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7 10:21: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单元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复习
【摘要】英语单元复习课的周期性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刷新、激活已学的知识。教师要有机、有序地利用单元的材料来进行整体单元复习,课堂上对于语言的聚焦要有重点,操练语言时要紧紧贴合主题,强化、突出和深化主题意义,设计符合生活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真实,使学生的表达合理得体。同时,教师要关注人文素养的无痕渗透,体现学科育人的价值。
【关键词】主题意义;教材;活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新时代的英语学习不仅要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更要综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我们在课堂上设置的活动大多符合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符合记忆规律。周期性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刷新、激活已学的知识。笔者在复习时尽可能调动以前的知识,扩大单元复习的范畴,增强复习的意义,并在长期的复习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五个关键点供大家参考。
一、聚焦主题
教师要综合利用单元的材料来进行整体单元复习,课堂上操练语言时要紧紧贴合主题,强化、突出和深化主题意义,体现学科育人的价值。当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具体生活经历或人际交往联系起来时,教师往往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成果,这也将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内容。每次做到这一点,学生的学习会稳步向前走,不会出现掉队的情况。复习时,教师要适度拓展,不能偏离主题,更不要频繁变换主题,使主题意义集中。如果教师把一个东西讲多了、讲复杂了,学生就记不住了,印象就没那么深刻,如吃饭,一大桌菜吃下来,不知道哪样好吃,但如果只有一个主菜,其他都是配菜,那就能说出什么好吃了。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5Helpingourparents为例,做家务只是为了帮助父母吗?不单单是这一点,最后,学生能从课文中感知到可以improvemyself,可以营造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养成勤劳善良的品格,在做家务的过程中锻炼了能力,让自己更能干,成就了betterself。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文本,精心准备。如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5Seasons这一课文中给出的春、夏、秋、冬这几个句子,第一句都是点明季节和特征,接下来两句都是体现季节特征的活动。春天:flykites,goboating。夏天:goswimming,eaticecreams。秋天:havepicnics,goclimbing。冬天:makesnowmen,goskating。这里面也包含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我们有踏春、踏秋的习俗文化,如重阳节时,我们可以登高游玩。教材中文本最后给出的是情感,这些情感是和前面的活动有关联的。在小学阶段,能够让学生模仿或者仿写就达到了复习效果,仿写的要求是要把文本解读到位。所以,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让他们形成自己的东西,不要轻易调整文本的顺序。单元复习的目标要和单元的整体目标一致,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7Summerholidayplans这一课为例,教师询问信息,设置表达信息和礼貌的问答。注意,这一课重点不在如何制订计划上,也不仅仅在travel这一点上,还有去探亲访友、和父母亲一起游玩等。教材中Checkouttime这一板块,也只是简单让学生叙说“Iwill…”句型。课文学的是什么,教师就要强化巩固什么。
二、关注整体设计和架构
数学单元教学规划研究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亟需破解的课题。本文以数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A版第五章《三角函数》为例,对提炼三角函数单元大观念、单元学科核心素养分析、运用大观念来组织数学单元教学规划等在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以期通过大观念统领下的数学单元教学规划来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
一、依据课标、教材,提炼三角函数单元大观念
数学单元大观念指的是反映数学知识单元本质及其特殊性的,构成单元知识框架的概念。如果说数学知识具有“内核+环绕带”的洋葱结构,那么,大观念就位于其靠近中心的圈层,是联结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具体知识的纽带。
(一)课程标准分析
三角函数课标的内容要求指出:“三角函数是一类最典型的周期函数”。由此可知,周期函数是反映三角函数单元本质及其特殊性的,构成单元知识框架的上位知识。
(二)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探讨论文
新的语文教学观,就是不再把传授每篇课文的有关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它不要求学生全面弄通每一篇课文,而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把课文作为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和对他们进行读写听说能力训练的语言材料来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单元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单篇教学,它摒弃了以单篇为基本单位的教学形式,而要以单元整体来教学。这种形式可以精简教学环节,缩短教学过程,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下面就所做的几个方面,谈些初浅的看法。
一、完善知识传播过程,树立单元教学整体观。
语文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诸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的。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使语文知识传授系统的诸要素都发挥作用,按教学程序办事,老老实实完善知识传授过程。
从大范围说,首先教师应根据大纲要求,仔细推敲每堂课的教学目的、难点、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和课外结合点。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不能把握这些,就无法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必须要有知识、能力和方法,才能对学生有所给。其次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再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反馈到教师那里,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训练目标、易误点等)再作指导,返回给学生。这样,才能说基本完成知识传授过程。
