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7 09:49: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单向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剖析城乡教师单向流动
【摘要】城乡教师单向流动是引起我国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是统筹我国城乡教育发展的严重阻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本文基于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分析方法,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实地调研法与专家评分法,综合分析影响我国农村教师流向城市学校的关键外部因素,并提出改变影响我国城乡教师单向流动的外部因素策略。
【关键词】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城乡教师流动单向流动
城乡教师单向流动是指教师资源在城市与农村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单一方向的流动,以农村流向城市为主,严重缺乏城市到农村的逆向流动。主要表现为:农村流向城市、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教育水平低的地区流向教育水平高的地区等。城乡教师单向流动导致的最直接后果是农村优秀教师的大量流失,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城市教师资源却被大量浪费,拉大了城乡之间教师资源配置不公的鸿沟,制约了整个教育系统的均衡发展。因此,无论是从平衡城乡教育发展还是从协调城乡经济发展来说,改变当前我国城乡教师单向流动的局面都是必要且意义重大的。
一、我国城乡教师流动的现状
国家强盛在教育,教育发达在教师,因此,要想实现国家强盛的伟大目标,必须要实现教师队伍的壮大。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师流动特别是城乡教师流动越来越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和各地方政府都颁布了许多文件与规定,推动建立了一系列城乡教师双向流动机制。如国家教育部在1996年12月31日颁布的《关于“九五”期间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进行教师定期交流,打破教师的地区所属性,促进中小学教师在不同地区与不同学校之间的交流。要建立教师流动的长效机制,建立教师双向流动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从城市到农村,从经济发达地区到经济欠发达地区任教。”但我国当前教师流动更多地表现为由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拉大了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据江汉大学高双桂教授等人在22个省区中选择了47个县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在所涉及的553个农村小学中,每年新补充的教师一共只有200多人,而在215所农村中学中,由高等学校毕业新补充的教师每年平均只有1人。在教育部组织的对艰苦地区的调查中,有74.6%的校长反映近三年内流失的教师主要是骨干教师,有92.5%的校长反映主要流失的是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这种不合理的城乡教师单向流动使得农村学校缺乏大量教师,特别是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这也进一步扩大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
二、基于外部因素评价矩阵的我国城乡教师单向流动分析
单向灌输转变研究论文
谢登斌(1965—),男,广西灌阳人,广西师范大学讲师柯尔伯格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各派德育理论,其主旋律是反对道德灌输,尊重道德的主体性和道德主体的自由意志,主张学生通过自己的理智活动和实践获得道德上的成熟;对道德需要作溯源性研究,认为实践过程本身就是创造需要的过程,道德需要源于道德实践,并建构出新的参与式道德实践的德育模式。
[分类号]G40—0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597(1999)04—0030—34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指出:“灌输既不是教授道德的方法,也不是一种道德的教学方法。”而道德需要是现代德育的基础,道德实践则是道德需要形成和发展的根源。因此,在学校德育改革中,必须实现将单向灌输的德育模式向参与式道德实践模式转变。
一、道德灌输既不是一种教授道德的方法,也不是一种道德的教学方法
