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干部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5 08:00: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村级干部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村级干部管理

村级干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化进程,保障农村干部和村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管理的村级干部为:永宁县辖区内行政村党支部的成员,行政村村民委员会成员。

第三条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对村级干部的管理必须在县委和乡镇党委的领导下进行。

第四条村级干部管理中应当尊重和保障农村党员、干部和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及其依照政策、法律法规应当享有的民主权利。

第五条村干部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为:培训教育、民主评议、诫免、免职或罢免成员职务等。

查看全文

县村级干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化进程,保障农村干部和村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管理的村级干部为:**县辖区内行政村党支部的成员,行政村村民委员会成员。

第三条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对村级干部的管理必须在县委和乡镇党委的领导下进行。

第四条村级干部管理中应当尊重和保障农村党员、干部和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及其依照政策、法律法规应当享有的民主权利。

第五条村干部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为:培训教育、民主评议、诫免、免职或罢免成员职务等。

查看全文

村级干部管理论文

一、村级干部的现状。本人在某乡镇做了初步调查,调查结果不尽人意,在现有的村干部中,统计数据显示支差型、低效率型、低水平型干部较多,很显然与现行上级单位提倡的类型少,具体表现在:一是村级干部年龄偏高。某乡镇有村级干部54人,60岁以上的6人,占总数11.1%;50-60岁的12人,占总数22.2%;35-50岁的33人,占总数61.1%;35岁以下3人,占5.6%。从统计数据看,村干部明显呈中高龄化,年轻村干部很少。二是村级干部文化程度偏低。高中文化程度2人,占3.7%;初中文化程度12人,占22.2%;小学文化程度36人,占66.7%;文盲4人,占7.4%。从统计数据看,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以小学程度为主。三是村级干部性别比失衡。某乡镇54名村干部中,没有1名妇女干部,男女性别比为100:0。四是村级干部整体素质较低。具体表现在开二级干部会随意迟到早退、到会人数不全、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手机响抽烟打哈欠等等行为不规范,还有作风方面,比如工作方法简单粗野、对人不对事、优亲厚友、只打“小九九”等等,大多数村干部都有这种行为习惯。五是村级干部工作效率低下。乡镇工作讲究张驰有度、阶段小结、经常宣传、主次结合、乡村联动的模式,常规性工作多特殊性工作少,阶段性工作多连续性工作少,一般一项常规工作有7天时间能完成的,至少得10天,还要在领导批评下乡干部督促配合下,才能完成,大多数村干部是任务型干部,只为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而工作,从不谋划统筹兼顾,所以效率低下。六是村级干部宗旨观念淡化。本人对所有村干部初步做了问卷调查,当问为什么当村干部时,大多数回答不上,个别回答是当上好,很模糊的概念。当问当村干部干什么时,多数回答完成乡上的各项任务,再什么也说不上。由此可见,村干部宗旨观念比较淡化,职责不是很明确,没有较大理想。

