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季晚稻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7 06:40: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单季晚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单季晚稻栽培工作总结
今年我区单季晚稻获得丰收,水稻种植户的收益也有所增加,这是各级领导对粮食生产重视的体现,也是今年我区全面开展水稻丰产高产创建活动和科技入户工程带来的科技增产的结果。
一、面积产量概况
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为298278.5亩,比去年297111亩增1167.5亩,增幅为0.4%,实收总产166913.9吨,比去年163646.1吨,增3267.8吨,增幅为2%,平均亩产559.6公斤,比去年550.8增8.8公斤,增幅为1.6%,其中单季晚稻面积为286034.5亩,平均亩产561公斤,比去年551.8公斤增9.2公斤,增幅为1.7%。
分析今年单季晚稻的产量结构,与去年相比,表现为“三增二减”。
“三增”:即每亩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增。
今年平均每亩有效穗25.28万,结实率92.4%,实测千粒重25.7克,分别比去年增1.3万、2.1个百分点和1.4克。
单季晚稻栽培技术论文
论文关键词单季晚稻;直播;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详细阐述单季晚稻直播技术研究实施概况,简单介绍直播晚稻技术试验研究结果,并从选用良种、精细整地、适期播种、合理运筹肥料、水浆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介绍与之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
海盐县地处杭嘉湖平原,是一个粮、棉、油、畜等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农业县。全县单季晚稻面积约1.69万公顷,水稻直播轻型栽培技术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了县乡(镇)农技推广部门的共同努力,已超额完成了农业丰收项目计划指标,全县直播稻面积约1.47万公顷,其中免耕直播8020hm2,翻耕直播6673.33hm2,项目达标面积7686.67hm2,比计划指标超了1020hm2,平均省工节本增产增效1566.9元/hm2,推广直播轻型栽培技术,全县共增收1204.42万元,超额完成了项目计划指标。
1单季晚稻直播技术实施概况
1.1气象与苗情
直播单晚生育期(6月1日至10月底)积温3937.2℃,比2006年多107℃,日照时数1006.3h,比2006年多46.8h,雨量468.5mm,比2006年多46.8mm,雨日47d,比2006年多1d,直播单晚大部分田块出苗较好,苗数充足,虽受台风影响,单晚仍获得丰收。据县苗情点10块田调查,最高苗峰出现在7月20日左右,最高苗峰834万丛/hm2,比2006年高217.5万丛/hm2,叶龄8.9张与2006年相同。
单季晚稻纹枯病防治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字单季晚稻纹枯病;发病症状;发病条件;防治措施
论文摘要水稻纹枯病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总结了水稻纹枯病发病症状,分析了水稻纹枯病的发病条件,提出了应在加强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及时施药防治的措施。
江苏省苏南地区水稻种植以单季晚稻为主,占90%以上。近年来,单季晚稻品种病害发生较为严重,其中水稻纹枯病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1发病症状
水稻纹枯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主要为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能为害稻穗和深入茎秆。
