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产量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5 15:55:0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大豆产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大豆产量

初探多效唑和大豆产量的关联性

摘要:多效唑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可以抑制大豆茎杆伸长、增加大豆茎粗、降低空瘪率、增加大豆百粒重,大豆盛花期喷施15%多效唑450g/hm2增产136.5kg/hm2,增产率为5.0%;大豆盛花期喷施15%多效唑300g/hm2增产111.0kg/hm2,增产率为4.0%。

关键词:多效唑;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影响

在大豆生产中,由于品种、土壤、栽培技术、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倒伏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随着施肥量、密度的加大,倒伏已成为限制大豆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多效唑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成功的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内源赤霉素合成的抑制剂,对作物生长具有控制效应,可以延缓植物生长、抑制茎杆伸长、缩短节间、增加植物抗逆性能、提高作物产量。为进一步研究多效唑对大豆的影响,2009年笔者采用不同用量多效唑,在大豆不同生育时期进行叶面喷施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七星科技园区进行,土壤类型为白浆土,前茬作物为大豆。土壤理化性质:pH值6.3,有机质34.72g/kg,碱解氮176.4mg/kg,速效磷29mg/kg,速效钾66.6mg/kg。

查看全文

探求大豆产量限制因素及增产措施论文

摘要分析了勃利县大豆产量的限制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为大豆增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产量;限制因素;增产措施;黑龙江勃利

黑龙江省勃利县耕地面积约11.33万hm2,每年大豆播种面积稳定在5.33万hm2以上,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受大豆产量、品质的影响,农民收入徘徊不前。分析限制勃利县大豆产量的因素,并探讨对策,对实现大豆稳产、高产,提高大豆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影响大豆产量的因素

一是轮作不合理。重迎茬是限制大豆产量的主要因子,可导致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营养消耗不均衡,病虫害严重,产量下降[1]。二是品种选择不当。农民自留种、良种与良法不配套等现象较为突出,品种退化严重,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三是施肥结构不合理,施肥带有较大的盲目性。有机肥与无机肥,N、P、K的比例严重失调,不能满足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均衡需求[2]。四是培肥地力重视不够。有机肥的施入量明显减少,造成土壤严重板结,土壤的理化性状不良,严重制约大豆产量的提高。五是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一旦发生病虫害,农民存在侥幸、等靠心理,防治不及时,错过最佳防治时期,造成危害,影响产量及品质。六是整地标准低。深松、旋、耙、翻等整地形式没有得到合理应用,使犁底层上移,不抗旱、不耐涝,不利于作物的根系发育。

2提高大豆产量的措施

查看全文

大豆产量限制因素及对策综述

摘要:分析了勃利县大豆产量的限制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为大豆增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产量;限制因素;增产措施;黑龙江勃利

黑龙江省勃利县耕地面积约11.33万hm2,每年大豆播种面积稳定在5.33万hm2以上,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受大豆产量、品质的影响,农民收入徘徊不前。分析限制勃利县大豆产量的因素,并探讨对策,对实现大豆稳产、高产,提高大豆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影响大豆产量的因素

一是轮作不合理。重迎茬是限制大豆产量的主要因子,可导致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营养消耗不均衡,病虫害严重,产量下降[1]。二是品种选择不当。农民自留种、良种与良法不配套等现象较为突出,品种退化严重,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三是施肥结构不合理,施肥带有较大的盲目性。有机肥与无机肥,N、P、K的比例严重失调,不能满足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均衡需求[2]。四是培肥地力重视不够。有机肥的施入量明显减少,造成土壤严重板结,土壤的理化性状不良,严重制约大豆产量的提高。五是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一旦发生病虫害,农民存在侥幸、等靠心理,防治不及时,错过最佳防治时期,造成危害,影响产量及品质。六是整地标准低。深松、旋、耙、翻等整地形式没有得到合理应用,使犁底层上移,不抗旱、不耐涝,不利于作物的根系发育。

2提高大豆产量的措施

查看全文

大豆影响防治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豆;重迎茬;影响;防治措施

论文摘要介绍大豆重迎茬对大豆产量、品质的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即合理轮作、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合理耕作、施肥、地下病虫害防治及适当增加播种密度等。

1重迎茬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1重迎茬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大豆重茬、迎茬危害程度与重茬年限、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水分状况等有直接关系。重茬年限越长,危害越重。从土壤类型上看,土质肥沃、微酸性土壤,减产幅度小于土质瘠薄、偏碱性土壤;从土壤有机质看,同一重茬年限,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减产幅度小,反之则大;从地势上看,在水分不足的情况下,平地和二洼地减产幅度小,而岗坡地减产幅度大。一般迎茬可减产10%~15%,重茬可减产15%~30%。大豆重茬年限越长,减产幅度越大,如遇到自然灾害(干旱、高温)年份,减产更严重,甚至绝收。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主要引起荚数和三粒荚减少、瘪荚增多等。

