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7 17:36: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导师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论文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是在高校招生规模扩大,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概况、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进行了思考,以更好地实现“以学生成才为本”的办学理念。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教书育人

1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概况

1.1本科生导师制的起源与背景

本科生导师制最早起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随后本科生导师制也在世界高校中得以广泛推广。所谓本科生导师制就是指经由指定导师个人或群体具体指导特定对象的个别化教育实践,以促进个体不断创新发展的程序范型。而这种个别化教育在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在我国可追溯到先秦私学。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分制普遍推行。新的变化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扩大,另一反面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今高等教育和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来看,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竞争和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职涯规划、心理疏导等工作都显得更为迫切。

查看全文

导师制新护士培训论文

1方法

1.1导师制:对每位到科的新护士采取一名带教老师与1新护士构成“一对一”的全程导师培养带教模式],时间为期半年,导师全面负责新护士培养期间的学习、工作、生活、思想教育等各方面情况,给予全方位指导。

1.2导师选择:要求具备护师以上职称,获得医院《护理师资培训证书》,责任心强,专业知识丰富,操作规范。乐于承担导师义务、为人师表、恪守职责。

1.3培训方法:

①新护士和导师确定师生关系后由护士长统一下发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周期和总体要求。

②所有操作由科室指定带教老师统一示教,要求新护士和导师一起观摩,以便于提高日后的训练效果;业务小讲课由科室统一安排人员授课,导师检查新护士听课笔记。

查看全文

高校导师制设计探究

高职生导师制的职责

正如北大为区分研究生导师与本科生导师而澄清“此导师非彼导师”,笔者认为,高职生导师与研究生导师甚或本科生导师制也存在差别,笔者认为,高职生导师应更侧重于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志向指导学生制定好个人职业计划;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对于学生中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加以及时有效的关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适时地给予就业甚或创业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能够最大化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高职生导师制的制度思考

应该来说,导师制自引入我国以来,很多高校已经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导师制予以论证,笔者愿从高职生导师制所要解决的导师来源、受众范围、选择方式、专业培训、量化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试图从制度上解决导师制所面临的一些困境,力求对一些相对不成熟之处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完善。可由有意愿承担导师工作的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辅导员自愿申报,让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优秀教师担任导师工作,真正能够有能力处理学生面临的各类问题。笔者认为,被指导的学生同样要有愿意接受导师指导的意愿。这一点非常重要。因此,在选择导师的前期宣传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要让学生了解导师制的积极意义,了解每位导师各方面的专长,方便学生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如,有的学生很注重学业,因此优秀的任课教师将是他们的首选;有的学生社交能力欠缺,与人沟通有所障碍,也许他们更愿意选择在生活上能够给予他们更多帮助的辅导员老师;还有的学生对于第二专业很感兴趣,或许他们会跨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导师。当然,笔者认为,导师制的实行应从大一新生入学伊始就应予灌输,除了师生见面会之外,还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师生有更多的接触和了解,以便学生在选择导师的时候能够心有所属。师生见面会,笔者建议最好是放在入学八到十周前后,因为这时候,学生对于导师制这一制度已经有所了解,尤其是对于相关的导师也应有所熟悉。经过师生见面会后,进入双向选择阶段。首先,由学生对导师进行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能够给自己更多帮助的导师,一个学生可以选择一到两位甚至三位导师,名单汇总后,由导师进行选择,一般一名导师带5-6名学生。对于有的导师,可能只有1-2名学生选择由该导师指导,则该导师可只带选择自己的学生;如果很多学生同时选择了一名导师,而该导师选择了5-6名学生后,其他的学生可以考虑他们的第二志愿,再次进行组合;如果出现二个导师甚至三个导师都未选择该名学生的情况下,可以调剂到相对来说名额未满且针对该生能够提供有效帮助的学生的导师名下,建议给1-2周的时间让师生相互适应,最后由学生给出意见,同意的可继续指导,有异议的可以终止。建议:除了相对固定的导师外,还可以以每周开设固定咨询为补充。另外,高职生在校时间短,不宜频繁更换导师,个人意见是,以一贯制为原则,以每学年更换导师为例外,每学期更换导师原则上由学生提出,须经导师同意。这里所论专业培训,意指对教师就学生思想意识形态、专业知识、学习方法、心理活动、生活中的困惑、就业政策、职业指导,甚至突发事件的处理等能力方面的训练。导师应定期参加各类培训,不断充电,在培训中提高理论积淀,在实践中与学生共同成长是每个导师成长的必经过程。每个导师在参加培训后,以考出相应的证书为佳,鼓励将自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记录为案例,将相关理论在实践中予以应用,并检验收到的效果。

