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主任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5 10:02: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村民主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村民主任述职述廉报告
根据镇党委的通知,要求我对20*年上半年以来执行廉洁自律情况,履行工作职能、对分管范围内廉政建设抓落实情况等进行述职述廉。下面,我根据要求就个人勤政廉政情况汇报如下:
本人胡虎林,现任双林村村主任,自担任村主任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带领全村群众奔小康,为壮大集体经济,改变村容村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村经济快速发展兢兢业业,不辞辛劳。
一、本人作为村委会主任,主要是负责行政村里的日常事务,本人能积极配合村党支部开展村里工作,服从服务于班子集体工作的目标,团结带领村委会成员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管理村务。平时从来没有收受、索取服务对象的钱物和接受村务处理过程中的礼物。在开展各项行政工作期间,我们本着公平、公开、透明的原则,耐心做好社员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工作效果得到了全体村民的一致肯定。
二、上半年以来本人廉洁自律执行情况。
能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把为民服务,致富一方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按照镇党委的有关要求,能经常性学习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不断增强自律意识,以此端正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正确对待权力,认真履行好村委会主任职责。做到制度之内“不缺位”,制度之外“不越位”。切实履行好自己肩负的工作职责。对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有了较大投入,但这些项目的实施,都经过集体讨论、科学决策,充分发挥民主权利,有效避免了违纪违规行为发生。作为个人来讲,也能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上半年以来,没有违反廉政规定和制度的行为。本人从来没有利用职务为家庭谋私利,没有拿过村里误工以外的任何补贴。在村内事务活动中由本人经手的事务,一律经党支部集体研究同意,本人不自作主张。对分管范围内的廉政建设能抓好落实,我与村内的一些同志经常进行思想交流,互相鞭策,互相促进。在财务工作管理方面,做到严格把关,对每一笔支出发票都认真审核,对一些不和理的开支不予报支,凡办公费用先与书记商量后,再严格把关,杜绝了违纪违规事件的发生。
三、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积极配合党支部做好工作。
村民主任各项建设先进事迹材料
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村村民主任××同志,多年来在村党委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团结带领村委会一班人,秉承“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理念,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为××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一、执行政策不走样,实现目标不含糊。
××村地处××镇中部,是××镇工业园建设的中心,近5年来,镇工业园累计共在××村征地22个组,1000多亩,50多批次,分配资金4000多万元,涉及人口2700多人,进入基本生活保障人口185人,拆迁150多户,迁坟1000多座,如此高密度、多批次、广覆盖的征地拆迁和资金分配工作,堪称××镇之最,对他也是严峻的考验。为了全面完成上级的工作任务,同时又能做好老百姓的工作,他带领村委会一班人对上吃透精神,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土地承包法》中关于土地征用的规定,弄懂上级政府相关的系列文件精神,对下深入调查研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论严寒酷暑经常起早摸黑,深入农户开展地籍调查、房产评估、陆上附着物登记、人口核实、土地丈量、政策宣传、群众沟通、召开代表会议等等大量艰苦繁琐的工作,创造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几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因为征地、资金分配而引发的群访、集访事件。为企业迅速投产达效,为××工业园的快速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赢得了政府的肯定和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在做好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同时,他还出色地完成了村委会任期目标以及各年度计划,全村三业总产值、人均收入、村集体固定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17.2亿元,8950元,85万元,增加到2008年底的38亿元,13800元,150万元,村固定资金净增1000万元,各项工作均在全镇前列。2006年,创建成为扬州市“全面小康建设先行村”,邗江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2007年通过江苏省“卫生村”复查,创建成为江苏省生态村,2008年创建成为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江苏省民主管理示范村,扬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二、把集体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建设。
村民主任先进事迹材料