1.2重迎茬影响大豆植株干物质的生产积累

查看全文

大豆出口贸易现状

一、我国大豆出口的优势与劣势

(一)从优势方面看,主要有:

1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我国大豆的资源优势体现在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两方面。从土地资源情况看,大豆在我国的分布很广,除青海外,全国各省市都适合大豆种植,其中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的自然环境优越,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大豆的地区之一。2001年这两个地区的种植面积已达1.18亿亩。从劳动力资源角度看,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据农业部统计,到2006年底我国农业的剩余劳动力为1.8亿左右,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能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贸易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因此,我国大豆的生产、加工都有比国外更有利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2有一定的质量优势。我国大豆具有高蛋白和低含油优势,蛋白质含量一般比国外大豆高两个百分点,而含油率则低两个百分点。目前,我国东北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种植高蛋白大豆,为高蛋白大豆的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绿色、有机、非转基因是我国大豆突出的质量优势,发达国家正大力发展大豆植物蛋白替代肉类动物蛋白,而且对食用非转基因大豆的需求较大。欧盟、日本和韩国正努力寻求非转基因大豆的进口。仅日本每年用于食品加工的非转基因大豆就达94万吨。而且几乎都靠进口。2005年我国对日、韩的非转基因大豆出口高达21.6万吨,充分证明我国大豆的质量优势。近年来,我国已培育成功一批高油、高蛋白、高产的“三高”优质大豆品种,只要实现优质品种的推广和成片种植,我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也将随之提高。

3有一定的产量潜力优势。我国大豆的产量优势包括总产量的稳固增长和单位产量提升潜力大两方面,从产量方面看,我国大豆的产量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970多万吨,到2000年上升到1500多万吨,近几年也呈上升趋势,2005年总产量达1690万吨,仅居美国、巴西、阿根廷之后,排名世界第四。2006年为1700万吨,仍保持世界第四的地位,产量一直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在单位产量方面,我国大豆目前的单产水平虽然低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世界大豆主要生产国,甚至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但一旦我国实现技术突破就可快速提高产量,而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的大豆生产却很难在技术上突破和实现单产水平的大幅提高。

4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亚洲是世界上进口大豆最多的地区,2006年达5800万吨。从2002年开始,世界大豆进口量超过百万吨的国家除我国、日本外,还有比利时、法国、葡萄牙、意大利、韩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可见,在世界大豆贸易中,亚洲大豆进口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世界大豆的主产国相比,我国与亚洲各国运输距离和时间都明显短,运输较方便。因此,对亚洲市场出口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查看全文

经贸摩擦对大豆进口的影响研究

摘要:中美经贸摩擦给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安全带来了挑战,对我国大豆进口及大豆消费者的实际影响越来越引人注目。本文在构建起从居民蛋白质摄入需求到进口大豆的传导机制基础之上,运用静态预测方法测算出,假设不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2018年进口大豆估计值为10529.57万吨,人均每日动物蛋白质摄入24.21克。但受经贸摩擦影响,2018年实际进口大豆比估计值减少1616.7万吨,人均每日动物蛋白质实际摄入量比假设状态减少0.23克。为进一步保障大豆进口安全和居民蛋白质摄入量稳定增长,应当改善大豆进口能力、提高大豆的自给能力、降低饲料中豆粕的使用占比和引导消费者改变以猪肉为主的饮食结构。

关键词:中美经贸摩擦大豆进口居民蛋白摄入

一、引言

从2008年到2017年,中国年均进口大豆约有40%来自美国,中美之间经贸关系的稳定与否,事关国内大豆的供需平衡。2017年以来,中美之间的经贸摩擦不断,首当其冲的即是大豆进口量的总体下降。当前,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油料压榨和豆制品加工,其副产物为豆粕,是养殖饲料的重要来源,进而极大地满足了肉蛋奶类动物蛋白食品的生产和消费。因此,中美经贸摩擦对大豆进口产生的直接影响,会通过大豆与饲料之间的传导机制,进而间接影响居民的蛋白质摄入数量和结构。因此,厘清进口大豆与居民蛋白质摄入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准确识别中美经贸摩擦对这一逻辑关系上各环节的影响程度,对深度认识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进而做出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动物蛋白质与进口大豆的关系

