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失范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7 12:33: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道德失范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道德失范

小议网络道德失范与网络道德教育

摘要:笔者介绍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形式及出现原因,并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健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教育

互联网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结构乃至社会结构。它对于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作用,并且蕴藏着无尽的潜能。但是,网络的作用并不是单一的,在广泛的积极作用背后也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它在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并引发了大量的失范行为。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统计,目前中国网民已达4600万人,而大学生是其中最活跃的群体,全国高校大学生经常上网的人数已达40%以上,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也比较突出。因此,加强这一群体的网络道德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是奠定网络文明的基础。

1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形式

1.1网络言行随意放纵,投放语言垃圾

查看全文

网络道德失范与网络道德教育综述

论文关健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教育

论文摘要:笔者介绍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形式及出现原因,并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互联网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结构乃至社会结构。它对于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作用,并且蕴藏着无尽的潜能。但是,网络的作用并不是单一的,在广泛的积极作用背后也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它在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并引发了大量的失范行为。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统计,目前中国网民已达4600万人,而大学生是其中最活跃的群体,全国高校大学生经常上网的人数已达40%以上,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也比较突出。因此,加强这一群体的网络道德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是奠定网络文明的基础。

1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形式

1.1网络言行随意放纵,投放语言垃圾

查看全文

中学校长道德失范防控对策探究论文

摘要: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自编问卷对辽宁省大连、丹东、沈阳等地的112名中小学校长职业道德现状进行调查,以分析和谐社会背景下中小学校长职业道德的和谐状况。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当前中小学校长由于受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存在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本研究对此提出一些相应控制对策:完善道德制度建设;加强校长道德自律;推进教育体制变革;改善社会道德风尚。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职业道德;和谐社会

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入和由此带来的社会矛盾的日益加深,构建和谐社会被日渐提上日程,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可以说道德是衡量社会和谐的价值标尺,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动力。而职业道德作为道德的一种,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对人们职业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当代社会最需要的是道德领导,学校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道德规范化机构,尤其如此。中小学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直接贯彻者、实施者,其必须德才兼备,凭借自己符合道德规范的工作才能成为学校的核心领导力量。长期以来,中小学校长作为一个独立性的专业群体,其具有专业性特征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构建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这种明确职业道德引导的缺乏对中小学校长的教育管理活动和应有的社会地位都带来了不良影响。

基于这样一种研究现状和社会大背景,本研究力图结合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道德建设的应有之义,从新时期中小学校长职业道德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控制对策,以期为中小学校长职业道德建设输入符合时展的内涵。

一、中小学校长职业道德现状本研究

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自编《关于中小学校长职业道德现状调查问卷》对中小学校长职业道德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在辽宁省大连、丹东、沈阳等地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2份,回收有效率为93.3%。问卷分为四个维度,每个维度14道题,共56道题,其中1-14题为道德认知维度,15-28题为道德情感维度,29-42题为道德意志维度,道德行为维度越高代表与实际情况越相符。最后将所得有效数据资料录入到统计软件包SPSS15.0中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

查看全文

网络社会道德的失范与重构透析

摘要:网络社会道德失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的行为道德失范,它同时也是人的网络道德走向偏差的一种类型。规范大学生网络社会道德的诸多策略选择必须围绕个体大学生和群体大学生两个层面展开,具体策略表现为强化技术设置、注重个体建设、延伸高校引导、规范网络法律的警示与制裁功能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社会道德失范重构

网络空间是网络技术带给人类的奇异礼物,它是一个技术范畴,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个虚拟的空间(Cyberspace)。正是这一空间浓缩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类开辟了第二个生存空间,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如麦克卢汉曾断言的那样,“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人类环境。不过,在网络社会中,同样会出现网下社会或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诸如道德、伦理、侵犯等,而这些都归之于网络社会道德失范名下。

关于失范的研究,具有开创性贡献的法国学者马里·居友从失范的正功能角度去理解,而我们此处的行文逻辑则是从失范的负功能开始,因为我们是将大学生网络社会道德失范看成一个社会问题,是偏离了社会常态后的一种纠偏行为,而不是着重论述大学生网络社会道德失范对社会产生的有利影响。渠敬东在总结涂尔干失范观点时认为,涂尔干的失范概念是指一种与正常现象相对的反常现象,是一种社会状态。失范的本质特征是社会整合的病态征兆,是“社会在个体身上不充分在场”的结果。不难发现,失范始终与社会常态无法分开,偏离了常态且长期运行,便概之为失范。

