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酶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6 00:25: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蛋白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蛋白酶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与免疫调理

半胧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广泛分布于植物、细菌、病毒、原生动物和哺乳动物体内,参与各种生理和病理的过程,如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感染与免疫、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等。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Fossum和whitaker[’〕就已从鸡蛋清中分离得到半胧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并发现其具有抑制无花果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及二肤酶的活力。80年代早期,Anastasi等[zl首次采用亲和层析方法从鸡蛋清中分离得到半胧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并命名为“cystatin”,此后,cystatin相继在不同的物种中被分离纯化。这些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进化上相似性的内源性半胧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构成一个Cystatin超家族。

cystatin除了具有独特的抑制半胧氨酸蛋白酶(如组织蛋白酶eathepsinB、L、S和天冬酞胺内肤酶AE功活性外,还具有一些免疫调节活性。本文就cystatin的分类、结构及免疫调节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由一条约含100个氨基酸的多肤链构成,不含二硫键和糖基,分子量约11一12KD。这类分子包括人stefinA、B,鼠。tefin。、俘等,主要分布于上皮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内;②cystatins家族,为分泌型蛋白。由约12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13一14KD,位于多肤链的c端有两个链内二硫键,也不含糖基。目前,有些学者认为川。ystati。超家族除上述的3个类型外,还包括一些胎球蛋白、组氨酸糖蛋白、cys-tatin相关蛋白以及恒定链等,这些均与cystatin同源,归为新一类cystatin超家族成员。

cystatin分子的结构特征cystati。分子的共同特征是[5]能以等摩尔与半胧氨酸蛋白酶分子发生紧密、可逆地结合。经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它们具有3个高度保守的区域:①靠近N端的区域,其中甘氨酸一11(cystatinC序列)高度保守;②第一个发夹环,包括高度保守的QVvAG序列(谷氨酞胺一55一甘氨酸一59);③第二个发夹环,包括脯氨酸一105和色氨酸一106。这3个区域均为疏水性,其疏水性作用与cystatin和目标酶的结合有关。

eysrain与抗原呈递树突状细胞(DC)是[7]一类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APC)。早期或未成熟的DC具有很强的摄取抗原的能力,而无或很弱的呈递抗原的能力。它们在外周组织接受刺激(如抗原、1」S、细胞因子等)后逐渐向次级淋巴器官迁移。在迁移过程中,DC经历一个130成熟的过程:首先逐渐丧失内化抗原的能力,接着表达MHC一n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增加,最后胞膜表面呈递抗原肤一MHC一n复合物。总之,DC通过调控MHC一11分子的胞内转运和胞膜表达来调节其抗原呈递能力。

查看全文

人肝癌细胞凋亡影响半胱氨酸蛋白酶论文

【摘要】研究日本新近研制的第三代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匹伐他汀(pitavastatin,NK-104)对人肝癌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以肝癌细胞系HepG2为靶细胞,以不同浓度的药物处理细胞48h后,利用WST-8法测定NK-104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荧光染料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核碎片;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半胱氨酸蛋白酶3比色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NK-104(10μmol/L)对HepG2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诱导HepG2细胞凋亡,并能增强caspase-3基因的活性。结论:NK-104能够诱导HepG2细胞凋亡,其机制与caspase-3依赖性凋亡调节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肝癌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统称为抑制素,是重要的脂类合成抑制剂,主要在人体肝脏中代谢,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脂血症[1]。最近研究发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生物学多效性,与降血脂无关。有报道其在体外具有抗癌作用[2]、体内与5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共同作用能够延长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3]。匹伐他汀(pitavastatin,NK-104)是日本新近研制的第三代高效HMG-CoA还原酶抑制剂[4]。在血管内皮细胞系NK-104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3-kinase/proteinkinaseB,PI3K-Akt)基因激活途径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已有报道[5],但其在肝癌细胞系的抗癌作用尚未见报道。本文在肝癌细胞系HepG2通过2-(2-甲氧基-4-硝基苯)-3-(4-硝基苯)-5-(2,4-二硫代苯)-2H-四氮唑单钠盐{[2-(2-methoxy-4-nitrophe-nyl)-3-(4-nitrophenyl)-5-(2,4-disulfophenyl)-2H-tetrazolium,monosodiumsalt],WST-8}、荧光染料Hoechst33258染色、流式细胞仪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比色法等检测方法,研究NK-104对人肝癌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的影响,为NK-104在抗肿瘤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主要材料与仪器NK-104,日本兴和有限公司(日本名古屋)和日产化学工业公司(日本东京)产品;荧光染料Hoechst33258、甲羟戊酸(mevalonicacid,MEV)和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染色液(PI100g/L,1%Triton100,9g/LNaCl),Sigma公司产品。流式细胞仪,2000FCA,美国BD公司产品。

