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病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7 07:51: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胆石病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胆石病护理论文

护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和家属担心病人年龄大,怕疼痛、意外,怕下不了手术台。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向家属和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耐心、细致地对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交流沟通,让相同手术、年龄相当的患者现身说法。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告诉患者手术是在充分麻醉下进行的,手术中不会引起疼痛,术后还可留置自控镇痛泵,以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使患者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手术。②术前检查:大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心、肺等重要脏器疾患,且年龄均在70岁以上,故术前要进行全面的检查,除一般手术所需的检查外,要增加肺通气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术前应用长效口服药或静脉应用硝酸甘油﹑硝普钠等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术前应用胰岛控制血糖水平,使之空腹状态下<10mmol/L。支气管炎的患者术前要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以免术后咳嗽影响伤口愈合。③手术前1日的准备:根据医嘱做好备皮、药敏试验、必要时配血,教会病人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练习在床上大小便,告诉病人禁饮食的时间。根据医嘱晚9时给予通便灌肠1次,并注意观察灌肠后的效果。注意病人的睡眠情况,必要时使用催眠镇定药,保证患者的休息,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④手术当日的护理:术晨测量病人的体温及血压,根据医嘱留置尿管,需要时留置胃管,注意插管过程中病人的反应,确保胃管留置在胃内。根据医嘱给术前用药,将患者安全交于手术室人员。

术后护理: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采取不同的麻醉常规护理,给予多参数监护及氧气吸入,根据血氧饱和度调节氧流量,选用面罩或鼻塞给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每0.5~1小时记录1次。观察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并妥善固定。输液速度不宜过快,对糖尿病病人注意血糖监测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血压高的患者有要用硝酸甘油控制血压。术后卧位:硬膜外麻醉后去枕平卧6小时,全麻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待血压平稳后均可采用半坐卧位,既有利于呼吸,又利于腹腔的引流,减轻腹部伤口缝合处的张力,减轻疼痛,有利于伤口愈合。协助患者进行有效地咳嗽、咳痰。取半坐卧位,用双手按住患者的伤口,让患者进行深而慢的呼吸,屏气3~5秒,然后慢慢呼气且尽量呼尽,第2次吸气后,屏住呼吸用力从胸部咳出,进行短促有力的咳嗽[3]。术后活动术后当日可让患者床上活动,四肢做屈伸运动,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2天可根据情况下床活动,以利于肠功能恢复,不能下床者每2小时翻身1次,避免压疮的发生。饮食的护理:术后肠蠕动恢复后,可进低脂全流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①出血的预防和护理:术后早期若病人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血性液增多,每小时超过100ml持续3小时以上,或病人出现腹胀伴面色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表现时,提示病人可能有腹腔内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急救和护理。胆瘘的观察加强观察,包括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液情况,若病人术后出现发热、腹胀、腹痛或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胆汁样液体等,应警惕胆瘘的可能。及时处理胆瘘,一旦发现胆瘘现象,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进行相应处理。②感染的预防和护理:遵医嘱术后静滴抗生素。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清洁、消毒腹壁引流管周围皮肤,并覆盖无菌纱布,保持局部干燥,防止胆汁浸润皮肤而引起炎症反应。加强引流管的护理,每日更换引流袋,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引流通畅,避免“T”管扭曲、受压和滑脱,以免胆汁引流不畅,胆管内压力升高而致胆汁渗漏和腹腔内感染。

出院指导:责任护士于病人出院当日做详细出院指导,如饮食、活动等等,对带T管的病人要详细交代“T”管的自护方法及夹管的时间,并告知夹管后如有发热、腹痛、黄疸或腹胀不适应立即停止夹管,及时就诊。

胆总管探查是治疗有症状的胆石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是提高老年病人生活质量、减轻他们的痛苦的最佳选择。

查看全文

胆石病围手术期护理论文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科住院实施手术治疗的老年胆石症患者共108例,其中男47例,女61例;最大年龄86岁,平均76±3.23岁;行胆囊切除74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34例。

