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7 23:04: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大学本科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大学本科

大学本科会计问题分析

一、大学本科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都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会计专门人才”为目标。这样的培养目标过于大而空,常导致学生在毕业后眼高手低,应用能力差,基本的会计技能掌握不好,连基层会计岗都不能适应。会计培养是分层次的,大学本科会计教育既不同于高职培训,又区别于硕博士的培养目标。大学本科会计教育中,是培养会计专才还是通才,是重理论还是重实践,目前在很多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并不明确。

(二)会计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由于传统人才观(高学历、高职称)的制约,很多人(包括学生和家长)不从实际出发,片面追求高学历;还有很多大、中专甚至本科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虽然喜欢会计,但在学校接受了传统的会计教育后,毕业时却与自己喜欢的会计工作失之交臂,没有或不能从事会计工作,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他们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在参加工作时根本就派不上用场,而在这时会计行业又在呼吁急需会计人才,原因是他们所拥有的会计人才知识结构陈旧,这就出现了会计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面前,我们的会计教育显得低质低效,处处被动。

(三)实践教学比重偏低。通过课堂教学和书本学习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只是为会计人员提供了进行会计工作的思路,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则需要会计人员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积累经验,因此会计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程序和具体方法只有通过实际动手锻炼才能逐渐熟练并掌握。这些都客观上要求在会计教育中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而有些高校纯会计理论的学习,缺乏理解,使学生动手能力较弱。有些学校没有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即使有也是设备不全,做摆设,难以使用。

(四)教师理论与实践脱节。高等院校有些会计专业教师从高校财经类专业毕业直接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到教师岗后也缺少相应的专业实践培训,造成会计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近年来,高校会计专业教师还出现高学历现象,只有博士毕业才能进入高校教师行列,其中连续应届生比例很高。即大学本科、硕、博士连续读下来,求学期间没有系统地在企业接触实际工作,就直接到高校从事教学工作,往往理论性很强,但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

(五)课程设置不合理。有些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内容交叉重复较多,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的搭配不合理,影响了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教学计划几年不变的情况比较普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没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相关课程双语教学流于形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会计学专业课双语教学是当前高等本科院校会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但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不够新颖,教学效果一般,双语教材选择上还不够科学,因此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查看全文

师范大学本科通识教育论文

摘要:南京师范大学自2006年开设博雅课程以来,在从通识教育的理论认识转向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介绍了南京师范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形式,指出学校在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考评机制上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通识教育;师范大学;本科教学;教学改革

1通识教育的内涵

通识教育如今日益受到我国教育界的关注,但是“我国通识教育在整体上仍然处于探索期”、“尚未形成一套公认的通识教育模式”[1],对于通识教育的理解也各有不同。通识教育一词源自拉丁语StudiumGenerale,即“来自各方的人一起参与学习”的意思。通识教育的概念起源于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自由教育,主张“培养内外一切善德”,从而培养出能成为国家统治者和社会精英阶层的公民。在二十世纪4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颁布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简称“红皮书”)中将通识教育集中进行了阐述,认为通识教育是主要通过提供文理基础教育内容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共同的学习经验和基本公民素养的教育理念。2007年,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委员会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明确提出,“通识教育的作于在于建立大学学习和大学之外的桥梁和纽带,让学生掌握全面分析问题、客观地看待社会、明了个体社会职责的思想方法”。由此可见,通识教育不等同于对专业教育的补充,也不是空泛地指传授一般的知识来普及教育,更加不是简单地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知识面广度的选修课。“它是一种世界性高等教育理念。”[2]它不与专业教育对立,而是两者互相联系和补充。它需要完整的教育体系来实现。“通识教育是人的教育”,重在启发学生思考和培养学生更好在社会上发挥自我的能力。

