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图书馆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8 01:34: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大学图书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大学图书馆

大学图书馆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图书馆准公共产品公益性

【论文摘要】:文章从"图书馆服务"的两对特性,公共性与私有性,公益性与经营性之统一入手,探讨大学图书馆的公益性质,认为大学图书馆目前还没有条件对外开放,最后提出大学图书馆走向社会,成为社会智能公共食堂的六点必要措施。

大学图书馆是学术研究的坚强桥头堡,是高校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师资力量、图书馆、实验室)之一,它的建设情况是评价一个高等学校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从服务的对象来看,更主要的是广大师生,而且在经费提供上,大学图书馆把巨额的经济开销从学校财政里走帐,而不是转嫁给它的主要用户群。这是大学图书馆公益性最具体现的一个方面。但是,据此就定性大学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公益性组织,就显得很不全面且不科学。不能仅仅从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方式对其定性,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它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有机整体,与出版、印刷等其他经济体有着紧密联系。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大学图书馆的性质进行讨论,可以针对关于大学图书馆是社会的智能公共食堂的说法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1.大学图书馆是公共性与私有性的统一

服务即产品。按服务的一般性质来分类,可分为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三大类,大学图书馆的服务产品属于哪一类呢?

纯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的产品或服务。非排他性指无法排除他人包括“搭便车”者从公共产品中获利,即对公共产品的供给不付任何费用的人同支付费用的人一样能够享有公共产品[1]。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是说每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任何其他人从该产品消费中获得的效用,各消费行为之间不具有对抗性。

查看全文

大学图书馆建筑构思思索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师生使用最频繁的校园场所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图书馆新馆建设中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图书馆新馆建筑设计中存在一些不足

一方面新建图书馆普通缺乏特色,有些新建高职高专院校因建校时间短、重视程度不够、资金短缺等原因,图书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与教学楼、行政楼等在外观上差别不大,不熟悉校园环境的人进入校园很难找到图书馆,图书馆的文化底蕴不够;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建筑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些图书馆盲目追求建筑设计“新潮”,设计了很多丰富多彩的图书馆造型,诸如圆形、半圆形、齿轮状、蘑菇云状等。图书馆被建成十几层的高度,美其名曰校园地标建筑,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流行趋势,流行是很容易过时的,在建设图书馆的过程中不能不考虑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学校的性质决定了图书馆的人流高峰期有其规律性,图书馆建筑设计,一味追风求大求全,没有为学生入馆学习、查找资料的方便考虑,一旦电梯出现故障,过高的楼层会给学生、工作人员等带来不便。电梯的运载能力毕竟有限,我国高校图书馆经这些年的扩招,已人满为患,过高的楼层,大家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等电梯,得不偿失,遇到突发事件也不利于人员的疏散。目前大学图书馆资料全开架,而且各种非书资料也大多开架。读者可带书包自由进入图书馆不受限制。不少读者把早餐、中餐等带进图书馆,由于图书馆中大部分为纸制印刷品,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吃东西很容易造成图书的污损。随着大学扩招,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很多学生选择回归校园用功读书,高校学生依然会选择利用图书馆作为自修的主要场所,同学们普遍反映在图书馆里占座位的现象比较严重,虽然高校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翻倍增长,但还是存在开馆时间不够长,座位不够多的现象,如何解决图书馆人满为患,一位难求的现象,又要对长期占位,或抢占多个座位的现象进行治理,这是我们图书馆人要思考的问题。这几年新建的大型高校图书馆大多采用模数式图书馆的设计,进深较大,广泛地使用了中央空调系统,能耗一般占到图书馆总能耗的40%~60%,为了管理方便,图书馆的窗户大多设计较小或只能开启一小部分,大部分是密封的,即使这样常常也会出现这边开着中央空调,那边读者开窗透气的现象,易造成管理疏漏。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不用空调的时候通过小窗户来自然通风透气效果很差。随着科技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电脑的使用已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程度要求愈来愈高。在图书馆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同学抱着电脑找插座,或同学们自带一个插线板,几个同学共用的现象,高校图书馆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服务。

2.针对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引起思考

日本图书馆界和建筑界的专家认为:建筑是人造的,反过来建筑也在造人。高校图书馆应吸取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解决好传统与创新的问题,图书馆的建筑不是越大越好,而是既可以为读者提供人性化的舒适空间,又可创造一个幽雅、安静的学习环境。图书馆应以自己无声的语言,使读者自然受到知识和文化的熏陶。高校图书馆应自始至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既要考虑最大面积的使用效果,也要考虑未来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在任何时候都要将实用性摆在首位,不能脱离实用性,片面追求华丽的外观,要充分考虑使用后的管理成本,注意开源节流,避免华而不实的玻璃幕墙,采用自然通风采光。高校图书馆在建设设计初期,应尽早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及读者的意见,让图书馆员实际参与规划设计全过程。台湾建筑学会理事长、台大教授黄世孟非常强调:“有好业主才可能有好建筑。”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校园的总体规划和学生使用方便等综合因素选址。满足读者的需求是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目标。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设计大多缺乏人文关怀,传统图书馆从卫生、防虫的角度不允许带吃的东西入馆,现代图书馆设计初期应考虑在每个楼层设有开水间,同时开辟一小间作临时集中的简餐处,或图书馆设有读者餐厅。这样会大大方便读者,也便于卫生的管理。如何解决读者长期占有某个座位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借鉴银行的自动取号排队系统,杜绝学生长期占位现象的发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子资源的广泛使用,新建的高校图书馆建筑内应配备充足的电源插座和网络接口,以满足自带设备读者的需求,使其查资料、阅全文、编辑、撰写一气呵成。这是一个多元和丰富多彩的时代。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高校师生,建筑设计时应根据大学生、研究生与教师的从事教学科研的需要,为读者设立研讨室,私密的个人研休间,学术报告厅,语音学习室,观摩厅,艺术展览厅等,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3.结语

查看全文

学习型大学图书馆建设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读者对传统型图书馆的需求逐渐发生了转变,富有信息化、多样化、个性化等特色的学习型图书馆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推崇和追求。本文从建设国内一流学习型大学图书馆的定位和建设目标着手,分析了传统型图书馆向学习型图书馆转型的客观趋势,并提出建设学习型图书馆应遵循的原则、建设思路以及功能布局方案。

