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解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6 06:11: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当解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马克思哲学当解

在马克思这种方法论自觉中,我认为可概括为两个层面:一是历史性的思考;一是互文性的解读。

所谓历史性的思考,实际上就是我上面所说的,虽然哲学具有某种超越时代的特征,但任何哲学的产生都有其时代历史语境,我们在揭示哲学沉思中的内在逻辑时,还要善于揭示这种哲学逻辑背后的深层历史过程,揭示出这种哲学中的历史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将所有的哲学思考都置于同一个平面上,而是能够意识到不同时代的哲学,具有其自身的时代问题。这种方法论自觉对于马克思哲学的当解来说,尤为重要。

在讨论这一问题时,我认为首先需要对马克思哲学当解这个提法进行一种界定。自80年代以来,马克思哲学的当解一直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热点,形成了两次深层逻辑的建构:一是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前期的实践唯物主义讨论,在这个讨论中,主导性的逻辑是实践基础上的主客体辩证法理论,强调的是实践的主体性地位与意义。这一逻辑建构,在我看来,是以卢卡奇为中介的德国古典哲学式的建构,这一哲学逻辑在现实的层面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初期发展相一致。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从马克思回溯到黑格尔的思路。这一思路被海德格尔哲学的出现冲淡了。一是90年代后期出现的存在论逻辑,这是海德格尔的强势影响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新的解读。与前者相比,这是马克思哲学从马克思走向当代的一种尝试,也是更深逻辑的建构,对激活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上述的思考中,对马克思哲学的当解,容易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即运用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思考,实现与马克思哲学的对接性解释。在我看来,这样的思考还不能真实地使马克思哲学走向当代,真实需要的是,如何从马克思的哲学精神合乎逻辑地延伸到当代语境中。在这样一种延伸中,首先就要区分马克思和马克思之后一些重要哲学问题域的差异性以及这种差异性的历史语境,然后要思考从马克思的哲学逻辑中,能够经过哪些重要的理论质点过渡到对当代社会的思考,过渡到对当代思想的审视。这是摆脱平面化对接中的深度解读,也是马克思哲学当解的根本内涵。

从这一历史性规定来看,海德格尔的哲学对于马克思哲学当解来说,只具有一定的中介意义,还不能使马克思哲学的当解逻辑地走向后海德格尔时代面临的问题。英国学者鲍曼在面对现代社会时,曾简洁地将之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沉重的(凝固的)现代性阶段,一是轻灵的(流动的)现代性阶段,前者的现实基础是“福特主义的工厂”,这是“将人类活动简化为简单的、固定的动作,而且这些动作总的说来是预先设计好了的,它意味着人们只有机械地服从它”(注: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8页。),这是技术上的总体动员,与这种生产层面相对应的就是政治层面的官僚制度与极权主义,而文化层面就是法兰克福学派揭示出来的文化控制的意识形态。后者对应的是以电子符码为基础的信息时代,这是个体化与流动性的时代,也是公共空间消解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以电子符码的编码为基础的“信息方式”(注:参见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引导着生产与消费(注:参见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按照美国学者里斯曼的界定,这是西方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重要变化,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历史上发生的第二次革命(注:大卫·里斯曼:《孤独的人群》,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从这样一种历史性的界定来看,海德格尔面对的仍然是福特主义时代,实际上他关于存在的讨论中,在技术层面上就是福特主义全面的流水线生产,一种上手性支配存在性的过程。而如何分析消费社会特别是电子符码为基础的信息方式时代,这是海德格尔无法面对的。实际上这就给马克思哲学的当解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如何从马克思的哲学思考中,合乎逻辑地走向对信息时代的批判分析。但要达到这一分析层面,又必须经过一些重要的理论中介,如符号学、后结构主义等,海德格尔只是这些中介中的一个重要质点。