导师首先要做学生的朋友。导师一方面是师,另一方面亦是友,笔者认为,先友而后师,这样才能更好地产生积极的效果。如果学生不能认同导师,则无法真心与之畅所欲言,导师则无法发现问题,更无从解决问题,则导师制沦为一纸空谈,无实效可言。对于一些个体差异大的问题,可以进行单独指导;对于一些共性问题以及某些导师在指导过程中遇到难题,需要集体智慧时,可以申请进行集体指导。育人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或立竿见影的,可能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心血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慢慢发生改变。如何检验导师制取得的实效,确实是面临的又一个难题。目前较为推崇的是量化管理,而育人非同于其他,效果究竟如何难以确切表述。然而,仍有一些可以被列为考评绩效的参考依据。如设计表格,将被指导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指导次数、获得帮助程度、取得的成效等方面可以给予一定的反馈,可以对考察方面进行量化,由受指导的学生逐一打分测评,建议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并对每一个选项给出相应的分数(采用百分制),最后计算出总分。同时对学生的平时表现也应进行评估,考评导师制的实效。如对学生读书笔记、课堂记录、作业情况、课堂出勤、考试成绩、参加各类比赛的获奖情况、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等方面,全面考评学生,并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导师对每一次的指导需要提供总结。其中要对时间、地点、参与人、涉及的问题、如何进行解决、采取的措施、后续跟踪、成效等都需要一一列明,对于其中要点给出相应的分值,由导师领导小组进行打分评估。导师的平时指导计入工作量;导师最终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项目之一,纳入教师评优及收入分配体系。以上对于导师制的制度建议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期待导师制能够在高等教育中绽放出闪烁光华。

本文作者:申洪波工作单位: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查看全文

公务员管理导师制

帮助刚离开校园的大学生走好步入社会的第一步,是各级领导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宿迁市国家税务局自1996年成立以来,围绕“政治合格、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总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引导、加强管理”的思路,在帮带好试用期大学生公务员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于去年制定出台了《宿迁市国税系统试用期大学生公务员实施导师制管理暂行办法》。导师制管理办法的实施,为有效地加强试用期大学生公务员的管理开创了崭新的途径。经过实践,此举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系统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总局《税务简报》、《江苏国税简报》、《宿迁日报》等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一、近几年实施导师制的主要成效

1996年,地级宿迁市国税局成立以来,共录用大学生和公务员61人。其中,大专学历21人,本科学历40人;财会税收专业31人,计算机专业26人,文秘专业2人,法律专业2人。这些大学生公务员经过几年来的实践锻炼,大多已成为各单位的业务能手,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是一批充满活力的新生力量。到目前为止,有52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有16人通过了税务师、会计师考试,取得了相应的资格,有5人参加省局复合型人才培训,成为税收专业多功能人才,有43人分配在市、县局征、管、查业务和计算机管理等重要岗位上,他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撰写理论调研文章,形成了理论成果,有18篇在市级刊物上发表,有3篇在省部级刊物上发表;有36人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市、县局先进工作者,并有13人被选调进入市局机关工作,有11人通过组织选拔担任了基层股级领导干部,有3人先后多次参加省局高平台征管软件的开发和研修工作,成为税收信息专业管理人才,还有2人通过参加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分别走上了宿迁市科技局副局长和宿豫县广电局副局长领导岗位。

