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选举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5 10:48: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村委会选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村委会选举意见
截止4月18日,**镇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全镇12个行政村依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委会班子,共选举产生村为主任12人,村委委员23人,其中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7人,新任村委8个,女委员数10人,达到法定规定。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把牢了“四个关”
一是把牢宣传发动关。为了使本次换届选举工作依法顺利进行,我们抓住宣传换届,在选民登记、村民组长确定、候选人提名、正式选举、当选名单批复等各个关键环节,我们都召开党政联席会议、村干部会议、选举委员会全体会议,把每个阶段环节的任务、要求通过村公告栏、黑白报等进行及时的宣传,做到人人知晓、人人关心、人人发动,为选举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
二是把牢组织领导关。全镇12个行政村每个村分别由一名副镇级以上领导干部任联村领导,全面协调负责选举工作,严格选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把关。同时,选派一名中层干部作为联村村长,配合联村领导和村选举委会开展各项工作,并明确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本次村委会选举的第一责任人。全镇上下形成了上下齐心、责任明确、各村具体运作的组织网络。
三是把牢选举程序关。在换届选举过程中,根据“一法两办法”规定,在第八届村民选举委员会的主持及换届选举联村工作组的监督下,严格按照村民代表推选办法,在推选工作人员、培训工作人员、按户推选村民代表等程序过程中,严肃纪律,按章办事。在整个选举过程中,发票、划票、清点票箱、公开唱票、宣布结果等各项程序充分到位,得到群众的高度认可和信任,体现了选举的规范、高效、依法。
四是把牢组织纪律关。为了防止可能出现宗族势力左右选举及各种拉票、说情、许诺等干扰选举的现象,我镇党委政府出台了强化选举纪律文件和换届选举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求制,积极预防机关干部和村干部参与到影响选举公正的活动中去,按照采取教育先行、处罚严明、确保秩序的原则,把好选举纪律的每一个关口,本次选举工作中,做到了程序、纪律双到位,使选举工作稳定顺利。
目前,在选举工作顺利结束后,我们将组织新一届的村委成员进行培训,努力使它们尽快适应岗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成为山区奔小康的骨干力量。
对当前中国农村村委会选举情况的分析
——对当前中国农村村委会选举情况的分析
去冬今春以来,全国多数省份进行了或正在进行新一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根据我们对近期以来的换届选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认为,各级党委、政府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给予了高度重视,领导方式趋向规范化和科学化;民政部门在推进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上积极总结经验,推动创新;村委会选举竞争程度提高,自主竞选的法律和政策空间明确,选举正在进一步深入。尽管还存在大量现实而棘手的难题,然而,总体而言,当前的村委会选举的基础性和结构性的工作机制已经基本形成,村委会选举的发展则面临更深层次的提升和转型。
如何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而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自主自治力量,选好当家人的村委会选举则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我们将分别对近年来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基本情况和经验、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概括分析,并针对这种状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村委会选举的基本情况和经验
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并正式颁布以来,村委会选举进入一个法律规范期和平稳运作期。从各省情况来看,通过选举,广大农民选择出了一批德才兼备、年轻有为、能力较强、经验丰富、能够引导农民致富建设新生活的优秀人才进入村委会班子。村委会选举开始成为农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事,不少地方的农民开始切实实践这一政治参与渠道,草根民主与草根群体联系变得日渐紧密和制度化。概括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党委、政府领导和指导村委会选举的驾驭能力提高,依法依规操作成为主流认识和行动指南;第二,选举竞争性逐渐加大,干部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转变为现实的行动,有利于引导、规范竞选的制度空间得到拓展;第三,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在现有政策法规的框架内进行了大量积极的、极具价值的制度创新。