临床特点:伴高血压20例,慢性支气管炎15例,心脏病15例,糖尿病16例,并发症占61.1%。

结果

108例患者均在术后7~14天出院,无1例发生并发症。

护理

查看全文

老年胆石病护理分析论文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科住院实施手术治疗的老年胆石症患者共108例,其中男47例,女61例;最大年龄86岁,平均76±3.23岁;行胆囊切除74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34例。

临床特点:伴高血压20例,慢性支气管炎15例,心脏病15例,糖尿病16例,并发症占61.1%。

结果

108例患者均在术后7~14天出院,无1例发生并发症。

护理

查看全文

胰岛素抵抗和胆石病相关性研究论文

【关键词】胆囊

胆石病是一种全球性、多发性、难愈性疾病,在我国胆石病患病率约为7%~10%,而且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及静脉营养的推广,其发病率还在逐年上升[1]。但胆石病发病原因迄今仍未完全阐明。近10年中,糖尿病并发胆石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与胆石病的关系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1中医和西医对胰岛素抵抗和胆石病相关性认识

胆结石分为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近年发现,我国以胆固醇作为主要成分的结石已成为结石的主要类型[2,3]。肥胖、女性、多产、家族史为主要危险因素,新的危险因素仍被不断发现。例如,减肥、高能量饮食的摄入、缺乏运动已加入危险因素之列。近年来,糖尿病患者合并胆石病呈上升趋势。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多伴有脂代谢等多方面的紊乱,病机以阴虚为主。而近年研究表明,胆石病病机也以阴虚多见。朱培庭等[4]对临床上274例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进行的辨证分析发现,肝阴不足证型占66.66%,并且50岁以上年龄患者高达72.37%,这两者均与《内经》“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理论及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相吻合。2型糖尿病临床上常有IR的证据,IR是指机体靶组织对胰岛素反应性降低或丧失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其形成的机制十分复杂,多在复杂的遗传背景基础上由各种环境因素诱导而产生,其中胰岛素信号转导障碍是导致IR形成的重要环节。胰岛素合成、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insulinreceptor,InsR)结合到最终生理功能实现的一系列过程发生的异常均可导致IR[5,6]。1988年,Reaven将2型糖尿病及伴随的许多异常,主要包括高胰岛素血症、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压等概括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Haffner等[7]认为IR是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最根本缺陷。现国际上较为通用的胰岛素抵抗诊断指标是采用Defronzo1979年建立的应用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直接测出的葡萄糖代谢速率。此外,国内李光伟等[8]提出了一个用于流行病学研究的便于临床应用的新的胰岛素敏感指标,即空腹胰岛素与空腹血糖乘积的倒数。现已确认IR是引起脂质代谢紊乱的重要机制,而脂质代谢紊乱是导致胆固醇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也已成共识,IR与胆固醇结石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IR可能在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9]。总之,中医中“阴虚”的共性,西医中胰岛素水平和脂代谢在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均揭示了IR与胆石病的密切相关性。

