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德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8 00:30: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大学生德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大学生德育

儒家德育思想大学生德育教育研究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市场经济日益发展,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面临着困境和挑战,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喜忧参半。对于大学生道德状况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借鉴优秀传统文化和儒家德育思想的精髓,将其思想和方法融入高校德育教育中,以寻求破解之法。

关键词:儒家德育思想;大学生;德育教育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强调了高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要重视道德的作用。报告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我们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加以继承创新,并把这些核心思想在高校德育教育中融合贯通,古为今用,以体现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当代青年,是祖国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国家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精神面貌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体现。因此,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一代,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德育教育,古有孔孟之道,尊卑礼仪、修身养性等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大学生也应迈向求学生涯的新时代。但新时代大学生群体中却出现道德滑坡、行为失范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可借鉴儒家德育的思想与方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融入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之中,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境界。

一、新时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状况

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道德教育、思想教育以及政治教育等的总称。大学生德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根据历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状况总体表现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道德缺失和行为失范的现象。

1新时代大学生有志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德状况总体态势积极健康向上作为新时代祖国栋梁的大学生肩负着服务社会,振兴国家的重任,他们关心国事民生、关心家庭自然、关爱自身发展。近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面貌整体呈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他们衷心拥护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对党治国理政能力充分肯定和信赖;他们有较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党和国家在应对国际复杂局势和处理国内复杂问题时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有志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有95.4%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表示乐观[1]。总的来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的大学生是积极乐观朝气蓬勃有远大理想的年轻一代,他们有抱负有梦想有追求,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以及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大学生在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时容易陷入道德情感困惑和迷茫,道德观念模糊和易变、道德行为多面和叛逆的误区。

查看全文

大学生德育状况及德育教育的反思

摘要:高职院校为更多年轻人提供了学习和提升的机会,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术型人才,但是,与此同时由于发展时间短、过分注重技术教育等原因,高职大学生的德育现状令人堪忧。借助具体调查数据说明高职大学生德育状况,并对高职德育教育进行反思,希望能对高职院校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职学生;德育

道德、智慧、身体、审美、劳动各方面均衡、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对当今社会每一个学生的要求。其中,德育占据着首要地位。高尚的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是当今青年学子的立身之本。反之,抛弃道德底线、缺乏基本社会责任心的学生哪怕他“才高八斗”、“鹤立鸡群”也不可能在当今世界立足。因此,当今青年学子在校期间都应该重视德育培养的机会,完成德育培养目标。然而,目前我国高职大学生德育状况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仍旧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各高职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拿出具体有效的措施加强在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不断提高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职大学生德育状况

(一)德育教育发展缓慢,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利益吸引力的增大,很多高职院校开始一味地扩大学校规模、增加招生量,忽视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在有些高职院校管理者的思想中,德育教育并不能短期内让学生有所收获,也就无法体现他们的教学成果,因此,他们认为德育教育可有可无,并不需要格外重视。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即使高职大学生有学习进步思想、提升道德水平的意愿,也很难找到适当的途径。毕竟作为一名大学生,他们获取各方面知识最有效的方式仍旧是课堂学习。

查看全文

大学生德育学分制试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德育学分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实施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德育学分制的意义,阐述了德育学分制设计的基本内容,建立了大学生德育学分评价指标体系为大学生德育学分制的推行提供了可行方案。

一、实施大学生德育学分制的意义

(一)德育学分制是体现以德育为核心的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四有”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显然,德育学分制是适应高校学分制改革发展,落实以德育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二)德育学分制是学生个体德育评估的现实要求

查看全文

大学生德育学分制分析论文

一、实施大学生德育学分制的意义

(一)德育学分制是体现以德育为核心的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四有”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显然,德育学分制是适应高校学分制改革发展,落实以德育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二)德育学分制是学生个体德育评估的现实要求

