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解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5 15:40: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大调解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大调解情况小结
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二o一o年。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政法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我镇实际,始终坚持“打防并举,以防为主”工作方针,着力发挥“大调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全力精心构筑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努力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大调解”活动中,镇各级调委会共调处群众各类民间纠纷20余起,涉及人数130余人,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8%其中群集性来访13批,涉及人数170余人;个体性纠纷9件,涉及人数67人;涉及征地补偿、拆迁安置、劳动保障、低保、建筑纠纷等各类社会矛盾以及一些个体性问题。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整体稳定,有效地保障了镇经济的健康发展。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网络,明确职责。
今年,镇委下发了《关于成立镇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和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的通知》,党政办、综治、司法、公安、信访、土地、村建等各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我们还着力巩固和整顿了11个人民调解委员会,每个调委会都选聘了2名专职调解员,充实调整了71名义务调解员和71名义务纠纷信息员。在村(居)民小组建立维护稳定群众自治协会组织,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治安积极分子的积极作用,排查反馈存在基层群众中的各种不稳定信息,及时化解各类矛盾,从而形成“村(社区)—村(居)民小组—群众协会”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的工作网络。同时,明确了各级组织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严格实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管辖责任制,坚持分工负责和联合调处相结合,属地管理和集中调处相结合,做到了信息联通、纠纷联排、力量联动、矛盾联调。对本地区、本单位的重大矛盾纠纷,明确责任主体,实行定领导责任、定单位(部门)责任、定调处时限的工作制度,努力做到纠纷矛盾调处件件有回音,事事有反馈,重大案件有报告,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大调解”机制的正常运行。
二、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制。一是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村(社区)相应建立健全了预警机制,形成信息员、村(居)民小组、、镇四级预警网络。镇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指导村(社区)调处中心、村(社区)调委会每半月进行一次纠纷排查,重大节日和敏感期必须及时排查,并将排查结果报区调处中心。镇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每月最后一天上报市大调解联席会议办公室。预警信息员、调解员发现重大纠纷和集访苗头,随时上报,并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调处,并及时通过信息渠道向上级报告,切实防止民转刑案件和集访、越级上访事件发生。二是健全检查考评机制。镇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明确了主要考评考核标准,把大调解的各项指标进行细化分解,进行量化考评考核。三是落实社会矛盾纠纷调处责任制。各单位对属于本辖门调处的矛盾纠纷,要切实负起责任,及时化解,不得把矛盾纠纷推向上级、推向社会,达到小纠纷不出组、一般纠纷不出社区、大纠纷不出村(社区)、疑难纠纷不出镇。四是实行首问责任制。对群众上门要求调处的矛盾纠纷,实行首问责任制,不管找到那个部门都应热情接待、主动受理,然后转交责任部门调处,切实防止矛盾激化。五是建立领导接待、包案制度。镇、村(社区)两级都确定了领导接待日。镇定期安排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村(社区)每月排出处理纠纷值班表,党政领导按照职责分工,对重要信访来访、重大纠纷和上访案件,特别是久拖未决的问题,实行包案处理,负责包案的领导要一包到底,亲自处理,直至息诉停访。
三、统一标准,确保质量。一是统一制度建设标准。镇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及人民调解委会统一建立了重大纠纷快报、重大纠纷(社情)汇总分析;重大纠纷协调调解、纠纷排查专项治理、重大纠纷管辖督办等制度;各调委会统一建立健全工作责任、例会、学习、考评、业务登记、培训、统计、档案管理等八项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和规范了大调解工作业务台帐。二是统一业务建设标准。在“大调解”工作整个过程中,从纠纷调处申请、受理、告知、调查、调解、制作协议书,到协议履行及回访等方面都建立了完善的制度,并严格运作程序,克服工作中随意性,坚决做到既重视实体上的合法规范,又重视程序上的合法规范。三是统一队伍建设标准。各调委会组成人员实行选举与聘用相结合,并报司法所审查、备案;司法所负责培训调委会主任,3月22日至23日举办了全镇基层调解员培训班,参训人员11名;同时下发了文件,对基层调解员进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严格按标准落实奖惩。四是统一协调中心和调解室建设标准。协调中心必须要有办公室、调解室、档案室。调解室必须要在20平方米以上,并有明显标志;全镇统一了上墙公示栏。从而使镇、村(社区)两级协调中心规范化建设得到了加强,使调处中心成为整合力量、联动各方的调处机构和工作平台。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个别村(社区)对大调解机制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差距比较明显;二是村(社区)调处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资金的投入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影响了大调解工作向更高层次拓展;三是部分社区调解室没有达标,基层调解员的培训工作尚需进一步规范,四是我镇矛盾纠纷面宽量大,“大调解”协调中心配备人员太少,无法全面负担起我镇全面协调工作。