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村村民主任××同志,多年来在村党委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团结带领村委会一班人,秉承“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理念,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为××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一、执行政策不走样,实现目标不含糊。
××村地处××镇中部,是××镇工业园建设的中心,近5年来,镇工业园累计共在××村征地22个组,1000多亩,50多批次,分配资金4000多万元,涉及人口2700多人,进入基本生活保障人口185人,拆迁150多户,迁坟1000多座,如此高密度、多批次、广覆盖的征地拆迁和资金分配工作,堪称××镇之最,对他也是严峻的考验。为了全面完成上级的工作任务,同时又能做好老百姓的工作,他带领村委会一班人对上吃透精神,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土地承包法》中关于土地征用的规定,弄懂上级政府相关的系列文件精神,对下深入调查研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论严寒酷暑经常起早摸黑,深入农户开展地籍调查、房产评估、陆上附着物登记、人口核实、土地丈量、政策宣传、群众沟通、召开代表会议等等大量艰苦繁琐的工作,创造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几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因为征地、资金分配而引发的群访、集访事件。为企业迅速投产达效,为××工业园的快速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赢得了政府的肯定和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在做好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同时,他还出色地完成了村委会任期目标以及各年度计划,全村三业总产值、人均收入、村集体固定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17.2亿元,8950元,85万元,增加到2008年底的38亿元,13800元,150万元,村固定资金净增1000万元,各项工作均在全镇前列。2006年,创建成为扬州市“全面小康建设先行村”,邗江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2007年通过江苏省“卫生村”复查,创建成为江苏省生态村,2008年创建成为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江苏省民主管理示范村,扬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二、把集体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建设。
村民自治不是人治
一是穷人治村好、还是富人治村有利的争论是滑稽的
人有贫富之分、男女之分、老少之分、善恶之分、利他利己之分……;一个人也许在一定的场合和时间表现出善,在另外的场合和时间表现出恶;此时此地可能表现出利己,而在彼时彼地可能表现出利他。那种动不动将一个复杂而多性的人简单地抽象成“富人与穷人”进行对立的比较是“非此即彼”的“极端思想”的反应,这样比较所得出的结论其实是滑稽的,就像讨论是男人治村好还是女人治村有利一样的滑稽。
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自己家里很穷,但把村子的公共服务搞得很好、百姓也很富的典型;我们也可以找到自己家里很富,但把村子的公共服务搞得很差、百姓也很穷的典型;村长个人家庭的贫富和村子整体的好坏有多种组合。中国村子很多,情况各不相同;中国人很多,什么样的人都要;没有哪种“理想模式”适合于千差万别的村情和人性。重要的是村子里的人能够根据具体的村情和人情,充分参与并自主、自由的行使他们的选择权利(包括罢免权)、管理权、决策权、监督权。村子里的人选择谁做村长、赋予村长多大的权利是村民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做主就好。只有主权在村民,富人和穷人都可能当好公仆;如果主权不在村民,谁能保证富人和穷人都不成为恶人呢?
有人说:“富人治村”是农村的一种典型的精英型治村现象。我对此观点实在不敢认同!富人就是典型的精英?穷人就是典型的“平庸”?德国总理也相对贫穷,他是不是精英呢?中国90%以上的人都不富裕,难道90%的人都是典型的平庸吗?财富不应该是“精英”的代名词,富人更不能天然具有“治村”的优势,治家和治村(村民自治)不是一回事,认为治家行就可以治好村的观念其实就是专制思想的延续,而村民自治的头号死敌就是所谓的精英进行的“精英专制”。
二在现有的村民自治制度和村民自治环境条件中,村长不出问题就是不正常
现在村民自治制度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如:村民自治的经济基础是什么?土地村社集体所有是村民自治的经济基础吗?现在的土地是真正的村社集体所有吗?村社集体是维护农民土地产权的组织吗?在村社内部,村民的土地产权是如何实现的?如何才能保护农户的土地产权?这些很根本性的问题,在农村,特别是义乌、温州这样发达的农村基本没有与时俱进的制度规定。出现纠纷,法院和政府往往是久拖不决。再如,村主任有多大的权利?村主任应该怎么合法行使权利?村民怎么约束和罢免村主任?村主任与村内集体经济主体是什么关系?村主任与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大会、党支部、团支部、妇联会、老人协会等是什么关系?除了民主选举之外,什么叫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决策、监督的运作机制和实现形式是怎么的?这些最基本的问题,都不是十分明确,最糟糕的是即使明确在纸上了,实际情况往往绝大部分村主任和村民都不清楚如何运行和实施。再如:村民自治是民主政治,民主自治是以村民高度组织化为基础的,我们现在的村社内部,党支部、团支部、妇联会、老人会等等社区组织都民存实亡,没有充分组织化的民主自治,一般会容易贿选,也容易演变成少数人的专制或大家族对小家族的专制。专制一般是与腐败相连的。
两委工作交流