二、形成管理弱化的原因。导致村级干部目前现状和难管理的原因是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重要因素:一是体制因素。在78年改革以前,政治提倡以阶级斗争为纲,现在大多数干部群众经历了政治运动,也看到了村干部的权利与作用,多数人以能当上村干部或社干部为荣(那时并不给报酬),在政治运动教育下的群众(村干部的选择对象)只想到权利与荣誉,所以那时成长的村干部,只认政策、只讲政治、只求平稳,以任务型、年龄偏大型干部居多。78年以后,社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群众外出务工,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条件和机会越来越多,在此时教育出的群众(同上),以投机钻营型、自私型为主,思维比较活跃,但思想比较轻浮和自私自利,村干部不为公、只为私,乡村二级组织由于职能转型,再加上收三提五统和各种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导致干群关系一度紧张,各种矛盾日益尖锐。从2002年税费改革完成以后,随着国家强农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加上中央“多予少取放活”原则,农民群众生产效率极大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文明要求越来越高,个体私营企业主也发展壮大起来,这时成长起来的村干部思想比较开阔,认知面大,一心想着干一些事业(公益),改变家乡面貌,为更快发展打好基础,但没有好的环境(村级职位被年龄大、文化低、不干事的干部占着)。当村干部基本经历“为荣-为利-为民”三个时期的转化,社会形态和主体也发生转化。任村干部经历“组织选-自己求-等待用”的模式。二是性质因素。多年来,村级干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话说白了,组织任命就是干部,免去就是群众,所以村级干部开展工作顾虑很大,自我危机感强,一直想着如何不得罪人,老好人思想严重,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推诿扯皮、干事瞻前顾后。亦干亦农的村级性质,让村级干部不能放下包袱,扛起担子,奋力拼搏。三是待遇因素。村干部实行报酬制后,积极性有所提高,但还是与一个干部的标准相差甚远。现在村级干部待遇不高,一个是政治待遇没有长期保证,另一个是经济待遇不能养家糊口。本人调查的乡镇,村干部一年报酬是3400-3600元,是待遇较好的(有的乡镇村干部一年只有1500-2500元),一年工作任务完成好,能拿全,部分村村干部忙碌一年,只得2000元左右,村干部工作一年没有刚参加工作的乡干部一月的工资高,所以养家糊口还得靠老本行(务农),因此村干部农民成份要重于干部成份,参与到农村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就少,效率不可能高。四是行政因素。乡镇作为村干部的直接领导单位,管理和考核做的不够,机制运行不规范。长期以来,作为村干部以完成乡政府下达的任务为目标,乡政府以村干部完成工作任务为标准,其它的忽略不计,这就放任了村级干部,把学习、考勤、作风和创新不管,导致村干部整体素质低下、作风漂浮、无所作为。考核制度只订制度不考核,随主要领导率性而为,管理及运行很不规范,没有真正把村干部抓到手上,没有严格教育村干部,导致一些违纪违规事件发生是在所难免的。三、解决管理难的有效途径。针对以上现状和问题,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和工作效率,维护社会稳定,势在必行,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报酬聘。村干部基本上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文书三人组成主体,三个角色三个职位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但各有所重。村支书要以统的功能强、思路清晰、敢说敢干为侧重,村主任要以认真勤实、德高望重、细致公正为侧重,村文书要以勤奋敬业、手脚利索、业务精熟为侧重,所以从职位上就要求村支书年轻有为、文化程度高、干事有派力;村主任年高稳重、心细心公;村文书年轻有为、文化程度高、勤奋忠实。因此最合理村班子村干部配备支书应以30-40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思路有创劲的人担任;村主任应以40-60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群众基础好的人担任;村文书应以20-3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认真踏实的人担任。要解决效率低下问题应提倡“高酬聘能人”,实行万元年薪公开竞聘村支书制度,村支书一年得一万元报酬,但必须得完成四项工作:一是为本村一年招商引资10万元以上项目一处。二是为本村办一件得民心的公益事业。三是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上级单位下达的各种目标任务。四是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激发党员政治热情,努力使无职党员义务加入本村经济社会建设。村主任和文书每人年报酬可初步定为3000-5000元之间,在配备任命上以村支书和群众的意愿推荐为主。村主任职责要以调解各种矛盾纠纷、体察民情、落实政务政策、管理社会事务为主;村文书要以沟通联系、办理业务、上传下达为主。提高报酬根本目的是让村干部安心全脱产参与工作,保证廉洁奉公、心系群众。二是健全机制评。现在村干部管理难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政府考勤、考核、考评流于形式,导致在评先进、奖惩上无据可凭,定性不准,领导率性而为,久而久之会让村干部认为评优奖罚是关系,是人情,是领导的好恶。因此很难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考勤机制上应实行乡领导、片领导、包村乡干部三级联考(勤),以包村乡干部考勤为主,月结年通报。在考核机制上应实行“红黄绿牌管理”,因为乡镇工作常规性的多,把每项工作完成情况按好、中、差区分,好的挂绿牌,中间的挂黄牌,差的挂红牌,一年下来以绿牌绝对数定优劣定奖罚,一个绿牌等于一个红牌,等于三个黄牌。可初步设农业技术推广、春季植树造林、果树果园管理、秋季植树造林、计划生育工作、农村合作医疗、民生关注兑现、社会治安治理、开创性工作等九项,每项工作结束后即进行考核挂牌,在乡政府醒目地方设公开栏进行公示。在考评机制上应实行领导班子评制度,每项工作结束后召开党委会,对各村一阶段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定性评议,以民主评议结果为准。三是集中时间学。村干部整体素质低下的直接原因是村干部不学习,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完成乡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和耕地种田上,对党政国策和惠民政策知之甚少,从而导致工作指导失误、不能为群众提供政策和技术服务,增加了盲目性。村干部应和其它干部一样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这样才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对加快经济社会和提前进入小康社会都有积极和现实意义。村干部应实行周学习制度,即每周由乡包片领导组织开展学习,学习内容以党政国策、法律法规、科技知识和业务知识为主,采取集中学习的方法,积极开展。干部党员实行月学习制度,即每月由乡包片领导组织本村党员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提高广大村干部和党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指导农村工作能力。四是固定对象访。民生问题是现行三农政策中各级党委政府关注和关心的重大问题,是基层干部最需破解的难题,村干部的另一个重要职责应该关注本村弱势群体。在民生问题上应实行“包人包案访”,即把本村的三无对象、三孤对象、低保对象、极度困难对象清理出来,每人包访若干户,主要任务是问寒问暖、帮助开展生产、协调解决困难,让弱势群体时刻感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帮助这类人树立信心,走出困境。同时培养村干部常怀爱民为民之心。五是分清界线查。对村干部尤其村支书的工作作风和政绩、廉洁自律情况要分清界线和类别,每半年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检查,查实绩、查作风、查德政、查民意,把检查情况整理成书面材料上报乡党委,有小问题的村干部由乡上领导进行谈话戒免,有较大问题的要进行处理处罚,有重大问题的予以免职。检查和处理情况整理装入村干部档案,作为以后奖惩依据。

