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责任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7 13:37: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道德责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道德责任

企业生态道德责任思索

当代企业如何履行自己的生态道德责任,事关企业的整体发展前途和命运,也是企业必须而且应该承担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

一、企业为什么要承担生态道德责任

现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具备什么样的经营理念、在处理环境问题时应具备什么样的责任意识并在实践中身体力行,这既是现时代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又是时代对当代企业提出的要求。

1.企业生态道德责任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浩繁的系统工程,所牵涉的层面非常复杂,它的顺利进行依赖于众多条件的支持。稳定完整的自然生态环境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地位或作用已经逐渐凸现出来,所以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首次写入党的政治报告,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生态文明是文明的一种形态,是高级形态的文明。生态文明不仅追求经济、社会的进步,而且追求生态的进步,它是一种人类与自然协同进化,经济一一社会与生物圈协同进化的文明。”。

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是环境形势仍然严峻,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产生,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相当严重。

未来几十年,工业化的程度还将继续深化,如果只是一般性地在政策上做些小的调整,或仅仅是在原有的政策框架内“加大力度”,很难彻底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德国当代经济伦理学家P·科斯洛夫斯基于1987年写道:“经济的发展需要重新奠定经济伦理学和伦理经济学理论的基础。”通过对生存危机的反省,人们很容易在观念上过渡到人类自身应对摆脱危机承担责任的问题上来。再进一步追问,我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承担责任的,或者说通过什么方式来自觉地把责任承担,这时我们也不难想起伦理道德对现实责任的承诺。

查看全文

小议企业生态道德责任

[论文关键词]企业生态道德责任文化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企业生态道德责任提出的原因,指出了企业承担生态道德责任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迎接国际挑战、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更是企业自身建设伦理文化的需要。企业要具有生态道德责任,则必须从企业确立生态道德责任的价值目标、培养员工生态道德素质、建立企业生态道德责任的系统5-程这几个方面入手。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将经济活动、生态智慧和伦理关怀融为一体,最终才有可能实现与社会经济相协调发展。

当代企业如何履行自己的生态道德责任,事关企业的整体发展前途和命运,也是企业必须而且应该承担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

一、企业为什么要承担生态道德责任

现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具备什么样的经营理念、在处理环境问题时应具备什么样的责任意识并在实践中身体力行,这既是现时代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又是时代对当代企业提出的要求。

1.企业生态道德责任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浩繁的系统工程,所牵涉的层面非常复杂,它的顺利进行依赖于众多条件的支持。稳定完整的自然生态环境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地位或作用已经逐渐凸现出来,所以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首次写入党的政治报告,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生态文明是文明的一种形态,是高级形态的文明。生态文明不仅追求经济、社会的进步,而且追求生态的进步,它是一种人类与自然协同进化,经济一一社会与生物圈协同进化的文明。”。

查看全文

企业生态道德责任分析论文

一、企业为什么要承担生态道德责任

现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具备什么样的经营理念、在处理环境问题时应具备什么样的责任意识并在实践中身体力行,这既是现时代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又是时代对当代企业提出的要求。

1.企业生态道德责任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浩繁的系统工程,所牵涉的层面非常复杂,它的顺利进行依赖于众多条件的支持。稳定完整的自然生态环境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地位或作用已经逐渐凸现出来,所以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首次写入党的政治报告,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生态文明是文明的一种形态,是高级形态的文明。生态文明不仅追求经济、社会的进步,而且追求生态的进步,它是一种人类与自然协同进化,经济一一社会与生物圈协同进化的文明。”。

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是环境形势仍然严峻,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产生,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相当严重。

未来几十年,工业化的程度还将继续深化,如果只是一般性地在政策上做些小的调整,或仅仅是在原有的政策框架内“加大力度”,很难彻底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德国当代经济伦理学家P·科斯洛夫斯基于1987年写道:“经济的发展需要重新奠定经济伦理学和伦理经济学理论的基础。”通过对生存危机的反省,人们很容易在观念上过渡到人类自身应对摆脱危机承担责任的问题上来。再进一步追问,我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承担责任的,或者说通过什么方式来自觉地把责任承担,这时我们也不难想起伦理道德对现实责任的承诺。

