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5 14:58: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大病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松叶饮料治大病
日本石川县金泽市有一位55岁的家庭主妇,名字叫上原美铃,三年前丈夫患脑梗塞在一次偶然事故中倒下了。其后,整天为后遗症而苦恼不堪。她头脑中一直考虑如何救治丈夫。后来她发现是松叶饮料治好了不可救药的丈夫。“杀死丈夫,然后我也自杀”头天晚上上原美铃下了这样的决心,第二天看了电视中介绍松叶可治大病的报导。她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决定对已濒临绝境的丈夫试一试。于是,她到商店购买了搅汁器和电动榨汁机,松叶从家里附近就可以采集到。开始自己动手制作松叶饮料。但是这样喝非常苦涩,于是又往里面加入了柠檬和蜂蜜等,松叶汁的浓度用水来适当调节。试做了几十次,终于调出了能够令人满意的味道。那种滋味恰似青苹果汁的味道。于是她就用它代替茶水给丈夫饮用。发现它能医治丈夫的痴呆,且他暴躁的脾气也大为减轻,显现出恢复好转的样子。松叶饮料对医治癌症、秃头、白发也有效。松叶对延年益寿能起到良好的功效,古代有“仙人食松”的说法。它的确是长寿之源。古代又有“松寿万年”的说法。《神农本草》中说,松叶有三大药效。那就是强健心脏、降低高血压和强精。因为如果心脏的跳动正常、顺畅就不必担心高血压了。所以它应该能够医治许多人为之烦恼不已的老年性疾病。由于松叶有抗氧化的作用,所以它能够抑制人体内有害的活性氧的产生,对预防癌症也有效。而且还对医治胃溃疡、糖尿病、哮喘、便秘、宿醉、脱发和白发有很大的疗效。如果每日最少能喝二杯的话,那对医治疾病和保健身体是很有成效的。下面介绍一下松叶饮料的简单制作方法。1、准备松叶10克。10克的松叶也就大约为人的一只手所能握住的量。松叶无论是红松还是黑松皆可。但是请避免选择枯萎变色的叶子,尽量选择新鲜的松叶。之后再准备四分之一个柠檬(一定要剥皮后再使用),以及150-200毫升水就可以了。2、因为松叶有可能被意外污染,所以一定要用洗涤剂加以清洗,再用流水加以冲洗。将水洗后的松叶捣烂,加入柠檬和水。冬天天气寒冷可以使用微热的水,效果不会有什么改变。3、尽量使用细眼的茶过滤网或油过滤网将其过滤。过滤后就可以饮用了,喜食甜食的人再加入一杯蜂蜜。但是,有糖尿病需要控制糖分摄入的人则要禁忌。松叶饮料一定要在制好后二个小时之内饮用,否则长时间加以保存会降低疗效。
重点优抚大病救助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解决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中的困难,使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的问题得到真正解决,根据国务院《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施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大病救助,应坚持“政府牵头,社会支持,自救为主,救助为辅”的原则。
第二章救助对象和范围
第三条救助对象为生活特别困难,无自救能力,且除优抚定期抚恤补助外无其它资助渠道和资金来源,同时未享受大余县医疗保险的下列优抚对象:(1)在乡老复员军人;
(2)“三属”定期抚恤人员;(3)红军失散人员和苏区老干部;(4)七级以下在乡革命残疾军人;(5)带病回乡退伍军人。
大病医疗保险与重大疾病保险合作模式
我国大病保险与重疾险的发展及现状
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大病保险已覆盖城乡居民达11.29亿人,实际报销比在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平均提升10%至15%左右。2019年更是提出要将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的一半用于大病保险,统一并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争取由上年的50%提高到60%。大病保险从开始试点至今总体呈现稳步发展趋势,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不仅有效缓解了城乡居民重大疾病费用负担,还在精准扶贫落实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建立时间较短,我国大病保险制度仍不够完善,还存在诸如运营公司数量少且亏损居多、大病保险统筹层次较低及保险责任分配不够清晰的问题,导致许多地区没有能够及时实现国家医改办规定的改革目标。我国大部分地区采取市级统筹的方式,虽然基金抗风险能力不强,但是能够在小范围统一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稳步推进,适时实现省级统筹。而率先实行省级统筹的地区,则可实现政策统一实施、保险对象来源扩大、区域性疾病分散、抗风险能力提高和全省政策公平,具有较强基金抗风险能力。其中,吉林、西藏、青海以及甘肃四省份采取省级统筹,是因为辖区内人口密度较低且城乡差异相对较小,便于实现大范围内统一规划。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重疾险产品种类已经有115种,主流热销重疾险产品也达到70种以上,而且不少产品中保险责任包括的病种数量能够达到100种甚至更多。其保费收入在健康险原保费收入的3796.4亿元中占比达到56.8%,并且保费收入同比增长9.4%。从产品种类来看,重疾险一直在不断创新发展,以适应市场的需要。从保费收入水平来看,重疾险在健康险中居主导地位。从保费收入增长水平来看,重疾险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从2018年统计的居我国医疗保险保费收入前五的产品中重疾险保费收入占比情况来看(见图1),也能够说明我国重疾险发展至今状况良好且势头强劲。但是随着快速发展,重疾险也在实践过程中显现出例如监管力度不足、消费者对产品存在认知误区、市场信息不对称以及与大病保险产品的替代效应等问题。
我国试行商业保险参与大病保险管理的现状
从整体状况来看,自政策提出以来,我国各地区试点工作不断取得显著成效。根据最新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大病保险覆盖10亿多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参保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平均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以河南、四川、广东以及福建四省为首,实现了省内全面落实居民大病保险试点运行,并在商业保险参与大病医疗保险管理模式上取得了创新突破。例如“新乡、洛阳模式”“江阳模式”“湛江模式”以及“厦门模式”,都是在试点过程中各省市探索出的,合作机制相对健全、运行状况相对良好的典型合作模式。但是在各地区具体实施过程中,执行状况与政策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首先,从风险分担主体来看。在商业保险参与大病保险管理的政策下,应由政府和保险公司共同分摊被保险人的重大疾病风险。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运行规则完全由政府制定,保险机构在整个过程中仅充当了“出纳”角色,基本没有实质上参与大病保险经营管理。并且,部分地区还存在各部门间权责划分不清的问题,使得保险公司在合作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其次,从政策目标来看。大病保险制度作为重大疾病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其成立目的主要是为了缓解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减少“因病致贫”现象。