查看全文

村级干部管理论文

一、村级干部的现状。本人在某乡镇做了初步调查,调查结果不尽人意,在现有的村干部中,统计数据显示支差型、低效率型、低水平型干部较多,很显然与现行上级单位提倡的类型少,具体表现在:一是村级干部年龄偏高。某乡镇有村级干部54人,60岁以上的6人,占总数11.1%;50-60岁的12人,占总数22.2%;35-50岁的33人,占总数61.1%;35岁以下3人,占5.6%。从统计数据看,村干部明显呈中高龄化,年轻村干部很少。二是村级干部文化程度偏低。高中文化程度2人,占3.7%;初中文化程度12人,占22.2%;小学文化程度36人,占66.7%;文盲4人,占7.4%。从统计数据看,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以小学程度为主。三是村级干部性别比失衡。某乡镇54名村干部中,没有1名妇女干部,男女性别比为100:0。四是村级干部整体素质较低。具体表现在开二级干部会随意迟到早退、到会人数不全、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手机响抽烟打哈欠等等行为不规范,还有作风方面,比如工作方法简单粗野、对人不对事、优亲厚友、只打“小九九”等等,大多数村干部都有这种行为习惯。五是村级干部工作效率低下。乡镇工作讲究张驰有度、阶段小结、经常宣传、主次结合、乡村联动的模式,常规性工作多特殊性工作少,阶段性工作多连续性工作少,一般一项常规工作有7天时间能完成的,至少得10天,还要在领导批评下乡干部督促配合下,才能完成,大多数村干部是任务型干部,只为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而工作,从不谋划统筹兼顾,所以效率低下。六是村级干部宗旨观念淡化。本人对所有村干部初步做了问卷调查,当问为什么当村干部时,大多数回答不上,个别回答是当上好,很模糊的概念。当问当村干部干什么时,多数回答完成乡上的各项任务,再什么也说不上。由此可见,村干部宗旨观念比较淡化,职责不是很明确,没有较大理想。

