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体制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6 02:54: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档案管理体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档案管理体制

档案管理体制四次改革及规律

摘要: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档案管理体制的历次改革,结合改革的背景总结归纳改革的规律,提出未来档案馆发展要走特色之路。

关键词:档案管理体制;档案机构改革;规律总结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党的对深化机构改革做出重要部署,要求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1]。当下,多数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档案系统已经初步完成了自上而下的机构改革。回顾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历次改革变化,对于深刻认识本次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正确把握新时代档案馆发展方向,具有积极意义。

1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四次重要改革

1.1第一次改革:从分散到集中,设立党政双重领导的新型管理模式。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档案工作。1951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处处长曾三主持召开中央一级党、政、军、群各机关档案工作第一次座谈会,原则上决定全国党、政、军三大系统的档案实行分工管理,各自建立机关档案室,分别集中统一保管本机关所形成的档案。1954年,国务院秘书长支持曾三等提出的关于在国务院设立国家档案局的建议,并得到总理的同意。同年11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直属机构设置议案的决议,批准设立国家档案局,任命曾三为国家档案局第一任局长。此后至1959年,虽然国家有过要求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军队系统各机关在档案管理体制上自成系统,各自制定规章制度,分别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2]。随着国家政权的不断稳固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管理模式分散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标准不统一,每个系统各自为政,档案管理无规范可循;指导力量不集中,极易造成人、财、物等管理资源的浪费和管理效率的低下。在此背景下,第一次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1959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指出:“党的档案和政府、军队、群众团体以及各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且各机关的档案都必须以党的方针政策为纲才好整理,因此,把党的档案工作和政府的档案工作统一起来是完全必要的。”“各级档案管理机构在中央由中央办公厅主任直接领导,在地方由各级党委秘书长直接领导(不设秘书长的县委由办公室主任直接领导)。”3月,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中央档案馆筹备处和国家档案局档案馆筹备处合并,统一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档案馆。6月,中央档案馆成立,作为中共中央、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既保管党的档案,也保管国家的档案。1960年开始,国家档案局业务和行政工作均由中共中央办公厅领导,建制仍归属国务院。地方各省、市、县的档案管理机关依次做了相应调整。这是第一次档案管理体制重要改革,在世界档案史上独创了党政双重领导档案工作的新型管理模式,成为我国档案事业的一大特色[3]。1.2第二次改革:坚持统一管理,归口有所改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档案事业也开始进入恢复、整顿、总结、提高的时期。197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恢复国家档案局和中央档案馆,并重申各级档案机构既是党的机构又是政府机构。198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批转关于调整我国档案工作领导体制的请示的通知》,明确要求:一是实行党政档案工作统一管理的原则,适合我国的情况,各级档案机构既是党的机构又是政府机构,列入政府编制序列。二是国家档案局改归国务院领导,列入国务院编制序列,日常工作由国务院秘书长领导。第一历史档案馆、第二历史档案馆归口国家档案局管理;中央档案馆仍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仍由中共中央办公厅直接领导,在业务上受国家档案局指导。三是地方各级档案局作为地方人民政府直属局,其领导关系是否作相应调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地方各级档案馆归口各级档案局管理[4]。1.3第三次改革:职能转变,“局馆合一”。1993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明确“中央档案馆与国家档案局合并,一个机构挂中央档案馆与国家档案局两块牌子,履行档案保管、利用和全国档案事业行政管理两种职能,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构,副部级单位,由中央办公厅管理”。之后,地方参照中央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档案机构改革,局、馆合一,最终形成了“党委和政府领导、档案部门归口负责、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档案工作体制”[5]。1.4第四次改革:理顺职责,政事分开。随着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部门行政与事业职能合一的管理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一是行政管理职能弱化。档案局作为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承担档案业务监督指导等行政职能,但是“局馆合一”的档案局(馆),其机构性质通常被定为事业单位,由事业单位行使行政执法权,容易导致“名不正言不顺”。二是档案馆作用发挥受限。“局馆合一”使档案馆客观上产生了一定的行政化倾向,人力物力财力向行政倾斜,档案馆主体地位弱化,档案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018年2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我国启动新一轮的机构改革。目前,各地档案机构设置有了很大变化,多数由“局馆合一”改为“局馆分设”。档案行政管理职能划入党委办公厅(室),档案馆基本上由党委或党委办公厅(室)管理,档案管理体制上实现了政事分开,档案局与档案馆的职责定位也更加清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承担对档案事业“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的责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围内的档案”。档案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促进我国档案事业长远发展、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规律总结

查看全文

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

【摘要】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以档案管理为中心的制度化的关系模式,其在形成之后也不断经历着改革的内在和外部要求,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档案管理体制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档案管理体制改革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中,按照市场化、科学化、信息化为主要方向,建立起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档案管理体制。