2胰岛素抵抗和胆石病临床相关性的研究

2.1空腹胰岛素、C肽等物质在胆石病患者中的改变早在30多年前,Sampliner等[10]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就发现,具有高胰岛素血症的Pima印第安人胆石症发生率极高,提示高胰岛素血症可能与胆石症的发生有关。Scragg等[11]首先研究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胆囊结石危险性关系,并发现在两组胆结石患者中,空腹胰岛素水平均较对照组高,且为独立于年龄、肥胖程度及血浆甘油三酯水平的危险因素。1990年Laakso等[12]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发现,与按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及代谢控制水平等因素严格配对的无胆囊疾病的对照组进行比较,胆囊结石组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增高。Ruhl等[9]在2000年第三次全美健康与营养调查研究中探讨了胰岛素与胆石病的关系,结果显示未诊断为糖尿病人群的空腹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等IR相关指标与胆结石患病率之间呈正相关。Misciagna等[13]在一个病例对照研究中也发现,经控制了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血糖及血脂之后,临床未诊断糖尿病及空腹血糖正常的个体中,高胰岛素血症与胆囊结石发病有关,提示IR是胆结石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IR不仅是糖尿病的重要发病基础,而且在胆结石形成中起关键作用,是胆结石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9]。糖尿病患者胆结石的发病率与一般人群相比显著增高。曾有文献报告,糖尿病患者胆石症的发病率为30.2%,非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为11.6%[14]。另外,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可增加胆汁的胆固醇饱和度,从而促进结石的形成[15]。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较未用胰岛素者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增加[16]。有关糖尿病合并胆石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显示,糖尿病合并胆石病患者较糖尿病无胆石病患者的空腹胰岛素、C肽水平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降低[17~20]。另有回顾性分析研究分别测定2型糖尿病伴胆结石组患者与不伴胆结石组患者的血清胰岛素、C肽,并进行差异性比较,亦发现前组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C肽较后组显著增高(P<0.05),说明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胆结石的危险因素[21~23]。还有研究发现血清瘦素可能与2型糖尿病人胆结石的形成有关,2型糖尿病人的血清瘦素水平也是胰岛素抵抗的一个预测指标[24]。此外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胆石症者和不合并胆石症者比较而言,前者伴有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P<0.05),从而证实2型糖尿病合并胆石症组较不合并胆石症组存在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和IR,说明其间存在相关性[25,26]。韦秀英等[27]对2型糖尿病胆石症与无胆石症患者共113例作临床对照研究,对其有关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前组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而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病程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高胰岛素血症与胆结石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血糖浓度与胆结石的发生无关。

查看全文

探析大黄灵仙胶囊的药理功用

【摘要】目的探讨大黄灵仙胶囊对慢性肝损伤家兔胆结石形成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6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慢性肝损伤组、肝硬化组、大黄灵仙胶囊大剂量组、大黄灵仙胶囊小剂量组。采用皮下注射CCl4方法进行慢性肝损伤造模,各组同时进行不同处理。最后观察各组胆囊成石率,肝脏功能生化指标,肝组织病理改变、超微结构改变,胆汁成分改变。结果慢性肝损伤组、肝硬化组胆石形成阳性检出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

大黄灵仙胶囊大剂量组、大黄灵仙胶囊小剂量组胆石阳性检出率较肝硬化组有显著降低(P<0.01或P<0.05)。各模型组中肝脏超微结构均发生不同程度异常改变,大黄灵仙胶囊大、小剂量治疗组肝脏病理改变、肝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较模型组比较均有改善,大剂量组尤为明显。大黄灵仙胶囊大、小剂量组血清AST,ALT,γ-GT,非结合胆红素均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5或P<0.01);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钙离子大黄灵仙胶囊大、小剂量组较肝硬化组明显降低(P<0.01),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大黄灵仙胶囊对慢性肝损伤后胆结石形成具有明显的预防效果,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CCl4所致肝脏损伤的作用有关,同时与大黄灵仙胶囊在多层次、多途径调节参与结石形成各因素关系密切。

【关键词】慢性肝损伤;肝硬化;大黄灵仙胶囊;胆结石;肝脏超微结构

本实验利用CCl4皮下注射诱发家兔慢性肝损伤,在此基础上观察胆囊结石形成率,并用大黄灵仙胶囊组方煎剂进行灌胃,通过观察结石形成率,肝脏细胞超微结构的病理学改变,测定实验动物肝功能及胆汁成分并进行胆汁培养,以探讨大黄灵仙胶囊对家兔慢性肝损伤胆结石模型的干预治疗作用。

一、材料与仪器

1.1材料、仪器健康家兔,体质量2.5~3.0kg,雌雄不拘,普通级,广西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20060820。各生化试剂盒分别购于上海申能德赛诊断技术有限公司和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奥地利Biocell2010酶标仪、日立H-500透射电镜、BX-50-32001奥林巴斯光学显微镜、HPIAS-1000P病理图文分析系统等分别由广西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病理实验室提供。

查看全文

医学统计学教学管理论文

教育是科技进步和经济振兴的基础,在全国上下贯彻落实《中国教育发展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今天,高等教育为适应这一新形式,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大批高质量、高素质的各类专门人才已进行着多方面的改革。sO100