二、形成管理弱化的原因。导致村级干部目前现状和难管理的原因是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重要因素:一是体制因素。在78年改革以前,政治提倡以阶级斗争为纲,现在大多数干部群众经历了政治运动,也看到了村干部的权利与作用,多数人以能当上村干部或社干部为荣(那时并不给报酬),在政治运动教育下的群众(村干部的选择对象)只想到权利与荣誉,所以那时成长的村干部,只认政策、只讲政治、只求平稳,以任务型、年龄偏大型干部居多。78年以后,社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群众外出务工,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条件和机会越来越多,在此时教育出的群众(同上),以投机钻营型、自私型为主,思维比较活跃,但思想比较轻浮和自私自利,村干部不为公、只为私,乡村二级组织由于职能转型,再加上收三提五统和各种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导致干群关系一度紧张,各种矛盾日益尖锐。从2002年税费改革完成以后,随着国家强农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加上中央“多予少取放活”原则,农民群众生产效率极大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文明要求越来越高,个体私营企业主也发展壮大起来,这时成长起来的村干部思想比较开阔,认知面大,一心想着干一些事业(公益),改变家乡面貌,为更快发展打好基础,但没有好的环境(村级职位被年龄大、文化低、不干事的干部占着)。当村干部基本经历“为荣-为利-为民”三个时期的转化,社会形态和主体也发生转化。任村干部经历“组织选-自己求-等待用”的模式。二是性质因素。多年来,村级干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话说白了,组织任命就是干部,免去就是群众,所以村级干部开展工作顾虑很大,自我危机感强,一直想着如何不得罪人,老好人思想严重,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推诿扯皮、干事瞻前顾后。亦干亦农的村级性质,让村级干部不能放下包袱,扛起担子,奋力拼搏。三是待遇因素。村干部实行报酬制后,积极性有所提高,但还是与一个干部的标准相差甚远。现在村级干部待遇不高,一个是政治待遇没有长期保证,另一个是经济待遇不能养家糊口。本人调查的乡镇,村干部一年报酬是3400-3600元,是待遇较好的(有的乡镇村干部一年只有1500-2500元),一年工作任务完成好,能拿全,部分村村干部忙碌一年,只得2000元左右,村干部工作一年没有刚参加工作的乡干部一月的工资高,所以养家糊口还得靠老本行(务农),因此村干部农民成份要重于干部成份,参与到农村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就少,效率不可能高。四是行政因素。乡镇作为村干部的直接领导单位,管理和考核做的不够,机制运行不规范。长期以来,作为村干部以完成乡政府下达的任务为目标,乡政府以村干部完成工作任务为标准,其它的忽略不计,这就放任了村级干部,把学习、考勤、作风和创新不管,导致村干部整体素质低下、作风漂浮、无所作为。考核制度只订制度不考核,随主要领导率性而为,管理及运行很不规范,没有真正把村干部抓到手上,没有严格教育村干部,导致一些违纪违规事件发生是在所难免的。三、解决管理难的有效途径。针对以上现状和问题,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和工作效率,维护社会稳定,势在必行,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报酬聘。村干部基本上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文书三人组成主体,三个角色三个职位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但各有所重。村支书要以统的功能强、思路清晰、敢说敢干为侧重,村主任要以认真勤实、德高望重、细致公正为侧重,村文书要以勤奋敬业、手脚利索、业务精熟为侧重,所以从职位上就要求村支书年轻有为、文化程度高、干事有派力;村主任年高稳重、心细心公;村文书年轻有为、文化程度高、勤奋忠实。因此最合理村班子村干部配备支书应以30-40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思路有创劲的人担任;村主任应以40-60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群众基础好的人担任;村文书应以20-3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认真踏实的人担任。要解决效率低下问题应提倡“高酬聘能人”,实行万元年薪公开竞聘村支书制度,村支书一年得一万元报酬,但必须得完成四项工作:一是为本村一年招商引资10万元以上项目一处。二是为本村办一件得民心的公益事业。三是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上级单位下达的各种目标任务。四是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激发党员政治热情,努力使无职党员义务加入本村经济社会建设。村主任和文书每人年报酬可初步定为3000-5000元之间,在配备任命上以村支书和群众的意愿推荐为主。村主任职责要以调解各种矛盾纠纷、体察民情、落实政务政策、管理社会事务为主;村文书要以沟通联系、办理业务、上传下达为主。提高报酬根本目的是让村干部安心全脱产参与工作,保证廉洁奉公、心系群众。二是健全机制评。现在村干部管理难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政府考勤、考核、考评流于形式,导致在评先进、奖惩上无据可凭,定性不准,领导率性而为,久而久之会让村干部认为评优奖罚是关系,是人情,是领导的好恶。因此很难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考勤机制上应实行乡领导、片领导、包村乡干部三级联考(勤),以包村乡干部考勤为主,月结年通报。在考核机制上应实行“红黄绿牌管理”,因为乡镇工作常规性的多,把每项工作完成情况按好、中、差区分,好的挂绿牌,中间的挂黄牌,差的挂红牌,一年下来以绿牌绝对数定优劣定奖罚,一个绿牌等于一个红牌,等于三个黄牌。可初步设农业技术推广、春季植树造林、果树果园管理、秋季植树造林、计划生育工作、农村合作医疗、民生关注兑现、社会治安治理、开创性工作等九项,每项工作结束后即进行考核挂牌,在乡政府醒目地方设公开栏进行公示。在考评机制上应实行领导班子评制度,每项工作结束后召开党委会,对各村一阶段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定性评议,以民主评议结果为准。三是集中时间学。村干部整体素质低下的直接原因是村干部不学习,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完成乡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和耕地种田上,对党政国策和惠民政策知之甚少,从而导致工作指导失误、不能为群众提供政策和技术服务,增加了盲目性。村干部应和其它干部一样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这样才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对加快经济社会和提前进入小康社会都有积极和现实意义。村干部应实行周学习制度,即每周由乡包片领导组织开展学习,学习内容以党政国策、法律法规、科技知识和业务知识为主,采取集中学习的方法,积极开展。干部党员实行月学习制度,即每月由乡包片领导组织本村党员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提高广大村干部和党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指导农村工作能力。四是固定对象访。民生问题是现行三农政策中各级党委政府关注和关心的重大问题,是基层干部最需破解的难题,村干部的另一个重要职责应该关注本村弱势群体。在民生问题上应实行“包人包案访”,即把本村的三无对象、三孤对象、低保对象、极度困难对象清理出来,每人包访若干户,主要任务是问寒问暖、帮助开展生产、协调解决困难,让弱势群体时刻感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帮助这类人树立信心,走出困境。同时培养村干部常怀爱民为民之心。五是分清界线查。对村干部尤其村支书的工作作风和政绩、廉洁自律情况要分清界线和类别,每半年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检查,查实绩、查作风、查德政、查民意,把检查情况整理成书面材料上报乡党委,有小问题的村干部由乡上领导进行谈话戒免,有较大问题的要进行处理处罚,有重大问题的予以免职。检查和处理情况整理装入村干部档案,作为以后奖惩依据。

