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利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5 19:50: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贷款利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贷款利率

农信社贷款利率调研报告

放开贷款利率上限,逐步建立并完善科学的贷利率定价机制,是当前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目前情况看,鸡西辖内各地进展程度不一,步伐相对缓慢。为此,我们组织有关人员深人鸡西辖区农村信用联社就上述问题展开专题调研。

一、工作中面临的难点与问题

(一)农村信用社现有定价能力难以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客观要求

一是人才匮乏。具备相应专业、文化和理论素质的人才寥寥无几,大部分人在定价工作实践中对办法及有关文件是看不懂、理解难、感觉无所适从。二是定价技术含量低。在对辖区各联社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审核中发现,利率测算结果的技术含量普遍较低。突出表现为:个别农村信用联社在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制定过程中参照两个以上模板,导致相关内容缺乏逻辑性;利率测算因风险权重把握不准及采集的相关数据历史连续时间短,致使测算结果缺乏准确性;在确定基础利率的基础上,以接近现行利率水平为目标进行k值倍数的选取,体现出一定的主观盲目性;个别联社测算结果中同期限贷款利率仅有两个利率档次,未能按用途、贷款方式和信用等级体现利率差别性。三是执行现有定价利率有一种畏难情绪。生怕定价过高,造成农村信贷市场的混乱,引发政府、公众,特别是农民不满意。四是软硬件设施落后,难以为有效实施定价工作提供相应保证。利率定价与风险管定价理机制尚不成熟,缺少各方信息资源和历史数据的积累,给定价工作带来一定不便;由于缺少企业评级授信体系的支撑,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贷款定价的科学的调查性。再者,农村信用社贷款对象多数为个体工商户及民营企业,缺乏正规、完善的财务报表,给开展授信评估工作带来困难。与此同时,贷款定价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和必要的技术支持尚不健全有力,势必亦为贷款定价工作增添一定的主观色彩。

(二)政府、同业、主管部门等对农村信用社现有定价方式各持己见,影响不一

1.政府主动参与并对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力。农村信用社属社区性质的中小金融机构,20****年深化改革后,管理权下放到省政府。因此,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某些方面必须执行省委、省政府的政令,接受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在贷款利率定价方面,也一定程度受制于政府的意志,不能完全按照经营成本和市场价值来确定贷款价格,尤其是农业贷款。制定并颁布优惠政策有效支持“三农”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的一贯主张。如果支农贷款利率定价过高,政府有关人员很容易认为与党的支农政策相悖并违背农民意愿,进而施以某种干预。20****年我省农村信用社曾发生过因央行基准利率上调而上浮贷款利率,却被省政府领导批示再次下调的典型范例。

查看全文

论贷款利率调整影响

[摘要]利率已成为我国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一种重要手段。自2004以来,中央银行连续上调了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2008年9月16日中央银行决定下调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但利率政策调整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如何?还有待考察。本文以西安为例,实证分析了贷款利率上调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利率政策对房地产价格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由于利率政策的时滞性和房地产需求刚性的影响,利率调控政策的效应还有待释放。

[关键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房价房屋销售价格指数

自1998年住房分配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房地产投资高温不退。为防止经济全面过热,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以抑制房地产价格为核心的宏观调控措施,央行在2004年至2007年期间,共10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本文以西安市房地产市场为例,试图分析我国利率政策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

一、利率调整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由于数据的可得性和有效性,本文选取西安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我国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指标。对其进行回归分析。模型如下:

Y=C+b*(X)+U

查看全文

小议贷款利率调整对房地产的影响

[摘要]利率已成为我国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一种重要手段。自2004以来,中央银行连续上调了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2008年9月16日中央银行决定下调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但利率政策调整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如何?还有待考察。本文以西安为例,实证分析了贷款利率上调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利率政策对房地产价格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由于利率政策的时滞性和房地产需求刚性的影响,利率调控政策的效应还有待释放。

[关键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房价房屋销售价格指数

自1998年住房分配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房地产投资高温不退。为防止经济全面过热,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以抑制房地产价格为核心的宏观调控措施,央行在2004年至2007年期间,共10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本文以西安市房地产市场为例,试图分析我国利率政策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

一、利率调整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由于数据的可得性和有效性,本文选取西安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我国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指标。对其进行回归分析。模型如下:

Y=C+b*(X)+U

查看全文

市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市农村信用社认真执行人民银行货币信贷政策,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在利率政策执行中立足于农村、农民和农业,依靠自身优势和政策支持,发放贷款支持地方经济,并按照人民银行的有关利率政策规定实行不同利率档次。该市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状况总的特点是:两头高,中间低,即执行最低和最高利率浮动区间的贷款占比高,分别占贷款总额的57.93%和29.21%;而中间价(1,1.5]区间的贷款比较少,仅占贷款总额的12.86%;与年初比,执行低浮动利率的贷款增加,资金价格有所下降,贷款利率总体水平呈平稳下降趋势,但利率总体水平较高,信贷资金价格在城乡间的差异明显;存贷款利差扩大,农村信用社的盈利水平明显提升;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对农户贷款意愿未产生较大影响,调查显示,有95%的农户贷款需求不因利率的浮高而减缓需求意愿。