众所周知,医学是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统计学更是一门既有复杂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应用技巧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科研设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灵魂,应用于居民健康状况评价、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研,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其教学内容贯穿于研究设计到论文撰写的全过程。如何适应新形势,迅速推广医学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在满足医学科研需要的同时实现医学统计学的自身发展,是医学统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国医学统计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①教学对象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教学手段落后。②医学研究进一步向宏观和微观发展,信息数据更加复杂化、多元化和大数量化。我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系统具备较好的独立性、可参与性与知识的全面、系统性,以及多媒体组合的高效性等诸多优点,解决了上述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让学生做到“所学即所见、所闻即所学”,适当拓宽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灵活性,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以创造传统教学手段所达不到的效果。同时,还可利用计算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并决定进度,实现因材施教。

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现代统计工具从计算器发展到计算机为主,能应用相关的统计软件处理医学科研数据已成为必备的能力。否则,一方面有人不懂得选用正确的统计方法,使大量的信息和统计数据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又盲目使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不管是什么研究类型的数据都简单地交给计算机处理,用计算机取代统计,势必造成大量统计方法的滥用和误用。医学研究的许多数据关系到病人的治疗、转归,甚至生死,统计方法的误用会导致严重的论理问题。我们利用计算机、统计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摆脱大量的繁琐演算的束缚,在单位时间内讲授的信息量将会大幅度增加。统计学教学不再是数据的罗列和公式的堆砌,而是研究设计的艺术和数据表达的艺术,并使学生体会到统计思维和推理的乐趣。

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积极申报院级教学研究立项的课题:

(1)医学统计学多媒体CAI教学系统的研究和应用(2001年)

查看全文

张大千绘画艺术成因及嬗变

自1949年12月离开成都起,张大千与家人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生涯。他们先后在台湾、香港、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国家与地区居住,其间还游历过意大利、法国、英国、瑞士、西班牙、日本、韩国。半生流亡的经历让张大千饱受文化冲突与身份焦虑之苦,这对张大千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化冲突的社会关系主体是社会人,将冲突的根源归结于人,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①因此,从文化冲突和身份焦虑的视角来探讨张大千泼墨泼彩这一艺术形式诞生与嬗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根据泼墨泼彩诞生与嬗变的时间顺序,分别从“中西之煎熬:冲突与焦虑之惘”、“中西之间:冲突与焦虑之罔”与“中西之兼:冲突与焦虑之往”三个逻辑层面分析张大千泼墨泼彩的诞生及嬗变的历程。