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受益群体广泛且报销额度普遍偏低,导致大病保险定位不清,呈现出成为一项社会福利的趋势。最后,从政策措施来看。大病保险筹资方式主要为基金划转,筹资途径以及报销范围都过于依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仅缺乏独立性,还会使保险公司机动调整空间不足。典型模式我国商业保险参与大病保险制度管理,在经过探索与发展后,逐渐形成国家负责强调大病保险公平性与均等化,商业保险负责强调其效率性和差异性的分工机制。并在许多地区形成了符合民情、合作机制完善且运行良好的典型模式。主要总结为模式、合同模式和联办模式三种,其各自代表为“杭州模式”“厦门模式”和“太仓模式”,具体介绍如下。三种典型模式的特点对比见表1,模式运行机制见图2。模式模式是指商业保险公司受政府委托,利用其网点资源分布广泛、重疾险经验积累丰富以及精算技术水平高等专业优势,设立专户代为管理大病保险基金并提供一系列经办服务的模式。这种模式下二者合作方式较为简单,保险公司无需承担保险基金盈亏及投资盈亏等风险责任,只需通过收取费用提供管理运行技术与服务即可。该模式的优势是能够弥补大病保险运行技术不足的短板,并且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大病保险公益性以及政府主导地位。该模式的劣势是保险公司不承担经营风险,二者合作深度有限,不仅会加大政府财政压力,而且还缺乏对保险公司的有效激励。模式的代表为浙江省“杭州模式”。这一模式成立了专门的社会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中心,将大病保险交其统一管理。商业保险公司可以通过竞标方式获得资格,通过提供相关技术与服务收取费用,遵循管理服务中心规则并受其严格监管。合同模式合同模式是指政府通过与商业保险公司订立合同,将大病保险基金委托给商业保险公司主导经营管理,承保公司自主经营且自负盈亏。这一模式可以理解为,政府作为投保人,用筹集到的大病保险资金为被保险人统一投保团体重疾险,并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保险公司按合同约定向被保险人提供风险保障。该模式的优势是能够充分利用商业保险公司的专业性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且对保险公司激励作用较强。该模式的劣势是存在保险公司盈利性与大病保险公益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对保险公司监管力度较弱。合同模式的代表为“厦门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商业保险公司同样可以通过竞标方式获得承保资格,但是政府除了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保费和制定相关约束政策外,并不对商业保险公司的具体管理进行直接干预。联办模式联办模式是指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联合办公,保险公司政府管理大病保险基金并收取适当管理费用,基金盈亏二者按比例分摊,是模式与合同模式的综合。该模式的优势是政府与保险公司共担风险与盈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并激励保险公司,增强合作稳定性。该模式的劣势是保险公司盈利性与大病保险公益性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且容易出现二者权责界限不明的问题。联办模式的代表为江苏省“太仓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通过订立合同明确双方权责范围,确定联办机制并规定分摊比例,保险公司按政府委托管理范围收取适当管理费用。
不同类型地区合作模式选择
运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我国31个省(区、市)按重大疾病保障水平进行类型划分。以我国2002年至2018年31省(区、市)人均重大疾病保障额度(LIN)作为分类指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Ward聚类的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以Euclidean距离作为测量间距进行归类。具体分类结果见表2。综合上述分析,针对不同类型地区表现出的差异,结合上文中对现行大病保险、重疾险典型合作模式的总结,我国重大疾病保障高、中、低水平三类地区,可分别选取合同模式、模式与联办模式三种合作模式。在实际参考过程中,各地区可以根据各自不同发展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具体分析如下。
农村居民大病保险指导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安排,政府主导、专业运作,责任共担、持续发展,因地制宜、机制创新”的原则,把维护全市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首位,在新农合待遇的基础上,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医疗消费水平及新农合基金承受能力相适应、覆盖全市农村的大病保险制度。利用商业保险机构的专业优势,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大病保险的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促进新农合、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的协同互补,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和稳健运行的长效机制,切实减轻农村居民大病医疗费用负担,有效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资金筹集
(一)筹资标准。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新农合筹资标准、农村居民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情况、新农合实际补偿比及农村居民大病保险保障水平进行测算,合理确定大病保险的筹资标准。2013年我市农村居民大病保险筹资标准确定为每人15元。今后,可根据新农合筹资标准和省农村居民大病保险政策调整,逐步提高农村居民大病保险资金筹集标准。
(二)资金来源。从新农合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或额度作为大病保险资金;新农合基金有结余的县(区),利用结余筹集大病保险资金;结余不足或没有结余的县(区),在提高年度筹资标准时统筹安排大病保险资金,逐步完善新农合多渠道筹资机制。资金实行按季度拨付,在每季度第一个月月底前划拨到位。
(三)统筹层次。新农合大病保险实行市级政策统筹,全市统一筹资标准,统一待遇水平,统一组织实施。
大病保险异地结算可行性分析
摘要:随着大病保险政策的不断推行,大病保险覆盖的范围日益扩大。文章从大病保险政策出台以来,各地政府实施方案的效果入手,从经济和社会可行性、制度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四个方面分析了大病保险异地结算是否具有可行性,在整体性治理理论指导下,研究大病保险政策是否符合居民的需要,如何才能更好的实现大病保险异地结算。
