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5 18:07: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亟待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亟待研究解决思考
党的**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稳步向前推进,取得了积极进展,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相关体制改革的深入。但调研中发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还存在着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理论问题,有的是实践问题,也有的是二者兼而有之。对这些问题,迫切要求在理论上给予回答和在实践中加以认真解决。否则,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就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与一级体制改革协调配套
在我国各项体制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一级体制改革,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只是二级体制改革。一级体制改革必然要求改革二级体制,二级体制改革必须与一级体制改革协调配套。否则,二级体制改革不仅不能适应一级体制改革的需要,不能推动和促进一级体制改革的深入,而且还可能影响和阻碍一级体制改革的进行。对此,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有正确的思想路线,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如果组织问题不解决好,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实行就无法保证”。[1]“组织路线是保证政治路线贯彻落实的。”[2]
随着体制改革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国一级体制改革的目标已经十分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不断完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运转核心的公共行政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的政治体制,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要求打破人才单位所有制和地区所有制,建立健全统一的人才市场,实行人才流动,在人才流动和市场竞争中,实现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和人才资源的优化组合,为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体制环境;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行政体制改革相适应,要求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建立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自上而下强有力的政府工作系统,不断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此,必须赋予各级行政首长以相应的干部人事任免权,形成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运转核心的公共行政体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要求积极发展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为此,必须切实保障公民的选举权、监督权和罢免权,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使政务类官员的升迁降黜,真正由人民群众说了算。
在实践中,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一级体制改革既有相适应的一面,也存在着不相协调、不够配套的地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主要表现是:人才的单位所有制和地区所有制已经被打破,人才市场已经建立,人才流动已经形成,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其不适应性表现在:国有大中型企业高中级管理人员的配置还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和明显的长官意志。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行政体制改革相适应的主要表现是:正在建立和不断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不适应、不够协调的表现是:我国宪法和政府组织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在行政首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下,行政首长应拥有相应的干部人事任免权。只有这样,职能部门的首长才能向行政首长负责,否则,行政首长负责制就难以落到实处。而现实的情况是,各级政府的行政首长名义上是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实际上是自上而下任命的。而越来越多的业务类公务员则实行竞争上岗。这种本末倒置的“竞争上岗”,既不符合政治体制改革的精神,也不符合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不够协调、不完全配套的主要表现是:适应政治体制改革即实现政治民主化的要求,理应改革和完善选举制,使各级政府行政首长逐步由选民选举产生,也就是说,在现代民主政治下,真正需要竞争上岗的,是各级政府的行政首长,而不仅仅是业务类公务员。而实际情况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比较滞后,在选举、选择各级政府行政首长这一重大政治活动中,公民参与极为有限。所以,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必须坚持以邓小平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与一级体制改革协调配套的理论为指导,对于不符合这一科学理论的改革措施,应认真加以调整和纠正。
选人用人是依据政绩还是依据能力
企业养老保险亟待补充