关键词:学习型图书馆;信息化;自主学习空间;共享空间

一、学习型大学图书馆定位及建设目标

学习型大学图书馆的功能布局要全方位满足不同层次读者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习型大学图书馆的信息化程度、技术条件、服务水平等方面要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学习型图书馆是现代化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趋势。首先,图书馆与传统功能渐行渐远。慕课、翻转课堂、非正式学习等新理念和新技术带来了学习方式、教学模式和研究范式的重大变革。其次,大学图书馆已不再是单纯的信息资源储存与借阅场所,而是集学习、研究、交流为一体的复合型服务空间。图书馆更强调用一系列项目和服务在学习中更有力地支持学生。[1]此外,现代就业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情商及创新能力有明确期望,包括社交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技术素养等。非正式学习的需求使得加强学习型图书馆的建设成为新时期图书馆工作的普遍趋势。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呈多样化、个性化趋势发展。一方面,科研人员(教师、博士研究生)到馆人数减少。原因是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造成科研信息获取的网络化和信息服务的网络化。科研人员对图书馆的功能需求主要集中在团队研讨空间需求、非馆藏资源获取的便捷性(文献传递馆际互借)、面向科研的高端服务(科技查新、学术成果影响力评估、与出版社座谈)等。另一方面,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热衷于到图书馆学习。原因是对图书馆的精神依赖、图书馆舒适的学习环境和完备的基础设施等。他们希望图书馆能在信息素养、技术素养、科研素养和写作素养等诸多方面的培养上提供支持。希望图书馆成为学习中心、社交中心、创新体验中心。

二、学习型大学图书馆建设思路和应遵循的原则

基于上述对图书馆发展趋势的分析,及读者对其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建设学习型图书馆应从三个建设思路着手,并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三个建设思路主要体现在:第一,在办学规模庞大的大学,原有传统图书馆可以作为中心图书馆,应将学习型新馆和中心馆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第二,从传统的文献资源中心向信息服务中心、学习研究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转型。第三,参考借鉴国内外现代化大学图书馆的功能布局,同时结合各校读者的特殊需求,创新性开展个性化服务。四个基本原则是指遵循就近原则、一站式服务原则、人性化原则和自动化原则。

查看全文

大学图书馆学术写作服务研究

[摘要]学术写作服务是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空间资源与学科服务能力的综合体现。运用文献述评、网络调查和案例分析3种方法可以发现,国内外大学图书馆写作服务实践概括为3种服务方式:基于LibGuides的写作资源导航服务、基于学科服务的写作课程指导、基于共享空间的写作文化服务。借鉴其成功经验,我国大学图书馆学术写作服务应该重视写作服务、凝练服务主题、创新服务方式、融合空间-信息-技术。

[关键词]写作素养;写作服务;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

1引言

学术写作是运用文字、图片、公式、视频等符号描述客观事物、表达学术思想、传递专业知识的创造性活动。系统完整的学术写作训练有利于促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职业发展和终生学习。国内外大学图书馆以讲座、课程、空间支持、资源支持等形式开展了学术论文投稿、学术伦理、文献管理软件培训等各种服务。学术写作服务与图书馆出版服务、数字学术、信息素养教育、学科服务等领域紧密联系,是图书馆一个亟待深入探讨与探索的领域。国内外大学图书馆学术写作服务实践与研究主要包括如下4个方面:(1)大学图书馆学术写作服务案例介绍。蒲红斌介绍了美国瓦尔帕莱索大学图书馆写作中心服务内容与流程,分析了阅读服务与写作服务的关系,提出大学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写作服务功能[1]。学术诚信是学术写作的重要内容,韩丽和廖英介绍了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图书馆与其学校写作中心开展的学术诚信课程,提出图书馆应与相关部门合作建设学术诚信课程体系,并开展相应的辅导体系[2]。在日本,写作辅导服务也是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要内容,如名古屋大学图书馆、大阪大学图书馆等开展的写作支持服务项目[3]。(2)大学图书馆学术写作服务调查研究。在我国,大学图书馆数据库培训中已经增加了文献调研、论文写作、投稿指南方面的专题培训[4],但是缺乏突出性和显现性。罗艺杰对我国39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学术指导课程开设现状的调研表明,论文写作指导课程在我国高校图书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理念传统、教授内容太少[5]。(3)大学图书馆与写作中心合作研究。馆员与写作中心指导老师合作非常重要,他们之间的合作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务,馆员也能够为本校的写作教师提供必需的信息素养教育[6]。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汉博学院(UniversityofGuelph-Humber)图书馆参考咨询部与写作中心合作的实践表明,当学生能够在同一地点获得参考(研究)服务和写作支持服务时,焦虑就会减少;参考咨询馆员、写作指导老师与学生互动的频率越多,学生写出的论文质量越高[7]。尽管多数大学设立写作中心等机构,但是与图书馆合作方式却存在较大差异,合作成效也不尽人意,写作中心与图书馆的沟通和规划是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8]。因此,学术写作服务机构应重组服务来促进研究与写作过程的衔接与融合[9]。通过挖掘写作中心日志数据的研究发现,只有13%的写作服务对信息素养进行了讨论,并且大多数学生在引文格式方面需要帮助[10]。(4)嵌入学习课程的学术写作服务研究。美国杜肯大学(DuquesneUniversity)图书馆员与写作教师合作,将“信息素养”嵌入至“一年级写作”课程,结果显示学生在学术资源查找、评价与引用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11]。威斯康星欧克莱尔大学(UniversityofWisconsin-EauClaire)图书馆将服务嵌入一年级英文写作课程,通过一站式信息素养教育,增强了信息素养与写作课程的整合度,并提高了图书馆服务能力[12]。从文献调查结果来看,国外研究主要是探讨图书馆与写作中心的合作模式,以案例研究为主,国内研究以宏观调查国内写作服务发展情况、介绍国外案例为主,缺乏对大学图书馆写作服务的系统性总结。本文通过网络调研国内外大学图书馆写作服务典型案例,并逐一访问所在图书馆网站和检索相关学术论文,比较与归纳其服务模式,提出优化建议以促进大学图书馆写作服务发展。