1.2实验方法

查看全文

人肺上皮细胞蛋白酶激活论文

【摘要目的摘要:蛋白酶激活受体(proteaseactivatedreceptors,PARs)广泛分布在多种组织细胞上,但4种PARs在肺上皮细胞的表达情况尚不清楚.我们用A549细胞探究PARs在肺上皮细胞的表达.方法摘要: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细胞染色分析技术分析肺上皮细胞系A549细胞PARs的表达情况.结果摘要:4种PARs在肺上皮细胞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论摘要:肺上皮细胞同时表达PAR1~44种受体,这为进一步探究PARs在肺上皮细胞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蛋白酶激活受体;肺上皮细胞;RTPCR;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细胞染色

0引言

蛋白酶激活受体(proteaseactivatedreceptors,PARs)属G蛋白耦联受体家族,目前共发现4个成员摘要:PAR1,PAR2,PAR3,PAR4.蛋白酶可以酶切PAR的N末端,暴露含有系锁配体的新的N末端,可自我激活PAR功能[1].探究显示,PARs分布在多种组织细胞上,包括血小板、白细胞、肥大细胞、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消化道上皮细胞等.PAR被激活后,可介导跨膜信号转导从而参和凝血、炎症、变态反应等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发生[2].许多组织上皮表达的PARs可能在不同的病理过程中起功能,虽然一些组织的PARs的分布已有探究,但4种PARs在肺上皮的表达情况和功能还不是十分清楚.因此,我们利用培养的人肺癌上皮细胞系A549细胞探索四种PARs在肺上皮细胞上的表达特征.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查看全文

金属蛋白酶青光眼研究论文

【摘要】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是一类锌离子依赖性内源性蛋白水解酶家族,主要功能是降解细胞外基质(ECM)和基底膜。近年来人们对MMP的结构功能、活性的调节及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细胞外基质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常见致盲性眼病之一,迄今为止,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小梁网组织的ECM与MMP的动态平衡改变日益受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研究领域学者的关注。本文就MMP与POAG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MMP的结构及分类

MMP是一类锌离子依赖性内源性蛋白水解酶,主要功能是降解ECM和基底膜,除此之外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基底膜的降解,ECM的重构,结缔组织的更新,血管的发生,再生,创伤的修复,肿瘤的发展和转移。

MMP家族在人类目前已发现了20几位成员,新成员还不断被发现。根据其底物的特异性可将其分为五类[1]:(1)胶原酶,包括从纤维细胞、巨噬细胞、上皮细胞来源的胶原酶MMP-1,从中性白细胞中得到的胶原酶MMP-8、MMP-13和MMP-18。主要水解底物是胶原纤维,如Ⅰ、Ⅱ、Ⅲ、Ⅶ型胶原和基底膜成分。(2)明胶酶,包括主要由结缔组织细胞来源的MMP-2和主要由中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的MMP-9,即明胶酶A、B,其主要底物是明胶,Ⅰ、Ⅱ、Ⅲ、Ⅳ型胶原和基底膜成分,MMP-2还可以分解纤维粘连蛋白(FN)和层粘连蛋白(LN);(3)基质降解酶类,包括MMP-3,-10,-11,其底物比较广泛,主要降解Ⅲ、Ⅳ、Ⅸ型胶原LN、FN、蛋白多糖及明胶等,并能激活某些MMP;(4)膜型酶,包括MMP-4,-15,-16,-17,-24,-25,是新发现的一类,能降解几种ECM成分,有些可激活其他MMP;(5)未分类MMP,包括MMP-6,-7,-12,-19,-26,-28等,较复杂,有些底物仍不详。