信访局大调解情况报告
县矛盾纠纷受理室以“和谐社会”建设为总体目标,今年以来。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政法和信访维稳工作部署,紧密结合信访工作实际,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大量社会矛盾和信访问题调处在当地,化解在基层,圆满完成了中央领导人到视察、上海世博会期间及村级换届等敏感时段的信访稳定工作,信访总量、集体访、越级访得到有效控制,信访态势位居全市前列。现将一年
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信访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下继续坚持良性运动,以来。全年共受理各类信访总量508件,已办结479件,办结率94.2%其中符合矛盾纠纷受理要件并受理的矛盾纠纷27件,占信访总量的5.3%按相关工作顺序分流至各乡(镇)各工作室,现已调处结案26件,正在调处1件,矛盾纠纷调处结案率达到96.3%
信访反映和矛盾纠纷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八方面:村级换届选举引发的矛盾纠纷;林权制度改革引发的矛盾纠纷;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引发的矛盾纠纷;市容市貌管理整顿过程中引发的矛盾纠纷;旱灾缺水引发的矛盾纠纷;煤矿改制引发的矛盾纠纷;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问题;涉法涉诉等方面的问题。
二、主要工作
大调解架构下对人民调解实务的几点设想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勾画了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制要先行。司法部近日制发了《关于司法行政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意见》,是司法行政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采取的重大举措。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和谐稳定的农村环境。人民调解是维稳的第一道防线,在预防、化解农村矛盾纠纷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因此我们的人民调解工作,深得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大调解架构因势而生,旨在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及民事诉讼的衔接和协调,这是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的具体体现,也是人民调解积极作用的具体体现。
新农村建设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纠纷调处的新方法、新技能,更需要我们对传统的调解观点进行大胆创新,在实践中磨出新招数、新方式。
一、对人民调解的重视应着力在解决人民调解的“先天性的贫血”问题。
人民调解工作是新时期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方式,是最受群众欢迎(免费)的解决纠纷的方式,是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道防线,因而得到了各级党委的重视。但笔者直言,这种重视仍然停留在理论的高度,存在着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情形和变数。从实践上看,与加强人民调解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强化社会自律和社区调解功能,提高人民调解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的要求,仍有差距。
由于司法行政部门的职能分工和人民调解的特殊性,注定了经费是制约人民调解工作发展的瓶颈,整个司法行政工作因为这个先生性的问题导致潜力无法充分发挥。真正的重视应在高层着力解决人民调解的地位和经费问题上。
法治建设暨大调解领导讲话
这次会议,是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法治建设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大调解”工作,研究部署新形势下推进法治建设、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能的任务措施。刚才,、两个镇街和人社、民政两个部门发了言,讲得都很好,大家要注意相互学习借鉴,结合各自实际,切实抓好工作推动。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关于法治建设推进工作
近年来,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委相关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依法治县工作,法治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依法办事正在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动。目前,全县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9个,我县先后被授予“平安建设先进县”、“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的法治建设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与新的形势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既不利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也有悖于人民群众的期望,必须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法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作为,开拓创新,努力推动法治建设再上新水平。
(一)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推进法治建设
法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扎实实地推进,务求取得实效。
大调解工作机制调查报告
