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5 17:49: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大黄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土大黄与大黄药学认识综述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Il。前二种习称“北大黄”;后者习称“南大黄”。掌叶大黄主产陕西、青海、甘肃、四JtI,唐古特大黄主产青海、甘肃一四川、西藏,药用大黄主产四1if、云南、湖北。土大黄为同属波叶组植物藏边大黄、河套大黄(波叶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等的根和根型[21。主产于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两者来源于同属植物,植物形态又相似,民间常把土大黄当作大黄用,为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现将二者生药学特征描述如下,供大家参考。
1药材性状
1.1大黄:呈圆柱形、圆锥形或不规则块片状,长3-17em,直径310em,除去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习称“锦纹”;未除去外皮者表面棕褐色,有横皱纹及纵沟。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异型维管束)环列或散在,颗粒性;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及形成层环纹,习称“槟榔纹”,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被染成黄色。
1.2土大黄:呈不规则圆锥形,外表红褐色,无横纹,质轻而松,断面无星点,无锦纹,直径多在5em以下,质紧密,折断面红棕色,根茎髓部无星点,木部宽广,射线细密,不具星点;气不清香而重浊,味先涩后苦。
2显微鉴别
2.1横切面组织特征
口腔大黄滴剂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研制一种新型有效的牙周抗菌制剂,以代替常规用药。方法:用琼脂稀释法做几种口腔常见菌对大黄总蒽醌和大黄酸标准品的敏感性试验。甲壳胺对口腔常见菌的凝集试验。用龋活性试验做甲壳胺对变形链球菌的解吸附试验。用钢管法做大黄滴剂对口腔常见菌的抑菌试验。结果:大黄总蒽醌和大黄酸标准品对口腔常见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甲壳胺除对齿双歧外,对其他口腔常见菌均有凝集作用。甲壳胺对变形链球菌有解吸附作用。成品大黄滴剂对口腔常见菌有抑菌作用。结论:大黄滴剂有明显抑菌作用。
牙周病是由牙菌斑引起的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性破坏性疾病,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控制引起牙周病的菌斑,收到明显疗效。但目前治疗牙周病的抗菌药物多局限于抗生素类的化学制剂,而对中药的研究甚少。我们利用中药大黄的明显抗厌氧菌作用和甲壳胺配伍制成中药大黄滴剂,旨在提出一种新的牙周抗菌制剂。现就其主要实验室研究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标准菌株和培养条件
1.1.1标准菌株选用北京口腔医学研究所微生物室保存的国际标准菌株。牙龈卟啉菌P381和ATCC33277,粘性放线菌ATCC19246,中间型普氏菌ATCC25261,具核梭形菌ATCC10953,伴放线放线杆菌Y4,变形链球菌c型和d型,中间型链球菌ATCC27335,齿双歧ATCC27534。
1.1.2培养条件变形链球菌和中间型链球菌在MSA培养基中微需氧培养2天,余菌株在CDC培养基中厌氧培养5天。
大黄牡丹汤发展
一、名称:大黄牡丹汤。
方剂组成:大黄四两[12g]牡丹一两[9g]桃仁五十个[12g]瓜子半升[30g]芒硝三合[9g]
二、源流发展:
大黄牡丹汤又名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卷中方。大黄4两,牡丹皮1两,桃仁50个,瓜子0.5升,芒硝3合。源流发展本方为汉代张仲景所拟,见于《金匮要略》(公元219年),用以治疗肠痈(阑尾、盲肠及共周围的炎症)。祖国医学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总结出对阑尾炎的药物疗法,的确是医学史上的创举。此方经历代医家应用,证实是有效的,今天,我国各地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中所用的方药,大多脱胎于大黄牡丹汤,在本方的临床应用上,积累了大量新的经验。
性能功用:大黄牡丹汤味苦性寒,属清热通里泻下剂,有消肿排脓、清热破瘀的功用。有不少人认为本方只适用于肠痈初起、未起脓者,而对本方的消肿散结排脓之功未予肯定。《金匮要略、》在提到肠痈的治疗时也说:“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因本方是泻下剂,故其意思也就是说,脓已成就不太适宜。但实践证明,不论未成脓或已成脓,甚至脓肿,肠痈溃烂穿孔引起阳明腑实证在适当加减化裁运用下,对不少病例仍能取得一定疗效。故消肿排脓之力也是本方的重要功用之一。这点对于启发我们临床上广泛地应用本方治疗各类型和各期的阑尾炎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三、方义分析:
探析大黄灵仙胶囊的药理功用