实施“****”工程,重点难点在农村。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正确处理村“两委”关系,着力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组织体系,是提高党在农村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部分村“两委”存在的问题
1、“两委”关系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一是相互对立,即党支部和村委会互不服气,明争暗斗,各管各的事。一些村委会和村党支部比大小争权力,有的村委会主任、甚至一些群众认为,村委会主任是全体村民选的,党支部书记是党员选的,书记管党务,主任管村务,“两委”变成两驾马车。有的村党支部放松了在村级组织中的领导责任,疏于过问村务。二是领导关系错位,各唱各的调。村“两委”大事不讨论,小事不商量,遇事推诿、扯皮,影响村级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的村村主任和支部书记各讲一套,对村的经济发展思路不清晰,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干脆埋头自家事业,无心村里工作。三是各拉各的人。有的村委会“两委”选举,由于掺杂着家族、帮派、姓氏、自然村落等因素,选出的村“两委”干部造成了拉一帮人、造单方福的局面;还有的村主任竞选时迎合一些群众的不正确心态许诺,当选后为兑现承诺,亦不顾乡、村大局,不惜损害与村党支部间关系的协调,办事不公、拉帮结伙随之产生。四是双放双让,即党支部和村委会都不能认真履行职责,相互推诿,放弃工作,致使村里无人管事。
2、“村官”和村民关系不协调。实行“村改委”后,有些“村官”和村民往往忽视权利与义务的平等关系,以各自角度出发,一味片面强调自身利益和民主权利的争取,忽视自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造成了局部干群关系紧张的局面。
3、“村官”的自治能力与自治要求的关系不协调。由于村级自治体制与县乡行政管理体制不接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工作模式仍处于主导地位,村级组织在工作中还是以执行行政命令和计划指令为主;另一方面,村民委员会集体经济脆弱,干部素质偏低,管理粗放,带领群众调整结构、增加收入的意识和能力不高,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没有钱就不办事的现象依然存在,导致自治能力与自治要求的关系不协调,离规范化的自治运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综合素质不高。或偏听偏信、固执已见,容不得不同意见;或为一已私利,滥用职权,不允许批评监督;或闭目塞听,我行我素,目无法纪,立山头、拉帮派、闹意见,不团结;有的认识水平领导水平不高,有的对村两委工作职责的法律和政策理解不够,仅凭旧观念、旧习惯办事,不懂得凭法律、凭制度办事,村两委的矛盾冲突也就在所难免。
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出现新特点
蒙自县第二届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选举产生了群众满意的村级“两委”领导班子。全县共选出村级“两委”成员864人。其中,村委会主任86人,副主任94人,委员308人,村党总支委员会成员471人,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党总支书记、副书记交叉任职的96人。
——“海推”提名。村民委员会正式候选人由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提名,实行“海推”直选,党总支书记和委员实行“两推一选”。全县86个村共推选出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候选人753名,每个职位差额1人,488人被依法选举为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确定党总支委员会正式候选人564名,并等额确定村党总支书记候选人,党总支委员职位差额1人,有471人当选为村党总支委员会成员。通过推行“海选”推选正式候选人,真正把提名权完完全全交给选民,充分保障了村民的民主权利,进一步增强了村民的民主意识。
——巡回演讲。经民主推选产生的村委会主任和副主任候选人,各县均采取集中演讲或巡回演讲的方式,向选民进行竞职演讲。全县353名候选人进行了竞职演讲。通过竞职演讲,增进选民对候选人的了解,确保了得票的相对集中,增大了选举一次成功的系数。全县一次选举成功率达85%。
——交叉任职。在换届选举的时间安排上,采取村委会、村党总支同步交叉进行的方式,根据各村实际,使村党总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比例有了新的突破,村“两委”班子成员兼“八大员”和村民小组长。全县有9个村委会实现了党总支书记、村主任“一肩挑”,有400余名“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一肩挑”避免了因书记、主任分设而引起的诸多矛盾,提高了工作效率,杜绝了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解决了村级“两委”长期无报酬的问题,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村民自治的积极性,还减少了行政成本,全县一年可减少支出30万元。
——从选票看变化,群众参与热情提高。第二届村级“两委”换届选举更广泛地扩大了群众民主,广大群众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群众就明明白白地感觉到了:这次是真正地实行了民主,村委会成员正式候选人由村民选举委员会在征求村民代表的基础上,确定采用“海推”或联名直接推荐。据统计,本次选举应参加选民有174540人,实际参加的选民有167633人,参选率达到了96.8%,比上届高出了2个百分点。群众高兴地说:“过去选举是群众‘做样子’,这次是群众‘定帽子’,真正体现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从民心看变化,依法选举成功率提高。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教育了干部群众。首先,“两推一选”推倒了干群“隔心墙”,使群众心气顺了,干部底气足了。其次,推行“两推一选”、“交叉任职”和大范围的推行“海选”,使村干部普遍感到,自己是全村群众推选出来的,责任感、荣誉感更强了,决心更大了。同时,增强了群众当家作主意识,促进了村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农村公共事务的日常管理机构及其活动
沙湾村的日常管理机构及其活动.