关键词:大病保险;整体性治理;异地结算;可行性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面临着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2012年8月,国务院六部委共同《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各地政府纷纷筹划大病保险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案。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又了《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提出了要稳定资金来源、提高统筹层次、扩大覆盖范围,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覆盖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有机衔接、政策统一的大病保险制度。
一、大病保险异地结算的经济可行性
(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家对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为大病保险更高层次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2015年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636138.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46629元、卫生总费用达35312.4亿元,其中2001~2014年卫生总费用平均增长速度为15.7%。从表1可以看到,2011~2014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不断增长,卫生费用占GDP比重也不断增加,为大病保险的异地结算提供了更稳定的资金来源。2014年,杭州市全市生产总值达9206.1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29448元,全市保险收入3204138元、保险赔付1190338元。杭州市经济的发展成为杭州实现大病保险异地结算的基础和保障。
农村困难群众救助大病制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13号)的精神,给予农村困难群众必要的大病医疗救助,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就建立健全我县农村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给予农村困难群众必要的大病医疗救助为目的,以规范管理、完善措施、建章立制为重点,坚持低标准起步,努力搭建农村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平台,为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服务。
二、基本原则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是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对患大病的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实行医疗救助的制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确定对象,科学划分标准,突出救助重点,采取政府救助与社会互助相结合,切实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大病医疗救助。
三、救助对象及标准
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分析论文
一、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能否参加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
该问题涉及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的衔接问题,对此,各地的政策也不尽相同。如,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政策实施后,要求此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外来从业人员必须一律参加综合保险,而不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天津、济南、合肥等地则规定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应按照原有的方式继续参加医疗保险,不得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转为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而重庆、成都、广州等更多的地方则是将选择权交给企业。如《重庆市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暂行办法》第17条规定:“用人单位按照《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办法》为农民工办理了基本医疗保险的,继续按原办法执行,也可改按本办法参加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对用人单位而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的缴费水平不同,为降低用人成本,很多用人单位乘机将以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转为参加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其结果不仅使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丧失了个人帐户,而且以前的缴费年限也不再计算,这虽然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工本人的经济负担,但事实上却降低了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水平。为维护农民工的既得利益,维护医疗保险关系的稳定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应出台相关的政策,明确禁止用人单位未经职工同意不得将已经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转为参加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