一、利率浮动存在的问题

(一)高浮动利率政策不符合我国“农情”,加重了农民的利息负担。目前农信社向农民发放贷款,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可上浮到230%以内,而其他商业银行向城市居民、企业单位发放贷款,利率上浮大多在30%至60%之间。农信社吸收存款与其他商业银行利率相同,但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却高于其他商业银行,只考虑了农信社的局部利益,却损害了“三农”利益。

(二)贷款利率上浮缺乏合理依据。首先,利息是资金的价格,利率制定的依据是资金使用的利润水平。农民是弱势群体,社会平均利润的占有水平极低,贷款利率浮动却最大,显失公平。其次,近几年农信社发放贷款的资金,有一部分是人民银行的支农再贷款(××县联社占用使用支农再贷款8000万元,××县信用联社占有支农再贷款4000万元,此两家机构的信贷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相对于组织存款和拆借资金,其筹资成本较低,从成本考虑,贷款利率不应过高浮动。

(三)农信社贷款面向广大农民,农民的信用意识和抵押物普遍高于企业,且贷款期限短、额度小、风险分散,而商业银行贷款面小、额度大、风险集中。农信社贷款风险小于商业银行,但利率浮动高于商业银行,显然不合理。

(四)农信社贷款高浮动利率不利于行业公平竞争。农信社一统农村信贷市场,农民贷款只能求助于农信社,农民面对高利率有看法、但没办法。

查看全文

贷款利率调整影响论文

[摘要]利率已成为我国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一种重要手段。自2004以来,中央银行连续上调了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2008年9月16日中央银行决定下调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但利率政策调整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如何?还有待考察。本文以西安为例,实证分析了贷款利率上调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利率政策对房地产价格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由于利率政策的时滞性和房地产需求刚性的影响,利率调控政策的效应还有待释放。

[关键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房价房屋销售价格指数

自1998年住房分配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房地产投资高温不退。为防止经济全面过热,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以抑制房地产价格为核心的宏观调控措施,央行在2004年至2007年期间,共10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本文以西安市房地产市场为例,试图分析我国利率政策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

一、利率调整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由于数据的可得性和有效性,本文选取西安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我国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指标。对其进行回归分析。模型如下:

Y=C+b*(X)+U

查看全文

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制定研究论文

贷款利率定价始于2004年10月28日央行的利率调整,这次政策调整取消了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浮的限制,对农村信用社贷款仍然实行最高限价,即不超过基准利率的2.3倍。这对建立科学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

基本情况

对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及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狭义地理解为在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基础上执行浮动利率定价,普遍没有机制概念。对其重要性认识明显不足,认为是人民银行要求他们这样做的,没有意识到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及利率市场化的必然。

贷款利率的高低主要依据贷款期限来确定。如某市各联社大多数贷款在6个月到1年之间,以1年期贷款较多,超过1年的贷款较少。贷款利率较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有的联社一年期最高贷款利率上浮2.3倍,而有的联社最高只浮动了2倍,事实上很多信用社把6个月至1年期的贷款也执行了1年期贷款利率。

对贷款用途及行业因素、风险因素考虑较少。实际中有些联社将工业企业贷款、商业贷款及房地产开发贷款同农户贷款一样对待,贷款审查环节技术手段粗糙、单一,对贷款定价的风险性因素及可能带来的收益与损失缺少研究与计算。

对贷款利率与信贷资金承担的一些固定的支出没有统一起来。如对贷款资金的付息成本率、贷款管理费用率、税负成本率以及最低目标利润率等很少进行精确计算与评估,信用社的盈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查看全文

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建议论文

贷款利率定价始于2004年10月28日央行的利率调整,这次政策调整取消了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浮的限制,对农村信用社贷款仍然实行最高限价,即不超过基准利率的2.3倍。这对建立科学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

基本情况

对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及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狭义地理解为在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基础上执行浮动利率定价,普遍没有机制概念。对其重要性认识明显不足,认为是人民银行要求他们这样做的,没有意识到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及利率市场化的必然。

贷款利率的高低主要依据贷款期限来确定。如某市各联社大多数贷款在6个月到1年之间,以1年期贷款较多,超过1年的贷款较少。贷款利率较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有的联社一年期最高贷款利率上浮2.3倍,而有的联社最高只浮动了2倍,事实上很多信用社把6个月至1年期的贷款也执行了1年期贷款利率。