2调查过程

本文通过文献调查、网络调研选择研究对象。在文献调查方面,主要是检索中国知网、WebofScience、Elsevier、Emerald等知名数据库,查找与大学图书馆写作服务紧密联系的文献资料。在网络调研方面,主要是利用Google、Bing等搜索引擎,以“writingsupport+universitylibrary”为检索式,筛选开展学术写作服务的国内外大学图书馆,并逐一访问其网站,收集相关资料。最终,本文选择学术写作服务信息较为丰富的9所大学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见表1),选择依据是:(1)典型性,由图书馆负责开展的学术写作服务,且能够代表不同服务方式;(2)资料的可获取性,服务内容较为丰富完整且网站可访问。

查看全文

大学图书馆馆员职业素养提高的途径

一、前言

作为公共教育服务机构之一,大学在现代教育中担负着为国家培育人才,为社会提供服务以及主要科学研究阵地的作用。大学校园中,图书馆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为大学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研究提供了知识的动力,图书馆内丰富的文献收藏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助力学生成长成材。图书馆馆员作为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承担着整理文献、推广阅读、传播知识的重要任务。

二、大学图书馆馆员职业素养的现状

1.专业人才缺乏

一直以来,大众对图书馆馆员的印象停留在图书整理归纳、图书借出与归还登记的简单工作内容上,事实上,新形势下的图书馆管理工作需要专业的图书管理人才以及具备一定业务能力与敬业精神的人员才能得以胜任。当前在我国大学图书馆馆员中缺少专业的图书档案管理人才,虽然馆员的学历层次呈上升趋势,继续教育也使一部份馆员综合能力有所提升,但不同专业的图书馆馆员在图书管理的工作角色中还需要不断的适应与成长。

2.业务知识与能力欠缺

查看全文

大学图书馆危机管理论文

1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内涵

(1)定义。图书馆危机管理方面的专家刘滋恒老师对图书馆危机做了以下定义:在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事件对图书馆总体目标和读者利益造成严重威胁或破坏,需要图书馆人立即反应的高度震荡状态。在这个定义中,刘老师将图书馆危机的反应主体确定为图书馆人而不是图书馆的决策者,主要出于两个原因:首先,图书馆危机需要决策者和执行者即所有图书馆人共同应对;其次,在形势十分危急,图书馆决策者不在场时,普通馆员必须立即承担部分决策的任务。这两方面反映了图书馆危机管理组织化、制度化、变通化的必要性。

(2)特点与类型。综合学者的观点,图书馆危机既具有危机的一般特点,即突发性、破坏性、不确定性、急迫性、信息资源紧缺性和舆论关注性等;也具有图书馆自身的特性,即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和网络环境下的隐蔽性、长期性和难恢复性等特点。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图书馆危机分为不同类型。按危机产生的诱因,可将图书馆危机分为内部危机和外部危机;按图书馆的资源与组织活动可以分为:馆舍安全危机、文献资源安全危机、数据安全危机、网络安全危机、信息危机、版权危机、人才危机、卫生危机以及突发事故。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还存在着读者流失危机,人才危机、经费危机和管理危机也表现得更为突出。

2美国大学图书馆危机管理的研究

美国是最早开展危机预警方面研究的国家,特别在遭受了9.11事件以后,危机管理成为了美国的重要热点议题。美国图书馆危机主要来自自然灾害、疾病、人为破坏、偷窃等造成的损失,因此其研究的重点在预防。在图书馆管理中,也多用灾难管理(disastermanagement)、突发事件管理(emergencymanagement)或风险管理(hazardmanagement)概念,较少使用危机管理(crisismanagement)这一概念。总的来说,美国大学图书馆危机管理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2.1重视危机的预防研究

查看全文

大学图书馆实体空间评价思考

[摘要]物理空间的设计和利用使得大学图书馆能够多样化发展并适应数字时代的需求,因此如何评价空间的实施效果,成为图书馆提升用户体验,彰显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回顾图书馆空间的研究现状,并对7个国外大学图书馆实体空间评价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大学图书馆实体空间呈现以下新特征和趋势:评价目标与其所属机构的整体目标保持一致,混合使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评价,重视与利益相关者协作开展评价。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空间设计;评价

1引言

图书馆一直在考虑基于用户需求改造空间。早期有关图书馆空间的研究关注的重点是图书馆的建筑。这些研究结合图书馆历史、建筑历史和社会学的影响,从更广泛的社会角度分析图书馆建筑,致力于为图书馆的设计和其扮演的社会角色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提供方法选择,因此可以被视为基础研究[1-3]。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信息共享空间”成为图书馆空间设计中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之一,后来逐渐演化为“学习共享空间”。信息共享空间将图书馆设施、服务和设备的使用整合在一起,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个包含全面战略的空间概念。这个概念的使用常常促使新的学习方法,如交互性、合作学习和情境学习等的实现。Beagle是第一个系统地研究这个概念的人,他指出信息共享空间强调对电子资源的使用,致力于提供面向个人和集体学习的新型空间,促进大学社区不同行为者之间开展合作项目,基于此开发新的图书馆服务方式[4]。此后,在2006年Beagle提出了关于信息共享空间设计的更全面实用的观点[5]。基于Beagle的研究,Bailey等详细分析了美国和加拿大现有的信息共享空间[6]。Bennett比较了信息共享和学习共享的概念,认为后者应该是大学图书馆空间的未来模式,学习共享空间的本质是更深入地提供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因此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共享空间的设计和运作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7]。按照经营理念,Bennett将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即以读者为中心、以资源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并认为目前面临的挑战是从以资源为中心向以学习为中心的图书馆转型,为克服这一转变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图书馆的同仁们首先应该进一步明确学习共享的概念,以及建设学习共享空间的目的[8]。Closet-Crane认为,以往的研究中信息共享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被不加批判地使用,因此建议对图书馆空间影响进行更多的研究[9]。Gayton区分了社区和社会的概念,认为在信息共享空间中发生的新型社会活动可能会阻碍大学图书馆作为支持和体现学生和教师独立思考的学术工作空间的传统角色[10]。与此类似,Caniano声称基于“信息共享”理念的图书馆设计不符合用户对图书馆的期望,这种空间促进的非结构化的社会交往,实际上可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另外,信息共享空间赖以生存的信息技术设施,可能很快就会过时[11]。Caniano的研究引发了对图书馆空间评价研究的关注。这些研究认为,用户等利益相关群体的意见都是图书馆空间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12-14]。我国目前有关图书馆空间设计的研究以典型案例分析以及理论研究为主,图书馆空间评价的研究成果不多,少有的一些评价实践基本都是基于使用情况,如某一时间段的用户数量或软件使用数量等。鉴于此,本研究梳理并介绍最近几年国外一些典型的大学图书馆空间评价实践案例,基于此总结图书馆空间评价的最新趋势及关键要点,以为国内图书馆实施空间评价、支持空间再造提供参考。

