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习惯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7 13:09: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道德习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道德习惯

道德习惯教育安排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为了更好地指导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根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德育规程》,特制定《区中小学生道德习惯养成教育指导意见》。

一、道德习惯养成教育的目的与原则

道德习惯是做人的基础,加强学生道德习惯的培养,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德育的基础性工作。要通过基础道德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懂文明,讲礼貌,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心理品质,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树立公德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为成功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小学生道德习惯养成教育必须遵循以下六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道德习惯培养必须按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身心成长的规律,在长期的训练中逐步生成,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和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

2.养成性原则。道德习惯培养是一个逐步提高、生成的过程,即要注重良好道德习惯的培养,还要注重已形成的不良道德习惯的矫正,使学生在长期的引导、强化、矫正中形成外在行为。

查看全文

学生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研究

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从近年的课程改革来看,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体育教育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本文主要通过探讨高中体育教育中对学生行为习惯及思想道德的养成策略,以期对今后高中体育教学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中体育;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策略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课程改革非常关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培养,社会、学校、家庭也逐渐开始对素质教育予以高度的关注。然而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仍存在不小的阻碍,不利于学生优良品德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从传统教育模式中发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新途径已成为了当下教育工作者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体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阶段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

1高中体育课程中德育教育的体现

1.1德育与体育的关系。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在19世纪提出了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性问题,该理论为当前教育学家对有关教育性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范本。作为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育的教育性已经被社会所接受。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授体育运动的方法和技能、锻炼学生的体能,还会对学生的情感倾向和道德品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中学生正处于性格养成、“三观”建立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应正确利用体育教学的德育特征,将体育教学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所起到积极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接受到的不仅是基本动作技能及身体素质方面的训练,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的观念,以及遵守规则、尊师重教、吃苦耐劳、努力拼搏的精神品质。1.2体育锻炼中的德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无论进行何种类型的体育活动,都需要其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每一项运动的开展,都会对学生起到不同的道德教育作用。例如,在跳跃类的体育活动中,可以对学生勇于攀登的信念进行培养;而长跑运动的进行需要学生拥有不怕吃苦的精神与坚强的毅力;短跑运动主要训练学生的爆发力,培养他们敢于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品质。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引导学生深入考虑如何准确掌握某项运动的动作要领及其动作原理。通过不断的加强练习逐步掌握运动技巧,增强身体体质,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性格,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1.3体育课堂教学规范中的德育。从体育课堂教学规范与平常文化课课程规范的对比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体育课堂教学拥有更强的规范性特征。不论是从教学内容的实施、学生队伍的组织,还是运动技巧的完成与各类体育教学、比赛的实施中都包含了一系列的章程规范。学生在体育教师的引导之下,在有组织、有纪律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培养出有组织纪律、集体荣誉感及尊师重教的观念。体育教师在课改的新形势下,应牢牢把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这种规范性特征,在执行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应严格纪律,对学生进行思想作风、组织纪律及文明礼貌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1.4体育教师自我品格展现中的德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与思想道德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品质、教学风格、工作态度、言行举止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体育教师在进行标准动作示范时,应做到语言指导到位、规范动作标准优美。此外,教师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对待教学工作要认真负责,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体育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规范的体育技能、文明的言行举止,都能够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这也是一种展现德育的途径。1.5体育集体活动中的德育。无论是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来看,学校体育活动的设置都具有集体性特征。在体育集体活动中容易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社会就是一个大集体,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是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因此,在篮球、足球、广播体操、健美操等体育集体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学生能够认清自己在集体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动承担自己的集体责任。