在上面关于历史性的讨论中,我们实际上遇到了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互文性问题。互文性是克里斯蒂瓦符号学批判理论的重要概念。她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出发,认为互文性指的是任何一种文本,它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文本与文本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文本与现实历史之间也存在着联系。通过这一思考,她将巴赫金仅从小说结构内部运用的“复调”理论,扩展到了文本向着社会这一他者开放的宽阔之场,这也是她突出符号学批判视域的重要前提。我认为,在马克思哲学方法论的意义上,互文性不仅指写成的文本间的关系,更指文本与社会历史生活的内在关联。互文性构成了马克思历史性方法论的现实规定性。在马克思那里,其哲学变革的过程,不仅是哲学思辨的过程,而且也是从其他学科与哲学之间的内在互文性解释过程,这种互文性层面,不仅发生于学界中已经深入探讨的哲学、经济学层面,还发生于历史学、政治学等诸多层面,最后实现的是整体性视域转换,而这种整体性的视域转换,在马克思那里又始终同他对社会生活的理解联系在一起,如果不置于各种文本与社会历史的生成过程中,就无法真正地理解马克思。

理论的创新需要理性的自觉意识,马克思哲学的当解,需要我们不断地对我们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方法论前提进行反思,这种方法论的自觉,是我们从马克思哲学基本精神出发,真实地面对当代问题的起点。

查看全文

马克思哲学当解方法论文

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中,这种方法论的自觉构成了马克思批判政治经济学、拜物教意识的深层逻辑。在标志着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变革的重要文本《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通过颠覆青年黑格尔派那种纯粹理性的思考,指出了这种哲学的现实前提以及在这一现实基础上,这种哲学是通过哪些环节抽象出来的。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正是通过这种方法揭示出蒲鲁东思想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规定性,即将资本生产条件下产生的思想观念从具体历史情境中抽象出来,作为判断一切社会存在的标志,使得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具有了自然性的特性,于是资本主义社会也就成为自然性的存在,一种最合理不过的自然秩序。马克思嘲弄地说:“于是,以前是有历史的,现在再也没有历史了。”(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54页。)蒲鲁东这种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深处,仍然证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合法性。这个主题也延伸到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批判蒲鲁东主义关于货币银行的思考中,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与资本拜物教的批判,就是从这种方法论出发的。在马克思的讨论中,他并不是仅从理性层面揭示拜物教意识的产生过程,而是通过揭示资本生产与交换过程,通过揭示社会生活的抽象过程,来具体地展示这种拜物教意识何以产生出来,只有到这个层面才能意识到,对拜物教意识的颠覆并不是仅从理性层面的自觉就可以完成,只要现实生活过程中存在着产生拜物教意识的基础,这种意识就时刻会被生产出来,因此,真正需要颠覆的是整个社会生活过程,这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真实构境。

在马克思这种方法论自觉中,我认为可概括为两个层面:一是历史性的思考;一是互文性的解读。

所谓历史性的思考,实际上就是我上面所说的,虽然哲学具有某种超越时代的特征,但任何哲学的产生都有其时代历史语境,我们在揭示哲学沉思中的内在逻辑时,还要善于揭示这种哲学逻辑背后的深层历史过程,揭示出这种哲学中的历史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将所有的哲学思考都置于同一个平面上,而是能够意识到不同时代的哲学,具有其自身的时代问题。这种方法论自觉对于马克思哲学的当解来说,尤为重要。

在讨论这一问题时,我认为首先需要对马克思哲学当解这个提法进行一种界定。自80年代以来,马克思哲学的当解一直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热点,形成了两次深层逻辑的建构:一是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前期的实践唯物主义讨论,在这个讨论中,主导性的逻辑是实践基础上的主客体辩证法理论,强调的是实践的主体性地位与意义。这一逻辑建构,在我看来,是以卢卡奇为中介的德国古典哲学式的建构,这一哲学逻辑在现实的层面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初期发展相一致。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从马克思回溯到黑格尔的思路。这一思路被海德格尔哲学的出现冲淡了。一是90年代后期出现的存在论逻辑,这是海德格尔的强势影响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新的解读。与前者相比,这是马克思哲学从马克思走向当代的一种尝试,也是更深逻辑的建构,对激活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上述的思考中,对马克思哲学的当解,容易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即运用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思考,实现与马克思哲学的对接性解释。在我看来,这样的思考还不能真实地使马克思哲学走向当代,真实需要的是,如何从马克思的哲学精神合乎逻辑地延伸到当代语境中。在这样一种延伸中,首先就要区分马克思和马克思之后一些重要哲学问题域的差异性以及这种差异性的历史语境,然后要思考从马克思的哲学逻辑中,能够经过哪些重要的理论质点过渡到对当代社会的思考,过渡到对当代思想的审视。这是摆脱平面化对接中的深度解读,也是马克思哲学当解的根本内涵。