初中物理单元教学探析
一、初中物理单元之间的节点联系
在九年义务教育里面,物理课在八年级开设.物理课不但对知识进行介绍,重要的是希望学生经由系统学习,运用物理问题来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的科学态度进行培养,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得到全面提高.在八年级学习物理时,学生都是初次接触物理,初中物理教材里面的内容一般都容易理解,而且不缺乏趣味.因为初中物理里面的教材内容一般都处在很抽象的状态,因此很多教材单元有大部分都来源于生活、生产和科技活动,这些内容不但将一些物理学的材料引入,并且在生活里面有很多物理现象需要研究的材料.初中生都是年龄比较小,经验缺乏,接受能力也处于初级阶段,这些复杂的特征会使学生的学习受到影响.物理教师需要对这些复杂现象之间的联系引起注意,这些联系其实就是单元需要学习的“节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尤其是复杂现象里面的内部联系,需要学生将节点进行掌握,进行系统地学习,完整的知识结构都需要构造,这样学习的目标就能够实现.例如,在讲“物态变化”时,课本里面有着许多融化、凝固、升华等知识,这一系列都有着相应的规律.教师要将其中缘由进行联系,将他们的规律转换进行图例结合,如图,物质的形态在固、液、气之间转化,而且还存在融化、凝固和升华,这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几类现象的联系进行总结,从而将单元的难点和要点进行深刻地掌握.
二、在定量计算里面推理节点
有着社会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只要提到计算方面的问题时都会避之不及,谈到原因,主要是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推断不够了解,这样学生肯定不容易将结果计算出来.这些推理的难点也将成为物理教学里面的一个“节点”.例如,在“机械做功”单元里面的难点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定义推理里面,初中学生数学能力不够,推理的过程通常比较烦琐,而且物理的学习需要良好的数学基础,因而物理教师不能将该推理过程复杂化,这样才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章节里面的内容.
三、实验单元中易错细节就是单元节点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做实验,接着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最后利用结论对新问题进行解决.在学生实验过程中,一般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错误,这些错误会影响探究结果,所以教师需要对这些容易出错的实验细节进行了解,这类的细节也是教学单元里面的节点.初中物理中“物质的物理特性”单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的实验就是利用天平对物体的质量进行测量,该实验里面最大的错误是:天平并没有调节平衡,游码的调节比较粗心.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提醒学生此类的注意事项,利用一些实验训练,培养一些良好的习惯,提升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例如,在讲“电磁转换”时,对“直流电动机进行安装”,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感受到电与磁之间的联系,教师在课堂上抽象提出的电磁关系通过实验一一体现,不但学生对电磁关系的兴趣受到激发,而且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随堂实验中,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有很多,对零部件进行安装的时候,电路连接不顺,电刷的紧固程度不够等.通电之后,转子不转动,甚至有一些学生无所适从.这个时候,需要立马切断电源,等待转子远离平衡位置后再进行启动.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能一个劲地追求平衡各点,需要对重点进行掌握,就像阿基米德所说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将整个地球撬动”.该支点如同初中物理单元教学里面“节点”,节点虽然比较小,但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当节点把握后,所有的问题就一一解决了.因此,教师需要着眼物理教学,从小地方入手,将关键的节点把握,通过下一个节点的突破来将单元的教学进行推动,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物理,将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
语文单元教学论文
[内容]
语文单元教学与单篇教学有着根本的区别。单元教学不再停留在一篇课文的挖掘上,着眼点是“单元”,更注意思维的立体性、整体性。进行单元教学,语文教师不能仅仅熟悉单篇课文,而应熟悉一单元或整册教材的联系性、层次性和整体性,形成宏观的蓝图。
单元教学,教师不再局限于单篇课文教学的一课一得上,而是把整体知识传授给学生,使知识的信息在学生头脑这个“加工厂”里,与旧知识相交接、相撞击,而融合、理解,再形成能力,运用于读写实践中去。如此,知识将是链条,或网状的整体系统。
例如,教授初中第一册中第一单元时,教师要设计出一个单元的整体思维目标:
①初步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本单元反映的是家庭生活),从课文中得到生活的启示。
②学习抓人物形象特征,在叙事中结合抒情的写法。
语文信息化教学和单元教学融合的对策
摘要: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各学科教学的主流模式,一些抽象的知识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转换,并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带来更优质的课堂体验。对于现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讲,为更好地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能力,“单元整体教学”这一理念逐渐登上了语文教学的舞台。将一个教学单元作为整体引入,引导学生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学习和鉴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将信息化教学与单元整体教学相融合,可以让语文教学的质量实现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素材和语文思维,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的语文综合能力。