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8 01:52: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大学物理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大学物理论文

教学改革大学物理论文

1大学物理课程面临的问题

1.1学生基础差,不重视作为本三院校的学生,高中物理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许多同学基础概念及定律不清楚,给大学物理的学习造成了困难.另外,学生的高数基础不扎实,无法在物理模型建立中灵活应用微积分等高数知识.再次,现在的学生学习功利性比较强,学生们主要把精力放在英语、计算机等考证科目,甚至一些校外的考证上,而对大学物理这门课程重视不够.

1.2教师教学模式固定化教师上课大部分还是采用老式的教学法,以教师讲授为主,照本宣科,致使学生觉得课上枯燥无味.另外,教师教学中教学大纲统一化,不同专业采用同一教学大纲,没有专业特色,与学生专业课课程结合不够紧密和充实,因此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程兴趣不够.

1.3考评方式单一本校大学物理的考评方式基本是采用期末成绩为主,平时出勤和作业为辅的的方式.学生学部分还是以应试为向导,学习被动,没有深入领会到物理的奥妙.

2改革方向

为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这些问题,针对独立学院特色,大学物理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查看全文

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物理论文

1找准课程定位,整合教学内容

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其物理学原理部分是多学科交叉、转移和渗透的支撑点,为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衔接各门专业课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郑州师范学院是一所升本不久的地方高等师范本科院校,师范特色突出,培养的学生绝大部分毕业后成为中学、职业技术学校、教育辅导中心的教师,这使我们决定将“大学物理”的课程重点定位在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思想的理解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课程定位,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突出体现在四方面。第一,突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把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基础性强,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上;做好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的合理衔接,如在力学中,我们对学生在中学已经很熟悉的内容如速度、加速度、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能量守恒定律等,适当讲解,节约课时,而将重点放在如何用微积分和向量来处理力学问题上;合理配置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第二,实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的重点应是实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1]把物理学的前沿知识和其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有机融合到教材的各部分内容中。如我们在讲动量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时,介绍离子推进器原理、火箭飞行原理和人造地球卫星入轨速率;在讲宇宙速度时介绍黑洞,并估算黑洞的引力半径;在讲熵和熵增加原理时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讲磁介质时,介绍高温超导、超导磁悬浮列车、磁纪录等;在讲光学仪器分辨本领时,介绍太空实验室—哈勃太空望远镜;在讲狭义相对论时介绍光的多普勒效应和宇宙红移;在讲黑体辐射时介绍宇宙辐射背景;受课时限制,部分前沿知识如激光技术应用、纳米材料等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第三,突出物理学的社会教育和思想文化功能。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对于人类事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家都熟知的:科学直接地、并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的性质———它作用于心灵。”[2]物理学不仅是科学,同时也是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插入物理学史,渗透物理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弘扬物理学家为探索真理不屈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如在学习开普勒三定律时,介绍开普勒如何面对第谷•布拉赫所观察的700多颗星的全部天文观察资料,经过18年的刻苦钻研,用数学方法发现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三个优美、卓越而又简单的定律—开普勒三定律,从而向学生展示了物理学的“求真、至善”、“简单、和谐和美”,这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创新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第四,突出学生的专业特点。打破不分专业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专业对物理知识的需求不同来决定教学内容和分配学时,形成三个教学模块。模块一,108学时,内容包括力学、电磁学、热学、振动和波、光学、量子物理,适合数学专业、计算机专业、科学教育专业(专科);模块二,108学时,内容侧重热学和量子物理,减少力学、电磁学和光学内容,适合化学专业;模块三,72学时,内容侧重与专业直接相关的知识,适合生物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专科)。

2构建高素质教学团队

根据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采用学历提升和进修相结合的办法,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目前,郑州师范学院大学物理课程组有教师9人,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4人,学士1人;年龄结构合理,40岁以上3人,35~40岁4人,35岁以下2人。课程组的教授、副教授,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从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灵活驾驭课堂、驾驭教材等方面给予指导,同时青年教师也虚心请教,形成了互帮互学的高素质教学团队,为大学物理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精品课程建设的载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以下改革。