第一、党委、政府科学领导或指导村委会选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经过前几届村委会选举的演练,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对于村委会选举的意义和严肃性的认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因此,在领导或指导村委会选举方面,党委、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化的方式推进选举,使得工作的规范性和驾驭选举的能力极大提高。首先,在组织领导上,建立起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民政实施、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各省委、省政府一般在选举年中都把村委会选举工作纳入本年度的省委、政府的重要工作计划,建立起各层级主要领导负责牵头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领导机构等推进工作。其次,突出抓好选举前的调研工作,把握农村基层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变化,从而有针对性的出台选举工作通知和选举方案。近几年,通过调研把握社会变化,成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措施。不少地方不仅领导组织基层调研,还借助学术单位联合开展调研,共同商讨应对方案和预案,取得良好的效果。再次,宣传发动和试点、培训工作制度化,既使得换届选举的法律法规深入人心,调动了村民依法参与选举的热情,又确保了选举指导人员能够依法依规办事,在充分把握当前农村社会的重难点问题和基本形势的基础上,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的推动工作。最后,普遍建立选举督查和信访机制,运用多种形式强化督查力度,纠正违法选举的问题,接受村民的信访,确保对选举进程的有效监控。另外,各地建立的村委会选举信息反馈系统等,也极大的增强了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对于选举工作的有效领导。
村委会选举程序探究论文
内容摘要:在对浙江省几个地方持续3-5年乡村调查的基础上,对村委会选举过程中选民资格确认和竞选两个环节作了社会学分析,认为之所以在选举实践中出现各种问题,并不完全是技术层面,即相关法律、法规的原因,我们还需要从其他视角,如社会学、政治学的视角分析之,发现其背后深层次的因素。面对深层次因素,必须规范村委会的选举。
主题词:村委会选举程序社会学分析浙江省
马克思·韦伯曾经指出,两种不同的观察方式可能提出完全不同的问题,使法律理论的、思想的“法律制度”与实际的经济行为的整体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因为两者处于不同层次上:一种制度处于思想应该适用的层次上,另一种制度则处于现实发生的事件的层次上。如果说尽管如此,经济制度和法的制度处于极其密切的相互关系之中,那么这时恰恰是法的制度不是按法学的意义来理解,而是按社会学的意义来理解:即作为经验的适用。这时,“法的制度”不是意味着一个逻辑上可以“正确”阐发准则的整体,而是人的现实行为实际动机的总合。①
韦伯的观点在中国村民委员会选举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中得到印证。自1998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施办法》、《选举办法》和民政部的部门规章相继出台,为村委会选举提供近似完备的法律程序和技术保障。但是在“热闹”的选举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许多意料不到的、不能用法律制度和选举技术来解释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绕过法律,按社会学的意义来解释这些现象。
本文将运用作者在1998—2003年期间(以2002浙江省村委会换届选举材料为主)乡村调查取得的材料,着重对选民资格确认和竞选这两个选举环节进行社会学分析,希望能为相关部门寻找解决方法提供另一种角度。
一、对选民资格确认环节的社会学分析
赛驰村委会选举中的选民行为分析
一、引子
通过对各种网络资源的考察,我发现关于新农村建设、村民自治、村委会选举的文章多如牛毛,但是要么是执政党宣传部的麻醉药,要么是知识精英与政治精英寻租交换的产物,还有一些是青年学生的愤青之作,剩下的就是我们的无病呻吟了。总而言之,理论体系鲜明、见解独到、立场理性中立、能对农村的发展与进步提供指南性作用的文章极少。在进行了深思熟虑后,我将所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了村委会选举,同时将我所一直作为政治学上的基本理论信仰的公共选择理论作为了分析的视角。
二、分析体系与资料收集方法
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以现代经济学分析民主立宪制政府的各种问题的学科,但是这次我也借用它的理论体系来分析中国农村村委会选举中问题。它在传统上是属于政治学的范畴,西方学界更为普遍的称呼则是“政治经济学”,由于我们国家已经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称为政治经济学,出于对既成现实的尊重,所以大陆学界直接将其英文“Publicchoicetheory”翻译后称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研究选民、政治人物、以及政府官员们的行为,假设他们都是出于私利而采取行动的个人,以此研究他们在民主体制或其它类似的社会体制下进行的互动。公共选择理论也采用许多不同的研究工具进行研究,包括了研究对效用最大化的局限、博弈论、或决策论。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方式很大一部分是根基于实证分析的方法上(这是什么);但却是将此作为研究规范(这应该是什么)的工具,以探索问题的所在点、并研究如何在宪政体制内改善这些问题。公共选择理论提出的主要公式之一是理性选择理论,假设人们的行为都是出自从有限的可用手段里挑选达成目标的途径。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在经济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消费者(需求者)和厂商(供给者),在政治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选民、利益集团(需求者)和政治家、官员(供给者)。在经济市场上,人们通过货币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大满足的私人物品;在政治市场上,人们通过政治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政策法案和法律制度。前一类行为是经济决策,后一类行为是政治决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主要是做出这两类决策。该理论进一步认为,在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上活动的是同一个人,没有理由认为同一个人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上会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动机进行活动,即在经济市场上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在政治市场上则是利他主义的,自觉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同一个人在两种场合受不同的动机支配并追求不同的目标,是不可理解的,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这种政治经济截然对立的“善恶二元论”是不能成立的。公共选择理论试图把人的行为的两个方面重新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或理论模式,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基本假设来统一分析人的行为的这两个方面,从而拆除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学和政治学这两个学科之间竖起的隔墙,创立使二者融为一体的新政治经济学体系。