2高中体育课程中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策略

查看全文

语文道德习惯教学论文

一、培养敬老爱幼的中华美德

《背影》这篇著名的纪实散文,多少年被选语文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它之所以能打动读者,在于它充满了亲子之情,在如今青少年身上恰恰很是欠缺。我应通过《背影》这课的教学,使学生们体会你们父母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引导他们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身边的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作者说:“多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经过揣摩,同学们了解到“太聪明”实际是不聪明,作者自责不能真正理解父母的爱,内心充满愧疚的感情。我接着让学生联系自己:你在与父母的相处中,在父母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时,有没有流露过与作者相似的想法??现在再想想那时的想法对不对?2、在父亲的四次背影中,最感人的是爬月台买桔子的背影,儿子被父亲的爱深深感动了。他对父亲的爱已有深切的理解,联系自己你的父母对你肯定做类似感人的事,(为你做一切事,甚至是不能胜任的事),你当时的感觉是什么?学过这篇文章后你对父母的爱心是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全文结束时,我采用了这样的结束语:“假如一个人不爱自己父母,你能相信他会爱别人的父母吗?希望同学们爱你们的父母,爱你们身边的人,尊老爱幼,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课文结束后,我布置了题为《我爱父亲(或母亲)》的作文,很多同学在文章中谈到对自己过去的不孝行为感到愧疚,及现在对父母爱心的理解。

二、培养勤劳俭朴的良好习惯

现在不少独生子女在勤劳俭朴方面做得也很不够。好逸恶劳的“小懒虫”不乏其人。针对这种现象,在语文教学中,我加强了这方面的教育。杨朔的《荔枝蜜》热情地歌颂了劳动人民勤劳的品质和奉献精神。讲解时,我竭力赞扬蜜蜂勤劳的品质,并启迪学生结合自己的懒惰状况谈心得体会。在《一辆纺车》的教学中,我在赞扬革命前辈“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精神的同时,联系学生在衣、食等方面花费过大以及平时的种种浪费现象,进行批评教育。结合课文《俭以养德》,从理论上讲清“节俭不仅是经济方面的事,而且牵联到思想品质”的道理。让同学们对节俭的重要性,从理性上得到提高。

查看全文

道德习惯培养对德育教育的作用论文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道德教育,认为它在全面和谐发展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其他全部教育的灵魂。他强调,少年儿童通过道德教育首先必须形成必要的道德习惯。这也和知识教育一样,儿童在一定年龄阶段必须要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错过这个机会就艰难赶上,很难补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让少年一代健康成》),这有力他说明了少年儿童早期培养良好道德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小学教育应该把道德习惯的养成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道德习惯的形成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年龄较小的少年儿童要从初级的、简单的、具体的事情做起。他还就培养和形成道德习惯的规律作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在加强对小学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我们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注重对学生的道德习惯的养成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明理激情法。这是最基本的一种方法。我们知道,任何一种道德现象,只有当少年儿童对它形成了正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内化为情感和意志,外化为行为和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觉性是形成道德习惯的必须条件之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习惯,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从向提高其自觉性。我们对学生每提出一种道德习惯要求,总要做好充分的说理工作。譬如对于升国旗时立正致礼的习惯要求,我们开展了“知国旗、爱国旗”的教育周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给学生讲解国旗的来历、国旗的象征意义,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生发对国旗的热爱之情,自觉地养成习惯。

2、榜样激励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对小学生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因此,在训练学生的道德习惯时,我们注重树立道德习惯方面的榜样以导向、激励学生既注意把历史上及当今社会上的具有良好道德习惯的人物介绍给小学生,引导他们学习,更注意在本校学生中树立道德习惯榜样。每学期,我们都要结合“家乡好孩子”活动,评选出道德习惯方面的小标兵,如最讲礼貌标兵、最守纪律标兵、最勇敢标兵等等,张榜公布,并组织宣传小标兵事迹的演讲会、故事会,号召学生学标兵、赶标兵。由于标兵就在身边,就是自己的同学,学生觉得亲切、可学。

查看全文

语文道德习惯教学管理论文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编写的思想中明确指出》:“……在进行语文基本训练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发展智力,进行思想教育。”遵循这一指导思想,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

