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品质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7 12:22: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道德品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成长道德与法治建设策略

摘要:大连格致中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建设坚持恪守初心,追求教师专业成长;坚持遵循规律,践行有道德的教育;坚持付出深爱,实现有质量的陪伴。教研组规划了组内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教研组团队建设策略,辐射学校德育工作思路,全体教研组教师齐心合力,教研组工作蒸蒸日上,硕果累累。

关键词:教研组;道德品质;道德与法治

大连格致中学秉承“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情智教学、慧教乐学”的教学策略引领下做好教育。格致中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牢记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和凝聚民族价值的责任担当,在学校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提出了教研组的建设理念:恪守初心,追求教师专业成长;遵循规律,践行有道德的教育;付出深爱,实现有质量的陪伴。教研组全体成员点燃爱心火炬,释放真情光芒,提升专业素养,关照学生的道德品质成长,努力做优秀的德育人。

一、教研组介绍

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共有6名教师,其中包括两名中共党员,两名大连市骨干教师,两名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他们热爱学生、朝气蓬勃、充满干劲,一直努力将“有意义”的教育做得“有意思”,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设计与研究,探索价值观养成规律,勇于创新教学模式,建设教研组文化。

二、教研组成果

查看全文

遵守伦理准则培养道德品质论文

摘要:信息时代,网络与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给高校思想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分析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设策略,有利于促进高校网络思想道德建设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伴随着互联网对社会生活全方位的渗透,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而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最快,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当代大学生,网络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一、网络生活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1.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时空上无限制,道德上无约束的环境。大学生正处于自我道德判断力的养成的重要阶段。网络信息良莠并存,多元的信息对免疫力不强的大学生极易产生冲击,并让他们在网络提供的虚拟世界中陷入非理性的状态,造成他们责任观念淡漠、判断力缺乏。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容易消解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道德责任感,如果长期沉迷于网络,失去了外在舆论和传统习惯的制约,大学生的道德自我评价能力可能迟钝,造成他们在现实社会中道德取向的迷失。

查看全文

医学生道德品质培养意义及路径

摘要:医学生作为祖国医学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个人品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医学生顺利开展医务工作、有利于降低医患矛盾、有利于医学院校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因此,加强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一方面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来加强医学生道德品质的理论教育;另一方面,要通过校内校外、院内院外等多种途径来加强医学生道德品质的实践养成。

关键词:医学生;道德品质;理论教育;实践养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除了改革相关体制机制,还要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学生承担健康中国重任,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实操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更需要具有人文关怀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人无德则不立,医无德则不仁。医学生具备高尚的医德是成为医生的基础,也是从事医疗行业的关键。

1医学生应具备的良好道德品质

多次阐述优秀的道德素质对于医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纪念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精神上强,才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1]。青年的医学生具备良好道德品质是医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人生前景光明的基础。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的栋梁;是健康中国战略的承担者、建设者、享用者。优秀道德素质是青年医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也是必备的素质。1.1医学生应具备的良好职业道德品质。医学生基本职业道德素质是细心的态度、敬业精神、誓言意识。“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的建设者”[2]。医学生认真对待学习与工作,以一名合格医生的职业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首先,医学生具备细心、耐心的服务态度。医学生对待工作尽职尽责,极端负责是对生命的尊重。“救死扶伤,此乃医者天职,必重医德而守原则”[3]。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挽救生命是医生的职责,具备良好的个人思想品德和严谨的职业道德是从医的根本。其次,医学生热情对待患者。为患者服务是医生的宗旨,患者希望医生,解除病痛、重获健康。作为医生应该仁爱真诚、诚信热忱,不贪钱财、不畏人言,恪守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最后,医学生应牢记誓言。不忘初心,勿忘入学誓言:“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4]1.2医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医生治病救人的基础,是改善医患关系的基础。医生特殊的身份、承担的责任、巨大的压力,要求医学生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坚强是一种道德力量,是人们最大的、真正的光荣战功”[5]。应该培养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同时,医学生应具备积极探索、善于思考,自我省察、严格自律、友善正直、敢于担当的道德品质。医学生要树立高度责任心,加强知情意行的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实践能力,做一名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医学青年。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是社会的要求。医学生不仅在职业道德领域救死扶伤,而且在其他领域中也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在公共生活领域,医学生是高尚精神的代表,遵守公共行为准则、文明礼貌、遵纪守法,树立美好、正面的榜样;在婚恋家庭生活领域,医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家庭观。在家庭,医学生应尊老爱幼、男女平等、互敬互爱、互谅互让,承担家庭生活中的责任与义务。医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不断健全人格、完善道德品质。1.3医学生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承担治病救人的责任,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医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医学生的基本素质,是作为新时代医学生彰显报国情怀的体现,更是行医救人必不可少的素质。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现状,优质的医疗资源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导致医生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要求医学生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2医学生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意义

