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风险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7 11:18: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道德风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存款保险的道德风险
一、存款保险制度概述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为了维护存款人的利益和银行的稳健经营与安全,国家金融体制中设有负责存款保险的机构,凡吸收公众存款的银行强制或自愿地以缴纳存款保险金的方式投保,当投保银行出现信用危机,特别是发生挤兑时,由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流动性资助或代替该破产机构在约定的限度内向存款者支付存款。
存款保险制度在提高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降低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监管当局的审慎监管以及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功能被公认为金融安全网的三大基本要素。金融监管当局的金融监管是一种事前危机防范的手段,而存款保险制度则可以补充金融监管当局监管的不足,可把银行倒闭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小。
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法律体系的不同,各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存在一些差异,但是其基本目标却是相同的:(1)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尤其是保护小额存款人的利益;(2)设立对出现严重问题或面临倒闭的银行的合理处置程序;(3)提高公众对银行的信心,保证银行体系稳定。
二、我国存款保险现状及建立显性存款保险的必要性
1、我国存款保险的现状
医疗险市场道德风险透析
医疗保险是国家和社会为社会成员提供用于患病、受伤、年老的治疗费用、服务和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它是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的非盈利性社会事业,关系到人们的健康、人力资本的再生产、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繁荣昌盛,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中的重要一环。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体制存在种种缺陷(诸如保险范围窄、社会化程度低;卫生资源在地区上分配严重不合理;缺乏合理的医疗经费筹措机制和稳定的医疗费用来源;医疗资源供需双方的制约机制失控,等等),加上医疗保险市场存在显著的信息不对称,于是就造成了医疗保险市场上严重的道德风险,医生和患者为了私人利益的最大化而过度提供或索取医疗服务,进而造成了医疗卫生资源使用的低效率和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在我国如何减少道德风险,提高对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防止对医疗卫生资源的过度消耗,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研究。
一、我国医疗保险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医疗保险市场的现状。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最初是20世纪50年代建立起来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该制度是适应当时的计划经济发展的形势和需要的,曾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已经严重滞后,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更深层次和更大覆盖面的医疗服务的需求。同时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导致了很多不良的现象,所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主要标志是:确立了新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对我国医疗保险体制的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医疗保险市场的特殊性,导致我国医疗保险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我国医疗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我国医疗保险市场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导致的不良现象,比如:保险范围窄,社会化程度低,承保范围不足;卫生资源在地区分配上严重不合理;缺乏合理的医疗经费筹措机制和稳定的医疗费用来源;医疗资源供需双方的制约机制失控等。二是由于医疗保险市场存在显著的信息不对称,滋生了严重的道德风险,道德风险的存在扰乱了医疗保险市场的秩序,造成了医疗费用的急剧攀升和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由道德风险引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投保人过度消费;
(2)医疗服务机构的诱导消费;
谈论农业险道德风险问题
一、引言
自2007年我国首先在内蒙古、吉林、江苏、湖南、新疆和四川试点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后,我国农业保险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五年来,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累计超过了600亿元,总计向7000多万农户支付保险赔款400亿元。但在这些骄人成绩的背后却存在着虚假承保、骗保骗赔、克扣补贴等影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造成部分地区保费、赔款虚高,阻碍了农业保险财政补贴资金的良好运行,部分农民拿不到或者拿不全应有的赔款,造成商业保险公司巨大损失、打击其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这些现象所反映出的是我国农业保险中存在的严重的道德风险。
