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越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5 23:42: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大跨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大跨越

县长在转型跨越大会讲话

同志们:

全县转型跨越发展暨劳模表彰大会,即将完成各项议程,就要胜利结束了。这次大会开得非常成功,是一次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的大会,是一次明确任务、鼓舞士气的大会,也是一次加快转型、谋求跨越的大会。会议之后,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提振信心,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引深“四五”战略,推进转型跨越,努力开创“十二五”开局之年小康建设新局面。

一、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必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

这次全县转型跨越发展暨劳模表彰大会,是在我县圆满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了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科学确立了2011年及“十二五”时期的工作思路和发展战略,全面铺排了2011年重点项目和主要工作,表彰奖励了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制定出台了《关于下达2011年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的通知》。特别是县委李书记的重要讲话,通篇贯穿了转型跨越、科学发展的主题,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创先争优的时代精神,展现了以人为本、强县惠民的执政理念,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全面把握这次会议的精神实质,把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各项工作任务的安排部署上来。统一思想认识,关键要把好三点:首先是认清形势。要充分认识到我们面临着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逐步缓解,以美国经济复苏为代表的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我国将继续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的经济建设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省、全市要大力推进“四化”建设,以转型跨越为引领的经济发展将会强势增长。我们正处于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第二是坚定信心。要充分认识到我县尽管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多,转型跨越面临较大压力,但我县“十一五”时期特别是近三年,通过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上马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成了一批重点产业项目,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在新的起点上把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第三是明确目标。要充分认识到我县确立的“十二五”发展思路、战略定位和2011年奋斗目标,是县委、县政府在深入分析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我县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既体现了县委、县政府确定发展目标的连贯性,又体现了县委、县政府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决心。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大会确立的各项目标任务,谋划发展新思路,明确发展新定位,强化发展新举措,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和一切有利因素,把发展差距拓展为发展空间,把发展压力转变为发展动力,把发展机遇凝聚为发展合力,奋力夺取“十二五”开局之年各项工作新胜利。

二、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必须把转型跨越落实到引资上项上

转型跨越是大势所趋,是推进科学发展的战略之举和现实选择,而促转型、谋跨越,招商引资是抓手,项目建设是载体。我们这次大会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更加突出了转型发展,更加叫亮了跨越发展,更加强调了引资上项。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树立项目兴县的新理念,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倾尽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千方百计推进项目建设,切实做到靠项目提速发展,靠项目提升优势,靠项目转型跨越。在引资上项上,具体要突出“五个字”:一是快。这次会上,县委、县政府确定2011年要抓好总投资106.7亿元的105项县乡重点项目。对这些项目,各责任单位和领导要周密部署,迅速行动,快速推进。要做到建设项目抓紧工期,新上项目抓紧开工,前期准备项目抓紧运作,力争早实施、早建成、早见效。二是跑。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抓项目必须会跑项目。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发改、住建、交通和农委等单位要发挥优势,主动出击,大力发扬多流一点汗、多跑一里路、多吃一回苦、多受一次气的精神,积极向外跑项目,奋力向上争项目,既要突出重大项目,又要争取中小项目。只有敢跑、能跑、会跑,才能抓住机遇,抢先一步,占据主动,引进争取到更多的项目。三是实。抓项目不能马而虎之,要做到工作准备实、考察洽谈实、工作过程实,对有意向的项目,要拿出真心实意,紧盯不放,紧追不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四是活。万事求变,一变则通。引资上项不能守成求稳,更不能循规蹈矩,必须灵活变通,只要能把客商招来,能把项目做成,我们就要不争论、大胆干,做到凡是国家政策法规没有禁止的领域都可以招商,都可以上项目。五是让。我们常讲,退一步海阔天空。引资上项决不能硬套框框,要学会与客商换位思考,守住底线,大胆让步,尽量让利。只要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财政增收、有利于百姓就业,我们就要拿出最好的资源、最优惠的政策与投资方合作,力争使更多的项目落地,开花结果。我们就是要通过念好“五字经”,打好攻坚战,努力形成多方出击、多面开花、多项引进的引资上项新局面,走出一条借势发力、借船渡海、借力发展的转型跨越新路子。

查看全文

大学新跨越新崛起讲话

同志们: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以实际行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江南北正在涌动新一轮的解放思想热潮。7月21日,省委召开八届八次全会,要求全省上下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为加快中原崛起而努力奋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组下发通知,要求认真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今天,我们召开全校“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八届八次全会特别是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对开展大讨论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以新一轮的思想解放为契机,积极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下面,我代表领导小组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的科学论断。省委八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以思想大解放促进改革大深化、开放大推进、创新大弘扬、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推动我省在新一轮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中,抓住机遇,把握主动,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中央和省委提出继续解放思想,不仅仅是一个号召,也是在历史转折关键时期的一项重大决策和部署;不仅仅是历史的昭示、现实的需要,也是未来的希望;不仅仅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思想认识的深化、执政理念的提升。

继续解放思想也是改革开放30年尤其是近年来我校改革和发展最根本的经验总结。从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发展到今天的4个博士和78个硕士授权点,从1978年的十余个专业发展到今天的11个学科门类和49个本科专业,从1978年的系科设置比较单一的单纯师范教育的院校到今天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我们前进的每一步都与思想解放相伴。解放思想是先导,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打破观念、体制、机制的束缚,才能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一,继续解放思想是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显著增强。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过程中,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出现了一味求大求全、淡化特色、趋同化等不理性、不科学的做法,出现了资金短缺、就业困难、质量下滑等各种矛盾和问题,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有社会发展背景下的自身合理性,又有盲目性发展的一面。这使得我们在百舸争流中,必须辩证地处理好好和快的关系,合理解决好眼前矛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解放思想,从新的高度、新的视角来谋划学校的发展,使发展定位更科学、目标追求更合理、办学特色更鲜明。我们要以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契机,把先进的思想理论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物质力量,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更好地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查看全文

企业实现大跨越动员大会讲话

同志们:

目前我们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分析其原因,有我们自己的问题,比如:生产不稳定,消耗相对较高,项目进展缓慢,原来预计四月份投运的技改项目要推迟到下个月才能投产,原来预计四月份达到3800吨/天尿素产量,预计到下月才能实现。由于这一因素的影响仅固定费用就有80元/吨没有降下来。今天我们开会的目的,就是解决我们自身的问题,要求每位员工和外来施工单位都要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我们的安全稳定生产和项目建设中去。这种行业的极度困难有个体原因,也有宏观经济原因。下面我就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作一下分析和判断,有利于我们寻求解决办法。目前的形势虽然是不利因素,但我们要用好这种因素,把形势分析透,把办法想足用好,实现弯道超越。下面我讲两个问题,一是对当前形势的预判,二是根据这种形势,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一、对当前形势的预判

1、调结构、转方式形势紧迫

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天然气、煤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对外依存度也越来越高,中国已经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但为满足中国旧有的发展模式,资源消耗量也越来越大,如果造成中国资源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攀高,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危及到中国的国家安全。所以调结构、转方式的主要目标是既要确保经济增长速度(10年内应继续维持8%左右的GDP增长),又要相对减少资源消耗(GDP10年翻一翻,年均8%,而资源消耗只能增长30%左右,年均增长3%),还得要能够使国民充分就业。要同时解决这么多问题,只有大力发展服务业,也就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再小一点范围就是制造业的制造环节),剩余的产业均为服务业,如:商业、物流、旅游、工业设计、信息化、保险、金融业,甚至说政府等均为第三产业范畴,这些行业就业容纳率将达到70%以上。目前可能还不足30%。农业由现在的近50%降为10%,工业可以维持在现在的20%基本不变。调结构、转方式除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外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现有工业生产装置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节能减排,比如说:用世界最先进技术代替落后的老的生产装置,更换更加节能的设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用超超临界锅炉更换低压锅炉等。

2、人民币升值已成大趋势

查看全文

全市干部大会助我思想行动跨越

元旦期间,*总理来连视察,3月1日召开省委常委会,专题落实*总理视察*的重要指示精神,专题研究加快*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尽快使*成为振兴苏北的龙头、全省发展的新增长极、全国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经济枢纽,尤其是3月23日召开的全市干部大会,振奋了我们的精神。干部大会结束后,我们又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重新认真学习3月3日《新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建设与发展——《落实*总理指示精神加快振兴*步伐》以及市委书记王建华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

*的发展,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外来投资者加快由南向北转移、省里三大发展布局和政策对*聚焦、新形势下*的后发优势历史性机遇等进一步凸显出来,这对我们*来说是难得的大好事,大实事,我们只有在思想和行动上紧跟总理、省委常委会及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十届三次全会精神上来,高举“好中求快、全面突破、跨越发展、崛起腾飞”的旗帜,振奋精神,牢牢抓住“快”这个主旋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才能不辜负中央、省市委及各级领导的期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省委省政府对加速发展*决心大、政策优,加之*本身具有的独特的区位发展优势,使*进入一个可以实现而且完全能够实现跨越发展的新阶段,而全市干部群众正是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崛起腾飞”这一宏伟目标,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在现实面前,我们必须摒弃陈规陋习,思想大解放,构建与跨越发展相适应的跨越精神、跨越观念、跨越思路,以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干则必成、成则进位的跨越精神,为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

市委书记王建华同志在报告中强调:建设国际性的海滨城市是一场事关*当前和长远的战略决战。当前,*人的跨越发展意识、*的跨越发展形势是令人鼓舞的。但是,跨越发展的道路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国际性海滨城市建设肯定会遇到诸多纷繁复杂的困难和挫折及难以预计的压力和挑战,如果我们思想上没有对旧框框的突破,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实现新跨越,就会妨碍着国际性海滨城市建设的进程。

*年被国家首批确定为14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以来,*的发展令世界瞩目。但不论是近看,还是远比,差距还是明显的。跨越发展不仅表现在思想上,更要表现出实实在在的行动,在高举跨越发展的旗帜下,只有进一步挖掘深层次的跨越发展活力,营造浓厚的跨越发展氛围,才能在加速推进国际性海滨城市建设进程中,真正让全市干部群众看到跨越发展带来的变化,享受到跨越发展带来的实惠。

一是要加强“三个”文明建设。注重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政治文明建设同时抓,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要大力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努力形成尊老爱幼、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创建人民满意服务型机关活动,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更好地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不断提升整体形象;二是要重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分配等,健全各种扶贫、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保护等制度,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援助;三是要重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既要考虑眼前,又要考虑长远。否则,虽然经济发展了,生存环境和资源却遭到破坏,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查看全文

大学新跨越新崛起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省委决定,从7月下旬开始,集中两个多月时间,在全省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为切实组织全校开展好这次大讨论活动,根据省委《关于在全省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方案》的总体部署和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关于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方案》的安排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为主题,以学习讨论、查摆问题、整改提高、巩固成果为主要形式,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热潮,着力克服制约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机制障碍,积极应对影响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各种难题,大胆探索促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校园和谐上见到新成效。

二、目标任务

(一)强化理论武装,提高干部素质。进一步推动理论武装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工在学习理解上求深入,在贯彻落实上求实效,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通过深入学习,审视对科学发展观认识是否全面正确,理解是否系统深刻,行动是否主动自觉。深刻剖析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坚决破除对科学发展观的片面理解,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的错误认识,更加自觉地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员干部要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查找在思想政治业务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研究,提升理论素养;学会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判断问题,培养思辨能力;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提高办学治校能力。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自我加压,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自立自强、求新求变、大胆探索、敢为人先,以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干大事、创大业、争一流。

(二)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思路创新,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使解放思想成为实现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先导,让更新观念成为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引擎,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和工作理念,外化为自觉行动和发展实绩。要加强决策管理研究,切实提高党员干部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要强化忧患意识,重点解决固步自封、小进即安、小成即满等问题。要强化创新意识,重点解决墨守成规、精神不振、遇难而退、矛盾上交等问题。要强化实干意识,重点解决放松懈怠、工作飘浮、敷衍了事、无所作为等问题。要强化大局意识,重点解决思想狭隘、目光短小、本位主义严重等问题。要深入挖掘学校内涵发展和外延扩张不全面、不协调等问题产生的根源,更好地统筹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统筹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促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查看全文

商务局“跨越攻坚年”活动动员大会讲话

“1”就是唱响一个主题,即“跨越攻坚”的主题。在宏观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我们把今年确定为“跨越攻坚年”,这不是好高骛远,也不是急功近利,而是基于对滦县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的科学把握。我们为什么这样讲?