查看全文

村级干部管理现状分析论文

村级干部是我国现行体制中最基层的一级干部,是享受待遇相对较低的干部,是体现政策政治的直接参与者,是与人民群众贴的最近的管理服务群体之一。村级干部起着承上启下、联系沟通、了解民情、宣传政策、调解矛盾等重大作用,是政府开展工作的支点,是群众依靠的基点,是干群分界的叉点。村级干部素质的高低,工作开展的好坏,领导作风的优劣,直接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影响干群关系的融洽,影响政府公信的形象,影响经济建设的发展。

一、村级干部的现状。本人在某乡镇做了初步调查,调查结果不尽人意,在现有的村干部中,统计数据显示支差型、低效率型、低水平型干部较多,很显然与现行上级单位提倡的类型少,具体表现在:一是村级干部年龄偏高。某乡镇有村级干部54人,60岁以上的6人,占总数11.1%;50-60岁的12人,占总数22.2%;35-50岁的33人,占总数61.1%;35岁以下3人,占5.6%。从统计数据看,村干部明显呈中高龄化,年轻村干部很少。二是村级干部文化程度偏低。高中文化程度2人,占3.7%;初中文化程度12人,占22.2%;小学文化程度36人,占66.7%;文盲4人,占7.4%。从统计数据看,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以小学程度为主。三是村级干部性别比失衡。某乡镇54名村干部中,没有1名妇女干部,男女性别比为100:0。四是村级干部整体素质较低。具体表现在开二级干部会随意迟到早退、到会人数不全、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手机响抽烟打哈欠等等行为不规范,还有作风方面,比如工作方法简单粗野、对人不对事、优亲厚友、只打“小九九”等等,大多数村干部都有这种行为习惯。五是村级干部工作效率低下。乡镇工作讲究张驰有度、阶段小结、经常宣传、主次结合、乡村联动的模式,常规性工作多特殊性工作少,阶段性工作多连续性工作少,一般一项常规工作有7天时间能完成的,至少得10天,还要在领导批评下乡干部督促配合下,才能完成,大多数村干部是任务型干部,只为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而工作,从不谋划统筹兼顾,所以效率低下。六是村级干部宗旨观念淡化。本人对所有村干部初步做了问卷调查,当问为什么当村干部时,大多数回答不上,个别回答是当上好,很模糊的概念。当问当村干部干什么时,多数回答完成乡上的各项任务,再什么也说不上。由此可见,村干部宗旨观念比较淡化,职责不是很明确,没有较大理想。