在对沙湾村进行调研中我们发现该村实行的是村支部加村民委员会的管理制度。这项制度在我国农村的公共事务管理中普遍存在。从狭义上来看该村的民主管理机构是村支部与村民委员会。这两个机构负责全村的公共事务管理。从广义上来看村民民主管理机构包括:组织领导机构,议事决策机构,民主监督机构和其他机构。而村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属于其中的组织领导机构。村支部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村支部的主要负责人是村支部书记。村支书的产生是有上级党组织提名,在党内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沙湾村设书记副书记各一名,村书记除了全面负责村务工作之外还要负责党务管理工作。在安靖镇,各个村每季度一次党员大会,原则上由全体党员同志参加。通过开会的方式讨论决定全村的重大事项,听取支书的工作报告提出整改方针及意见,制定该村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半月一次支部委员会。半年一次民主生活会。半年一次党员培训。半年一次推荐积极分子。一年发展一个党员。每月依次党务公开。每个村的支部书记每周一上午都要到镇里开一次集体会议,主要内容是向镇党委汇报工作,反映问题以及听取本周的工作安排。会后各个村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一个时间组织村支部召开会议传达本周的工作安排。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机构,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委员会的职能是:(1)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2)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维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承包经营户、联户或者合伙的合法的财产权和其他合法的权利和利益。(3)村民委员会应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教育和推动村民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维护村民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发展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促进村和村之间的团结、互助,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沙湾村是由新生村和原沙湾村在2005年合并而成,总户1020户,总人口2930人。其中外来人口就有1000多人情况较为复杂,村公共事务管理工作较为困难。因此,该村村民委员会由7名村干部和一名联防主任组成。鉴于现在的沙湾村由两个村合并而成,为了平衡两个村村干部的利益,使之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沙湾村在村干部的选用上才取了灵活的方法。如,现目前的沙湾村主任和副主任从前沙湾村和新生村的主任和副主任中选举产生。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由合并村而产生的干部去留问题。在现在的村干部由前两个村的村干部组成,这就避免了由于合并村而村干部由某一个村的代表组成的现象,平衡了两个村的利益,有利于与村干部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新村的和谐发展,村民合法利益的保障。在村委会会的委员中除了有正副主任之外还包括妇女主任和文书他们都是又选举产生。妇女主任主要是开展农村的妇女工作,如,计划生育工作,组织妇女进行一定的技能培训,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至富引导,扶贫助学以及组织劳务输出等等。村委会中文书主要负责村里面的收支,结算,分配等业务,并定期向村民公布。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沙湾村有自己的村委会办公室。原则上要求村委会的每名干部都要到办公室值班处理日常的村务以及农民的上访问题。但是根据《村民自治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不脱离生产,即村民委员会成员也要从事自己家庭的农业生产,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村民委员会成员也有自己的土地,因此在现实中沙湾村并不是每一位村民委员都按规定去值班。沙湾村村民委员按照村民居住状况将全村分为若干村民小组,设小组长一名,小组长由村民小组会议推选。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管理工作,以及协调解决小组成员之间的纠纷,在村公共事务管理中就形成村委会加村民小组长的分层管理制度。这有利于更直接地反映基层农民的意见,更有效地对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因地制宜,更好地解决自身的问题。
由于安靖镇地处城郊结合地带,这里的人口组成不仅有本地常住人口更多的还有外来人口。因此该地不仅是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城镇更是一个城乡矛盾突出,治安问题突发地。为解决治安问题,创建平安镇。安靖镇政府在下属各个村设立了治安联防队,这一机构完全是根据当地的特殊情况以及现实需求而设立的。该机构属于镇综合办派出机构。由于沙湾村面积较大,因此设立了两个警务室共十五个巡逻队员。其中本村人至少占总人数的6人,并要求至少有8人为专职。巡逻队员的人员来源主要是退伍军人以及各个组上的骨干。要求是24小时值班,无节假日,实行轮班制,要第一时间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维持当地的稳定。在硬件上各个巡逻队员都配备有警棒,手电,头盔,整个队还拥有几辆供巡逻用的摩托车。警务室设在村委会的办公楼里。所有队员的费用包括设备,住宿,工资都由村里自行承担。在软件上,该村通过一系列的制度保证该机构的正常运行。如,《治保巡逻中队队员行为准则》,《治保巡逻中队日常管理规定》,《治保巡逻中队工作制度》,《治保巡逻中队八项纪律》,《治保巡逻中队长、副队长职责》。该队从2005年成立到现在解决了各类经济纠纷,民事纠纷,征田纠纷,赡老纠纷等。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坚持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后,村级民主治理逐步深入,村民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在目前村民自治的政治环境中,坚持党的核心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同样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强化党的执政职能的非常重要的方面。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任何实践,必须有利于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巩固,而决不能是相反。