(一)动物蛋白质与饲料。随着经济的发展,从肉蛋奶类食品中获取的动物蛋白质,在居民蛋白质摄取总量的来源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例。作为本文逻辑分析的起点,首先以城乡常住人口的比重为权重,对动物蛋白质摄入、消费与生产情况进行测算,测算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200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动物蛋白质的摄入总量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由17.59克/日/人增长至23.54克/日/人,年均增长率约为3.4%。从结构上来看,肉类始终是居民动物蛋白质摄入的最主要来源,水产品类、蛋类与奶类分别次之。尽管动物蛋白质的产量和消费量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二者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缺口,其原因可能在于统计口径的差异、数据误差与失真、生产量的非居民消费用途、外出就餐等因素的影响(卢锋,1998)。2008年,城乡居民的动物蛋白质消费占到当年生产总量的40%,2017年为45%,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可以基本推断出这一比例在今后同样会呈现出显著的趋势性变化。动物蛋白质产量之所以能快速增长,是在畜牧养殖业规模化发展与工业饲料广泛普及的背景下,饲料产量的迅速增长。2008-2017年,我国饲料产量实现了由1.11亿吨到2.84亿吨的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约为15.55%,远高于动物蛋白质产量2.37%的年均增长率。2008年,1单位饲料实际上约可以转化为0.19个单位的动物蛋白质产量。而到了2017年,可转化的动物蛋白质产量仅为0.09个单位。这表明,饲料与动物蛋白质产量之间的转化系数是在不断降低的,并且从时间序列上来看,这一转化系数仍将在今后呈现出相对显著的趋势性变化。(二)饲料与豆粕。在我国的饲料生产中,豆粕是满足其蛋白质标准的重要投入品。在饲料生产与豆粕消费过程中,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却呈现出相对显著的趋势性变化。从总的趋势性上来看,1单位豆粕添加进越来越多的饲料里,但在2014年,饲料生产与豆粕消费的相关系数达到5.04的峰值之后,便开始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表明,2014年以后生产1单位饲料所使用的豆粕的数量是在增加的,这样的一种短期下降趋势会导致更高的豆粕消耗。数据来源:根据布瑞克农业数据库的公开资料整理图12000-2017年我国豆粕、大豆产消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豆粕的消费与生产来看,2008年以来,我国豆粕的产量与其用于饲料生产的消费量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如图1所示,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也较为稳定,始终围绕着98%的水平上下波动,没有呈现出显著的趋势性变化。(三)豆粕与进口大豆豆粕是压榨用大豆的副产品。2008年,我国用于豆油压榨的大豆数量为4750万吨,到2017年增长至8550万吨。但如图2所示,每单位压榨用大豆所能生产的豆粕数量,即出粕率基本稳定在79%,未呈现出显著的趋势性变化。因此,可以认为这一比例在今后也将基本维持在79%的水平。基于成本等多方面的考虑,我国生产豆粕的大豆绝大部分使用了进口大豆,因此从2000年到2017年大豆进口量增长了8553万吨,年均增长率高达16%。大豆的进口量与压榨量之比在2000年仅为0.48,2017年则为1.12。这表明,在当前阶段,几乎所有的用于压榨的大豆皆来源于进口。如图2所示,二者比例关系的变化趋势也反映,在假设状态下,这一比例关系将呈现出显著的提高趋势。由此,通过分别论述动物蛋白质与饲料、饲料与豆粕、豆粕与进口大豆之间的转化机制,已经建立起了“动物蛋白质-饲料-豆粕-进口大豆”的蛋白质传导机制如图2所示。

查看全文

我国大豆出口贸易

一、我国大豆出口的优势与劣势

(一)从优势方面看,主要有:

1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我国大豆的资源优势体现在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两方面。从土地资源情况看,大豆在我国的分布很广,除青海外,全国各省市都适合大豆种植,其中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的自然环境优越,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大豆的地区之一。2001年这两个地区的种植面积已达1.18亿亩。从劳动力资源角度看,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据农业部统计,到2006年底我国农业的剩余劳动力为1.8亿左右,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能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贸易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因此,我国大豆的生产、加工都有比国外更有利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2有一定的质量优势。我国大豆具有高蛋白和低含油优势,蛋白质含量一般比国外大豆高两个百分点,而含油率则低两个百分点。目前,我国东北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种植高蛋白大豆,为高蛋白大豆的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绿色、有机、非转基因是我国大豆突出的质量优势,发达国家正大力发展大豆植物蛋白替代肉类动物蛋白,而且对食用非转基因大豆的需求较大。欧盟、日本和韩国正努力寻求非转基因大豆的进口。仅日本每年用于食品加工的非转基因大豆就达94万吨。而且几乎都靠进口。2005年我国对日、韩的非转基因大豆出口高达21.6万吨,充分证明我国大豆的质量优势。近年来,我国已培育成功一批高油、高蛋白、高产的“三高”优质大豆品种,只要实现优质品种的推广和成片种植,我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也将随之提高。