二、我国农业保险中存在的道德风险及其原因
通常保险中所指道德风险是由于个人的行为不端、不诚实、居心不良或有不轨企图,故意促使风险事故的发生,以致引起社会财富损毁和人身伤害的风险因素。多指投保人群体中所出现的道德风险。在我国农保中所出现的道德风险,不仅包括传统的保险中的投保人的道德风险,也包括保险业务人员以及相关部门的道德风险。
(一)投保人方面出现的道德风险投保人方面所出现的道德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故意造成保险事故,其中又分故意损毁保险标的和受灾后不积极抢救保险标的。前一种主要是因为部分农民认为购买了保险没有获赔是不划算的,所以故意损毁农作物或牲畜来获取赔付,而保险公司理赔时又很难判断是否故意造成。第二种是因为部分农民认为,购买保险后出现灾害,保险公司会赔付,损失是保险公司的不是自己的,没必要去抢救保险标的。这都是因为农保知识的普及还不够。二是发生保险事故后,谎报受灾数目。例如农户为自养牲畜投保,发生瘟疫后,投保标的损失了一半,为获得更多赔款,将其他农户未投保牲畜作为自己的受灾保险标的要求赔付。保险公司很难判断哪些是承保标的,哪些不是。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农户的诚信问题。
(二)保险业务人员的道德风险现阶段从事农保的业务人员大都是“半路出家”,致使其对业务了解不透彻,对许多问题没有解决的经验,职业素质参差不齐。农保近几年才在我国迅猛发展起来,其政策、制度还在摸索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漏洞,再加上国家为支持农保发展所提供的大量财政资金补贴的诱惑,一些保险业务人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逐渐显现出道德问题。例如,一些农村的业务人员为了简化自己的工作,让投保人自行填制保单,既未认真地履行向投保人说明解释保险条款内容的义务,又未进行认真询问,造成理赔纠纷;又如,一些人员对农保的资金补贴起歹心,开出假保单来骗取保费,使得部分地区保费虚高和财政资金流失;甚至有业务人员伪造发生风险事故并自行领走赔付,使得保险赔付虚高,真正发生保险事故时,农户无法得到赔付。
失业险制度道德风险及防治策略
一、道德风险的内涵
道德风险最早是保险学中的一个概念,指投保人投保后,对其保险标的的注意程度会降低,从而增大了保险标的的风险程度。经济学家对这个概念一般化后,主要指委托人和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人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损害委托人的利益而不必为其承担责任的行为。这种情况下,道德风险常常被称为“道德败坏”。它包括事前道德风险(即逆向选择)和事后道德风险,前者被称为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后者被称为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广义的道德风险不仅包括狭义的道德风险,还包括由于人责任的有限性等原因导致人心理上的疏忽大意对委托人造成损失的风险行为,即心理风险。在这种道德风险事故中人并不具有不道德或者违法倾向,只是由于心理上的疏忽大意导致了道德风险的发生。在这些情况下,是由于委托人不能对人的心理、行为准确了解和控制造成,所以也属于道德风险。本文研究的道德风险主要指狭义的道德风险中事后道德风险。这种道德风险常常被称为“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对于这种道德风险,学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它是一种败德行为,是由于人的不诚实和不正直导致的风险事故的发生或扩大;另一种认为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人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使委托人利益受损的情况,并不必然地反映人的道德败坏,它是经纪人最大化自身利益时所产生的一种负面效应。现实生活中,往往是以上两种情况混杂在一起。
二、失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及表现形式
1.失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的定义。失业保险产生道德风险问题,最初是由20世纪70年代的劳动经济学家们提出的。他们从微观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失业保险制度对劳动力供给行为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工作搜寻理论的出现,为经济学研究失业者的理性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具体来说,失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主要是指在失业保险制度下,保险方(失业保险机构)和被保险方(参保人、失业者)两方当事人存在着信息强弱不对等关系,保险双方的其中一方失业保险机构不能观测到另外一方参保人的失业的真正原因、失业期间有无求职要求、是否积极努力地寻找工作等情况,因此处于信息的相对劣势方,而参保人在失业后成为受益方,他(或她)对自身失业原因、生活状况、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搜寻努力程度等都有全面的把握,因此被保险人处于信息的优势方。这样,典型的道德风险问题便在失业保险领域产生了。
2.失业保险制度中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在失业保险领域,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愿失业问题。失业保险道德风险中的自愿失业是指参保人因主观原因而导致失业,其目的在于获得一定数额失业保险金的行为。在失业保险制度中,失业保险机构在认定参保人失业事实时,很难准确把握失业人员是否因主观原因而导致失业的发生。部分参保人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主动自愿失业,冒充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虽然失业保险金的数额有限,不可能完全满足失业人员的现实需要,但失业保险金是在参保人不参加任何工作的情况下发放的,因此失业保险金对于自愿失业者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的。
社保的道德风险及遏制诠释