村民自治建设要沿着健康理性的道路坚持并发展下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好基础并创出经验,党就必须切实履行起执政党的职能,就必须对村民自治工作切实起到动员、教育、组织、引导和协调的领导作用。联系到农村实际,就是要坚持村党组织在村级组织中的核心地位,坚持村党组织对农村社会政治、经济等各项事务的领导,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现阶段村民自治中党组织作用发挥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实行村民自治,是推进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作为党实施依法治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意义十分深远。有人把“村民自治、包产到户、乡镇企业”称作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在农村取得的三项突破,也历来被视为农村改革的重大成就。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的目标任务。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村级组织建设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村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两委”班子不和谐,村民自治存在着盲目性,法制化、规范化、民主化程度不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农村基层社会民主建设的进程。
(一)、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之间关系在理论上和现实中的差距。
*年11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第二、第三条分别规定了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地位与作用:“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该条例对村党组织的主要职责进行了详细规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村党员大会的决议;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领导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搞好支部委员会的自身建设,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负责村、组干部和村办企业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搞好本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工作。”可见,法律规定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组织,它以“三个自我”和“四个民主”为重要内容,这些规定是很清楚的。但对村党组织的职责规定得过于笼统。在国家政权退出农村,农村组织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条件下,党仍然沿袭着过去的习惯,以党领导国家政权的方式处理党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也就是说,只明确了村党组织对村民委员会的领导关系,至于如何领导、怎样体现这种领导不是很清楚。当然,虽然具体如何领导不很清楚,但大的思路、党的期待是很明确的,那就是: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党的领导是领导和支持农民当家作主,支持村委会的工作,保障村民自治制度的顺利推进和真正落实。理论上,二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协调、统一、没有矛盾的。
现实中,目前村党组织和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呢?根据我们对全区110个村“两委会”的关系调查来看,二者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状况。所谓“两头小”,就是村两委会关系明显紧张和关系协调融洽的两类,这两类所占比重都不大,分别在5%—10%之间;所谓“中间大”,就是处于一般状况的占多数,大约在75%左右。从实际情况来分析,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关系表现为四种模式:第一,党组织书记大权在握,控制村内一切资源,村委会成为执行或附属机构,这种关系相当普遍,因为我区现在的村党组织书记大多兼任村经济合作社社长,控制了村集体经济的支配权。但不管效果如何,表现形式如何,这种模式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自治精神和自治原则,削弱了村民自治的进步意义。第二,村委会主任大权独揽,操纵村里的一切,党组织书记被排斥,这实际上否定了党的领导,这种模式在全区并不多见。第三,村委会主任和村党组织书记为争作“一把手”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形成两个中心,村民也由此分成派别,结果是两败俱伤,村民遭殃。第四,由于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之间的矛盾,双方互相撂挑子,村中事务无人过问,并由此造成民心涣散。我们把这四种模式归纳为“党强村强”、“党弱村强”、“党强村弱”、“党弱村弱”。近年来,我区村两会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土地征用款发放,参加村委会主任的竞选,村务、财务二公开等这些具体的事情上。如某村在土地征用费的发放上村主任与村书记发生分歧,村主任动员村民对村支书施压。有的个别村已经分成以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为首的两个派系,在村级重大事项上各执一词,村级重大事项成为双方炫耀权威的舞台。
村民自治、成效与完善
2003年10月,我们《农村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研究》课题组对安徽省的五河、泗县、繁昌、铜陵四个县的村民自治情况进行了调研,另外还对肥东、肥西、长丰、太湖、界首、天长等县(市)的数十个自然村的100个农户进行了随机抽样的入户调查。现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一些分析,看看村民自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在安徽省农村的实际成效究竟如何;普通农民是如何看待村民自治的;村民自治还有哪些需要发展完善的地方。
一、村民自治的成效
(一)、农民对村民自治及其成效趋于肯定