二、形成管理弱化的原因。导致村级干部目前现状和难管理的原因是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重要因素:一是体制因素。在78年改革以前,政治提倡以阶级斗争为纲,现在大多数干部群众经历了政治运动,也看到了村干部的权利与作用,多数人以能当上村干部或社干部为荣(那时并不给报酬),在政治运动教育下的群众(村干部的选择对象)只想到权利与荣誉,所以那时成长的村干部,只认政策、只讲政治、只求平稳,以任务型、年龄偏大型干部居多。78年以后,社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群众外出务工,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条件和机会越来越多,在此时教育出的群众(同上),以投机钻营型、自私型为主,思维比较活跃,但思想比较轻浮和自私自利,村干部不为公、只为私,乡村二级组织由于职能转型,再加上收三提五统和各种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导致干群关系一度紧张,各种矛盾日益尖锐。从2002年税费改革完成以后,随着国家强农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加上中央“多予少取放活”原则,农民群众生产效率极大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文明要求越来越高,个体私营企业主也发展壮大起来,这时成长起来的村干部思想比较开阔,认知面大,一心想着干一些事业(公益),改变家乡面貌,为更快发展打好基础,但没有好的环境(村级职位被年龄大、文化低、不干事的干部占着)。当村干部基本经历“为荣-为利-为民”三个时期的转化,社会形态和主体也发生转化。任村干部经历“组织选-自己求-等待用”的模式。二是性质因素。多年来,村级干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话说白了,组织任命就是干部,免去就是群众,所以村级干部开展工作顾虑很大,自我危机感强,一直想着如何不得罪人,老好人思想严重,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推诿扯皮、干事瞻前顾后。亦干亦农的村级性质,让村级干部不能放下包袱,扛起担子,奋力拼搏。三是待遇因素。村干部实行报酬制后,积极性有所提高,但还是与一个干部的标准相差甚远。现在村级干部待遇不高,一个是政治待遇没有长期保证,另一个是经济待遇不能养家糊口。本人调查的乡镇,村干部一年报酬是3400-3600元,是待遇较好的(有的乡镇村干部一年只有1500-2500元),一年工作任务完成好,能拿全,部分村村干部忙碌一年,只得2000元左右,村干部工作一年没有刚参加工作的乡干部一月的工资高,所以养家糊口还得靠老本行(务农),因此村干部农民成份要重于干部成份,参与到农村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就少,效率不可能高。四是行政因素。乡镇作为村干部的直接领导单位,管理和考核做的不够,机制运行不规范。长期以来,作为村干部以完成乡政府下达的任务为目标,乡政府以村干部完成工作任务为标准,其它的忽略不计,这就放任了村级干部,把学习、考勤、作风和创新不管,导致村干部整体素质低下、作风漂浮、无所作为。考核制度只订制度不考核,随主要领导率性而为,管理及运行很不规范,没有真正把村干部抓到手上,没有严格教育村干部,导致一些违纪违规事件发生是在所难免的。