2南京师范大学本科通识教育模式

南京师范大学共有26个学院,除强化培养学院之外,其余25个学院的课程结构由以下四部分组成: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自主发展课程。在学分要求上,各个学院有些细微的差别,大致是50个通识教育课程学分,30个自主发展课程学分,专业主干课和学科基础课程为70个学分,总共150学分。在课程设置上,通识教育课程包含了公共课程和博雅课程两大类,其中公共课程即为公共必修课,包含了大部分的政治课类课程。强化培养学院是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活动的特区和研究生优秀生源基地。强化培养学院设有理科强化班、工科强化班和文科强化班,学生入学后在大一下才会选择相关专业。强化培养学院在专业课程、自主发展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之外还设置了平台课程,减少了对博雅课程要求的学分,提高了对科研自主发展课程的学分要求。

查看全文

大学本科生教育模式探析

[摘要]导师制是牛津大学本科生教学的基础,也是其始终保持卓越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导师制作为牛津大学的教学传统和核心特征是以其学院制为基础的。牛津导师制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强调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强调教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以及师生合作。牛津导师制蕴含丰富的大学教学理念,也是牛津大学理想的完整体现。

[关键词]牛津大学;导师制;教学

作为世界最为著名的教学型大学,牛津大学本科教育质量一直居于世界首位。著名高等教育学者弗莱克斯纳认为,牛津大学本科生中相当多的人已达到美国和德国研究生的层次。牛津大学本科教学是以导师制为基础的,它不仅是牛津大学本科教育始终保持卓越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且也成为牛津大学根深蒂固的教学传统。1922年皇家委员会更是将导师制视为牛津大学的核心特征。长期以来,导师制一直都被学者称为“牛津皇冠上的宝石”。深入探究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学模式,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导师制以及牛津大学传统教学理念的理解,同时也将为完善我国本科生导师制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学院制基础

牛津大学存在于众多的学院和学堂之中,而导师制在制度方面也正是扎根于这种始于中世纪的学院制模式。牛津大学现有的35所正式学院都是自治的法人团体,各学院有不同的传统和优势。专门从事牛津大学历史研究的学者迈利特(Mallet)认为,“牛津由学院承担青年学生的教学和指导,是其学院观念的自然发展”,而学院导师的出现同样是“学院制的自然发展”。直至今天,导师制仍是牛津各学院教学制度的核心,学院制是导师制的基础。“任何人要进入牛津大学读书,必须得到某一个学院以及大学当局的双重同意,录取之后,新生到一个学院报到,学院当局就给他指定一位导师”。虽然现在的学生很少在他所在的学院中单独接受导师的指导,而是和学院的其他学生或研究生一起,但是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和监控学生的进步仍然是学生所在学院导师的责任。

在牛津,学院就是学生的家。学院为学生提供住房,学生在这里过集体生活。导师在学院中也有一套房间。白天学生可以随时去导师那里谈话。学院为本科生设立初级公共活动室,供本科生进行社交活动,相互结识。学院有自己的图书馆、体育场和运动设施。有的学院还有自己的小型实验室。学院都有自己的教堂和食堂,它们一般是学院内最好的建筑物,内部装饰讲究。有的学院还有陈列室,保存着本院的历史文物和珍贵艺术品。

查看全文

漫谈大学本科育人的模式

摘要:大学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母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受过高等教育普通型的人才,又要为培养专门人才的研究生教育提供高质量的“原材料”。自大学诞生以来,无论是中国或是外国的大学,不管是自觉或不自觉,其培养人才无不遵循着某种模式。国际上关于培养人才的模式逐渐演变成两种有代表性的模式,即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对于这两种模式,在我国已经争论了半个多世纪。本文的目的是想对这场争论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向发表一点看法。