2国外大学图书馆实体空间的评价实践案例

2.1中央华盛顿大学学术和研究共享空间评价实践。[15]华盛顿中央大学(CentralWashingtonUniversity)图书馆的学术和研究共享空间(AcademicandResearchCommons,简称ARC)于2012年秋季投入使用。这是一个一站式服务空间,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提供教师、参考咨询馆员和职业咨询顾问的辅导来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为了解空间的使用效果,华盛顿中央大学图书馆对其是否对学生成绩的提高产生了影响展开了评价。具体做法是选取本科生的英文写作课程作为研究对象(之所以选取这门课程,是因为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是馆员通过与教师一对一合作设计,除了写作知识外还嵌入了图书馆的服务),由馆员与开设该课程的教师和学校的写作中心合作开展评价。该评价项目将选修英文写作课程的学生分为测试组和对照组,在英文写作课程教学过程中,测试组使用学术和研究共享空间以及该空间提供的各种服务,而对照组则没有使用学术和研究共享空间以及其服务。基于问卷调查法,让测试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均在课程开设前进行预先自评价,并在课程完成后进行事后自评价,如在事后自评价环节,设置的评价问题有“你将如何使用你在英文写作课中所学到的东西?”“上完英语写作课后,你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如何?自己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如何?”“在上完英文写作课后,你如何评价自己进行学术写作的能力?”。课程结束后,开设课程的教师提供了选修该课程学生的最终成绩(即学生在课程中完成的综合论文的成绩),将问卷调查结果和教师提供的学生最终成绩相结合进行分析发现,在测试组中,超过65%的学生获得了B或更高的成绩,而对照组只有36.7%的学生成绩达到B及以上。与此同时,测试组中的学生对写作和研究技能也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该评价项目的研究结果证明,华盛顿中央大学图书馆的学术和研究共享空间对帮助学生取得成功有积极的影响。因此,该图书馆计划在未来继续进行类似的评价,以衡量图书馆新型空间的使用效果,并考虑与更多的课程和相关机构开展合作。2.2迈阿密大学信息共享空间的评价实践[16]。迈阿密大学(MiamiUniversity)图书馆提供两个包含大量用于数字化创作高端设备的信息共享空间,一个是总馆的信息管理中心,一个是科学与商业图书馆的数字书斋(DigitalDen)。这两个空间通过为学生提供软件、硬件和馆员的专业帮助,协助学生完成各种基础性或复杂性学习任务。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空间的使用情况,而不是简单地收集使用统计数据,迈阿密大学图书馆设计了两种评价方法。第一种为利用学生自我效能报告来检查空间和技术使用过程的方法。自我效能评价,是指学生对自身能够利用所拥有的技术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的评价。图书馆选取某一个具体的时间段(2013年2月24—2013年3月9日),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时间为5分钟,对使用这两个空间中计算机的学生进行调查,让学生描述他们是如何使用这一空间中的设备以及为了哪门课程而使用这些设备。同时,在另外两个非图书馆的空间开展了同样的自我效能报告,自我效能调查表发送给那些没有使用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中设施的学生。调查评价实践的最初假设是,使用信息共享空间设施的学生比那些没有使用信息共享空间设施的学生的自我效能评价分值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但是调查结果并不支持这一假设。为此,评价团队调整了评价方式,将使用基础性软件(如浏览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学生与那些使用专业性软件(如Photoshop、ArcGIS等设计软件)的学生的自我效能评价分值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两者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第二种方法设计了视觉素养评价量表,将使用信息共享空间设施创作研究项目海报的学生的视觉素养,以及没有使用这些设施创作研究项目海报的学生的视觉素养进行评价和对比。首先对学生进行调查,确定其是否使用了信息共享空间中的设施,然后3个评价者使用该评价量表对75位学生创作的海报进行评价。评价后发现,使用信息共享空间设施的学生的视觉素养得分是没有使用的学生的将近4倍。2.3曼尼托巴大学“反拖延长夜服务”空间评价实践[18]。 曼尼托巴大学(UniversityofManitoba)图书馆每学期都会开展“反拖延长夜”服务(LongNightAgainstProcrastination,简称LNAP),这一服务的提出是为了支持曼尼托巴大学图书馆的使命,即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所需的服务[17]。这属于非传统时间的服务(在每学期考试周期间提供通宵服务),在此期间图书馆提供传统的参考服务、研究帮助和指导。仿照德国原版的“反拖延”,曼尼托巴大学的LNAP一是提供物理空间,在该空间中学生可以移动家具以创造适合其需求的不同的空间;允许学生带枕头和食品等,让他们感觉像在家一样舒服;允许学生根据他们的工作类型(小组讨论/独立工作)选择空间。二是让学生们认识到他们不是一个人在学习,图书馆不仅仅是开放时间,而且还配备充分的技术和服务支持;他们可以在这里写论文,可以为考试做准备,直到完成工作才离开。该服务主要是通过口碑营销以及借助社交媒体和海报进行宣传。曼尼托巴大学图书馆的馆员认为参考咨询和写作服务对于学生来说是最有价值的,因此希望了解在一个提供全面支持的图书馆空间中的用户对这两项服务的体验;同时馆员还发现,LNAP的空间气氛与图书馆白天的气氛完全不同,因此想要探索这种气氛是否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即着眼于在每个学期的关键时刻在非常规时间提供“传统”服务的价值。然而研究一个事件如何影响学生的成功是相当困难的,因为没有可衡量的标准。为此,馆员选择评价LNAP空间提供的各种服务,以及他们如何支持学生。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是否使用了LNAP空间,他们在这一服务空间中做什么以及他们是否会再次使用该空间;其次,通过焦点小组研究和用户观察法了解学生的使用感受和使用行为。研究发现,学生喜欢这一服务空间中的气氛,认可这样一种在非常规时间提供“传统”服务的价值,绝大多数使用过该服务的学生表示会继续使用这一服务。基于该评价,曼尼托巴大学图书馆认为,图书馆空间中的这一服务有必要继续开展并优化。2.4诺克斯学院科学图书馆空间评价实践[19]。诺克斯学院(KnoxCollege)打算深入了解参加STEM课程的学生的学习偏好,尤其是这些学生在大学图书馆空间使用方面的偏好,希望基于收集的数据,为图书馆空间的改造提供依据。由大学评价部主任、图书馆部门主任和化学系助理教授组成的评价团队采用混合方法,即通过焦点小组、调查、访谈和观察收集数据,研究学生使用科学图书馆(诺克斯学院图书馆的一个分馆)的方式和原因以及可能会促使其使用的因素。评价项目的初衷是建立图书馆空间和资源的利用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留存率之间的联系。该项目首先选取5门STEM课程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了解学生的图书馆空间使用偏好;第二次了解STEM学生的学习习惯。其次,访谈了12位科学图书馆的用户,深入了解其学习偏好。最后,组织了11名参加课程学习的STEM学生开展焦点小组研究,并观察科学图书馆整个学期的使用情况。综合不同研究方法得出的结果发现,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独立学习(有75%的学生说单独学习STEM课程的时间超过75%,观察科学图书馆的座位发现独自学习的学生占76%);在非单独学习的情况下,2~3个人一起学习的居多;不同学习情境下,学生对噪音水平的容忍程度不同;方便性是学生选择来科学图书馆学习的主要原因。