该病在稻苗返青发棵之后发生。开始发病时,在稻株基部(靠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灰绿色的病斑,逐渐扩大成椭圆形,以后病斑逐渐增多,并连成一块像云彩一样的花纹。干燥时,病斑边缘褐色,中央草黄至灰绿色后变灰白色。潮湿时呈水渍状,边缘暗褐色,中央灰绿色,扩展迅速。病鞘常因组织受破坏而使其上的叶片枯黄。叶片上病斑与叶鞘相似。病重的叶片因病部扩展快,呈水渍状污绿色,最后枯死。剑叶的叶鞘受侵染,轻者使剑叶提早枯黄,重者可导致植株不能正常抽穗。稻脚发病后,如碰上连绵阴雨,很快向植株上部扩展,使叶、穗、谷粒全部发病。地上部分发病后,根也会感染发病。水稻感病后,结实不饱满,秕谷很多,甚至产生白穗,且植株易倒伏,严重时减产30%~50%。
独家原创:单季晚稻栽培技术论文
一、秀水110秀水110,是嘉兴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晚粳稻品种。前几年引入绍兴,试种、示范、推广,在全市不少地方作单季晚稻栽培,表现比较突出。
其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为:
1、品种特性
(1)感光性较强。年度间和不同茬口种植,抽穗、齐穗期较稳定。作单季稻栽培,5月底、6月初播种,一般在9月初抽穗、9月10日前齐穗,全生育期150余天。
(2)较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根据抗性鉴定结果,抗稻瘟病,明显优于对照秀水11、秀水63等;中感白叶枯病。
(3)抗倒性较强。茎秆较粗壮,耐肥抗倒性较好(4)米质;外观米质和食用品质优于对照秀水63。
杂交晚粳不同氮肥施用实验
摘要为探索单季晚稻氮肥最佳施用比例,对杂交晚粳浙优12进行不同氮肥施用比例试验。结果表明:在单位面积施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杂交晚粳浙优12单季免耕直播不同施肥比例以苗肥(2叶1心)∶蘖肥(4叶1心)∶秆肥(倒4叶)∶穗肥(倒2叶)为3∶3∶2∶2的处理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10.239t/hm2,苗肥(2叶1心)∶蘖肥(4叶1心)∶穗肥(倒3叶)为3∶2∶5的处理产量最低,平均产量7.650t/hm2。
关键词杂交晚粳;浙优12;免耕直播;氮肥;施肥比例;产量
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县单季晚稻面积不断扩大,肥料用量也随之增加,使得肥料利用率下降,特别是单季晚稻生育期比连作晚稻长,而农民的施肥习惯仍按连作晚稻的施肥方式进行,施纯氮在195kg/hm2以上,总用肥量偏多,单次施肥量偏高,三要素比例失调,严重影响了单季晚稻高产水平的发挥。为探索单季晚稻免耕直播最佳施肥比例,在浙江省农作局的统一布置下,笔者进行了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绍兴县柯岩街道永进村一农户的承包田中进行,前作为冬闲田,土壤属黄斑青紫泥,pH值5.45,有机质含量5.48%,全氮0.402%,速效磷17.93mg/kg,速效钾83.0mg/kg,排灌条件较好。供试水稻品种为浙优12,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提供,其丰产性好,株型紧凑,茎秆粗壮,穗大粒多,后期熟相好,抗倒性强[1]。
杂交晚粳直播不同氮肥施用比例研究
摘要为探索单季晚稻氮肥最佳施用比例,对杂交晚粳浙优12进行不同氮肥施用比例试验。结果表明:在单位面积施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杂交晚粳浙优12单季免耕直播不同施肥比例以苗肥(2叶1心)∶蘖肥(4叶1心)∶秆肥(倒4叶)∶穗肥(倒2叶)为3∶3∶2∶2的处理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10.239t/hm2,苗肥(2叶1心)∶蘖肥(4叶1心)∶穗肥(倒3叶)为3∶2∶5的处理产量最低,平均产量7.650t/hm2。
关键词杂交晚粳;浙优12;免耕直播;氮肥;施肥比例;产量
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县单季晚稻面积不断扩大,肥料用量也随之增加,使得肥料利用率下降,特别是单季晚稻生育期比连作晚稻长,而农民的施肥习惯仍按连作晚稻的施肥方式进行,施纯氮在195kg/hm2以上,总用肥量偏多,单次施肥量偏高,三要素比例失调,严重影响了单季晚稻高产水平的发挥。为探索单季晚稻免耕直播最佳施肥比例,在浙江省农作局的统一布置下,笔者进行了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绍兴县柯岩街道永进村一农户的承包田中进行,前作为冬闲田,土壤属黄斑青紫泥,pH值5.45,有机质含量5.48%,全氮0.402%,速效磷17.93mg/kg,速效钾83.0mg/kg,排灌条件较好。供试水稻品种为浙优12,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提供,其丰产性好,株型紧凑,茎秆粗壮,穗大粒多,后期熟相好,抗倒性强[1]。