首先,导师制的实施,提高了试用期大学生公务员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奠定了做人的基础。通过导师的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缩短了试用期大学生公务员与社会的心理距离和对社会的认知过程,使他们刚步入社会就能较快地成熟起来,真切关注社会热点,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立志回报奉献社会。1996年以来,他们先后举办了“春蕾班”,解决农村困难儿童上学问题;捐款两万余元、捐物三百余件,帮助社会残疾人、农村五包户、军烈属和贫困农民解决生活困难问题;主动联系地方劳动部门、帮助城镇下岗失业困难家庭解决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资助适龄儿童上学,举办的“春蕾班”活动,得到了省、市政府有关部门和省局的充分肯定,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此外,全系统有15个基层分局被评为县、市、省级“青年文明号”。市局稽查局、宿豫县局来龙管理分局、沭阳县局稽查局等单位大学生积极开展“青春献国税、文明建功业”活动,被命名为“宿迁市杰出青年文明号”。

第二,导师制的实施,提高了大学生公务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奠定了成才的基础。通过导师手把手的教,使试用期大学生公务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保持了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激情,学习意识、爱岗敬业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得到不断增强。全系统2002年度录用12名大学生公务员参加全省国税系统公务员初任培训,整体综合成绩排列均在全省国税系统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成绩的前三名。1998年以来录用的20名计算机大学生,自毕业分配到县、市局计算机中心工作后,自加压力、努力学习,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工作成绩显著,宿迁国税的金税工程“数据采集率、报税率和抵扣认证率”连续两年名列全省第一,受到省局通报表彰。目前,他们已成为全系统计算机业务骨干力量,为全局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第三,导师制的实施,提高了国税干部队伍学习的自觉性,奠定了创建“学习型系统”的基础。由于新录用大学生公务员的文化水平高、接受能力强,思维敏捷,办事效率高,工作质量好,已成为当前国税事业的一支新生力量,给已在岗的公务员增加了无形的压力和危机感,初步形成了“鲶鱼效应”。一方面,由于试用期大学生公务员知识新、观念新,导师在指导的过程中时刻会感到自身不足,进而产生了危机感和压力,必须在学习、理论探索和工作实践等方面先行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成为过硬的“师傅”,才有本钱带“徒弟”。另一方面,导师娴熟的业务技能、丰富的社会知识和实践经验也使试用期大学生公务员感到自身与社会和实际工作的差距,从而迫使他们不断地去学习和感悟,形成教学相长,产生了导师与大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也极大地影响和带动了整个队伍的自觉学习,促进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据统计,全系统有605人通过计算机网络远程教育、自学考试和成人函授教育,获得了大专以上毕业证书学历,超过了全省国税系统干部队伍学历教育目标平均水平;全系统人员在干部现代知识培训中,有560人通过了江苏省计算机中级考试,占全部人员80%;有480人通过了江苏省英语中级考试,占全部人员70%以上,并全部通过了国家普通话等级考试,为打造宿迁国税“学习型系统”奠定了基础。

查看全文

高中德育的导师制研讨

1.高中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案例分析

1.1吴江区汾湖高级中学实施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方案

(1)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目标:学校通过实现德育导师制,把德育任务分配到导师工作中,导师通过用心沟通,竭诚交流;以情动情,以行导行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引导,集学业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为一体的全面德育教育工作。

(2)德育导师制的工作机制:为了德育导师制工作的顺利展开,需要建立学生档案和导师工作方案,建立总结汇报制度,建立家访联络工作安排,建立导师与学生定期开展交流的时间方案以及德育考评制度,保证导师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的工作。