查看全文

课程现代化大学物理论文

1智物明理夯实基础

具体地说,我校“大学物理”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块教学内容组成,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整体优化.由于课时所限,“工科物理”必须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精简学时,为后续选修课程腾出教学时间.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课时由128学时调整为112学时.必修课后,同学根据专业需要和自身兴趣,必须任选至少一门后续选修课程,同时计入公选课学分.多年来,经过凝练内容,总结经验,渐进实施,已经形成大学物理Ⅰ(必修课)+X(选修课)课程方案.首先,注重主干课程“工科物理”的建设.1996年起,以“教学内容现代化”和“教学手段改革”为核心,围绕教材、资源、方法、效果等要素,博采众长,持续发展.我们整体优化教学内容,出版了适应教改要求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工科物理教程》;倡导多媒体综合教学手段,1998年率先完成的大学物理电子教案在国内有一定的示范影响;加强辅助学习条件建设,组织编写了《大学物理综合练习》等资料,建设了内容丰富的网络学习平台.总之,对“工科物理”成熟的课程模式,我们博采众家之所长,以资源建设为先导,教学内容和手段现代化为核心,深化课程内涵建设,成果丰富,分别于2004年和2000年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其次,2005年以来,以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进一步强化系列课程建设,融合创新,力创自我之特色.新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包含现代物理知识、科学艺术交融、高新技术应用、创新实验探究等.教学手段广泛采用多媒体技术,所有课程都开发了多媒体电子教案,建立了网络学习平台,教学资源丰富.同时,针对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探索以研究型教学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目前,“物理与艺术”已成为国家精品课程,并于2012年分别被遴选为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工科物理”和“近代物理与高新技术”已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系列课程建设成果于2011年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文理交融培养素质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有利于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物理教学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的课程体系建设体现了文理交融、科艺相济的先进教育理念.首先,从2005年开始,经过深入的调研和大量的素材积累,我们在全国率先开设了“物理与艺术”选修课,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艺术家和物理学家相互平行的视角,阐述人们对宇宙图像的建立过程和理解;对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的认识;分析比较他们在创新意识和思维方法上的共同点,以达到对学生进行科学与人文素质培养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之目的.经过近10年的教学实践,已经构成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自然哲学到物理学与绘画的开端;乔托的“透视”与伽利略的“参照系”;牛顿与达•芬奇;现代科学革命与现代美术革命;光与色彩的意义;空间的意义与立体主义画派;时间的意义与未来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画派;量子风云与抽象主义艺术;宇宙与人文;对称与不对称;混沌和分形与抽象表现主义画派;东方的艺术之道与西方的科学之道等.简而言之,我们追寻着物理和艺术的发展历史,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教学的重点就在于揭示它们发展的每一次重大革命中的创新点.“物理与艺术”课程建设是一个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具有重要创新思想,在国内率先完成,并取得优秀教学实践效果和师生广泛赞誉的教学成果.由李政道先生亲题书名,杨叔子院士作序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物理与艺术》(附课件光盘)出版后,在物理教育界产生重要影响,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其次,开设的“文化物理”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包括文科类),文理兼济,特色鲜明.课程采取“案例”式教学,追寻物理学历史发展脉络,通过分析物理学重大发现的社会背景和深刻影响,凝练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融合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自然世界(宇宙)的情感、科学研究的态度、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和崇尚人文科学精神的价值取向.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文化物理》特色鲜明,全书不依靠数学公式,而是以科学意义的图片代替方程,科学内涵的图景理解概念.用简洁的语言和发人深省的科学故事,在科学文化的视野下,鼓励学生欣赏物理学和体味蕴涵其中的深刻思想.