从这一历史性规定来看,海德格尔的哲学对于马克思哲学当解来说,只具有一定的中介意义,还不能使马克思哲学的当解逻辑地走向后海德格尔时代面临的问题。英国学者鲍曼在面对现代社会时,曾简洁地将之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沉重的(凝固的)现代性阶段,一是轻灵的(流动的)现代性阶段,前者的现实基础是“福特主义的工厂”,这是“将人类活动简化为简单的、固定的动作,而且这些动作总的说来是预先设计好了的,它意味着人们只有机械地服从它”(注: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8页。),这是技术上的总体动员,与这种生产层面相对应的就是政治层面的官僚制度与极权主义,而文化层面就是法兰克福学派揭示出来的文化控制的意识形态。后者对应的是以电子符码为基础的信息时代,这是个体化与流动性的时代,也是公共空间消解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以电子符码的编码为基础的“信息方式”(注:参见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引导着生产与消费(注:参见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按照美国学者里斯曼的界定,这是西方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重要变化,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历史上发生的第二次革命(注:大卫·里斯曼:《孤独的人群》,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从这样一种历史性的界定来看,海德格尔面对的仍然是福特主义时代,实际上他关于存在的讨论中,在技术层面上就是福特主义全面的流水线生产,一种上手性支配存在性的过程。而如何分析消费社会特别是电子符码为基础的信息方式时代,这是海德格尔无法面对的。实际上这就给马克思哲学的当解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如何从马克思的哲学思考中,合乎逻辑地走向对信息时代的批判分析。但要达到这一分析层面,又必须经过一些重要的理论中介,如符号学、后结构主义等,海德格尔只是这些中介中的一个重要质点。

在上面关于历史性的讨论中,我们实际上遇到了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互文性问题。互文性是克里斯蒂瓦符号学批判理论的重要概念。她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出发,认为互文性指的是任何一种文本,它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文本与文本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文本与现实历史之间也存在着联系。通过这一思考,她将巴赫金仅从小说结构内部运用的“复调”理论,扩展到了文本向着社会这一他者开放的宽阔之场,这也是她突出符号学批判视域的重要前提。我认为,在马克思哲学方法论的意义上,互文性不仅指写成的文本间的关系,更指文本与社会历史生活的内在关联。互文性构成了马克思历史性方法论的现实规定性。在马克思那里,其哲学变革的过程,不仅是哲学思辨的过程,而且也是从其他学科与哲学之间的内在互文性解释过程,这种互文性层面,不仅发生于学界中已经深入探讨的哲学、经济学层面,还发生于历史学、政治学等诸多层面,最后实现的是整体性视域转换,而这种整体性的视域转换,在马克思那里又始终同他对社会生活的理解联系在一起,如果不置于各种文本与社会历史的生成过程中,就无法真正地理解马克思。

查看全文

马克思哲学当解方法论文

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中,这种方法论的自觉构成了马克思批判政治经济学、拜物教意识的深层逻辑。在标志着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变革的重要文本《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通过颠覆青年黑格尔派那种纯粹理性的思考,指出了这种哲学的现实前提以及在这一现实基础上,这种哲学是通过哪些环节抽象出来的。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正是通过这种方法揭示出蒲鲁东思想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规定性,即将资本生产条件下产生的思想观念从具体历史情境中抽象出来,作为判断一切社会存在的标志,使得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具有了自然性的特性,于是资本主义社会也就成为自然性的存在,一种最合理不过的自然秩序。马克思嘲弄地说:“于是,以前是有历史的,现在再也没有历史了。”(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54页。)蒲鲁东这种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深处,仍然证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合法性。这个主题也延伸到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批判蒲鲁东主义关于货币银行的思考中,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与资本拜物教的批判,就是从这种方法论出发的。在马克思的讨论中,他并不是仅从理性层面揭示拜物教意识的产生过程,而是通过揭示资本生产与交换过程,通过揭示社会生活的抽象过程,来具体地展示这种拜物教意识何以产生出来,只有到这个层面才能意识到,对拜物教意识的颠覆并不是仅从理性层面的自觉就可以完成,只要现实生活过程中存在着产生拜物教意识的基础,这种意识就时刻会被生产出来,因此,真正需要颠覆的是整个社会生活过程,这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真实构境。

