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5 20:11:5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保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保险

剖析免费保险是否保险

不少市民反映部分保险公司为了降低宣传成本,以电话通知的形式免费为客户送保险,不知是馅饼还是陷阱?

今天上午,在市区三水大厦工作的戚女士就接到这样一个电话,对方表示是市区某人寿保险公司的,因公司举办活动,抽中了戚女士的手机号码,要送戚女士一份价值3万元的人身意外险并有礼物赠送。“无缘无故的送我保险,肯定是套圈。”戚女士表示。为了探究虚实,记者对这家保险公司进行了暗访。

按照戚女士提供的地址,记者来到海港路的一家写字楼中。只见这家保险公司办公楼层的大厅里,聚满了人,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张卡片。这些市民都是保险公司通知前来免费领取保单的。

“昨天,自称是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电话通知让我过来免费领取保单。”一位市民表示,刚开始他也不相信,不过来一趟也不损失什么,所以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过来了。

通过对几位前来领取保单的市民采访,了解到他们都是保险公司通过电话告知被赠送保险的。对于免费送保险,这部分市民反应不一。有的表示以前也碰到过类似免费送保险的,而且在官方网站能够查询到自己投保的情况,而有的表示是真是假,等领了保单看看再说,如果是假的就报警。

记者看到,他们手中的保单其实是一张卡片式保单,上面详细记录着账号、密码以及保障的内容和保额数目。据一位刚刚查询过信息的市民表示,根据卡片上的账号激活后,可以在网上看到自己的投保信息。

查看全文

浅谈保险科技精准保险服务

摘要:近些年保险科技在我们国家的发展是非常迅猛,这个迅猛的发展势头也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和进步。目前利用保险科技进行精准保险服务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保险服务项目,精准保险可以集营销、精算、创新、理赔、防灾等众多因素于一身,还可以实现刻画用户肖像和挖掘用户碎片化需求,通过不同的服务对象和不同场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实现精准保险服务的要素分别为长尾理论、反欺诈理论和防灾、防损理论。本文将就保险科技下的精准保险服务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保险科技;精准保险;服务;反欺诈

保险科技是来自于金融科技的相关概念,是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保险企业固有的风险管理特征逐渐发展所产生的较为独立的保险体系。保险科技的核心内容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科技手段运用互联网+的方式与市场进行紧密的结合,以此来做到防灾防损。并且通过产品的差异化设计和智能化、精准化的保险服务对传统的保险行业进行改良,最终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精准化的保险服务。这个精准保险服务将会提升整个保险行业的主体地位,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更加精准地契合市场,甚至可以介入消费者的生活,影响消费者的行为,所以说保险科技下的精准保险是可以使科技更直观地为人们服务,还可以完善风险管理,做到满足防灾防损的需要。

1精准保险服务的背景

笔者前文提到过,保险科技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科技手段来深入了解、分析客户的潜在需求,这为精准保险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是未来保险行业科技化、细致化的奠基。未来的保险业根据保险科技可以推出更加细致的产品来迎合消费者,还会分析消费者的长远需求和各种喜好,结合这些需求和喜好来实现组合式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同时,还可以实现智能化的核保和理赔,提升核保和理赔的效率,促进保险行业的进步和发展。精准保险服务近几年在发展起来,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其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这得益于资本市场一直以来对于保险的长期和巨大的投入。自2011年保险科技获得接近1.5亿美元的投入以来,直至2017年23亿美元的投入、2018年接近40亿美元的投入对于保险科技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据权威的媒体报道显示,在2017年全球就有1700余家保险科技公司,到2018年2000余家保险科技公司,融资规模更是空前的,2018年的融资规模接近400亿美元。与之相比我们国家的保险科技市场份额是相对较低的,在2012年我国的保险科技全球占比仅为5%左右,美国的占比高达65%左右。基于上述数据,我们国家未来的保险科技发展将成为资本市场的重点发展地区,我国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拉动保险科技的发展。

2精准保险的发展形式

查看全文

被保险人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论文

一、案情

原告陈文某

被告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漳平支公司

1998年11月29日,原告陈某(投保人)为妻子游某(被保险人)与被告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漳平市支公司(保险人)签订了一份《重大疾病终身保险合同》(98版),交费期20年,缴费方式为处每年交费928元,保险金额20000元。合同还对责任免除条款作了约定,其中第四项“被保险人在本合同生效(或复效)之日起二年内自杀”作为保险人(即被告)不负保险责任一项条款,另外合同还对首期后保险费的缴付、宽限期间及合同效力中止、合同效力恢复作了约定说明。同时双方还签署了一份客户保障声明书,其中声明“业务员已对您(投保人)如实讲解了保险条款,您对保险条款中列明的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规定已完全了解。”