水稻生产社会调查报告
是全国商品粮重点县市。当前粮食生产状况究竟如何?粮食安全会不会呈现问题?市委、市县政府对此十分关怀。最近,我结合“五同”活动下乡就此进行了调研。
农田没有抛荒
因为种粮比较效益低一级缘由,我国南边有的当地有的农田被抛荒,各界对此十分关注。经过田间现场查询并走访乡村干部和农户发现,市并没有呈现大家所担忧的抛荒景象。市有农田104万亩,其中一季农田10万亩,终年水稻播种面积200万亩。近年来全市稻谷年总产量不断不变在16—16.5亿斤之间,单季均匀亩产820斤左右。从当前状况看,市的粮食生产情势比较不变。在调研进程中,据山区乡镇的村组干部引见,很少数浇灌前提差的零散田块两季被改种一季的状况偶有存在,但数目很少,还不到百分之一。虽然如此这种状况仍需惹起注重。
两种人在耕田
一是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和妇女在耕田,这是当前水稻生产的主力。市与其他中西部县市一样,田少人多,土地远远包容不了现有劳力,乡村青丁壮多数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小孩和少数中年以上妇女。对大多数农户来说,务工经商收入是其首要经济起原,种粮收入只是农家经济的增补。张巷镇何家村乌桕组共有32户农户,劳力58人,当前终年在外打工经商的有51人,占劳力总数的88%,其中有3户全家在外,春节都未回家。该组共有水田118.5亩,其中101亩由留守老人、妇女自耕自种,占农田总面积的85.2%。乌桕村的状况在市具有必然的遍及性,即80%以上的劳力曾经分开农田,近90%以上的农田仍为各家各户散耕散种。
二是耕田大户即规划运营者在耕田。按农业部分的计算口径,耕田50亩以上为规划运营。照此规范,市现有规划运营户650户。但全市农业人口人均农田只要1亩左右,50亩相当于10个以上家庭的责任田总数,要求乡村非常之九的家庭退出农田让位于规划运营,当前还不大实际。假如把规划运营的规范定为30亩以上,则全市规划运营的农田面积已达10万亩,约占农田总面积的10%。耕田大户又分两种状况。一是百亩以上的耕田大户,如秀市镇一耕田大户种了1700亩,荣塘镇一耕田大户种了500亩,当前这种大户的数目还不多。二是百亩以下的耕田大户,多为一对伉俪耕种三五十亩,不另雇工。百亩以下耕田大户首要是一些村组干部、有种粮技能的中年农民和家庭状况非凡外出打工不方便的农民。
晚稻栽培技术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单季晚稻;直播;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详细阐述单季晚稻直播技术研究实施概况,简单介绍直播晚稻技术试验研究结果,并从选用良种、精细整地、适期播种、合理运筹肥料、水浆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介绍与之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
海盐县地处杭嘉湖平原,是一个粮、棉、油、畜等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农业县。全县单季晚稻面积约1.69万公顷,水稻直播轻型栽培技术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了县乡(镇)农技推广部门的共同努力,已超额完成了农业丰收项目计划指标,全县直播稻面积约1.47万公顷,其中免耕直播8020hm2,翻耕直播6673.33hm2,项目达标面积7686.67hm2,比计划指标超了1020hm2,平均省工节本增产增效1566.9元/hm2,推广直播轻型栽培技术,全县共增收1204.42万元,超额完成了项目计划指标。
1单季晚稻直播技术实施概况
1.1气象与苗情
直播单晚生育期(6月1日至10月底)积温3937.2℃,比2006年多107℃,日照时数1006.3h,比2006年多46.8h,雨量468.5mm,比2006年多46.8mm,雨日47d,比2006年多1d,直播单晚大部分田块出苗较好,苗数充足,虽受台风影响,单晚仍获得丰收。据县苗情点10块田调查,最高苗峰出现在7月20日左右,最高苗峰834万丛/hm2,比2006年高217.5万丛/hm2,叶龄8.9张与2006年相同。
种植效益创新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创新;耕作模式;提高;种植效益