关键词:大学;本科教育;模式;培养目标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是公认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她于1088年诞生于意大利北部的博洛尼亚,至今已有919年的历史。自大学诞生起,她就肩负起培养人才的使命,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的培养目标也随之不断改变。目前,世界上大学本科培养人才的模式主要有两种,即以美国为代表的通识教育(我国多称通才教育),它始于1917年哥伦比亚大学开设的“人文经典课”;另一种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专才教育,它是在苏联十月革命胜利以后,按照伊万·安德列耶维奇·凯洛夫(IvanAn2dreevichKairov,1893–1978)的教育思想和计划经济的需要逐步形成的。在我国大学诞生后的百年历史中,既实行过欧美式的通才教育,也照搬过苏联的专才教育。那么,到底哪一种模式更好呢?我国大学本科现在应当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呢?本文将对这一争论的问题作简要的历史回顾,比较这两种模式的培养目标,并展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而普及化以后大学培养人才的模式。

一、两个口号之争的回顾

中国最早的近代大学,大都是在洋务运动和的思想影响下诞生的。例如,洋务运动造就的两所大学分别是:于1895年创办的“中西学堂”(北洋大学前身)和于1896年创办的“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在的前后,也创办了几所大学,如于1893年创办的武昌“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于1897年创办的长沙“时务学堂”,于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等。显而易见,我国近代大学是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下,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科学和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我国大学的源头乃是以欧美国家的大学为摹本,无论是大学的体制或是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引进的。在本科培养人才上,无论是国立大学或是私立大学、教会大学,在解放前都是按照西方大学通才教育的模式。

蔡元培校长领导的北京大学和梅贻琦校长领导的清华大学就是实行通才教育的典型代表。当年蔡元培领导北大时,就反对专才教育,主张“沟通文理”的通才教育。他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有它种目的的人去应用。”梅贻琦在“大学一解”一文中指出:“教育重心所倚,应在通而不在专”,因为“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着名的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早在1929年就撰文指出:“今日国家社会所需者,通人尤重于专家。而今日大学教育之智识传授,则只望人成为专家,而不望人成为通人。夫通方之与专门,为智识之两途,本难轩轾。”在解放以前,对于通才与专才教育虽也有不同的看法,但通才教育乃是教育界的共识。

查看全文

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教学评析

一、本科生课程设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构建思想

随着研究型大学教育教学理念的确立和课程设计教学体系的建立,评价研究型大学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标准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所建立的评价教学质量的指标体系应充分体现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评价的特点。因此,根据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类本科生课程设计教学的实际,研究建立以研究型大学教育教学理念为引导,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并遵循以下指导思想:(1)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2)充分体现研究型大学课堂探究式的教学方法;(3)强调引入学科前沿,理论联系实际;(4)体现出对学生素质、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5)突出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度和师生互动的情况;(6)设计的评价指标要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课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课程设计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总体教学水平。根据研究型大学培养目标的要求,专家组与授课教师经过多年的课程设计工作实践和探索,以及对国内外同类课程评价标准经验的分析比较,我们建立课程设计教学评价的一级评价指标4项(4个分系统),二级评价指标10项,(如表1所示)。在一级评价指标中特别突出了F3教学方法。在二级指标中,指标F11、F31是核心,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要求授课内容充实新颖,反映学科前沿,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强调师生互动,学生能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本科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课程设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查看全文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当前大学本科毕业设计指导面临的主要问题

1.1基于学生的视角

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视程度不高,态度不端正,没有积极性,只是被动接受安排,消极等待。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不好,不了解所学专业领域的发展方向,缺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自主性学习不强,过分依赖指导。造成现在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就不知所措,不会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寻找和查阅相关参考资料,只能消极等待指导教师的帮助或者按照其他同学先行探索的套路进行效仿。

1.2基于教师的视角

高校扩招以后,造成短时间内师资严重不足,教师工作任务极其繁重,被迫大量引进新人,而新进教师又普遍缺乏教学工作和工程实践经验,最终造成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能力的不足。同时,老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投入程度也不好把握,指导太细致太详细,会约束学生的设计思路,限制其创新能力的发挥;若指导过于粗狂和简单,不能建立学生系统设计的良好思路,会造成学生的茫然和无措。同时,毕业设计经费的增长落后于各项成本的增长,使得毕业设计的工程实践性太弱,无法起到锻炼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作用。