现时代的经济伦理观念有其共性的一个方面就是它没有认识到经济在人类所有的制度结构中仅仅只占了一部分。而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同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曾指出,这种把属于整体之一部分的经济,置于绝对优先的地位,是现代的一大错误;如果放任这种经济的孤立发展就会使得人类在地球上丧失生存权利。企业的经营行为虽属于经济范畴,又由于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系统中进行的,因此它与生态环境系统必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企业责任对象的范围应当从人拓展到生态环境中去,把其他存在物的利益纳入道德思考的范围,将经济活动、生态智慧和伦理关怀融为一体,最终转变那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模式,走向一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性道路。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把生命联合体的利益作为道德的终极目标。

查看全文

自我决定与道德责任透视论文

我们是否能够对自己的行动承担道德责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不仅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确实要依赖于道德责任的实践来规范和调节人们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因为:如果道德责任被证明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日常所具有(或者被认为具有)的道德义务也就失去了根据。在对道德责任的传统理解中,具有自由选择的能力被认为是承担道德责任的一个条件。当然,不同的理论家可以对这个条件提出不同的解释,例如,相容论者相信道德责任所要求的那种自由,甚至在一个决定论的世界中也是可以得到满足的;但不相容论者却否认这一点,他们认为道德责任要求一种与因果决定论不相容的自由。在最近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中,一些理论家进一步论证说,除了满足自由的条件外,道德责任也必须满足所谓的“终极责任”要求:道德责任不仅要求一个人是其行动的作者,而且也要求一个人在根本上对他的性格的形成负责。(cf·Kane,pp·60-78)我们可以把这个要求称为“道德责任的终极责任要求”。

然而,一些作者已经论证说,如果道德责任必须满足这个要求,那么道德责任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本文旨在考察盖伦·斯特劳森对这个观点的论证(c.fStrawson,G·,1984,pp.114-124)。我的目的不是要直接反驳他的观点,而是要揭示和澄清这一观点所蕴含的一些复杂含义,尤其是揭示在我们对道德责任的理解中呈现出来的一种张力:一方面,从纯粹形而上学的角度来看,如果道德责任要求我们在根本上对我们的选择的一切根源负责,那么道德责任可能就是一个幻觉;另一方面,从规范的观点来看,道德责任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已经承诺的一种道德实践,它对于塑造个人行为、规范和调节人们的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如何看待这两个方面之间的张力,对于我们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为了便于讨论盖伦·斯特劳森的论证,让我们假设一个人的行动来自或者反映了他的性格特征。在这里,一个性格特征被理解为一个人按照某种方式来行动的稳定倾向;这些倾向一旦经过内化,就构成一个人的性格。换句话说,一个人的性格在某种意义上表达了他成为他自己的那种方式。按照这种理解,我们可以把盖伦·斯特劳森的论证重构如下:

(1)为了对一个行为真正地承担道德责任,一个人必须对他的性格的形成负责;

(2)为了真正地对他的性格的形成负责,他必须有意识地和明确地做出选择来形成他的性格;

查看全文

企业责任与道德建设论文

国内有学者提出这样的问题:“企业社会责任”到底是“责任”问题还是“道德”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当我们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时候,回答“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责任问题还是道德问题”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两个问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本文试图回答这两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监管。

一、广义概念:责任与道德的不可分割性

对于国内学者提出的问题,我们注意到,前面“企业社会责任”与后面的“责任”是不同概念,区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后,这个问题就不再是问题。如果将责任和道德都放在一个广义的角度,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企业社会责任”既可以说是“责任”问题也可以说是“道德”问题。

(一)道德的定义

道德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从古至今,横贯中外关于道德定义和本质的研究文献可谓汗牛充栋。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给道德描绘出丰富的图景。有道德的德性论、情感论、功利论、现象论、活动论、价值论等等不胜枚举。我们仅从道德的字面(朗文英语字典[①]解释)来看,道德有四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表示“关于对与错的”之意。即指与行为的对、错原则和与好、坏区别相连的,如道德感,道德困境等。这里表明的是道德所涉及的范围是关于对错的问题。

查看全文

剖析网络传播中编辑的道德责任

摘要:由于网络信息的宽容性、包容性、匿名性等特征,使得编辑在传播过程中的责任,包括道义、伦理、监督以及舆论倾向的责任。被大为忽略。而空洞的免责声明,足以掩盖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编辑责任。近年来,网络传播中出现与虚假传播迥异的恶意传播,并泛滥成为一种网络诋毁文化,某种意义上说,与编辑道德责任的缺位是直接相关的。因此.应该重视网络传播中编辑的道德伦理的到位;重视对传播者的个性心理因素分析,以实现网络传播的监管责任。