3联系前沿激发创新

为了适应科技发展,培养创新精神,进行工科物理教学内容现代化改革成为共识.自2000年起,我们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近代物理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及其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为主线,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开设了“近代物理与高新技术”课程.在面向航空主机类专业的“近代物理与高新技术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将激光武器、红外探测与隐身、巨磁阻材料、清洁能源等方面的发展和成果介绍给学生,并且注意本校学生的专业方向特点.教学中结合航空航天方面的高新技术发展的事例,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如高能激光、激光制导、激光推进,飞机和火箭等飞行器的红外辐射特征及其隐身技术等,使课程既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又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在面向电子信息技术类“近代物理与高新技术Ⅱ”课程教学中,我们注意加强半导体物理与微电子技术的教学,并将最新的微电子制备技术和测试分析技术介绍给学生.

查看全文

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论文

1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的不同

1.1研究对象的不同对于研究对象,中学物理一般只讨论自然现象中的简单问题如一维问题,而大学物理讨论的是二维、三维甚至多维等复杂问题。比如对于力学内容,中学力学只研究加速度为恒矢量的质点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而大学力学则还要研究加速度变化时的质点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中学力学只研究质点的运动问题,而大学物理力学还要研究刚体的运动学、动力学问题,从研究对象上看更广更趋于一般化。中学物理仅对宏观简单特殊规律作一般性的认识和了解就够了,而大学物理则要进一步研究物质运动的理论本质,要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出自然界一般性的普适规律,更上升了一个理论的高度。

1.2研究方法的不同中学物理因研究对象简单,数学知识基础少,所以研究方法基本是归纳法,讨论的规律基本上是从物理现象出发,通过简单实验总结出来的简单规律,比如中学物理力学中得出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的时候都是实验归纳法得出的,并且涉及的力基本是恒定的,只讲恒力的冲量、恒力的功,平均冲力等,在电磁学中只介绍匀强磁场、匀强电场的规律等。而大学物理与自然实际就更接近了,要讨论变力的冲量、变力所做的功、非均匀磁场、电场,而研究这些复杂问题所用工具主要是高等数学的微积分思想、矢量代数,通过数学推导演绎的方法结合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即大学物理讲的规律比中学物理的规律又上升了一个理论的高度。

1.3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不同从教学内容来讲,中学物理量少,概念、原理、规律简单,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只有初步浅层的认识,而大学物理涉及的知识量大,概念、原理多且相对复杂,对物理基本规律和物理基本定律要求更多的是掌握其本质和内涵。从教学进度上讲,中学物理讲的较慢,每个概念,每个公式,每个原理教师会进行全面详细讲解,每一个知识点教师都会讲透讲精,讲课重点放在解题技巧的应试训练上,教师会给学生总结题型,归纳方法,并督促学生为了高考不断学习,学生的学多是跟着教师按部就班。而大学物理教学内容量大,而教学时数非常有限,进度快,教师讲课一般都只着重把握知识整体框架,讲清思路,注重理论性、系统性,不象中学那样讲得精细全面。对于解题方法有总结归纳,但习题课的次数较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对习惯于被安排、缺乏学习主动性的中学生,就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大学教学过程。

1.4学生学习方法的不同中学生一般课前不预习,课后也很少翻阅知识辅导书,只要课堂上跟着老师听课,课余时间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就是作大量的习题,实行题海战术,重复熟练程度高,认为学好物理的标准就是多做题,解难题,学生自主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不善于提问题,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而大学生必须做到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去听课,课堂上抓住重点、难点,做好课堂笔记,课后要翻阅大量课外资料,对所学知识要融会贯通,及时复结,做的题目不在多,而在精,要学会自学,善于提出问题,要有比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中学物理由于数学知识的欠缺,很多物理概念、规律都是直接给出,没有经过推导,这就决定了中学生接受物理知识的方式主要靠记忆,而大学由于有了高等数学、矢量代数、数理统计等工具,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大多可以做详尽的推理,因而大学物理学习概念更注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物理过程的分析和论证。

