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作效益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7 19:27: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稻作效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稻作效益

地方稻作效益提高途径论文

论文关键词稻作效益;栽培;附加值

论文摘要通过对南阳市农业自然资源条件、水稻栽培技术、市场需求的回顾和分析,认为南阳水稻生产的潜力很大,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限制水稻发展的主要因素等,提出了稻作改进对策及发展战略。

大米位于我国的三大主粮之首,全国有60%的人口以大米为主粮,大米是极为重要和敏感的特殊食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几次抢粮风潮,都是从大米开始。因此,在“十一五”期间,做好大米产业,对于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南阳市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优越,水稻生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何达到“南阳三个提高(提高稻米品质,提高单产水平,提高科技效益)一个保障(保障粮食基本结构)”的目标,已是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经分析论证,形成以下几点看法:①南阳稻作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喜人,地位重要;②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全面推广稻作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增产、增效的农业技术,实现科技兴稻,是提高南阳稻作效益的科技保证和根本途径;③多部门综合服务,生产绿色有机保健优质稻米,培育“南阳稻米”名牌产品,是提高南阳稻作效益的根本途径和最终目的;④提高加工工艺,建立网络化的经营模式,拓宽销售领域,实现产业优势化、规模化、市场占有率高和农民增收增效。

1新形势下发展南阳稻作的重要意义

1.1确保粮食安全水稻是高产优质高效粮食作物,其产量一般为旱作粮食作物的2倍。全球有2/3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粮,其中亚非地区约4/5、我国1/2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要粮食。在确保世界的粮食安全中,稻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入WTO以后,我国稻米的生产成本仍较世界主要稻米出口国平均生产成本低,较之小麦、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具有较好的比较效益。如果生产的稻米达到绿色有机稻米标准,可与泰国籼米、日本粳米等国际名牌稻米媲美,则其利润空间更大,可较现有传统杂交籼米种植效益成倍提高。

1.2保护生态环境水稻是与环境友好的作物,种植水稻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如水田能蓄留夏季暴雨。减轻水土资源的流失和夏季的洪涝灾害,稻田的灌溉有利于减少化肥的流失和促使农药快速降解和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查看全文

稻作效益提高途径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稻作效益;栽培;附加值

论文摘要通过对南阳市农业自然资源条件、水稻栽培技术、市场需求的回顾和分析,认为南阳水稻生产的潜力很大,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限制水稻发展的主要因素等,提出了稻作改进对策及发展战略。

大米位于我国的三大主粮之首,全国有60%的人口以大米为主粮,大米是极为重要和敏感的特殊食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几次抢粮风潮,都是从大米开始。因此,在“十一五”期间,做好大米产业,对于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南阳市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优越,水稻生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何达到“南阳三个提高(提高稻米品质,提高单产水平,提高科技效益)一个保障(保障粮食基本结构)”的目标,已是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经分析论证,形成以下几点看法:①南阳稻作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喜人,地位重要;②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全面推广稻作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增产、增效的农业技术,实现科技兴稻,是提高南阳稻作效益的科技保证和根本途径;③多部门综合服务,生产绿色有机保健优质稻米,培育“南阳稻米”名牌产品,是提高南阳稻作效益的根本途径和最终目的;④提高加工工艺,建立网络化的经营模式,拓宽销售领域,实现产业优势化、规模化、市场占有率高和农民增收增效。

1新形势下发展南阳稻作的重要意义

1.1确保粮食安全水稻是高产优质高效粮食作物,其产量一般为旱作粮食作物的2倍。全球有2/3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粮,其中亚非地区约4/5、我国1/2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要粮食。在确保世界的粮食安全中,稻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入WTO以后,我国稻米的生产成本仍较世界主要稻米出口国平均生产成本低,较之小麦、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具有较好的比较效益。如果生产的稻米达到绿色有机稻米标准,可与泰国籼米、日本粳米等国际名牌稻米媲美,则其利润空间更大,可较现有传统杂交籼米种植效益成倍提高。

1.2保护生态环境水稻是与环境友好的作物,种植水稻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如水田能蓄留夏季暴雨。减轻水土资源的流失和夏季的洪涝灾害,稻田的灌溉有利于减少化肥的流失和促使农药快速降解和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查看全文

稻作效益提高研究论文

摘要:通过对南阳市农业自然资源条件、水稻栽培技术、市场需求的回顾和分析,认为南阳水稻生产的潜力很大,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限制水稻发展的主要因素等,提出了稻作改进对策及发展战略。

