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6 02:37: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档案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档案馆

档案馆专门立法思考

1新中国成立以来档案馆立法概况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全国各地历史档案逐步集中,各级机关档案室普遍建立和档案工作者队伍的成长,建立档案馆的条件日趋成熟。1956年4月16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指出:“国家档案局应该全面规划,逐步地在首都和各省区建立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档案馆。”1959年10月,中央档案馆正式开馆,各省、地(市)、县档案馆也迅速建立起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档案馆的建设和管理不断发展,档案馆立法也在逐步推进。1960年3月,为贯彻中央统一管理党、政档案的方针政策,在总结全国县档案馆“广东兴宁现场会”和省档案馆“上海现场会”经验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档案局印发了《省档案馆工作暂行通则》和《县档案馆工作暂行通则》,明确了省、县档案馆的性质、任务和工作方向,这是新中国档案馆立法的开端。由此,我国档案馆工作走上了有规可循的轨道。1983年4月,国家档案局根据档案馆工作情况的变化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将《省档案馆工作暂行通则》和《县档案馆工作暂行通则》修订为《档案馆工作通则》,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第一个档案馆部门规章。1986年,国家档案局又印发了《档案馆开放档案暂行办法》(已废止,被1991年国家档案局2号令《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办法》所代替)和《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已废止,被2011年国家档案局9号令《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所代替)。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档案馆的性质和职能,1990年10月颁布了《档案法实施办法》,1991年国家档案局印发了《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1992年3月,国家档案局根据《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十一条的授权,制定了《全国档案馆设置原则和布局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2014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中,又对档案馆立法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其间,国家档案局也印发了其他一些档案馆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规范。据笔者统计,截至2017年底,现行有效的国家层面出台的重要的档案馆法律法规有8件,其中法律1件、行政法规2件、党内法规1件、部门规章4件(见表1)。

2我国档案馆法律法规特点

通过对我国档案馆立法情况的梳理,可以发现我国档案馆立法的三个特点:2.1我国档案馆立法形成了多层次立法模式。从表1可以看出,从制定主体上看,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有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也有国家档案局颁布的部门规章以及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从内容上看,档案法律法规涵盖了档案馆性质、职能、收集、提供利用等档案馆管理的各个方面。表现为位阶较高的法律法规规定档案馆综合性的、原则性的要求,主要是在其中通过一些条款进行规范,如《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而位阶较低的部门规章则规定档案馆单项的、具体某个方面制度,专门规定档案收集、解密划控和开放利用等具体管理环节,如《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2.2我国档案法律法规对档案馆的分类是在不断变化的。我国档案法律法规对档案馆的分类与时展同步,一开始统称“档案馆”,后来称“各级国家档案馆”,再到“各级各类档案馆”。这与我国各个时期档案馆发展有密切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档案馆门类比较单一,主要是国家综合档案馆,其他档案馆屈指可数(主要是地名资料馆、城建档案馆)。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其他各类档案馆得到较快发展。比较典型的有:1984年成立了中国照片档案馆,1985年成立了外交部档案馆,1986年成立了南京大学档案馆,1988年成立了首钢档案馆等。所以,在档案法律法规立改废时,开始对不同类别档案馆进行分类管理。对档案馆的分类管理说明了我们对档案馆工作的认识在不断深化。2.3我国档案馆法律法规规范的重点是国家综合档案馆。我国国家综合档案馆集中接收保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各类档案,并向社会提供利用,承担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发挥着档案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备份中心“五位一体”功能,是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的主体。因此,将国家综合档案馆作为法律保护和规范的重点内容符合我国档案馆工作的实际。

