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5 14:18: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大鲵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大鲵幼鲵生长性能养殖研究
大鲵(Andriasdavidia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现存个体最大的两栖动物,有“活化石”之称,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其肉质鲜嫩、味道独特,具有极高的经济、药用和食用价值。经过近40年的研究和推广,大鲵的人工养殖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特种养殖业。目前大鲵人工养殖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形成了原生态、仿生态和工厂化养殖3种模式,其中原生态养殖多用于人工增殖放流,后两种生产中应用较多,但是这两种模式对大鲵生长情况的研究还未见报道。该文从工厂化和仿生态养殖两种不同模式对幼鲵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总结,旨在为大鲵幼鲵养殖时选择合适的模式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及材料。试验时间2018年4月—2019年4月,地点在江苏省句容市龙泉大鲵繁殖中心养殖基地。选用的幼鲵为中心自繁自育的规格均匀、体质健壮的3龄幼鲵,平均质量为(498.95±25.32)g。1.2养殖场地构建。1.2.1工厂化养殖池构建。依据山洞地势建造养殖池,首先在山洞最高处泉水出口建成2口蓄水池,每口蓄水量30m3左右;另建规格为1.5m×1m×0.7m的幼鲵养殖池50口,池底和四周均为水泥抹面,池底由四周向中央倾斜,倾斜度为1.5%左右,再由中心向一边角的排水口倾斜,倾斜度1%左右。池底一角建排水管,管径2.5cm,通过调整池外连通管的角度和高度来控制排水量。池上方与排水管相对应的一边设塑料进水管,管径2.5cm,管上开小孔,可全天向池内微流水。1.2.2仿生态养殖池的构建。沿山洞泉水口直接引管道通向洞外,构筑2条人工渠道,顺渠道水流方向在两侧修建洞穴,洞穴为圆形,直径120cm,高度60cm,洞口24cm×33cm;洞内铺设鹅卵石,向洞口呈一定斜坡;养殖池水位保持在30~35cm,控制洞穴顶部有25cm露出水面。洞穴上方有圆形盖板,盖板上设直径30cm的观察口,洞穴盖板覆盖泥土10cm,水渠内种植水草,整个养殖区内广种绿植,并在夏季设置双层遮阳网,确保养殖区内的水温在有效范围内。全天保持微流水。进排水口和陆上通道口安装防逃设施。1.3养殖场水质。养殖场水源为山洞内天然泉水,山洞内水温常年稳定在(20±2)℃,洞外仿生态养殖池水温随外界气温变化,温度为(20±8)℃。常规水质指标采用快速分析盒测定,重金属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水质情况如表1所示。1.4幼鲵种放养。为防止大鲵体表的病原微生物带入养鲵池内,将所放养的大鲵苗种用1%~3%的食盐水浸洗15~20min,然后放入养殖池中进行人工饲养。工厂化养殖池放养密度为3龄幼鲵10尾/m2,仿生态养殖池放养密度为5尾/m2。该试验中工厂化养殖池每池15尾,仿生态养殖池每池6尾。工厂化养殖模式和仿生态养殖模式各选取5个养殖池进行生长速度的试验,每3个月进行体长和体质量测量,连续监测12个月,根据体长与体质量计算分析大鲵的生长速度。1.5日常管理。1.5.1饵料投喂。该试验所用大鲵饵料全部为鲜活小鲫鱼。一般2d投喂1次,自由采食,待池中剩少量小鲫鱼时再投喂。鲫鱼投喂前用3%~5%的食盐水浸泡15min。1.5.2水质管理。该研究采用微流水养殖,且残饵和排泄物能够及时排出,保持了养殖水质的清洁。及时清理水中的残留物,防止残留物的腐烂而污染水质。仿生态养殖池洞穴内水流交换稍差,需及时用水管冲洗清池,夏、秋季每2~3d清池1次,冬、春季每6~7d清池1次。1.5.3病害预防。疾病的防治按照“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进行。预防措施上,既要注意消灭病原,切断传染与侵袭途径,又要注意为大鲵创造适宜生活环境,提高大鲵抗病力;治疗措施上,要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良好的养殖环境是大鲵健康养殖的保证,做好养殖水体水质、水温监测工作,饵料要消毒后投喂,养殖池内定期用碘或二氧化氯消毒,发现鱼病,及时隔离,积极治疗,操作中要防止大鲵机体受伤。1.6指标测定和数据统计。在养殖试验的第3月、第6月、第9月和第12月对每个养殖池的大鲵进行计数和称重;并每池随机选取3尾单独称重和测量体长,计算成活率、增重率、增长率,成活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等生长性能指标。WG(%)=100×(Wt-W0)/W0(1)LG(%)=100×(Lt-L0)/L0(2)SGR(%/d)=100×(lnWt-lnW0)/t(3)CF=W/L3×100%(4)SR=存活幼鲵的数量/试验幼鲵的数量×100%式中:W0为试验初始体质量g;Wt为试验结束体质量g;L0为试验初始体长cm;Lt为试验结束体长cm;t为试验时间d;W是一条大鲵的体质量,L为一条大鲵的体长。原始数据经Excel2003初步整理后,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ANOVA),用Duncan氏多重比较检验分析组间差异显著性程度,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Mean±SE)形式表示。
2试验结果