在马克思这种方法论自觉中,我认为可概括为两个层面:一是历史性的思考;一是互文性的解读。

所谓历史性的思考,实际上就是我上面所说的,虽然哲学具有某种超越时代的特征,但任何哲学的产生都有其时代历史语境,我们在揭示哲学沉思中的内在逻辑时,还要善于揭示这种哲学逻辑背后的深层历史过程,揭示出这种哲学中的历史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将所有的哲学思考都置于同一个平面上,而是能够意识到不同时代的哲学,具有其自身的时代问题。这种方法论自觉对于马克思哲学的当解来说,尤为重要。

在讨论这一问题时,我认为首先需要对马克思哲学当解这个提法进行一种界定。自80年代以来,马克思哲学的当解一直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热点,形成了两次深层逻辑的建构:一是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前期的实践唯物主义讨论,在这个讨论中,主导性的逻辑是实践基础上的主客体辩证法理论,强调的是实践的主体性地位与意义。这一逻辑建构,在我看来,是以卢卡奇为中介的德国古典哲学式的建构,这一哲学逻辑在现实的层面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初期发展相一致。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从马克思回溯到黑格尔的思路。这一思路被海德格尔哲学的出现冲淡了。一是90年代后期出现的存在论逻辑,这是海德格尔的强势影响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新的解读。与前者相比,这是马克思哲学从马克思走向当代的一种尝试,也是更深逻辑的建构,对激活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上述的思考中,对马克思哲学的当解,容易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即运用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思考,实现与马克思哲学的对接性解释。在我看来,这样的思考还不能真实地使马克思哲学走向当代,真实需要的是,如何从马克思的哲学精神合乎逻辑地延伸到当代语境中。在这样一种延伸中,首先就要区分马克思和马克思之后一些重要哲学问题域的差异性以及这种差异性的历史语境,然后要思考从马克思的哲学逻辑中,能够经过哪些重要的理论质点过渡到对当代社会的思考,过渡到对当代思想的审视。这是摆脱平面化对接中的深度解读,也是马克思哲学当解的根本内涵。

从这一历史性规定来看,海德格尔的哲学对于马克思哲学当解来说,只具有一定的中介意义,还不能使马克思哲学的当解逻辑地走向后海德格尔时代面临的问题。英国学者鲍曼在面对现代社会时,曾简洁地将之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沉重的(凝固的)现代性阶段,一是轻灵的(流动的)现代性阶段,前者的现实基础是“福特主义的工厂”,这是“将人类活动简化为简单的、固定的动作,而且这些动作总的说来是预先设计好了的,它意味着人们只有机械地服从它”(注: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8页。),这是技术上的总体动员,与这种生产层面相对应的就是政治层面的官僚制度与极权主义,而文化层面就是法兰克福学派揭示出来的文化控制的意识形态。后者对应的是以电子符码为基础的信息时代,这是个体化与流动性的时代,也是公共空间消解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以电子符码的编码为基础的“信息方式”(注:参见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引导着生产与消费(注:参见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按照美国学者里斯曼的界定,这是西方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重要变化,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历史上发生的第二次革命(注:大卫·里斯曼:《孤独的人群》,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从这样一种历史性的界定来看,海德格尔面对的仍然是福特主义时代,实际上他关于存在的讨论中,在技术层面上就是福特主义全面的流水线生产,一种上手性支配存在性的过程。而如何分析消费社会特别是电子符码为基础的信息方式时代,这是海德格尔无法面对的。实际上这就给马克思哲学的当解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如何从马克思的哲学思考中,合乎逻辑地走向对信息时代的批判分析。但要达到这一分析层面,又必须经过一些重要的理论中介,如符号学、后结构主义等,海德格尔只是这些中介中的一个重要质点。