摘要:道德风险来自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是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不利后果的人为风险。道德风险在社会保险领域发生的频率最高、分布最广、造成损失最大、防范难度也最高。被保险人试图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优势,在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做出损害保险人利益的行为。道德风险在社会保险的所有项目上都存在相应的表现及危害。针对社会保险中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应从完善社会保险立法、增强查处力度、设计约束与激励并重的机制、建立信息对称机制及诚信自律机制等方面遏制社会保险的道德风险。
关键词:社会保险;道德风险;遏制策略
一、社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内涵
社会保险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处于核心地位,道德风险在社会保险领域发生的频率最高、分布最广、造成损失最大、也最难防范。它是指在建立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关系后,被保险人试图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优势,在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做出损害保险人利益的行为。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阿罗就研究和首先提出了保险中的道德风险问题,他对道德风险这一术语的定义是“保险单背离了它本身的激励方向,并因而改变了保险公司所依赖的保险事故发生的概率。这样,一个保险金额超出保险价值的火灾保险单可能会诱致纵火案的发生或至少能导致管理疏忽。从世界范围看,现代社会保险制度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各国能否有效应对社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可以说,从北欧福利国家竞争力的下降,到西欧国家的社会保险基金危机;从对英国社会福利制度是“养懒汉”制度的批评,到美国医疗保健制度运行的低效率,都与道德风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中国的情况看,在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和运用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也是道德风险或相关问题,而且,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还很不充分。这种情形,使我们必须关注社会保险领域的道德风险。
二、社会保险中道德风险的表现及危害
(一)中国社会保险领域道德风险的表现
社会医疗保险道德风险防范管理策略
1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及表现形式概述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主要源于医疗组织机构,也就是医疗组织机构引导患者接受过度检验,使患者入院门槛降低,在治疗方案选取时,临床医师通过选取治疗费用较高的诊疗方案,导致过度医疗现象十分严重。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及表现形式具体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医疗资源过度使用。因社会医疗保险的费用支出主要通过第三方支付,基于此促使患者与医院在疾病治疗中,并没有处于诊疗方案“性价比”的层面加以考量,而是更加主观倾向于高昂的诊疗计划,以至于医患双方缺少费用节约意识,引发道德风险问题,具体表现在:(1)常见的挂床住院现象。即“小病”患者假住院,记录相关的住院信息,医院开具相应的病历,但是并没有真实住院,而是在家中调养,利用此种手段,获取医院在门诊无法报销部分的医疗费用。(2)分解住院现象。也就是患者还没有痊愈时,患者通过多次住院出院分解住院费用,避免社会医疗保险费用支付达到封顶线。(3)过度医疗检查与过度手术现象。是在患者还没有确诊的情况下,实施相关没有必要的医学检查,在治疗过程中,除去必要的医学检查,还进一步增加相应的检查项目,在医疗设备检测的情况下,促进过度手术发展。(4)过度使用药物。利用高价新特药替代常规药品,使完全可以口服药物治疗,却改成输液治疗,造成抗生素滥用,现阶段药品总使用量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第二,参保者疾病防范意识低下。没有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个人,相比于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个体,缺少“积极锻炼,疾病防控”的观念,因为锻炼与防控都是需要相应的成本。结合相关数据表明,参保个人在不健康生活习惯等方面变化并不显著,吸烟的概率上升0.927%、饮酒的概率增加0.096%,但是参与体育运动的概括有所降低达到6.57%,由此可见,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的个人防控积极性减弱,不管是在个人角度,还是国家的角度,都会对公民体能素质带来影响。
2社会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的原因分析
2.1不对称的信息。在医疗领域范畴中,医院掌握先进的医疗技术与医疗信息,促使自身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然而大多数患者对于自身疾病并不十分了解,且无法确定自身病症,如若临床医师建议患者接受相关检验与手术治疗,患者不存在相应的充分信息,自己无法判定这些诊疗技术的实际需求,只能从医院诊断中,选取相应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数目。2.2医疗服务价格补偿政策。医疗服务价格补偿政策“以药养医”实施以来,促使临床医师、医院组织机构的实际收入和医药费用存在正相关,药品收入作为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因对于医院的投入进一步弱化,准许临床医师收入药品收入15%左右作为提成,这也促使临床医师容易引导患者选取价格高昂的药品进行治疗,导致社会医疗保险财政压力持续增加。2.3第三方费用支付形式。参社会医疗保险者的医疗费用主要由社会医疗保险组织机构进行代付。社会医疗组织机构希望减少医疗费用,然而患者更希望社会医疗保险组织机构支付更多的医疗费用,临床医师在此环节容易站在患者的角度,也就是患者选取高付费比与最佳治疗效果,临床医师考量自身经济因素与医患关系也更加侧重于高费用治疗方案的选取。