2.1养殖试验周期内水温变化情况。整个养殖周期内对2种养殖模式的水温进行了监测,每天9:00和15:00各测1次,然后取整月的水温平均值作图,具体数据见图1。由图1可以发现,工厂化养殖模式处在山洞中,所以水温一直保持(20±2)℃。而仿生态养殖模式的水温由于受到山洞内水源温度和外界气温的综合影响,所以水温的变化趋势较大,7—9月,正处盛夏季节,水温逐渐上升至25℃,8月平均水温高达27.3℃;12月至3月时,水温不断下降,2月平均水温低至14.3℃。2.2不同养殖模式对大鲵体质量和体长的影响。由表2可以看出在1年的养殖周期内,2种养殖模式下大鲵的体质量和体长不断增加,养殖前3个月两种模式之间均重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6个月至12个月之间,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大鲵均重逐渐要显著高于仿生态养殖模式。2种养殖模式下的大鲵均长和成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3不同养殖模式对大鲵生长性能的影响。由表3可知,养殖试验的第6个月到12个月,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增重率要显著高于仿生态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增长率在第9个月和第12个月要显著高于仿生态养殖模式。此外,养殖试验结束时,工厂化养殖模式的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要显著高于仿生态养殖模式。
3分析与讨论
漫谈驯养繁殖大鲵应注意的若干细节
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它具有很高的科研、食用、药用价值。对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国家采取鼓励的政策,同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我市辖区卢氏县是河南省大鲵自然保护区之一,境内大鲵分布广泛。储量丰富。1995年以来,我市在卢氏、灵宝建有大鲵繁养场2个,通过5年多的驯养,摸索出了一些经验。现就我市养殖大鲵的实践,谈谈驯养繁殖大鲵应注意的若干环节:
l.先取得驯养繁殖许可证,再按照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驯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鼓励驯养繁殖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应当持有许可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十七条规定:驯养繁殖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应当持有省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驯养繁殖许可证。《水生野生动物利用特许办法》第十五条规定:从事水生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应当经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驯养繁殖证后方可进行。第十八条规定:驯养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驯养繁殖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驯养繁殖活动。因此,欲开展驯养繁殖大鲵的单位和个人,应先申请取得《驯养繁殖证》后,方可按照许可证的规定开始饲养,并遵守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接受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2.养殖场址的选择
选择大鲵驯养场址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2.1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
大鲵互残的因素及预防方案
在大鲵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特别是人工养殖条件下,时有大个体、壮个体攻击、吞咬小个体、弱个体,致使被攻击者伤亡的现象,谓之同类相残。大鲵幼苗在外鳃消失前,常见一尾咬着另一尾的尾部,但这种行为并不引起伤害,可能不属于相残,而是一种包含游戏成分在内的行为。接近或达到性成熟年龄的大鲵,其追逐行为(除繁殖季节追逐交配外)多演变为相残行为。本文介绍了这一现象的原因和预防对策。
1大鲵同类相残产生的原因
一般认为,个体差异大、饵料不足、放养密度高易发生相残。但何者是决定因素,不同的情况有着不同的结果。
1.1个体大小的差异
外鳃萎缩前的幼苗,相残现象很轻或不产生相残,一般攻击尾部,且不易造成伤害。外鳃萎缩后至性成熟期间,有相残现象,攻击尾部或后肢,造成皮肤或肌肉损伤,绝大多数不造成死亡。性成熟的大鲵个体,一旦发生相残,轻者造成皮肤损伤,重者造成尾部肌肉深度损伤或后肢骨折;若个体大小悬殊,既小于攻击者体重的1/4,有可能造成大个体吞食小个体或将其咬死;个别大鲵也有攻击头部及前肢的情况,攻击体侧者极少。
1.2密度的影响
关于渔业经济发展新优势
规模养殖,推进稻田养鱼的大面积均衡增产
一是合理规划渔业产业化基地布局,按照都匀市渔业发展规划,确立都匀市东、南部为稻田养鱼基地,重点发发展,西部为大鲵和冷水鱼养殖地,中部为池塘养殖和鱼种繁殖培育基地。都匀市渔业主管部门引导农民、经营者和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方向发展。2012全市大鲵养殖21900尾。大鲵、鲟鱼商品鱼产量25t、产值1150万元,分别占渔业产量和产值的1.94%、47.68%。其中大鲵商品鱼产量5t占产水产品总产量0.39%,产值1000万元占渔业产值41.46%;稻田养面积6.45万亩,产量899t,占水产品总是的69.19%,产值1348.5万元,占55.91%.特种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日益突出,都匀制定《都匀市2010至2020年大鲵养殖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对大鲵养殖加大扶持力度以促进全市特种养殖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稻田生态渔业技术的推广应用给稻田养殖注入了巨大的活力,稻田生态渔业面积2987亩,占全市稻田养鱼面积4.63%,产量203.16t,占稻田养鱼产量的22.59%,在实施稻田生态渔业的地方亩均稻田达到500kg稻、50kg鱼效果,有的甚至千元的收入,稻田的增产潜力还很大。因此,都匀市在制定渔业规划时把发展稻田养鱼作为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型渔业重点,要求常抓不懈,并制定了《都匀市2010一2020年稻田养鱼发展规划》。在投入上采取政府为引导,农户主体,在技术上采取技术部部门为纽带,科技示范户为桥梁,增加投入和技术推广力度,引导农户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大力发展稻田养殖。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态势。三是跳出渔业抓渔业,围绕休闲渔业和农家饭店增加渔业发展后劲,打造大坪一杨柳街线、河阳一墨冲线稻田养鱼产业带,甘塘—摆忙大鲵养殖产业带,形成斗蓬山国家级风景区和四方滩等风景区旅游构建渔业经济格局。