2如何做好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

查看全文

案例式教学大学物理论文

1.案例式教学法的提出

在西方,案例教学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苏格拉底创造的“问答法”教学就是案例教学的雏形。l9世纪后期,“苏格拉底方法”被时任哈佛法学院院长朗德尔引入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之中,到20世纪70年代,案例教学被逐渐运用到教育领域,并迅速得到普及。在我国,案例教学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学记》中就有“罕譬而喻”的教学思想,即通过讲解、分析几个例子而让学生明白事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就采用民间事例来阐述事物的内在规律,以事论理,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上世纪70年代末,案例教学逐步从国外引入我国,最先在管理教学中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随后渐渐拓展至整个教育领域[2]。案例教学以高参与性、教学内容的实践性等特征,发挥了其他教学法所不能发挥的功能作用,为此,案例教学法在我国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2.大学物理中运用案例式教学的优点

传统大学物理教学是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一般采取原理加例证讲授的方式。教师居于主要地位,是对学生单向灌输知识的沟通,而学生是被动的听讲者和接受者,这就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讲授法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激发,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首先,授课方式上,是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对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强调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运用概念来解决问题;第二,教学内容上,不拘泥于教材本身的知识内容,而是以大量鲜活案例构成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关键点。可把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作为引导性材料,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并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建构[3];第三,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更是学会学习的过程。学生能学会信息的收集、使用和分析,学会和他人探讨、交流、促使学生思维深化,能够对一个问题寻找多种答案,逐渐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第四,案例式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这将提高学生独立决策的能力,学生对复杂多变的案例情况独立做出判断,排除以往过分依赖教师的心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和探究的自主性。

3.案例式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应用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案例要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及适用性[3,4]。应围绕所传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案例,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此外,还要注意案例的难易程度应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2)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3]。案例教学是否有吸引力和说服力,教师是关键因素,教师要精心选择案例,并熟知案例陈述的背景、事实、观点,以及所蕴含的原理,据此拟定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导师”,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创新,善于抛砖引玉,打破僵局,使学生融入课堂,还要对学生讨论中不完整、不准确的地方给予补充和更正。(3)学生要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参与教学,成为会学、乐学、善学的“主体”。要求学生勤于思考,积极参与,有理有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强化互助合作意识,认真听取、评析其他人的观点和意见。下面举两个案例教学的例子。如在讲解“刚体角动量守恒定律”时,要让一学生两手举着哑铃站在可绕竖直轴转动的凳子上,在使凳子转起来的过程中,学生不时改变两胳膊与水平方向夹角,周围同学观察其转速变化,启发大家思考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舞蹈时如何控制自身旋转速度大小?跳水时为何要改变身体和四肢的姿势?“支奴干”直升机、水中鱼雷为什么要采用反向转动的双旋翼?由近及远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加深学生对角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认识。再比如讲解“感生电场”内容时,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用《梦溪笔谈》中的一段记载作为案例,书中记载,一内侍家中遭雷击,室内的金属银扣、宝刀等溶化成汁,而木质的漆器与刀鞘,却安然无恙,这显然是有违人们常识的神奇之事,如何解释呢?教师首先引导,雷击事件中有电场,也有磁场,所以要从电与磁的内在联系分析,雷电来袭时,高压放电,可达到数万安培的电流,从而产生强大的高频交变磁场,后面的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一步一步分析出,变化的磁场在金属银扣和钢刀中激发感生电场,进而形成涡电流,产生大量焦耳热,将其熔化,由于时间极短,木质漆器和刀鞘这类非导体尚未来得及烧焦,从而解决问题。后面,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来解释电磁炉工作原理等内容,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其学习效果也事半功倍。这样,通过设计案例、启发引导、组织讨论、分析解答等一系列工作,学生的认知中已具有同化新知识的基础,教师再上升到理论高度讲解,使同学们感觉到新知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不再感觉抽象乏味,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查看全文