基于研究结论,评价团队对图书馆提出以下建议:(1)提供更多的安静学习区域(能够容忍不同级别噪音的学习区域、宽敞的适合1~2人的书桌、个人书房);(2)提供小组学习空间(座位混合、可重新组合家具的小组研讨室);(3)提供预定课程空间服务,提供研究材料、网络接入技术和平台以及食品和饮料。诺克斯学院这一评价项目的最大特点在于让用户参与空间设计,使用用户研究结果辅助图书馆评价工作,不断优化图书馆的空间环境。2.5麻省大学达特茅斯分校翻新空间评价实践[20] 。 麻省大学达特茅斯分校(UniversityofMassachusettsDartmouth)图书馆正一直在努力寻求措施以支持学生取得成功。该图书馆建造于50多年前,整体属于一种“令人生畏”的建筑风格。2010—2013年,图书馆空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翻修,以提供一种适合年轻人的、舒适的现代化空间。自新空间投入使用以来,图书馆的访问次数大大增加,与翻修前相比,使用量增加了5倍。为确定翻新的图书馆空间和由此造成的使用量的增长是否影响了学生的成功,评价团队(馆员、负责调查课程的教师以及协助调查设计和结果分析的机构科研人员)以平均学分绩点(GradePointAverage,简称GPA)作为衡量学生“成功”的指标,让学生自己报告其使用图书馆的方式,基于收集的数据分析翻新图书馆空间的使用程度和类型与学生成功(即GPA)之间的关系。2013年夏季,项目组设计了调查问题,以了解选修“艺术与科学入门”课程的学生的图书馆使用程度和类型。2013年秋季,有关图书馆使用的问题被整合到现有的“艺术与科学入门”课程期末调查中。2014年春季,获取了第一学期学生的GPA数据,并将其与学生调查回答匹配。425名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中,有286名学生回答了访问图书馆的问题,他们平均每周都会去图书馆5次。遗憾的是,分析结果并没有发现图书馆使用和GPA之间有统计学上的显著相关性。但是,82.2%的学生同意或强烈同意使用图书馆对他们的整个学术工作有帮助。考虑到在图书馆的新空间中,还举办有一些适应性教育(主要是向学生展示他们可以使用的图书馆设施),评价团队将参加了适应性教育的学生的图书馆空间使用情况与没有参加适用性教育的学生使用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与没有参加适应性教育的学生相比,那些参加适应性教育的学生使用图书馆空间的频率更高。那些在学期初期就接受了适应性教育的学生有更强烈的使用图书馆空间的意愿。鉴于此,图书馆决定继续在学期初期在新空间中开展适应性教育,通过适应性教育、图书馆参观等活动,让一年级学生熟悉图书馆、使用图书馆;同时还计划继续开展进一步的评价工作,以明确图书馆适应性教育、参观、教学活动与学生成功之间的关系。2.6北科罗拉多大学米切纳图书馆空间评价实践。[21]北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ofNorthernColorado)图书馆在实施评价方面历史悠久,自1988年以来,一直坚持开展用户满意度评价。为适应新信息环境的变化,米切纳(Michener)图书馆是北科罗拉多大学图书馆的两个分馆之一,不仅继续发挥书库的作用,而且还为学生提供了许多不同的空间以及非研究性的服务。图书馆的每一层都配置了不同的家具和技术设施:1楼是主服务区,有近100台电脑、良好的无线网络以及团体座位和咖啡角落;2楼有十几台电脑,还有一个宽敞的大空间,提供多张桌子和软座椅;3楼是安静区域,有书房、小桌子和散落在不同地方的软座椅。图书馆开展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图书馆对学生成功的影响,即作为校园里的一个空间,它在学生成功中发挥什么作用?相关的问题包括哪些因素促使学生使用图书馆,使用图书馆的学生是否也参与了课外活动,这些活动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如GPA)以及及时获取学位。评价项目采取了多种方法收集数据,如访谈(访谈仿照真人秀节目,采用一种称之为“视频展台自白”的新方法进行,共访谈了18人)、焦点小组研究(7人)、观察法(记录图书馆空间和家具的使用情况,观察314人),此外也使用了一些机构数据〔在年度高级调查(大于2000人)和2年1次的师资调查(大于750人)中增加了有关图书馆空间的问题〕。定量数据显示,图书馆中社会功能较为丰富的空间具有较高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但也需要为研究提供私密和安静的空间。定性数据支持这些定量研究的结果,同时揭示出冷静的气氛、共同的兴趣、技术装备和小组学习室等都是使用空间的原因。学生建议在图书馆的安静区域安装更多的电脑,严格执行3楼的安静政策,并进一步宣传获取服务(如笔记本电脑借用服务)。使用图书馆空间的学生的GPA略高,并且在6年内学位获取率更高,这些研究结论均证明了图书馆空间对于学生而言的重要性,基于此馆员认为他们可以更加自信地与校园信息管理与技术部门继续建立合作关系。此外,以评价为契机,使图书馆也有机会与其他校园部门合作,与学生团体建立起直接联系,更充分地发挥图书馆作为校园中心之一的作用。2.7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图书馆空间评价实践。[22]跨专业教育目前是医学课程的一个要求,因为已有研究表明跨专业模拟教育对学生和患者所带来的益处。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ofMississippiMedicalCenter)根据跨专业教育合作组织(InterprofessionalEducationCollaborative)和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LiaisonCommitteeonMedicalEducation,简称LCME)2013年联合制定的标准,借助美国医学院校联合会(AssociationofAmericanMedicalColleges,简称AAMC)医学中心这一组织,建立跨专业学习团队,使“以患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得以实现。为此,2013年12月,隶属于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的罗兰医学图书馆(RowlandMedicalLibrary)设立了协作学习中心,以支持“以患者为中心”的跨专业教育模式。为评价协作学习中心所发挥的作用,来自图书馆、教务处和跨专业小组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联系学生机构)的人员组成了评价小组,具体包括参考咨询馆员、电子资源馆员和学生成功评价部部门主任,与此同时,图书馆馆长、副馆长以及一位护理专业教师(提供了焦点小组健康科学部分的引导问题)也为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大力支持。评价小组首先将参加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课程(研究生院、药学院、医学院、牙科学院或护理学院开设的课程)学习,同时也参加了基本生命支援(BasicLifeSupport,简称BLS)资质认证课程学习的学生随机分成两个独立的小组进行焦点小组研究。第1天有13人参加,第2天有11人参加。焦点小组的主持人均通过一系列问题,指导两个小组完成焦点小组讨论,学生的意见被记录和分析。其次,结合图书馆员负责的前/后测试(其中涉及跨职业核心能力),以及由护理专业教师负责的BLS前/后测试,寻找以下问题的答案:(1)学生对跨专业学习的信心和态度?(2)在跨专业环境中学生如何学习BLS?两组学生参与者中,所有人的12个跨专业能力中每一个的得分均有所提高。在跨专业学习环境中,24名学生中只有1名参与者在BLS后测试中获得了较低的分数;96%的参与者获得了相同或提高了的分数。在两次学习期间,记录了38个关于跨专业职业教育的评价:正面18个,中立12个,负面8个。由此可见,学生认识到跨专业教育的重要性,并希望有更多的机会与其他专业的学生一起工作;两个小组BLS测试结果表明,跨专业教育环境更可能留住学生。因此,建议图书馆作为利益相关者参与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课程标准的开发,通过提供人员和空间达到以有意义的方式将跨专业培训融入现有课程计划的目标。