强化服务意识、构建推广体系
围绕龙头企业和基地强化技术服务,完善技术推广体系。都匀市水产部门始终把树立良好职业道德作为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一环常抓不懈、作为考核的标准,通过各种途径的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干部的政策水平和水产技术水平;技术人员能够根据科技示范户的基本情况和技术需求,采取通俗易懂方式因材施教,把水产适用技术较好的传授给农户;在工作计划中认真制定分户指导方案和填写《科技示范户档案》;年累计每个地技术人员必须进村入户技术指导农户时间100天以上;对每个科技示范户技术培训在5次以上;科技示范户的农产品产量比前三年平均增产10%以上,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科技示范户认可程度高。鼓励水产技术人员刻苦钻研、勤奋工作,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出成果出成绩突出;深刻理解水产科技入户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求技术人员能深入基层,积极组织技术推广水产新品种和养殖方式、亲自为农民开展“面对面”的技术服务;对本市所在区域的农民水产技术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和政策建议;科技示范户和技术指导员认可程度高。高度重视、支持并积极参与渔业技术推广工作特别是渔业科技入户科技普及和宣传报道工作;经常为渔业科教工作献计献策年撰写渔业信息29期,宣传渔业科技推广和渔业行政执法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重大成就;关注农民的科技普及与技术运用,为渔业科技普及和宣传作出突出贡献。
本文作者:马文理工作单位:贵州省都匀市水产站
畜牧水产业经济形势发展情况汇报
一、畜牧水产业经济形势发展情况
今年1-6月份,全县生猪出栏4.02万头;家禽出笼25万羽,同比增长20%;存笼43万羽,同比增长23%;其中“土法养猪”、“跑山鸡”养殖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土猪出栏0.5万头,跑山鸡出笼0.5万羽。草食动物养殖稳步发展,全县养羊规模户不断增加,高湖镇下关村、西头村出现了饲养规模达200多头的养羊大户3户,养殖30头肉牛的大户1户。七彩山鸡、孔雀养殖初具规模和影响,特种养殖品种不断多元化。
水产品总量达到4305吨,同比增长幅度达5%。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3050吨,产值6030万元,各项指标创历史新高。到目前为止,娃娃鱼养殖总投入达1亿元,规模养殖企业6家(投入资金500万以上),农户1000余户,养殖规模5万余尾,繁殖幼苗1.8万尾,年产值超2000万元,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三文鱼养殖基地4处,规模7万余尾,年产值近1050万元,在省内有特色;鲟鱼养殖规模4000余尾,年产量26万公斤,年产值超1200万元,在省内处领先地位。
二、畜牧水产工作开展情况
1、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根据省、市防重指挥部统一部署,我县于3月1日全面启动了春季动物防疫集中行动,通过全县动物防疫人员的共同努力,围绕“两个努力确保”的防控目标,县乡两级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抓春防工作,于5月10日全面结束,并顺利通过市局组织的春防验收。3月份以来,全国部分地区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也发现了一例,我县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沉着应对,紧急采购3吨消毒药品、印制1000份相关技术资料及时地下发到各养禽场和禽类交易市场,产认真做好动物卫生监督、疫情监测、消毒灭源等工作,对全县39家大小不等的规模养禽场开展了消毒灭源。
养殖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养殖业是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保障畜禽水产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猪、沼、果、渔”生态养殖工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作用。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XX县农业发展总体定位及概念规划,为进一步促进养殖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我县养殖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回顾
(一)养殖业基本情况
2014年,全县共出栏生猪8.9万头、存栏生猪4.6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0.47万头,出栏牛0.1万头,存栏牛0.42万头,出栏羊0.11万头、存栏羊0.31头,出笼家禽41.8万羽、存笼家禽41.9万羽,养蜜蜂箱数10430箱,年产蜂蜜102吨。其中全县年出栏生猪3000头以上的专业户有3户,年出栏生猪1000到2000头的专业户25户;养牛专业户2户,养羊专业户13户,珍禽养殖户5户。