独立学院大学物理论文

1大学物理开放实验室的管理与运行

1.1建立良好的实验室管理机制

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教学能够有序进行的重要基础,好的规章制度不仅包括指导教师、实验室管理教师的工作职责,还应包括学生在实验室中的注意事项,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和实验项目等。另外,也要建立对实验室开放时间和实验内容的考核审查制度,以便实验室能够合理调动和安排实验资源开展教学。

1.2制定开放实验的实验项目

根据每学期开展的课内实验,整合实验资源制定开放实验的实验项目。独立学院目前针对不同专业开设了不同层次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由于学时不同,开设的实验项目也不相同。教研室将未在课内实验中出现过的实验仪器作为开放实验,目前独立学院此类开放实验项目有动态共振法测量材料的杨氏模量、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量等。同时,针对文科专业同学开设较简单的开放实验,如长度和物体密度测量、示波器原理与使用等以满足学习需要。另外,可将已在课程中使用过的实验仪器开展开放实验,如在课程中利用分光计测量三棱镜的顶角,在开放实验中可利用分光计测量玻璃介质的折射率、光栅光谱等。

1.3学生自主实验与教师指导

查看全文

教学探索大学物理论文

1丰富教学内容

物理学本身是其实丰富多彩的,力、热、光、电、磁……它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这些理论用严谨系统的数学语言描述起来就变成了枯燥晦涩的数学公式。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将这些数学公式还原回到生活,使乏味的物理课堂重新变得生动有趣。这实际上也是将理论联系到实际的过程,而这点恰恰又是大学生最缺乏的。例如,作为光波薄膜干涉的应用之一增透膜,用近视眼镜上的紫色镀膜来举例就使干涉理论变得生动具体。物理学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跟许多专业学科都有交叉,如果能够因人而异地应用例举,就会引起不同专业学生的共鸣,引发其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例如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应着重强调物理和数学间密不可分的联系,物理和数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牛顿当年就是在研究物理问题的时候发现现有的数学工具不够了,才转头去研究数学,发明了微积分;所有的物理学家无一例外地都有着骄人的数学功底。

又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专业———计算机更感兴趣,其实,计算机的硬件离不开物理,法拉第、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德布罗意、海森伯、薛定谔等人的量子力学,半导体,甚至牛顿力学,都是计算机诞生的基础理论,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电子器件中,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沿着设定的电路运动,就实现了器件的功能。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而大学物理的理论基础相对固定,如果不及时更新应用举例,一直沿用老旧的例子,会令学生觉得物理落伍了,学了没有用。大学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在打好底子的同时,也应赋予它新鲜血液。教师应时刻关注前沿科技的发展,恰当地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

2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与大学物理丰富的教学探索内容相适应的,是多样的教学探索手段。物理现象千姿百态,奇妙无穷,仅凭口述和板书,很难展现它的多彩魅力。比如,波动光学里的白光干涉有美丽彩色条纹,教师可以自己制作铁丝圈配制肥皂水,在课堂上亲手演示薄膜干涉现象,定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自带一根普通跳绳,随时悠动起来演示横波现象,既操作简单又能形象地解释深刻的波动规律。当然,更多实验不方便课堂演示,或者得有专门的仪器才能演示,这就得依靠现代教学探索手段———多媒体了。比如,波动学里的驻波,画在黑板上时,它就是某一时刻的波形图,看起来和行波完全相同,然而,驻波在同一个波节内各质点的振动相位都相同,这跟行波规律有着本质的不同,这点总是会让学生感到费解。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探索手段,动态地演示驻波的传播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同一个波节内各质点究竟是如何振动的,这个疑团自然就解开了。