村委会选举探讨论文
正如经济体制改革在我国农村先行一步一样,民主化进程也是在文化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先行了一步。农村的村民自治是农民自己的创造,它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将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村民委员会选举作为村民自治的核心与关键,无疑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但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运行的过程中总会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和理想状态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根据笔者的调查分析,发现当前影响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因素主要是:行政干预、家族、经济利益等,本文拟就这几个方面及对策作一粗浅的分析。
一、行政干预因素
根据《法制日报》2002年2月18日报道,2001年12月7日江苏宿豫县皂河镇阎集村举行第6届村委会换届选举,镇党委副书记带队监督选举工作。候选人中陈翔以高票853票当选村委会主任,另一个候选人孙庭院仅得408票而落眩12月12日,镇党委撤销陈翔村委会主任职务,任命孙庭院为村委主任。此事造成很坏的影响。值得欣慰的是此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过问与调查下,已得到圆满的解决。
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此类乡镇干部干预村委会选举的事例很多,这只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据统计,在村民选举中,特别使群众不满的是一些乡镇党委、政府受“人治”意识的影响,随意对村委会选举工作及村民民主权力进行干涉;操纵村委会选举过程,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村民,使村民的选举权流于形式;或违反法定程序,撤换任期未满的村委会成员,侵犯选民的罢免权;更有甚者,有些乡镇不经民主选举,强行任命村委会成员。以上这几种情况的产生有复杂的深层次的原因,最基本还是传统思想、制度和经济利益方面的原因。
传统“人治”思想的影响。一般说来,自秦汉以来直到清末,县是最基层一级地方组织,由于其行政职能简单,没有必要在乡级设立行政机构,而只在村级设一替县政府“勾摄公事”的职役人员。直到民国时期,始在乡级建立行政机构,时称乡公所或镇公所,但是其行政职能也十分简单,主要替上级政府催征赋税和征兵以及维护地方治安[1]。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对村一直实行行政控制的制度,尤其是时期对村一级的控制更加严密,在公社和大队之间是一种非常强的行政关系。从以上行政管理的历史演变过程可知,村民自治以前中国的政府管理基本上是处于“人治”的环境之中。“人治”文化源远流长,“权大于法”的观念根深蒂固。这种传统文化思维影响着社会的每一阶层,包括掌权者和普通百姓。由于“思想支配行为”,以致造成村委会选举过程中行政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权责影响。国家对乡村的管理要通过乡村来实现,由此赋予村民委员会天然的行政功能,正因为如此,实际上村委会扮演着办理政府事务和村民事务的双重角色。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交叉压力,使村委会政务和村务相互冲突,行政权和自治权相互博弈。在博弈中“村民委员会双重角色存在内在的紧张……行政干预往往占上风……因为与行政权力所拥有的强大组织和强制资源相比,分散的农民力量实在太微不足道了。这也正是强大的行政干预会造成自治效能弱化,许多村民委员会只是基层政府附属物的重要原因”。[2]现实中,我们形式上建立了一套法规完整、结构具备、人员落实的村委会自治组织,但在治理上仍是过去传统的行政命令管理模式。据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徐勇、张厚安两教授统计分析,目前这类行政化村占全国村庄总数的60%以上。由此可见,行政权与自治权划分不清也是导致行政干预的一个重要因素。
村委会选举存在问题研究论文
正如经济体制改革在我国农村先行一步一样,民主化进程也是在文化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先行了一步。农村的村民自治是农民自己的创造,它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将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村民委员会选举作为村民自治的核心与关键,无疑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但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运行的过程中总会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和理想状态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根据笔者的调查分析,发现当前影响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因素主要是:行政干预、家族、经济利益等,本文拟就这几个方面及对策作一粗浅的分析。
一、行政干预因素
根据《法制日报》2002年2月18日报道,2001年12月7日江苏宿豫县皂河镇阎集村举行第6届村委会换届选举,镇党委副书记带队监督选举工作。候选人中陈翔以高票853票当选村委会主任,另一个候选人孙庭院仅得408票而落眩12月12日,镇党委撤销陈翔村委会主任职务,任命孙庭院为村委主任。此事造成很坏的影响。值得欣慰的是此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过问与调查下,已得到圆满的解决。