水产养殖总面积20300亩,水产品总产量为9600吨,渔业总产值965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3%。特种水产总产量为6410吨,主要品种为大鲵、棘胸蛙、三文鱼、鲟鱼、螃蟹等。其中大鲵规模养殖户14户,农户230余户,养殖规模8.3万余尾;棘胸蛙养殖户5户,规模3万只;三文鱼养殖基地2处,规模10万余尾;鲟鱼养殖规模8000余尾。
(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全市综合目标推进情况报告
按照县目督办通知要求,现将上半年全市综合目标任务推进情况汇报于后。
一、高新技术产业方面。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开放合作战略,组织全县科技管理干部和创新型企业68人次参加省、市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企业、现代农业科技等培训6次,培育省山霸王野生食品有限公司、县光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省级创新型企业6家,省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2家,引导企业建成研发机构8个,实施产学研合作协议项目11个,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家,申报专利18项,实施科技项目14个,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20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52%。
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
围绕县域“4+X”特色优势产业提升,集成推广一批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科技支撑产业取得新进展,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值780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60%。全力实施银耳倍增计划,选育出“川银耳1号和川银耳2号”省级银耳新品种2个;建设银耳航天育种试验基地4个,接种银耳航天菌种3个488瓶,对照菌种1个167袋,航天银耳出耳正常。建成年产脱毒薯原原种1000万粒的脱毒马铃薯组培中心,形成了马铃薯“三代”种薯“育繁推”一体化体系,选育出马铃薯省级新品种2个,“空山马铃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建成青峪猪抢救性保种选育原种猪场1个,青峪猪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并被列入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加快“巴山银杏”和“空山核桃”省级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选育出核桃、银杏省级林木良种8个,国家级银杏良种基地达1172亩,“空山核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建成大鲵地下式养殖场,成功培育小河大鲵亲本,“人工繁殖大鲵子二代技术”取得突破。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畜牧水产管理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现代畜牧产业为目的以转方式调结构为核心,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为目标,围绕“稳步推进生猪家禽,强力突破牛羊水产,规模发展特种养殖”工作思路,着力实施“肉牛、肉羊、大鲵”三大产业发展带动战略,努力抓好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及蜜蜂品种改良,动物疫病防控,种草养畜,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和畜牧业项目建设,积极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和畜牧龙头企业,创新经营体制和发展模式,加快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把畜牧渔业建成我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任务目标:实现生猪出栏40万头,牛存栏达到10万头出栏2万头,山羊存栏达到5万只,出栏2.5万只,家禽出栏100万只,肉类总产量38200吨,发展大鲵10000尾,蜜蜂2000群,水产品产量1000吨,蜂蜜产量50吨,禽蛋产量3500吨,畜牧渔业产值6亿元,完成动物检疫费征收60万元。
二、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狠抓良种羊繁育场、良种牛繁育场、大鲵苗种繁育场、蜜蜂养殖协会的建设,确保良种羊繁育场按时建成验收,建成县内良种肉牛及大鲵苗供应体系。加强对现有畜禽良种场、蜜蜂养殖协会的扶持与指导,督促指导畜禽良种场按种畜禽生产规范进行良种繁育,确保生产的种畜禽合格。继续加大外二元母猪的推广,逐步建立外三元商品猪生产体系;充分利用人工授精、冷配等技术,抓好牛羊改良。根据需要,合理增设猪、牛、羊品种改良站点,不断增大猪、牛、羊改良面。加大良种禽的推广力度,逐步建立良种禽推广体系。加强科学饲养管理,合理搭配饲草饲料,做到“良种良料良法”相配套,增加优质高产畜禽品种比重,努力提升畜禽品种质量和优质品种覆盖面。