3有一定的产量潜力优势。我国大豆的产量优势包括总产量的稳固增长和单位产量提升潜力大两方面,从产量方面看,我国大豆的产量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970多万吨,到2000年上升到1500多万吨,近几年也呈上升趋势,2005年总产量达1690万吨,仅居美国、巴西、阿根廷之后,排名世界第四。2006年为1700万吨,仍保持世界第四的地位,产量一直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在单位产量方面,我国大豆目前的单产水平虽然低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世界大豆主要生产国,甚至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但一旦我国实现技术突破就可快速提高产量,而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的大豆生产却很难在技术上突破和实现单产水平的大幅提高。

4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亚洲是世界上进口大豆最多的地区,2006年达5800万吨。从2002年开始,世界大豆进口量超过百万吨的国家除我国、日本外,还有比利时、法国、葡萄牙、意大利、韩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可见,在世界大豆贸易中,亚洲大豆进口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世界大豆的主产国相比,我国与亚洲各国运输距离和时间都明显短,运输较方便。因此,对亚洲市场出口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查看全文

浅析大豆专用肥肥效

摘要大豆专用肥肥效研究结果表明,大豆专用肥对大豆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但苗期不宜施用;菌肥、有机肥与大豆专用肥混施对大豆的增产有明显促进作用,且根瘤菌拌种后施大豆专用肥优于与有机肥混施,但肥效均略低于单施大豆专用肥。

关键词大豆;专用肥;肥效;生长发育;产量

根瘤菌拌种是大豆高产、低成本的有效措施[1],有机肥也有利于大豆的优质优产[2-3],为了确定吉林市农业科学院所研制的大豆专用肥的最佳配施方法、提高大豆产量及品质,笔者对大豆专用肥、根瘤菌拌种及有机肥配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选在吉林省桦甸市金沙地区,土壤类型为灰棕壤,耕层中养分含量为:有机质44.70g/kg,全氮1.05g/kg,全磷1.13g/kg,全钾28.43g/kg,碱解氮393.1mg/kg,速效磷37.9mg/kg,速效钾96.3mg/kg,pH值5.4。

查看全文

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现状分析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豆出口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大豆对外贸易存在生产成本高、政策保护不足、单产水平低和销售困难等问题,提升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竞争力必须关注市场区位、质量问题。

关键词:大豆;出口贸易;竞争力

我国作为大豆的原产地,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然而,由于对大豆重视不够,大豆种植科研投入不足,使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萎缩,单产增长缓慢,总产量也一直徘徊不前。近年来,大豆进口量快速增加,2000年已突破一千万吨,超过当年世界大豆贸易量的四分之一,成为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相对进口而言,我国大豆的出口不增反降,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百万吨以上下降到20世纪初的二十万吨。总之,我国大豆出口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一、我国大豆出口的优势与劣势

(一)从优势方面看,主要有:

1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我国大豆的资源优势体现在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两方面。从土地资源情况看,大豆在我国的分布很广,除青海外,全国各省市都适合大豆种植,其中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的自然环境优越,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大豆的地区之一。2001年这两个地区的种植面积已达1.18亿亩。从劳动力资源角度看,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据农业部统计,到2006年底我国农业的剩余劳动力为1.8亿左右,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能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贸易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因此,我国大豆的生产、加工都有比国外更有利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查看全文

大豆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研究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农业生产种植的过程中,大豆作为一种优良的农作物,其中包含着大量的营养,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成为了重要的农作物类型。随着我国农业逐渐趋于现代化,对于大豆的种植技术以及种植手段都有了更多的思考。对于大豆而言,除了要对种植的技术进行思考,还要对大豆种植期间遇到的病虫害进行研究,对其进行有效防治,提高大豆的产量以及质量。对大豆的种植技术以及相关病虫害的防治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大豆;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策略

大豆中富含着大量的营养元素,对于提高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正因此优点,大豆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种植面积,成为了农业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农作物类型。但在目前的种植过程中,有较多农户在进行种植时依旧使用传统的种植手段,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不达标,造成农户经济损失严重。因此,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要想提高大豆的种植产量及质量,需要对种植技术以及相关的病虫害进行研究和探讨,制订防治方案,从而促进大豆的生产,提高大豆质量。

1大豆种植技术

1.1选择品种

大豆种植对环境的要求低,大豆是一种根系作物,因而对水分的要求较高,在保证水量的条件下,农户很容易实现大面积的种植,这也使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大豆品种。多种多样的大豆种子,使农民在挑选的过程中不知所措。为确保大豆的种植质量,在进行种子挑选时,要根据种植地的土壤条件及温度等选择成活率高、容易种植的大豆品种,综合考量种植区域周围的生态环境,这样才能挑选出更适合的大豆品种。此外,在挑选时,还要选择一些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种子,防止在种植过程中出现大面积病虫害。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保护大豆种子,同时也能提高大豆种子质量。进行种植的过程中,同一地块土壤的种植条件不同,因此,要仔细了解土壤条件,充分利用土壤条件,提高产量[1-3]。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