1998年11月30日原告依合同交付了首期保险费,于2000年1月5日交纳第二期保费。在合同约定第三期保费交纳时间到达时及宽限期间内,原告因客观原因,未按期交第三期保费,造成该保险合同效力中止。2001年7月26日原告向被告申请保单复效,被告于当日同意复效,当日原告向被告补交了第三期保费及逾期利息。

2002年9月16日被保险人游某因家庭问题于凌晨在家中自杀身亡。2002年9月23日原告向被告申请理赔,要求给付游某的死亡保险金。被告认为游某的自杀发生在保单复效之日起二年内,根据重大疾病终身保险条款规定,本案不属保险责任。故被告于2002年11月18日向原告发出拒赔通知书,不同意给付死亡保险金,只同意给付退费金3712元,保险合同效力终止。原告以被告对免责条款未对其履行告知义务,该免责条款对原告不具有法律效力为由。于2002年12月23日向漳平市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给付游某的死亡保险金6万元及利息。

查看全文

保险监管

一、保险业的特点

保险业作为社会经济系统中专门处理风险的行业,具有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特点。这种特点具体体现在保险商品的特殊形态和保险经营方式的特殊性。

1.保险商品的特点

保险是一种提供风险保障的经济活动,保险商品是无形的商品。一般商品有具体的价值与使用价值,而保险商品不具备感官性特征,其价值与使用价值很难直接被人感知,又因为是无形的商品,看不见摸不着,很难刺激人们的感官,因此很难激起人们的购买欲望。人们对风险及其后果的畏惧与对保险的必要性的理解往往局限在风险事件发生后,在这之前容易存在侥幸心理。然而,安全观念上的保险消费则需要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发生。保险商品的这种需求严重滞后于消费的特点对保险经营具有重大的影响。

保险商品不同于一般商品的另一方面是:商品功能的迟滞性。它虽然是服务形态的商品,但不同于旅游、文化之类的服务形态的商品,因为旅游等形成的商品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几乎是同步进行的,生产过程的完成往往就是消费过程的结束;而保险商品则不是这样;消费者购买的是一个对未来不确定事件的承诺(提供赔偿或保障),人们购买的保险商品不能获得现时的利益,这种承诺是一种信用,被保险人交纳保费在前,遭受风险损失后能否得到赔偿则取决于保险人履行合同的愿望和能力。

2.保险经营的特点

查看全文

保险监管

一、近年来欧盟国家保险业重要指令出台情况

欧盟不同成员国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以现有的欧共体指令为基础。与国际合作的支持性框架不同,指令能够而且经常对监管合作制定有约束力的义务,在一些情形下直接消除了合作的法律障碍。欧盟实施的各种金融方面的指令对欧盟金融一体化和监管合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保险方面,欧盟近几年也颁布了或正在研究一些法规、指令,对于欧盟保险业的发展和监管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两个重要的指令和一个行业标准需要引起关注:

1.偿付能力标准Ⅱ(solvencyⅡ)

偿付能力标准Ⅱ的目标是建立一套适应保险市场发展趋势和现实需要、避免过分复杂的全新保险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统一各成员国的保险监管立法规范,提高欧洲保险市场的运行效率。偿付能力Ⅱ主要是针对欧盟现行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存在的对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风险考虑得不全面,而且对于保险公司的个体风险不敏感的缺陷进行的改革与完善。欧盟现行偿付能力监管体系是由三个层次组成的:第一个层次是对责任准备金的评估,第二个层次是对资产价值的评估与认可,第三个层次是偿付能力边际的确定(一般称之为固定比例法,即偿付能力边际与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关系用比例固定下来),这三个层次基本上反映了偿付能力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但撇开这三重体系本身的合理性与技术细节不谈,仅从结构的角度,要将偿付能力置于保险公司整体财务状况和风险评价的框架范围内还远远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按照推进欧盟统一金融市场建设的金融服务行动计划(FSAP)的要求,欧盟委员会下属的保险委员会拟定了“偿付能力Ⅱ号工程(SdlvencyⅡProject)”。对偿付能力Ⅱ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夏马报告(ShannaRepoa)和毕马威报告(KPMGReport)。这两份报告均建议建立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风险管理方法(Risk—BasedApproach),并将其作为评价保险公司整体财务状况和风险的基本手段,借鉴“巴塞尔协议”关于银行财务状况和风险评估的“三支柱法”搭建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新框架。第一支柱是根据保险公司的承保信息及资产负债状况建立以风险为基础的最低偿付能力规定;第二支柱是审慎的监管评价;第三支柱是引入市场力量监督和管理。尽管预计偿付能力Ⅱ不会在2010年以前实施,但欧盟部长会议会先做出具体实施的计划。欧洲保险委员会和职业养老金协会已经进行了一个关于偿付能力Ⅱ的施行对寿险资本金要求的前期研究。欧盟保险业将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去适应这部法令。