查看全文

大学图书馆继续教育研究

1石河子大学图书馆编目工作概况

1.1石河子大学图书馆编目员基本情况石河子大学图书馆编目部目前有工作人员9人,其中,20~30岁2人,30~40岁2人,40岁以上5人;高中学历1人,本科、硕士研究生各4人;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毕业2人(其中1人本科外语专业),计算机专业毕业1人,外语专业毕业2人,其他专业毕业5人;中文编目员6人(其中4人从事编目工作10年以上,2人取得了中文编目业务相关证书),西文编目员2人(其中1人同时承担俄文编目工作)。1.2石河子大学图书馆中、西、俄文编目工作概述1999年,石河子大学图书馆开始应用ILASII管理系统,实行计算机操作的藏、借、阅一体化的书刊开架管理模式,尝试建立图书馆的书目数据。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摸索,1999年3月初步实现使用ILASII进行编目。2012年9月,石河子大学图书馆开始引进、应用汇文软件(Libsys)图书管理系统,并对全体馆员进行了培训。目前,石河子大学图书馆仍使用汇文系统进行编目。编目业务主要分为4部分:①中文图书编目:始于建馆之初,中文图书编目流程主要是:接书→上架→核对→验收→加工(盖馆藏章、贴磁条、芯片)→编目→审校、生成索书号→典藏,目前人均日工作量约50种。②西文图书编目:石河子大学图书馆西文图书编目工作始于2007年,工作流程与中文图书相同,有1人参加过CALIS西文编目业务培训,目前人均日工作量15种。③民文图书编目:石河子大学图书馆民文编目工作主要由北区分馆综合工作部民文书库2位民族老师承担,与编目部业务工作单独开来。④俄文图书编目:目前有俄文编目员1人,俄语专业毕业,工作之初主要从事西文图书的编目,自2016年3月,开始在西文编目规则基础上,查阅网上俄文编目相关资料,尝试采用MARC21数据格式对石河子大学图书馆俄文馆藏资源进行编目,现编文献主要是存放于石河子大学图书馆特藏部、出版于20世纪50至80年代的俄文原版图书。