【关键词】档案管理体制;改革

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是转型时期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档案管理体制改革,须从国家关于各项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出发,厘清我国现阶段档案管理体制运行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指明现阶段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构筑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档案管理体制,其直接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我国现有档案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有的档案管理体制主要借鉴与苏联,同时照顾到我国特殊的国情而建立起来的,当前,我国档案管理体制主要是以“集中统一”为指导建立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国家档案局统一领导全国范围内的档案事物,对全国范围内的档案事物进行统一领导、管理和宏观指导,同时负责国家级的档案管理工作;地方档案管理机关主要负责地方行政区域内的档案管理事务,接受本地方行政区域党和政府的领导并接受上级档案行政机关的监督和指导。可以说,我国现有档案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现行的档案管理体制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局馆合一”的档案管理体制,使得档案管理机构需要同时负责本地区档案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两项职能,容易导致档案行政管理和档案文化事业机构的定位认同模糊,也易于形成档案管理局和档案管理管法律责任不清,档案管理机构行政化色彩过于浓厚,影响了档案管理文化事业的发展;对于非国有单位档案及私人档案的管理是否仍旧采用传统的集中统一管理体制仍存在争议,需要从体制上予以确定和解决;文件管理及档案管理被人为割裂,给档案管理的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档案质量的参差不齐、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不高等,这些都是当前我国档案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性的问题。

二、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建议

查看全文

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基于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与模式探讨,分析了在社会转型和数字化大背景下的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与模式的特征,提出了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与模式的构想。

[关键词]企业档案知识管理管理体制生命周期

一、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模式的建构背景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档案本身也发生了转变。首先档案本身在数字化的冲击下其形式由原先可视记录识别型转变依赖机器识别的代码型(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模式也从传统手工模式不断发展,历经单机数据管理模式、网络信息管理模式到知识管理模式,并且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其管理流程、手段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前基于手工的档案管理流程需要针对电子档案管理特点相应调整。20世纪对档案管理理论影响最大的就是档案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将档案形成到销毁或转化为档案看做是一个整体过程、档案整体运动过程由于档案价值形态的变化可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档案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方式之间具有内在的对应关系。档案生命周期理论为档案的阶段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准确揭示了档案运动阶段的前后衔接和相互影响,为实现档案一体化管理、为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模式——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

1.信息一体化管理

查看全文

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模式论文

[摘要]本文基于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与模式探讨,分析了在社会转型和数字化大背景下的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与模式的特征,提出了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与模式的构想。

[关键词]企业档案知识管理管理体制生命周期

一、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模式的建构背景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档案本身也发生了转变。首先档案本身在数字化的冲击下其形式由原先可视记录识别型转变依赖机器识别的代码型(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模式也从传统手工模式不断发展,历经单机数据管理模式、网络信息管理模式到知识管理模式,并且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其管理流程、手段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前基于手工的档案管理流程需要针对电子档案管理特点相应调整。20世纪对档案管理理论影响最大的就是档案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将档案形成到销毁或转化为档案看做是一个整体过程、档案整体运动过程由于档案价值形态的变化可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档案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方式之间具有内在的对应关系。档案生命周期理论为档案的阶段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准确揭示了档案运动阶段的前后衔接和相互影响,为实现档案一体化管理、为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模式——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

1.信息一体化管理

查看全文

企业档案管理体制论文

[摘要]本文基于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与模式探讨,分析了在社会转型和数字化大背景下的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与模式的特征,提出了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与模式的构想。

[关键词]企业档案知识管理管理体制生命周期

一、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模式的建构背景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档案本身也发生了转变。首先档案本身在数字化的冲击下其形式由原先可视记录识别型转变依赖机器识别的代码型(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模式也从传统手工模式不断发展,历经单机数据管理模式、网络信息管理模式到知识管理模式,并且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其管理流程、手段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前基于手工的档案管理流程需要针对电子档案管理特点相应调整。20世纪对档案管理理论影响最大的就是档案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将档案形成到销毁或转化为档案看做是一个整体过程、档案整体运动过程由于档案价值形态的变化可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档案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方式之间具有内在的对应关系。档案生命周期理论为档案的阶段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准确揭示了档案运动阶段的前后衔接和相互影响,为实现档案一体化管理、为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模式——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

1.信息一体化管理

查看全文

企业档案管理体制论文

[摘要]本文基于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与模式探讨,分析了在社会转型和数字化大背景下的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与模式的特征,提出了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与模式的构想。

[关键词]企业档案知识管理管理体制生命周期

一、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模式的建构背景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档案本身也发生了转变。首先档案本身在数字化的冲击下其形式由原先可视记录识别型转变依赖机器识别的代码型(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模式也从传统手工模式不断发展,历经单机数据管理模式、网络信息管理模式到知识管理模式,并且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其管理流程、手段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前基于手工的档案管理流程需要针对电子档案管理特点相应调整。20世纪对档案管理理论影响最大的就是档案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将档案形成到销毁或转化为档案看做是一个整体过程、档案整体运动过程由于档案价值形态的变化可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档案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方式之间具有内在的对应关系。档案生命周期理论为档案的阶段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准确揭示了档案运动阶段的前后衔接和相互影响,为实现档案一体化管理、为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模式——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

