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5 22:09: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代谢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代谢

透析灵芝代谢产物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摘要:目的了解灵芝代谢产物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方法①体质量为18~22g昆明140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其中6组左前腋皮下注射S180,然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含灵芝代谢产物培养基、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含灵芝代谢产物培养基加抗血清组、口服含灵芝代谢产物培养基组和单纯腹腔注射抗血清组处理,未注射S180的20只给予生理盐水,一周后处死各组动物观察各组肿瘤质量大小、血清TNF-α水平、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变化。结果腹腔注射含灵芝代谢产物培养基加抗血清组能有效减轻荷瘤小鼠的肿瘤质量,其质量减轻程度与环磷酰胺无差异。结论灵芝代谢产物中的羟基可能参与了抗肿瘤作用。

关键词:灵芝代谢产物;TNF-α;肿瘤;羟基

灵芝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灵芝属药、食两用真菌。其在自然界生长过程中必然要与细菌等自然界其他微生物争夺营养,而灵芝作为一种真菌,生长速度要远慢于细菌,所以作为灵芝能获胜的法宝之一可能就是其代谢产物,而真菌代谢产物的开发早已被证明是非常有价值的,比如历史上青霉素的发现就是例证,在这方面我国的发展步伐却比较慢,灵芝代谢产物药理作用的开发也将丰富我国中药的用途。对于灵芝代谢产物的研究目前并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其中灵芝多糖的测定上[1]。但灵芝的代谢产物是否能够对肿瘤细胞有所作用?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1材料与仪器

1.1试剂环磷酰胺(CTX)注射液由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为071002)。TNF-αELISA试剂盒购于渤海生物公司。肝功能检测试剂盒购于上海荣盛公司。

1.2含灵芝的代谢产物培养基取生长于斜面固体培养基上的灵芝菌泥(约1cm2)接种于100ml液体培养基(含2%黄豆粉,2%蔗糖,0.075%的磷酸二氢钾,0.03%的硫酸镁),25℃100r/min条件下培养5d,用滤纸过滤后得到含灵芝的代谢产物培养基。将这些培养基在-20℃条件下保存待用。

查看全文

小议灵芝代谢对肿瘤细胞的影响

摘要:目的了解灵芝代谢产物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方法①体质量为18~22g昆明140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其中6组左前腋皮下注射S180,然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含灵芝代谢产物培养基、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含灵芝代谢产物培养基加抗血清组、口服含灵芝代谢产物培养基组和单纯腹腔注射抗血清组处理,未注射S180的20只给予生理盐水,一周后处死各组动物观察各组肿瘤质量大小、血清TNF-α水平、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变化。结果腹腔注射含灵芝代谢产物培养基加抗血清组能有效减轻荷瘤小鼠的肿瘤质量,其质量减轻程度与环磷酰胺无差异。结论灵芝代谢产物中的羟基可能参与了抗肿瘤作用。

关键词:灵芝代谢产物;TNF-α;肿瘤;羟基

灵芝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灵芝属药、食两用真菌。其在自然界生长过程中必然要与细菌等自然界其他微生物争夺营养,而灵芝作为一种真菌,生长速度要远慢于细菌,所以作为灵芝能获胜的法宝之一可能就是其代谢产物,而真菌代谢产物的开发早已被证明是非常有价值的,比如历史上青霉素的发现就是例证,在这方面我国的发展步伐却比较慢,灵芝代谢产物药理作用的开发也将丰富我国中药的用途。对于灵芝代谢产物的研究目前并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其中灵芝多糖的测定上[1]。但灵芝的代谢产物是否能够对肿瘤细胞有所作用?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1材料与仪器

1.1试剂环磷酰胺(CTX)注射液由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为071002)。TNF-αELISA试剂盒购于渤海生物公司。肝功能检测试剂盒购于上海荣盛公司。