3加快我国档案馆专门立法的紧迫性

由于制定主体不同、制定时间的差异,现行档案法律法规关于档案馆的分类和定位相互之间不一致,与其他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也不够,特别是新形势下档案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迫切要求加快档案馆专门立法,确保档案馆法律法规的统一性。3.1档案法律法规对档案馆性质定位的不一致。《档案法》第八条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实施办法》规定各级国家档案馆是文化事业机构,《全国档案馆设置原则和布局方案》中又将部门档案馆明确为事业机构(见表2)。显然,将档案馆定位为文化(科学技术)事业机构的范围是在逐步缩小的。这一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档案馆工作的现状,但存在着相下位法与上位法的不一致的问题,这既给实际工作带来困惑,也影响档案法律法规的有效贯彻落实。3.2档案法律法规关于档案馆分类存在不一致。在1984年之前,我国档案法律法规对档案馆没有进行分类,统称档案馆。在1983年颁布的《机关档案工作条例》和《档案馆工作通则》中都只有档案馆一种表述。直到1986年的《档案馆开放档案暂行办法》(已废止)有了各级各类国家档案馆的表述。《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中分别出现了国家档案馆、各级各类档案馆和档案馆三种表述,但没有进行定义。199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档案局在《档案馆设置原则和布局方案》中对各级各类档案馆进行了定义和分类。近年来,一些文件中对档案馆的分类又有了新的表述(详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1)《档案馆设置原则和布局方案》是对《档案法》和《实施办法》中关于档案馆分类的专门解释。(2)《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中的“综合档案馆”没有了“国家”这一限制词。(3)《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中只有专业档案馆,不再有部门档案馆和专门档案馆。从时间上来看,《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和《档案馆设置原则和布局方案》都是2000年前颁布的,《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是2011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则是2014年颁布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档案局可能对档案馆有新分类的打算,但由于没有以更高层级的法律法规进行明确,但不符合法制的统一性原则。虽然《立法法》有“新法优于旧法”[3]原则,但由于制定主体不一样,本文情况不适用该原则。3.3档案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近年来,我国档案馆事业发展迅速,新挑战、新问题也接踵而至。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科技创新正在深刻影响着各个行业的发展,如具有接收立档单位电子档案、覆盖馆藏重要档案数字复制件等功能完善的数字档案馆在加快建设;新的专业档案不断形成和建立,专业档案和所属机构档案成为档案馆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9月,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在全国档案馆工作会上指出,档案馆作为档案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目前提供的服务对社会需求而言,仅能维持较低水平的供需平衡,与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档案和档案馆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档案馆工作的供给侧,即档案在收、管、用中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匹配的结构性问题,如电子档案管理上的“真空期”,馆藏档案的“休眠期”。要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十三五”时期档案馆事业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

查看全文

档案馆功能评审情况报告

县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功能评审已于2011年10月21日通过评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县全县面积3670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2008年末全县总人口19.3万人。县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现有编制9人,实有6人。县档案馆库于1984年建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257平方米,建成以来经历了三次地震,其中2007年“6.3”地震给档案馆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经建设局鉴定为严重损坏,属危房,需拆除重建。由于馆库建成年代久,库容小,功能单一,无对外服务用房、档案业务用房、技术用房和附属用房,办公用房拥挤。截止2009年实际馆藏量为50014卷,因库容饱和,现还有23076卷到期档案不能入馆,预计30年后馆藏量达150010卷。根据《档案馆建设标准》规定的县级档案馆建筑面积指标对县级档案馆的分类,县档案馆建设规划定为二类馆,档案馆建筑面积按照指标测算为3642.35平方米,总投资估算1022.03万元。由档案库房、对外服务用房、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办公室、附属用房五个功能区组成。

二、领导重视、项目申报工作顺利进行。

接到项目申报通知后,我县高度重视,县四班子领导对此项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县政府将档案馆建设项目列入年度重点工作督查,要求县档案局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做好项目申报工作。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着眼于县档案事业长远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档案馆建设用地,县人民政府已在县行政中心划定2050平方米独立地块作为档案馆建设用地,拟建的档案馆位置,“三通一平”(通路、通水、通电)已做好,县政府同时做出相关承诺(见宁政函[2010]90号)。2011年,在县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县政府还安排了10万元资金,作为档案馆建设项目前期启动经费。

三、积极主动,完成项目前期所需材料上报工作。

查看全文

档案馆档案利用调研报告

作为区(县)级档案馆,其档案利用更多的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相联系着的,那么,近几年来其档案利用的现状又如何呢?笔者试图以所在××区档案馆近几年来的档案利用现状为例,作一分析,通过分析、思考,提出问题,并以期解决问题。

一、本馆基本状况

本馆是一个位于大中型城市并处于中心城区的区级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从2000年的3万余卷(件)增加到2007年5.6万余卷(件),馆藏结构在近几年来的变化情况见下二表:

表一2000年初区档案馆馆藏档案结构比例一览表

表二2007年区档案馆馆藏档案结构比例一览表

从以上二表的比较中可以看出,馆藏档案的数量以年平均9.95%增加;其中文书档案所占比例下降,专门档案和科技档案所占比例均有所上升。馆藏结构发生变化,得到改善,趋于合理。特别是关连着人民群众生活方方面面的婚姻、城建执照、房屋拆迁、独生子女等内容的档案,即一部分民生档案的种类与数量都增加了。随之而来的是档案利用的人数、范围、目的等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见本馆从2000至2006年档案利用状况综合统计表。

查看全文

档案馆档案利用调研报告

作为区(县)级档案馆,其档案利用更多的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相联系着的,那么,近几年来其档案利用的现状又如何呢?笔者试图以所在××区档案馆近几年来的档案利用现状为例,作一分析,通过分析、思考,提出问题,并以期解决问题。

一、本馆基本状况

本馆是一个位于大中型城市并处于中心城区的区级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从*年的3万余卷(件)增加到20*年*.6万余卷(件),馆藏结构在近几年来的变化情况见下二表:

表一*年初区档案馆馆藏档案结构比例一览表

表二20*年区档案馆馆藏档案结构比例一览表

从以上二表的比较中可以看出,馆藏档案的数量以年平均9.9*%增加;其中文书档案所占比例下降,专门档案和科技档案所占比例均有所上升。馆藏结构发生变化,得到改善,趋于合理。特别是关连着人民群众生活方方面面的婚姻、城建执照、房屋拆迁、独生子女等内容的档案,即一部分民生档案的种类与数量都增加了。随之而来的是档案利用的人数、范围、目的等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见本馆从*至20*年档案利用状况综合统计表。

查看全文

档案馆档案全宗排放论文

随着大量现行档案移交进各级各类档案馆,全宗排放工作中反映出的问题日益突出,因为全宗排放得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工作效率的高低,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体现了档案馆的管理工作水平。

一、档案馆现行档案全宗排放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

目前,对于全宗如何排放,可以说是普遍地令各级各类档案馆头疼的问题。许多档案馆现行档案全宗的排列,都是按照传统的做法,即凭经验在每一个全宗之后预留出位置,为以后接收档案而用。这一做法,在馆藏数量较少的时期曾经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随着现行档案的不断移交进馆,馆藏数量的不断增加,它也就产生了某些弊端,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进馆档案全宗的无序状态,导致全宗排放工作的被动性。在实际工作中,接收档案进馆通常不是按照档案馆的全宗排放顺序进行的,而是具有很大的随机性。进馆档案无论从内容,还是数量上都有可能与我们先前的经验判断相距甚远,因而预留位置不很准确。时常是一个全宗的新进馆档案,挤占了相邻全宗的位置,这样就不得不忙于部分全宗的重新排放,因而打乱了整个的工作安排,并且造成了大量的重复无效劳动。

2每个全宗后所预留位置的不科学,造成了管理工作的不稳定性和库房资源的巨大浪费。采用传统做法所预留的位置,往往是通过经验的判断,“一厢情愿”,估计而已。一个立档单位的档案无论从内容、数量还是特征上都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我们对其所预留的位置却没有改变,因此造成了管理工作的不稳定性和库房资源的闲置浪费。比如,当预留位置不足时,为了避免整个档案库房“大搬家”,通常是“见缝插针”或调整相邻全宗的档案,这样就会使档案拥挤不堪、取放不便,或者重新调整全宗位置,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和管理上的不稳定性。实际工作中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全宗之间会由于预留位置的不准确,使一些空间成为“嚼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它所造成的浪费是惊人的,我们不妨做一个推测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如果每个全宗后留有30厘米的长度弃之不用,那么100个全宗之间将会有3000厘米的空间不能存放档案,这些地方如果充分利用,那么可存放1厘米厚度档案3000卷。这还没有考虑其它因素,单单是装具的浪费就是很可观的。

以上这些问题,造成了管理工作的被动与混乱:档案的经常性搬动,增加了对档案的磨损,不利于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而且也会打乱某些全宗的顺序,破坏了原有的系统,这对于还没有完全实现计算机管理的档案馆,造成了管理工作的被动,不利于档案的提供利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机构改革的实施,近几年将是档案接收进馆的高潮,许多档案要分批进馆,预留位置一旦不科学,将会使档案管理工作整日围着“预留位置”转,造成大量的重复性劳动,使管理工作处于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被动局面。