(一)灌输教育的实质及其弊端。
1.灌输教育的实质。灌输教育在性质上,它是一种强制的、封闭的教育;在目的上,它试图通过一切可能的方法和措施使学生接受并最终形成特定社会所要求的固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习惯;在内容上,所要传授给学生的乃是人们推崇并为大多数人一致认可的、具体的道德规范;在方法上,通常诉诸直接的问答式教学、规劝、说服、强迫执行、训诫、奖惩以及榜样等。这种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僵化的教育形式。一方面,它无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另一方面,它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无关。由于用一种固定教条教育学生,因而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窒息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总之,这种灌输教育的核心是强制和服从而不是创造和自主,是一种无视学生主体,目中无人的教育。
单向灌输道德转变论文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指出:“灌输既不是教授道德的方法,也不是一种道德的教学方法。”而道德需要是现代德育的基础,道德实践则是道德需要形成和发展的根源。因此,在学校德育改革中,必须实现将单向灌输的德育模式向参与式道德实践模式转变。
一、道德灌输既不是一种教授道德的方法,也不是一种道德的教学方法
(一)灌输教育的实质及其弊端。
1.灌输教育的实质。灌输教育在性质上,它是一种强制的、封闭的教育;在目的上,它试图通过一切可能的方法和措施使学生接受并最终形成特定社会所要求的固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习惯;在内容上,所要传授给学生的乃是人们推崇并为大多数人一致认可的、具体的道德规范;在方法上,通常诉诸直接的问答式教学、规劝、说服、强迫执行、训诫、奖惩以及榜样等。这种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僵化的教育形式。一方面,它无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另一方面,它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无关。由于用一种固定教条教育学生,因而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窒息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总之,这种灌输教育的核心是强制和服从而不是创造和自主,是一种无视学生主体,目中无人的教育。
2.灌输教育的弊端。错误的理论和低效的实践向我们昭示了灌输教育的弊端所在:首先,灌输教育存在着道德立场上的错误。“灌输教育”必然要把社会或学校区分为道德上高低不同的两类人即掌握了先进道德的教育者和道德上落后的受教育者;教育者在道德上居高临下,他们的使命就是向受教育者灌输“先进的道德”。灌输教育认定自己所灌输的道德正确无疑,并以他人需要自己所授的道德为前提,以自己能够完成道德灌输为己任,这显然是一种虚妄的假设。在学校道德教育实际中,由于道德生活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以及具体“灌输教育”者在个人道德上的局限性等,都会动摇所授道德正确无疑的“神话”,影响到“灌输教育的实际效果”。
其次,灌输教育蔑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其本身就是不道德的。从内外因关系的原理来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由此,人在道德上的发展和完善,其道德主体性的发挥应该是最为主要的决定因素。然而,灌输教育忽视甚至是蔑视受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性,试图以片面的外部道德灌输作为促进受教育者发展的根本动因,而不考虑受教育者的主观道德需要。这在实质上,是把受教育者当成了一种不清楚自己需要,没有行动能力的“人”,一种被动的,只需接受先进道德的“容器”。在这种道德教育中,实在无法看到受教育者主观道德需要的影子。所有的道德设定,都应该以道德主体的确立为首要前提。无论其动机是多么善良,用以灌输的道德是多么高尚,灌输教育把人当作“道德容器的思路和做法”,违背了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因而这种“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城市交通组织管理综述
道路交通管理其实是交通管理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交通管理是对道路上的行人、车辆、以及停车、路障等,执行交通法规,并且要用交通工程技术对其运行情况进行改良的“综合交通治理”的一个统称。道路交通管理分为四个演变阶段,他们分别是:传统的交通管理、交通的系统管理、交通的需求管理以及交通的智能化运输系统管理。对于交通的组织是道路交通管理部门依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政策,充分的运用工程规划、行政管理和法律规定等措施,对道路上运行的车辆、行人进行有效地疏导,做好调整控制工作的综合体现。