首先,兑现对人民的承诺需要攻坚。在07年7月县四大班子集体上任时,我们向全县54万人民庄严承诺:“苦干1200天,财政收入翻一番”。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我想,不管形势发生什么变化,也不管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我们都必须坚守诺言。虽然当前经济危机下沉趋势尚未见底,但我们跨越发展的信心不能动摇。在宏观经济的“寒流”面前,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下定决心,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趋利避害,化危为机,就一定能够变被动为主动,把握发展的先机。我们之所以确定“跨越攻坚年”的主题,就是要向全党和全县人民表明,我们没有忘记许下的诺言;我们完全有信心、也有能力兑现这个诺言,实现这个目标。

其次,发展的阶段性要求需要攻坚。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我县的经济已经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正处在经济起飞之前的一段加速期。在这个关键时刻,如果遇到阻力就缓下来、停下来,很可能就会前功尽弃,很可能就会错过宝贵的历史发展机遇。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如果把握住一次机遇,就能够赢得一次跨越;如果错失一个机遇,就可能错失一个时代。越是困难时期,越是对我们信心、意志的考验,越是对我们能力、水平的考验。只要我们鼓起勇气,迎难而上,跨过这道坎,冲过这道关,我们就会抢占发展的制高点,在新一轮竞争中就可以脱颖而出。

最后,冲破难关需要攻坚。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今年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各项任务相当艰巨,各项工作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要冲破这道道难关,按部就班是不行的,必须要以超常的举措、超常的作风去攻坚。能不能完成这些目标,能不能实现跨越赶超,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必须超常应对,奋力攻坚,只有这样,才能把危机之年变成机遇之年、跨越之年。

“3”就是锁定“三大任务”,即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改善民生。这“三大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滦县发展的关键点,必须长期坚持。关于这三大任务,县里已经多次部署,这里我不再重复。

两个“5”,就是实施“双五”行动。一个“5”是“五项攻坚行动”。即投资百亿保增长、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新农村建设、惠民工程、创建平安滦县五项攻坚行动。这五项攻坚行动,每项都要成立专门组织,由一名县级领导牵头,制定专门的实施方案,细化目标,细化责任,细化标准,抓好组织实施,确保完成任务。另一个“5”是“五项工程”。即繁荣发展第三产业工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工程、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工程、推进领导力提升工程、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工程。这五项工程是对五项攻坚行动的进一步完善、补充和深化,为五项攻坚行动的顺利推进提供动力、活力和凝聚力。繁荣发展第三产业工程是活力所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工程是动力所在,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工程是凝聚力所在,推进领导力提升工程和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工程是保障所在,必须与五项攻坚行动统筹谋划、统筹推进、统筹落实。

查看全文

自觉服务大局促进跨越发展

2007年是我市谋求跨越发展的大突破之年。这一年在连云港发展史上必将载入重要史册,使每一个连云港人永远铭记。新年伊始,总理亲临我市视察慰问,对连云港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3月1日下午,省委在南京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连云港建设发展问题,举全省之力振兴连云港。中央和省委领导要求在国家层面上将连云港建设成为全国连接南北、勾通东西的重要经济枢纽。所有这些给连云港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使470万港城儿女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当前,大开发、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已成为港城大地的最强音和主旋律。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有为、乘势而上,用更加辉煌的业绩回报中央和省委的重托与厚望,全力开创连云港跨越发展的新局面。作为连云港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就是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增强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自觉服从服务大局,积极投身跨越发展,为促进跨越发展当好经济卫士、政府谋士和反腐勇士,为“全面奔小康、重振连云港”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积极服务跨越发展大局

当前,连云港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大开发、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感人场面随处可见。作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把促进连云港的跨越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大局观念,牢固树立“监督就是服务”的理念,切实做到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一审二帮三促进”上。

一要强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在财政资金收入方面,要重点查处税收会计信息失真、税收征管和稽查过程中弄虚作假、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违法违纪问题。同时,要加大对财政资金支出的审计力度,重点揭露和反映在资金拨付、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二要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要把建设规模大,财政资金投入多的重大项目作为审计监督的重点,在做好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的同时,搞好重大项目跟踪审计。要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广度和深度,重点纠正项目建设资金在使用中的高估冒算、截留挪用、铺张浪费等问题,坚决查处由于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等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案件,确保建设资金的安全高效。

三要强化民生专项资金审计。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要树立民本审计观,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继续加强农村新五件实事、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救灾扶贫等专项资金(基金)的审计监督力度。通过审计,重点查处挤占挪用、损失浪费、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等影响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率等违法违纪案件,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

查看全文

敢于“亮丑”大胆创新实现发展新跨越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应该把握哪些重大问题?领导干部应该解决哪些主要问题?我认为主要是:解放思想是总阀门,科学发展是总任务,社会和谐是总要求,干部作风是总抓手。

第一,解放思想是我们党的一大法宝。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已经有三大法宝,一是党的建设,二是武装斗争,三是统一战线。党的十七大把解放思想作为一大法宝,加起来就是四大法宝。所谓法宝,就是排除一切阻力、破除一切难关的“杀手锏”。解放思想是一大法宝,这是对我们党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解放思想的历史。“”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是解放思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解放思想;《论十大关系》,是解放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展真理标准讨论,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冲破“姓社姓资”的困扰、冲破“姓公姓私”的障碍,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始终伴随着我们党的历史进程,什么时候思想解放,什么时候我们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回顾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整个历程,都是思想大解放的结果。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开启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解放思想始终是我们党的一大法宝。