二、流动就业的农民工能否同时参加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这涉及到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衔接问题,各地出台的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政策基本上没有作出规定,做法却不尽一致。一些地方对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不设任何限制,只要他们愿意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一律予以接收。这是因为,一方面,允许农民工同时参加两种医疗保险可以提高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水平,另一方面,在现有条件下,了解外出务工人员是否参加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十分困难,很不现实。而有些地方则不允许长期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同时参加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以防止参保人的逆向选择,避免因为参保人两地参保而出现合计报销的医疗费用超出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的情况。从理论上分析,现阶段各地所实施的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缴费水平较低,保障水平有限,而筹资能力的限制也决定了现阶段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也不高。所以,即便允许农民工两地参保,也很难出现两地报销的费用总额高于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的情形。此外,农民工大多属于青壮年群体,相对于老人和儿童而言,发生疾病的概率较低,如果将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排斥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体系之外,必然会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风险。当前的主要问题应是如何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基本医疗需求,而不是如何防止农民工的过度医疗保障。因此,在现阶段,各地应允许农民工同时参加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这样,既可提高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水平,又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平稳运行。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国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财政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及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应逐步限制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在输出地和输入地两地同时参保,规定他们只能选择参加一地的医疗保险,即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就不能参加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反之,参加了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就不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三、缺乏划分稳定就业和流动就业农民工的标准
当前,农民工的构成较为复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城镇用人单位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第二类是农闲时外出务工,农忙时回乡耕种的季节性农民工;第三类是在不同的岗位和职业之间、不同的城市之间以及城乡之间不停转换的流动性农民工。从理论上讲,第一类农民工除不具有城市户籍以外,与城镇居民不存在本质区别,应将他们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第三类农民工则应通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来解决他们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而所谓的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主要应针对第二类农民工实施。也正因为如此,《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明确规定:有条件的地方,可直接将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由于缺乏对农民工进行科学分类的法定标准,特别是由于缺乏稳定就业的农民工与流动性农民工之间的统一的划分标准,致使各地在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问题上出现较大的差异,并呈现出如下三种不同的模式:
新农合大病统筹补助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协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准则,减轻参合农民大额医疗费用担负,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证程度,有用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依据《市新型农村协作医疗大病统筹赔偿指导意见》,结合我县实践,拟定以下方案。
一、赔偿对象范围
我县2012年度参合农民,住院总费用累计达6万元以上的,依据本方案给予大病统筹赔偿。
二、资金起原
大病统筹赔偿基金按昔时新农合筹资规范的3%,重新农合基金中列支。
三、赔偿前提及核算公式
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策略
1我国大病医疗保险的主要形式
目前我国实行的大病医疗保险并不是单一的制度,而是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障、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以及商业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的统称。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障是在新农合制度框架内,卫生部、民政部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针对特定重特大疾病,通过实行按病种付费和提高报销水平等措施,为参合者建立的医疗保障机制。2010年首先启动了提高农村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急性白血病的医疗保障试点工作,2011年以省为单位全面实行农村儿童两病保障,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终末期肾病、妇女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疾病、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耐多药肺结核6类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2012年又将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I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12类疾病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试点范围。