目前,大学生在德、智、体全面发展过程中,智育较为重视,体育也成为学分制的一部分,而作为“首位”的德育却一直是软而虚,已经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瓶颈”。高校学生的德育实践环节尚未形成体系,对学生的德育实践评估方式量化评分,在知行统一的育人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学生个体德育评估呼唤德育学分制的实施。

(三)德育学分制是提高学生自觉接受德育的有效措施

查看全文

大学生德育学分制论文

论文关键词:德育学分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实施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德育学分制的意义,阐述了德育学分制设计的基本内容,建立了大学生德育学分评价指标体系为大学生德育学分制的推行提供了可行方案。

一、实施大学生德育学分制的意义

(一)德育学分制是体现以德育为核心的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四有”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显然,德育学分制是适应高校学分制改革发展,落实以德育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二)德育学分制是学生个体德育评估的现实要求

查看全文

优秀家风家训对大学生德育的意义

【提要】大学生德育是大学教育的关键一环。在中国传统家庭中,家风家训对人的影响极为重要。优秀的家风家训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要充分融入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之中,助推高校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新时代青年。优秀家风家训融入大学生德育,可以促进道德教育生活化,丰富道德教育的形式,提升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效果。优秀家风家训与大学生德育目标一致,教育内容相近,教育方式相通,将其融入大学生德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此,我们要多措并举,通过滋养自我道德以提高融入效能,优化家庭教育以筑牢融入根基,推进家校联动以搭建融入桥梁,促进优秀家风家训融入当代大学生德育。

【关键词】家风家训;大学生;德育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一位个体都是家庭中的一员,家庭关系是他们最亲密、最稳固、最久远的社会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个人的道德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人们通常将个人的道德表现归于家教的优劣。由此可见,家风对个人的影响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①因此,家风家训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关键环节,其作用不容忽视。

一、优秀家风家训融入大学生德育的意义

(一)促进道德教育生活化

道德教育与知识讲授不同,它是对人思想和习惯的影响与调节,单纯依靠课堂教学远远不能达到育人目标,甚至有时会被误解为说教,从而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将优秀家风家训融入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道德教育生活化。优秀家风家训如涓涓细流,长期滋养着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生活化的道德教育更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外,优秀家风家训经过长辈口口相传,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并且细化于生活的诸多细节之中,形成了对大学生日常道德行为的约束与矫正。生活化的道德标准贴近实际,更加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预期,更易被其接受、信服。

查看全文

大学生德育工作新趋势研究

摘要:随着时展和进步,大学生德育工作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便是其中的一大进步,也是德育工作新趋势的重要体现。本文就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新趋势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结合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对德育工作趋势方面的几个转向进行阐述,希望我国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者可以借鉴文中观点对己身工作进行调整,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德育工作;新趋势;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

大学生是我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中坚力量,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产生了一定变化,下面以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为例对其趋势进行分析,发现在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有所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更加明显,我国大学德育工作者可以参考文中几方面的转向趋势对己身工作进行改进,促进学生德育素质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趋势之一:实现方式向实践方向进行转向

传统的大学生德育工作更侧重于理论教育,通过“两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指导,但是这种德育教育工作的形式比较单一,无法使德育教育发挥其应有作用。基于此高校需要对大学生德育工作进行调整,将理论和实际进行更多的联系,进而获取学生更多的认同。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以及理想信念可以为德育教育工作提供方向上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这些方面的要求为原则,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更好的结合,进而使大学生道德行为及认识相互统一。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为了使学生形成更好的道德认知,需要对实践到精神的这种认知形式产生更多重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便是如此,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学生的道德信念、修养以及理想可以正确的树立,下面以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为例对其进行分析。例如:某医专院校在每年的寒暑假期间组织开展“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大学生德育工作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学生走入工厂、农村卫生所以及社会大环境对当地人民的生活环境、社会民生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解,进而实现对学生的德育体验式教学。通过学生的观摩和体验式学习,大学生能够借由情感体验对道德价值产生更多认知,进而形成高尚的道德与坚定的信念,这对日后从事医学救助工作而言也是十分宝贵的。在实际教学中体验与生命过程不可拆分,大学生德育工作者应使学生感悟到更多生命的内蕴,对大学生的生命深度及层次进行提升。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便是道德实践的重要途径,在真实情境中,教师可以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体验和感悟,进而树立自身的道德信念,大学生普遍反映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中,能够接触更多的真实,进而形成自身的道德价值取向及判断标准,这便是实践出真知的重要体现。