2.保险调解指令(TheInsuranceMediationDirective)

该指令是“金融服务行动计划(PSAP)”的一个组成部分,旨在为欧洲的保险中介行业建立一个独立的市场,为中介机构的批准、资本化和管制引入欧盟框架。指令采取共同体规章的形式,需要转化为各成员国的法律条款,直接适用于所有成员国。此项指令要求所有的保险中介机构必须在所属会员国中进行登记与注册,以符合较为严格的审查标准。一旦在某一会员国中注册成功,将可以自由地在欧盟任一会员国中提供与销售保险服务。该指令于2004年底生效,将取代1977年的指令。此项保险调解指令有助于改善与加强保护消费者权益及选择,同时也有助于保险中介机构跨国提供相关服务。按照规定,欧盟成员国要在2005年1月14日前在国内实施这项指令,但只有奥地利、捷克、丹麦、匈牙利、爱尔兰、立陶宛和英国达到了要求。2005年上半年由国际保险和分保提供者协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ProducersofInsuranceandReinsurance)所作的调查显示,有9个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波兰、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将陆续执行这部指令。在有些国家,比如英国,实施这部指令将给保险业带来实质性的变化。这部指令在各国的实施将会带来欧盟各国保险监管的进一步发展。

查看全文

保险利益

保险利益保险利益,依我国保险法第十一条规定,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业界诸多学者亦谓即指投保人在保险标的上所具有的经济上得失之利害关系。保险利益,英文为insurableinterest,译为此乃约定俗成,乃同可保利益、可保权益。我国香港保险总会编印之《个人保险》中则称“可保权益”乃投保人购买保险之权利,这种权利通常是由于投保人与保险标的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而产生的。一般来说若投保人会因为标的遇到损害而直接引致损害的“可保利益”便存在。

他国学者大多认为,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的应是被保险人,而非我国保险法规定的投保人。我认为,在财产保险中,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比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更有重要,因为若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而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并不具有保险利益,无利益即无损失,在保险标的发生损失之时,被保险人并无损失,又如何能要求保险人填补其损失呢?若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而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为被保险人之利益投保,在保险标的发生损失之时,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是被保险人,投保人不具有保险金请求权。虽财产保险中投保人一般亦同时为被保险人,但亦有投保人不同时为被保险人者。保险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或者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在实务中,我国财产保险保单规定保险标的为“具有法律上承认的与被保险人有经济利害关系的财产”。亦是认为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的为被保险人。

保险利益是构成保险关系的主要条件,是保险合同的客体,其成立之要件及意义因观点较为一致不再述及。

以下先就财产保险中的保险利益有关问题稍事论述。

财产保险中的保险利益

〈一〉保险利益的主要样态

查看全文

保险利益

保险利益保险利益,依我国保险法第十一条规定,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业界诸多学者亦谓即指投保人在保险标的上所具有的经济上得失之利害关系。保险利益,英文为insurableinterest,译为此乃约定俗成,乃同可保利益、可保权益。我国香港保险总会编印之《个人保险》中则称“可保权益”乃投保人购买保险之权利,这种权利通常是由于投保人与保险标的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而产生的。一般来说若投保人会因为标的遇到损害而直接引致损害的“可保利益”便存在。

他国学者大多认为,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的应是被保险人,而非我国保险法规定的投保人。我认为,在财产保险中,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比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更有重要,因为若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而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并不具有保险利益,无利益即无损失,在保险标的发生损失之时,被保险人并无损失,又如何能要求保险人填补其损失呢?若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而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为被保险人之利益投保,在保险标的发生损失之时,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是被保险人,投保人不具有保险金请求权。虽财产保险中投保人一般亦同时为被保险人,但亦有投保人不同时为被保险人者。保险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或者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在实务中,我国财产保险保单规定保险标的为“具有法律上承认的与被保险人有经济利害关系的财产”。亦是认为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的为被保险人。