三、解决管理难的有效途径。针对以上现状和问题,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和工作效率,维护社会稳定,势在必行,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报酬聘。村干部基本上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文书三人组成主体,三个角色三个职位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但各有所重。村支书要以统的功能强、思路清晰、敢说敢干为侧重,村主任要以认真勤实、德高望重、细致公正为侧重,村文书要以勤奋敬业、手脚利索、业务精熟为侧重,所以从职位上就要求村支书年轻有为、文化程度高、干事有派力;村主任年高稳重、心细心公;村文书年轻有为、文化程度高、勤奋忠实。因此最合理村班子村干部配备支书应以30-40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思路有创劲的人担任;村主任应以40-60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群众基础好的人担任;村文书应以20-3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认真踏实的人担任。要解决效率低下问题应提倡“高酬聘能人”,实行万元年薪公开竞聘村支书制度,村支书一年得一万元报酬,但必须得完成四项工作:一是为本村一年招商引资10万元以上项目一处。二是为本村办一件得民心的公益事业。三是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上级单位下达的各种目标任务。四是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激发党员政治热情,努力使无职党员义务加入本村经济社会建设。村主任和文书每人年报酬可初步定为3000-5000元之间,在配备任命上以村支书和群众的意愿推荐为主。村主任职责要以调解各种矛盾纠纷、体察民情、落实政务政策、管理社会事务为主;村文书要以沟通联系、办理业务、上传下达为主。提高报酬根本目的是让村干部安心全脱产参与工作,保证廉洁奉公、心系群众。二是健全机制评。现在村干部管理难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政府考勤、考核、考评流于形式,导致在评先进、奖惩上无据可凭,定性不准,领导率性而为,久而久之会让村干部认为评优奖罚是关系,是人情,是领导的好恶。因此很难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考勤机制上应实行乡领导、片领导、包村乡干部三级联考(勤),以包村乡干部考勤为主,月结年通报。在考核机制上应实行“红黄绿牌管理”,因为乡镇工作常规性的多,把每项工作完成情况按好、中、差区分,好的挂绿牌,中间的挂黄牌,差的挂红牌,一年下来以绿牌绝对数定优劣定奖罚,一个绿牌等于一个红牌,等于三个黄牌。可初步设农业技术推广、春季植树造林、果树果园管理、秋季植树造林、计划生育工作、农村合作医疗、民生关注兑现、社会治安治理、开创性工作等九项,每项工作结束后即进行考核挂牌,在乡政府醒目地方设公开栏进行公示。在考评机制上应实行领导班子评制度,每项工作结束后召开党委会,对各村一阶段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定性评议,以民主评议结果为准。三是集中时间学。村干部整体素质低下的直接原因是村干部不学习,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完成乡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和耕地种田上,对党政国策和惠民政策知之甚少,从而导致工作指导失误、不能为群众提供政策和技术服务,增加了盲目性。村干部应和其它干部一样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这样才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对加快经济社会和提前进入小康社会都有积极和现实意义。村干部应实行周学习制度,即每周由乡包片领导组织开展学习,学习内容以党政国策、法律法规、科技知识和业务知识为主,采取集中学习的方法,积极开展。干部党员实行月学习制度,即每月由乡包片领导组织本村党员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提高广大村干部和党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指导农村工作能力。四是固定对象访。民生问题是现行三农政策中各级党委政府关注和关心的重大问题,是基层干部最需破解的难题,村干部的另一个重要职责应该关注本村弱势群体。在民生问题上应实行“包人包案访”,即把本村的三无对象、三孤对象、低保对象、极度困难对象清理出来,每人包访若干户,主要任务是问寒问暖、帮助开展生产、协调解决困难,让弱势群体时刻感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帮助这类人树立信心,走出困境。同时培养村干部常怀爱民为民之心。五是分清界线查。对村干部尤其村支书的工作作风和政绩、廉洁自律情况要分清界线和类别,每半年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检查,查实绩、查作风、查德政、查民意,把检查情况整理成书面材料上报乡党委,有小问题的村干部由乡上领导进行谈话戒免,有较大问题的要进行处理处罚,有重大问题的予以免职。检查和处理情况整理装入村干部档案,作为以后奖惩依据。

查看全文

村级干部管理现状分析论文

一、村级干部的现状。本人在某乡镇做了初步调查,调查结果不尽人意,在现有的村干部中,统计数据显示支差型、低效率型、低水平型干部较多,很显然与现行上级单位提倡的类型少,具体表现在:一是村级干部年龄偏高。某乡镇有村级干部54人,60岁以上的6人,占总数11.1%;50-60岁的12人,占总数22.2%;35-50岁的33人,占总数61.1%;35岁以下3人,占5.6%。从统计数据看,村干部明显呈中高龄化,年轻村干部很少。二是村级干部文化程度偏低。高中文化程度2人,占3.7%;初中文化程度12人,占22.2%;小学文化程度36人,占66.7%;文盲4人,占7.4%。从统计数据看,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以小学程度为主。三是村级干部性别比失衡。某乡镇54名村干部中,没有1名妇女干部,男女性别比为100:0。四是村级干部整体素质较低。具体表现在开二级干部会随意迟到早退、到会人数不全、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手机响抽烟打哈欠等等行为不规范,还有作风方面,比如工作方法简单粗野、对人不对事、优亲厚友、只打“小九九”等等,大多数村干部都有这种行为习惯。五是村级干部工作效率低下。乡镇工作讲究张驰有度、阶段小结、经常宣传、主次结合、乡村联动的模式,常规性工作多特殊性工作少,阶段性工作多连续性工作少,一般一项常规工作有7天时间能完成的,至少得10天,还要在领导批评下乡干部督促配合下,才能完成,大多数村干部是任务型干部,只为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而工作,从不谋划统筹兼顾,所以效率低下。六是村级干部宗旨观念淡化。本人对所有村干部初步做了问卷调查,当问为什么当村干部时,大多数回答不上,个别回答是当上好,很模糊的概念。当问当村干部干什么时,多数回答完成乡上的各项任务,再什么也说不上。由此可见,村干部宗旨观念比较淡化,职责不是很明确,没有较大理想。