查看全文

新时代初中生道德品质培养手段论文

摘要: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初中生的道德教育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要深入探讨和研究新时期道德教育的新理念、目标、内容和方法,对传统的道德进行现代化的改造,道德教育的起始点应切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与道德需要。初中的道德教育要以基本的道德品质培养为主。初中生基本道德品质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社会人”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和思想品质的总称。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道德教育的核心,而养成教育是初中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新时期目标基本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养成教育

当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之际,正在进行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变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冲突、相互交融,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动,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带来了严峻的冲击。旧的道德体系已遭批判,已被打破。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形成,道德领域面临失范,社会矛盾凸现,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甚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高智商犯罪增多,从而给新时期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初中则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最关键的时期。这是人所共识的。新的任务、对象、环境、条件,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因时制宜、与时俱进,深入探讨和研究初中道德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在道德教育中提出新思路、运用新方法,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初中生基本道德品质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社会人”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和思想品质的总称。新时期道德教育的新理念是在伦理关系平等基础上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权利义务新理念,笔者已作另文阐述,本文着重对新时期初中生基本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作进一步的阐述。

一、道德教育的目标

1.道德教育的长远目标。道德教育的长远目标是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实现本国政治目标,即合格的政治人。古今中外,任何道德教育目标都带有政治性,因此必须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辩证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廉洁奉公的崇高品质和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顽强精神,自觉抵制剥削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健康成长。当然,这种成人化的内容,理想化的道德范型,往往与学生的兴趣、需要、思想、情感,显得不那么“合拍”,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他们的“当下生活”存在着较大距离。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对现行教材进行“二次创作”,包括对教材内容的改造、充实和重组。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文本外的教育资源,尤其是日常生活事实,从小中见大,就近取材,使道德回归生活,把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统一起来。

2.道德教育的近期目标。道德教育的近期目标是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的“合格公民”,即社会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动态性的伦理体系中不可能从自身的先天智能中来获得其德性与义务观念。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依法执政。同时,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教育他们要依法维权,拿起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从而培养起他们的法律情感,唤起他们的神圣的公民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使之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合格公民”,从而为“社会人”向“政治人”转轨作好铺垫。

查看全文

中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论文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着举世瞩目的变革。在此过程中,人们的思想也被推入一个动态的发展阶段,人们的行为方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非规范性,包括重利轻义、重己轻人等等。中学生作为思想敏感、行为可塑的知识性青少年群落,他们尚未健全的身心也受到很大冲击。诸如爱惜粮食、打饭排队、爱护公物、语言文明、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等基础性文明行为,本是中学生应当身体力行的,但是如今不少中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意识和行为减弱了。这种基础文明滞后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究其原因有来自社会来自生活的,更多的是属于教育自身。

多年来学校只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培养,在教育方式上课堂上的满堂灌代替了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社会“两张皮”,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脱节,致使学生道德水平有所下降。生活上,睡懒觉、不叠被子、抽烟喝酒、攀木折花、随地乱扔垃圾;物质上,穿名牌、搞攀比、高消费等,思想空虚,意志脆弱。所有这些都是中学生超越其自身角色和实际能力的表现。

邓小平同志提出培养“四有”新人的主张充分说明了对青少年进行道德、纪律教育的重要性。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遵纪守法等行为规范的养成,一方面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另一方面还要靠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一系列环境中通过科学管理、严格要求来养成。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是养成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主渠道。在操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利用学生群众性团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营造一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自我教育、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自觉遵守纪律和各种规章制度的良好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基础文明、道德、纪律等问题的监督与管理,在参与中受到教育,杜绝一些不道德行为而培养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校园精神文化由校园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加以体现,是师生共享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规范、文化传统、集体舆论及各种认同的文化意识。优良的校园精神文化能使学生养成优良的道德修养和学习习惯,促进他们的基础文明教育和养成教育。