第二,解放思想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开宗明义,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解放思想作为十七大的主题,我想有如下理由:一是继续解放思想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新胜利,解放思想始终是前提和基础。二是实践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没有止境。与前30年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条件、发展环境和发展目标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新形势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比如,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如何坚持我国经济的自主性?如何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条件下,保持工业与农业的协调发展?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保证社会各项事业同步推进?如何在大量利用资源的情况下,保持环境优良和可持续发展等等。归结起来,就是发展的方式如何进行有效地转变,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些问题我们用以往的习惯性思维、常规性方式难以很好地解决,这就需要继续解放思想,探索新路径,创造新模式,寻求新突破,实现新飞跃。三是新一轮解放思想的主要任务,是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更新发展理念,创新思维方式,在解放思想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解放思想。过去解放思想,是要解决要不要发展的问题,现在主要解决的是如何发展好的问题。新一轮解放思想不仅是解放生产力,而且要提高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仅要体现在发展的量上,更要体现在发展的质上、体现在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发展上。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敢于解放思想,更要善于解放思想,不断提高解放思想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解放思想是*的当务之急。急从何来?一是来自于强烈的历史责任。这个历史责任就是“富民强市,振兴*”。

其一,我们*在历史上曾经辉煌过。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全部工业企业252家,占全省工业企业的1/3,工农业总产值仅次于长沙。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我们全部的工农业总产值28.5亿元,仅次于长沙的32.6亿元;国有和集体工业企业达2463户,总产值15亿元,利税2.2亿元,利税总量在全省位居第三,仅次于长沙和株洲。这一时期,*拥有一批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知名企业。如*冶金厂、水口山矿务局、建湘柴油机厂、拖拉机厂、毛巾厂、自行车厂、712矿、白地市钢铁厂、灶市钢铁厂、*锁厂等等。*手表多项指标居全国第二,喜鹊牌自行车进入国家级产品行列,回雁峰酒厂名列中国饮料制造业500强和全省四大名优酒企业,*锁厂是国家轻工业部定点的全国七大制锁基地之一,东方红拖拉机更是声名远播。所以,要振兴、要富强。

其二,历届各级领导班子为加快*的发展,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我们能有今天的局面,得益于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好基础。但是,由于*是个农业大市,农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农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第一产业一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三产业一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由于*是个战略要地,国家布局的重大产业少,尽管工业的基础比较好,但规模小、实力差、后续发展能力弱、创新能力不强,经不起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由于*是个人口大市,经济总量和财政总收入高,但人均水平低。