2石河子大学图书馆编目员继续教育实践研究

2.1编目员继续教育机制2.1.1组织领导。针对石河子大学图书馆编目员继续教育工作,成立了由文献编目部主任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加强对编目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协调、管理。编目员继续教育课题负责人主要承担编目员继续教育的日常事务工作,包括制订继续教育培训方案,组织、实施多种形式的编目业务培训,制定编目员继续教育培训考评表,协调和督促培训工作有序进行。2.1.2制度规定。编目工作是图书馆最重要、最基础的业务工作,编目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书目数据的共享、用户的检索以及读者对图书馆的综合评价。对编目员进行继续教育是提高其综合素质进而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文献编目部规定全体成员必须按计划完成相应的培训学习。编目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将列入个人业务水平考核的标准之一,年度无故缺席两次或迟到累计达三次,取消申请参加CALIS编目业务培训的资格。并建议全馆年底考核项目增加继续教育情况,在部门继续教育评价中不合格者,全馆年底考核时此项考评不合格。2.1.3考核评价。制定了《石河子大学图书馆文献编目部编目员继续教育培训考评表》,内容包括专题培训、交流讨论、网络课程、其他等项的评分标准,以加强对培训过程的检查和督促,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研究问题,确保培训目标和任务的完成。①专题培训:基本分(出席2分,做笔记2分,测试题6分),附加分(主讲+5分);②交流讨论:基本分(出席2分,做笔记2分,讨论发言情况6分),附加分(主持+2分);③网络课程学习:基本分(出席2分,做笔记2分,测试题3分、讨论发言情况3分),附加分(提供学习资源+2分);④其他:编目业务相关论文(撰写1篇5分、发表1篇10分),编目业务相关课题(申报1项:负责10分,参加2分;立项1项:负责20分,参加5分),外出参访(1次10分,完成调研报告+10分),提供编目前沿动态有效信息(1条2分),获得证书(得分视证书级别而定)。2.2编目员继续教育内容2.2.1职业道德培训。主要对编目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对高校教师、馆员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岗位职责等方面理论知识的培训,帮助编目员强化责任意识、提升自我修养,塑造良好形象,建立职业自信,减轻对当前工作产生的压力与焦虑感。本次继续教育培训安排了“编目部人员应具备的责任意识”专题培训。2.2.2编目行业最新动态。关注编目行业、图书情报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及时了解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大数据环境下编目工作发生的改变,了解大数据环境对编目人员在专业技能、心理素质及综合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从而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式方法提升自己。本次以编目员继续教育考核评价中的加分奖励,鼓励编目员在部门QQ群了“《公共图书馆法》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四位一体’图书馆体系构建全民阅读新模式”等图情领域前沿动态信息。2.2.3汇文系统培训。编目系统的使用是编目员业务培训的重点,信息时代网络软件、资源,会不断更新、升级,进行完善,这就需要编目员及时了解和学习,跟上它们的新变化。通过对汇文系统基础知识及使用技能进行培训,对实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现场答疑,使编目员进一步了解汇文各管理子系统在采访、编目、典藏等工作中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更好地开展编目业务打好基础。本次继续教育培训安排石河子大学图书馆从事编目工作20余年的资深编目员为大家开展汇文编目系统使用技巧的专题培训。2.2.4文献著录规则培训。文献著录规则是文献编目的基础工作,也是决定编目质量的关键。本次继续教育培训安排部门工作人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采取自学、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性的对我国制订的《文献著录总则》、《普通图书著录规则》,以及国际上著名的著录规则《英美编目条例》(AACR)和《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等加以了解,强化理论基础。并组织开展了以“CALIS中、西文编目业务培训心得交流”、“中、西文编目理论知识题解”、“如何规范年鉴著录规则”、“RDA:编目工作的变革和趋向”等为主题的近十场业务学习。2.2.5文献学、分类法等基础知识培训。编目工作涉及的业务知识繁多,而且这部分知识应用性、针对性强,与专业服务方向密切相关。编目员必须具备图书馆学、文献学、分类法等专业基础知识,如文献的基本概念、特点、类型、整理方法,中图分类法、杜威分类法,各类主题词表等。本次继续教育培训向编目员推荐了《目录学教程》、《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图谱研究》等相关书籍、组织观看了“了解杜威分类法”网络视频,并开展了“了解中图分类法”专题培训,由经验丰富的编目员进行讲解和答疑,以加深编目员对基础知识的理解。2.2.6其他培训。当前,多数编目员的工作内涵实已跨越单一的编目范畴,需参与多项图书馆其他工作,故而对多种教育内容与方式,有着高度的认同与需求。面对信息时代带来的冲击影响,除加强分类编目核心能力外,更应培养编目员多元化的专业能力,如外语、计算机、网络技术、心理健康、职业幸福感等,从而提高编目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并胜任多样性的工作内涵。本次继续教育培训向编目员提供了《图书编目员应懂的相关英文术语》、并安排“网络编目资源的使用”专题培训、“图书馆的魅力———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支柱”网络学习等。2.3编目员继续教育方式2.3.1专题培训。一方面,借助馆内组织的针对全体馆员的专题培训提升编目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部门根据自身条件对不同岗位的编目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专项技能培训。部门专题培训内容主要由本部门有专长的编目员自行选择主讲内容与方式,将先进经验分享给全体成员。这种方式有利于在部门内部形成互帮互助、相互带动、共同发展的学习风气,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同时,有利于部门全体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进行继续教育的有效形式。2.3.2交流讨论。定期组织编目员业务交流讨论,内容包括:针对近期编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商讨对策、编目领域新动态分享、为本部门业务创新谏言献策等。2.3.3网络学习。由于本馆编目培训师资和资源有限,可定期为编目员提供网络学习资源链接,如石河子大学图书馆目前具有使用权限的e线图情、爱迪科森职业全能培训远程资源站、知识视界等数据库,均能提供一些图情领域学习资源。适用于全体编目员的内容,可集中进行网络课程学习,有针对性的内容(如西、俄文编目业务相关内容)则可发给个人自主学习。网络学习既拓宽了学习领域和信息渠道,又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能够使编目员更加方便、灵活地获得相关专业技能。2.3.4个人自学。在编目部QQ群中为全体编目员提供编目业务学习书目、网络资源链接等,鼓励、督促编目员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制定自学计划和目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在自修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从而实现自我提高。2.3.5科研带动。结合工作实际,编目员以自己的业务工作为基础,积极撰写论文、申报课题,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结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研究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在编目工作中开展科研活动的兴趣和能力。2.3.6外出参访。鼓励、支持编目员外出参观交流和实地考察,使馆员冲破本地本馆形成的工作模式的束缚,有针对性地了解、学习和借鉴他馆的先进经验,吸收和采用其适合本馆的合理部分。并通过网络建立长期联系,在更大范围内和更多内容上进行学习和交流,以拓宽我馆编目员的知识面,提高实操技能。

3结束语

调查结果显示,在培训内容上,编目员最希望学习的依次是:文献学、分类法等基础知识、著录规则和编目系统;在继续教育方式上,编目员最希望的方式依次是:专题培训、外出参访、同行交流。总体而言,在馆领导的支持及部门成员的积极配合下,本次编目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基本能够按照计划如期开展,编目部工作人员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均取得了一定收获,个人知识面有所拓宽。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由于经费、制度等诸多限制,编目员外出学习机会较少;编目领域网上学习资源匮乏;对培训效果的评估机制还不够完善,平时的继续教育学习情况与年终考核内容的衔接还不够;编目员继续教育学习主动性不足,导致部分学习流于形式。针对上述问题,石河子大学编目员继续教育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需紧密结合编目员实际需求制定更为有效的继续教育方案,从而更大程度地实现编目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个人知识结构的完善。

查看全文

大学图书馆制度建设论文

一、大学图书馆制度现状

在大学图书馆的大学治理中的定位很不明晰,不能很好的发挥其自身的自主功能,使得图书馆丧失了运行的效率,疏远了学生与图书馆自身和教师等人员的关系,使得大学的图书馆降低了培养人才的性能,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大学图书馆缺少相应制度或者制度不够完善。