保险利益是构成保险关系的主要条件,是保险合同的客体,其成立之要件及意义因观点较为一致不再述及。

以下先就财产保险中的保险利益有关问题稍事论述。

财产保险中的保险利益

〈一〉保险利益的主要样态

查看全文

农业保险保险立法完善探讨

摘要:目前,农业保险在我国的发展不尽如人意,我们应该正视我国目前农业保险的现状,正确认识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政策性力量的引导,凭借立法、行政等手段来健全我国农业保险制度,扫除其发展道路上的羁绊,以解决我国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我国农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保险;保险立法;经营目标;有效需求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三农”问题当作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来抓。而农业问题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业是一个外部性很强的产业,它的稳步发展不仅可以促进本部门的发展,而且还可以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显示,我国农作物每年受灾面积为4600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30%左右。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以规避农业风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我国农民利益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同时,农业也是一个弱质产业,常常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风险,如何转移农业生产中的巨大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农业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缺少政府行为和财政补贴,商业保险公司无力也不愿承担风险较大的农业保险责任。基于此,本文将从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入手,分析阻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并借鉴国外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来探讨如何完善我国的农业保险机制,使其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利器,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

我国于建国初期即开设了农业保险,20世纪70年代停止了该项业务。1982年,恢复办理农业保险业务以来,这一险种长期就处于不景气状态。有关资料显示,2002年中国各类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达3000多亿元,农业保险总收入只有4.8亿元左右,仅占到全年保费收入的0.16%,比上一年下降20%,是20年来下滑幅度最大的一年。按全国2.3亿农户计算,户均投保费用不足2元。另外,在保费收入大幅下降的同时,农业保险的险种数目也在不断减少,由最多时的60多个险种,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0个,农业保险制度严重落后于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

(一)农业保险立法的现状

查看全文

社会保险转型与商业保险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险已经加快转型的步伐,商业保险也同样得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社会保险以及商业保险作为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一定的保障作用,可以有效解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由此可见,社会保险以及商业保险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本文对于社会保险转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商业保险的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对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于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希望能够以此更好地促进我国商业保险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保险;商业保险;保险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手中积累的资金也变得越来越多,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问题。作为我国目前人们规避风险的主要方式,商业保险以及社会保险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对此,我们需要对社会保险以及商业保险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研究,对于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探析,以此来为商业保险以及社会保险的共同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社会保险商业保险之间的关系

社会保险在我国有着相对比较长的发展历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险也随之得到了更为迅速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转型也使得计划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同样无法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在经过长时间的改革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使得商业保险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市场经济的改革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提升,目前阶段,我国的各个行业都取得了较为长足的发展,但是其承担的风险要远高于计划经济的实际需求。为了能够尽最大限度的降低自身所承担的风险,保险方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商业保险的工作人员也必须要对时代的变化进行了解,进而以此来提升自身的商业利益,从而有效拓展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空间。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险处于政府管制的状态,商业保险作为经济发展的产物,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影响。对于商业保险而言,我国并不强制公民购买商业保险,公民可以按照自身的医院自行选择。在购买社会保险以及商业保险的过程中,能够对自身的财产进行保障,将财产风险降至最低。但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贫富差距较大,使得许多人并没有充足的资金购买商业保险,对于这一问题,需要我国的政府部门积极解决,努力消除贫富差距,以此来保证我国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在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的社会保险发展速度相对比较缓慢,这就为商业保险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基于此,人们对于商业保险也同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社会风险服务在商业保险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也同样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社会保险属于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结果,具备着建设社会的主要用途。社会保险能够保证每一位公民在生活以及工作中能够获得更加可靠的生活保障。而商业险根据社会商业化的程度,具备非常明显的商业性,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自律性。根据相关调查结果员表明,商业保险最为主要的发展依据就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主要发展内容。在购买商业险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合理进行险种的选择,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商业发展阶段存在的风险问题。

二、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之间的影响

查看全文

保险公司保险投资分析论文

一、前言

保险投资在保险公司的经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作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保险公司作为一个商业企业,其根本目的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保险公司利润已不能单纯依靠收取的保险费与一定概率下的保险赔付差额,而是越来越倚重于保险投资的有效运营。因为保险与给付之差,其利润率是一定的,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而保险投资的运营,其预期的利润率却是无限大的,所以只有安全有效地进行各种投资运营才能使保险资金获得长期稳定的增长,使保险公司获得较高的利润。可见有效的资本运营是现代保险业的支柱,是保险经营发展的生命线。

二、我国保险投资的历史和现状

(一)我国保险投资的历史沿革

建国初期,我国保险企业的资金按规定只能存入银行,所得利息全部上缴国家财政,无任何保险投资可言。经过20年的停办以后,我国保险业随着改革开放而获得新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80年开始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并积极发展国外保险业务。

1984年11月,国务院批转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关于加快发展我国保险事业的报告》中指出:“总、分公司收入的保险费扣除赔款、赔偿准备金、费用开支和纳税金后,余下的可以自己运用”。1985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又从法规的角度明确了保险企业可以自主运用保险资金。这不仅是我国保险体制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增强我国保险业活力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对加快我国保险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保险企业投资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