一、社会失范、网络社会道德失范

在探讨网络社会道德失范之前,必须先探讨社会失范的涵义。所谓社会失范,一方面指社会的价值与规范体系产生紊乱而导致功能丧失,无法指导与约束社会成员的思想与行为,使整个社会秩序呈现无序化状态;另一方面也指社会成员违背主导的社会规范的行为。这里将社会失范的定义放开了,以免把那些可能是重要的失范现象排除在外。规范瓦解与行为越轨是理解失范范畴的两个重要概念。对于“失范行为”,及“行为失范”的解析,应当同行为主体及其行为活动本身联系起来,即失范是行为主体在其行为活动过程中所作出的偏离或违背社会规范要求的行为,这里的社会规范,既包括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等一般的社会规范,也包括规章、规程和纪律等组织机构的特定规范。行为失范的直观表现,在于行为主体的行为活动偏离了社会规范所预设出的“正常运行轨迹”。行为主体走向失范、作出某种失范行为这一事实本身,也可以折射出其在观念和认识上存在的一些偏失或缺位。

查看全文

剖析转型期道德失范现象防治应对策略

摘要:任何经济体制都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例外,本文分析了在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历史特殊性,强调了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构建社会道德体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转型;市场经济;道德规范;道德失范

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生成和运行,都离不开一定的道德观念指导或道德基础,市场经济体制也不例外。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之中,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在道德建设中面临着新的困境,传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以及计划经济时代提倡的“大公无私”等道德规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道德规范的缺失,使得部分人的道德观走向了极端,礼仪缺失、不讲诚信、损公肥私的情况屡屡发生,封建迷信、黄、赌、毒沉渣泛起。因此,能否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成功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经济体制转型时期问题的产生

社会转型不同于一般的社会进化,它是指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特殊的质变状态,是社会结构剧烈的、整体的和根本的变化。我国的社会转型首先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这种过渡又首先表现为一种经济体制或资源配置转变过程。但是仅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是无法全面把握经济和社会转型的深刻含义的,实质上,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是一个包括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深刻变化的整体性过程。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初模式是和计划经济相联系的,而高度集中的决策体系,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和任何人对命令无条件地服从构成了这种制度的基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初期曾经发挥过相当巨大的作用,它有效地集中和动员了有限的社会资源,加速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并在生产力较低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实现了社会分配的高度平等,保证了社会的公平、稳定和发展。

查看全文

编辑职业道德失范原因及对策

摘要:新媒体时代,对编辑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闻编辑的过程中,力求报道的真实性,才能充分发挥编辑的价值,更好地引导受众。本文就当下存在的编辑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展开深入剖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之策。

关键词:编辑职业道德;道德失范;完善;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媒体格局的不断演变,编辑的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究其根源主要是编辑自我意识缺乏、教育培训不够等主客观因素。为顺应时展,实现长足进步,编辑不能小觑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应持续努力,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一、编辑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一)编辑职业道德是影响新闻报道质量的重要因素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也是其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对于新闻报道而言,编辑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对稿件的质量影响重大。在新闻编辑过程中,编辑不仅要确保文章字体、符号使用规范,排版合理,还要对各项信息进行有效过滤,做好新闻信息的“把关人”,确保新闻信息的真实性,进而做好受众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查看全文

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和对策综述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使用频率的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日益凸显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主要有网络本身的特点、传统教育功能的弱化和大学生的自身的身心特点。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有健全网络规则、加强对网络行业的监控、加强网络教育队伍的建设、提高大学生的自律能力。

论文关键词:网络道德失范网络道德教育原因对策

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速发展,使网络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fCNN1C1在京《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到2009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3.84亿.其中学生网民占28.8%,大学生上网率超过85%。

网络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导致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目益突出切实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管理者和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结合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基本策略。正确引导大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

为了探讨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我曾于2009年在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女子职业大学等十余所高等院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了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1091份,其中有效问卷1045份。

查看全文

剖析我国的道德失范及建设

摘要:任何经济体制都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例外,本文分析了在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历史特殊性,强调了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构建社会道德体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转型;市场经济;道德规范;道德失范

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生成和运行,都离不开一定的道德观念指导或道德基础,市场经济体制也不例外。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之中,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在道德建设中面临着新的困境,传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以及计划经济时代提倡的“大公无私”等道德规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道德规范的缺失,使得部分人的道德观走向了极端,礼仪缺失、不讲诚信、损公肥私的情况屡屡发生,封建迷信、黄、赌、毒沉渣泛起。因此,能否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成功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经济体制转型时期问题的产生