二、趋势之二:主体向主动方向进行转向

查看全文

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

一、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德育工作目标模糊

首先,德育没能因人而异。学校一直用统一的德育标准来要求学生,德育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能“因人而异”,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不能区别对待,致使很多大学生对德育不接受、不认同,甚至产生排斥心理。其次,德育和智育脱节。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强调智育,对德育工作严重忽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已形成,大学阶段的德育工作着眼于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违背学生实际需求,不能很好地遵循大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实际情况背道而驰。最后,知行严重分离。德育工作过于抽象和理想化,德育脱离实际,不具备可操作性。在实际过程中,德育和政治教育混为一谈。重说教,轻实践,使得德育流于形式。德育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很多学生难以接受和认同德育目标,出现逆反心理,导致大学生出现知行分离的现象,影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德育理念脱离实际

德育理念是德育工作者对德育的基本看法,在德育中,一部分德育工作者脱离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坚持“教条主义”,这严重了影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很多德育工作者一方面还把德育仅限于对课本内容的简单解释,不能满足大学生更深层次的内心需求;另一方面德育工作者只重视对大学生的政治教育,把属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法律、心理等教育一律归于政治教育,限制大学生的人生视野,影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此外,在实际工作者,德育工作者太重视自己的权威地位,忽视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实际需要,只强调社会价值,忽视大学生的个人价值,缺乏人文关怀。学习是一个互动过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德育中过分强调德育工作者的权威地位,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减少师生互动过程,致使部分大学生对德育失去兴趣,从而影响德育的实效性。

(三)德育内容有待提升

查看全文

校园贷大学生德育现状思考

“校园贷”是以在校大学生为目标群体,通过p2p贷款平台、校园分期购物平台和电商平台的分期付款等形式吸引资金短缺的大学生,诱导他们过度消费,最终因为无法偿还而造成众多负面影响.2018年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大二学生小李,因陷入校园贷无法偿还高额利息,最终选择在宾馆自缢身亡.2017年4月,广州某培训机构打着“培训课程费”的幌子诓骗大学生进行“即分期”贷款,导致270名学生受害.像这样的校园贷受害案例还有很多.大学教育有两大任务:一是学会做人;二是学会做事.德育旨在培养人的品格,高校德育的本质因是探索人生活的意义,进而促进生存质量的提高.也强调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加强校风、师德建设.因而,加强大学德育工作,使民族精神和兴国情节在大学生身上得以继续和发扬显得尤为重要.