关键词:稻作效益;栽培;附加值

大米位于我国的三大主粮之首,全国有60%的人口以大米为主粮,大米是极为重要和敏感的特殊食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几次抢粮风潮,都是从大米开始。因此,在“十一五”期间,做好大米产业,对于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南阳市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优越,水稻生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何达到“南阳三个提高(提高稻米品质,提高单产水平,提高科技效益)一个保障(保障粮食基本结构)”的目标,已是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经分析论证,形成以下几点看法:①南阳稻作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喜人,地位重要;②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全面推广稻作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增产、增效的农业技术,实现科技兴稻,是提高南阳稻作效益的科技保证和根本途径;③多部门综合服务,生产绿色有机保健优质稻米,培育“南阳稻米”名牌产品,是提高南阳稻作效益的根本途径和最终目的;④提高加工工艺,建立网络化的经营模式,拓宽销售领域,实现产业优势化、规模化、市场占有率高和农民增收增效。

1新形势下发展南阳稻作的重要意义

1.1确保粮食安全水稻是高产优质高效粮食作物,其产量一般为旱作粮食作物的2倍。全球有2/3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粮,其中亚非地区约4/5、我国1/2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要粮食。在确保世界的粮食安全中,稻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入WTO以后,我国稻米的生产成本仍较世界主要稻米出口国平均生产成本低,较之小麦、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具有较好的比较效益。如果生产的稻米达到绿色有机稻米标准,可与泰国籼米、日本粳米等国际名牌稻米媲美,则其利润空间更大,可较现有传统杂交籼米种植效益成倍提高。

1.2保护生态环境水稻是与环境友好的作物,种植水稻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如水田能蓄留夏季暴雨。减轻水土资源的流失和夏季的洪涝灾害,稻田的灌溉有利于减少化肥的流失和促使农药快速降解和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查看全文

南阳稻作效益提高论文

摘要:通过对南阳市农业自然资源条件、水稻栽培技术、市场需求的回顾和分析,认为南阳水稻生产的潜力很大,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限制水稻发展的主要因素等,提出了稻作改进对策及发展战略。

关键词:稻作效益;栽培;附加值

大米位于我国的三大主粮之首,全国有60%的人口以大米为主粮,大米是极为重要和敏感的特殊食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几次抢粮风潮,都是从大米开始。因此,在“十一五”期间,做好大米产业,对于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南阳市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优越,水稻生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何达到“南阳三个提高(提高稻米品质,提高单产水平,提高科技效益)一个保障(保障粮食基本结构)”的目标,已是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经分析论证,形成以下几点看法:①南阳稻作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喜人,地位重要;②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全面推广稻作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增产、增效的农业技术,实现科技兴稻,是提高南阳稻作效益的科技保证和根本途径;③多部门综合服务,生产绿色有机保健优质稻米,培育“南阳稻米”名牌产品,是提高南阳稻作效益的根本途径和最终目的;④提高加工工艺,建立网络化的经营模式,拓宽销售领域,实现产业优势化、规模化、市场占有率高和农民增收增效。

1新形势下发展南阳稻作的重要意义

1.1确保粮食安全水稻是高产优质高效粮食作物,其产量一般为旱作粮食作物的2倍。全球有2/3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粮,其中亚非地区约4/5、我国1/2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要粮食。在确保世界的粮食安全中,稻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入WTO以后,我国稻米的生产成本仍较世界主要稻米出口国平均生产成本低,较之小麦、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具有较好的比较效益。如果生产的稻米达到绿色有机稻米标准,可与泰国籼米、日本粳米等国际名牌稻米媲美,则其利润空间更大,可较现有传统杂交籼米种植效益成倍提高。

1.2保护生态环境水稻是与环境友好的作物,种植水稻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如水田能蓄留夏季暴雨。减轻水土资源的流失和夏季的洪涝灾害,稻田的灌溉有利于减少化肥的流失和促使农药快速降解和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查看全文

我国稻作农业发展论文

一、中国史前稻作农业的发展阶段

中国是世界上稻作农业最早的发生地。根据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和对古代植物遗存的分析鉴定成果,中国栽培稻的起源,大约始于公元前10000年前后,整个中国史前稻作农业大致可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1.栽培稻的起源

栽培稻的起源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从理论上讲,栽培稻的起源,是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野生稻分布区域内。

关于稻作的起源,曾流行过农学方面的、民族学方面的和考古学方面的多种看法。

我曾提出栽培稻起源于中国南方腹心地带,主要是根据近十年来的两项考古发现提出的。

查看全文

稻作农业概论管理论文

一、中国史前稻作农业的发展阶段

中国是世界上稻作农业最早的发生地。根据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和对古代植物遗存的分析鉴定成果,中国栽培稻的起源,大约始于公元前10000年前后,整个中国史前稻作农业大致可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1.栽培稻的起源

栽培稻的起源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从理论上讲,栽培稻的起源,是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野生稻分布区域内。