结合微经济学理论基础,编制社会医疗资源需求曲线图(如图1所示),进一步体现患者对于医疗资源的需求变化情况;在没有推行第三方费用支付形式与事后报销情况下,患者考量自身的经济条件,会尽量运用便利的医疗资源,针对医疗资源的需求量用Qa表示,在费用获得社会医疗保险机构保障之后,相较于医疗费用患者将目光转向治疗效果方面,医疗价格保持不变,但患者对于医疗资源的需求量也从过去的Qa发展成Qb。观察图2,体现医院针对医疗资源的供给情况,也就是在患者没有接受社会医疗保险时,医疗组织机构会出于对患者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考量,医疗资源供给量用Qc,在社会医疗机构对准患者实施保障后,社会医疗需求量也会升高至Qd。第三方支付形式的出现,容易降低临床医师与患者的节约意识,导致二者在临床治疗中,忽视对治疗费用、支付能力的考量,从而盲目选取治疗价格较高的方案计划。2.4临床医师的防御治疗计划选取。受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医疗纠纷事件,医疗事故频繁发生,较高的医疗费用使得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等情况,导致临床医师与患者的关系日益紧张化,患者容易对临床医师与科学技术有着较高的期望,以至于临床医师容易选取防御治疗方案,对自我加以保护。也就是为了让自身承担过多的治疗失败责任,而在临床治疗初期,要求患者展开全身检查,涉及在患者没有被确诊过程中,要求患者展开检验与在确诊后重复检验,治疗阶段支持与引导患者接受手术,并要求其选择费用高的药品与以期,患者也由于第三方支付的保障,乐于接受临床医师的诊疗方案,导致社会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发生频繁。
3规避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的对策
3.1加大对医保政策的宣传力度。错误的医疗认知不仅仅存在于社会大众之中,也有少数医务工作者缺少医疗认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与我国医务工作者职业教育培训系统不完善存在联系,譬如缺少过度应用抗生素所造成的危害性认知,针对病毒感染的感冒疾病,也盲目应用抗生素治疗,使患者体内形成抗药性。为此,加大对社会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大众的医疗意识,使其在思想层面中正确认识医患关系,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除此之外,通过加大对社会医疗保险的宣传力度,使社会大众的预防意识进一步提升,注重体育运动,避免事前道德风险的出现。3.2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检查,建立相关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制度。结合当前社会医疗保险的具体状况,遵循“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的思想观念,学习与借鉴西方国家医疗保险立法的成功案例,积极构建符合社会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医疗保险法律机制,建立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险配套制度。运用法律政策,对社会医疗保险中医疗服务组织、参保者以及社会医疗保险管理部门等加以约束,降低道德风险的发生概率,净化社会医疗保险环境。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检查力度,并制定有关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机制,杜绝社会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的发生,对于查处的违法行为加以严惩,从实质上解决社会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问题的发生。3.3政府及有关管理机构加强对药品市场改革的力度。为了改善社会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问题,政府及有关管理机构应该加强对药品市场改革力度,提高社会医疗保险组织机构的监管效率,才能净化社会医疗保险市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减轻财政负担。提高社会医疗保险组织机构的监管效率,可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加强医保人才的培养。社会医疗保险中市场定位、风险预估、支付形式、保障机制以及医疗组织机构评价等工作都需要较高的专业性,组建一支掌握保险知识、医学知识、法律知识的专业型人才团队,可保障社会医疗保险组织机构的监管效率,也是管控道德风险的主要方式。第二,加大对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的监管。我国审计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审查组织,聘请专门的工作者对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应用情况进行审查。利用定性与定量相互融合的评估方式,对社会医疗保险管理部门、社会医疗保险定点机构的执行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履行合约、经办服务等方面展开客观评估。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巡查、审查方式,对社会医疗保险经办组织进行书面材料报送、问卷实践、接受举报投诉等审查管理。根据评估结果,对其实施相应的惩戒措施,使出现的道德成本进一步升高。除此之外,学习与效仿日本“第三方审核制度”,制定有效的费用审核制度。日本医疗机构组织需要定期把医疗结算清单送至社会医疗保险管理部门,社会医疗保险部门委托医疗费用支付基金组织与国民健康保险组织进行联合审核;医疗组织机构费用结算清单通过审查不存在错误之后,由社会医疗保险部门通知设立于全国各地的医疗费用支付基金组织和国民健康保险组织联合部门,向医院、诊所等地支付相应的医疗费用。第三,形成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险组织机构和医疗服务组织的一体化模式。此种模式主要由保险组织开设自己合约医院与招收临床医师,以便为参保者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对社会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加以控制,改变过去社会医疗保险“注重治疗忽视预防”的现象,进一步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根据研究调查表明,现阶段美国医疗费用增长效率减弱,管理型社会医疗保险机制发挥重要的作用,相较于传统的社会医疗保险,可使医疗费用下降10%-20%左右。