社会转型不同于一般的社会进化,它是指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特殊的质变状态,是社会结构剧烈的、整体的和根本的变化。我国的社会转型首先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这种过渡又首先表现为一种经济体制或资源配置转变过程。但是仅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是无法全面把握经济和社会转型的深刻含义的,实质上,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是一个包括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深刻变化的整体性过程。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初模式是和计划经济相联系的,而高度集中的决策体系,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和任何人对命令无条件地服从构成了这种制度的基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初期曾经发挥过相当巨大的作用,它有效地集中和动员了有限的社会资源,加速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并在生产力较低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实现了社会分配的高度平等,保证了社会的公平、稳定和发展。

查看全文

探析网络时代高校生道德失范重构

摘要:网络社会道德失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的行为道德失范,它同时也是人的网络道德走向偏差的一种类型。规范大学生网络社会道德的诸多策略选择必须围绕个体大学生和群体大学生两个层面展开,具体策略表现为强化技术设置、注重个体建设、延伸高校引导、规范网络法律的警示与制裁功能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社会道德失范重构

网络空间是网络技术带给人类的奇异礼物,它是一个技术范畴,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个虚拟的空间。正是这一空间浓缩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类开辟了第二个生存空间,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如麦克卢汉曾断言的那样,“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人类环境。不过,在网络社会中,同样会出现网下社会或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诸如道德、伦理、侵犯等,而这些都归之于网络社会道德失范名下。

关于失范的研究,具有开创性贡献的法国学者马里·居友从失范的正功能角度去理解,而我们此处的行文逻辑则是从失范的负功能开始,因为我们是将大学生网络社会道德失范看成一个社会问题,是偏离了社会常态后的一种纠偏行为,而不是着重论述大学生网络社会道德失范对社会产生的有利影响。渠敬东在总结涂尔干失范观点时认为,涂尔干的失范概念是指一种与正常现象相对的反常现象,是一种社会状态。失范的本质特征是社会整合的病态征兆,是“社会在个体身上不充分在场”的结果。不难发现,失范始终与社会常态无法分开,偏离了常态且长期运行,便概之为失范。

一、社会失范、网络社会道德失范

在探讨网络社会道德失范之前,必须先探讨社会失范的涵义。所谓社会失范,一方面指社会的价值与规范体系产生紊乱而导致功能丧失,无法指导与约束社会成员的思想与行为,使整个社会秩序呈现无序化状态;另一方面也指社会成员违背主导的社会规范的行为。这里将社会失范的定义放开了,以免把那些可能是重要的失范现象排除在外。规范瓦解与行为越轨是理解失范范畴的两个重要概念。对于“失范行为”,及“行为失范”的解析,应当同行为主体及其行为活动本身联系起来,即失范是行为主体在其行为活动过程中所作出的偏离或违背社会规范要求的行为,这里的社会规范,既包括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等一般的社会规范,也包括规章、规程和纪律等组织机构的特定规范。行为失范的直观表现,在于行为主体的行为活动偏离了社会规范所预设出的“正常运行轨迹”。行为主体走向失范、作出某种失范行为这一事实本身,也可以折射出其在观念和认识上存在的一些偏失或缺位。

查看全文

审计职业道德失范与体系重构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建立在财产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间、以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为基础的经济监督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除了要保持其独立性外,还应注重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责任的提升,坚持诚信、独立、客观与公正,并恪守职业纪律。一旦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出现滑坡,遭到社会公众的质疑,审计活动就会因此而面临危机。近年来,我国审计环境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接连出现的重大审计舞弊案件都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敲响了警钟,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反响,在强烈谴责会计造假行为的同时,也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将在文中对我国当前CPA(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审计职业道德的失范现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CPA审计职业道德、重构其道德体系的对策。