一、中西之煎:冲突与焦虑之惘

张大千泼墨泼彩的诞生及发展与其漂泊海外所遭遇的文化冲突和身份焦虑有着密切关系。在最初去国的十余年间,张大千通过穿长衫、戴东坡帽、说四川话、写诗填词等一系列方式来表征自己的中国身份,俨然一个流动在西方的中国文化符号。一方面,他试图用这些中国元素策略性对抗拒西方文化的侵蚀和同化,以证明自己的身份;但另一方,也充分表露了他在异域文化传统和现实社会生活中所感受的焦虑和压力,只能通过这种格格不入的方式加以宣泄,并借此排遣他心中对家国的思念,以寻求文化的归属和身份的认同。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任何文化或文明的主要因素都是语言和宗教”,这两个因素决定着文明冲突的主要方面。②对于张大千来说,作为一个生活在西方世界的中国艺术家,其初到西方所感受到的文化焦虑也主要由这两方面构成。张大千所感受到的语言差异和焦虑包括日常语言和艺术语言两个层面。首先,在日常语言层面,他将对家国的思念寄托在一些诗词或题跋之中。例如作于1957年的一首题画诗《怀乡》写道:“不见巴人作巴语,争教蜀客怜蜀山?垂老可无归国日,梦中满意说乡关。”并自注:“投荒南美八年矣,曰归未归,眷恋故山,真如梦寐中事。漫拈小诗,写图寄意”。③此处“巴语”指“四川话”,因当时巴蜀同属四川,即张大千的故乡;“巴人”则一语双关,一是指“巴西人”,一是指“四川人”。诗中张大千通过对家乡话的思念表达了浓浓的故乡情,因为四川话承载着张大千与家人之间无法割舍的亲情。更为重要的是,张大千想通过语言来实现对其中国人身份的想象性认同与建构。四川话连同他的长髯和一直穿戴着的长衫、东坡帽,以及在异域文化环境下构筑的中国式居所(如八德园、可以居),还有他所种植的那些代表中国文化的花草树木一起成就了张大千心中追求的“中国”。其次,张大千所感受到的语言差异和焦虑还来自艺术语言层面。在去国后的十年间,张大千一直坚持用中国传统笔墨作画,且以此为骄傲。这种对传统艺术语言的坚守同样也是建构他对中国文化的归属感和作为中国艺术传承者的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然而这种归属感和认同感随着他在海外生活的时间流逝而变得愈发矛盾重重,让他备受焦虑之苦。1953年,身在阿根廷的张大千作《渔人归去图》,并题诗一首“流水含云密,渔人罢钓归。山中境何似,落叶鸟同飞”④赠与著名学者林语堂。画面山水空濛、意境深远,一派世外桃源般的田园景致。无论是题材、技法,还是意境,都颇具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情趣。这时张大千仍然坚守着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自豪感。然而,这种纯粹的传统文人情趣也不断地经受着西方文化的考验,甚至挑战。1953年10月,由华美协进社主持,在纽约举办《当代中国画展览》,参展画家除了张大千外,尚有王己千、汪亚尘、张孟修等三十人。⑤其中,王己千与张大千去国前就曾相识,两人又几乎同时离开中国赴美生活。所不同的是,张大千去国以后仍然坚持了相当长时间的中国传统绘画创作,甚至一生都在坚持走中国传统艺术的道路(尽管中途有过新的尝试,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而王己千则在到了美国以后就从事西方现代艺术创作和收藏。他们两人有着相同的中国文化背景和相似的文化焦虑与身份认同的问题,然而他们缓解焦虑的方式却不同:王己千是选择了立即融入西方文化环境,以新的文化认同消解不同文明碰撞所产生的冲突;而张大千却坚守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并在新的文化环境中挣扎,思想的斗争和认同的焦虑从未消解,反而愈发强烈。值得注意的是,与自己有着同样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同道王己千放弃以往的艺术语言以适应新的文化艺术环境无疑造成并加深了张大千对艺术语言差异的感受和由此而来的焦虑。与此同时,一些西方艺术家(如:毕加索等)所运用的艺术语言也是促使张大千焦虑产生的因素。1956年,张大千与毕加索(BabloPicasso)相会于法国坎城附近的尼斯港(Nice)毕加索的地中海式别墅拉-卡里佛尼(LaCalifornie),这次会面被誉为一次东西方的艺术“峰会(Summit)”。⑥毕加索作为西方现当代艺术大师,其艺术语言和观念对张大千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这次会见以后,张大千曾不无感慨地说:“我一向承认我对西洋艺术不甚了了,但我总以为艺术是人类共通的,尽管表现的方式有所不同,但艺术家所讲求的不外是意境、功力与技巧。”⑦1959年,张大千创作了《山园骤雨》,这幅画在构图上已经没有了传统式的近景、中景和远景的组合布局,只有树枝、半边山石、几枝修竹和寥寥水草等近景,犹如西方绘画中的窗口取景。这幅构图开启了张大千以新的视角创作的尝试,也为即将诞生的泼墨泼彩埋下了伏笔。随后不久,张大千便完成了“以运墨之法运石青、石绿”的转变,从而宣告了泼墨泼彩的诞生。除了语言上的差异与冲突,张大千在宗教信仰方面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儒家及中国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是世界两大文明种类,两者之间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宗教与信仰的不同”。⑧张大千的艺术创作,始于对中国文人画传统的研习,而这一传统与道家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南张”与“北溥”在宗教观念上的重要区别:“张基于儒而用道,溥(心畬)基于儒而用佛”。⑨张大千崇尚“师古人之迹,更要师古人之心”。他一生作“高士”题材的作品多幅(如作于1929年的《芦舟高士》,以及为数众多的《松下高士》等),皆反映出他的出世思想。而他在巴西构筑的“八德园”就像是一个体现道家无为思想之现实版“世外桃源”。其次,张大千与佛教有着很深的渊源。1919年时他在江苏松江禅定寺出家为僧,并由该寺住持逸琳方丈赐予法号“大千”,这个名字从此伴随他的一生。并且,他将其在美国和台湾的居所分别命名为颇具佛教特色的“环荜庵”和“摩耶精舍”。而张大千移居阿根廷以后,却常常去天主教堂做礼拜,并闹得啼笑皆非:“到了教堂,好多女人都跑到我身边来下跪,吻我的手,先是一些漂亮的巴西小姐来下跪吻手,我想她们或许是对我这个来自中国的艺术家表示特殊的尊敬,我虽受之有愧,但也不好意思拒绝。后来才知道,她们误会我是主教了”。⑩可以说,张大千在流亡海外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承受着语言和宗教这两方面的差异所带来的痛苦与迷茫,正是这种痛苦、迷茫所激发的身份冲突和文化焦虑使得他开始在绘画上进行新的尝试。