企业养老保险亟待补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终于在世纪之交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失业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上为社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社会救助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特殊时期的特殊制度)等一系列法规文件,构筑了一个以养老、失业、医疗三大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骨架的中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雏形。
一、现阶段养老保险的制度缺陷
养老保险制度的现行模式是“统账结合”。制度设计的目标是把现收现付制的社会统筹与储备积累制的个人账户结合起来,既体现社会共济,又体现自我保障。这样设计主要出于两个考虑:一是为了应付预计在2025年前后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高峰;二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配合国企改革,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形成合理的责任分担格局,但是,这种制度设计存在着误区。
1.为了推行“统账结合”,中国实行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对已退休的老职工,仍沿用现收现付的办法给付养老金,并且保持原来的水平不变;对尚在劳动年龄的职工则要建立个人账户。这就使正在工作的这一代,不仅要为已经退休的上一代人缴费,还要为自己未来的养老金向“个人账户”缴费。
2.中国企业养老全的平均工资替代率目前高达80%以上,几乎是世界上最高的。追根溯源,是因为中国的退休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镇职工的工资只够吃饭穿衣。到退休时,仅维持本来就很低的生活水平。
表面看来,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在向“三良柱”的方向努力。其实不然。一是我国政府承诺的基本养老保险目标过高,包揽过多,责任过大,甚至引发了兑现承诺的危机。另外职业退休金和个人养老储蓄缺乏立法保障,无法规范操作。归根结底,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障制度还是一个支柱———政府保险。
企业养老保险亟待补充
企业养老保险亟待补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终于在世纪之交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失业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上为社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社会救助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特殊时期的特殊制度)等一系列法规文件,构筑了一个以养老、失业、医疗三大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骨架的中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雏形。
一、现阶段养老保险的制度缺陷
养老保险制度的现行模式是“统账结合”。制度设计的目标是把现收现付制的社会统筹与储备积累制的个人账户结合起来,既体现社会共济,又体现自我保障。这样设计主要出于两个考虑:一是为了应付预计在2025年前后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高峰;二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配合国企改革,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形成合理的责任分担格局,但是,这种制度设计存在着误区。
1.为了推行“统账结合”,中国实行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对已退休的老职工,仍沿用现收现付的办法给付养老金,并且保持原来的水平不变;对尚在劳动年龄的职工则要建立个人账户。这就使正在工作的这一代,不仅要为已经退休的上一代人缴费,还要为自己未来的养老金向“个人账户”缴费。
2.中国企业养老全的平均工资替代率目前高达80%以上,几乎是世界上最高的。追根溯源,是因为中国的退休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镇职工的工资只够吃饭穿衣。到退休时,仅维持本来就很低的生活水平。
表面看来,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在向“三良柱”的方向努力。其实不然。一是我国政府承诺的基本养老保险目标过高,包揽过多,责任过大,甚至引发了兑现承诺的危机。另外职业退休金和个人养老储蓄缺乏立法保障,无法规范操作。归根结底,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障制度还是一个支柱———政府保险。
电影产业亟待拯救论文
一、2002暑期香港电影市场:如履薄冰
2002年这个千年难遇的好年头,对于香港电影来说,却是一个厄运年,本土票房收入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冰点。贺岁片被《魔戒首部曲》拔得头筹,暑期档被《蜘蛛侠》《未来报告》《黑衣人2》等好莱坞影片抢占花魁。无论黄金档期还是淡期,港片都破纪录地被外国影片全线压制。截止到2002年8月20日,香港本地电影上映不足40部,暑期票房总收入只有7500多万港币,相比2001年同期17000多万港币的票房下跌了56%。票房前10名中,港片只占4个,不仅比例是近年来最少的一次,而且没有一部进入前三名,绝大部分港产片都只是昙花一现。香港电影本土市场已经如履薄冰,到了关系生存的严峻时刻。
《我左眼见到鬼》(银河映像)520001
虽然同样的暑期档(7月1日—9月1日),两个年度进入每周十大卖座排行榜内的港片数量基本一致,但票房成绩却相差很远。如此大幅度的票房滑落是史无前例的。2002年之前,好莱坞电影在许多国家囊括了50%到90%比例不等的市场份额,但独独在香港颇受冷遇,票房占有率不及香港本土电影的1/3。据统计,1970年至2001年31年间的香港电影市场,好莱坞电影的平均票房收入从未压倒过港片,占有量少于总票房的三成。在每一年的票房“十大”或“二十大”影片中,港产片也都是占尽优势。1981年斯皮尔伯格的《夺宝奇兵》(RaidersoftheLostArk)打不过香港影片《人吓人》、《投奔怒海》,票房排名第16位;1989年真人与动画结合的美国影片《谁陷害了兔子罗杰》(WhoFramedRogerRabbit?),香港票房不及王晶《赌神》的1/3。即使在1993年以后政治因素一定程度影响香港电影产量的情况下,虽然好莱坞在港境遇略有改善,但票房占有率也绝对达不到50%。
为什么2002年暑期会走到有史以来的最低谷呢?或许2001年暑期市场的火爆,是因为没有相应的外国劲敌所致?为廓清这层疑义,我们可以考量以下数据:
两个年度登香港暑期市场的好莱坞电影,基本水准、国际声誉、市场竞争力都旗鼓相当,这从大都在3000万港币内上下浮动的票房数据中可清晰得到印证。但为何本土市场会落得如此迥然不同的境遇呢?