1.3相关问题的深层次分析

查看全文

诠释大学本科育人的模式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是公认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她于1088年诞生于意大利北部的博洛尼亚,至今已有919年的历史。自大学诞生起,她就肩负起培养人才的使命,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的培养目标也随之不断改变。目前,世界上大学本科培养人才的模式主要有两种,即以美国为代表的通识教育(我国多称通才教育),它始于1917年哥伦比亚大学开设的“人文经典课”;另一种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专才教育,它是在苏联十月革命胜利以后,按照伊万·安德列耶维奇·凯洛夫(IvanAn2dreevichKairov,1893–1978)的教育思想和计划经济的需要逐步形成的。在我国大学诞生后的百年历史中,既实行过欧美式的通才教育,也照搬过苏联的专才教育。那么,到底哪一种模式更好呢?我国大学本科现在应当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呢?本文将对这一争论的问题作简要的历史回顾,比较这两种模式的培养目标,并展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而普及化以后大学培养人才的模式。

一、两个口号之争的回顾

中国最早的近代大学,大都是在洋务运动和的思想影响下诞生的。例如,洋务运动造就的两所大学分别是:于1895年创办的“中西学堂”(北洋大学前身)和于1896年创办的“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在的前后,也创办了几所大学,如于1893年创办的武昌“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于1897年创办的长沙“时务学堂”,于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等。显而易见,我国近代大学是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下,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科学和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我国大学的源头乃是以欧美国家的大学为摹本,无论是大学的体制或是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引进的。在本科培养人才上,无论是国立大学或是私立大学、教会大学,在解放前都是按照西方大学通才教育的模式。

蔡元培校长领导的北京大学和梅贻琦校长领导的清华大学就是实行通才教育的典型代表。当年蔡元培领导北大时,就反对专才教育,主张“沟通文理”的通才教育。他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有它种目的的人去应用。”梅贻琦在“大学一解”一文中指出:“教育重心所倚,应在通而不在专”,因为“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着名的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早在1929年就撰文指出:“今日国家社会所需者,通人尤重于专家。而今日大学教育之智识传授,则只望人成为专家,而不望人成为通人。夫通方之与专门,为智识之两途,本难轩轾。”在解放以前,对于通才与专才教育虽也有不同的看法,但通才教育乃是教育界的共识。

今年是西南联合大学创立70周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在天津举行了庆祝大会。国内教育界和新闻界纷纷撰文和发表谈话,一致肯定了这所在战乱年代临时组建的大学成功经验。在办学的8年中,西南联大共培养了3700人,从中出现了两个诺贝尔奖获得者、7个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和173个院士。为什么在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西南联大能够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呢?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的西南联大享有完全独立自主的体制,其中教育独立、学术自由、通识教育、教授治校、学生自治就是其成功的经验,这是值得我国今天大学认真学习和借鉴的。

旧中国的高等教育比较薄弱,直到1951年院系调整以前,全国只有211所大学。自1951年至1953年,全国自上而下地对高等学校的设置和院系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1952年调整后只有201所,到1953年又减至182所。1951年11月,在京召开了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从而揭开了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序幕。这次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是在“以俄为师”和“一边倒向苏联”的形势下,在苏联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制度的影响下进行的。苏联高等学校是强调专业教育的,每个系设若干专业,每个专业又分若干专门化,其宗旨是培养高级专家。

查看全文

大学本科生个人鉴定材料

珍贵的四年大学本科生活已接近尾声,感觉非常有必使自己回顾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

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在我考进大学时,脑子里想的是好好放松从重压下解放出来的自己,然而很快我就明白了,大学仍需努力认真的学习。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我也打消了初衷,开始大学的学习旅程。其次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由于大学的授课已不再像高中时填鸭式那样,而是一节课讲述很多知识,只靠课堂上听讲是完全不够的。这就要求在课下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须自己钻研并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相关资料。日积月累,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渔”,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换了好多种方法,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现在我已经大四,正在做毕业设计,更锻炼了自我的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受益匪浅。