3注重讲课的艺术性

查看全文

设计性实验大学物理论文

1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体系设计与实践研究的内容

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的内容一般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探究能力、社会实践和交往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态度与习惯、实验设计与操作技能等。这些评价项目是在学生从事具体的设计性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可以将这些内容与具体的实验课题要求进行整合,确定具体的、可供操作的指标体系。第一个维度是知识与技能,主要涉及学生在设计性实验开展前对大学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对大学物理实验常用仪器设备的操控能力和对大学物理实验常用实验方法的运用能力。第二个维度是实验过程要素,主要涉及行为素质和基本的发展状况。a.实验题目或实验目的的选择和确定情况。要使大学物理实验项目或实验目的的有意义。b.实验方案的制定状况。学生制定具体设计性实验方案的能力、实验方案本身的合理性程度、实验方案的具体化程度等。c.实验过程中的具体行为方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包括:操作的合理性、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参与实验情境的深度、文献资料和具体背景材料的搜集情况等。d.实验结果的总结情况。学生要及时的评价的实验报告、论文、成果或研发产品的质量等。第三个维度是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发展。主要涉及行为所反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状况;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学生各种良好思想意识的发展状况,如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安全意识、效率意识等。

2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体系设计与实践研究的内容的实施方案

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体系设计与实践研究的内容评价的方案制定包括确立目标,科学选择内容、设计工具、灵活运用实验方法等环节。这些环节相互之间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制约。明确目标和内容是选择实验方法的基础。笼统或琐碎的实验标准将不利于数据和资料的收集,而没有准确、有效的数据,就不可能达成正确的实验结论,从而影响实验的反馈以及最终合理改进建议的提出。必须针对不同的实验项目选取恰当的实验方式方法,并利用反馈意见改进实验设计,促进学生综合实验素质的发展。其最终目标是学生在进行实验活动过程中逐步生成的。必须针对不同的实验项目选取恰当的评价方式方法,并利用评价反馈改进实验设计,促进学生综合实验素质的发展。根据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课程的价值追求和课程特点,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多维度评价的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个维度。2.1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学会收集信息的各种基本方法,尝试运用调查、考察等方法及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基本信息工具;能够对收集的信息或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和处理;能够在团队中进行信息交流。2.2问题解决。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通过实验过程验证方案的合理性;开展问题探究,尝试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2.3动手操作。计划和组织一个实验项目的实施;尝试运用已有的仪器设备或通过改造或自制设备完成实验项目;具有基本的信息操控技术和素质。2.4表达与交流。能够自主地与指导教师或专家进行联系,并学会在实验中自我管理;能够以书面和口头等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述实验的结果、体会或思想情感;学会结果分享。2.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参与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环保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形成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和生活习惯。

3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体系设计与实践研究的内容的启示

3.1在实验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实验设计体系的重要性。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比如指导教师学科分工的问题、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问题、实验过程中资料的规范性问题、指导教师的培训问题等,这些问题都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落实。3.2实验指导教师在测评过程中得到培训。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往往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缺乏具体的指导行为和指导规范,部分教师不明确自己在指导实验过程中的具体指导任务有哪些方面,因此指导方式、指导行为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实验指导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实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对指导学生实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3.3学生实验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体系设计与实践研究提高了学生合作意识。在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实施过程中,增多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合作机会,实验时,学生分工合作,在团队中学会与人相处,发展协作素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开放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关注生活的热情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密切了学生与指导老师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关注生活的热情。

查看全文

工科大学物理论文

一、教师教学应由传授式变为启发式

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对于具体问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答案由学生给出。应当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对于正确合理的部分给予赞赏和鼓励,同时也需指出不合理的或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上由被动变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态度、习惯与技能。这种素质是现代社会对学习者的要求,这种素质将使学习者终身受益。