关键词:网络信息传播;恶意传播;网络编辑;伦理道德;监管责任

传播活动的传者、受者和中介三个要素中,在很大程度可以将中介理解成为一种环境,理解为传播品平台,理解为编辑的管理与监督。在信息与网络时代,在网络传播中编辑应具有怎样的职业道德,担负起怎样的责任,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无疑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一、网络恶意传播的编辑责任

由于网络信息的宽容性、包容性、匿名性等特征,使得传播过程中编辑的责任,包括道义、伦理、监督以及舆论倾向的责任被显然忽略。类似“文责自负”、“不表示本网站赞同发文者观点”的免责声明,便能轻易地推卸去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编辑责任。

例如,近年来网络传播中出现与虚假传播迥异的恶意传播,已经泛滥成为一种网络诋毁文化,而编辑责任的缺位,也是这类恶意传播泛滥的缘由。因此,撇开恶意传播中传者的战略效应、信息者的诋毁目的,本文只通过对此类传播中心理因素的分析,来讨论其中的编辑责任。而这正是以往的关于网络编辑理论讨论中所忽略的。

查看全文

媒体责任在食品安全的道德思索

媒体以自由为至上价值内蕴强烈的道德维度,即“表达”本身就是道德的,是可以被个体正当拥有的权利。这种价值追求自然有其鲜明的时代背景特色。故而,随着西方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结构在之后的三个多世纪里发生了根本变化,媒体的运作状况也相应发生了巨大改变。媒体自由不自觉地导致自由的滥用,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甚至一切暴力、色情等具有煽动性的信息成为媒体钟爱的对象,媒体沦落为市场和资本的附属物,公众接受到的不再是客观的中立的信息报道,而是媒体所有者主观选择后愿意传递给公众的信息。资本对媒体的控制与政府对媒体的控制两者之间并不存在道德上孰高孰低的评判,都同样是对真正的媒体自由的无视和亵渎。媒体以自由为至上价值的追求亟须被一种新的价值追求所修正和补充,而20世纪中期以来媒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的价值追求因应了上述召唤,而成为现今社会媒体的最高指导原则。媒体的社会责任追求与责任在整个理论世界和实践世界的日益显明有密切关系。在当今社会,责任是对“科技进步结果的哲学反思;经济发展后果的伦理回顾;社会变迁结构的道德追问;人类未来趋势的忧患求索”。[4]一句话,责任由于适应了时代精神,而成为人们在学理上和实务上讨论和行动的中心主题。媒体的社会责任要求媒体不再把眼光局限在经济利益的追逐和媒体从业者的主观偏见的选择上,转而强调媒体在行使新闻自由的同时应该注意对社会公众“知情权”的尊重和促进。它要求“值得公众倾听的观点就让公众倾听,决定哪些思想观点值得倾听部分取决于公众,而不仅仅取决于主编和业主们特有的偏向性”,因此,对于媒体来说,“为公民提供高质量的新闻服务,就是一种不能逃避的总体性社会责任”。[4]这种高质量的新闻服务,当然包括围绕着保障公民权利享有和行使的一切信息,比如对不安全食品的曝光、对生产和供应不安全食品的企业的揭露与谴责、对安全的食品供应体系重建的建议与讨论等等。很明显,媒体的社会责任既是公民权利的必然要求,又是媒体的自由价值追求的有益补充与确证。2.媒体的社会责任要求不仅是它价值诉求的逻辑发展使然,更是责任主体在当下的扩展使然。一般来说,只有具有自由意志的个体才与责任概念相关联,因为只有这样的个体才能对行为后果有前瞻性的反思,才能在决策与行动中引入道德的考量。媒体作为一种拟人化的存在,是相关个体意志的总和,其中包括真正服从的个体和形式服从的个体。与自然人一样,它是一个“与作为行动载体的个人有着极大相似性的行为主体”。[5](P70~74)以组织形式出现的媒体是自主独立的,媒体从业者具有共同的利益,有着共同的自豪感和忠诚的对象,它的存在依赖团体凝聚力和集体认同,它不是那种松散的临时性群体。比如“在海水浴场,众多的不去救那在海边溜达而被溺死的男子见死不救的会游泳的人们,与集体责任毫无关系。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集合体”。[6]而由个体有机构成的媒体显然具有类似自然人那样的意志能力和行动能力。相对于从属其中的个人及其行为来说,媒体的行为是超个人性的整体宏观行为,它无法还原分解为任何一个个体的行为,从而也就会产生超出个体能力所能及的结果。媒体成为潜在的责任主体,为媒体的食品安全责任探讨提供了主体上的可能性。另外,在食品安全中,食品企业和消费者作为食品安全的直接相关方,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和食品安全的关键监管者,无疑在食品安全论域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共同构成食品安全的三位一体的伦理保障力量。然而反观我们所处的现实情境,食品企业与消费者在食品信息量的拥有上存在着不对称的现状,单个的消费者没有能力对全部食品是否安全做出准确的判断,而造假技术更新换代更是增强了消费者的无力感。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媒体已经或者正在加速渗入我们的行为模式和道德思考中,它在帮助我们了解事件,传递给我们足够的信息,丰富我们审视客观对象的角度等方面,有着强大的影响。即是说,在现代社会,无处不在的媒体共同完成信息传播的工作,共同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共同塑造着人们观察事物的方法。所以,在食品安全的基本责任主体之外,媒体应该以一种“普遍连带责任”的原则进入到食品安全的过程中,即食品企业、消费者和政府对食品安全的责任履行并不能必然导致媒体的食品安全责任的“缺席”。