在上面关于历史性的讨论中,我们实际上遇到了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互文性问题。互文性是克里斯蒂瓦符号学批判理论的重要概念。她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出发,认为互文性指的是任何一种文本,它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文本与文本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文本与现实历史之间也存在着联系。通过这一思考,她将巴赫金仅从小说结构内部运用的“复调”理论,扩展到了文本向着社会这一他者开放的宽阔之场,这也是她突出符号学批判视域的重要前提。我认为,在马克思哲学方法论的意义上,互文性不仅指写成的文本间的关系,更指文本与社会历史生活的内在关联。互文性构成了马克思历史性方法论的现实规定性。在马克思那里,其哲学变革的过程,不仅是哲学思辨的过程,而且也是从其他学科与哲学之间的内在互文性解释过程,这种互文性层面,不仅发生于学界中已经深入探讨的哲学、经济学层面,还发生于历史学、政治学等诸多层面,最后实现的是整体性视域转换,而这种整体性的视域转换,在马克思那里又始终同他对社会生活的理解联系在一起,如果不置于各种文本与社会历史的生成过程中,就无法真正地理解马克思。

查看全文

数学教学论文:高中数学专题复习与研究

参数广泛地存在于中学数学的各类问题中,也是近几年来高考重点考查的热点问题之一。以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结构为标准,含参数的问题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的问题是根据参数在允许值范围内的不同取值(或取值范围),去探求命题可能出现的结果,然后归纳出命题的结论;另一种类型的问题是给定命题的结论去探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或参数应满足的条件。本文拟就第一类问题的解题思想方法――分类与讨论作一些探讨,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解决第一类型的参数问题,通常要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即根据问题的条件和所涉及到的概念;运用的定理、公式、性质以及运算的需要,图形的位置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然后逐类分别加以讨论,探求出各自的结果,最后归纳出命题的结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它实际上是一种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一、科学合理的分类

把一个集合A分成若干个非空真子集Ai(i=1、2、3···n)(n≥2,n∈N),使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属于且仅属于某一个子集。即

①A1∪A2∪A3∪···∪An=A

②Ai∩Aj=φ(i,j∈N,且i≠j)。

查看全文

郭沫若《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唱和诗索隐

与郭沫若多有诗词唱和,其中最耐人寻味的是他们关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剧的诗作。

1961年10月18日,郭沫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第一次观看浙江省绍兴剧团演出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于10月25日写了《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

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

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

查看全文

数学对物理化学的应用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数学运算、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等方法在解答物理、化学题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抽象、直观想象、数据分析核心素养在物理、化学教学中也多用到。对中学生来说,若能很好地利用数学这个工具去处理物理、化学问题,那么一些物理、化学难题便会迎刃而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意识。现举例分析如下:

一、数学在物理学习中的具体应用

(一)将均值不等式用于求解物理中的最值问题

均值定理:a+b≥2ab(a≥0,b≥0),若ab=p(定值),当a=b时,(a+b)有最小值2P;若a+b=M(定值),当a=b时,ab有最大值22M。使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要遵循“一正、二定、三相等”三步骤,三者缺一不可,若不满足,应化归转化条件,运用转化思想、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和数学建模等进行解答。【例1】己知电动势为ε,内阻为r的电源,当外电路电阻R为多大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解析】要求电源输出动率的最大值,须列出输出功率关于外电阻R的函数表达式,然后求这个函数的最大值。根据公式很容易求出P出=I2R=ε+2RRr,其中ε,r为已知,R为自变量。这样只须求出这个函数的最大值即可。解答过程如下:P=ε+2RRr=ε++222rRrR≤!!"!#!槡$%&'()*&'(!"+,&)"+,&!%)*))"")%%-'(=ε24r,当且仅当R=2rR,即R=r时,等号成立。这道题直接运用均值不等式a+b≥2ab(a>0,b>0)求解,简洁、明了。