查看全文

班主任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摘要】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应该从小做起,这样学生才会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打一个好的基础。作为班主任,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是陪伴学生最长的一个角色。因此,班主任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认真的培养。就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思想道德

一、班主任以身作则,影响学生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也会擅长于模仿一些大人。因此,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等的行为。因为这样很容易就会影响到朝夕相处的学生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作为班主任,我们除了要将班级的管理进行的有条不紊,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学生状态,等等。另外,班主任在进行对于学生的教育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学生还小,心理处于发育懵懂时期,教师一定要善于去用合适的方式去教育学生,不仅可以让学生欣然接受,也要让学生清楚自己的错误,明白错误的形成会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影响。之所以说,教师在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掌握好度,是因为教师的对于学生的教育是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因此,在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委婉、柔和,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这也是作为班主任以身作则教育之一。当然了最为主要的还是要做出对于学生的正确引导,引领学生的树立正确意识形态。由此可见,班主任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塑造者。

二、班主任是养成教育的实施者

对于学生的教育养成,教师就要从班级环境优化、养成目标以及认知的重要性进行培养。这样才会使得学生的教育达到真正的形成教育。(一)优化班级环境。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来说,班主任一定要重视环境的最优化。环境的好坏对于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班级来说,良好的氛围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生之间的情谊也会更加融洽。当然,对于学生而言,一天的大多时间都在班级,其实笼统地来说,班级其实也就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因此,对于班级的布置,就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创造力与动手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装扮自己的第二个家。这样学生在平时也就会更好地爱护自己的家,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且这样舒适、安静的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情操也会相应地得到熏陶,从而也会形成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也会形成更好的养成教育。(二)督促学生制定目标。对于学生良好的习惯形成,作为班主任,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去制定一个目标。学生只有拥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目标的形成,才会更加地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因此在平时,教师对学生要起到指导与指引的作用。不管是班级、学生还是教师,其实都是需要制定一个目标的。只要有了目标,才会向那个方向不断地努力。而教师在对于学生进行引导制定目标时,一定要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长,更好地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让学生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地前进。而在制定目标的同时,教师也要将更好的制定方法教给学生,将目标分阶段进行,慢慢地深入,循序渐进。如一天要完成什么、一个星期、一个月的目标。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慢慢地形成一种条理性、计划性的目标,这对于他们之后也是很重要的。而对于学生短期的成效:礼貌的形成(主动问好)、保持卫生(不扔垃圾)等好的习惯目标形成,都要适时地给予学生鼓励以及表扬,这样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会更加肯定自己,对于接下来的学习目标也就会更加有效。但是在遇到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也要及时地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巧妙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惑,而不是指责学生。这样的目标制定,会给学生起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查看全文

执政者道德品质对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作用

重视党政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执政者的道德品质,是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加强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表彰勤政廉政典型,督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执政者的道德品质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执政者的道德品质,对保证执政党所倡导的执政理念和执政制度的贯彻落实、保证党的领导与执政效果和形成社会良好的道德心理结构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执政者的道德品质的内涵

自古以来,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非常重视政府官员的政治道德建设。在古代,所谓道德,笼统的意义就是治国之道,做人之道,为官之道。如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我国孔子的《论语》等,讲的既是道德,也是政治;既是治国之道,也是做人之道,为官之道。在现代西方,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政治道德更是受到高度的重视。以1972年美国“水门事件”的曝光,以及西方国家现实政治中的诸多道德问题,如渎职、受贿及变相受贿、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等,唤起人们对政治道德的高度关注,引发了人们对政治道德的深刻反思,直接推进了政治道德的发展。中国历来就有重视官吏道德修养的传统,把包括君主帝王在内的统治者的道德修养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诚然,我国古代统治阶级的道德品质,是指忠孝节义等价值观念和三纲五常的礼仪制度,和封建专制主义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与今天我们所倡导的执政者应具有的道德品质不能相提并论。但是,我国古代重视官吏道德品质修养的传统,仍是值得借鉴的。

