校园文化;创新路径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现状

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新媒体的普及为大学校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新媒体的交互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开放性,扩大了信息的辐射范围,信息的共享性增强了信息互联的凝聚力。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推动高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继而推动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承与创新大学校园文化要做到继承发扬,注重内容,增强大学校园文化传承创新的自觉意识;利用网络资源,增强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自信意识;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增强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自强意识。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必要性

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思想文化的创新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前沿阵地,在为社会的发展培育英才、科技创新的同时也发挥着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所以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探寻与新媒体环境的和谐共生、相互促进具有深远的意义。创新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社会发展的内推力,创新必须是在社会实践和继承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方面,创新要紧跟时代脚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另一方面,要立足社会实际,根据社会实际的实践需要及客观环境进行创新。创新是国家进步的动力所在、国家兴旺的重要源泉,创新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思想文化的升华,因而高校校园文化必须根植于社会实践、立足于继承发扬、着力于开拓创新。大学校园文化的创新,对于推动高校文化建设、促进教育进步及引领科技人文方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媒体的普及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新的契机、新的载体。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流通状态,信息的高速流动将新媒体的数字化和互动式特征发挥到了极致。新媒体环境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所形成的新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环境来说的,它是传统媒体的有益补充与辅助,促进了信息的传递互动,有助于形成更加积极良性的文化氛围。

查看全文

大学校园探究状况论文

摘要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中国大学校园建设实践中存在的新问题,分别考察了高等教育界和建筑和城市规划界对大学校园的探究目前状况,提出应该打破高等教育和建筑城市规划之间的学科壁垒,站在跨学科的视角上探究大学校园。

摘要:大学校园;建筑;城市规划;校园文化;跨学科探究

随着大学校园建设量成倍增长,有关大学校园的探究也日益升温。因为大学校园具有两种基本属性摘要:建筑性和教育性。所以,对它的探究也多局限在建筑学、城市规划和高等教育三个学科领域。

一、建筑及城市规划界对大学校园的探究

我国的大学校园建设开始是以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校园规划理论为指导原则的。建国以后,根据经验,结合国情,确立了以功能分区为核心准则的校园规划理论和规划指标体系,指导了我国现有的绝大多数大学的建设和发展。然而,那些曾被奉为经典的校园规划理论和规划指标体系都是建筑、规划界的学者站在自己学科视野中的阶段性经验总结,是相当不成熟的,至今,这些欠成熟的校园规划理论仍是我国大学校园规划建设的根本依据。在理论欠缺的情况下,建筑、城市规划领域对大学校园的探究只能是实践走在理论前面。

随着近几年高教改革的深入,校园建设工程量比过去翻了几翻,建筑和城市规划界开始频繁关注大学校园建设的理论建构。2001和2002年在北京和台北分别举办了“海峡两岸‘大学的校园’研讨会”,在大陆和台湾的建筑规划界掀起了大学校园的学术热。和以往相比,两次会议的论文开始重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大学校园建设的历程,不再局限于校园工程的阶段性总结。

查看全文

大学校长师资建设论文

摘要]从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的办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发展的关键;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是大学发展的根本;不拘一格选择良师是大学发展的标志;提高教师的觉悟是大学培养师资的灵魂;良好的学术气氛是大学培养师资的土壤;开展科学研究是大学培养师资的途径。这六个方面,是他们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共识和实践的结晶。

[关键词]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师资队伍

2007年8月31日,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随着知识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逐年增大,如何提高大学师资队伍素质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大学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直接实践者,承载着传授高深知识、培育高级人才、发展创新文化和直接服务社会等一系列重任。大学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是高等教育质量优劣的关键。如何提高大学师资队伍素质呢?近来,笔者有幸拜读了程斯辉教授主编的《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一书,该书对新中国已故著名大学校长的办学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概括。综观全书,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的启发。本文仅仅攫取有关师资队伍建设的部分内容,从六个方面进行简要述评,以期对当今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有所帮助。

一、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发展的关键

新中国著名大学的校长们深知,办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马寅初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指出,“师资的培养与提高是……高等学校建设的基本问题”,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曾断言:“清华大学所以能称得上是清华大学,就是因为它有108位知名教授,如果没有了这108位知名教授,那么,清华大学也就称不上清华大学了。”李达在任武汉大学校长时,把高水平师资看成办好大学的关键,强调著名教授、高水平专家的重要性。他说,“大学是最高学府,教师要有最高学术水平才行”。要办好一所大学,就要有几个名教授,办好一个系,就要有几个拔尖的人。李达在全面地分析武汉大学的情况后认为,当时学校的“主要矛盾”或“根本矛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不相适应的矛盾。因此,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是当务之急,是学校能否办好的关键。

吴玉章一贯认为,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的师资队伍是办好中国人民大学的关键。1955年9月,吴玉章在《纪念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教育质量问题”,“但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还在于教员质量”。陈垣任北京师大校长时,经常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各大报纸上发表文章,他指出:“一个人灵魂的塑造,个性的发展,科学知识的掌握,道德品质的成长,离开了教师的教导和关怀都是不可想象的。”匡亚明在任吉林大学校长时,始终把造就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当作一项战略任务常抓不懈。1962年5月吉林大学党委作出了《关于重点培养提高教师工作的决定》。根据这个决定,学校先后分两批确定培养骨干教师78名,培养目标是在10年内,使他们达到当时国内学术造诣较深的教授水平。

查看全文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问题与路径构建

摘要:当代大学教育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就必须充分重视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工作。现今的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克服这些不足,应致力于实现大学校园文化与生态文化之间的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共同探索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大学校园;生态文化;评价指标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作为研究生态文化的一个重要维度,一方面代表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演进的生态化潮流趋向,另一方面体现了对人与教育和环境的浑然一体关系的重视以及在新的基础上的重新构建。大学校园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环境因素,其生态文化也相应的表现出特殊性,需要我们具体探讨。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大学校园文化与生态文化的内涵所谓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大学校园为环境载体,以校园群体思想观点、价值观念、道德行为实践为基础的,以大学历史脉络,人文积淀等为核心并以具有校园特色的生活方式,文化活动、专题讲座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形态。而生态文化是指人类在经历近现代以来大规模工业化发展引发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后、在不断探索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过程中自觉形成的一种高级文化形式,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全新文化理念与行为模式。将生态文化创造性地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对于新时期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界定所谓大学校园生态文化,是指在大学人与大学校园以及相关社会环境的和谐相处过程中所产生的能够直接反应大学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团体意识、群体形态和行为体系等。①大学校园生态文化是一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和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型文化,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建具有强大的反作用,是符合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发展客观规律的新型文化形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