目前我国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是以"三个自我"、"四个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村民自治既是政治文明建设,又是法治建设。"三个自我"是在农村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四个民主"是村民对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自治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新生事物,是当代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全新概念,自治权既是权力,又是职权,更是权利。村民自治,既是自治理念,又是基层制度;既是治理模式,又是活动方式。村民自治的基本原则是民主、自治、法制和党的领导。农民对村民自治的态度是趋于肯定的。之所以说"趋于肯定"而不是"绝对肯定",是因为这种"肯定"体现了一种方向和趋势,是大部分人的肯定。肯定者对"肯定"本身也是包含着某种期待和希望。
自1987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村民自治在安徽省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全省绝大多数的行政村按照法律的要求选举出了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治的初衷,是把解散以后处于分散状态下的农民重新纳入国家力量的范畴,通过村民自治重建农村基层政权的合法性基础。村民自治的首要条件是民主选举。民主选举使权力的来源由上授转为下授。修改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把这种民主选举规定为直接选举。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由村民会议或各村民小组推选产生选举委员会,主持选举;二是由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提名村会成员候选人,也可选民自荐、村民小组提名、党组织提名、村民代表会议提名;三是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而不是先选出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再从中选出主任,更不是由村委员会成员选出主任、副主任。直接选举意味着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撤换村委员会组成人员。四是双过半当选,即必须有过半数有选举权的村民的过半数投票,获得参加投票的村民的过半数选票始得当选。四是选举方式法律也做了规定,即差额选举、秘密写票、无计名投票、公开计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以这种方式选举出来的村干部基本上是得到群众的拥护的。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有79%的农民认为"当选村干部的首要条件"是"群众拥护"。有82%的农民对"村干部选举"表示了"非常关心"、"关心"和"比较关心"的态度。一件事情能否受到人们的关心和关注,取决于这件事情对人们的切身利益的影响。占82%的农民关心"村干选举",这件事本身说明了民主选举村干部对农民利益的关联程度,说服"三个自我"、"四个民主"是符合农民利益的事情。
(二)、农民的民主、权利、程序意识趋于确定
村主任工作建议论文
我国村民委员会的发展从1983年开始,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培育和引导,已经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可喜成就。面对新形势,作为农村建设关键环节的村委会建设也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强化功能、改进方法、提高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村委会主任是由村民群众选举产生出来的“一村之长”,其本身素质的好坏和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本村村民自治和为村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关系到本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因此,充分认识村委会主任这一角色的重要性,明确其权利和义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认为在新的时期,村主任应当具备以下四种能力:
一、要有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发展力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目标要求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未来农村发展的美丽画卷,从中不难看出“发展”是前提,是核心。作为一名村委会主任,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核心,要把发展农村经济是作为第一要务,把带领群众致富是作为第一责任。
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村委会主任是广大村民的“当家人”。要把村子治理好,带领群众奔富路,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你这个村有什么优势,有什么劣势,主导产业是什么,种植结构、产业结构怎样调整,都要理出个思路来。同时,要制定好发展目标,做好计划和规划。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建五个方面进行统一规划,规划的重点放在整治村容环境、完善配套设施、节约使用资源、改善公共服务、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上,不追求大而全,不搞一阵风,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既要有宏观的设想,也要有微观的设计,要量力而行,注重实效,打造群众满意工程,实现农村和谐发展。
其次要努力提高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一是盘活集体资产,走以存量换增量的路子。对村集体农业机械、水利设施、房产等存量资产,可以采取承包、拍卖、租赁等多种方式进行产权改制,使集体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实现保值增值。二是开发自然资源。要加强对村原有“四荒”资源和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培育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三是兴办工副业项目,拓宽集体经济增收的渠道。四是依法经营集体土地,走以地生财的路子。村集体可将非农建设用地的使用权作为股份参与合作经营,实现土地使用权的有偿流转,增加集体收入。五是招商引资上项目,走借力发展的路子。
- 上一篇: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范文
- 下一篇:村民自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