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保监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改社会〔2012〕2605号),则是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实施的起点。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是针对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合)者发生的大额医疗费用等情况,利用部分新农合基金、城镇居民医保基金,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在参(保)合群众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对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补偿后需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保障。[2]商业大病医疗保险是在基本医疗保险之外,完全依靠单位和个人意愿自愿参加的一种保险。商业大病医疗保险通常依照个人患病的风险情况缴纳保费,遇重大疾病时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目前商业医疗保险机构中已经普遍开展了商业大病医疗保险。此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中也有相应的补充保险形式。国务院在1998年《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中指出,为了不降低一些特定行业职工现有的医疗消费水平,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作为过渡措施,允许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商业医疗保险等途径解决。
2大病医疗保险的属性
针对大病医疗保险的属性,目前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大病医疗保险是一种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上的补充保险。[3]补充医疗保险是泛指对某一主体医疗保险的各种补充形式。[4]对城乡居民而言,无论参与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等社会保险,都可视为其主体保险,在此基础之上自愿参与的其他补偿形式,都可被纳入补充医疗保险范畴。它既可以是非营利性的医疗保险组织形式,如社会性医疗保险、企业(行业)互助医疗保险;也可以是营利性的商业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不仅是满足城镇职工对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的重要筹资机制,而且也是提高医疗费用风险共担与控制道德损害的平衡机制。主体医疗保险着重于关注卫生服务的公平性,而补充医疗保险强调卫生服务的效率。补充医疗保险应该体现自愿性与选择性原则,更多地依赖于市场机制,通过需方选择与市场竞争,达到其最有效率地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的目标。因此,城镇职工的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大病保险更符合补充医疗保险的性质。另一种观点认为,近年来实行的大病医疗保险是基本医疗保险的延伸。[5]在新农合制度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下开展的大病保险,从性质来看,由政府部门制定大病保险的筹资标准、报销范围、最低补偿比例以及就医、结算管理等基本政策要求,并通过政府招标选定承办大病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从建立基础看,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或额度作为大病保险资金,而不是参保者自愿投保,以合同契约形式形成保险基金。从参保对象看,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都必须办理大病保险,而不是参保者自愿投保并愿意履行合同条款即可。从资金来源看,大病补充保险的资金大部分来自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而不同于一般补充保险的个人或单位。从上述特点看,在新农合制度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下开展的大病保险应属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不同模式大病保险的政策要点
不同类型大病保险在实施主体、对大病的判断标准以及具体操作等方面均不相同(表1)。具体表现在:一是保障的主体范围不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覆盖全体城乡居民,而新农合大病保障仅限于参合的农村居民,商业大病保险针对是自愿选择该险种的参保人;二是对大病的判断标准不同,新农合大病保障是以病种作为切入点,从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的专业角度出发,选择患病率高、费用高的疾病,通过实行按病种付费和提高报销比例的方式实现费用控制,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商业保险均以发生大额医疗费用为基础;三是报销的具体比例和实施时机不同。新农合大病保障先判断患者病症是否符合大病条件,如符合直接进入新农合大病保障政策,按照定额或限额支付,报销比例不低于70%,剩余部分患者自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需要参保人先按照所参加的基本医疗保险险种的各项政策进行补偿,超过补偿标准的部分,再由大病保险按照不低于50%的比例给予补偿。不同大病保险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不同制度的衔接上。如在已开展大病保险试点的地区,优先将20种重大疾病纳入大病保险范围,对自付部分超过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标准的部分,再按照政策规定给予不低于50%的补偿,有效实现对大病风险的分担。
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安排,政府主导、专业运作,责任共担、持续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提高城镇居民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建立覆盖全县的大病保险稳健运行的长效机制。
二、总体目标
2016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实施城镇居民大病保险,使参保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三、筹资机制
(一)筹资标准。城镇居民大病保险资金按每人每年30元标准筹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医疗保险筹资能力、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情况,以及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等因素变化,调整年度城镇居民大病保险的筹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