由此可见,实施信息化单元整体教学是当下语文教师需要着重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语文;信息化教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途径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小学语文的教材结构与内容设计,就会发现每一个单元中的课文、口语交际和习作之间都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这些联系透露着本单元的思想主题,也是教师需要有意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点。因此将一个单元作为整体开展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意识,让学生逐渐学会通过自主探索来发现单元中蕴含的深刻意义,从而不断丰富自我,在提高自身语文各项基础能力的同时也完善内在的语文素养。但是这一理想化目标并不能通过以往的教学方式实现,而是要在得力的工具辅助下得以实现,这一“得力工具”就可以选择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已经是语文教师非常熟悉的模式,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真正知道应当如何发挥信息化教学的最大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在制定单元整体教学对策时,有指向性地添加信息化元素,使二者得到充分融合,促进教学的发展和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
1影响语文单元整体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因素
1.1教师缺乏信息化教学的操作技能与意识
虽然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主要模式,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真的“会用”这一得力工具。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语文教师将信息化教学的价值仅通过展示PPT、播放简单视频而体现,但是这绝不是信息技术的全部功能。教师的使用方法往往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需要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利用率。但是在很多语文教师的思想中,信息化教学仅仅能够起到有限的辅助作用,并不能引起实质性的改变,这种思想致使很多教师在课余时间没有投入精力于信息化教学的操作技能提升之上,而是过多地注重学生的成绩是否得到提升、课时的安排是否合适等等。因此,缺少了过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教师自然无法熟练使用这一工具,也就无法有效促进信息化教学与单元整体教学相融合。
教材单元教学管理论文
“义教”小语教材是人教社配合九年义务教育新编的一套教材。在使用这套教材时,要明白教材的编写意图,了解教材的编写特点,把握教材的内容结构。根据几年的试教情况,我们以为:以新大纲为依据,以各册教材教学要求为目标,以单元为整体来组织教学可较好地体现编者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本文试就义务教材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操作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统览教材,弄清每一单元在整套(或全册)教材中的
地位和作用是单元教学的前提
每教一册教材,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的内容结构和编排特点,然后再弄清各单元或各部分知识内容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确定教学策略和重点。比如第一册教材中的汉语拼音,教师在教学前一要明白大纲中关于汉语拼音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的表述:“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二要明白新大纲对汉语拼音帮助阅读的功能、汉语拼音的直呼要求以及书写要求较原大纲相比有所提高,而教学时间大致相同。因此,教学时要投入大量精力教好汉语拼音,使学生基本能达到大纲要求。这样,就为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打下了基础。又如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材编排了本册第二个“归类识字”共5课,要学习生字69个;“看图学文”2课,要学生字19个。这样,本单元共学习生字88个,占全册生字总数的五分之一多。除此之外,还在“基础训练”中安排了用音序查字典的内容。教学这一单元,因生字较多,老师不仅应将生字作为教学重点,还要根据5课“归类识字”的不同编排方法,确定本单元“教给学生汉字规律和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重点地位。教学“归类识字”,要在学生已有的识字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利用课文中提供的例句和词语理解字义,通过对比,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避免学生混淆。用音序方法查字典在整套教材中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时,要做好复习与巩固工作,比如能按汉语拼音字母表顺序写出大小写字母、能够区分易混的声母韵母及音节、能迅速翻页等,然后教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在老师指导下,反复练习,逐步达到熟练程度。在两篇“看图学文”《骆驼和羊》、《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中,要图文结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老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思考,得出结论,从而明白课文所讲道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紧扣教材,处理好教学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是单元教学
的优势
统编语文教材阅读主题单元教学对策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与传统主题阅读教学和单元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差异,将三种阅读教学方法有效结合,能够进一步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群文阅读的教学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提出了具体要求,而群文阅读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阅读素养方面有着明显优势,群文阅读的多文本阅读特点可以是学生从多种文本中感悟阅读方法,积累良好的文化情感。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小学阶段作为阅读素养初步形成的基础阶段,阅读能力的塑造将对学生今后阅读素养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在课堂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无疑是教材上的课文,受限于教学时间和篇幅,课文的数量与选取较为有限,只有少量的课文供学生阅读。近年来,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语文阅读的占比逐渐增多,阅读的重要性不断凸显,阅读也关系着识字、写作、核心素养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得群文阅读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应将多样性的课本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课上对阅读方法与阅读形式触类旁通。