1单向交通的阐述
单向交通指的是道路上行驶车辆只能按照一个方向来驾驶,又叫单向通行或者单行线、单行道。如果交通组织中多条街道都是单向通行的,那么这些街道相互衔接自称体系,就成单向通行体系。单向交通在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大大缓解了交通拥堵,充分利用了现状路网的组织结构形式,避免了城市路网中偏窄的街道双向通行带来的压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交通管制措施。
2单向交通的类别
单向交通可以分为:(1)定时单向交通。这是指在规定的某一时间段内只允许车辆单方向行驶,其余时间段才可双向行驶。比如个别街道在早晚高峰时段形成的“潮汐”交通流,可分别在早高峰和晚高峰分时间段进行交通管制;再比如在某个演出或会议期间,场馆周边道路可根据实际通行需要限时进行单向交通管制,便于大型集会车辆的集中疏散。(2)可逆单向交通。意思是指在道路上的车辆在一部分时间里是按照一个方向行驶,但在另一个时间段里只可以按照相反的方向进行行驶的,这种可逆的交通控制措施主要用在流量具有不均匀性的道路上。(3)固定单向交通。某条道路上所有的车道在全部时间里,各种机动车辆只可以沿规定方向行驶,这种单行线主要用于交通拥堵严重的棋盘式格局的路网中。(4)定车种单向交通。道路上的某一种车辆可以双向行驶,其它车辆只允许单向行驶。例如:有的小型汽车可以双向行驶,但是大客车、公交车只可以单向行驶等等。
3单向交通的优缺点
石料浮雕数控加工路径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雕刻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数控浮雕加工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完美解决了人们对浮雕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手工加工浮雕的产量低的突出矛盾。本文以篆刻石料为加工材料,采用对比实验的方式,对环切进给加工、往复进给平行加工、单向进给平行加工三种不同的加工路径进行加工。对加工成品的时间,粗糙度,与原图对比精确度进行统计测量并得出最优加工路径。
关键词:浮雕加工;数控加工技术应用;路径规划
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数控铣床、CAXA制造工程师等自动编程软件的出现使数控加工浮雕成为可能,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浮雕产品需求开辟一条新路[1-2]。数控切削加工刀具运动轨迹优化是发挥数控加工设备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在路径规划方面,应用于刀具轨迹的拓扑结构一般有环切与行切,而行切走刀模式又分为单向进给模式与往复进给模式[3]。本文以实验为依托,对篆刻石料平面加工的路径规划进行研究。
1实验器材与方法
1.1实验器材。实验选择的加工毛坯石料为莫氏硬度2-4度的篆刻石料;采用CAXA制造工程师数控加工编程软件进行代码生成。该软件为CAD/CAM一体化设计,可生成加工路径,实体仿真出加工效果,自动生成加工复杂曲面所需的加工代码,也有可对复杂曲面加工代码进行逆向读取,检验自动生成的加工代码是否出现错误的功能;其运行环境是Windows[4];加工设备选择高精度小型台式数控金属加工铣床SW-180M进行加工。其主要性能参数:(1)主轴最高转速:正转:2000rpm,反转:1000rpm;(2)进给速率:5-1517mm/min;(3)快速移动速度:1540mm/min;(4)最大加工范围:x轴方向100mm,y轴方向80mm,z轴方向60mm。1.2实验方法。为检验加工路径对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的影响,本课题选用较为苛刻的加工参数,以便能使加工结果有明显的优劣区分度。加工参数设定如下:刀距为0.1mm;切削速率为1500mm/m;深度为1mm;层数为3。其它参数设定如下:加工精度设置为0.01mm,最小步距设置为0.5慢速下刀速度,切入与切出速度均设定位x轴向进给速率的百分之75,退刀速度与切削速度相同。为提高加工质量与加工效率,主轴转速设定为所用设备的最大转速2000R/m,考虑到加工的垂直方向范围在0.8mm以内,为减少刀具控行程,提高加工效率,安全高度设置为2,慢速下/退刀高度设置为1。刀具为雕刻用硬质合金铣刀,具体参数如下:刀杆直径3.175mm,刀具锥角7.5度,杆长45mm,刃长10mm。刀尖宽0.2mm。依照以上设定的参数换用环切进给加工、往复进给平行加工、单向进给平行加工三种不同的加工路径进行加工。记录加工过程所需时间,测量加工成品的粗糙度,和与原图的对比度相似度。然后两两对比选出最优的加工路径。
2实验结果与对比分析