所谓执政者的道德品质,是指执政党代表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在执政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稳定的道德品质特征和倾向。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在风俗习惯、社会舆论、政治制度、公共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下,经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相互作用,使执政道德逐渐内化于执政者自身的结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者的道德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品质、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的有机统一。

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地位出发,执政者的道德品质主要包括如下基本要求。

1.忠诚。就是要求执政者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党的事业,为谋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尽心竭力。忠于宪法,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活动范围内活动,忠于党章。

查看全文

语文教学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研究

摘要: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品质摆在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思想道德品质对学生的成长极其重要,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初中阶段是人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在教育中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渗透人际交往、良好品格等方面的教育。对此,本文提出相应对策,以求得到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最佳策略,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想道德;策略;研究

一、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一)潜移默化原则。教育是个长期连续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交错互补和潜移默化的过程。语文教学中用渗透的方式,让教育内容自然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中,“润物细无声”的寓教于无形。学生在“情、景、理”的相互交融中明白道理的同时,也能做出正确的行动。潜移默化的原则能够使教育的形式、途径、策略更加隐蔽,也更易于学生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扎实教学,在课堂环境中,通过适当的训练、渗透,达到德育的目标。[1](二)适度性原则。在课堂中,教师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并应掌握适度原则。假如在课堂上老师不能掌控好时机,掌握原则,即便有再好的内容也是摆设。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需要把握一定的时机,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及语文教学规律,根据课堂教学的规律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变化,适时、适度和适量地渗透,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语文教师应该要有意识地带着明显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目标,有方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和谐互渗,防止出现“两张皮”、死记硬背的贴标签,或喊几句口号的现象,把一堂好的语文课变成思想品德课。(三)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是指教育者应从受教育者个人情况出发,根据其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知识结构及个性心理等方面的不同,在教学中具有针对性,使每一个教学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某一年龄段的某些学生在心理特征和智力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也存在一些特殊性,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身心发展、教育情况、生活环境的不同所造成的性格、心性也不同,他们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自然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因材施教,以合作伙伴的身份,深入到学生的心中,以家长的心态善对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将学生的不良心态扼杀萌芽状态,教会学生正确处理问题。(四)身教重于言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肯定了老师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其身教的重要性并不次于言教。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他们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对知识的渴求,对实现教育目标的坚定,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个性;教师的坦荡无私,诚实正直,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教师一丝不苟的态度,不畏困难的顽强意志等,都会被学生奉为自己的行为典范,可以让他们朝着明确目标始终不渝,为美好的生活和工作而努力。学生对教师让所产生的这种崇拜感,使教育者应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主动广泛地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善于与人交往,拓展兴趣爱好,提升道德修养等,以自己为榜样影响学生。

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研究

(一)加强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发挥传统文化的效用。在校园建设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感受到文化的气息,并在潜意识的影响下养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创建一个人文环境丰富的校园环境是有必要的。这种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将地区资源进行融合,加强学生的现实体验。例如,区域存在红色文化,我们就可以在校园之中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发掘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料与感人的英雄事迹,通过校园景观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环境中接受熏陶,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学校可以举行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主题大赛,让学生在领略学校文化的同时将内心的真情实感进行抒发,深化主题素质教育内涵。(二)可以邀请当地的司法部门入学宣传,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青少年的思想认知和自控自律能力尚且不成熟,容易在诱惑下陷入危险之中。为了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防范不良行为的侵犯,学校可以以班级为单位,邀请司法部门入校进行宣讲,来强化全体师生的法律意识,无论是在校外还是校园内部,都自觉做到遵法、守法、不犯法。(三)开展德育主题活动,丰富德育内涵。青少年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天赋和特征,并积极向学校建议,开展各种兴趣活动比赛,如书法大赛、围棋大赛、乒乓球大赛等一系列大赛,让学生在业余的时间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而减少对不良事物的注意力。同时,学校还可以根据当地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积极有效开展消防演习、感恩等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与技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发展。(四)以班主任为主体,积极参与到家校合作之中。家庭环境的好坏关系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为此,班主任可以和家长做好及时的沟通,讲解德育内容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思想意识,借助家庭和学校两方面的力量,来促进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提升。教师要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将学生最近的情况如实向家长进行反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从而保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不误。[2]