【摘要】目的探讨大黄灵仙胶囊对慢性肝损伤家兔胆结石形成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6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慢性肝损伤组、肝硬化组、大黄灵仙胶囊大剂量组、大黄灵仙胶囊小剂量组。采用皮下注射CCl4方法进行慢性肝损伤造模,各组同时进行不同处理。最后观察各组胆囊成石率,肝脏功能生化指标,肝组织病理改变、超微结构改变,胆汁成分改变。结果慢性肝损伤组、肝硬化组胆石形成阳性检出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
大黄灵仙胶囊大剂量组、大黄灵仙胶囊小剂量组胆石阳性检出率较肝硬化组有显著降低(P<0.01或P<0.05)。各模型组中肝脏超微结构均发生不同程度异常改变,大黄灵仙胶囊大、小剂量治疗组肝脏病理改变、肝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较模型组比较均有改善,大剂量组尤为明显。大黄灵仙胶囊大、小剂量组血清AST,ALT,γ-GT,非结合胆红素均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5或P<0.01);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钙离子大黄灵仙胶囊大、小剂量组较肝硬化组明显降低(P<0.01),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大黄灵仙胶囊对慢性肝损伤后胆结石形成具有明显的预防效果,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CCl4所致肝脏损伤的作用有关,同时与大黄灵仙胶囊在多层次、多途径调节参与结石形成各因素关系密切。
【关键词】慢性肝损伤;肝硬化;大黄灵仙胶囊;胆结石;肝脏超微结构
本实验利用CCl4皮下注射诱发家兔慢性肝损伤,在此基础上观察胆囊结石形成率,并用大黄灵仙胶囊组方煎剂进行灌胃,通过观察结石形成率,肝脏细胞超微结构的病理学改变,测定实验动物肝功能及胆汁成分并进行胆汁培养,以探讨大黄灵仙胶囊对家兔慢性肝损伤胆结石模型的干预治疗作用。
一、材料与仪器
1.1材料、仪器健康家兔,体质量2.5~3.0kg,雌雄不拘,普通级,广西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20060820。各生化试剂盒分别购于上海申能德赛诊断技术有限公司和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奥地利Biocell2010酶标仪、日立H-500透射电镜、BX-50-32001奥林巴斯光学显微镜、HPIAS-1000P病理图文分析系统等分别由广西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病理实验室提供。
马蹄大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分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马蹄大黄的生物学特性,并从选地整地、品种选择、种苗繁殖、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挖等方面总结了马蹄大黄栽培技术,以期为湖北恩施大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马蹄大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马蹄大黄原植物为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品种[2],以干燥根及根茎入药,具有泻下功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显退黄等功效。现代药理表明,马蹄大黄在影响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物质代谢以及改善肾功能、镇痛、抗炎、影响免疫功能、抗衰老、抗肿瘤、抑菌、抗氧化、影响神经系统、抗病毒、抗肺损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在正式公布的《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针对肺炎危重型患者出现内闭外脱症所推荐的处方中就包含大黄药材。抗击肺炎疫情的中医药“三药三方”中的化湿败毒方也含有大黄成分。在病人临床中期,有高达92%的医家建议使用大黄[4]。由此可见,大黄在中医药抗击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马蹄大黄经济价值高、市场行情好,是高山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产业的首选品种。据不完全统计,恩施州马蹄大黄种植面积约2666.67hm2,年销售量约1000t[5]。近几年,马蹄大黄价格飙升,种植面积猛增,但新发展区马蹄大黄生长差异显著、产量不理想。经过实地考察调研发现,主要原因是种植管理技术参差不齐,导致马蹄大黄产业发展不理想。本文着重介绍了马蹄大黄栽培技术,以期为大黄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1生物学特性
马蹄大黄喜冷凉气候,冬季能耐-10℃以下气温;忌高温,夏季气温不宜超过30℃;生长于土壤肥厚、阳光充足、海拔1500m以上的地方。马蹄大黄对生长土壤要求较严,一般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土壤pH值为中性或微酸性、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质壤土最好,排水不良、地下水位过高的地块不宜种植。在黏重酸性的土壤中栽种,会造成根茎生长不良,影响产量。如土壤中含沙砾或腐殖质太多而过于疏松,则根分枝多,品质差[6]。