二、群文阅读与主题单元教学的结合
群文阅读、主题阅读和单元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方法,过往很多教师对这三种阅读教学模式的区别进行了分析,却少有探究群文阅读与其他两种阅读教学方式的契合之处。
(一)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思考
一、紧扣单元主题,优化整体教学程序
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应当说十分符合科学认识事物的系统论,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去说:事物都是由若干部分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的,而这之间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英语教材的单元也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的,这规律实际上就是每个英语单元的主题,它是单元组合在一起的核心。如果我们想利用单元板块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对教者而言首先就必须切实真正了解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核心,并从整体的范畴对单元各课相互联系的各部分进行观照。我们也十分明确围绕主题所贯串的各课它们又具有其基本的线索,这线索有纵向和横向之区别,那么,我们整体教学的构思就必须把握住这纵横向的一些内容。整体组合单元教学实践从一定层面上使我们认识到:单元整体教学如果能够比较充分地从教材整体出发,努力把握住整个的单元系统,在这样的基础上串联起单元知识及训练的要求,小学生则能轻松、愉悦并迅速掌握单元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反之,零碎的教学将会形成一定意义上的反面效应。学生无法系统地消化一单元的内容,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教学中可能要再去“炒冷饭”。因此,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握好单元教学主题,在充分优化教学程序上下足工夫。
二、紧扣单元主题,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单元整体性的英语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整体性和应用性。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就必须努力摒弃片面注重词句的教学,将英语教学逐步渐进地推向应用性与生活化。如果我们在教学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情感体验与整体认知,教学效率可能大打折扣。从单元主题的整体角度来设计教学,必须在充分考虑学生自主的前提下,同时基于单元整体性设计单课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过程。比较明确地为我们学生理顺和理清单元整体主题与各板块之间的关系。教学中,我们在研读教材时首先就要把好第一关,考虑学生实际,让他们真正能够适应教者所挖掘的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之间的深层次关系,没有这样的理念和实际行动的铺垫,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不可能很理想地凸显出来的。其次,笔者还比较关注文本的再构,因为我们发现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并不是对各板块简单拼凑,而是基于学生为主体的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联系的再梳理和优化性的重组;有了这些比较充分的前续性准备,那么再去构建“主题———话题”式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从整体到局部,以主题为引领,以话题为实施就不存在问题了,学生也就能够走进教材,用心去体会和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丰富学习内容。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BUnit2Moreexercise一课时,我以“动物开运动会”将PartDGH三个板块有机串联,教学一气呵成。
三、紧扣单元主题,活化学生创新思维
英语既是语言、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我们小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那么我们的单元主题教学就应当做这方面的思考。英语教学不能是孤立的,而应当是单元整体基于语篇、情境的活化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学生思维的碰撞,既考虑话题的呈现方式,又思考并着力调控小学生活化思维的途径以及过程和方法。譬如,英语单元整体教学都是必须向学生去提出一定话题的,话题质量的高低就看有否能够去激发我们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BUnit5Theseasons.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是要求学生学会sunny,cloudy,windy,warm,cool,cold等关于天气的词汇;能运用Whatseasondoyoulike?What’stheweatherlike...?等进行问答。这就要求我们对话题的设计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同时话题要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运用语言知识。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观看澳洲四季的视频,让学生与生活所在地的季节天气作对比,通过对比产生信息差,学生有话可说,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设计与教学探讨
【摘要】整合单元教材不仅便于教学,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目标。教学中,教师要整合各课时内容,呈现单元情节和意义;滚动呈现教学内容,推动语言能力逐层提升,由此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发展思维。
【关键词】小学英语;单元整合;语言能力
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一般都按照从词到句,从句到篇的顺序按部就班地展开教学。这种“肢解”式的教学模式深深地影响着师生的教与学——由点到面的教学短时间内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但从长期来看,这一模式违背了语言表达的意义先行的理念,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于语言人文性的感知能力。以单元主题为线索,立足每个单元的主情境图,挖掘话题主线,整合单元内容,能够以语言整体呈现的方式不断加深学生对单元学习目标的理解与记忆,从而达到建构知识、内化语言、发展思维的目标。那么教材内容该如何整合?整合后的内容如何推动语言发展?