查看全文

档案馆的社会功能的实现

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就是指档案馆面向社会面向公众所具有的档案服务功能。发挥档案馆社会功能创造社会效益是档案馆的生命力之所在。从目前档案馆工作的现状来看其社会功能的发挥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利用率低、利用范围狭窄

据笔者所知目前大多数档案馆的年利用人次、卷次是不尽如人意的与国外档案馆的利用率无法相提并论从档案的利用范围来看更多的是为领导机关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档案服务的比例很小。

二、社会对档案馆的认知程度差

人们对档案馆的性质、地位及其工作职能几乎一无所知。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了人们对档案馆的认知程度阻碍了档案馆社会功能的实现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档案馆宣传工作没有到位

查看全文

档案馆社会功能研究论文

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就是指档案馆面向社会面向公众所具有的档案服务功能。发挥档案馆社会功能创造社会效益是档案馆的生命力之所在。从目前档案馆工作的现状来看其社会功能的发挥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利用率低、利用范围狭窄

据笔者所知目前大多数档案馆的年利用人次、卷次是不尽如人意的与国外档案馆的利用率无法相提并论从档案的利用范围来看更多的是为领导机关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档案服务的比例很小。

二、社会对档案馆的认知程度差

人们对档案馆的性质、地位及其工作职能几乎一无所知。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了人们对档案馆的认知程度阻碍了档案馆社会功能的实现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档案馆宣传工作没有到位

查看全文

档案馆社会功能思考论文

由于档案馆本身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它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即它不仅有保存和积累国家档案财富的功能,还有向社会传播档案信息、承担宣传教育,为社会的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等各方面服务的功能。为社会服务是一个既古老又现实的问题。由此,引发了笔者对新时期更好地发挥国家综合档案馆社会功能的几点思考。

一、集中优势力量,加强综合档案馆的建设

综合档案馆是按行政区域设置的收集和永久保管多种门类的档案和有关资料,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机构。它更是面向社会,面向大众,为本地区广大群众服务的信息中心和文化阵地。目前,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有3574个,保存着整个国家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总馆藏量176亿多卷件。在这个档案馆网中,国家综合档案馆有2980个,其他门类的档案馆有500多个。这样一个庞大规模的档案网络体系,需要多少资金,耗费多少人力、物力才能支持它的持续发展呢处于转型期的国家或地方,用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而档案馆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资金的投入主要是依赖国家。如果不突出重点,不管它发挥的作用大小,也不管它是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适应,一味地强调档案馆要上规模、上档次,将有限的资金一点一点地分割,将对综合档案馆的进一步发展构成威协,同时也会影响其他各级各类档案馆的发展,其最终结果将影响到整个档案事业的向前发展。

传统管理模式上追求档案馆小而全的观念,造成布局不合理,投资分散的现象,使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尽管基层档案工作者付出了很多辛劳,却难以发挥它的社会功能,也很难长久立足于社会。

综合档案馆,特别是省市以上的档案馆,无论是在丰富的馆藏、技术装备、管理水平,还是在人员素质与结构方面都是其他各级各类档案馆无法比拟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它的综合优势,集中力量建设好大中型综合档案馆,发挥其中心馆的效应,以它们为龙头,实行名牌战略,带动其他各级各类档案馆的发展,从而赢得政府的支持,社会的认同,推动档案事业的向前发展。

评价我国档案事业,不能仅仅停留在档案馆的数量上,而要看它是否与经济发展、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它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是否有利于档案馆功能的发挥。在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中,经常出现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问题。当前,在我们档案馆的布局上也要予以高度重视,要注意它的科学性、合理性,避免出现小而全,投资分散,功能不全的状况。投资要尽量集中,保证重点,使其效益充分发挥,并带动其他各级各类档案馆的发展。这也符合国家抓大放小的方针。对于一些部门档案馆、专业档案馆、或产生档案数量不多、结构单一的地区应少设,或不设档案馆。避免出现争相设立部门和专业档案馆的倾向。过于庞大、过于分散的布局,一方面使资金使用分散,造成人、财、物浪费,另一方面将使一地区形成的有价值的档案保存过于分散,不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流向;也会使综合档案馆馆藏内容仍局限于“党政档案”,造成结构单一,与综合档案馆名实不符,难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因此,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同时要争取国家在政策导向,资金投入上向综合档案馆倾斜,以保证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