2栽培技术
大黄牡丹汤发展论文
一、名称:大黄牡丹汤。
方剂组成:大黄四两[12g]牡丹一两[9g]桃仁五十个[12g]瓜子半升[30g]芒硝三合[9g]
二、源流发展:
大黄牡丹汤又名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卷中方。大黄4两,牡丹皮1两,桃仁50个,瓜子0.5升,芒硝3合。源流发展本方为汉代张仲景所拟,见于《金匮要略》(公元219年),用以治疗肠痈(阑尾、盲肠及共周围的炎症)。祖国医学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总结出对阑尾炎的药物疗法,的确是医学史上的创举。此方经历代医家应用,证实是有效的,今天,我国各地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中所用的方药,大多脱胎于大黄牡丹汤,在本方的临床应用上,积累了大量新的经验。
性能功用:大黄牡丹汤味苦性寒,属清热通里泻下剂,有消肿排脓、清热破瘀的功用。有不少人认为本方只适用于肠痈初起、未起脓者,而对本方的消肿散结排脓之功未予肯定。《金匮要略、》在提到肠痈的治疗时也说:“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因本方是泻下剂,故其意思也就是说,脓已成就不太适宜。但实践证明,不论未成脓或已成脓,甚至脓肿,肠痈溃烂穿孔引起阳明腑实证在适当加减化裁运用下,对不少病例仍能取得一定疗效。故消肿排脓之力也是本方的重要功用之一。这点对于启发我们临床上广泛地应用本方治疗各类型和各期的阑尾炎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三、方义分析:
大黄牡丹汤临床药理功能分析论文
摘要:大黄牡丹汤乃历代医家应用证实有效之良药,本文旨在描述大黄牡丹汤的源流发展及新的临床应用、用药注意事项,以方便医师及药师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关键词:大黄;牡丹;源流;发展;应用;医药
一、名称:大黄牡丹汤。
方剂组成:大黄四两[12g]牡丹一两[9g]桃仁五十个[12g]瓜子半升[30g]芒硝三合[9g]
二、源流发展:
大黄牡丹汤又名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卷中方。大黄4两,牡丹皮1两,桃仁50个,瓜子0.5升,芒硝3合。源流发展本方为汉代张仲景所拟,见于《金匮要略》(公元219年),用以治疗肠痈(阑尾、盲肠及共周围的炎症)。祖国医学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总结出对阑尾炎的药物疗法,的确是医学史上的创举。此方经历代医家应用,证实是有效的,今天,我国各地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中所用的方药,大多脱胎于大黄牡丹汤,在本方的临床应用上,积累了大量新的经验。
小议伤寒杂病论运用大黄临床发展
大黄又名川军,绵纹、性寒、苦泄,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为临床常用药之一。早在《草经》就有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的记载。仲景为善用大黄之鼻祖,在《伤寒杂病论》中应用“大黄”共计有36方。
1其用药特色
从剂型上据病情的急缓分别以汤、丸应用;用量上因药量的大小之别,作用部位不同;炮制上的“薰”、“酒洗”、“去皮”制作不同,药效各异;煎法上的“水煎”、“酒煎”、“后下”、“麻沸汤”浸渍等煎法不同,作用各异;服法上因病情不同,有“顿服”、“得利则止”、“分温再服”或“日三服”及“少少温服之”等服法。
2其药功著效卓
2.1攻下导滞仲景灵活应用大黄于攻积导滞,成为下法之源,主要体现在配伍不同,分别有寒下、温下、润下等几法。即:①以大黄配芒硝、枳实、厚朴、甘草组成著名的治疗阳明“胃家实”之三承气汤。其分用治热结胃肠的痞、满、燥、湿、坚等症。并根据其症不同,即上述症状具备、证情急迫者,则以大承气汤釜底抽薪、急下存阴;若病情较缓,症见“痞实而满”者,则以小承气汤泻实消痞,除满痛;若病缓仅见“燥实而坚”者,则用调胃承气汤润燥通便,调和胃气。②以麻仁丸(小承气汤加大大黄用量,配合养阴润燥下泻热之麻仁、杏仁、白芍)治胃强脾弱之“脾约”证,成为润下泻热之范例。③以大黄配大辛大热的附子、细辛(名大黄附子汤)主治寒湿闭阻证,为温下之祖方。
可见,古云“大黄乃荡涤之将军”很形象的说明了本品是一味难得的攻下导滞、去菀陈莝之要药。
大黄芒硝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愈合的作用
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是外科手术非常多见的并发症,在妇科手术中尤其剖宫产手术是影响患者恢复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旦发生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就会造成切口的液化、感染、愈合延迟,甚至会引发全身感染,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和增加经济负担。为了减少切口愈合不良发症,我院将大黄、芒硝用于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科2013年09月~2014年11月期间行腹部手术患者一共160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0岁,术前排除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及肾病等内科合并症。