(二)函数图象在解物理题中的应用

在解答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经常遇到一些物理计算式与方程、不等式、分段函数、几何图形密切相关。当学生遇到这种物理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建立函数模型,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比如下面两个例子。【例2】由功率定义式可知P出=U路·I。而U路=ε-Ir,是一个关于I的一次函数,其图象是一条直线。不妨以I为横纵,U路为纵轴建立坐标系,如图1所示。这条直线与坐标轴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εOI短。从直线上的一点A作三角形的内接矩形,则矩形面积的数值就等于电源的输出功率的数值,即P=UI′。图1由数学知识可知,当A为直线中点时内接矩形面积最大,即输出的功率最大。而R=U/I′=tan,由图可以得到△OAI′≌△I′AI短,即=,故R=tan=tan=ε/I短=r。【例3】匀强电场的场强E=2.0×103v·m-1,方向水平。电场中有两个带电质点,它们的质量均m=1.0×10-5kg。质点A带负电,质点B带正电,电量皆为q=1.0×10-9C。开始时,两质点位于同一等势面上,A的初速度VA0=2.0m/s,B的初速度VB0=1.2m/s,这两个速度的方向均沿场强方向。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若用ΔS表示任一时刻两质点间的水平距离。问当ΔS的数值在什么范围内,可判断哪个质点在前面(规定图2-1中右方为前)。当ΔS的数值在什么范围内,不可判断谁前谁后?时刻变化,怎么可能仅凭ΔS便可判断出前后顺序呢?这时可别只想着单一地利用物理知识来求解,要把数学知识与物理知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那么怎样才能将之与数学思想方法联系起来呢?由物理知识我们知道,两物体的位移均是时间t的二次函数,距离ΔS也应是关于t的二次函数,只须讨论ΔS的值域,即二次函数的值域就可以解决问题。由物理情景知:t<2s时,A在前,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A和B距离在增大;当t=2s时,A和B的速度相等,A和B相距最远,ΔS最远为0.8m;当2s<t<4s时,B的速度大于A的速度,B追A,距离在拉近;当t=4s时,B追上A,ΔS=0。即当0<t<4时,A在前,ΔS由0增加到0.8米又由0.8米减小至0。当t>4s时,B在前且加速,A在后减速,A不可能再追上B,ΔS由0开始一直增大。所以当0≤ΔS≤0.8时,有可能A在前也有可能B在前,但是ΔS>0.8后,一定是B在前。图象判断:由t可判断谁在前,那么只须找ΔS与t的关系即可用ΔS来判断谁在前。对某个△S,若对应的t值在两个区间(0,4)及(4,+∞)时,不能判断;对某个ΔS对应的t值唯一,那么便可判断谁在前。由图2-2知,当0≤ΔS≤0.8时,对应的t值在(0,4)及(4,+∞)两个区间;当ΔS>0.8时,对应一个区间(4,+∞)。故当0≤ΔS≤0.8时,不能判断;ΔS>0.8时,可判断B在A前方。