论文摘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依托,探索出了高效优质、粮经结合的新的耕作模式,结果表明:该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产量、质量与效益。
福鼎市地处福建省东北部,位于北纬26°55′~27°26′。东经119°55′~120°43′,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温18.5℃,年平均最低气温8.6℃,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兼作其他经济作物的农业市(县),近年来。福鼎市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依托,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探索出了高效优质、粮经结合的新的耕作模式,该模式明显地提高了农产品产量、质量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体现了新耕作模式的种植活力,其耕作模式具有以下共同特点:一是实行水旱轮作,粮经搭配,既确保了粮食安全,又增加了收入,而且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提高了地力,保护了生态环境;二是耕地复种指数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充分发挥生产潜力:三是有利于提高种植者素质,增强市场经济意识,激发对新技术接受的能力,通过对季节的科学安排,对农作物精心管理,种植效益显著提高、现将这些典型耕作模式整理总结如下
1“单季稻一田蘑菇”1年2熟水旱轮作模式
这种模式近年呈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前岐、秦屿、店下、硖门、山前等乡镇(街道办事处)。田蘑菇只需搭盖简易的菇棚,生产管理较方便,技术易掌握,2006年冬季全市种植面积达250万hm2。4~9月种单季稻每公顷产稻谷7500kg,产值约1.35万元,成本7200元。收入6300元。10月至次年4月种田蘑菇,每公顷种菇5.7万~6万m2,产菇0.8~1kg/m2,产值27.36万元,成本9.495万元,收入可达17.865万元。稻菇相加每公顷年收入达18.495万元。
2“单季稻-草莓”1年2熟水旱轮作模式
稻田多熟种植发展管理论文
摘要:采用多熟种植、提高复种指数是明清时期解决人多地少、耕地不足的一个重要措施。本文着重介绍南方稻田多熟种植的发展情况并对相关问题作了估算。全文包括明清时期中国南方稻田多熟种植的技术发展,南方稻田多熟种植的地理分布,南方稻田多熟种植发展的社会经济原因,南方稻田多熟种植的特点以及对明清时期南方稻田多熟种植中两个问题的估算等五方面的内容。文后有附表三张,对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稻麦二熟制和南方双季稻分布的方志资料作了详细具体的介绍。
关键词:明清时期中国南方稻田多熟种植
本文[1]所说的南方,指的是北纬33度以南,长江中下游到珠江流域这一广大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包括今日的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上海、重庆等14个省市[2]。这是中国的老稻区,也是中国最主要的稻区,在明代以前,这一地区主要是一年一熟制,从明代开始,这一地区开始普遍提高复种指数,从而形成了一年二熟和一年三熟的耕作制度,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从而为中国在人多地少的历史条件下找到了一条解决耕地不足的新路子。
一、明清时期中国南方稻田多熟种植的技术发展
中国南方稻田的多熟种植早在汉代已见记载,汉代,广东已出现双季连作稻一年二熟制,东汉·杨孚《异物志》中就有“稻交趾冬又熟,农者一岁再种”的记载。交趾,古代泛指五岭以南地区,辖境相当于今日广东、广西大部,越南的中部和北部,可见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的两广地区是我国双季稻的发祥地。但由于社会经济原因,当时并没有对这一地区的气候资源广泛开发利用,因此双季稻的种植面积不广。
唐代在云南又出现了水旱轮作的稻麦二熟技术,唐代的樊绰在《蛮书》中说:“曲靖已南,滇池已西,土俗唯业水田,……水田每年一熟,从八月获稻,至十一月,十二月之交,便于稻田种大麦,三月、四月即熟,收大麦后还种粳稻。”但当时也只局限于曲靖和滇池地区,整个南方还是种植一年一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