要和谐,抓调解。由于调解工作具有主动性、便民性、灵活性和亲和性,因而深受中央、省市各级的重视和广大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村农民和广大外来务工者的欢迎。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同时,各类矛盾纠纷也急剧增多,但我市调解工作仍处在部门各自为阵阶段,没有形成整体合力,难以适应当前矛盾纠纷呈现出的复杂性(涉及面广)和及时性(需迅速及时调解)的需要。为加强和深化我市基层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我市综治委于2011年年底提出构建“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机制的设想,并开展调研,于2012年1月在廿三里街道进行了试点,2012年4月召开现场会,在全市各镇(街)铺开实施,取得较好效果。
一、构建大调解机制的方案。
(一)关于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平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深化枫桥经验,在全社会倡导用调解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在镇(街)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综治机构的协调作用,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多种调解方式和信访资源优势,建立大调解工作机制,形成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把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二)关于工作目标
通过整合基层调解资源,构建镇(街)大调解工作机制,达到“四下降、三提高、二没有”的目标。即民转刑案件下降,信访案件特别是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下降,民事诉讼案件下降,行政复议诉讼案件下降;人民调解成功率提高,民事诉讼案件调解率提高,行政信访案件调解率提高;没有恶性群体性事件,没有恶性民转刑命案。
关于建立“大调解”机制的思考
根据省市2004年政法综治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的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的思路,结合XX街道工作实践经验,笔者现就建立“大调解”机制的内涵、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大调解”机制的内涵
调解工作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果好的解决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矛盾往往交织在一起,互为因果、相互渗透,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新形势下建立“大调解”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建立“大调解”机制要坚持“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工作思路。“大调解”机制的内涵是指民间调解、治安调解、信访调解、行政调解、诉讼调解相结合的调解机制,是由党政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牵头协调、职能单位各负其责、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区街二级建立社会矛盾调解服务中心、社区建立调解服务站,是集中受理、集中办理或分流处理社会矛盾纠纷的一种方式。正确认识“大调解”机制的内涵要防止出现以下几种片面认识:
1、“大调解”不是说所有的矛盾由中心统一调解,而是由中心根据矛盾的不同性质进行梳理,分流到基层调解站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或移送到相关的上级机关处理。
2、“大调解”不是说只负责调解,还包括对矛盾纠纷的定期排查制度、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的报告制度、考核奖惩制度、调解人员的培训、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
3、“大调解”不是说一切矛盾纠纷必须调解,还要遵循“平等自愿、合理合法、不限制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原则。
供销社大调解工作总结
2018年上半年,我社在县委、县政府和县综治委的正确带领下,围绕“平安”创建工作总体目标,以“三个代表”重要精神和精神为指导,全面贯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健全大调解网络,集中力量,多措并举,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了社会稳定和谐,为我县的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现将半年年来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完善协调机制,促进矛盾纠纷问题依法化解
1、加强组织协调,落实领导保障。班子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列入全社工作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定期、不定期召开社会稳定分析会,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议程,专题研究部署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认真研究分析矛盾纠纷动态和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把握矛盾调处工作的主动性,促进社会的安定稳定;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深入了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加强检查和督促,确保纠纷问题得到落实。
2、规范运作机制,推进工作开展。一是落实督导机制。定期督促检查大调解工作进展,对发现的纠纷问题进行研究,落实工作责任。二是落实未结纠纷调处责任制。及时掌握调处进度情况,对在调处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及时予以解决。
3、落实工作制度,促进调解规范。根据县综治委制定的大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结合我社实际,规范了调委会各项工作制度的内容,规范了行政调解流程,制定了行政调解工作原则和行政调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纠纷排查、纠纷登记、纠纷回访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
二、务实创新形式,推进纠纷化解工作发展
在大调解中的方法集成研究