关于稻作的起源,曾流行过农学方面的、民族学方面的和考古学方面的多种看法。

我曾提出栽培稻起源于中国南方腹心地带,主要是根据近十年来的两项考古发现提出的。

查看全文

全县水稻生产整体方案

为加快水稻生产步伐,推进我县水稻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目标迈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推广大棚育秧,增加水稻产量和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充分利用我县“一江三河”和地下水资源优势,提高稻作科技含量,挖掘水稻种植潜力,全面提升水稻生产水平和效益。

二、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坚持“确保水源、群众自愿”的原则,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插秧、统一管理,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根据我县2010年水田种植面积及工程配套现状,结合各乡镇水田发展的自身优势和发展潜力,大力推广节水控制灌溉、优良品种、大棚育秧、旱育稀植、机械化插秧等新技术,在提高灌溉保证率的基础上,巩固老稻田,合理开发新稻田。水田面积在2010年25.12万亩的基础上,2011年新增水田5.12万亩,达到30.24万亩。

三、主要措施

查看全文

水稻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索

摘要: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水稻一直是最为重要、种植最多的作物之一。保障水稻种植的效果、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能够有效保障国家粮食的安全。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部分地区存在着严重的病虫害。只有做好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才能够保障水稻的产量,提高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本文以贵州省望谟县昂武镇为例,分析了目前昂武镇的水稻种植以及病患情况,并提出了水稻种植的技术要点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关键词: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

自古以来,水稻在我国农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贵州省的水稻种植一直面临着病虫害的影响,近年来频发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等病虫害,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因此,提高水稻种植技术、做好病虫害防治是目前贵州省望谟县昂武镇农业的重点工作。

一、我国水稻种植情况及病虫害防治情况

(一)我国水稻种植情况

水稻作为我国几千年历史以来持续种植的农作物之一,现如今在我国的农业中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水稻种植面积超过3,000万公顷,仅次于印度的5,000万公顷。我国的水稻作区可以根据地理位置以及水稻收割季节分为六大区,双季稻作区可以包括华南华中以及西南三个位置,而单季稻作区可以分为华北、东北以及西北三个位置。其中华中双季稻作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稻作区,其面积达到了我国水稻面积的60%以上,主要种植籼米,而单季稻作区主要种植粳米。

查看全文

田螺生态养殖技术分析

田螺肉味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在扶贫开发中,不少地区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在河湖、池塘、沟渠及稻田养殖田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养殖。田螺是淡水软体动物,喜栖于冬暖夏凉,土质松软,饵料丰富的湖泊、河流、沼泽地及水田等环境,特别喜集于有微流水之处。田螺属杂食性生物,摄食水中的微生物或水生植物的幼嫩茎叶等,也可建池人工养殖,还可利用水稻田混养田螺。

1.养殖池设施与改造

(1)专池养殖专池养殖田螺,要求专养池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最好有天然流水的地方。池宽1.5米,长11米,深0.6米,厢宽0.5米。养殖池的南、北侧分别开设进水口和出水口,并安装铁丝网。这种建池规格,有利于田螺养殖的生产管理,采收田螺时不必进入池中捕获,可在养殖池的两边收捡,十分方便。同时,可在养殖池中稀植适量茭白、慈菇等水生植物,不仅可提高土地利用和产出率,而且能为田螺生长创造良好的遮阳和生态环境。(2)稻螺种养田改造利用水稻田放养田螺,尤其是常年不涸水且湿润的沼田,生态环境非常适宜田螺生长。稻田养殖田螺,稻作的有机肥料已足够田螺生长营养所需。同时在水稻植株的荫蔽下,炎夏时节田螺仍可继续生长。稻、螺混作养螺简易省工,缺点是不便稻作耕耘和不能施用农药等防病治虫。利用稻田养螺,一是需要适当加高田埂,要求高和宽均能达到50厘米,以防田螺逃逸;二是稻田蓄水应达30厘米左右;三是进排水口均要设置防逃栅栏,栅栏可用不锈钢或塑料网布安装,高出田埂0.8米,以防鸭、鸟等敌害捕食田螺。

2.螺种选择与投放

田螺品种很多,多为自然繁殖,每年6—9月是田螺大量产卵繁殖期。人工养殖田螺种苗可从两条途径解决:一是从肥沃水体,如茭白田、慈菇田和浑水沟渠中收集,一般晚稻收割后沤田时,是捕捉田螺的好时机;二是从市场或养殖专业户采购优质商品成螺,然后从这些田螺中挑选个体重15~20克、体色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雌、雄螺为种螺。养殖商品螺,可挑选雌螺直接放养;若是供繁殖用,则应按一定的雌、雄比例搭配放养。一般要求雌螺占总螺数的80%以上。雌螺个体较大,螺身较偏圆,外壳凹平;雄螺个体相对较小,螺身较长,外壳凸起。螺种投放前7~10天应对养殖场地进行清理消毒,一般每亩(1亩=667平方米)水深20~30厘米可用生石灰100千克,化水后均匀泼洒消毒。田螺善于钻泥,水温20℃~25℃时生长最快,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时,便停止摄食。水温降至10℃以下时,入土冬眠,到翌年开春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才开始活动。根据这一习性与活动规律,大部分地区3—11月均可放养田螺。投放密度可根据养殖类型而定:自然区域内放养,每平方米投放成年雌螺10只;如投放未成熟幼螺,雌雄比为1~2∶1或2~3∶1。