局部洁净室数值研究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以k-ε紊流模型为基础,对带气幕的局部洁净室的流场和污染物浓度场进行模拟。通过分析工作区截面风速、气流速度不均匀度、流线平行度单向流三要素,提出气幕风口尺寸主洁净风口和气幕风速等工作参数的优化结果。同时还考虑了工作台对整个流场的影响。另一方面分析了环境尘源、主洁净区内尘源、尘源高度等因素对洁净区内浓度场的影响,从理论上指出气幕射流力是影响气幕隔断的主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气幕局部洁净室数值模拟污染浓度
1前言
目前洁净室净化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全面净化方式和局部净化方式。研究表明,局部净化方式以其相对较少的造价和运行操作较简单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局部洁净室会产生因洁净气流引射周围空气而产生沿程收缩,造成洁净区面积减少。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通常采取各种围挡方式。本课题就采取在高效过滤器两侧加两道条形气幕,用较高流速的气幕射流进行围挡。在国外目前已有较成熟的产品,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足。根据笔者所查资料,除建科院空调所进行过水模型试验外,尚未发现较系统的理论研究和相关产品出现。因此希望通过本文分析洁净区的流动特性和污染物分布规律,为该方式的局部洁净室的设计研究和开发作初步的前期探索。
2本文的研究方法及主要工作
因为洁净室的换气次数较大,且气流组织基本可视为强制对流流型,所以本文的计算模型可采用标准的高雷诺数k-ε二方程模型。
旧桥改建应用技术管理论文
摘要:碳纤维单向布与配套树脂材料是加固维修钢筋砼结构领域中的新材料、新工艺。在北京北四环路健翔立交桥改建中,为使原钢筋砼盖梁设计荷载由汽车—5级提高为汽车—超20级,采用了此技术进行加固补强。用此新技术、新材料加固的工作量之大在北京市政、公路工程尚属首例,同时也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本文对该材料性能与施工工艺等有关技术问题做一介绍。
关键词:碳纤维单向布加固砼技术应用
一、概述
碳纤维单向布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模量和耐久性好等优点。应用专用的树脂和碳纤维布,按设计要求粘贴于砼表面,从而达到结构物加固补强效果。通过对梁、板、柱等进行加固前后大量对比试验,力学性能显著得到提高,据试验研究统计粘贴一层碳纤维单向布的梁板,其抗弯性能可提高5~8%。此技术与其他粘钢、喷射砼等加固技术相比,具有自重小、施工简便、施工周期短和耐久性好等特点。
美国、日本等国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进行实验研究,目前已经大量使用此技术。据有关资料统计,仅日本1997年用于加固修复的碳纤维布使用量就达70万m2。我国近两年来,科研单位和院校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做了大量工作,生产出一系列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使工程降低了费用,同时也取得了较成熟的设计方法和施工经验,为广泛推广该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立交桥改建工程设计简介
浅谈一种电梯通风系统设计方案
[摘要]针对传统设计的电梯轿厢强制通风装置噪音大、耗能、长时间运行易出故障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电梯上下运行时空气气流特点,通过对电梯轿厢局部改造或重新设计,增加轿厢强制通风设施,有效改善电梯轿厢空气质量,满足电梯承运舒适度要求,实现轿厢自然通风的设计方案,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改造)成本低、无须供电、无噪音、通风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实际应用中推广价值较高。
[关键词]电梯;通风设计
1技术背景
电梯轿厢作为电梯运送乘客的主要部件,其坚固性、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乘客安全和乘坐舒适度。电梯轿厢关门时除留有的必要通风孔外,形成了一种相对密封的结构。由于其内部空气流通量小,人在其中有明显的闷热感和不适感,所以通常设计有强制通风设备解决此问题。但目前常用的轿厢强制通风设备噪音大,舒适性差,特别是在轿厢乘员多、空气对流差、强制通风设备未运行等情况下,轿内空气质量及含氧量会变差,给乘客带来明显不适感。如果有人在电梯中携带有异味物品,在轿箱内吸烟等情况,电梯轿厢中产生的异味及不洁空气久久不能散去。在发生电梯故障,长时间困人等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造成轿内人员缺氧窒息,严重影响到公共场所环境和人身安全。