查看全文

语文创意阅读管理论文

精读课是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基本课型,在精读课中指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一、阅读顺序的多角度阅读顺序有以下三种:(1)循序阅读;(2)变序阅读;(三)以点带面。根据课文特点和个人的阅读习惯,可以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1、循序阅读所谓循序阅读,指的是按文章的叙述顺序沿着作者的思路去读。阅读时,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然后一部分一部分深入地阅读。每篇课文都可以用循序阅读的方法。2、变序阅读所谓变序阅读,就是不按课文的叙述顺序,而是先抓住文章结尾或文中的重点部分,如,重点段、过渡句阅读理解,然后在其的牵动下,理解全篇。变序阅读,从重点的地方突破,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深刻性,也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如,《一夜的工作》,可以先理解课文结尾部分,特别是点题的句子:“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然后联系上文思考:工作劳苦、生活简朴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我”有什么感受?《赵州桥》一文的教学,可以先抓住“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一过渡句,然后分别找出写“坚固”和“美观”的部分加以领会。3、以点带面所谓以点带面,就是抓住文中可以拎起全文的关键词句,把全文的主要内容串起来,把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抓住。如,《桃花心木》一文,通读全文以后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哪个词语最重要?找到“不确定”这个词语以后,再启发学生思考:课文写了哪两方面的“不确定”?应该怎么做?(老天爷下雨“不确定”,给树苗浇水也应该没有规律;遇到的生活“不确定”,要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从而凸现阅读重点,丰富阅读经验。二、阅读方法的多角度1、朗读涵泳所谓朗读涵泳,就是动情朗读和揣摩体味。朗读,能得语言的声韵之味,情趣之味;揣摩,能得语言的思辨之味,体会到语言的表达之美。如,《向往奥运》文中激情飞扬,应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发自内心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奥运精神的向往。此文又具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应引导学生很好的揣摩体会。如“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是一句很平常的话,作者却用它在篇末独立成段,戛然而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天指的是哪一天?为什么用上“终于”这个词?通过对课文的揣摩,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申奥成功的不容易,当这一天终于到来时,作者再也抑制不住澎湃的激情。“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是作者激情潮水般地倾泻。2、疑问思辩疑问思辩,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是从疑入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以由题质疑:“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意见相反的话分别是谁说的?作者有什么感受?其次是带疑读书,要带着上述问题认真读书,寻找答案。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真正阅读的开始,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2、比较阅读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和体味文章表达之妙的方法。比较阅读,可以是同一篇文章中的遣词造句的比较,思想内容的比较,也可以是同别的文章的内容上、形式上的比较。如,《荔枝》的结尾句是“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可以让学生想想去掉这句话和保留这句话,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认识到有了这句话,表达对母亲的无限怀念,能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没有这句话,表达的效果就明显削弱。又如,细节描写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细节描写的作用,可以把课文中描写母亲吃荔枝的一段话同概括地写的话(后面的一段话由教师设计)加以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细节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的咏梅词可以同陆游的咏梅词比较,体会的伟大的胸襟。教材中许多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课文,都可以进行比较阅读。4、表达阅读表达阅读,是精读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将阅读内容、阅读感受等表达出来,以深化阅读、增强阅读体验。表达阅读包括口头表达阅读和书面表达阅读,二者均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口头表达可以是复述,可以是模拟导游,模拟采访,也可以是模拟辩论。如,《林海》,可以模拟导游,介绍林海风光;《凡卡》,可以模拟采访,采访凡卡的学徒经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以模拟辩论:是“赞赏的爱”好呢,还是“严厉的爱”好?……书面表达可以是缩写,如缩写《小英雄雨来》;可以是扩写,如扩写《放风筝》的第二自然段,把想到的风筝写出来;可以是续写,如根据《穷人》的结尾续写;可以是仿写,如仿照《落花生》的写法,写借物喻人的习作;也可以是写读后感、导游词、采访记,还可以是小剧本等等。5、学科融合情节性强或对话多的课文,可以借助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形象性强易于构成画面的课文,可以让学生画一画,通过图画能够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如,《陶罐和铁罐》对话多,适合演一演;《燕子》画意浓,可以画一画。三、阅读角色的多角度课标指出:“阅读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在对话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角色的换位:或把别人当别人、或把别人当自己、或把自己当别人、或把自己当自己。1、把别人当别人所谓把别人当别人,就是在阅读的时候,尽量不带个人的主观色彩,尽可能客观地理解文本的原意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如阅读一篇文章,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再一部分一部分地读,了解每一部分的意思;最后把各部分的意思连起来想一想,文章究竟要表达什么思想。这就是把“把别人当作别人”,是提高阅读能力最基本的训练。2、把别人当自己把别人当自己,就是阅读的时候,要把自己摆进去,想象文中的一个角色(或作者)就是自己,会怎么想、怎么做、有什么感受。如《小抄写员》,读的时候把自己摆进去:假如我是这位小抄写员,蒙受那么多的委屈,还能坚持下去吗?通过移情比较,能深刻地认识到小抄写员对父亲深沉的爱,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3、把自己当别人把自己当别人,就是在阅读的时候,把自己当成作者,根据作者的描述,和作者一起去感受,去体验。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文中有一段描写经孔隙从外洞进入内洞的感受。在阅读这段文字时,教师可提示学生:你就是“作者”,船就要拉动了,请凭借文中的描述展开想象,体验作者当时的感受。又如《荷花》一文,可以想象自己就是池塘里的一条鱼,小荷上的一只蜻蜓,想象看到的景象。把自己当作作者或文中的一个角色,凭借文字描述去体会,有助于入境入情,提高对语言的感受力。。4、把自己当自己把自己当自己,就是保持自己的本色,假想在文章所描写的情境中,自己会怎么想怎么做,唤醒主体意识、个性意识。如《古井》,学完课文以后,可以“乡亲们,我想对你说”,谈学习体会。《登山》一文,可以“假如和列宁一起去登山,你会怎么做”为题,让学生谈谈学习体会。阅读的多角度,是综合的,往往可以是阅读的顺序、方法与阅读角色的不同组合。应强调的是,多角度的阅读不是目的,有创意地阅读,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阅读能力才是目的。因此,我们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来运用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指导策略。