(3)德育导师的制的考评方案:学校大力推行的德育导师制工作,需要高中各个年级和班级师生的全力配合。首先各个年级要组织每学期最少三次的师生面对面交流,每学期要召开一次德育导师制的汇报总结和专题研究会,把每个班开展德育导师制的相关材料上报,由政教处对每个班的情况进行考核,决定奖惩。每位教师每月至少一次找学生沟通,写好交流的主要话题,要有一定的文字材料为依据,非班主任可在年终考核得基准分五分,并且可以作为评优的先决条件。

1.2平望中学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方案

查看全文

基于双导师制的经济贸易论文

一、实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的价值分析

双导师制,是将相关实际部门和领域的专家引入学生培养中,与校内导师一起共同指导学生,是研究生培养中导师指导的创新形式。校内导师由于长期进行学术研究生指导缺乏指导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好经验和好方法,校外导师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校内导师缺乏实践经历等的不足,做到优势互补,以加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这也正是教育部提出“双导师制”的初衷之一。认清双导师制的意义,同时要有计划地进行实施。各有关培养单位都在摸索和不断改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惑,有些问题甚至成为双导师制发展的瓶颈,为此我们应该认真梳理。本文将从“双导师制”实施的困难与问题入手,试图剖析其原因,并尝试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二、当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探析

大规模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来,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发展的必经阶段。双导师制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这项制度实施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培养质量的高低。

1.当前“双导师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内导师指导方式、指导内容亟待改变。

查看全文

教育行政管理导师制考究

一、导师制的运行机制

(一)行政管理专业的导师制活动自2011年秋季开始,为了深化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山西电大基础教学部决定以导师制为抓手,以省直开放学院为试点,以开放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为对象,实行导师制。导师制由学业导师、学外导师、学友导师组成四个教学小组,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升教学能力和服务水平。导师制自实施以来,先后开展了多次活动,诸如入学教育活动、学习指导活动、学习交流研讨以及素质教育考察参观等活动。在活动中,学业导师就开放教育的基本理念、学习准备、学习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就中央电大在线平台、山西电大在线平台的使用及开放教育学习指南课程网络考核等问题对学生进行了技术培训。对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学位申请要求、教育部统考课程、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学业导师和学外导师还对学生进行了个别辅导。并重点就入学以来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了思想上、学习上的疑惑与困难,以及入学初期面临的各种学习难题。为了帮助学生在期末取得优异成绩,课程的学业导师还在网上专程开辟了课程期末复习专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行政管理专业通过建立导师制,努力将开放教育的学生引导到“个别化”、“自主化”的学习模式上来,真正把导师制活动落到实处。(二)导师制的运行机制实行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导学员体制出现了不少问题,导学员负责学生工作却不代课,很多学生却仅有一位导学员,工作做不到位,也不可能去教导每个学生做人、做学问,从而导致高校导学员工作难以开展。代课教师作为导师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要跟学生实行双向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理想追求确定适当的导师,同时也有利于导师根据科研需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选择自己看中且能担任自己主持的科研课题的学生,更有利于在培养过程中师生双方的磨合。以制度确保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大学新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实行导师制,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健康发展。导师与学生一确立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端正学习态度,适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同时,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到导师制工作当中,向导师提出合理建议,推动导师制的发展,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由此可见,导师和学生是在互动中协调有序进步的。学习小组活动与个性化学习指导相结合。个性化学习与学习小组活动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高校中普遍的学习组织形式。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因素,应采取自由组合与教师调剂相结合,教师是导师制活动的主要策划者,指定学习方案和学习目标,再选出一位学习成绩好,责任感强的学生当组长来分配工作,每一位小组成员通力配合,将个人目标与小组成果和教学计划三者有机统一,小组之间也相互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学生个人的良好自主学习能力。因而,以导师制为平台,将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同小组学习教育相结合是推进导师制更稳、更快发展的有效途径,与导师制相辅相成,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网络学习指导与传统指导相结合。网络指导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指导模式相比,它是一种可协调性模式,不同于传统模式中的导师,应该关注网络学习中各个成员的需求,引导与帮助他们通过网络途径学习。显然,这种网络学习模式比较先进,根据导师与学生双方的兴趣、意愿与需求,进行指导、沟通。由于模式的灵活性、开放性、自由性,其活动组织难度很大,也不容易控制其发展进度。若组织不力,很容易造成一盘散沙的局面,起不到预期的作用;在效果方面,传统指导模式是一对一,针对性强,能在较短的时间里体现效果,而网络指导模式则由于其指导的开放性难以在短时期里有直接效果,而是需要慢慢使学生熟悉、接纳这种模式后,才能逐步体现它的效果。因传统指导模式有时间性,也就是在教学期限内的教育,往往在毕业后这种指导关系自然结束,只有极少数的关系会延续。而网络指导模式因多种交流联络软件的发展,使得关系大多数可以自然延续,这种关系容易在良性互动中延续下去。从而使学生长期受益,甚至在今后,导师也会因此转换角色受教受益。