2设计思路与结构形式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靠轿厢自然通风且无噪音的可靠性电梯通风系统设计方案。通过对电梯轿厢进行适当改造设计,利用电梯上下运行时空气流动特点,强制增加进入轿厢内空气量,同步置换出轿厢内污浊空气,起到了有效改善轿内空气质量、增加空气含氧量的效果,提高了电梯乘坐舒适性和使用安全性。本设计结构形式主要由轿厢通风管4、通风单向阀(6、7)、限位螺母5、轿壁百叶窗(2、3)、通气孔8等组成,其具体结构形式见上图。其中,轿厢通风管4分别位于电梯轿厢1的四角处,从电梯轿厢1的顶部竖直贯穿至电梯轿厢1的底部,利用上下限位螺母与电梯轿厢上下连接,在轿厢通风管4的管壁上开有若干通风孔8。轿厢通风管4的形状、尺寸及材质可根据电梯轿厢结构形式、内部材料、装饰效果及通风效果灵活选择和调整,例如采用圆弧状、三角形等形式设计。4个轿厢通风管分别在轿厢上下部位置各设置一个通风单向阀(6、7)。其中,第一单向阀6连通设置在所述轿厢通风管4的顶端,且其气流方向为从上至下。第二单向阀7连通设置在轿厢通风管4的底端,且其气流方向为从下至上。通风单向阀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空气气流能使该阀轻易导通因素。在电梯轿厢1侧壁上部左右两侧以轿壁百叶窗(2、3)形式开设两处通风孔,其位置宜设置在轿厢上部且开孔尺寸应符合《电梯制造与安装验收规范》(GB7588-2003)有关要求,能有效防止人员通过该孔危及电梯运行安全。第一轿壁百叶窗2的叶片呈倾斜设置,其叶片靠近电梯轿厢1内部的一端高于其另一端,第二百叶窗3其叶片靠近电梯轿厢1内部的一端低于其另一端。在气温较低或风扇等强制通风设备开启状态下,该百叶窗可手动关闭,增加轿厢密封性。限位螺母5位于轿厢上下外平面处,起到固定及调整通风管位置的作用。如电梯轿厢采用一体化设计,可取消该限位螺母,将通风管直接与轿厢直接固定。
智能防冻闸门液压系统设计研究
摘要:该文重点介绍采用集中液压站控制,运用智能数字控制器,控制地面装车闸门上的副油箱自动加热,控制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机电液一体自动化防冻装置。
关键词:智能数字控制器;液压站;防冻装置;设计
随着煤矿行业的发展,对液压系统的可靠性、节能、控制自动化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于矿山设备发展,趋于大吨位、多设备协调、精准的自动化控制[1]。目前在一些比较寒冷地区,地面汽车装车闸门在温度较低的时候,闸门口和闸门溜煤面会结冰,导致煤堆积在闸门口处,严重影响装煤效果,为此而研发出智能防冻闸门,笔者以延安禾草沟煤矿为例,采用电液控制的智能防冻闸门液压系统设计,对中小型煤矿应用及推广奠定基础,为后续煤矿智能防冻闸门的设计提供一种设计思路。
1液压系统设计
1.1工作原理
智能防冻闸门的液压系统的动力源是由电机和齿轮泵泵联接组成,油泵与电磁溢流阀和电磁换向阀形成主回路,控制闸门开关,由双向节流阀控制速度,不工作时处于卸荷状态;油泵与电磁单向阀和副油箱,温度传感器,智能控制器形成防冻控制,副油箱安装在闸门背面,以闸门背面当副油箱的一个面,油温可直接传递到闸门内部,有效防止闸门结冰,通过电磁单向阀向副油箱注油,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智能数字控制器控制油温始终在设定温度范围内。
碳纤维织物在室内空间设计的运用
摘要:为了将现代碳纤维织物应用于室内空间设计,对比分析了编织角度和纤维含量对单向编织对称铺层复合材料和二维编织对称铺层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破坏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2试样的最内层和最外层角度的差值高于单1和单3试样,造成纤维体积分数明显减小,拉伸强度明显降低;二维2试样的最内层编织角相较于二维1和二维3分别增加5º和3º,最内层编织角都相比增加了3º,纤维体积分数分别减小3.02%和2.87%,拉伸强度分别减小30.22MPa和7.7MPa;编织角和纤维含量都会对单向编织对称铺层复合材料和二维编织对称铺层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造成显著影响。相较于单向编织对称铺层复合材料,二维编织对称铺层复合材料中的裂纹或者裂缝变得杂乱无章,但破坏最严重的区域都出现在外侧,而1/2宽度处的破坏相对较轻。
关键词:碳纤维,室内空间设计,编织角度,纤维含量,拉伸性能
1试验部分
以台丽公司的T300碳纤维(拉伸强度4000MPa、密度1.80g/cm3)、JC-02型环氧树脂(拉伸强度66MPa、密度1.13g/cm3)、JC-02B型改性酸酐(粘度45MPa.s)为原料,采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法制备了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编织物浸润后置于烘箱中进行88℃/2h+108℃/2h+128℃/2h的固化处理并空冷至室温),包括单向编织对称铺层复合材料和二维编织对称铺层复合材料,前者的铺层数为16,后者的铺层数为8。根据GB/T1447-2005《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在美国MTS-810型液压伺服万能拉伸试验机中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测试,试样尺寸与宏观形貌如图1所示。在加工试样时需要注意保持各组试样纹路相同,并在头端和尾端加贴长50mm、厚0.5mm的硬铝加强片,拉伸速率为3mm/min,测试温度为室温。