查看全文

建筑经济与历史大跨越论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年,是我国城乡集体建筑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取得重大突破和辉煌成就,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二十年。回顾改革历程,总结改革成就与经验,对于促进集体建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推动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一、主要成就集体建筑企业在改革中崛起,登上了中国工程建设大舞台我国集体建筑企业诞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前三十年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几经挫折,发展缓慢,一直处于建筑业拾遗补缺的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和经济政策的调整,特别是1984年国家实行“允许集体和个人兴办建筑业”和“民工可以进城”之后,建筑业跨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城乡集体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迅猛发展,成为建筑业的主体力量。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7年全国建筑企业发展到95956个,其中国有企业9650个,城镇集体企业29872个,以集体经济为主的农村建筑企业51939个,城乡集体企业合计81811个,占建筑企业总数的8526%;1997年全国建筑企业从业人员3349万人,其中国有企业8286万人,城镇集体企业11482万人,农村建筑企业13722万人,城乡集体企业合计25204万人,占建筑业从业总人数的752%,比1978年增加41倍;1997年全国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46257亿元,其中国有企业完成452652亿元,城乡集体企业完成72619亿元,占5827%,比1980年增长566倍。1997年全国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2244万平方米,其中国有企业完成185073万平方米,城乡集体企业合计完成398593万平方米,占6404%。在建筑业比较发达的一些省份,集体建筑企业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二”。按完成总产值和房屋建筑面积计算,城乡集体企业合计完成数占全省总数的比例,江苏省为90%和93%,浙江省为843%和924%。尤其令人瞩目的经济特区深圳市,全部新建房屋的70%、高层建筑的60%是城乡集体建筑企业完成的,而在国有企业完成的工程中,也离不开集体建筑企业的合作。集体建筑企业总体实力明显增强,为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打下了基础现在,集体建筑企业不仅在数量上超过了国有企业,而且在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工程质量、经济效益诸方面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过去只能盖一些低矮的平房,现在有相当多的企业具备了承建高大难新工程的能力。企业实现利润、上交税费及企业自身积累都赶上或超过了国有企业。1997年全国建筑业实现利润总额10992亿元,其中仅城镇集体企业就实现7556亿元,是国有企业1669亿元的45倍,占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的6874%;1997年全国建筑业实现利税总额38158亿元,其中仅城镇集体企业就完成19957亿元,比国有企业的14419亿元多5538亿元,占全行业实现利税总额的523%。在没有国家投资的情况下,通过企业自我积累,到1997年城镇集体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净值78553亿元,比1980年的103亿元增长了75倍,家底明显增厚。企业的资质等级大幅度提高,到1997年底,全国集体企业绝大多数都获得了四级以上的企业资质,其中获得一级企业资质的近300家,还涌现出一批颇具实力的企业集团。如浙江省东阳第三建筑公司,原是一个农村建筑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不仅股票上市,而且在1998年9月收购了重庆市一个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开始了面向全国的资本扩张之路。集体建筑企业广泛吸纳城乡劳动者就业,为社会稳定和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贡献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我国曾出现三次大的就业压力,都是主要通过扶持和发展集体经济而缓解的。据统计,安排知青就业的第一个高峰期1979年至1982年,城镇集体建筑企业安排就业107万人,占同期全国各行各业安排就业人数的六分之一。第二、三次就业高峰期,城镇集体建筑企业又安排了9481万人。农村建筑企业的发展更是为大批农村劳动力解决了就业出路,成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1985年,农村建筑企业从业人数首次突破了千万大关,达到117017万人,到1997年又增加到13722万人。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等建筑业发达的省份,建筑业从业人员占社会劳动者总人数的比例已超过10%;许多市县财政收入的30%和乡镇财政收入的70%来源于建筑业。全国不少乡镇企业都是依靠建筑业起家的;整修水利、兴办工厂、发展教育、修路架桥等造福后代的事业,也都依靠建筑业。山东省桓台县有两个41%长期引人瞩目。一是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41%,二是全县人均收入的41%来自建筑业。因以工补农,建筑业的发展又促使它成为我国北方第一个吨粮县。全国由建筑业带动而发展起来的小城镇遍布大江南北,加快了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农村建筑企业创造的劳务收入,1992年就达9041亿元。在这种收入中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仅“七五”期间就达60亿元,河南省林县十万大军下太行,十年带回劳动收入30亿元,有利地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集体建筑企业率先进入市场,推动了全行业改革与发展建筑业是竞争性行业,也是国家首先进行全行业改革的行业。而集体建筑企业又以其自身性质、地位和特点,较早离开“市长”,进入市场,从而锻炼了在商海中游泳的本领。当国家逐步调整计划与市场关系,出现开放的建筑市场以后,他们“驾轻就熟”,率先挺进,主动降低工程标价,不取远征费,不要搬迁费,以致迫使一些包袱很重的国有建筑企业大声疾呼:我们不在一条起跑线上。早在1985年至1987年全国招投标的工程项目中,三分之二以上被集体建筑企业夺走了。市场经济这所大学校,进一步增强了集体建筑企业的搏击能力,经受了建设规模多次起伏的考验。在治理整顿中,它们不惧政策“倾斜”,任务不足就发展多种经营进行自我调剂,保持“东方不亮西方亮”,较少出现“下岗”待业问题。1990年全国有500万集体建筑企业职工,离开城市和工矿区,回归本乡水利、农村建设工地,又活跃了另一个市场。改革开放初期,河南省漯河东风建筑公司甩开“铁饭碗”,不开“大锅饭”,实行“工人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升能降”机制取得成功,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河南省获嘉县育新建筑公司实行资产股份化,河北省藁城建筑公司实行股份合作制,开了产权制度改革的先河,也引起全行业的高度重视。这期间,集体建筑企业进行的集团化以及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改革,基本上都走在了全行业的前面。集体建筑企业职工物质生活显著改善随着集体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集体建筑企业的办公环境和职工生活都有较大改善。多数企业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不少企业建成了花园式的办公区和生活区,企业形象与传统的建筑公司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平均工资,1991年达到2216元,比1978年增长27倍;1997年比1991年又增长了约4倍。农村建筑企业职工平均收入,1978年为500—700元,1988年为2000—2500元,1992年为4000—5000元,1997年达到8000—10000元。同时,职工的生产劳动条件大大改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更为活跃。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职工思想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城镇知青、普通农民成长为有组织、有觉悟的产业大军。二、基本经验集体建筑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成就,为稳定我国建筑业乃至推动全行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就是:(一)必须坚持巩固和发展集体建筑经济首先要认真总结前三十年发生的两次所有制结构大改组,搞升级过渡,追求所有制形式越大越公越纯越好,“遵国营,排集体”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的教训,清理“左”的思想影响,为集体建筑经济争取生存的权力,使它在建筑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次积极落实“政治上一视同仁,经济上平等对待”的政策。巩固和发展集体建筑经济是个不断延续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依据集体建筑经济的性质和特点,紧紧抓住以变官办、官管、官有为民办、民管、民有这个中心,解决归还三权(财产所有权、经营自主权、管理民主权),恢复三性(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的问题,发挥集体建筑经济适应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优势,把党和国家的政策落到实处。(二)必须坚持集体建筑企业的不断深化改革集体建筑经济是以集体建筑企业的形式实现的。抓住集体企业的深化改革,也就抓住了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改革始终是集体建筑企业前进的原动力。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误解:非国有企业的发展,只能靠党和政府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集体建筑企业的实践表明,非国有企业的发展,既要靠政策,更要靠改革,归根到底要靠改革。集体建筑企业就是由政策拉动发展为体制推动,靠改革才发挥了集体资产集体所有这一生产关系所包涵的潜在优势。集体建筑企业的改革要以转换经营机制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并且要不断进行深化。只有通过改革,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调动广大集体职工自我投资、自我发展、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积极性。