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此类乡镇干部干预村委会选举的事例很多,这只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据统计,在村民选举中,特别使群众不满的是一些乡镇党委、政府受“人治”意识的影响,随意对村委会选举工作及村民民主权力进行干涉;操纵村委会选举过程,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村民,使村民的选举权流于形式;或违反法定程序,撤换任期未满的村委会成员,侵犯选民的罢免权;更有甚者,有些乡镇不经民主选举,强行任命村委会成员。以上这几种情况的产生有复杂的深层次的原因,最基本还是传统思想、制度和经济利益方面的原因。
传统“人治”思想的影响。一般说来,自秦汉以来直到清末,县是最基层一级地方组织,由于其行政职能简单,没有必要在乡级设立行政机构,而只在村级设一替县政府“勾摄公事”的职役人员。直到民国时期,始在乡级建立行政机构,时称乡公所或镇公所,但是其行政职能也十分简单,主要替上级政府催征赋税和征兵以及维护地方治安[1]。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对村一直实行行政控制的制度,尤其是时期对村一级的控制更加严密,在公社和大队之间是一种非常强的行政关系。从以上行政管理的历史演变过程可知,村民自治以前中国的政府管理基本上是处于“人治”的环境之中。“人治”文化源远流长,“权大于法”的观念根深蒂固。这种传统文化思维影响着社会的每一阶层,包括掌权者和普通百姓。由于“思想支配行为”,以致造成村委会选举过程中行政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权责影响。国家对乡村的管理要通过乡村来实现,由此赋予村民委员会天然的行政功能,正因为如此,实际上村委会扮演着办理政府事务和村民事务的双重角色。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交叉压力,使村委会政务和村务相互冲突,行政权和自治权相互博弈。在博弈中“村民委员会双重角色存在内在的紧张……行政干预往往占上风……因为与行政权力所拥有的强大组织和强制资源相比,分散的农民力量实在太微不足道了。这也正是强大的行政干预会造成自治效能弱化,许多村民委员会只是基层政府附属物的重要原因”。[2]现实中,我们形式上建立了一套法规完整、结构具备、人员落实的村委会自治组织,但在治理上仍是过去传统的行政命令管理模式。据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徐勇、张厚安两教授统计分析,目前这类行政化村占全国村庄总数的60%以上。由此可见,行政权与自治权划分不清也是导致行政干预的一个重要因素。
村委会选举观察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是对湖北荆门市近20个村的村委会选举观察的理论总结。文章认为,引起学术界和政策部门广泛关注的村委会选举,不仅决定于国家与农民的关系状况,而且决定于村庄本身的状况。特别是村民与村民之间的关系、村庄非体制精英、作为体制精英的村组干部与非体制精英的关系等,构成了决定村委会选举和村级治理的主要村庄基础。本文试图通过对决定村委会选举的村庄原因的描写,刻画出荆门农村处于转型期的村庄性质,由此理解荆门农村的村委会选举和村级治理,并以此构成理解当前转型期乡土中国这一宏大目标的一个部分。
关键词:村委会选举村级治理村庄性质非体制精英荆门
一、讨论策略
选举当然不止是场面上的那些东西。假若我们不只是关心当前村委会选举是什么样子,而且关心村委会选举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话,我们几乎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到国家与农民关系这个村庄之外的关系和村庄选举的社会基础这个村庄之内的关系中去。当前学术界特别是学界和政策研究部门仍然主要集中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讨论村庄选举,对村庄选举的社会基础的研究相对不足。
讨论村庄选举的社会基础即村庄选举何以在村庄之内呈现出既有状态,必须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对村庄选举的状况有一精确描述,最好对选举有一历时性的描述,观察历届村委会选举的状况,第二,将村庄选举扩展到村级治理这一更为广泛的领域,观察村级治理本身的特征,第三,观察村庄内部的各种关系,以解释诸如在选举和村级治理中发现的特殊事实。以这种视角来观察选举,则每个村庄的选举都是特殊的选举,选举成为村庄治理中的焦点性事件,这一焦点性事件构成了凸显村庄性质的东西,同时又正是通过对焦点性的选举事件和村级治理中的其它焦点性事件的讨论所发现的村庄性质,可以成为解释村庄选举状况的特殊理由。
因为关注村庄性质的讨论,事实上已远远超出对村庄选举本身的关注,而将关注焦点扩展到村级治理诸多方面。1999—2000年,我们先后在荆门农村观察近20个村的村委会选举,其后多次返村调查,认为荆门这一中部地区农村具有大致相同的特征,我们称之为缺乏分层与缺失记忆型村庄[1]。荆门市域村庄性质讨论暂时放一下,我们先来讨论如何深入到对村庄选举社会基础的考察上。
浅析农村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村民自治及其村民选举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指导、为依据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赋予了农村居民参与选举村委会的民主权利。村委会选举作为村民自治的核心和基础,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实践中仍存在着种种问题。我通过前段时间对成都市安靖镇方桥村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的观察,在看到基层民主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发现了村民选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些问题做出分析,尝试性的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村民自治基层选举公正利益
一、选举情况概述:
方桥村位于位于安靖镇的西北部,占地面积2800多亩,全村共有10个生产队(社),总人口2600余人,其中,本地人口占80%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城郊村。
2007年10月25日至11月22日,方桥村举行了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全村具有选民资格的选民有2235名,约占全村人口的85.7%,共选举出村委会主任1名,村委会委员2名。此次村委会选举的过程也经历了几个重要的步骤。
首先,上届村委会在开始这次村民选举的过程之前,专门成立了村委会选举委员会,由上届的村委会成员、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组成,负责筹划和组织这次选举活动的全部过程。