查看全文

综合档案馆建设论文

综合档案馆的特色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档案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经济建设、服务经济建设的基本保证,对于促进一个地区档案事业的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什么是综合档案馆的特色建设

所谓综合档案馆的特色建设是指综合档案馆通过向社会收集和挖掘馆藏中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源,并通过一系列服务形式进行开发利用的工作总和。

一、综合档案馆的特色建设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馆藏档案的地方特色,二是综合档案馆的馆藏特色,三是综合档案馆的工作特色。

1、馆藏档案的地方特色:即指综合档案馆要典藏具有突出反映本地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以及民族宗教特色的,具有重要影响和利用价值并经过科学整理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所反映的内容必须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对本地区的现实生活和将来发展都应有重要影响,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2、综合档案馆的馆藏特色:即指综合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不仅具有地方独特色彩和风格,就馆藏而言,馆藏中某些门类或某种载体的档案较多,从而形成本馆特色,如照片档案、名人档案等。

查看全文

综合档案馆社会功能研究论文

由于档案馆本身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它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即它不仅有保存和积累国家档案财富的功能,还有向社会传播档案信息、承担宣传教育,为社会的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等各方面服务的功能。为社会服务是一个既古老又现实的问题。由此,引发了笔者对新时期更好地发挥国家综合档案馆社会功能的几点思考。

一、集中优势力量,加强综合档案馆的建设

综合档案馆是按行政区域设置的收集和永久保管多种门类的档案和有关资料,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机构。它更是面向社会,面向大众,为本地区广大群众服务的信息中心和文化阵地。目前,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有3574个,保存着整个国家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总馆藏量176亿多卷件。在这个档案馆网中,国家综合档案馆有2980个,其他门类的档案馆有500多个。这样一个庞大规模的档案网络体系,需要多少资金,耗费多少人力、物力才能支持它的持续发展呢处于转型期的国家或地方,用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而档案馆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资金的投入主要是依赖国家。如果不突出重点,不管它发挥的作用大小,也不管它是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适应,一味地强调档案馆要上规模、上档次,将有限的资金一点一点地分割,将对综合档案馆的进一步发展构成威协,同时也会影响其他各级各类档案馆的发展,其最终结果将影响到整个档案事业的向前发展。

传统管理模式上追求档案馆小而全的观念,造成布局不合理,投资分散的现象,使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尽管基层档案工作者付出了很多辛劳,却难以发挥它的社会功能,也很难长久立足于社会。

综合档案馆,特别是省市以上的档案馆,无论是在丰富的馆藏、技术装备、管理水平,还是在人员素质与结构方面都是其他各级各类档案馆无法比拟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它的综合优势,集中力量建设好大中型综合档案馆,发挥其中心馆的效应,以它们为龙头,实行名牌战略,带动其他各级各类档案馆的发展,从而赢得政府的支持,社会的认同,推动档案事业的向前发展。

评价我国档案事业,不能仅仅停留在档案馆的数量上,而要看它是否与经济发展、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它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是否有利于档案馆功能的发挥。在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中,经常出现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问题。当前,在我们档案馆的布局上也要予以高度重视,要注意它的科学性、合理性,避免出现小而全,投资分散,功能不全的状况。投资要尽量集中,保证重点,使其效益充分发挥,并带动其他各级各类档案馆的发展。这也符合国家抓大放小的方针。对于一些部门档案馆、专业档案馆、或产生档案数量不多、结构单一的地区应少设,或不设档案馆。避免出现争相设立部门和专业档案馆的倾向。过于庞大、过于分散的布局,一方面使资金使用分散,造成人、财、物浪费,另一方面将使一地区形成的有价值的档案保存过于分散,不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流向;也会使综合档案馆馆藏内容仍局限于“党政档案”,造成结构单一,与综合档案馆名实不符,难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因此,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同时要争取国家在政策导向,资金投入上向综合档案馆倾斜,以保证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