一、整合各课时内容,呈现单元情节和意义
一篇课文是一个语言和思想连贯的整体。整体教学就是一遍一遍地教,不把课文拆散一部分一部分地教。另外,一篇课文既是一个完整的思想,又是一个完善的结构(胡春洞,1994)。单元内每一课时的话题都是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展开的,每一课都是对单元话题的情节发展的逐步推进。因此,教师要把握整体性原则,整合各课时的内容,使各课时呈现单元整体的意义。(一)基于主情境图,串联各板块话题主情境图是单元主题的直观呈现。教学前,教师应基于主情境图,整理、归纳、梳理单元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改编和设计,使其互相关联,互相促进,将每一课自然串联成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展开的有意义的话题链。教学中,教师要基于主情境图,导入单元话题,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如相关单词、句型、文化等。此外,教师要利用话题链循环复现知识点,使每节课前后衔接自然。以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6Meetmyfamily为例,具体可以按如下方式展开。这个单元主要介绍的是家庭成员以及他们各自的职业。单元主情境图呈现了几个主要人物在观看Sarah一家出演儿童剧《绿野仙踪》时产生的关于家庭成员及其职业的谈话。这个完整的故事将整个单元的知识点串联了起来,引出了整个单元内容。图中还有Zip和Rabbit的对话,该内容也值得教师关注。通过生活化的实际交流,在语用过程中带动语言知识的学习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基于文本知识特点,本单元设计的是并列式话题,打乱了原来各板块的教学顺序,听说读写在各课时中也各有侧重。第一课时的话题为Afamilyplay/Meetrabbit’sfamily,旨在让学生整体感悟单元知识;第二课时的话题为MeetSarah’sfamily(P61—62),主要侧重于词汇教学;第三课时的话题为MeetAmy’sandChenjie’sfamily(P58—59),主要侧重于对话教学;第四课时的话题为MeetJohn’sfamily(P63),旨在进一步开展对话练习;第五课时的话题为MeetZip’sfamily(P65),主要侧重于篇章教学;第六课时的话题为MeetCat’sfamily/Revisionoftheunit(P60),旨在复习巩固单元知识。这6个话题并列串联,使知识循环呈现,形成一个围绕单元主题展开的有趣的话题链。这样的课时设计使每节课各有侧重,但又都是基于单元主题,并且每一课时都是对单元主题的深化,单元整体性十分突出。(二)厘清人物关系,联系单元内在情节单元内容能够整合,不仅仅是因为知识上有关联,也因为各课时的人物关系是交织的。教师要在通读单元内容,细读文本图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整理每一课时隐藏的内在情节,以一条清晰的情节线引领单元教学。以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1What’shelike?为例,教师细读文本后,提炼出Teachersatschool和Friendsathome两条主线,每一课时关注不同的内容,由此通过不同形式使所有知识滚动起来,让学生不断输入和输出语言,并在此过程中完成对目标语言的感知、学习和运用。教学过程如表1所示。
二、滚动呈现教学内容,推动语言能力逐层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