县村委会选举活动的发言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县第六届村(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会议,部署村(居)民委员会统一换届选举工作,会议要求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进一步加强我县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刚才,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刘建英同志对换届选举工作进行了部署;等一下,县委书记黄建平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从人大工作的角度,就搞好这次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意义
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村(居)民委员会是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立法的目的是要加强村(居)民委员会建设,促进城乡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上述表述,一是明确了村(居)民委员会的性质是村(居)民委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二是明确了它们运行的机制是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是明确了它们的任务是“促进城乡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这充分说明村(居)民委员会这两个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如果村(居)民委员会组织不健全、不得力,运行机制和民主管理制度不完善,势必会严重影响到我县城乡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而搞好村(居)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正是加强村(居)民委员会自身建设的关键和基础。只有通过依法组织城乡居民和村民进行民主选举,选出城乡居民、村民满意的村(居)委会班子,才能在健全基层自治组织自身的基础上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因此,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应当高度重视这次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证这次全县村(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在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过程中,县、乡人大应做的工作
《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村委会的换届选举由省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日常工作。”《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第八条也规定,“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按市、区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的部署,在当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指导下,由选举领导小组组织进行。选举领导小组人选由居委会提出,当地街道办事处批准”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应做的工作就是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和《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本法的实施,保障村民依法行使自治权利”。“监督政府组织实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听取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贯彻本办法的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受理村民及有关方面举报,总结推广实施本办法经验”。办发[]31号通知要求,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整体上建立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体制和机制。
小议村委会选举调查及问题研究
摘要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实现村民自治的重要途径。河南省基层村民选举已经进行了五届,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也同样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课题组通过走访河南省南阳市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对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问题进行了解,并分析选举中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完善村委会选举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村民委员会选举;海选;宗族势力;对策
我们调查组对河南省南阳市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情况进行了调查,搜集到了由南阳市人大,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提供的大量文件材料,此外,我们走访了南阳市的多个县的乡村,其中主要选择了南阳市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县进行调查:山区县:桐柏县、西峡县、南召县;平原县:方城县、唐河县、邓州市、宛城区、卧龙区总共8个县市进行调查。选择这几个县作为调查对象是由其各自的经济状况和地理环境决定的。
一、河南省南阳市第五届村委会选举的特点
南阳市本次的基层村委会选举中,与以往的选举相比,有许多新的特点:
(一)村委会候选人由民主投票“海选”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