2结果及讨论
对单向编织对称铺层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见表1,其中,单1、单2和单3试样分别对应于复合材料左侧、中间和右侧的试样。可见,在相同的宽度和厚度条件下,编织角度的不同会造成纤维体积分数的差异以及拉伸强度上的不同;单1试样相对单3试样的编织角降低了1º,反映在拉伸强度上则表现为拉伸强度提高1.65MPa,由于二者的纤维体积分数和编织角相差较小,造成强度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固化工艺有关[3]。单2试样的最内层和最外层角度的差值高于单1和单3试样,造成纤维体积分数明显减小,拉伸强度明显降低,这主要是因为单向编织对称铺层复合材料中纤维体积分数是影响材料拉伸强度的最主要因素[4]。对二维编织对称铺层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见表2,其中,二维1、二维2和二维3试样分别对应于复合材料左侧、中间和右侧的试样。可见,由于编织角的不同,三种复合材料的纤维体积分数和拉伸强度存在明显差异,二维1相较于二维3的最内角度降低了2º,在纤维体积分数略高的前提下,拉伸强度提高了22.52MPa,由此可见,二维编织对称铺层复合材料中编织角和纤维含量都会对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编织角的减小会使得纤维束偏向轴向排列而增强拉伸强度,而纤维含量最高也会有助于提高拉伸强度。二维2试样的最内层编织角相较于二维1和二维3分别增加5º和3º,最内层编织角都相比增加了3º,纤维体积分数分别减小3.02%和2.87%,拉伸强度分别减小30.22MPa和7.7MPa,这主要是因为二维2在编织角和纤维含量的共同作用下造成二维编织对称铺层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减小[5]。对单向编织对称铺层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单1、单2和单3试样的拉伸模量分别为6.23GPa、5.49GPa和6.06GPa,可见单1试样的拉伸模量最高,其次为单3试样,而单2试样的拉伸模量最小。单1试样和单2试样的拉伸模量相差最大,差值为0.74GPa,表明单向编织对称铺层复合材料的左侧、中间和右侧试样的拉伸模量离散性较小,但是纤维体积分数和编织角都会对拉伸模量造成影响[6],且纤维体积分数的影响占主要地位,其次为编织角造成的影响。对二维编织对称铺层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二维1、二维2和二维3试样的拉伸模量分别为5.31GPa、3.99GPa和5.06GPa,可见二维2试样的拉伸模量明显小于二维1和二维3试样,这主要是因为二维2试样的纤维体积分数明显小于其它2组试样,且编织角相较于二维1和二维3试样更大,而较大的编织角会造成纤维偏离轴向排列更加明显,从而减小了二维编织对称铺层复合材料在轴向的承载力[7]。对纤维体积分数相近的单2和二维2试样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进行对比分析,可见,单向2试样的拉伸强度要高于二维2试样,且单向2试样的拉伸模量要高于二维2试样1.5GPa。这主要是因为单2试样的编织角相较于二维2试样减小了2º,且纤维体积分数增加了约0.7%,从而造成复合材料在拉伸强度升高的同时提高了拉伸模量。对单2和二维2试样的拉伸破坏处的宏观形貌进行观察,结果如图4所示,其中左侧为单2试样,右侧为二维2试样。宏观形貌中可见,单2试样的裂纹沿着纤维束排列方向延伸,最外侧纤维层向外侧翘起,而二维2试样在破坏处发生了一定程度缩颈,纤维层由于相互交织作用并没有发生翘起,但是出现了纤维束整体拔出、树脂脱落的现象。对单2试样的外侧、1/4宽度处和1/2宽度处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其中从上至下依次为第1层至第16层。可见,复合材料中同时存在层内裂纹和层间裂纹,其中,层内裂纹沿着厚度方向延伸,且在相邻纤维层中不会发生扩展,裂纹主要存在于同一纤维束内部或者纤维间的树脂基体中;层间裂纹则在纤维层间延伸,且裂纹的扩展方向几乎与纤维平行排列。对二维2试样的外侧、1/4宽度处和1/2宽度处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其中从上至下依次为第1层至第16层。相较于单向编织对称铺层复合材料,二维编织对称铺层复合材料中的裂纹或者裂缝变得杂乱无章,裂纹延伸方向垂直于受力方向并在纤维层间扩展;层间裂纹则由于二维编织中纤维倾斜排列的特性而呈现切斜走向[8-9]。无论是单向编织对称铺层复合材料还是二维编织对称铺层复合材料,破坏最严重的区域都出现外侧,而1/2宽度处的破坏相对较轻,这主要是由于外侧纤维层在受外加载荷作用下会首先产生破坏并产生裂纹[10-11],而随着外加载荷的持续加载,裂纹逐渐扩展至内部,并当载荷超过复合材料承载能力时发生断裂,但是最先产生裂纹的区域基本都处于复合材料编织物中编织角最小且存在纤维头端的第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