查看全文

苏木素与胰蛋白酶相互药理作用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认识苏木素对胰蛋白酶作用活性的影响及苏木素对胰蛋白酶作用的荧光性质。方法用酶活性法观察苏木素对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苏木素对胰蛋白酶作用的光谱性质。结果苏木素对胰蛋白酶活性可产生竞争性抑制,抑制剂常数K1=6.13×10-5mol/L;苏木素对胰蛋白酶的荧光猝灭效应为静态猝灭;苏木素与胰蛋白酶之间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氢键和范德华力。结论苏木素可使胰蛋白酶分子中的色氨酸所处环境的疏水性增强,使胰蛋白酶分子构象发生变化。

关键词:苏木素胰蛋白酶荧光光谱紫外光谱酶活性

中药苏木的主要成分苏木素(Haematorylin)是组织、病理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染色剂,可用于细胞核染色[1]。苏木素具有收缩血管、中枢抑制及抗炎等作用,具有行血、破淤、消肿、止痛的功效[2]。胰蛋白酶(trypsin)是人和动物肠道中一种重要的蛋白水解酶,从该酶被发现以来,人们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如用胰蛋白酶为催化剂对蛋白质进行降解的研究[3~5]。药物对胰蛋白酶作用的性质[6]及苏木素与DNA作用的性质的研究已引起重视[7]。本文主要通过紫外和荧光光谱法研究苏木素与胰蛋白酶作用的性质,从而获得苏木素与胰蛋白酶作用时结构变化、所处微环境等信息,探讨苏木素与胰蛋白酶相互作用的机制,并对苏木素与胰蛋白酶作用活性的影响也进行了研究。

1器材

1.1仪器荧光分光光度计,美国CaryEclipse(瓦里安)产品;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U-1901,北京普析产品;pH-3C型酸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产品。

1.2药品牛胰蛋白酶(生化试剂),上海海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苏木素(生物染色剂BS),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产品;硼酸(分析纯),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产品。

查看全文

大豆抗营养因子管理论文

摘要:抗营养因子能破坏或阻碍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对动物健康和生长性能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对大豆中的几种重要的抗营养因子的作用机理及其钝化处理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抗营养因子大豆钝化

大豆作为植物饲料蛋白质源,被广泛应用于饲料行业中。大豆粕粗蛋白含量为35-42%。大豆粕以其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比较平均而成为全世界最主要的植物蛋白质饲料原料。但大豆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严重影响动物的消化、吸收。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包括:蛋白酶抑制剂、植物凝集素、大豆抗原蛋白(致敏因子)、脲酶、胀气因子、植酸及致甲状腺肿素等多种抗营养因子。

一、抗营养因子

1.蛋白酶抑制因子蛋白酶抑制因子主要有KTI(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BBI(弓手抑制因子)两类。KTI主要抵抑制胰蛋白酶,而BBI同时抑制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质酶。蛋白酶抑制因子,它能抑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糜蛋白酶活性,促进胰腺分泌、胰腺肿大,造成必需氨基酸内源性损失的结果;生长停滞、生产性能下降。其中重要的是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主要影响胰腺的分泌功能,它与胰蛋白酶在小肠中的浓度相关。肠道的胰蛋白酶与抑制因子结合,然后经粪便排出体外,因此降低了胰蛋白酶的浓度。大量胰蛋白酶的大量补偿性分泌,造成内源性含硫氨基酸的丢失引起体内氨基酸代谢不平衡,特别是蛋氨酸的不足引起生长受阻,消化吸收功能失调和紊乱(Callaher和Scheeman,1986)。

2.植物凝聚素植物凝聚素主要以糖蛋白的形式存在,它的主要作用是对免疫系统和器官具有一定的毒害,对肠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A有显著的拮抗作用;能影响家畜的生产性能。植物凝集素是一种对某些糖分子具有高度亲和力的蛋白质,其中大多数是糖蛋白。植物凝集素和糖及配糖体(糖脂、糖肽、低聚糖、氨基葡聚糖)的结合,类似于酶和底物的结合或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查看全文

动物生产可持续发研究

摘要:人类对动物蛋白需求量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对动物饲料需求的增加。植酸酶、木聚糖酶和蛋白酶是当今动物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三种饲用酶。本文总结了三种饲用酶的主要作用方式和营养效能。