在讨论了媒体何以能够成为食品安全责任架构中的重要一环之后,本文将继续探察媒体的食品安全责任的表现问题,即它的责任是否是可行的。我们会发现,媒体的食品安全责任与它的普遍道德责任要求相一致,并非“水中月”。媒体的责任伦理要求植根于媒体与社会大众之间日益复杂的交往关系中,而这些交往关系又在媒体功能的现实展开中得到丰富和扩展。媒体的道德责任要求包括:1.真实客观。它“指明人们在道德上做出决定时,应当采取何种思考方式。于是,客观性不再被认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问题,而是有益的、应当力求达到的,它是把‘是’和‘应该’融为一体的途径”。[7](P145)但是在现代社会环境中,由于媒体本身具有的特点,要实现信息的完全真实并非易事。一是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信息膨胀爆炸,媒体为具有时效性的新闻就会疏于求证信息来源及深入调查研究,使得所传播信息的真实性有所打折。二是媒体从业人员个人素质参差不齐,难免会出现“训练有素的无能者”,甚至故意虚假信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2007年的“纸馅包子”新闻事件。三是由于媒体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追求,沦为特殊利益集团的宣传工具。“许多新闻作者时常受到告诫,‘老板’的话才是真理。此外,商业力量……政治力量的介入,也会令新闻的客观性变质。政客利用金钱、权力输送、承诺等手段吸引媒体实现个人政治的欲望。”[8](P148)真实客观是社会大众对媒体的最低要求,也是媒体应该承担的最基础的责任。2.公正。新闻学家菲利普•帕特森等认为,为无权者正义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界最重要的责任。或者,换句话说,长期以来,新闻职业是否为那些处于社会经济基础之外的团体代言就是检验它是否履行了其职责的石蕊试纸。[9](P36~37)媒体在现代信息社会具有广泛性、渗透性、示范性等方面的特点,同时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有力的社会监督等特征,被认为是社会风气的指示器和社会良心的安全阀,代表社会的公正形象。公正不仅针对媒体的责任和义务,而且也道明了它应该拥有的权利。媒体不仅应该揭露和曝光社会的阴暗面,而且也应该积极树立先进的典型和榜样,秉持公正的信念。既不妄加评论,也不一味奉承。媒体在社会公共事件中应该做一个公正的信息传递者,多挖、深挖新闻背后的原因,不偏传,不偏信。在真实的世界中,面对庞杂无序的信息,既有正面的积极的理解,也有负面的消极的理解,正面的理解世界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相反,负面的理解则会使世界应有的价值坍塌,进而使人倍感空虚。媒体的公正性对其自身的长久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3.公信。“公信力是媒体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它关系媒体自身生存和发展,甚至直接影响媒体受众的多少、社会影响力的高低、经济效益的大小。”[10](P169)与此相应,诚实、准确和忠诚于读者就是所有媒体从业者的真正基础。媒体以诚信的态度传递信息,影响舆论,就会与社会大众结下信任的关系,这样才能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这样的信息才不会失去其本来面目,也才能正确地起到引导舆论,满足大众最基本的信息需求的作用。4.全面。媒体如果以偏狭、刺激、爆炸性的和夺人眼球的方式来持续不断地向大众传递信息,这当然会吸引公众的注意力,但这是以一种不健康的方式进行的,会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如2008年的“蛆虫橘子事件”就是例证。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媒体通过议程设置吸引公众注意,规定了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实际上起到了“放大器”的作用。公众倾向于关注被媒体集中大量报道的新闻事件,而媒体正是通过公众的这一心理趋势为公众设置或者规定讨论的话题,提升或者降低某些新闻事件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控制公众关注重点的效果。显而易见,如果关于某一事件的负面消息压倒性地占据了媒体传播的主要内容,这无疑会营造一种消极的议题环境,给公众留下恐慌的印象,甚至可能导致公众对涉案品牌所在行业的整体不信任,最终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媒体信息传播的全面性应该体现在某一新闻事件报道的全过程中,媒体不能够也不应该聚焦于新闻事件的一个侧面,尤其去“放大”潜在的不良因素,而无视或者不愿意探讨新闻事件的全貌,不以公众的整体观感为首要目标,过于追求轰动效应,结果就是确立一种扭曲了的新闻“事实”。这根本无益于公众对信息的接受和理解。媒体具有的真实客观、公正、公信和全面性的责任伦理特质和道德价值标准,暗含了媒体在食品安全中的责任要求。这四个方面在媒体揭露、报道食品安全事故的全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回观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媒体在整个过程中都起着自身特殊的作用。媒体第一次揭露食品安全事故时,首先要实事求是地展现食品安全事故的全貌,对事故的严重性做出真实客观的传递,要注意从食品供应方和消费者两方面获取新闻资料,取得多方观点,注意多元信息对称,不掺杂个人好恶,不妄下结论,这是媒体新闻报道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取得消费者信任的前提。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报道事实真相,为消费者及社会大众完整呈现食品安全事故的本来面目以引起公众重视。其次,在食品安全事故公之于众后,媒体应侧重于报道涉案主体的相应反应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的应对措施。在这个阶段,媒体主要是以公正的态度全面报道食品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的第一反应,既不与食品企业相互掩护,也不一边倒地指责政府责任的缺失,而是以报道食品企业的补救措施与政府部门的积极应对方案为重点,帮助食品企业树立“危机公关”的积极形象,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消费者群体间产生恐慌不安心理。最后,全面报道还要求媒体在报道和揭示食品安全事故真相的同时,要适时对消费者的疑虑和对某行业、某品牌的不信任感及恐慌心理进行引导。因为媒体参与食品安全事故的报道并不是为了打击消费者的信心,而是为了开展建设性批评和积极重构食品企业道德责任,督促相关食品企业尽快解决问题,以恢复消费者对该行业的信任,安抚消费者的不安心理,突出媒体的人性化关怀。总之,媒体在食品安全中的责任承担既是媒体在当今社会的责任价值的必然要求,又是它的社会功能的直接体现。它是食品企业责任、消费者责任和政府责任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它们既不能互相替代,也不能因此失彼。在整体性责任框架下审读食品安全论题,媒体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作者:宋同飞工作单位: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查看全文