(三)必须坚持集体建筑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探索所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既是十五大提出的新命题,也是对过去所有制问题的科学总结。二十年来,对集体建筑经济的实现形式,不仅有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也有劳动者的资本联合;既有集体建筑企业,也有由此派生出来的股份制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在经营方式上,出现了多种内容、不同深度和范围、个人和经营班子的承包制、租赁制等。不拘一格,以“三个有利于”为原则,只要职工群众需要,什么办法都可以试验。广泛的试验,取得了广泛的成功。股份合作制即以合作制为基础,吸收股份制一些做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集体所有制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得到普遍认同,显示出集体建筑经济的无限生机、活力和希望。集体建筑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都极大地调动了集体建筑职工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国城乡建设事业的发展。(四)必须坚持不断提高集体建筑企业的整体素质以劳动密集为特点的广大集体建筑企业,要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的需要,就必须不断地全面地提高其整体素质。首先是加大推进科技进步的力度,制定科技进步规划,明确科技发展目标,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开展群众性的技术攻关和合理化建议活动,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其次是实施全方位的人才培训计划,开发智力资源。集体建筑企业中相当多的单位已由人海战术转化为人才战术,启用和招徕能人创新,培养和造就经理人才。集体建筑企业的经营者,已经有相当多的人经过培养和锻炼,具有了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经营管理才能,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决策水平。凭着“一把瓦刀”创业的历史,即将过去。(五)必须坚持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中国集体建筑企业协会及各级地方集协,坚持双向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在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加强行业管理,推动企业深化改革,研究集体经济的一些特殊问题,以及为企业排忧解难、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是集体建筑经济得以发展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1985年,根据主管部门开展初级岗位培训的部署,组织编写了经理、质量安全、财会等五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教材,并组织上百万人参加培训;1987年,围绕“三制改革”,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意见,由主管部门印发各地参考;1989年,提出以提高工程质量为目的的实施集体建筑企业战略转变,由量的扩大转为质的提高,也为主管部门和会员单位所接受;1991年,受建设部委托,完成了集体建筑企业施工员、预算员初级转中级岗位培训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任务,并组织六个培训中心广泛开展了培训工作;同年,制定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实施方案》等六个文件,在集体建筑企业中广泛开展了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对提高集体建筑企业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各级集协在维护集体建筑企业合法权益,收缴工程欠款,减轻企业负担,明晰产权制度,以及宣传、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特别是集体经济的方针政策,以其特有的敏感性和针对性,广泛开展了有声有色的活动,得到多方面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各级集协的活动方式,做到了既有独立性,又不越位,而且与主管部门紧密结合,发挥了协会的独特作用。三、理论思考与前瞻集体建筑经济所以能够蓬勃兴起,经久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符合我国生产力水平低而又极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顺民意,合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特别指出:“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并且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包括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分”。这就为公有制的改革以及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从十五大总的精神看,国有经济要抓大放小,实施战略重组,而公有制中的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则要有一个新发展。这就是说,国有经济的重组,混合经济的出现,不是淹没了集体经济,消灭了集体经济,恰恰相反,是加强了集体经济,增强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后劲。对于劳动密集占主导地位的建筑业来说,所有制结构的发展趋势将甚于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集体经济同国有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相比,在建筑业必将有更快的发展。从十五大精神看是如此,从经济上分析也是这样。发展集体建筑经济国家不投资,反而在依法纳税中得到好处;若发展国有建筑经济,国家财政对每个新增职工至少要投资15370元(按1997年统计,国有建筑企业每增加一名职工,国有资产要负担12000—16000元)。试想,如果国有建筑企业少增加100万人,国家就可能节省1537亿元,如果少增加500万人,国家就可能节省7685亿元。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天文数字。现在,集体建筑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正在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它是生产经营的主体,拥有与此相适应的权利。企业的经营决策、发展战略、用人制度、内部分配、机构设置等,都由自己决定,较少受外界干预。当国家调整建设规模后,集体建筑企业立即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转移,随之调整生产和队伍结构,很快就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较少出现经济亏损和职工下岗待业的现象。在今后一个时期,集体建筑企业在建筑业中的主体地位必将日益显露出来。已经呈现的公有制经济所占比例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例上升,在公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所占比例下降,集体经济所占比例上升的趋势,符合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导向,将不可逆转。各有关部门必须给予充分重视,对它的领导只能加强,不可削弱。集体建筑企业绝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自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国家把发展中小企业作为一项大战略采取了大力扶持的政策。国家经贸委设置了中小企业司,专司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在组织领导上予以加强;中国四大商业银行设置了中小企业信贷部,以中小企业为对象安排了专项贷款,在资金上予以支持。国务院从财政中拿出10亿元作为资金建立了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银行配套20亿元科技开发贷款,用于鼓励中小企业创新项目。所有这些,对于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和缓解就业压力两大宏观目标的实现,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对以劳动密集为主的建筑业来说,加强对它的领导尤其显得重要和迫切。在今后一个时期,集体建筑企业要坚持体制创新,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深化企业的各项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使其成为富有活力的合格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在今后一个时期,集体建筑企业要提高发展水平和层次,促进全行业结构升级。建筑业的结构升级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上。就企业结构来讲,集体建筑企业应向规模化和专业化两个方向发展而以专业化为主。小部分企业可改造为具有总承包能力的企业集团,发挥规模效应;大部分企业则应走小而专、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的路子,形成一批建筑业中的“单打冠军”,形成一批技术过硬、质量优良、运作规范、恪守合同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形成为大企业配套、分包工程和分包劳务的专业队伍,满足多层次、多形式的市场需求。让大企业强起来壮起来,小企业优起来活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今后一个时期,集体建筑企业要坚持科技兴业,全面提高整体素质,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要加大企业的科技投入,提高装备水平,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强化建筑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施工和建筑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要实施全方位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和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合格的企业家和技术工人队伍。改革开放二十年,成就瞩目,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集体建筑企业要看到自己的差距,寻找市场定位,满怀信心地迈向新世纪。