1当代大学生德育现状

教育部2016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表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向好的良好态势.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渐深化,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环境都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革,西方新思潮与本土价值观的不断冲撞、融合,使得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都呈现出新的特点.1.1价值观主流向上但功利性凸显.价值观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整体评价和看法.伴随着“互联网+”和经济高速发展时代的到来,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观虽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主流价值导向仍然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当然也有一些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呈现出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看中“实惠”,过分在意金钱和物质享受;功利心重,学习和人际交往都呈现出功利化的特点;平时生活中见利忘义、缺少诚信等行为增多.还有不少大学生在择业时把薪酬高放在第一位,另外有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往往是出于日后发展等目的.1.2道德情感淡漠.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意识的构成,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基础上,以自我人生观和道德理想为出发点,对现实存在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所产生的爱好、憎恶等心理体验.当今社会通讯科技、网络的发展,使得大学生倾向于在“虚拟社会”中与人交往.根据浙江大学的一份调查,有64.8%的大学生经常上网.这个数据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并不夸张.我们周围的同学,甚至于自己几乎每天都离不开网络.大学生上网聊天特别是上QQ、微信是很普遍的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于整天沉溺其中.在网络世界中,大家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吐露心声、抒发隐痛.并且不用担心遭遇现实社会中的尴尬和羞涩.但是过分依赖网络世界,已经影响到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主要表现为当前大学生之间的交往减少,即便是一个宿舍的同学之间也很少交流.平时在宿舍,大家各自沉沦于网络中,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关心越来越少.有新闻报道,某大学同宿舍学生彼此间竟有一个月没说过话的情况.此外大学生见到老师也很少打招呼,和家人的通信也大大减少.互联网世界让孤单的学生越来越孤单.此外网上各种思潮泛滥,是非界限模糊,给大学生带来的是不断地冲击与吸引.当代大学生奇装异服,男生做头发、戴耳环,女生穿着暴露、染头发.此外女生向中性化发展;男生却越来越趋向女性化,伪娘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大学生没有建立自己的评判标准,往往出现道德意识欠缺、道德信念淡化、道德感情冷漠等情况.以至于被媒体戏虐为“有知识,没教养;有智商,没智慧”.1.3德育知行脱节.知行脱节即个体对道德的认知与自身的道德实践不相匹配,存在冲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思想的涌入,使得处于社会剧变期的大学生成长为充满矛盾的一代.一方面他们在认知上有较强的道德意识,持有正确的社会公德观,对他人的不文明言行和社会阴暗面常常痛心疾首,但同时在自身的道德实践上却降低标准,缺乏自我约束,不能一视同仁.比如他们对国家反腐斗争坚决支持,对社会不良风气深恶痛绝,对别人的拉关系、走后门反感厌恶.然而一旦落到自己亲朋好友身上,又能够同情和宽容他们的不道德行为,甚至于有荣誉感.再比如,对于在凉山森林火灾中牺牲的英雄,大学生纷纷表示感动和惋惜.但假设让他们身处其境,却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表示有所顾虑,不会奋不顾身去救火.因而处在当前社会经济和信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复杂心态导致了他们出现德育知行脱节现象.

2当代大学生德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2.1家庭教育中的德育缺乏.“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曾说过,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风家教对个体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的养成都起着默化潜移的作用.«颜氏家训»、«曾国潘家书»等古文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先贤对家庭德教育的重视.然而随着我们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德育却呈现出日渐弱化的趋势.当前面对严峻的社会竞争压力,多数家长只注重就业和未来规划,忽视孩子的道德品质发展.升入大学后,离开父母的管教和陪伴,大学生身心愈发自由,加之外界诱惑和西方思想的涌入,一些制止力差的学生开始步入歧途甚至出现人格发展不健全等现象,比如复旦大学投毒案.俗话说“有样学样”,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和最好的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甚至处事方式、价值观念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等的确定.然而仍有些家长把大学当成托儿所,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归于学校和老师,认为只要把孩子送来学校就可以袖手旁观.以上种种都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事实上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三方联动,各司其职,才能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才能帮助他们成长成才.2.2学校德育中的问题.以来,多次强调教育要把握好“培养什么人”这个首要问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近年来,我国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创新,然而也仍存在一些弊病.首先是知识化路线,教育者简单地将德育理论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德育都重视社会发展、社会理想这些大问题,脱离了学生的道德生活实际,忽视了附着于日常生活中的德育问题,比如在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诚信危机等问题.其次是技术化路线,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客体,忽视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德育教育说教多,情感陶冶少;灌输多,启发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人类道德言行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个体主动习得与参与.然而在我们的学校德育中,学生却扮演着被动接受的角色.再次是我们的德育过分强调时效性和回报.因此,要使道德教育真正成为尊重人、关注人生意思的领域,我们的德育必须进行改革,从根本上让德育成为一种创造人生意义的精神实践和可能生活.2.3社会环境对德育的影响.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曾出现一系列道德退步现象,比如“诚信危机”、“金钱至上”等.当前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大学生开始接触到更加多元化的价值观和新思潮,但这些信息往往没有经过任何过滤,与此同时网络行为的增加,也使得他们淡化了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感,行为约束逐渐减少,于是他们开始做出一些不当甚至是不法行为,比如网络欺诈、倒卖他人隐私等等.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大学生的消费观开始出现偏差,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开始影响他们的生活.买名牌、高档化妆品、出门旅行,高昂的开销使得他们接触校园网贷,拆东墙补西墙,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3提高大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应对之策