(二)切实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一是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全面落实好各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实现群防群控。突出抓好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好村级防疫员的作用,确保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二是强化畜禽免疫消毒。坚持程序免疫和集中免疫并重的原则,狠抓春、秋两季集中防疫和程序化免疫,推行动物免疫公开承诺服务制度、散养畜禽春秋集中免疫加月月补防的免疫制度,扎实做好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积极做好猪伪狂犬病、鸡新城疫、狂犬病等重点疫病的免疫。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应免畜禽的100%,免疫抗体检测合格率在70%以上,动物标识佩戴率达100%,畜禽死亡率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着力加强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和高温季节的消毒灭源,强化粪污和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消除疫情隐患。三是加强动物疫病监测。重点加强对畜禽主产区、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疫病的监测。四是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全面落实产地检疫和实施屠宰检疫,确保动物屠宰和产地检疫率达100%。五是切实做好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进一步健全应急体系和机制,完善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经费、物资储备制度。加强应急队伍培训,提高应急处置水平。一旦发生疫情,按照“早、快、严”的原则,做到反应迅速、指挥有力、处置得当。六是抓好动物检疫费征收,确保防疫员工作报酬。切实加大征收力度,确保全县60万元检疫费考核任务的完成。县政府将对乡镇征收情况进行考核,以60万元为检疫费算账基数,动物检疫费超出60万元的,超出部分的10%由县财政调控,剩余部分的70%返乡镇用于防疫工作及工作奖励、30%划县畜牧产业发展办公室用于防疫工作,对完不成算账任务的乡镇,从其它分成款中抵扣。
畜牧局项目办工作汇报
一年来,项目办工作在畜牧中心领导的关心下,在各站室的协力配合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和参谋助手职能作用,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目标,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服务理念,全面提升服务水平,狠抓各项目工作任务落实,使工作的开展与中心领导在决策上合谋,节奏上合拍,工作上合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保证和促进了畜牧中心项目工作快速高效运转,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内容,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年来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为主题。作为中心党员示范岗站室,严格按照示范岗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切实起到先锋带头作用。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抓好项目建设工作
在中心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项目办工作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抓好项目方案的上报和落实为重点,大胆创新,迎难而上,不断加大项目监管力度。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各项目实施点,及时解决各种问题,有效地促进了项目建设的进度,较好的完成了上级下达的项目任务。
三、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水务局三农工作总结
2014年,区水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以灾后重建、民生工程建设和“三农”工作为重点,一促进农民增收为基础目标,全力加快水利民生工程建设,全区水利事业呈现出发展加快、民生改善、管理加强、服务提升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全区水利事业的长足进步。现将我局2014年度“三农”工作汇报如下:
一、全面动员,全力以赴,加快推进灾后重建
水利灾后重建涉及11大类,39个子项目,规划投资49921万元。“4.20”11大类全面开工,“7.20”实现除水厂(因铜头引水水源计划明年启动)外38个子项目全部开工。现已完成投资10200万元,正努力克服汛期无法施工和征地难度大、阻工等因素奋力追赶进度,力争年底完成投资、项目“双过半”任务。
二、狠抓重点,创新理念,为“五个”创业绩
(一)以民生水利为重点,大力构建实力、和谐
一是加快水库建设。6月30日枢纽工程正式开工,现枢纽工程建设及移民搬迁有序推进。全年完成投资8500万元。二是农村饮水工程稳步推进。2012年中央预算内项目新建4处集中式供水站,完成投资280万元,解决0.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2013年中央预算内项目年底将全部开工;灾后重建项目罗绳水厂、和村供水站等十处供水站相继开工,其中罗绳水厂灾后重建项目,投资5504万元,创区单个集中式供水站投资新高,建成后可解决上中下里、北郊等乡镇包括旅游流动人口共计4.5万余人的饮水问题。现完成投资近700万元,主体工程将于2015年年底完工。三是重视名优水产养殖扶持。雅鱼养殖面积达54亩,年产量达60万斤;扶持大鲵养殖繁育基地7处,占地面积80亩,总投资超5000万元,成功繁殖大鲵8000尾,大鲵养殖量达4万尾。
- 上一篇:城镇贫困居民家庭情况范文
- 下一篇:答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