查看全文

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必要性和具体方法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专学生道德品质培养

论文摘要:道德品质是一个综合的范畴,从知、情、意、行的角度概括其构成,可将其理解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促进,不可分割,构成有序的道德结构体系。本文结舍中专学生的特点,从以上四个方面论述培养其道德品质的必要性和具体途径。

曾经在美国《读者文摘》中看到一篇题为《有德才能服人》的文章,文中列举了数位名人成功的范例,归纳起来,其寓意就是“品德高尚是成功之本”,这一原则已被众多国内外有识之士所认同。

品德,即道德品质,它给人们的生命赋予方向、意义、内涵。品德构成了一个人的良知,使人明白道理,而不只是根据法律或行为守则去判断是非。

道德品质是一个综合的范畴,从知、情、意、行的角度概括其构成,可分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组成部分。这四个要素即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构成一个完整有序的结构体系。

道德认知是指人们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它包括对道德观念、概念、原则和理论体系的认识,以及运用它去进行道德判断,它使人们自觉地把理智和情感结合起来,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行动,使人们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并具有自觉性。目前,中专学生年龄偏小,独生子女居多,在家庭中以“小太阳”自居;同时社会上一些不尽人意的丑恶现象又不断向他们渗透,这些都容易在他们的心中形成金钱、权利至上,崇尚物质利益和自我中心、个人主义的观念。

查看全文

谈论职校道德思品教育

本文作者:田超王斌工作单位: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道德品质教育要讲究方法

高等院校在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中,要注意以下教育方法。1.察“变”并抓住“变”。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告诉我们,世间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高等院校不是世外桃源,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就要及时掌握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发展变化规律。及时分析和掌握青年学生的思想活动规律,清楚的知道青年学生在想什么、干什么、需要什么。“变”是有条件的,从客观方面讲,主要包括社会、家庭、院校等方面的因素。社会因素,如政治、经济形式、社会风气等;家庭因素,如家庭成员的品质、人际关系,经济条件等;院校因素,如领导作风、奖励与惩处等。从主观方面讲,主要指思想觉悟。这些因素的变化,都将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活动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结合形势,全面分析主客观因素,熟悉青年学生的心思,密切注视青年学生的思想变化,积极探索新时期青年学生思想变化的内在规律,做到勤了解、勤思考、勤研究、勤总结,这样就能取得道德品质教育的主动权,引导青年学生加强道德品质修养。2.抓住“常”字且要用心抓。道德品质教育不是搞运动,不能靠一时一事,而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见到实际效果。经常性的道德品质教育是用学生守则、规章制度来规范青年学生的行为,保证高等院校行动的协调一致;经常性的道德品质教育,不能用命令的方法,而要用说服、教育、疏导的方法,通过思想灌输、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经常性的道德品质教育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道德品质教育,一方面是“教”,另一方面是“管”,两者不能偏废。“管”中有“教”,“教”中有“管”,把管理和教育密切结合起来。离开了“教”,“管”会导致粗暴;离开了“管”,“教”的效果也不会好。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在高等院校道德品质教育中,要与经常性思想工作结合起来。要注意从思想教育入手,重视行为规范。道德品质教育要和课堂、娱乐生活相结合。道德品质教育要经常抓,抓经常,坚持不懈。3.方法灵活不死板。高等院校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高等院校青年学生的特点,决定了道德品质教育必须生动活泼、灵活多样。要学会随即教育,就是结合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利用班务会等,针对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就事论理、进行宣传鼓动,因势利导地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要学会思想互助,要根据高等院校青年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一帮一、一对红”形式,相互谈心,互帮互学。要学会典型示范。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注意发现和培养青年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大力进行宣扬,造成人人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浓厚氛围。要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竞赛活动,激励青年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教育要讲究实效

高等院校对青年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要把道德品质教育渗透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结合高等院校的学习任务进行,把道德品质教育渗透、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高等院校要主动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增强其教育的效果。道德品质教育要注意加强行为的引导,根据青年学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和生活,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能力。开展道德品质教育,一定要讲求效果,不能图形式、走过场;要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真正搞出成效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