二、实行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导师制实行中存在的问题导师资源不足。随着高校招生制度的变革,院校自主招生逐渐扩大,每年新生人数有增无减,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但是师资队伍与入学新生形成明显差距,师资队伍显然不足。导师不仅要在教学上出类拔萃,而且在学术领域也要有所建树,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显然,符合要求的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足,这样就自然形成一个导师带多名学生,也就使学校导师制有其名而无其实。我校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行政管理专业目前教师资源不均,另外,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行政和科研任务一样不少,本来就师生比例失衡,造成困境更加窘迫。导师责任心不强。大多学校不重视大学生本科生导师制,因为从来都是研究生教育实行导师制,大学里一般都是导学员制,而作为教师本身也不重视本科生导师工作,看不清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一些教师认为,作为教师只要负责授业,学生的实际掌握能力与个人素质有关,学的好坏无关自己的事,把教书和育人从思想上割裂开来。即使在指定了学生后,学生见导师次数也很少,甚至从未谋面,更谈不上履行导师职责,这样的导师制如同虚设。我校行政管理专业有多数学生对导师制知之甚少,被动地接受导师制,同样导师也不负责任,没有切实贯彻好导师制,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今后的择业都极为不利。(二)完善导师制的主要措施开展导师一帮一教学活动,优化师资配比。我们给年轻教师配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能给予年轻教师专业的帮助和指导,这种指导关系有利于双方,指导教师愿意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有利于整个导师制的良性发展,使年轻教师可以尽快适应教学,提高教学能力,当然也有利于整个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指导教师越是无私,教学指导越有效果。然后逐级导学,由资历深厚的导师根据专业背景指导年轻教师,再有年轻教师根据师生双向选择的办法选择学生。这样的阶层关系,有利于提高导学效率,合理配置师资。本科生导师的工作难度不大,但要付出时间、精力来辅导、关心学生。本科生的导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切实的专业指导,导学有画龙点睛之效,这就要求导师本人要有坚实的综合性社会知识和优良的教学能力。熟悉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将教学环节节节相扣,上下贯通。进一步合理化导师制运行模式。要使导师制更加有序有效的运行,要继续开展并且深化实行资深导师和年轻教师有机结合的模式,也就是将我们行政管理专业现行的“一帮一”的教学活动深入的贯彻执行。从制度上要确保人性化的选择导师,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消极怠工,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我们要为大学生尽可能按照不同阶段来确立不同导师,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缩短学生的适应期,先由导学员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详细介绍学校基本情况,提供方方面面的帮助,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对未来充满憧憬。当学生进入高年级,时机成熟后,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意愿,再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导师,较快的提高学习和科研能力。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使本科生导师制事半功倍,以合理的师资获取最大的收益。加强师生互动。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导师“学习和生活都要关心”,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与导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良师益友。但事实上导师和学生间的互动不够,导师制名不副实。学校、老师和学生三方通力配合才能使导师制有序发展,其中任何一方的不配合,就会导致导师制流于形式,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是导师制的核心内容,才能使导师制落到实处。我校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实行导师制以来,为学生解决了不少实际的问题,导师的持续关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导师的沟通也帮助学生消除了一些学习疑难,无形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得到了提升。导师还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到社会实践当中,学生从中受益后,就化被动为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学以致用,导师制名副其实地有序运行。2012年5月6日上午,基础部组织行管专业全体导师和开放学院11秋、12春行管专业50余名本科学生赴山西博物院参观学习,学习感受厚重的山西历史文化。此次参观学习活动,作为导师制深化教学改革的一次重要活动,得到了全体导师制成员的广泛赞誉,大家普遍认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文化赏析的饕餮大餐,也是导师制开展素质教育的积极探索。通过参观学习,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了学生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导师制促进了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当然还需正视教育管理上的差距,自发的创造条件,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创新,积累经验,使本科生导师制这一重大教育改革取得更好的成果。