一、培养敬老爱幼的中华美德

《背影》这篇著名的纪实散文,多少年被选语文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它之所以能打动读者,在于它充满了亲子之情,在如今青少年身上恰恰很是欠缺。我应通过《背影》这课的教学,使学生们体会你们父母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引导他们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身边的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作者说:“多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经过揣摩,同学们了解到“太聪明”实际是不聪明,作者自责不能真正理解父母的爱,内心充满愧疚的感情。我接着让学生联系自己:你在与父母的相处中,在父母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时,有没有流露过与作者相似的想法??现在再想想那时的想法对不对?2、在父亲的四次背影中,最感人的是爬月台买桔子的背影,儿子被父亲的爱深深感动了。他对父亲的爱已有深切的理解,联系自己你的父母对你肯定做类似感人的事,(为你做一切事,甚至是不能胜任的事),你当时的感觉是什么?学过这篇文章后你对父母的爱心是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全文结束时,我采用了这样的结束语:“假如一个人不爱自己父母,你能相信他会爱别人的父母吗?希望同学们爱你们的父母,爱你们身边的人,尊老爱幼,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课文结束后,我布置了题为《我爱父亲(或母亲)》的作文,很多同学在文章中谈到对自己过去的不孝行为感到愧疚,及现在对父母爱心的理解。

二、培养勤劳俭朴的良好习惯

查看全文

道德水平提高训练分析论文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道德教育,认为它在全面和谐发展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其他全部教育的灵魂。他强调,少年儿童通过道德教育首先必须形成必要的道德习惯。这也和知识教育一样,儿童在一定年龄阶段必须要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错过这个机会就艰难赶上,很难补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让少年一代健康成》),这有力他说明了少年儿童早期培养良好道德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小学教育应该把道德习惯的养成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道德习惯的形成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年龄较小的少年儿童要从初级的、简单的、具体的事情做起。他还就培养和形成道德习惯的规律作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在加强对小学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我们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注重对学生的道德习惯的养成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明理激情法。这是最基本的一种方法。我们知道,任何一种道德现象,只有当少年儿童对它形成了正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内化为情感和意志,外化为行为和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觉性是形成道德习惯的必须条件之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习惯,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从向提高其自觉性。我们对学生每提出一种道德习惯要求,总要做好充分的说理工作。譬如对于升国旗时立正致礼的习惯要求,我们开展了“知国旗、爱国旗”的教育周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给学生讲解国旗的来历、国旗的象征意义,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生发对国旗的热爱之情,自觉地养成习惯。

2、榜样激励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对小学生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因此,在训练学生的道德习惯时,我们注重树立道德习惯方面的榜样以导向、激励学生既注意把历史上及当今社会上的具有良好道德习惯的人物介绍给小学生,引导他们学习,更注意在本校学生中树立道德习惯榜样。每学期,我们都要结合“家乡好孩子”活动,评选出道德习惯方面的小标兵,如最讲礼貌标兵、最守纪律标兵、最勇敢标兵等等,张榜公布,并组织宣传小标兵事迹的演讲会、故事会,号召学生学标兵、赶标兵。由于标兵就在身边,就是自己的同学,学生觉得亲切、可学。

查看全文

农村初中德育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学生受到父母的关注度相较以往会少很多,这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会起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其弊端在农村初中中已经初见端倪。为了促使每一位学生的道德品质都能够达到基本要求,教师需要重视德育教学,通过一定引导,学生才能够在自身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得到正确的塑造,朝好的方向发展。本文就如何做好农村地区学生的德育教学工作阐述自身的观点,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提升自身班级学生的道德素养做出一份贡献。

【关键词】农村初中;德育教学;教学质量;综合素养

我国农村地区初中生的家庭特征都较为相似:自身父母出去工作,多为老人陪着孩子生活。此类家庭配置模式学生缺少关爱与必要的家庭教育引导,会导致学生容易遭受外界的诱惑而产生辍学的现象,且学生的性格特征也会受到不利影响而偏离正确的发展道路。为了有效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如下的教学思路:首先教师要能够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工作,让学生学会自身判断是非,并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其次教师要能够重视对学生优秀行为习惯的培养,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良好习惯的带动下获得自身道德品质的进一步提升;最后教师要能够重视班级管理模式的优化,这对于德育效果的提升能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教师要能够重视德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工作

在针对农村地区初中学生的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避免直接告知学生何为对错的教学模式。此类模式只能够引起学生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并致使教师的德育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正确的做法是,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且要能够相信学生在自身的指引下能够明辨是非,基于此理念进行德育客观事件或理论的讲述,鼓励学生提出自身的观点和想法,并就学生提出的想法进行科学而全面的探讨。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从本质上了解到何为对,何为错,也才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最大程度的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例如,我在自身班级学生的德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以期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首先在课堂教学开始的时候,我会给学生呈现一个德育主题,并将班级学生分成正反两个方面;其次我鼓励每一位学生就自身所处的立场进行论证;最后我会就学生的观点表达进行总结,且让学生意识到正确的德育观点为何。因为这一观点是学生通过不断的论证所得到的结果,所以每一位学生都会认可相应的德育观点,且会自觉遵守。