网络传播中编辑的道德责任透视论文

论文关键词:网络信息传播;恶意传播;网络编辑;伦理道德;监管责任

传播活动的传者、受者和中介三个要素中,在很大程度可以将中介理解成为一种环境,理解为传播品平台,理解为编辑的管理与监督。在信息与网络时代,在网络传播中编辑应具有怎样的职业道德,担负起怎样的责任,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无疑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一、网络恶意传播的编辑责任

由于网络信息的宽容性、包容性、匿名性等特征,使得传播过程中编辑的责任,包括道义、伦理、监督以及舆论倾向的责任被显然忽略。类似“文责自负”、“不表示本网站赞同发文者观点”的免责声明,便能轻易地推卸去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编辑责任。

例如,近年来网络传播中出现与虚假传播迥异的恶意传播,已经泛滥成为一种网络诋毁文化,而编辑责任的缺位,也是这类恶意传播泛滥的缘由。因此,撇开恶意传播中传者的战略效应、信息者的诋毁目的,本文只通过对此类传播中心理因素的分析,来讨论其中的编辑责任。而这正是以往的关于网络编辑理论讨论中所忽略的。

网络传播的重要特征是互联网信息的匿名性。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由于多数用户在传播中都采取匿名制,一方面,人们在网络环境中有机会表露自己不为人知的或压抑的一面,甚至于多重面貌,在其中,没有社会道德与价值观的约束,一切都可以依照自己的好恶来进行;另一方面,由于用户以匿名方式在网上进行交流,使得传统媒体既有的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无法在虚拟环境中发生效用。例如,网络恶意信息的。