1.2含灵芝的代谢产物培养基取生长于斜面固体培养基上的灵芝菌泥(约1cm2)接种于100ml液体培养基(含2%黄豆粉,2%蔗糖,0.075%的磷酸二氢钾,0.03%的硫酸镁),25℃100r/min条件下培养5d,用滤纸过滤后得到含灵芝的代谢产物培养基。将这些培养基在-20℃条件下保存待用。

查看全文

植物代谢组学研究论文

摘要:从技术步骤、分析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三个方面对当前药用植物代谢组学研究领域的一些理论问题和实践中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

关键词:药用植物;代谢组学;功能基因组学

代谢组学是对生物体内代谢物进行大规模分析的一项技术[1],它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药用植物代谢组学主要研究外界因素变化对植物所造成的影响,如气候变化、营养胁迫、生物胁迫,以及基因的突变和重组等引起的微小变化,是物种表型分析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在现代中药研究中,代谢组学在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中药资源和质量控制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另外,在对模式植物突变体文库或转基因文库进行分析之前,代谢组学往往是首先考虑采用的研究方法之一。目前,国外已有成功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拟南芥突变株进行大规模基因筛选的例子,这为与重要性状相关基因功能的阐明和选育可供商业化利用的转基因作物奠定了基础。

图1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四个层次略

目前,还有许多经济作物的全基因组测序计划尚未完成,由于代谢组学研究并不要求对基因组信息的了解,所以在与这些作物有关的研究领域具有更大的利用价值,这也是其与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相比的优势之一。代谢组学研究涉及与生物技术、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学计量学和信息学相关的大量知识,Fiehn[2]对代谢组学有关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类(见表1)。

1代谢组学研究的技术步骤

查看全文

宠物犬营养代谢性疾病的调查

宠物犬营养代谢性疾病的调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犬已不再是单一作为看护、狩猎、侦察、畜牧等工作之用,越来越多的犬类,特别是小型犬,因其体型轻巧、性格温顺、聪明灵活,被城市以及近郊居民当作宠物饲养;但由于人们养犬往往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在宠物犬的饲养和管理上经验不足,容易使它们患上各种疾病,给饲养者的精神和经济上带来不小的损失,营养代谢病是其中的一大类疾病。

营养代谢性疾病是营养紊乱和代谢紊乱疾病的总称,营养紊乱是因为动物所需的某些营养物质的量供给不足或缺乏,或因某些营养物质的过量而干扰了另一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引起的疾病;而代谢紊乱是因体内一个或多个代谢过程异常改变导致内环境紊乱引起的疾病。原创:据南京市康乐宠物医院门诊部2006年2月、3月两个月的资料记载,曾接触到宠物犬产后瘫痪、睾丸萎缩、四肢无力站立、白内障、幼犬生长缓慢、急性胰腺炎等病例,经过询问主人发病犬的症状与临床检查,初步判定其为缺乏(或过量)某一种营养成分或微量元素而致,及时采取措施对症治疗,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1宠物犬营养代谢性疾病发生的比例与种类

经过调查,发现动物医院宠物门诊平均每天有20条狗(包括复诊)前来就诊,除了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和内科病外,患营养代谢病的占15%。宠物犬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1、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性疾病;2、维生素代谢性疾病;3、矿物质代谢性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一般有病程时间长、发病率高(特别是处于发育、妊娠、泌乳阶段)、临床症状多样化、具有某一特征性器官的病理变化等特点。下页表是南京市康乐宠物医院2006年2月、3月份宠物犬营养代谢病统计表。

宠物犬营养代谢病分类统计表单位:只

查看全文

药用植物代谢组研究论文

摘要:从技术步骤、分析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三个方面对当前药用植物代谢组学研究领域的一些理论问题和实践中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