二、中西之间:冲突与焦虑之罔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张大千对待西方文化艺术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65年,张大千因为胆石病赴美国就医。在那里,美国先进的医疗技术消除了他肉体上的病痛,让他有种如释重负的轻快和愉悦,并心存感激。在艺术实践方面,他与好友王己千之间的频繁交流对于其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之间最快乐的事情之一,就是彼此分享关于艺术家、书籍和艺术作品谈话的乐趣,以及频频讨论我们从别人的作品和自身的经历中所学到的东西。”瑏瑡这种交流与分享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张大千对西方艺术的看法,也为其泼墨泼彩的历史性诞生与发展提供了机遇。马克思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条件下的创造。瑏瑢张大千泼墨泼彩的历史性创生与其“直接碰到的、既定的”社会与人文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1965年,张大千与好友王己千同游瑞士,且收获颇丰。据王己千回忆:“1965年,我和大千同游了瑞士。沿途所见都是美丽的风光,这让我们想起祖国的黄山景致。尽管身在异邦,我们惊讶地发现这些景致是如此神似王蒙在《葛稚山隐居图》中所描绘的仙境。这些欧洲的风景看起来就像我国宋元时期的山水画,且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就联想到中国的山水画”。瑏瑣根据这次瑞士旅游见闻,张大千创作了一批以“瑞士风景”为题材的泼墨泼彩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例如作于1965年的《瑞士风景》以及作于1968年的《瑞士雪山》。这批作品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具有抽象表现性。作品中满布着相互交融渗透的墨与色,几乎没有任何可以辨认的形体,墨与色也没有了主次之分。整个画面突出一种抽象的、纯粹的艺术效果,从这个角度上讲,这些作品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有论者认为,“可能是艺术家有意在他的作品中尝试欧式风格带给他的灵感作画。这些作品几乎从形象上省略了所有含有中国成分的所指,或者任何中国文化的象征。”瑏瑤此时张大千作品的风格有着强烈的美国当代艺术特征:抽象化、表现性与现代感,这可以看作是张大千与美国当时流行的文化和艺术的一次亲密接触。首先,这一时期张大千的大部分作品虽然并没有真正完全抛弃如签名和题字等中国传统艺术的元素,但却较以前大为简略了。到后来,他连题跋也放弃了,代之英文签名。其次,张大千把瑞士山川当做中国黄山,并且以元代画家王蒙的《葛稚川隐居图》为潜文本进行艺术创作,但在技法上却完全遵循西方抽象艺术的创作原则,其实是企图以打通中西差异的方式消解一直以来长期困扰他的由文化差异导致的身份焦虑。但这一时期张大千的身份认同焦虑并没有真正的消失,反而因为他试图以“西风压倒东风”的极端做法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加深,体现在其作品中则为貌合而神离的艺术效果,同时他本人在这种深层次的矛盾与焦虑中也陷入了“学而不思则罔”的状态。

三、中西之兼:冲突与焦虑之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