二、教学应理论与实践结合

物理所涉及的知识源于实践,它重视对于实践的指导,根据这一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结合物理的基本原理,向科学技术应用延拓,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例如,讲磁介质分类时,可以提及具有完全抗磁体性的超导体,介绍超导体特殊性质,特别是超导体无损耗对于现代工业的意义,同时超导要求的低温条件又制约了超导的应用,如何提高超导温度,实现室温下超导是科学家目前遇到的难题,需要进一步去探索研究。在讲授气体分子动理论时,可介绍地球温室效应的形成及危害,从而努力发挥现代科学的潜力,走一条绿色环保的高技术发展道路。

讲波动光学时介绍一些三维影像知识,以及全息照相基本原理,可以凸显物理的实用性,物理的学习不仅可以认识世界,也可以改造世界。实践证明,这些做法使学生认识到物理课程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使用物理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查看全文

半开放式大学物理论文

一、教学模式

三段式半开放实验教学体系在“基础、提高、拓展”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使得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教师由自主授课转为辅助咨询,整个过程实现了学习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状态。基础性实验阶段,采用固定教师,小班化启发教学模式。授课时,教师结合板书、课件,面面俱到,讲清楚每个实验的关键和细节;实验时,关注每个学生的操作状况,指导到人,使得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对其关注,保证每个学生能掌握基本工具和方法的运用,务求避免有个别学生只看不动手的状况,启发学生自己动脑,逐步培养学生的信心。经过第一阶段后,学生对实验将不再有胆怯心理,信心和自觉性得到明显增强。提高性实验阶段,采用固定教师,小班化教学模式。授课时,教师点到即止,逐步减少实验细节的讲解;实验时,视学生状况不同,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使得学生理解理论跟实践的差异,碰到问题能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能在以自己为主的状况下,顺利完成实验。经过第二阶段后,学生对实验表现出较大主动性,实验的预习和质量明显提高。拓展性实验阶段,采用无教师授课,学生自由选择实验的半开放模式。整个第三阶段开放实验达25-30项,由所有教师分块管理,指导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实验管理员。网上公布所有第三阶段实验项目及课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自由选择,在规定时间内到实验室,按黑板上书写的提示,独立完成实验,所得数据由管理教师审阅、签字确认。整个过程只有当学生碰到无法解决的状况时,才会找管理教师咨询和帮助。该阶段所开放实验项目和实验设备均远超前两个阶段。

二、创新特点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各高校实验室都增大了投入,特别是硬件方面;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作为一个常规的基础公共课程,一般采用“大锅饭”教学模式,即固定10-15个实验项目,按顺序授课。因此,一个矛盾日益突出———实验设备越来越多,而使用率却越来越低。针对这种情况,三段式半开放实验教学体系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1.将原来的“大锅饭”教学模式,分成“三段”,使得教学模块化、层次化,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信心和学习兴趣。2.“半开放”的第三阶段,使得学生的知识面大为拓宽。第三阶段的“半开放”使得整个课程所开放的实验项目达35项以上,包括许多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经典实验,引发学生的巨大兴趣,使得部分优秀的学生敢于参与到科学研究中来。3.基于半开放的模式,使得实验室设备的使用率大大提高。自从采用三段式半开放实验教学体系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大学物理实验室历年的实验设备使用率均接近90%。

三、效果评价

每学期结束时,实验中心通过问卷调查、师生座谈、建议反馈等形式,获取学生三段式半开放课程教学的相关信息和建议。最近一学年的调查显示,三段式半开放课程教学获得了92%的支持和满意率。“大学物理实验的分段半开放教学方法非常好地培养了我们的自主动手和创新能力。实验内容安排合理,从入门到进阶,由浅及深,而教师的讲解却是从繁到简。从我们不敢动手碰仪器,到可以按照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做实验,再到我们亲自动手实践,那种感觉很好”,某位一年级的学生,在调查问卷中说道。2010年5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被列入“2010年浙江省本科院校第一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名单”。2013年11月,顺利通过了浙江省级实验示范中心验收。评估专家组对三段式半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体系确实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同的教学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力培养成为了教学的主要目标。而且能够使得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得到充分利用,使用率很高,这个也是其他高校实验室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