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四年中,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回顾四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大学四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此外,还一直做班委和寝室长,对自己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我喜欢做一些社会活动,会让大学生活更丰富多彩,做过家教、志愿者、推销员和设计员等,有时会感到累些,但乐此不彼。

体育成绩一向很好。我的体质并非很出色,可是通过我的练习和对体育项目的理解,还是能很好的完成体育课的教授项目。我喜欢运动,基本对所有运动都感兴趣,尤其是足球。在四年之后的今天,我的球技有了质的提高,脚法和意识。我是从高一开始接触足球,起步比较迟,可进步很快,总能在同一水平的伙伴中踢一段时间后脱颖而出。我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抱定了要踢好的决心,也许还有那么点运动天赋。踢足球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增强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查看全文

大学本科生毕业前个人鉴定

珍贵的四年大学本科生活已接近尾声,感觉非常有必使自己回顾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

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在我考进大学时,脑子里想的是好好放松从重压下解放出来的自己,然而很快我就明白了,大学仍需努力认真的学习。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我也打消了初衷,开始大学的学习旅程。其次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由于大学的授课已不再像高中时填鸭式那样,而是一节课讲述很多知识,只靠课堂上听讲是完全不够的。这就要求在课下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须自己钻研并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相关资料。日积月累,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渔”,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换了好多种方法,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现在我已经大四,正在做毕业设计,更锻炼了自我的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受益匪浅。

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四年中,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回顾四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大学四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此外,还一直做班委和寝室长,对自己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我喜欢做一些社会活动,会让大学生活更丰富多彩,做过家教、志愿者、推销员和设计员等,有时会感到累些,但乐此不彼。

体育成绩一向很好。我的体质并非很出色,可是通过我的练习和对体育项目的理解,还是能很好的完成体育课的教授项目。我喜欢运动,基本对所有运动都感兴趣,尤其是足球。在四年之后的今天,我的球技有了质的提高,脚法和意识。我是从高一开始接触足球,起步比较迟,可进步很快,总能在同一水平的伙伴中踢一段时间后脱颖而出。我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抱定了要踢好的决心,也许还有那么点运动天赋。踢足球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增强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查看全文

大学本科生入党申请书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学而习奋斗。

我是一名大学本科生,从小学到现在一直在认真的学习科学知识,在大学阶段在中国近代史和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的学习中更加深深认识到一个国家要想繁荣富强,一定要有一个先进的党组织来领导,而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的一个政党。自1921年建党以来,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08,09年,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两年,从去年一月份的雪灾,三月份的藏独,五月的汶川大地震,面对这样的困难,中国共产党都及时正确的处理,而八月份的北京奥运会更是展现了我们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带领下所举世瞩目的综合国力,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波动,在流感威胁的时候,我们有序地处理,这些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成绩。在不断追求思想进步的同时,我时刻记得自己还是一名学生,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共产党员只有精通自身的业务,才能在群众中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此我认真努力学习各门文化专业课,成绩优秀,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书籍,深深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哲学思想和科学知识发展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此外,大一大二的时候我还加入我们学院的体育部门。工作中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响应国家全民健身的号召,积极组织带领学院同学共同建设我们学院活动,在班中也积极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研讨气氛。同时也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积极参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作为在校大学生和共青团员,我明白只有将自己的爱国热情化作行动,将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完全地贡献给祖国,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紧跟共产党并使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坚决贯彻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才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抱负,才能真正富国强兵,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真正谈得上民族和国家的独立。

今天,我向党组织郑重地递交入党申请书。希望能够在党组织的正确引导下使自己更快成长。我深知,按照党的要求,自己还有一定差距大,因此,我希望党组织从严要求我,以使我更快进步。如果党组织批准我的申请,我一定会戒骄戒躁,继续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学习党的理论,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的义务,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积极工作,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永不叛党,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