大调解机制中诉讼调解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它对整个调解行为起着引领和导向、支撑和保障作用,而诉讼调解是由法院主管,除诉讼中的调解外,法院的判决和执行同样会对其他形式的调解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没有法院提供法律保障和支撑大调解机制根本无法形成,法院在大调解机制中,应当多角度思考、多层次介入、才能全方位突破。
一、多角度思考,寻求理论创新
(一)澄清三误区,解决认识问题。
1、澄清有违宗旨的误区。有人认为调解一般是以信息、能力和经济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当事人让步而达成协议,调解一般是帮助强者来损害弱者,不利于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护,违背了法院司法为民的宗旨。调解确实需要当事人让步,但是并非都是弱者让步,也并非让步必然就损害当事人的权益,追求真相、追求权益必然需要花费时间、花费精力、花费成本和代价,并非每一个真相、每一项权益都值得去追求,各项权益之间常会发生冲突,调解有助于帮助当事人清醒认识、理智判断,及时中止当事人无谓的投入,时间、精力、金钱的浪费,并非损害而是保护当事人的权益,体现了为民宗旨。
2、澄清有损权威的误区。有人认为,调解通常以合意来规避强制、以柔性来软化刚性、以保密来限制透明、以灵活来侵蚀规范,不利于法律的贯彻实施,不利于社会秩序的形成,法官参与劝说当事人,破坏了法院中立和超然地位,不利于法院和法律权威的树立。国家和法律的干涉并非无限制、无疆界,民事权利本质上是私权利,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调解尊重了当事人的处分权,避免公权力的浪费,提高了公权力运行的效率;社会生活复杂多变,法律规则总是滞后于社会现实,调解一定程度上弥补法律规则缺陷,避免与大众情感的冲突,使其不会个别牺牲其稳定,且对于违反强制性规定的协议,法律不承认其效力,从而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法官虽然参与劝说当事人,起引导促进的角色,但最终决定权在当事人,并不破坏其中立地位,相反,由于调解协议是当事人自愿达成,避免当事人的不当上诉、申诉和缠诉,维护了法院的权威。
3、澄清有碍发展的误区。有人认为,搞大调解是不务正业,法官在非诉调解上花精力使案件数量减少,成绩无形,无法定量评估,会使法官的编制、待遇受到影响,从而有碍法官和法院的发展。法官和法院的科学发展并非只体现于办理案件的数量,而是体现于满足社会的司法需求,法官通过大调解可以了解百姓的司法需求,摸索矛盾纠纷规律、积累解决经验,提高诉讼调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大调解过滤掉大量的矛盾纠纷,便于法官集中精力关注司法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矛盾纠纷的解决水平,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通过合理设置案件流程,全程全员调解,便于法院人员类别化管理,形成内部激励机制,有利于法官和法院的科学发展。
质监局大调解工作方案
2014年,我局“大调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及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决策部署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构建和谐为目标,紧扣“着力源头调解、推进专业调解、强化依法调解、完善联动调解”四个重点环节,不断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全面推动“大调解”体系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升本局群众工作能力,有效预防、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幸福美好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股、室、所必须把“大调解”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把此项工程提上议事日程,做到本单位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研究、同总结,要健全单位内部机构,成立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此项日常工作,并给予经费保障,做到“三落实”,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把此项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股、室、所,责任到人头,年终严格考核、奖惩。
二、明确责任目标,确定工作方向
1.加强市场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产品质量,食品相关产品安全,不发生任何质量事故。
2.单位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大调解工作制度化、程序化、经常化,健全“早发现”机制,并按“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不定时排查矛盾纠纷,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强化“大调解”信息网络运用,规范矛盾纠纷排查信息录入汇总,完善电子台账资料,促进排查信息动态管理、信息共享。结合“两会”等重点时段,建立因排查责任不落实、重大矛盾隐患未及时发现,导致矛盾升级蔓延、到省进京非正常上访或发生群体性事件涉稳影响的“倒查”追责机制。
大调解考核工作意见
各村(居)、工厂企事业单位:
为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建立科学发展评价考核的意见精神,以及市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考核意见,落实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在前、处置在早、化解在小的工作要求。发挥、提升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和地位。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将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责任进行百分考核,具体内容如下:
一、自身建设(20分)
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各项方针政策,围绕“保增长、促发展”和“全面达小康、推进新跨越”两大目标为出发点,做到公正调解、廉洁自律、遵守法纪、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年内无违法、乱纪事件发生。
二、人民调解(60分)
1、大调解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准化的人民调解室,治调中心户网络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台帐资料、记录齐全。缺一项扣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