关键词:药用植物;代谢组学;功能基因组学

代谢组学是对生物体内代谢物进行大规模分析的一项技术[1],它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药用植物代谢组学主要研究外界因素变化对植物所造成的影响,如气候变化、营养胁迫、生物胁迫,以及基因的突变和重组等引起的微小变化,是物种表型分析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在现代中药研究中,代谢组学在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中药资源和质量控制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另外,在对模式植物突变体文库或转基因文库进行分析之前,代谢组学往往是首先考虑采用的研究方法之一。目前,国外已有成功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拟南芥突变株进行大规模基因筛选的例子,这为与重要性状相关基因功能的阐明和选育可供商业化利用的转基因作物奠定了基础。

图1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四个层次略

目前,还有许多经济作物的全基因组测序计划尚未完成,由于代谢组学研究并不要求对基因组信息的了解,所以在与这些作物有关的研究领域具有更大的利用价值,这也是其与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相比的优势之一。代谢组学研究涉及与生物技术、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学计量学和信息学相关的大量知识,Fiehn[2]对代谢组学有关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类(见表1)。

1代谢组学研究的技术步骤

查看全文

代谢综合征中医病机论文

【摘要】结合文献,分析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发病特点,阐述了脾、肝、肾在脾虚湿盛、肝郁化热、痰瘀互阻、虚损变症等不同阶段的相互关系和发病机理,分析了代谢综合征的动态演变和内在的整体关联性,提出及时处理脂肪代谢紊乱是防治代谢综合征的关键,并为中西医结合临床处理代谢综合征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病机;中医

Abstract:Reviewtheliterature,weanalysisthemetabolicsyndrome(MS)pathogenesisof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features,andexplorerelationshipsandpathogenesisofthespleen,liverandRenalatthedifferentstagesofMS:spleendeficiencyinthekidneydampness,heatofLiverdepression,phlegmhindrancewastingdisease,toAnalysisthemetabolicsyndrome''''sdynamicevolutionoftheoverallrelevanceinherent.Wecandrawtheresultthatitisthekeytopreventtimelyprocessingoffatmetabolismdisorderofmetabolicsyndrome.Anditprovidesabasistheoreticalguidingforclinicaltreatmentofmetabolicsyndromewiththe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

Keywords:metabolicsyndrome;Pathogenesis;TCM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多种代谢异常成分聚集于同一体,并主要以心血管疾病为临床终点的病理状态。其病理非常复杂,病程较长;胰岛素抵抗是其核心特征。腹型肥胖是公认的高危因素,脂肪代谢障碍在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其中游离脂肪酸(freefattyacid,FFA)的异位(胰岛β细胞、肝细胞、肌肉等)沉淀对非脂肪细胞产生毒性作用,是导致相关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障碍、降低清除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的病理现象的根本原因[1]。因此,调节脂肪代谢紊乱是防治MS的首选有效措施之一。目前认为MS是个渐进的过程,初期多以血脂紊乱为主,渐见糖耐量低减,其后出现糖尿病。具体可涉及血脂紊乱、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病以及糖尿病后期的各种并发症如心肌梗塞、脑梗塞、糖尿病性肾病、周围神经炎、骨质疏松等。现代中西医结合研究表明MS病机可历经脾虚湿盛、肝郁化热、痰瘀互阻、虚损变症,而痰湿可贯穿于MS的整个病理过程。现仅从中医理论探讨其病机,对该病症的防治提供参考。

1代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概述

查看全文

加强代谢综合征的管理

我国是发展较快而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人口已达到13亿,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人民健康和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才能保障社会和谐与持久发展。在新的世纪,医学卫生战线不仅要面临新的传染性疾病,社会变革、经济文化生活的变化势必导致一些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逐渐乃至快速增加。代谢综合征又称代谢异常心血管综合征,在我国已经流行,它是一组心血管疾病危害因素的聚集与组合,诸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血糖调节受损、异常)、炎症、血凝增强、纤溶降低等因素的参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增加以及2型糖尿病患病率持续增长。没有心肌梗死的糖尿病患者其8年生存率与患有心肌梗死的非糖尿病患者相当。代谢综合征正在威胁着人民的健康,也将增加社会经济、个人经济及心理负担。