一、CPA审计职业道德的内容

(一)注重专业胜任。对CPA而言,专业胜任能力不但包括基本审计知识与审计能力,要求审计人员通过学好专业知识培育更高的职业判断力,并从中获得充分的从业经验,还包括在具体工作中的特殊要求。因此,CPA在进行审计工作前,要经过教育和培训,保证其具备专业胜任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审计实践中,CPA要持续了解和掌握已经出台的法律、技术以及审计实务的发展情况,把专业知识与技能放在审计工作前沿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胜任能力,以确保为审计对象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二)强化职业责任。对CPA来说,职业责任要求其要保持充分的职业怀疑态度,审慎对待任何一项审计任务。例如,在确认审计的重要性水平的过程中,应该全面考虑审计对象有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要对搜集证据的烦琐性做必要的准备。而为了实现这一点,就需要CPA始终保持对职业的怀疑态度,即便消减重要性水平会使得搜集证据的规模和难度增加,也不应错过丝毫的财务造假业务。此外,在保持必要的职业怀疑态度的同时,还应要求每位CPA高度重视审计工作,不能由于工作量的增加而产生工作懈怠,不能由于审计过程的烦琐而有意降低审计工作量等。(三)诚信、独立、客观与公正。把诚信视为CPA审计职业道德的关键组成部分,不但要求CPA要诚实面对一切审计工作,在审计实践中不弄虚作假,不向社会提供和制造虚假财务信息,还应保障在回答有关关系人的财务问题时均保持诚实态度。独立是CPA执行鉴证业务和有关服务业务之灵魂,唯有保持CPA审计行为的独立性,才能保证审计对象和被审计信息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客观性指的是CPA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能够客观对待所有审计证据和相应的财务数据与信息,不对任何信息进行主观臆测,不捕风捉影,杜撰财务信息。保持独立性的前提下,CPA要时刻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外部环境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公正性指在对CPA保持独立性做出要求的基础上,提供的审计结论不但不应侧重于审计对象,也不应对审计委托人进行包庇。(四)恪守职业纪律。对CPA来说,在执行审计任务时,要对大量的基础数据和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尤其要对审计对象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研判。其中的部分财务信息能够对外公布,部分财务信息由于和审计对象的核心机密有关,对企业的战略发展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审计对象谋求更大发展或者摆脱竞争压力的过程中,这些数据和信息所产生的价值不言而喻。在这种情况下,CPA就要在保证审计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对有关财务信息保守秘密,在恪守职业纪律的过程中,不但不与其竞争者进行信息交流,也不会在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向其他人透露信息。

二、CPA审计职业道德失范及其成因

(一)CPA审计舞弊难起诉。由于制度和法律的原因,我国CPA审计造假舞弊被起诉的概率处于较低水平,其原因主要有:第一,诉讼举证过程十分艰难。由于制度和法律的约束,针对CPA的诉讼取证相对困难,且技术难度处于较高水平。从这个角度讲,CPA被起诉的概率很低,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也十分有限。以目前的情况看,在涉及CPA的民事诉讼案件里,要求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证明CPA在履行审计义务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其难度可想而知;第二,起诉主体界定不清。在我国当前时期,很多企业(比如被审计单位)的公司治理结构并不完善,审计委托人一般为审计对象的管理当局者和经营者。而经营者是以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身份出现的,在审计委托里处在绝对支配地位。基于这种特殊关系,CPA会为了获得更多利益而屈从委托人的意图,出具造假的审计报告,在重大利益面前,还会和委托人之间产生合谋。(二)CPA审计违规处罚轻。按照我国CPA审计舞弊案的处罚情况,针对CPA的处罚呈现出注重行政和刑事处罚而轻民事处罚的特点。所以,如果审计过程中的相关主体的既得利益被虚假会计信息误导,继而产生明显经济损失时,违法的一方需要为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而以上责任分别处在不同范围之内,用以调节不同的法律关系,彼此之间不可替代,不能因承担行政与刑事责任的考虑而降低或者消除民事责任。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我国恢复审计制度以后,尚无任何一起由于CPA和会计师事务所违法而承担民事责任的事件。这种缺乏民事赔偿法律机制的事实让违规CPA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物质利益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审计违规现象的发生和蔓延。(三)独立审计的制度缺陷。CPA在选择执行企业制度时,因为投资人分散以及远离企业经营环境等原因,投资人与债权人一般不直接委托CPA进行审计,也不会直接向CPA付费,只是通过委托经理人的形式代为执行。这样一来,就在审计活动中构建了一种制度陷阱——经理人选择独立审计实现对自己的监督,然后支付给CPA相应费用;同时,CPA要对那些不付费的投资人与债权人等社会群体负责,而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独立审计,其独立性是难以得到保证的。更为重要的是,任何会计师事务所都要挂靠行政单位而存在,而挂靠单位多为审计对象的行业主管部门。这就使得这些行政主管部门会出于对相关利益的考虑而做出阻止CPA审计的行为,甚至会限制CPA发表客观审计意见的机会。(四)CPA审计失信成本低。对CPA来说,选择失信还是授信,一般要考虑失信成本是否存在,差距为多少。而实际上,对任何审计失信的行为都存在一定风险,而当CPA希望接受额外收益和其所承担的风险保持均衡,同时CPA因为失信而取得的收益不低于诚信效用时,CPA就会放弃职业道德,谋求个人利益。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双重作用下,我国的CPA行业存在过分保护的情况,这不但导致了CPA失信现象的发生,还显著强化了CPA进行会计造假和徇私舞弊的行为。

三、我国CPA审计职业道德体系的重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