1.信息一体化管理

查看全文

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研究论文

一、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模式的建构背景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档案本身也发生了转变。首先档案本身在数字化的冲击下其形式由原先可视记录识别型转变依赖机器识别的代码型(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模式也从传统手工模式不断发展,历经单机数据管理模式、网络信息管理模式到知识管理模式,并且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其管理流程、手段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前基于手工的档案管理流程需要针对电子档案管理特点相应调整。20世纪对档案管理理论影响最大的就是档案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将档案形成到销毁或转化为档案看做是一个整体过程、档案整体运动过程由于档案价值形态的变化可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档案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方式之间具有内在的对应关系。档案生命周期理论为档案的阶段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准确揭示了档案运动阶段的前后衔接和相互影响,为实现档案一体化管理、为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模式——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

1.信息一体化管理

信息一体化管理,其实就是指企业的档案工作、情报工作、图书工作的一体化。在企业,这种综合性信息管理机构一般称为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提供历史的信息和现时的信息,又要注重超前性、预测性信息的采集、筛选、提供。一方面可以利用档案史料中的信息编写反映企业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科技成果等编研成果,为展现企业的辉煌历史、提高企业的市场信誉和增强企业的社会效益提供详实、可靠、生动的凭证;另一方面,还可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网上采集与企业业务有关的信息,并进行筛选、汇编,为企业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含量较高的有价值的信息。这种图、情、档一体化管理模式主要适用于一些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大型企业,在原有图书机构、档案机构或情报机构的基础上构建统一的信息管理实体机构。这种管理模式便于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实行现代化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对信息资源的联合开发利用。

2.档案一体化管理

查看全文

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与模式研究3篇

第一篇

1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现状

数字档案管理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变革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国内外均是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了系统化研发快速发展阶段。到了90年代,数字档案应用日趋增多,需求也呈现多样化。随着网络技术、中间件技术、数据库技术、海量存储技术的发展,形成了数字档案管理平台的概念,极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1.1国外发展现状

美、英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开展了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通过NARA(美国档案文件署)网站,可以检索到包括10个总统图书馆在内的200多个档案馆的数字化档案。国外,有包括IBM、HP在内的众多厂家和研究机构在研究和开发基于OAIS标准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

1.1.1基于服务信息化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

查看全文

高校档案管理体制研究论文

1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1.1完整性要求维护医院档案的完整,可以说是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要达到完整性要求,一方面要保证医院档案数量齐全,成分多样,使应该集中保存的档案不致分散和遗漏,维护全宗和全宗群的完整;另一方面要尽量保持医院档案间的历史联系,不能人为地割裂、分散。

1.2安全性要求医院档案是珍贵的历史记录,往往只有一份孤本,而且年代越久远的档案,其价值往往越大。但由于社会的和自然的原因,档案材料不免遭到损毁。因此,尽可能地延长档案的寿命,保护其安全,避免医院档案中的机密泄露,就成为档案管的基本任务之一。

1.3科学性要求现代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不再是对医院档案的简单出纳和保管,而要采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遵循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把档案管理活动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来进行科学管理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1.4规范性要求规范性要求,也就是医院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要求。档案管理系统不是孤立的系统,各个档案管理系统之间,档案管理系统和其它文献管理系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正在向网络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实行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使得档案信息资源得以共享。要达到规范性要求,除了要制订各项医院档案管理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并贯彻实施外,还可通过法规手段来实现。

1.5经济性要求在医院档案管理过程中应尽可能用最少的投资达到最大的效益,无论采用哪种管理手段,都要考虑它是否经济实用,能否用较少的成本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由于我国大多数档案机构经济条件有限,经济因素往往在档案管理系统运行中起决定作用。

查看全文

高校档案管理体制论文

1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1.1完整性要求维护医院档案的完整,可以说是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要达到完整性要求,一方面要保证医院档案数量齐全,成分多样,使应该集中保存的档案不致分散和遗漏,维护全宗和全宗群的完整;另一方面要尽量保持医院档案间的历史联系,不能人为地割裂、分散。

1.2安全性要求医院档案是珍贵的历史记录,往往只有一份孤本,而且年代越久远的档案,其价值往往越大。但由于社会的和自然的原因,档案材料不免遭到损毁。因此,尽可能地延长档案的寿命,保护其安全,避免医院档案中的机密泄露,就成为档案管的基本任务之一。

1.3科学性要求现代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不再是对医院档案的简单出纳和保管,而要采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遵循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把档案管理活动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来进行科学管理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1.4规范性要求规范性要求,也就是医院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要求。档案管理系统不是孤立的系统,各个档案管理系统之间,档案管理系统和其它文献管理系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正在向网络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实行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使得档案信息资源得以共享。要达到规范性要求,除了要制订各项医院档案管理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并贯彻实施外,还可通过法规手段来实现。

1.5经济性要求在医院档案管理过程中应尽可能用最少的投资达到最大的效益,无论采用哪种管理手段,都要考虑它是否经济实用,能否用较少的成本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由于我国大多数档案机构经济条件有限,经济因素往往在档案管理系统运行中起决定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