作者:薛媛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大学

查看全文

学院型医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研究

摘要:基于学院型医院与医学高等院校的差异性,明确学院型医院对青年教师导师影响培养制约条件,针对制约条件对学院型医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体系进行设立和调整,将形成的培养体系纳入学院型医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方案中,对导师和青年教师进行针对性考核,评估新的培养体系下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模式的优劣,以期能够快速有效提升临床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实现医学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关键词:学院型医院;青年教师;导师制;体系建设;教育管理

青年教师导师制能够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学科研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和整体学术水平,促进青年教师健康、快速成长,造就爱岗敬业、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队伍,是不断推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升,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的基石。但是由于学院型医院和医学高等院校职能和人员工作职责的诸多差异性,现有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体系并不适用于学院型医院青年教师培养。为进一步落实学院型医院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临床青年教师队伍,促进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制约条件对学院型医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体系进行设立和调整,才能快速有效的提升临床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实现医学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学院型医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1青年教师导师制是“教学相长”的过程青年教师。导师制不仅关系着青年教师的全面成长,也是导师自身提高的有效途径,国之根本在于教育,教育之本则在于教师[1]。随着医学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进入医学高等院校,优化了师资队伍的结构,这些青年教师虽然具备高层次学历和良好的专业基础,但未经过规范、严格、系统的教育教学能力相关培训,对教学方法和流程了解较少,对教学规律也并不熟悉,不足以直接承担教学工作[2]。为加速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多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多数不够完善,逐渐被高等院校淘汰,而青年教师导师制基于青年教师培养设立针对性途径,不仅促进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还强化了青年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职业意识。而且,青年教师导师制也是提高导师自身思想素质、教学研究能力和奉献精神的有效途径,如此“教学相长”的过程,必然加速青年教师培养的良性循环[3]。1.2现有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体系并不适用于学院型医院青年教师培养。因学院型医院和医学高等院校职能和人员工作职责的差别,现有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体系并不适用于学院型医院青年教师培养。学院型医院是医学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临床实践教学的工作,更是在医教协同的建设理念指导下承担着临床课程的教学任务,学院型医院临床教学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到医学生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快速、有效地建设学院型医院的临床教学师资队伍,也成为了目前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4]。但是由于市场化倾向明显,学院型医院除了承担教学任务之外,还必须将工作重心向临床工作倾斜,对临床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造成了一定制约[5]。担任青年教师导师的高年资临床教师往往医疗、科研、教学工作集于一身,精力受限,加之导师时间限制性较强、培养形式单一、教学设备及场地相对不足等,诸多制约条件使现有高等院校所设立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体系并不适用于学院型医院青年教师培养。