二、重视班级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培养

查看全文

学生道德知识教育论文

一、理性分析

要解决高中学生道德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把道德知识教育与道德责任教育有机结合,这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第一、从当前高中学生特点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召开师生座谈会等了解到他们在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上有明显的差异性。学生中道德的价值取向是健康向上的,道德的是非标准是清楚的,但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不统一。如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需大力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这一问题。持肯定态度的占80.6%,?而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主动做到为他人服务的却很少,更谈不上“全心全意”。根据高中学生道德状况的这种特点,我们如果仍从道德知识教育上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其结果将是徒劳的。因为他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需大力捉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认同的,问题在于谁去提倡,从学生角度讲,很少有人愿把自己结合进去,总习惯地认为这是对他人讲的。因此在加强道德教育小必须要强化道德责任教育,使他们真正感到全社会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前提条件首先是我为他人服务,而不是他人为我服务。

第二、从道德的基础来分析,道德的基础乃是利益问题。整个社会为什么都要强调道德规范其实质就要解决不同主体的利益矛盾,并使其协调发展。马克思曾提出“对于各个人来说,出发点总是他们自己”。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现象尤为突出。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形式,利益是其杠杆,市场经济的运行以社会成员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地位为前提。以每个利益主体对自身利益的关注与追求为动力机制。市场经济的这种利益主体意识不可能不影响到高中学生,调查中“当集体刊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你最容易接受的观点”有62.3%的高中学生选择了“公私兼顾”,而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绝大部分同学选择的是“先公后私”,甚至于“大公无私”,从这一点也可以充分说明利益主体意识对高中学生的影响。当然,追求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是社会主义社会所提倡和保护的,它无疑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然而整个社会除正当的个人利益外还有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这种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是个人利益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又是其发展的条件。从根本意义上讲是一致的。但两者属于不同的利益主体,发生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不能兼顾的时候、能否牺牲个人利益来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对待这个问题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需要作出行为的抉择。前一价段全社会开展学习宣传徐虎活动,这时高中学生确实也有很大的触动。但也发现在学习徐虎活动中高中学生的普遍心态是可敬而不可学。他们十分钦佩徐虎,认为他是当前的沽雷锋,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确实很了不起。他们普遍认为,作为先进的典型人物的宣传是必要的,但要自己学习徐虎则没有必要,甚至有个别学生认为像徐虎这种人是“傻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关键的问题还在于没有抓住道德责任教育,徐虎的精神实质上是一种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在宣传学习徐虎的同时关键要抓住自己怎么来学习徐虎。以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为重,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原则,从原来个体主体利益的“利我”转变为社会主体利益的“利民”、“利国”,这是一种道德的升华,而在这种道德升华的过程中,道德责任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学生们只有在确立了道德责任感的前提下,才会把个人利益融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中,才会无条件地服从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

第三、从道德教育的目标来分析,道德教育的目标不能理解为权限于道德认识的提高,而应放在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培养上,这种道德习惯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使其成为一贯的、稳定的、自觉的行动。这种道德习惯的主要特点不是时时事事都要考虑再三才能作出行为抉择,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习以为常的符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行动。要使高中学生道德素质达到这样一种道德习惯的境界,必须经过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行为训练三个环节,而这三个环节的了解和巩固都离不开道德责任作为载体,没有道德责任作载体,道德认识不可能内化,道德情感也不可能持久,道德习惯根本不可能养成。就拿劳动观讲,调查中63.7%的高中学生认为劳动最光荣,但现实生活中,通过调查和平时与学生接触过程中发现,目前90%以上的高中学生在家不会主动从事家务劳动,在学校里对公益劳动的主动性很差,他们往往以学习负担重,学习时间紧为借口来推辞劳动。与此相反,本市某所中学一位高三学生王某,父母均在外地工作。她独自一人在上海生活,除了紧张的学习外,每天还要从事自己的家务劳动,生活自理,她不仅把自己家安排得干净整洁、井井有条,而且在班级里也非常乐意帮助同学,积极参加各种公益劳动。今年被学校作为优秀生推荐进入重点高校,毕业前夕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前后两例为什么会有如此明显的差别,我们作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发现,关键在于有没有责任感,前者是好推则推,依赖性很强,并没有把劳动作为自己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后者就不一样,她认为劳动是自己应该做的事,自己不劳动就无法生活,每天从事家务劳动是自己整个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家务是自己的一种责任。由此可见,在对高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中加强道德责任教育是个关键问题,它是达到良好道德习惯的载体。