一、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Reaven在提出代谢综合征(X综合征)之前,即有死亡四重奏的名称,即肥胖、高血压、高血糖与高血脂构成对心血管的威胁,以后DeFronzo提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之后将代谢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两者等同起来。近年,Reaven认为代谢综合征的基础是胰岛素抵抗与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所包含的内容更广泛,它还包括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多囊卵巢综合征及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生等,故认为两种综合征不完全相同,代谢综合征的提出比较切合实际。

国际上对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尚未统一,WHO的诊断标准强调将胰岛素抵抗作为基本要求并列入微量白蛋白尿测定,这显然不适用于群体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ATPⅢ)则规定,腹型肥胖、高血压、血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和空腹血糖受损5项指标中只要≥3项即可诊断为代谢综合征,不必测定胰岛素水平和微量白蛋白尿,更适合于群体筛查和临床应用。代谢综合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体重增加、运动过少、食用碳水化合物过多及吸烟而增加。美国人肥胖超重率高,腹围普遍较大,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可高达2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采用WHO的标准,并根据中国当前实际情况合理吸收两者的长处,做了两点修改:一是肥胖定为体重指数≥28kg/m和(或)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二是胰岛素抵抗(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以上1/4位点为切割点,但不作为代谢综合征的基本判定指标,例如在经济条件差的地区,已明确为糖尿病者可省略胰岛素测定。由于所采用的诊断指标不一,包括数值上的差异,各地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相差较大。

二、代谢综合征与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代谢综合征代表着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集聚状态,它还包括糖尿病前期的糖调节受损和糖耐量减退。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相当常见,高血压又常见于肥胖,因而血管病变相当多见。尤其大血管病变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突出的病理变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事件。动脉粥样硬化早在糖尿病前期、有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时已发生并有所发展,在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作用下,首先有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和功能异常,内皮细胞可产生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NO、活性氧簇物质(超氧阴离子)、前列腺素,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以及趋化因子、黏附因子,使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白细胞黏附并游走到内皮下间隙,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进入内膜,而这些脂蛋白经氧化和糖化后可为单核.巨噬细胞所摄取并转变为泡沫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在炎症因子和生长因子作用下,可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到内膜并增生和分化,使平滑肌细胞从收缩表型转变为分泌表型,形成脂肪条纹、脂肪纤维斑和粥样斑块。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斑块破裂),最终可导致血栓形成而阻塞血管腔或血栓脱落致血管远端堵塞而发生相应部位的梗死。代谢综合征可有胰岛素抵抗、游离脂肪酸、TNF、IL-6、C反应蛋白、瘦素、抵抗素增加而脂联素减少等多因素和多种细胞的相互作用,导致心脑血管和颈动脉、下肢动脉的复杂病变。

查看全文

脓毒症生物喋呤铁代谢发展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感染致脓毒症时重要器官生物喋呤、铁代谢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腹腔感染致脓毒症模型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用反相高效液相分析法测定24只大鼠肝、肺、肾等组织生物喋呤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铁含量。结果脓毒症大鼠2h时肝、肺、肾组织生物喋呤含量显著增多,而铁含量变化不显著。结论生物喋呤参与了腹腔感染所致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与铁代谢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脓毒症生物喋呤铁代谢

脓毒症及常常并发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是内、外科危重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而生物喋呤(BH4)是脓毒症主要的指标。本研究利用脓毒症大鼠模型,在不同时相观察不同组织中生物喋呤与铁代谢的指标,籍以为MODS的防治寻求可能的途径。

1材料和方法

1.1动物分组雄性Wister大鼠24只,体重220~300g,实验动物动物饲养1周以上,实验前夜禁食,自由饮水。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致脓毒症模型:2%戊巴比妥钠(80mg/kg体重)腹腔麻醉后固定、铺无菌洞巾,沿腹正中线作2cm切口,暴露盲肠,丝线结扎盲肠根部,避免肠梗阻,用18号针穿通盲肠3次,并留置1条宽2mm、两头贯通盲肠的橡皮片以防止针孔闭合。其后,将盲肠放回腹腔,逐层缝合腹部切口。动物皮下注射林格氏液抗休克。动物随机分为以下两组:(1)正常对照(n=6):麻醉后活杀,留取肝、肺、肾组织标本待测;(2)脓毒症组(n=18):行CLP后,分别于2、8、16h活杀,留取肝、肺、肾组织标本待测。