2学院型医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

查看全文

德育导师制高职品牌学生干部培养

摘要:随着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加大,高职院校普遍实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此来保障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效果。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在“现代班组长”人才培养模式下,经过长期的经验摸索,结合自身经验,推出了基于“德育导师”的品牌学生干部培养,使之在高职品牌学生干部核心能力培养中发挥独特作用。本文对德育导师制能够为学生干部核心能力培养带来的具体影响进行了说明,以便为相关高职院校提供一些参考经验。

关键词:德育导师制;高职院校;品牌学生干部;核心能力

0引言

当前,高职院校招生形势和生源现状,学生管理实行德育导师制已成为新型人才培养的趋势,由于该制度带来的优势众多,因此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已经在开展该方面的研究。学生干部一般都是班级、社团和学生会里面表现优秀、思想道德素质高的代表,并且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够对学生日常事务进行有效的处理。在实行德育导师制的背景下,在导师的引领和指导下,学生干部能够从中学到更多不再局限于课本的知识,通过全方位知识的学习来促进的全方位发展,培养其核心能力。这也能让学生干部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出色,促进他们的职业发展。

1高职院校德育导师制的产生

在普通人的观念里,导师制存在于我国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并且能够带来众多优势。其实导师制最初的出现是在英国高校中,发展到现在已经超过了两百年。导师制能够让教师对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考虑,然后依次为依据来为学生量身定做培养方案,这样就能够发挥出学生的特长,提高教育的质量,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已经逐渐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导师制在高职院校中也应用甚广,特别是针对高职院校主要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浓烈的专业方向特征,实行导师制能够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阶段,周围的事物都能够对其人生观的养成构成影响,有时候可能出现一些来自家庭或者是社会的不良因素的接触,使得高职学生养成一些不良习惯,这都是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践进程的。对于高职学校的学生干部,通过德育教师制度就能够将优秀导师的优良特性展示给学生干部,学习为人处世的方式,培养其核心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当不断的对社会发展的趋势进行评估,对原有不合理的工作制度进行改进,通过发挥德育导师制的优势来提高高职品牌学生干部的核心能力,按照学校的实际特征形成独有的导师制,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查看全文

导师制高中政治论文

摘要:随着近年来新课程的深化推进,国家对教育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以往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教学。导师制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学生个性、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接下来笔者就高中政治教学实施导师制的原则与流程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政治;导师制;原则;流程

导师制实际上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该模式早在14世纪牛津大学就已经率先实行,其主要的特点就是促进师生关系的默契。作为学生的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而且还要指导学生生活。近年来各个高校也纷纷建立导师制,从而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等教育理念,更好地转变人才培养的目标并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导师制也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一、高中政治教学实施导师制的原则

1.尊重学生个性。实施导师制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不单纯是主体或者客体,二者是一种双主体的关系。在此关系下,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且导师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1]。同时,在课堂上以学生作为主体,运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根据相关的调查表明,高中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效果会更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充分运用讨论法、谈话法等方式教学,同时也可以选取教材内容中精彩的片段,或者是选择点评时鲜的访谈视频。比如说在学习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形势客观地分析,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看法,让学生在主观与客观的辨析中认识到世界多极化是当前国际形势最突出的一个特点。2.帮助学生规划人生。高中阶段是学生探索世界的主要阶段,也是学生形成正确三观与独立人格的关键时期。教师实行导师制时要重视帮助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引导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目标。比如说在教学实现人生的价值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些伟人的事迹,如、雷锋、爱因斯坦等伟人事迹,促进学生了解他们的成功之路,从而学习他们高尚的价值观。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自然而然也会受到影响,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3.挖掘学生潜力。政治学科是高中阶段重要的一门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政治学科的兴趣,充分挖掘自身的学习优势与学习潜力,逐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对哲学方面的问题还存在比较大的困惑,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又不能将哲学方法强加给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唱反调”,引导学生在激烈的辩驳中认识到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2]。

二、高中政治教学实施导师制的流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