查看全文

建筑经济与历史大跨越论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年,是我国城乡集体建筑改革不断深化,取得重大突破和辉煌成就,为我国主义建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二十年。回顾改革历程,改革成就与经验,对于促进集体建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推动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一、主要成就集体建筑在改革中崛起,登上了工程建设大舞台我国集体建筑企业诞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前三十年由于受“左”的思想,几经挫折,发展缓慢,一直处于建筑业拾遗补缺的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和经济政策的调整,特别是1984年国家实行“允许集体和个人兴办建筑业”和“民工可以进城”之后,建筑业跨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城乡集体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迅猛发展,成为建筑业的主体力量。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7年全国建筑企业发展到95956个,其中国有企业9650个,城镇集体企业29872个,以集体经济为主的建筑企业51939个,城乡集体企业合计81811个,占建筑企业总数的8526%;1997年全国建筑企业从业人员3349万人,其中国有企业8286万人,城镇集体企业11482万人,农村建筑企业13722万人,城乡集体企业合计25204万人,占建筑业从业总人数的752%,比1978年增加41倍;1997年全国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46257亿元,其中国有企业完成452652亿元,城乡集体企业完成72619亿元,占5827%,比1980年增长566倍。1997年全国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2244万平方米,其中国有企业完成185073万平方米,城乡集体企业合计完成398593万平方米,占6404%。在建筑业比较发达的一些省份,集体建筑企业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二”。按完成总产值和房屋建筑面积,城乡集体企业合计完成数占全省总数的比例,江苏省为90%和93%,浙江省为843%和924%。尤其令人瞩目的经济特区深圳市,全部新建房屋的70%、高层建筑的60%是城乡集体建筑企业完成的,而在国有企业完成的工程中,也离不开集体建筑企业的合作。集体建筑企业总体实力明显增强,为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打下了基础现在,集体建筑企业不仅在数量上超过了国有企业,而且在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工程质量、经济效益诸方面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过去只能盖一些低矮的平房,现在有相当多的企业具备了承建高大难新工程的能力。企业实现利润、上交税费及企业自身积累都赶上或超过了国有企业。1997年全国建筑业实现利润总额10992亿元,其中仅城镇集体企业就实现7556亿元,是国有企业1669亿元的45倍,占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的6874%;1997年全国建筑业实现利税总额38158亿元,其中仅城镇集体企业就完成19957亿元,比国有企业的14419亿元多5538亿元,占全行业实现利税总额的523%。在没有国家投资的情况下,通过企业自我积累,到1997年城镇集体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净值78553亿元,比1980年的103亿元增长了75倍,家底明显增厚。企业的资质等级大幅度提高,到1997年底,全国集体企业绝大多数都获得了四级以上的企业资质,其中获得一级企业资质的近300家,还涌现出一批颇具实力的企业集团。如浙江省东阳第三建筑公司,原是一个农村建筑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不仅股票上市,而且在1998年9月收购了重庆市一个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开始了面向全国的资本扩张之路。集体建筑企业广泛吸纳城乡劳动者就业,为社会稳定和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贡献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我国曾出现三次大的就业压力,都是主要通过扶持和发展集体经济而缓解的。据统计,安排知青就业的第一个高峰期1979年至1982年,城镇集体建筑企业安排就业107万人,占同期全国各行各业安排就业人数的六分之一。第二、三次就业高峰期,城镇集体建筑企业又安排了9481万人。农村建筑企业的发展更是为大批农村劳动力解决了就业出路,成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1985年,农村建筑企业从业人数首次突破了千万大关,达到117017万人,到1997年又增加到13722万人。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等建筑业发达的省份,建筑业从业人员占社会劳动者总人数的比例已超过10%;许多市县财政收入的30%和乡镇财政收入的70%来源于建筑业。全国不少乡镇企业都是依靠建筑业起家的;整修水利、兴办工厂、发展、修路架桥等造福后代的事业,也都依靠建筑业。山东省桓台县有两个41%长期引人瞩目。一是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41%,二是全县人均收入的41%来自建筑业。因以工补农,建筑业的发展又促使它成为我国北方第一个吨粮县。全国由建筑业带动而发展起来的小城镇遍布大江南北,加快了农村化和城市化进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农村建筑企业创造的劳务收入,1992年就达9041亿元。在这种收入中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仅“七五”期间就达60亿元,河南省林县十万大军下太行,十年带回劳动收入30亿元,有利地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集体建筑企业率先进入市场,推动了全行业改革与发展建筑业是竞争性行业,也是国家首先进行全行业改革的行业。而集体建筑企业又以其自身性质、地位和特点,较早离开“市长”,进入市场,从而锻炼了在商海中游泳的本领。当国家逐步调整计划与市场关系,出现开放的建筑市场以后,他们“驾轻就熟”,率先挺进,主动降低工程标价,不取远征费,不要搬迁费,以致迫使一些包袱很重的国有建筑企业大声疾呼:我们不在一条起跑线上。早在1985年至1987年全国招投标的工程项目中,三分之二以上被集体建筑企业夺走了。市场经济这所大学校,进一步增强了集体建筑企业的搏击能力,经受了建设规模多次起伏的考验。在治理整顿中,它们不惧政策“倾斜”,任务不足就发展多种经营进行自我调剂,保持“东方不亮西方亮”,较少出现“下岗”待业。1990年全国有500万集体建筑企业职工,离开城市和工矿区,回归本乡水利、农村建设工地,又活跃了另一个市场。改革开放初期,河南省漯河东风建筑公司甩开“铁饭碗”,不开“大锅饭”,实行“工人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升能降”机制取得成功,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河南省获嘉县育新建筑公司实行资产股份化,河北省藁城建筑公司实行股份合作制,开了产权制度改革的先河,也引起全行业的高度重视。这期间,集体建筑企业进行的集团化以及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改革,基本上都走在了全行业的前面。集体建筑企业职工物质生活显著改善随着集体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集体建筑企业的办公环境和职工生活都有较大改善。多数企业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不少企业建成了花园式的办公区和生活区,企业形象与传统的建筑公司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平均工资,1991年达到2216元,比1978年增长27倍;1997年比1991年又增长了约4倍。农村建筑企业职工平均收入,1978年为500—700元,1988年为2000—2500元,1992年为4000—5000元,1997年达到8000—10000元。同时,职工的生产劳动条件大大改善,文化娱乐活动更为活跃。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职工思想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城镇知青、普通农民成长为有组织、有觉悟的产业大军。二、基本经验集体建筑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成就,为稳定我国建筑业乃至推动全行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就是:(一)必须坚持巩固和发展集体建筑经济首先要认真总结前三十年发生的两次所有制结构大改组,搞升级过渡,追求所有制形式越大越公越纯越好,“遵国营,排集体”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的教训,清理“左”的思想影响,为集体建筑经济争取生存的权力,使它在建筑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次积极落实“上一视同仁,经济上平等对待”的政策。巩固和发展集体建筑经济是个不断延续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依据集体建筑经济的性质和特点,紧紧抓住以变官办、官管、官有为民办、民管、民有这个中心,解决归还三权(财产所有权、经营自主权、管理民主权),恢复三性(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的问题,发挥集体建筑经济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优势,把党和国家的政策落到实处。(二)必须坚持集体建筑企业的不断深化改革集体建筑经济是以集体建筑企业的形式实现的。抓住集体企业的深化改革,也就抓住了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改革始终是集体建筑企业前进的原动力。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误解:非国有企业的发展,只能靠党和政府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集体建筑企业的实践表明,非国有企业的发展,既要靠政策,更要靠改革,归根到底要靠改革。集体建筑企业就是由政策拉动发展为体制推动,靠改革才发挥了集体资产集体所有这一生产关系所包涵的潜在优势。集体建筑企业的改革要以转换经营机制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并且要不断进行深化。只有通过改革,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的企业制度,才能调动广大集体职工自我投资、自我发展、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积极性。(三)必须坚持集体建筑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探索所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既是十五大提出的新命题,也是对过去所有制问题的科学总结。