电视剧亟待研究论文
一、题材狭窄缺乏新鲜感
二、剪接失度冗长拖沓
我们不是一味地反对拍长剧,而是当长则长,当短则短。应像鲁迅先生倡导的要以内容的含量为依据,以不脱离主题为原则来安排剧的长短,即要深刻、生动、精彩、充实、饱满、好看。不要人为地将单本能完成的戏硬拉成连续剧;将10集能完成的连续剧硬拉成20集;将20集能完成的连续剧硬拉成30集的长篇连续剧。现播出的电视剧动辄20集30集40集,而视其内容含量有的用其一半的集数足矣。有的电视剧如再紧凑些本是很好的,可正是由于拖拖拉拉地太长而显得乏味了。这就如同一块饼干,本来是很好吃的,你硬用水将它泡大,结果就无味了。比如《康熙微服私访记》第一部很好,第二部就乏味了,又不是什么大题材,小故事拉拉杂杂地拍了30集,实在是太长了,严重地削弱了艺术的魅力,完全没必要。《西游记》(续集)情节与前雷同,无新意,也完全没有必要续出25集来。本来很好的故事倒使人越看越无味;《大明宫词》可以说是一部很成功的片子,无论是内容、语言,还是主要演员的表演都颇具特色,属上乘之作。但有的段落节奏亦显过慢,播出时虽已由40集压缩到37集,但若压到30集似更好些。《罪证》《黄金缉私队》等亦显过长。而有的故事内容非常丰富的,如《三国演义》虽则84集,但并不觉长;《红楼梦》20集亦不觉得长;《水浒传》43集,不但不长,而且有些短了,原作中的好多重要英雄人物的入伙原因及过程都未得以充分展现,若再用几集加以补充当会更精彩些。因此不能机械地论长短,而是该长则长,该短则短,现有好多剧是该短些却未短。
三、见好不收狗尾续貂
常言道“见好就收”,这是很有道理的。电视剧制作上也应该这样,适可而止,最热闹时收场,让人回味无穷。而现实情况是,一部剧播出后,反应良好,于是制片单位或主创人员便想让“好”持续下去。约来编剧(或另换编剧)再创续集。编剧只好挖空心思地杜撰,全不像当初的灵气与自然。导演也硬是将质地完全不同的两部分强行地拼接起来,这样拍摄出来的续集便多有狗尾续貂之弊了。如《西游记》之续集,基本是“师傅赶走悟空,师徒遇难难解,悟空重返”的老一套情节的重复,虽有高科技帮忙,却也不很成功;与前一部迥然不同的集与集间的连接方式(向唐皇汇报取经经过)使得与前一部很不谐调,也无新意,完全没有必要拍续集。可以说由于续集的播出,倒淡化了《西游记》这一精品剧在观众心目中已有的完好印象。《康熙微服私访记》续集虽未受到观众更多的非议,但笔者认为,第二部的“康剧”未能超越第一部,也如不续。
四、移植失当膨化虚空
个税改革亟待“劫富济贫”
每个月工资单上的扣税数额,渐渐成为工薪阶层拿到工资后最关注的栏目。
在XX某国营企业上班的朱小姐每月拿到手的工资3000元左右,平均每月扣税数额在200至300元不等,所扣税额占她实际收入的10%左右。
毫无疑问,朱小姐所在的企业照章纳税,
并没有多克扣她一分钱,但税款的多少,已经让朱小姐十分敏感了。
类似朱小姐这样的中等收入人群,已经成为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来源,然而,他们只是工薪阶层。
国家税务总局4日11日公布,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共完成1907亿元,同比增长34%,增收484亿元。4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在未扣除价格变动因素情况下,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为2160元,同比增长8.4%。来自国家税务总局的资料显示,个人所得税已经成为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增长最快的税种,平均增幅高达48%。目前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已成为第四大税种。其中,来源于工资、薪金的税收占41%,利息、股利、红利、财产租赁等资本所得为35%。而在XX、XX、深圳、厦门等城市,工资薪金税收占总额的比例超过60%。个人所得税税制的改革,不由得普通人不关注。
农村养老亟待破解的民生难题
“老有所养”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民生目标之一。养老问题尤其是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当前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居世界首位,*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49亿,本世纪中叶将达到4亿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而且到本世纪中叶达到高峰。我们面临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将比其他国家更加严峻。农村老年人口大约占全国老年人口的2/3,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使农村面临更为严峻的养老问题。
老刘两口是豫南农村一对老年夫妇。老刘夫妇俩今年65岁,育有三女两男,最小的女儿也在前年出嫁。儿子儿媳10年前就去了北京打工。两个儿子由于工作忙,平时很少回来,近3年甚至连春节也不回来了。和大多数出去打工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一样,两个儿子均是把正在上小学的孩子留给老刘夫妇俩照看。两个儿子全家的地也由老夫妇俩种。算起来,两位老人要种三家10个人的地。已白发苍苍的老两口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老刘的腿有严重的关节炎,年轻时也不敢干太重的活。现在,连挑水都是老伴去。农忙时,全靠邻里和亲戚帮忙。两个儿子平时寄回来一些钱,但仅够孙子、孙女上学的花费。当问到,何不让儿子们多汇些钱回来时,老刘老伴显得很激动,“在北京花销大,挣的钱还不够他们花的,他们也很难。让他们养老,指望不上。平常我们花钱都是靠养猪等换来的。”“别人养儿是防老,我们老两口到老了腿脚不便,却还得给他们操持,儿女一大堆,一个都指望不上。还不如没有他们,落个五保户公家还能管!”“平常不生病还好说,如果生病了,麻烦可就大了。”在谈及以后有什么打算时,老刘夫妇显得很无奈:“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过一天算一天,到哪一天干不动了,两眼一闭也就一了百了了。”