3.日常管理

查看全文

农业稻作生态环境管理论文

闽粤赣三边地区位于江西的东南部、福建的西南部、广东的东北部,是典型的山区,也是北方人民南下进入广东、福建重要的交通路线。传统中国历史的发展,政治社会方面每每出现周期性的危机,呈一治一乱的循环状态;经济文化的区域格局方面其重心不断的东徙南移。闽粤赣三边地区在纵横交错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既是接纳北方战乱难民和中原文化的区域,又是把这些外籍移民和外来文化封闭起来的区域。因此,在明清时期,这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社会文化。另外,闽粤赣三边虽不滨海,但距离并不远,能感受到海洋文化的气息。所以,近世中国社会转型中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与本地区有密切的联系,如客家人发动太平天国革命、辛亥革命、共产党在这里搞土地革命等。那么,在本地区社会历史结构内部肯定会有诸多独特的因素,换句话说,就是历史发展中会有某种独特的“深层结构”。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以清未民国为时段,选择江西东南、福建西南几县为区域,通过生态环境与稻作农业的内在关联来揭示本地区社会历史发展中某些深层次的东西。

一、地貌与农田景观

闽赣边区南部处于武夷山脉南段的东西二边,境内群山绵延,丘陵起伏。以瑞金、寻乌、武平、长汀、上杭为例。瑞金县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20.1%,500米以下的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75.2%,盆地仅占全县总面积的4.7%(参见瑞金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瑞金县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107—108页)。寻乌县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县面积的75.62%,200—400米的丘陵占14.32%。山地的相对高度大于200米,丘陵的相对高度在100—200米之间,两者合计占总面积的89.94%。在山间河谷零星地分布着一些比较平坦的谷地和岗地,分别占总面积的2.38%、7.68%。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30座,最高峰项山甑海拔为1529.8米。(江西省寻乌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寻乌县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年,第30~31页)。武平县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53.44%,500米以下的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33.97%,河谷盆地仅占全县总面积的12.69%。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共37座,最高峰梁山顶海拔为1538.4米(参见福建省武平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武平县志》,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第89—92页)。长汀县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70.96%,500米以下的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22.45%,河谷盆地仅占全县总面积的6.69%。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共19座,最高峰白砂岭海拔为1459米(参见长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长汀县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第63—67页)。上杭县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42.75%,500米以下的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53.94%,盆地仅占全县总面积的3.3l%。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共113座,最高峰狗子脑海拔为1811米,为闽西南最高峰(参见上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杭县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84—85页)。

这种地形地貌形态形塑了本地区的农田景观,主要体现在“山多田少”、“山田”与“塅田”的差别二个方面。

“山多田少”。在一定的地域内,平整土地,形成一定面积田丘,蓄水保肥,方便耕作,才能形成水稻田。但是闽赣边区南部地区,山地占绝大多数。这种地理形势只能造成“山多田少”的局面。清代前期人们对此就有了深切的体会,康熙年间,有人指出:“盖江右为泽国,而赣独为山国,山异于泽,而险僻之山又异于沃衍之山,不待言而晰也”(乾隆《赣州府志》卷2《地理志·物产》)。这类记载俯拾即是,如瑞金县:“瑞邑山陬僻壤,山多田少”(光绪《瑞金县志》卷16《谕附》)。“瑞金山多田少”(光绪《瑞金县志》卷11《艺文志》)。安远县:“万山线田,腴田无多”(乾隆《安远县志》卷1《舆地志·物产》),乾隆《长宁县志》载寻乌的情况是:“邑处万山,山无生息,所恃以谋生者,止此山罅之田。故从事南亩者,披星戴月,无地不垦,无山不种,无待劝也。地之所出,仅足敷食”(乾隆《长宁县志》卷3《志政·风俗》)。

清末民国接前清余绪,无大的变化。谚云:瑞金是“八山半水一分田”(参见瑞金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瑞金县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3页)。上杭县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参见上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杭县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在此领导中国革命,经过调查研究和卓越的革命实践,得出了合符实际的结论。《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西闽西政治经济状况与今后工作方针的决定》(1929年3月8日)云:“闽西几县都是僻处山隅,崇山峻岭,绵延全境。因为山多田少,出米不足自给,农民除种田外须附作手工业以作生活的补助”(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册,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58页)。《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案》(1929年7月27日)也说:本地区“山多田少”(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70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