二十年来,对集体建筑的实现形式,不仅有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也有劳动者的资本联合;既有集体建筑,也有由此派生出来的股份制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在经营方式上,出现了多种、不同深度和范围、个人和经营班子的承包制、租赁制等。不拘一格,以“三个有利于”为原则,只要职工群众需要,什么办法都可以试验。广泛的试验,取得了广泛的成功。股份合作制即以合作制为基础,吸收股份制一些做法,成为主义市场经济中集体所有制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得到普遍认同,显示出集体建筑经济的无限生机、活力和希望。集体建筑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都极大地调动了集体建筑职工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国城乡建设事业的。(四)必须坚持不断提高集体建筑企业的整体素质以劳动密集为特点的广大集体建筑企业,要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的需要,就必须不断地全面地提高其整体素质。首先是加大推进进步的力度,制定科技进步规划,明确科技发展目标,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开展群众性的技术攻关和合理化建议活动,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其次是实施全方位的人才培训计划,开发智力资源。集体建筑企业中相当多的单位已由人海战术转化为人才战术,启用和招徕能人创新,培养和造就经理人才。集体建筑企业的经营者,已经有相当多的人经过培养和锻炼,具有了较高的业务素质和经营管理才能,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决策水平。凭着“一把瓦刀”创业的,即将过去。(五)必须坚持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集体建筑企业协会及各级地方集协,坚持双向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在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加强行业管理,推动企业深化改革,集体经济的一些特殊,以及为企业排忧解难、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是集体建筑经济得以发展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1985年,根据主管部门开展初级岗位培训的部署,组织编写了经理、质量安全、财会等五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教材,并组织上百万人参加培训;1987年,围绕“三制改革”,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意见,由主管部门印发各地;1989年,提出以提高工程质量为目的的实施集体建筑企业战略转变,由量的扩大转为质的提高,也为主管部门和会员单位所接受;1991年,受建设部委托,完成了集体建筑企业施工员、预算员初级转中级岗位培训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任务,并组织六个培训中心广泛开展了培训工作;同年,制定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实施方案》等六个文件,在集体建筑企业中广泛开展了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对提高集体建筑企业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各级集协在维护集体建筑企业合法权益,收缴工程欠款,减轻企业负担,明晰产权制度,以及宣传、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特别是集体经济的方针政策,以其特有的敏感性和针对性,广泛开展了有声有色的活动,得到多方面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各级集协的活动方式,做到了既有独立性,又不越位,而且与主管部门紧密结合,发挥了协会的独特作用。三、思考与前瞻集体建筑经济所以能够蓬勃兴起,经久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符合我国生产力水平低而又极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顺民意,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特别指出:“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经验,使之逐步完善。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并且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包括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分”。这就为公有制的改革以及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从十五大总的精神看,国有经济要抓大放小,实施战略重组,而公有制中的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则要有一个新发展。这就是说,国有经济的重组,混合经济的出现,不是淹没了集体经济,消灭了集体经济,恰恰相反,是加强了集体经济,增强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后劲。对于劳动密集占主导地位的建筑业来说,所有制结构的发展趋势将甚于和运输业。集体经济同国有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相比,在建筑业必将有更快的发展。从十五大精神看是如此,从经济上也是这样。发展集体建筑经济国家不投资,反而在依法纳税中得到好处;若发展国有建筑经济,国家财政对每个新增职工至少要投资15370元(按1997年统计,国有建筑企业每增加一名职工,国有资产要负担12000—16000元)。试想,如果国有建筑企业少增加100万人,国家就可能节省1537亿元,如果少增加500万人,国家就可能节省7685亿元。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天文数字。现在,集体建筑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正在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它是生产经营的主体,拥有与此相适应的权利。企业的经营决策、发展战略、用人制度、内部分配、机构设置等,都由自己决定,较少受外界干预。当国家调整建设规模后,集体建筑企业立即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转移,随之调整生产和队伍结构,很快就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较少出现经济亏损和职工下岗待业的现象。在今后一个时期,集体建筑企业在建筑业中的主体地位必将日益显露出来。已经呈现的公有制经济所占比例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例上升,在公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所占比例下降,集体经济所占比例上升的趋势,符合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导向,将不可逆转。各有关部门必须给予充分重视,对它的领导只能加强,不可削弱。集体建筑企业绝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自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国家把发展中小企业作为一项大战略采取了大力扶持的政策。国家经贸委设置了中小企业司,专司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在组织领导上予以加强;中国四大商业银行设置了中小企业信贷部,以中小企业为对象安排了专项贷款,在资金上予以支持。国务院从财政中拿出10亿元作为资金建立了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银行配套20亿元科技开发贷款,用于鼓励中小企业创新项目。所有这些,对于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和缓解就业压力两大宏观目标的实现,将产生积极的。这对以劳动密集为主的建筑业来说,加强对它的领导尤其显得重要和迫切。在今后一个时期,集体建筑企业要坚持体制创新,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深化企业的各项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使其成为富有活力的合格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在今后一个时期,集体建筑企业要提高发展水平和层次,促进全行业结构升级。建筑业的结构升级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上。就企业结构来讲,集体建筑企业应向规模化和专业化两个方向发展而以专业化为主。小部分企业可改造为具有总承包能力的企业集团,发挥规模效应;大部分企业则应走小而专、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的路子,形成一批建筑业中的“单打冠军”,形成一批技术过硬、质量优良、运作规范、恪守合同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形成为大企业配套、分包工程和分包劳务的专业队伍,满足多层次、多形式的市场需求。让大企业强起来壮起来,小企业优起来活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今后一个时期,集体建筑企业要坚持科技兴业,全面提高整体素质,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要加大企业的科技投入,提高装备水平,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强化建筑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施工和建筑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要实施全方位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和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合格的企业家和技术工人队伍。改革开放二十年,成就瞩目,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集体建筑企业要看到自己的差距,寻找市场定位,满怀信心地迈向新世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