存款保险体制道德风险探究
存款保险制度最早兴起于美国,后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引进此制度,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目前中国也正考虑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保障存款人的利益。但是存款保险制度中各个主体道德风险的存在,使得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困难重重,如何规避道德风险,以使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对于存款保险制度道德风险的研究一时间成为热点。
存款保险制度又称存款保护体系,是一个国家的货币主管当局为了维护存款者的利益和金融业的稳健经营与安全,在金融体制中设置负责存款保险的机构,规定本国金融机构必须或自愿地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率向保险机构缴纳保险金进行投保,在金融机构出现信用危机时,由存款保险机构向金融机构提供财务救援,或由存款保险机构直接向存款者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以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的制度。存款保险制度与最后贷款人制度,作为金融监管的保护性措施,为保护公众利益,维护公众信心,维持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同业之间的一种风险转移和补偿机制,体现了金融机构之间共担风险、共御危机的一种努力,它通过直接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来维护公众的信心,进而防止银行恐慌,维护金融安全,明确的救助标准也规范了这个制度。但是,存款保险制度也有明显的缺点,其存在的严重的道德风险使得存款保险制度的运行离不开严格的监管,这无疑加大了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的成本,并最终转嫁给参加存款保险的银行。
一、存款保险道德风险的概念
经济学上的道德风险,是指隐藏行为的风险,具体表现为在签约后,交易的一方违背承诺,进行有利于自己、损害他方利益的行为。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是指存款人、投保机构、存款保险管理机构以及监管者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惜以存款保险机构和存款人的损失为代价,以更高的风险决策追求最大利益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身的损失,以致发生银行倒闭的可能性。
存款保险道德风险是先于存款保险而存在于银行体系中的,它是由于银行本身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有限责任制度形成的,是内生于银行体系运行中的。但是,不可置否的是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诱发了更大的道德风险。
人寿保险中道德风险原因与策略
一、人寿保险中道德风险的成因
在人寿保险中道德风险的成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保险活动信息不对称
在我国人寿保险行业中,当事人与保险公司虽然签订了一系列的合同,这些合同是当事人维护自身利益的有效武器。但在签订合同同时,大多数当事人对合同中内容没有清晰的概念,有些人对合同当中专业术语和文字理解不清楚,很容易误导当事人正确理解合同内容,造成当事人不能正确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局面。保险商品具有强烈的专业性,保险合同具有内容多、术语繁杂等情况,当事人在签订相关合时,往往没有仔细阅读合同的内容,就被动的跟着保险人员进行签约活动。在整个保险签约过程中,保险工作人员熟知合同中的条款,明白各种专业术语的含义,使得保险公司在合同中占据着有利位置。一些保险公司也存在利用相关术语的专业性,误导当事人正确解读合同,损害了当事人在相关保险活动中的利益。保险活动信息不对称是保险行业中道德风险的主要成因,在人寿保险活动中也有明显体现。人寿保险工作点是人的生命健康,在相关保险合同中,专业术语的使用情况更加频繁。专业性术语加深了当事人理解相关条款难度,容易导致保险中生成道德风险。
(二)在法律上,射幸性是道德风险的主要成因
合同的射幸性是指,在保险过程中,被保险人能否获得保险金、保险人是否需要支出保险金是不确定的。在人寿保险中,当相关保险人发生保险事故时,被保险人所获得的经济利益远高于所指出的保险金额。在人寿保险中,投保人可能所获得的经济利益远高于他所支出的保险金额,但也存在没有获得利益的可能;对于投保人而言,他所支付的保险金额可能高于他所收取的保险金,同时也有可能只收取保险费而不承担支付保险费的可能。这种理赔的风险性,导致射幸性成为道德风险的主要成因。
医疗保险道德风险及防范论文
内容提要: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道德风险使医疗费用快速不合理地增长,过度消耗有限资源,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本文对我国医疗保险及其表现,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的约束机制和防范措施,对当前医疗保险进行制度上的改革与完善方面提出一点建议。关键词:医疗保险;道德风险;风险防范一、引言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是公共选择的结果,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点,即具有社会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身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使它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起着“减震器”和“安全网”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社会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社会稳定担负着巨大作用,因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医疗保险,政府以各种形式来组建、完善和提供社会医疗保险。