二、对策思考

第一,教材本身要体现道德教育的内容。上海《全日制高级中学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草案)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最近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苦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第三部分对努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作了全面的论述,其中还特别提到中学政治课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育。道德教育是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政治教师的教学是以教材为依据,但目前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教材涉及到道德教育内容太少。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加、思维方式的变化,其对道德的认识明显不同于初中学生。从高中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讲,有加强道德教育之必要。

查看全文

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改革探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高度发展,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具有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能够遵守职业道德,遵守社会规范的中职生,在职业市场上受到更大的欢迎。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职业院校在劳动的培养方面应该加强职业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和道德法制教育,以及职业生思想道德以及职业道德的教育。在职业院校毕业生道德法治教育方面,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和道德的法制教育教师承担重要责任。

关键词:中职;道德;法律;教育

1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的养成需要对职业道德有基本的认知,要用对职业与企业的热爱和情感以及对客户的服务意意,只有在职业道德的基本认知下,在强烈的情感意志支配下,企业和职业的理想信念的支撑下,一个人才能将职业道德的遵守和职业行为结合成为自己个性品质的一部分。只有将职业道德品质和职业服务行为完全融入个人的一举一动,成为自身个性品质的一部分,中职生才能成长为职业市场所需要的、担负企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承担社会责任的有用的人才。