查看全文

大学生德育教育价值研究

摘要: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同时其内容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对于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我国,茶叶种植是很普遍的,但是其中海南的茶文化却是最为盛行的,主要是因为海南的茶文化具有朴素但却深刻的内涵,而且还可以与我国的中国梦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也是对于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铺垫,除此之外,还可以促进海南省旅游事业的发展,带动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海南省的茶文化是极具历史研究价值的,尤其是其对于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研究。

关键词:海南茶文化;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价值;问题和对策

我国是一个历史极为悠久的国家,在时间的积淀下,我国出现了许多引以为豪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且这些文化还得以流传至今,其中茶文化是我国所有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其中,海南的茶文化是最值得人们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众多国人的心理特点,同时也可以透过茶文化看到海南这一省市的发展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在研究过程中和大学生德育教育结合起来,探求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具体作用。

1海南茶文化对于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

1.1海南省茶文化的特点。众所周知,海南省是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经过时间的沉淀,海南省的茶农在茶叶的种植方面也一定积累了众多丰富的经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海南省的茶叶生产和出口产业也越发壮大,成为了茶叶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与此同时,内涵丰富的茶文化也就在海南省内盛行开来,为了配合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发展,海南省相关机构建立了许多茶叶生产基地和农场,其茶叶产量也在全国遥遥领先。随着茶文化的盛行和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我们国家和政府对于高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们必须要对于海南省的茶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吸取茶文化中深刻的内涵,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1.2海南省茶文化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茶文化虽然内涵极为丰富,但是在与大学生德育教育融合过程中却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主要是因为茶文化在德育方面的教育体系还不够成熟,尤其是高校的很多教师也都对于茶文化理解不够深刻,这就使得茶文化在高校课堂上的德育教育功能无法正常发挥。除此之外,我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庞杂,而且专业术语较多,所以在教授过程中难免出现气氛较为枯燥的情形,这样就打击了高校学生了解茶文化的积极性,所以茶文化的德育教与功能也就发挥不出来。与此同时,在茶文化与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融合过程中,课堂设置不合理也使得其作用大大削弱,学生由于课堂的不合理设置而对于茶文化的学习和吸收出现了障碍,而且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求知欲也难以被激发出来,缺乏创新性思维,在大学德育教育课堂上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就使得茶文化极为僵化,发挥不到应有的作用。1.3海南省茶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解决措施。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极为悠久,其中以海南省的茶文化为代表,这一地区的茶文化是很值得人们去研究和深思的。在海南省的茶文化与我国大学生德育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阻碍茶文化发挥德育功能的问题,这些因素都使得大学生们在高校课堂上对于茶文化的接受和理解出现一定的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是我国的茶文化更好地发挥对于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我们国家和政府认真分析了出现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对于高校的德育教师来说,必须要做到深入理解和分析茶文化的实质和内涵,对于茶文化的基本内容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构建一个合理的教学体系和结构,尤其要注意合理设置课程,考虑到高校德育课堂上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1]。除此之外,我国高校还要设立和开展一系列的茶文化活动,并且要鼓励大学生们积极参加这类实践活动,并且高校德育教师们要对大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通过以上种种方式都可以提高大学们对于茶文化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丰富大学生们对于茶文化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加深了大学生们对于茶文化丰富内涵的理解,这样就可以发挥海南省茶文化对于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作用,这样也就可以树立大学生们正确的三观,为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2海南省茶文化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