在理想的情况下,医疗保险的提供不应改变被保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医疗费用的变化,也就是说,保险当事人的行为不应该影响保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增加医疗费用的支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一条件是很难满足的。在医疗保险中,医疗费用并不是完全由个体所患疾病来决定的,它还受个体对医生的选择、就医习惯和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内容等因素的影响。大量的事实表明,由于医疗保险的提供,它为患者提供了过度利用医疗服务的动机和激励机制,也给医疗机构的过度供给创造了更多机会和条件。即通常会引发所谓的“道德风险”问题。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是医疗保险机构所面临的一个最重要风险,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我国如何减少道德风险,提高对有限资源的利用率,防止对医疗卫生资源的过度消耗,却值得我们认真去探讨与研究。
二、道德风险及表现形式
在保险领域里,道德风险是任何一个保险人都必须面对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风险。国家实行基本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后,使医疗机构和患者都成为“经济人”,而“经济人”在做决策时就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其出发点。我国的基本社会医疗制度推出时间较晚,医疗卫生体制也存在诸多的缺陷,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在我国就更为严重。如何对其加以有效的防范与控制显得极为迫切。
(一)道德风险的概念及其影响道德风险最早源自于保险业,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经济生活中各个领域的各个方面,成为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道德风险亦可称之为“败德行为”,一般是指一种无形的人为损害或危险,是市场失灵的一种形式。泛指市场交易中一方难以观测或监督另外一方的行为而导致的风险。[1]在医疗保险领域,道德风险是指一方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在经济活动中,道德风险问题相当普遍。获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斯蒂格里茨在研究保险市场时,发现了一个经典的例子:美国一所大学学生自行车被盗比率约为10%,有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发起了一个对自行车的保险,保费为保险标的15%。按常理,这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应获得5%左右的利润。但该保险运作一段时间后,这几个学生发现自行车被盗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何以如此?这是因为自行车投保后学生们对自行车安全防范措施明显减少。在这个例子中,投保的学生由于不完全承担自行车被盗的风险后果,因而采取了对自行车安全防范的不作为行为。而这种不作为的行为,就是道德风险。可以说,只要市场经济存在,道德风险就不可避免。
(二)不同角度下的道德风险
社会医疗保险道德风险论文
内容提要: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道德风险使医疗费用快速不合理地增长,过度消耗有限资源,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本文对我国医疗保险及其表现,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的约束机制和防范措施,对当前医疗保险进行制度上的改革与完善方面提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医疗保险;道德风险;风险防范
一、引言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是公共选择的结果,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点,即具有社会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身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使它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起着“减震器”和“安全网”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社会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社会稳定担负着巨大作用,因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医疗保险,政府以各种形式来组建、完善和提供社会医疗保险。在理想的情况下,医疗保险的提供不应改变被保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医疗费用的变化,也就是说,保险当事人的行为不应该影响保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增加医疗费用的支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一条件是很难满足的。在医疗保险中,医疗费用并不是完全由个体所患疾病来决定的,它还受个体对医生的选择、就医习惯和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内容等因素的影响。大量的事实表明,由于医疗保险的提供,它为患者提供了过度利用医疗服务的动机和激励机制,也给医疗机构的过度供给创造了更多机会和条件。即通常会引发所谓的“道德风险”问题。
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是医疗保险机构所面临的一个最重要风险,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我国如何减少道德风险,提高对有限资源的利用率,防止对医疗卫生资源的过度消耗,却值得我们认真去探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