查看全文

商业广告语的社会道德和责任探索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广告时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在解读与翻译英汉商业广告语言时,既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满足和企业自身经济利益等因素,还要兼顾社会道德和企业的社会责任等因素。

〔论文关键词」广告语言社会责任语言翻译

"Advertising(广告)”一词源于拉丁语,意为“唤起大众对某种事物的注意,并诱导于一定的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广告是运用隐蔽的“操纵术”,对顾客的情感施加影响,发挥其最大程度的感染力。因此,广告语言决不是简单的商业语言,而是一种富有语言技巧和艺术魅力的鼓动性语言。在当今社会,广告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无论你打开电视、收听广播、翻阅报刊杂志,还是在路上、商店、游乐场,广告无时、无处不在,使人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判断,改变人们的观念。既然是一种鼓动性语言,广告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因此,广告的传播对于宣扬社会道德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西方不同的道德观人手,阐述英汉广告语在创作、解读与翻译中应注意的营销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因素。

一、中西方道德观与企业广告促销活动

中国的传统道德以儒家思想为根基,其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儒家伦理中的“仁”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具体到企业广告促销活动中,“仁”就是使顾客满意。只有对消费者“仁”,消费者才能以“仁”来回报企业,回报社会。“义”是儒家重要的道德规范,要求人要自觉地做合理之事。现代企业的广告促销活动固然要求“利”,但应坚持见利思义、先义后利、、以义求利,反对不仁不义、重利轻义、见利忘义、惟利是图的不义之举。“礼”是外在的伦理行为,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对待顾客及其他合作伙伴彬彬有礼,是“礼”的重要体现。企业在广告促销宣传战中应遵循“礼”,不能以谎言欺骗消费者或合作伙伴。“智”是指人的聪明才智和专业技能。“智”离不开人才,在广告促销活动中,不仅要体现爱才、惜才、广揽人才,而且要信才、容才、用才,还要做到以人为本、人尽其才。“信”是“仁、义、礼、智”的必然结果。“言必信,行必果”既是人的处世原则,也是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基本保证。企业在广告促销活动中,必须守“信”,以赢得顾客信任,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信誉。

西方道德的源泉是宗教,虔诚的宗教信仰是人们经济道德最丰富的源泉。西方人认为,获取财富要用上帝最喜爱的方式,即用最有效、最合理、最公平、最职业的方式来创造财富;财富应该以上帝所喜欢的方式使用出去,不应该用于个人的欲望,而应该用于社会。这样的伦理道德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西方企业在广告活动中遵守“诚实、感恩、公正、行善、自我完善、不作恶”的道德规范,要求企业在广告促销中信守诺言、履行合约,避免欺骗和误导性的宣传。企业应助人为乐,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尽其所能生产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使其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实现其自身价值。

查看全文

教师在网络道德教育的责任综述

摘要: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正在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它在被人们所利用的同时,其中的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侵袭尤其难以防范,网络无异已成为一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网络观,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与学习相关的网络正面效应上来,形成对信息的判断力和防范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安全、有序、充满活力的绿色网络环境,教师承担着重大的责任。

关键词:网络;道德;教育;教师;责任

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亿万个孩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兴则民族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也在发生重大变革,自网络诞生以来,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是,网络正以非同寻常、超乎想象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种改变人类历史和生存方式的新生事物,其“双刃剑”的作用是明显的利用网络,人们可以开眼界、长知识、交朋友。它已成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课余消遣、精神寄托的首选途径。但其中的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侵害尤其难以防范,大量有害信息、垃圾信息的存在,往往令人目不暇接,无所适从。如何为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铺就一条健康科学的“绿色生态通道”,是值得全社会关注的大事,更是一名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所要承担的重大社会责任。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观

面对纷繁的网络世界,作为老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牢记一名教师的职责和社会使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观。

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取有关网络信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实例开展讨论,分析其危害性,随即组织学生开展“我该如何面对网络”的主题班会。通过活动使学生真正地懂得:对于求知上进的人,网络是学习的利器,为你发掘无尽的知识宝藏;对于消极堕落的人,它是诱使人沉湎于游戏、虚无、情色的“精神鸦片”。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网络观·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与知识学习相关的网络正面效应上来,形成对信息的判断力和对不良信息的防范能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