对贷款用途及行业因素、风险因素考虑较少。实际中有些联社将工业企业贷款、商业贷款及房地产开发贷款同农户贷款一样对待,贷款审查环节技术手段粗糙、单一,对贷款定价的风险性因素及可能带来的收益与损失缺少研究与计算。

对贷款利率与信贷资金承担的一些固定的支出没有统一起来。如对贷款资金的付息成本率、贷款管理费用率、税负成本率以及最低目标利润率等很少进行精确计算与评估,信用社的盈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查看全文

市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状况及水平调查

今年以来,××市农村信用社认真执行人民银行货币信贷政策,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在利率政策执行中立足于农村、农民和农业,依靠自身优势和政策支持,发放贷款支持地方经济,并按照人民银行的有关利率政策规定实行不同利率档次。该市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状况总的特点是:两头高,中间低,即执行最低和最高利率浮动区间的贷款占比高,分别占贷款总额的57.93%和29.21%;而中间价(1,1.5]区间的贷款比较少,仅占贷款总额的12.86%;与年初比,执行低浮动利率的贷款增加,资金价格有所下降,贷款利率总体水平呈平稳下降趋势,但利率总体水平较高,信贷资金价格在城乡间的差异明显;存贷款利差扩大,农村信用社的盈利水平明显提升;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对农户贷款意愿未产生较大影响,调查显示,有95%的农户贷款需求不因利率的浮高而减缓需求意愿。

一、利率浮动存在的问题

(一)高浮动利率政策不符合我国“农情”,加重了农民的利息负担。目前农信社向农民发放贷款,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可上浮到230%以内,而其他商业银行向城市居民、企业单位发放贷款,利率上浮大多在30%至60%之间。农信社吸收存款与其他商业银行利率相同,但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却高于其他商业银行,只考虑了农信社的局部利益,却损害了“三农”利益。

(二)贷款利率上浮缺乏合理依据。首先,利息是资金的价格,利率制定的依据是资金使用的利润水平。农民是弱势群体,社会平均利润的占有水平极低,贷款利率浮动却最大,显失公平。其次,近几年农信社发放贷款的资金,有一部分是人民银行的支农再贷款(××县联社占用使用支农再贷款8000万元,××县信用联社占有支农再贷款4000万元,此两家机构的信贷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相对于组织存款和拆借资金,其筹资成本较低,从成本考虑,贷款利率不应过高浮动。

(三)农信社贷款面向广大农民,农民的信用意识和抵押物普遍高于企业,且贷款期限短、额度小、风险分散,而商业银行贷款面小、额度大、风险集中。农信社贷款风险小于商业银行,但利率浮动高于商业银行,显然不合理。

(四)农信社贷款高浮动利率不利于行业公平竞争。农信社一统农村信贷市场,农民贷款只能求助于农信社,农民面对高利率有看法、但没办法。

查看全文

调整金融人民币存贷款利率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年7月2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利率由现行的3.06%提高到3.33%,上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款利率也相应调整(具体水平见附表1)。

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贷款利率由现行的6.57%提高到6.84%,上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具体水平见附表2)。

三、上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其中,五年以下由现行的4.41%提高到4.50%,五年以上由现行的4.86%提高到4.95%,分别上调0.09个百分点。

四、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和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保持不变。

查看全文

独家原创:银行贷款利率调整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指出货币政策在直面通胀风险、流动性风险、资产价格泡沫积累方面和推进利率市场化方面的迫切性,进化分析了贷款利率调整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贷款利率;迫切性;影响

央行在3月17日宣布,现阶段作为基准利率参考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各上调27基点,其他短期利率相应上调。央行的政策变化符合市场预期。针对经济目前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一直认为,货币政策有必要直面通胀风险、流动性风险、资产价格泡沫积累的风险和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迫切性。

首先,利率的调整直面通胀风险。去年12月由于粮价的上涨,CPI增长2.8%。1月份增长2.2%,2月份数据显示CPI增长2.7%。加上煤电价格调整的压力和潜在油价上涨的压力,通胀显然存在上涨压力,而且有继续上涨的可能。为了保持经济“低通胀”运行的稳定环境,利率提升有利于提前调整通胀上升的预期,防范通胀水平的继续攀升。

其次,直面流动性风险。近年来,全球过剩流动性的输入和外贸顺差,使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一直困扰中国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包括过度投资、银行新增贷款快速增长、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牵制,等等问题在内的许多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利率的调整,有助于配合存款准备金的调整和央行票据的发行,进一步收回流动性的同时,改善流动性过剩推动投资反弹带来经济不稳定运行和减少银行新增坏账积累的风险。

第三,直面以资产价格泡沫积累为特征的风险。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发生的经济危机呈现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引发危机的特征。日本和东南亚的经济危机都明显以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为导火线。中国正处于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国际大环境的包围之中,资产价格泡沫风险积累的特征已经非常显著,我们不能回避这一全球化趋势推动的全球金融体系的新的风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