关键词:猪;家禽;饲料;木聚糖酶;植酸酶;蛋白酶

“人口的不断增长意味着对食物的需求不断增长,为了满足这一增长需求,动物蛋白将发挥巨大作用。”Novus国际有限公司全球家禽市场部高级经理AjayBhoyar博士如是说。所有的蛋白质来源都必须提高产量,但市场上各种蛋白质来源中家禽和猪的增长幅度是最大的。水产和反刍动物也会出现增长,但其增幅要小于家禽和猪。人类对动物蛋白需求量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对动物饲料需求的增加,而将饲料副产物和副产品以从未见过的高水平添加入单胃动物饲料也正在发展为一种趋势。酶具有降低抗营养因子效应的作用,这是因为酶能够自然分解饲料中难以消化的组分,否则这些组分将会浪费。这种作用能够释放出更多的营养成分,减少浪费,从而降低饲料中昂贵成分的含量。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组合使用,酶都会作用于其特定的底物上,并发挥出完整的效应。多种酶组合使用时,除释放能量、矿物质和单体氨基酸外,还有其他优势。植酸酶、木聚糖酶和蛋白酶是当今动物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三种饲用酶。这些酶作用于所有原料的特定底物上,因此对于消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即使不使用其他饲料原料也是如此。

1植酸酶减少环境污染

在种子发芽的过程中,植酸盐会存储磷(Phosphorus,P),并在种子生命周期内保护其避免被氧化反应。单胃动物饲料中的植酸磷会导致一个问题,即未消化的磷被排出动物体外从而危害环境。磷的替代来源包括肉和骨粉,这些物质中的磷易于消化。而植酸酶也可将磷从植酸盐中释放出来,减少环境负荷,并降低饲料成本,因为动物对其他磷源的需求减少了。另外,植酸盐还会与其他矿物质(如锌、铜、钙和铁)螯合,从而降低了这些矿物质的利用率。植酸盐还具有结合蛋白质的能力,进而可能降低氨基酸的消化率。在家禽中,植酸盐还会抑制能量的利用率。植酸酶在家禽的肌胃和腺胃中发挥作用。在猪体内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胃。最新一代的植酸酶可能会在胃的酸性环境中发挥作用。细菌植酸酶的初步发展提高了动物饲料的生物效能水平。最新一代的植酸酶具有更高的基质值,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其利用率,这高度依赖于饲料组成和测试条件。同时,随着人们对植酸酶作用方式的深入了解,未来我们将会得知植酸酶的更多优势,并为生产者提供更多价值。

2木聚糖酶提高潜在的养分吸收

查看全文

急性胰腺炎治疗研究论文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病,大多由于胰酶不正常被激活而导致胰腺本体出现自身消化,它不仅是胰腺的局部炎症,而且病急,临床表现及其病程、预后复杂多变,病死率及误诊率高,仅根据临床表现及化验检查,就有30%~40%的病人被漏诊[1]。为此,临床上迫切需要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制订个体化的最佳治疗模式,这就要求检验、影像技术不断改进,合理使用各种治疗药物,加强重症监护和营养支持,采用内外科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在此,就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

1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1.1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仍然是AP诊断的重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1)上腹痛:多为中上腹、左上腹持续性痛,餐后加重,胆石症病人可有右上腹、中上腹痛。轻型病人3~5d后腹痛即可缓解,重症者剧痛持续时间较长,发生腹膜炎时可引起全腹痛,少数年老体弱病人腹痛轻微,极少数病人可无腹痛而突然休克或昏迷;(2)发热:轻者可无发热或仅有低热,高热多为重型病例,发病初期,发热多与急性炎性反应有关,后期多与继发感染有关;(3)胃肠道反应:约有1/3~2/3病人有呕吐,病情轻者仅有胃食管反流表现。由胆管感染、胆石症引起的胆总管梗阻、肿大的胰头压迫胆总管、合并胰腺脓肿或胰腺假性囊肿压迫胆总管及合并肝脏损害等情况也可出现黄疸;(4)低血压及休克:是重症胰腺炎(SAP)的重要体征,呕吐频繁者可有代谢性碱中毒;(5)累及其它重要脏器的症状:如由胸腔积液或并发ARDS引起的呼吸困难,肠麻痹、消化道出血、尿少、神志变化等。