豫东*的情况与老刘的有些不同:*今年70岁,有一个儿子,四个女儿,儿女均没有出去打工,都在家里。由于住在小镇附近,所以地很少,人均不到三分地,近些年由于小镇不断地扩大,耕地越来越少,与他儿子一家加在一起,总共六口人还不到一亩地。虽然只有一个儿子,但自从儿媳妇进门后不久就分家单过了。地给了儿子种,打下的粮食分给*夫妇一部分作为口粮。*平时主要靠做些小生意补贴家用。*年轻时在外闯荡多年,在当地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物。近年来,由于年龄的关系不再出远门,只在近处集市上做些小买卖。每天*清晨起床,然后去集市,傍晚回来。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当笔者问有儿子在,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这么辛苦,可以让儿子去嘛。*叹道:“这理我都懂,城里人像我这把年纪早在享清福了。我实在是没法子,儿子有两个孩子在上学,地少,开销大,也很不容易,我能干得动就不给儿子增加负担,别指望他养老。将来哪一天实在干不动了再说。”天有不测风云,去年*查出了严重的椎间盘突出病。看病的钱都是大女儿出的。*听说这个病得养着,提起以后的生活,他一脸的茫然。
其实,*和老刘两家,是农村养老问题的一个缩影:作为农村传统养老方式的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在传统家庭结构解体和城镇化的冲击下,其养老功能正在迅速弱化,而新的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作为全国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的河南,同时也是老年人口与老年农村人口大省,而河南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目前不到2000美元,未富先老的特征在我省特别明显。据预测,本世纪前二三十年,将是河南“老龄化”发展的最快速时期,到2020年就会进入“超高老龄化”阶段,届时老人相对更多、工作人口则相对更少,社会养老体系特别是农村养老体系随之承受更大压力。解决广大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靠的问题,已成当务之急。
营销亟待解决问题论文
[摘要]中国的直复营销刚刚起步,在很多方面都是借鉴国外的做法,但在我国市场条件下,不加分析的模仿,必将导致运作上的误区和客观条件不能与之匹配造成的障碍,本文从直复营销的内涵剖析入手,分析了我国直复营销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直复营销内涵存在的问题
直复营销又称直接回应的营销,是一种为了在任何地方产生可度量的反应和(或)达成交易,而使用的一种或多种广告媒体的交互作用的市场营销体系。它具有互动性:营销者与顾客之间可以进行双向沟通;可衡量性:通过目标市场成员对企业的直复营销活动项目的回应与否来衡量直复营销效果;空间上广泛性:无需任何场所和地点就可以完成营销活动等特点。与传统的市场营销相比较,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无需任何中间环节,以企业所掌握的客户信息为基础,通过为客户提供回应式的媒体进行互动,在一对一的基础上对客户进行个性化的服务。同时,由于这种一对一式的营销,使得企业的直复营销活动是在竞争对手不知情的情况下运营的,因此它又具有隐秘性的特点。
中国的直复营销始于90年代,沿海地区首先出现了直复营销的尝试,随后,中央电视台和各大小城市电视节目中的经济节目都应用了不同形式的直复营销手段。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也应用了这一先进的传媒形式开展直复营销。但我国的直复营销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就显示出了明显的滞后性:1996年,我国电视购物总额尚不及全社会商业零售总额的0.34%,1998年的电视直销收入约占各电视台广告收入的10%至15%。1999年的网上购物销售额仅为0.42亿人民币。而美国消费者通过直复营销形式每年的购买额达2100亿美元,约占社会零售总额的60%;国际直复营销近年来平均销售额增长率已达到10%—15%。滞后的原因,固然和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语言等因素所造成的市场复杂性和独特性有关,但核心问题则是我国企业对直复营销的真谛认识不足。
直复营销的内涵是整体供应链的优化:其一是建立与客户的联盟,通过各种媒体与客户随时保持互动,了解客户订单的最新需求,争取在第一时间满足客户的各种个性化的要求;其二是建立一套客户联系的渠道,由客户直接向公司发订单,公司按单生产;其三是实现各环节的零库存,以信息代替存货,保证低成本运作。直复营销的核心优势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从采集客户信息并迅速反应、快速传递客户信息、产品设计、备件采购、产品装配、减少材料库存到物流配送的系统优化。