2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改革路径

该校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品德养成教育多年以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该文主要介绍该校中职生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养成教育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做出的贡献和努力。2.1发挥校园文化教育功能,提升教师的榜样作用。走入学校一点一滴都是教育,无论是课堂教学时生的互动,还是教学环境的创造,卫生打扫以及生活细节,学校的每一处布置和每一个举动都蕴含着教育的内容。中职学校无论从建筑风格、校园文化建设还是校园活动的组织,以及中职学校的一切活动安排中,都要体现出教育功能,学校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教育活动的组织来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中职生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精神得到改善和提高。另外,要做好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以及好品质的养成教育,学校要从学生的行为举止,做事习惯、课内课外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体现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措施,而中职生思想政治课教师更要在学生面前做好自己应有的表率,中职生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认真备好教学内容,让学生感觉到教师认真对待,认真对待知识、认真对待学生等高尚的品格,一个教师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扎实教学的工作态度,是对学生最好的表率。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做好中职生思想教育的引导,教师应该在课内以及课外与学生或他人互动时展示出中职教师应有的品质,包括在教学中以及课后与学生互动中对学生予以足够的尊重,懂得欣赏和肯定他人,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教学者,也是思想的引领者,在中职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中职教师应该扮演其重要角色,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引领中职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养成,以及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养成。2.2更新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在中职生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实施中,要根据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方法。长期来在终止生只要道德与法治教育实践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与当前中职生实际任职能力和认知水平存在着差异,也与当前中职生对于教育以及对于知识获取的兴趣点有着较大的距离。教师要根据当前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习惯,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以当前中职生更加感兴趣的方式对中职生实施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引领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法制教育以及职业道德,职业习惯等职业品质的养成中职生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以及中职生职业道德职业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有一些内容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要对中职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又让中职生形成合作精神,团队意识,要让中职生具备创新意识,集体主义,热爱企业,爱岗敬业,服务至上,奉献社会。要让职生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认知。确保以上职业道德认知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教育内容的前提下,中职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少一些说教,多一些故事,让中职生从现实生活事例中总结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社会发展和方便群众的积极意义。让中职生明白自己作为社会生活大家庭的一部分,自己对于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遵守,辨识给社会也是给自己带来方便和自由,正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作为职业从业者的一部分,做好自己的事情,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做好社会服务和群众服务,才使得我们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2.3组织德育教育活动,引领中职生品德养成。学校要根据中职生学校所招收的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每一个阶段学生不同的认知习惯以及学生的兴趣点,组织各式各样的中职德育教育活动,近年来由于学生生源发生变动,中职生每年的招生情况不尽相同,每年招收的中职生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以及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也不尽相同。而且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外界的了解远远高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现在的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以上所有情况,根据中职生自身的特点和中职生的兴趣点安受中职生欢迎的、能够起到良好教育效果的教育德育教育活动。中职学校应该在学校活动安排中贯彻大德育教育思想,就是教育的任务不仅安排在德育教育教学的课堂中,而应该贯穿于学校所有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中,在教育教学和活动安排中,要贯彻一点一滴涉教育的教育思想。比如,在每天的早操活动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一个班级学生出勤情况以及级跑操的整齐情况予以检查和评比,从中选出比较优秀的班级予以表扬和肯定,这一过程可以体现出一个班级学生教育中所体现出来的集体主义和荣誉感。另外在学校组织的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将相同或者相近的教育实践活动安排个不同的班级或者不同的分组,让各班级和个分组通过班级内部和峰组内部的协调和合作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动员各组实时比赛和竞赛,评比出速度最快,效率最高,质量最优的分组和班级,予以表扬和肯定。在这过程中那些优胜的班级就需要学生之间的高度配合,以及需要他们过硬的职业技能,具有高度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集体主义与服务意识的团队才能在这过程中胜出。经常性的组织类似活动,对于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以及服务意识,以及提高他们自身的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品格和职业道德都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提升中职生的职业道德品质,学校需要在类似的活动上多下功夫,在活动安排以及在活动评价与考核中都要体现出学生职业道德精神教育和职业道德品质提升的目标,以经常性的大德育教育观念和德育教育措施、德育教育活动来升中职生德育教育水平。2.4关注中职生生活教育,提升中职生人格养成。中职生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在思想道德教育课实施,要在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活动中实施和展开,也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通过生活点滴和生活习惯养进行终止生人格的养成。在思想政治课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重生活习惯,注重生活中个人行为品行和行为习惯,对于个人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养成的影响,中职生要有集体主义团队精神,服务他人的意识,这不是一句空话,在平时的生活中与他人的相处中,以及遵守生活习惯等方面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比如,在中职生集体宿舍生活中,中职生能不能按保量的完成宿舍卫生打扫?中职生能不能根据自己的职责完成宿舍生活服务工作?在与同宿舍同学的相处中,能不能为他人着想?在宿舍集体生活中做到说话轻走路,请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再比如,在学校生活中,能不能在学校集会或者卫生打扫中以集体荣誉或者集体利益为重。在中职生校外实习活动中能不能服从学校的统一安排?能不能在实习单位总手实习单位的规定和实习单位的操作规程?能不能以实习单位的利益为重做好实习工作客户服务工作。在实习工作中体现出个人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精神。这些品质应该深入到中职生个人人格之中,但这些品质并不会凭空产生,需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和教育活动中加以引导和培养。教师要根据中职生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中职生的接受能力,对中职生思想道德和人格养成在教育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指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引导学生将思想道德养成和职业习惯的养成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教育学生讲自己的向道德品质,荣誉入学习和生活,以及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变成自己个性品质的一部分,让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成为中职生个人的自觉行为。通过将中职生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品质与生活行为习惯相结合,让中职生成长成为能够具备职业精神,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备强烈的服务意识的新一代职业人才。

查看全文

当前中国小学养成教育采用的基本模式论文

【关键词】小学生养成教育实践模式反思

【摘要】本文总结概括了当前我国小学教育实践中养成教育采用的基本模式,即关注细节的养成教育、活动引领的养成教育、阅读熏陶的养成教育和文化打造的养成教育。针对现有模式存在的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的方面,作者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我国当前小学养成教育的基本模式

由于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因此小学阶段是青少年养成教育的重要时期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的许多小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各地进行了大胆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以下四种养成教育的基本模式。

(一)导之以行——关注细节的养成教育

关注细节的养成教育是小学养成教育最基本的模式,它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强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