1.2实验室检查

查看全文

卵黄抗体进展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卵黄抗体;仔猪腹泻;研究进展

论文摘要:介绍了卵黄体抗研究的历程和较其他抗体的优越性,阐述了卵黄抗体在治疗仔猪腹泻上的研究与应用。

1卵黄抗体研究历程

卵黄抗体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889年,Klemperer发现了卵黄中富含抗体。1934年,Jukes的试验证明,母鸡血清中的抗体可以转移到卵黄中,从而为雏鸡提供被动免疫保护。Patterson等(1962)试验证实,相对于别的血浆蛋白,IgG被选择性地转运到卵泡中。1969年,Leslie和Clem将这种抗体命名为IgY。Roth等(1981)和Locken等(1983)提出并证实IgY转运到卵泡的过程是受体依赖性的,认为卵巢的IgY受体使得血液中所有的IgY亚群被选择性转运到卵泡中。存在于禽卵黄中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Y,IgM、IgA和IgD含量极少。

鸡IgY在功能上相当于哺乳动物IgG,但在结构上有所不同。相对于哺乳动物IgG,鸡IgY也是由2条轻链和2条重链组成,但IgY重链没有铰链区,除可变区外,有4个恒定区。Warr等(1995)利用序列比较表明,鸡IgY重链可变区Cv3、Cv4相当于哺乳动物IgG重链可变区Cy2、Cy3,而鸡IgY重链可变区Cv2在哺乳动物IgG重链中被铰链区取代。序列比较分析同样发现,相对于其他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鸡IgY与哺乳动物IgE在系统发生学上更接近一些。鸡IgY可分为IgY1、IgY2和IgY33个亚类,但卵黄中只有IgY1和IgY22种。

2卵黄抗体的优越性

查看全文

二十碳五烯酸对人肝癌HepG2凋亡细胞线粒体的影响

【关键词】二十碳五烯酸;HepG2细胞;细胞凋亡;线粒体

EffectsofeicosapentaenoicacidonapoptosisandmitochondriainHepG2cells

【Abstract】AIM:ToinvestigatethemitochondriachangesinhumanhepatoblastomaG2(HepG2)cellapoptosisinducedbyeicosapentaenoicacid(EPA).METHODS:IntheHepG2cellsincubatedwithEPAinvitro,cellapoptosiswasdetectedbyDNALadder,thechangesofmitochondriafunctionandquantityweredeterminedwith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TT)colorimetricassayandfluorescenceprobe.TheexpressionandactivityofCaspase9weremeasuredinHepG2cellapoptosiswithWesternblottingandspecialsubstrate.RESULTS:Twentyfourhoursafterexposureto120μmol/LEPA,HepG2cellsdisplayedtheapoptosisbytheDNAladderpattern;thenumberofthemitochondriawasdecreased;theAvaluebytheMTTtestwas0.173±0.065,whichindicatedthatthefunctionofmitochondriawassignificantlydeclined(P<0.01);comparedwiththeuntreatedHepG2cells,theexpressionofCaspase9wasupregulatedandtheactivityofCaspase9wasincreasedto75.4±4.8inHepG2cellstreatedwithEPA(P<0.01).CONCLUSION:ThechangesofmitochondriamayplayagreatroleintheHepG2cellapoptosisinducedbyEPA.

【Keywords】eicosapentaenoicacid;HepG2cells;apoptosis;mitochondria

【摘要】目的: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PA)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其对线粒体的影响.方法:HepG2细胞与经EPA处理后,DNALadder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应用线粒体荧光探针和四唑盐(MTT)比色法分析细胞线粒体数量和功能,应用免疫印迹法和特异性底物检测HepG2细胞Caspase9蛋白酶的表达和活性.结果:终浓度为120μmol/LEPA处理HepG2细胞24h后,可以检测到凋亡标志性的DNA梯形带;细胞线粒体数量减少,MTT比色法检测A值为0.173±0.065(P<0.01),提示线粒体功能降低;线粒体相关凋亡级联反应的启动分子Caspase9蛋白表达增加,Caspase9酶活性增强至75.4±4.8,与未经EPA处理HepG2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PA可能通过损伤线粒体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

【关键词】二十碳五烯酸;HepG2细胞;细胞凋亡;线粒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