1.2观察指标和方法

查看全文

药用植物代谢组学研究论文

【摘要】从技术步骤、分析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三个方面对当前药用植物代谢组学研究领域的一些理论问题和实践中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

【关键词】药用植物;代谢组学;功能基因组学

代谢组学是对生物体内代谢物进行大规模分析的一项技术[1],它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药用植物代谢组学主要研究外界因素变化对植物所造成的影响,如气候变化、营养胁迫、生物胁迫,以及基因的突变和重组等引起的微小变化,是物种表型分析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在现代中药研究中,代谢组学在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中药资源和质量控制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另外,在对模式植物突变体文库或转基因文库进行分析之前,代谢组学往往是首先考虑采用的研究方法之一。目前,国外已有成功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拟南芥突变株进行大规模基因筛选的例子,这为与重要性状相关基因功能的阐明和选育可供商业化利用的转基因作物奠定了基础。

图1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四个层次略

目前,还有许多经济作物的全基因组测序计划尚未完成,由于代谢组学研究并不要求对基因组信息的了解,所以在与这些作物有关的研究领域具有更大的利用价值,这也是其与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相比的优势之一。代谢组学研究涉及与生物技术、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学计量学和信息学相关的大量知识,Fiehn[2]对代谢组学有关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类(见表1)。

1代谢组学研究的技术步骤

查看全文

肝代谢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

摘要:肝药酶在药物代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肝药酶的研究方法中,以动物肝脏或肝细胞为基础,构建体外肝代谢系统是体外代谢研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体外肝代谢的研究,主要是利用肝微粒体、基因重组CYP450酶系、肝细胞培养、肝组织切片及离体肝灌流系统等方法。本文综述近年国内外所应用的不同体外肝代谢系统,并对各体外代谢研究方法进行比较,指出根据各系统的特性、不同的实验要求和目的,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酶;肝微粒体;肝细胞培养;肝组织切片;离体肝灌流

药物代谢(drugmetabolism)一般是指药物的生物转化(drugbiotransformation)。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可引起药物的药理活性或∕和毒理活性的改变。因此,研究药物的生物转化,明确其代谢过程,对新药开发、新剂型设计及制定合理的临床用药方案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肝脏是药物生物转化的重要器官,含有参与药物代谢重要的酶系(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P450,CYP450),该酶系参与药物及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CYP450酶系由三十多种同工酶(亚型)组成,主要有CYP1、CYP2、CYP3三大家族[1]。本文所介绍的各种体外代谢系统均含有一种或多种CYP450酶的同工酶,为研究药物体外代谢提供了研究的对象和基础。动物肝体外代谢研究可以较好地排除体内因素干扰,直接观察酶对底物代谢的选择性,为整体试验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以肝脏为基础的体外代谢系统主要包括肝微粒体、基因重组CYP450酶系、肝细胞、肝组织切片及离体肝灌流。

1肝微粒体

1.1肝微粒体的制备

多数采用差速离心法[2],通过高速离心使微粒体与其他成分分离,操作简单,无需其他试剂辅助。但较耗时,设备要求高,使该法的普及和深入研究受到一定的限制。针对这些情况,可采用试剂辅助分离的方法[3],在离心前额外加入一定比例的PEG6000或CaCl2,促进微粒体沉降。此法对设备要求降低,并缩短了实验周期。肝微粒体的制备过程均应在4℃下进行。正确、合理地选择缓冲液,能起到良好介质的作用,按比例加入后进行肝组织的破碎和匀浆,才可有效分离肝微粒体和避免细胞器受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