1.2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常规术后抗生素应用。研究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颗粒剂)40g芒硝(颗粒剂)120g混匀,装于干净棉布缝成的袋内,袋长超过切口边缘2~3cm,于术后第2~3天将药袋均匀平摊置于2层无菌纱布覆盖的切口上,再用腹带固定,待药袋干结后更换另一药袋。术后第7天停用。
大黄蛰虫丸对慢性肝病核素肝脏功能显像定量分析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大黄蛰虫丸;肝/细胞学;核素显像
InfluenceofDahuangZhechongPillonquantificationanalysisofliverfunctionwithscintigraphyinpatientswithchronicviralhepatitis
【Abstract】AIM:ToobservetheeffectofDahuangZhechongPill(DZP)onthequantificationanalysisofliverfunctionwithscintigraphyinthepatientswithchronicviralhepatitisandlivercirrhosis.METHODS:ThirtysixpatientswithchronicviralhepatitisandlivercirrhosisweretreatedwithDZPandmeanwhileunderwentquantificationanalysisofliverfunctionwithscintigraphyaswellasroutineliverfunction,fibrosisindexesandBmodeultrasound.RESULTS:Thepeakvalue(PV),uptakeindex(UI)anduptakespeedindex(UsI)inthetreatmentgroup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inthenormalcontrolgroup(18.94±6.80vs29.67±18.98,P<0.01;10.84±5.99vs18.41±13.87,P<0.05;0.58±0.39vs1.23±0.81,P<0.01),butthepeaktime(PT)andmeanresidencetime(MRT)werelongerthanthoseinthenormalcontrolgroup(16.83±4.89vs10.95±2.79,P<0.001;5.93±2.96vs2.74±0.97,P<0.01).Anddescendspeedindex(DsI)waslowerthanthatinthenormalcontrolgroup(0.07±0.09vs0.18±0.14,P<0.001).AftertreatmentwithDZPforabout6months,PT,MRTandrelativeuptakeindex(RUI)wereremarkablyimproved(9.05±2.03vs15.45±5.16,2.07±0.69vs6.11±3.19,3.64±1.91vs1.62±0.85,P<0.01).CONCLUSION:DZPcouldimprovethequantificationanalysisofliverfunctionwithscintigraphyaswellasroutineliverfunction,fibrosisindexesandBmodeultrasoundinthepatientswithchronicviralhepatitisandlivercirrhosis.
【Keywords】DahuangZhechongPill;liver/cytology;scintigraphy
【摘要】目的:观察大黄蛰虫丸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核素肝细胞功能显像定量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在常规观察肝功生化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B超等指标的同时应用核素肝细胞功能显像定量分析法对36例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服用大黄蛰虫丸的疗效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细胞摄取峰值(PV),摄取指数(UI)、摄取速度指数(UsI)均低于正常对照组(18.94±6.80vs29.67±18.98;10.84±5.99vs18.41±13.87;0.58±0.39vs1.23±0.81,P<0.01,<0.05和<0.01),高峰时间(PT),平均残存时间(MRT),排泄速度指数(DSI)分别较正常对照组延迟或降低(16.83±4.89vs10.95±2.79;5.93±2.96vs2.74±0.97;0.07±0.09vs0.18±0.14,P<0.001,<0.01和0.001).大黄蛰虫丸治疗半年后,随着患者肝功生化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B超等指标的改善,反映肝细胞代谢功能的核素肝细胞显像包括PT,MRT和相对摄取指数(RUI)等指标亦明显有所改善(9.05±2.03vs15.45±5.16;2.07±0.69vs6.11±3.19;3.64±1.91vs1.62±0.85,P值均<0.01).结论:大黄蛰虫丸不仅对慢性肝病患者肝功生化、肝纤维化标志物、B超等指标有改善作用,而且在核素肝细胞功能显像定量分析方面能够提供好转的临床证据,说明该药具有改善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细胞代谢功能的作用.
【关键词】大黄蛰虫丸;肝/细胞学;核素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