查看全文

电源跟踪技术

---微处理器、FPGA和ASIC在上电和断电期间通常要求内核与I/O电压之间具有某种特定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实际操作中是很难控制的,尤其是当电源的数目较多的时候。当不同类型的电源(模块、开关稳压器和负载点转换器)混合使用时,该问题会进一步复杂化。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将电源按序排列,但是,在某些场合,这种做法是不足够的。一种更受青睐而且往往是强制性的解决方案是使各个电源在上电和断电期间彼此跟踪。

电源排序

---简单地按某种预先确定的顺序来接通或关断电源的做法一般被称为“排序”。排序通常能够通过采用电源监控器或简单的数字逻辑电路来控制电源的接通/关断(或RUN/SS)引脚而得以实现。图1a和1b示出了采用一个LTC2902四通道电源监控器来对4个电源进行排序的情形。

---不幸的是,单靠排序有时是不够的。许多数字IC都在其I/O和内核电源之间规定了一个最大电压差,一旦它被超过则IC将会受损。在这些场合,对应的解决方案是使电源电压彼此跟踪。

电源跟踪

---排序只是简单地规定了电源斜坡上升或斜坡下降的顺序,并且假定每个电源都在下一个电源开始变化之前转换。电源跟踪可确保电源之间的关系在整个上电和断电过程中都是可以预测。

查看全文

企业会计制度构想论文

典当业作为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行业,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典当以融资快捷、方便灵活的特点,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典当行业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亟待建立典当行业统一的会计制度,以进一步规范典当业务的会计处理,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相关性,防范典当行业的风险。

2006年1月,财政部、商务部公开征求对《典当业务: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商务部《意见稿》)的意见,标志着监管部门正着力加强对典当行业的规范和监管,努力推动其健康有序发展。本文拟在分析典当业会计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其他行业会计制度的经验,就我国典当业会计制度的框架作些探讨,以期对即将制定的典当业务会计制度有所帮助。

一、我国典当业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史料记载,我国的典当业产生于南北朝,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衰于清末。新中国成立后,典当业被逐步取缔。直到1987年,成都市开办新中国第一家典当行—四川成都市华茂典当行。1993年,典当行作为金融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2000年,典当行被作为一种特殊的工商企业划归国家经贸委监管。2003年被划归国家商务部监管。近二十年来,典当业会计制度因监管部门的频繁变化而不统一,有的执行1997年人行提出的《典当行会计基本制度(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人行典当会计制度》);有的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还有的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综合分析,目前典当会计制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行典当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0年之前,典当行作为金融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1997年人行拟定的《典当行会计基本制度》,把典当行作为特殊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是根据当时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设计制定。由于监管职能的变化和新的《典当管理办法》赋予典当行新的功能,《人行典当会计制度》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典当业务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查看全文

我国典当企业会计制度研究论文

典当业作为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行业,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典当以融资快捷、方便灵活的特点,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典当行业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亟待建立典当行业统一的会计制度,以进一步规范典当业务的会计处理,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相关性,防范典当行业的风险。

2006年1月,财政部、商务部公开征求对《典当业务: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商务部《意见稿》)的意见,标志着监管部门正着力加强对典当行业的规范和监管,努力推动其健康有序发展。本文拟在分析典当业会计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其他行业会计制度的经验,就我国典当业会计制度的框架作些探讨,以期对即将制定的典当业务会计制度有所帮助。

一、我国典当业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史料记载,我国的典当业产生于南北朝,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衰于清末。新中国成立后,典当业被逐步取缔。直到1987年,成都市开办新中国第一家典当行—四川成都市华茂典当行。1993年,典当行作为金融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2000年,典当行被作为一种特殊的工商企业划归国家经贸委监管。2003年被划归国家商务部监管。近二十年来,典当业会计制度因监管部门的频繁变化而不统一,有的执行1997年人行提出的《典当行会计基本制度(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人行典当会计制度》);有的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还有的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综合分析,目前典当会计制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行典当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0年之前,典当行作为金融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1997年人行拟定的《典当行会计基本制度》,把典当行作为特殊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是根据当时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设计制定。由于监管职能的变化和新的《典当管理办法》赋予典当行新的功能,《人行典当会计制度》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典当业务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