加入WTO,中国承诺开放国际上通用的各种商业形式,发展势在必行,那么,中国直复营销的现状如何,有那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呢?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亟待完善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下文简称“农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亟待破解。本文结合对新疆呼图壁县的专题调研,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相关建议。
——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1、“再分配与消费取向”的定位,局限了制度应有的福利效应。
依照现行制度设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农民代际之间或生命周期“收入的再分配”,个人账户是农民年老后的一项“补充收入”。这种单一功能的设计,在缓解老年农民贫困方面有其积极作用,但其存在问题也很明显。首先,从人的生命周期看,“农保”制度有助于解决农民年老之后的养老需要,但对其年老之前一个长时段的家庭生计的维持与改善未作相应的安排。大量的实证研究显示,在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环境下,养老保障并非是大多数农民目前最紧迫的需要。事实上,在农民的家庭预算中,发展生产、子女教育、疾病治疗等项目支出均位列在养老保险之前。在此情况下,如果“农保”制度没有一个整合的设计,要说服收入不高的农民超越现实而谋划长远,难度是相当大的。其次,“农保”制度对农民渴望的生产和投资功能没有支持。
2、个人账户产权不明晰,农民缺乏选择权。
个人养老账户属于农民个人所有,是“农保”制度的一个鲜明特征。进而言之,参保农民对自己名下的账户资产理论上拥有绝对控制权和投资选择权,如自主转移,选择投资策略和内容等。但实际的情况是,参保农民对账户资产的控制权极为有限。除个别特殊情况(如死亡等)外,在达到规定年龄之前,参保农民只有缴费的义务,并无实质的控制权力,也没有投资选择权。参保农民对其名下的账户资金只是“名义”上的拥有。这种个人账户资产的“虚置”,与目前采取的完全积累型的制度模式相叠加,使问题更趋复杂。有研究表明,现行的完全积累型的制度模式,其最大的收益群体是年轻人,而年轻人的收益时间是几十年以后。也就是说,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农民个人账户上的资金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这对生活本不富裕的参保农民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也会大大挫伤他们参保的积极性。
科学技术进步法亟待修改论文
《科学技术进步法》自1993年10月1日施行以来,我国科技工作发生了一系列载入史册的大事件,其中有关科技工作的大政方针迫切需要从法律角度予以确认;科技工作的成功经验,亟待上升为法律予以普遍施行。任何法律都有个经过实践检验而完善发展的过程,包括宪法在内的法律几经修改就是明证。科技法律作为一个新的法学体系,尤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法律体系方面,更需要不断探索;《科学技术进步法》作为科技法律的“基本法”,对其他科技立法具有指导意义;适时修改完善可起到提纲挈领之功效;况且《科学技术进步法》已施行8年,对其修改的过程,也是个宣传、动员、组织社会各界进一步重视科技工作的过程。本文试图就《科学技术进步法》的修改问题谈点看法:
一、对科技认识的深化亟待用法律予以确认
199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是中央根据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它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带有根本性和长期性的大战略;它不仅仅是指导科技部门的行为准则,而是指导全国科技工作的行动纲领。科教兴国实施几年来的显著成效也说明,这一决策英明正确。因此,迫切需要把科教兴国的战略以法律形式确认,通过法律保障使其成为调整全社会科技关系的带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党的15届5中全会在关于“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建议中把“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作为指导方针之一,随后由国务院提出计划纲要草案,经全国人大批准,正式写进“十五”计划。
把科技进步和改革开放并列作为两大动力,摆在和改革开放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党和国家对科技进步认识的深化和发展,科技进步和改革开放一样,都是强国之路,这一重要命题,需要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法律,用以规范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的行为。
二、《科学技术进步》的调整对象亟待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