(一)缺少宏观的保障制度。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项完整的《图书馆法》,相应的法律只有《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省图书馆工作条例》等规范条例,并且没有进行直接的统一,没有较为强制的规范力度,有较大的随意性。

(二)缺少关键性的发展制度。首先是关于图书馆经费的问题,在许多高等学校中,图书馆普遍发挥了其自身的重要作用,但是收到的经费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使得图书馆的运行和发展受到限制。其次是图书馆管理人员能力的缺失和对馆员的评聘制度的缺失,图书馆作为一项自主的学术性场所,其馆员的整体素质很重要,馆员需要具有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但是在现实中馆员的存在略显机械化。在当今的社会中,馆员的精力和其他事物都投降了学位和职位的提升上去,忽略了自身的实际存在。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图书馆的发展。

(三)版权和资源共享方面的缺失。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图书馆中的信息安全化、资源共享和版权保护等方面也相应的发展,但是保障制度却没有做到完善。单一的图书馆必然存在不足,通过馆与馆之间的合作进行资源共享,能够实现图书馆的共同发展。但是由于知识版权的问题,加之以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导致了馆与馆之间的合作受到限制,馆内的各部门也产生了裂隙,限制了图书馆的发展。

二、大学图书馆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查看全文

大学图书馆毕业季悦读账单研究

摘要:为加强图书馆对读者的人文关怀,增进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联结互动,提升图书馆的精细化服务质量,福州大学图书馆通过挖掘和分析毕业生在校期间使用图书馆的数据,为毕业生打造个性化的悦读账单服务。通过引入文案设计、页面呈现、系统实现、服务宣传与推广以及实践效果,为塑造和提升福州大学图书馆毕业季活动品牌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读者数据挖掘和分析提供了新的尝试,并探索新的服务模式。

关键词:数据挖掘;精细化服务;毕业季活动

1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享受、人文关怀及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大学毕业生是一类特殊的群体,离开自己熟悉的校园之际,他们内心情感活动比较强烈。各个高校图书馆纷纷在毕业季开展一系列活动,为毕业生的情感抒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对数据展开个性化的挖掘与分析,如淘宝时光机、年度账单等都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图书馆界也开始对读者的借阅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并开展个性化的服务。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在毕业季首次毕业生利用图书馆报告的记录“校园记忆之图书馆生活”[1]。厦门大学在2013年收集整理了厦门大学毕业生大学时代的阅读记录和进馆次数等信息,以“圕•时光”为主题呈现给即将离校的读者[2]。武汉大学图书馆推出了“一封来自小布的毕业情书”,以情书的创意方式,让毕业生查看自己在校期间的图书借阅与入馆信息等。2014年,暨南大学推出基于数据平台的“暨念•我的图书馆时光”毕业季服务[3]。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在2014、2015毕业季推出了“法大图书馆记忆”,为毕业生展示自己在校期间的图书馆生活,让他们带着母校的记忆离开校园[4]。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推出了面向院系的高校毕业生图书馆记忆系统。该系统将数据穿插于精心设计的文案和手绘中,讲述图书馆的故事[5]。2016年,兰州大学图书馆以“毕业季,悦读纪”为主题,开发了“书香之恋”毕业生电子纪念册,以电子书册的形式讲述了毕业生与图书馆之间的故事[6]。2018年之前,福州大学图书馆在毕业季期间推出的毕业生相关活动比较少。图书馆是福大学子们经常逗留的地方之一,见证了他们四年青葱岁月的点点滴滴。在临别之际,对学生在图书馆的流通借阅记录和自修室座位使用记录进行挖掘分析,如第一次到馆时间、第一本借的书、借的总册数和排名、最爱的自修位置、阅读偏好等数据,给他们一份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精细化“悦读账单”,展现图书馆对毕业生的人文关怀,增强与学生们之间的黏度,同时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文化影响力。悦读账单上线7天,就有1300多位学生到访系统,300多名学生留言讨论并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引起广泛探讨。2文案设计温情脉脉的语言能够唤醒毕业生点点滴滴的思念,毕业季悦读账单文案的应带有浓烈的抒情色彩,让回忆与思念的暖流流淌心间。将大学四年与图书馆的点点滴滴用充满回忆色彩的温情词汇串联起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图书馆带给他们的温暖回忆。2019年毕业季悦读账单的主题是“纸书”于你&福小图的小时光,谐音为“只属于你”,代表一份独一无二的专属礼物。文案由福州大学图书馆教学部的陈旭华老师带领9个学生完成的。先将9个学生分成3个小组进行文案制定,再由分组组长带领各自的组员进行反复讨论和展示,最终确定文案的风格和内容。文案由书时光、阅分享、读青春、馆长寄语、写给十年后的自己构成。首先,通过书时光唤醒读者对图书馆的美好记忆,包括第一次到馆的时间、第一本借的书、自修室常坐的位置等内容。其次,通过“阅分享”分享读者的一些重要时刻,如某一天、某一月读者借阅最多的书籍册数以及总共借阅书籍册数等。然后,通过读青春来记录读者的阅读偏好和四年的阅读书单。接着,通过馆长寄语来表达图书馆馆长对毕业生的临别祝福和殷殷期盼。最后,通过“写给十年后的自己”为毕业生提供一个抒发情感的平台,可以留下对母校、图书馆、青春、大学的感言与体会。读者可以提交自己喜爱的书单给图书馆,丰富图书馆的馆藏。还可以留下毕业时对自己的寄语,等十年后再看看自己曾经努力奋斗过的地方,是否还记得那个曾经努力向上的自己。为了增加悦读账单的趣味性,文案根据毕业生的借阅排行,冠与每个学生超级学霸、学霸、准学霸、伪学霸等相应的昵称,再配上与之相互呼应的“好玩”的卡通图片,让读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数据采集

20毕业生包括2015级本科生、2016级硕士研究生和2017级博士研究生。毕业生在校期间在图书馆产生的数据主要是存储在图书管理系统和自修室座位预约系统中。通过读者证件号的模式匹配和证件的截止使用时间提取20毕业生的信息表,再根据毕业生信息表中的读者证件号从图书管理系统中抽取借阅流通日志并形成借阅历史表。此外,可从座位预约系统中抽取预约座位的人员使用信息表,并把图书的相关信息抽取出来形成图书信息表。将上述四张表导入SQLServer2008数据库中,作为底层原始数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