二、形成管理弱化的原因。导致村级干部目前现状和难管理的原因是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重要因素:一是体制因素。在78年改革以前,政治提倡以阶级斗争为纲,现在大多数干部群众经历了政治运动,也看到了村干部的权利与作用,多数人以能当上村干部或社干部为荣(那时并不给报酬),在政治运动教育下的群众(村干部的选择对象)只想到权利与荣誉,所以那时成长的村干部,只认政策、只讲政治、只求平稳,以任务型、年龄偏大型干部居多。78年以后,社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群众外出务工,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条件和机会越来越多,在此时教育出的群众(同上),以投机钻营型、自私型为主,思维比较活跃,但思想比较轻浮和自私自利,村干部不为公、只为私,乡村二级组织由于职能转型,再加上收三提五统和各种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导致干群关系一度紧张,各种矛盾日益尖锐。从2002年税费改革完成以后,随着国家强农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加上中央“多予少取放活”原则,农民群众生产效率极大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文明要求越来越高,个体私营企业主也发展壮大起来,这时成长起来的村干部思想比较开阔,认知面大,一心想着干一些事业(公益),改变家乡面貌,为更快发展打好基础,但没有好的环境(村级职位被年龄大、文化低、不干事的干部占着)。当村干部基本经历“为荣-为利-为民”三个时期的转化,社会形态和主体也发生转化。任村干部经历“组织选-自己求-等待用”的模式。二是性质因素。多年来,村级干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话说白了,组织任命就是干部,免去就是群众,所以村级干部开展工作顾虑很大,自我危机感强,一直想着如何不得罪人,老好人思想严重,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推诿扯皮、干事瞻前顾后。亦干亦农的村级性质,让村级干部不能放下包袱,扛起担子,奋力拼搏。三是待遇因素。村干部实行报酬制后,积极性有所提高,但还是与一个干部的标准相差甚远。现在村级干部待遇不高,一个是政治待遇没有长期保证,另一个是经济待遇不能养家糊口。本人调查的乡镇,村干部一年报酬是3400-3600元,是待遇较好的(有的乡镇村干部一年只有1500-2500元),一年工作任务完成好,能拿全,部分村村干部忙碌一年,只得2000元左右,村干部工作一年没有刚参加工作的乡干部一月的工资高,所以养家糊口还得靠老本行(务农),因此村干部农民成份要重于干部成份,参与到农村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就少,效率不可能高。四是行政因素。乡镇作为村干部的直接领导单位,管理和考核做的不够,机制运行不规范。长期以来,作为村干部以完成乡政府下达的任务为目标,乡政府以村干部完成工作任务为标准,其它的忽略不计,这就放任了村级干部,把学习、考勤、作风和创新不管,导致村干部整体素质低下、作风漂浮、无所作为。考核制度只订制度不考核,随主要领导率性而为,管理及运行很不规范,没有真正把村干部抓到手上,没有严格教育村干部,导致一些违纪违规事件发生是在所难免的。三、解决管理难的有效途径。针对以上现状和问题,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和工作效率,维护社会稳定,势在必行,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报酬聘。村干部基本上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文书三人组成主体,三个角色三个职位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但各有所重。村支书要以统的功能强、思路清晰、敢说敢干为侧重,村主任要以认真勤实、德高望重、细致公正为侧重,村文书要以勤奋敬业、手脚利索、业务精熟为侧重,所以从职位上就要求村支书年轻有为、文化程度高、干事有派力;村主任年高稳重、心细心公;村文书年轻有为、文化程度高、勤奋忠实。因此最合理村班子村干部配备支书应以30-40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思路有创劲的人担任;村主任应以40-60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群众基础好的人担任;村文书应以20-3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认真踏实的人担任。要解决效率低下问题应提倡“高酬聘能人”,实行万元年薪公开竞聘村支书制度,村支书一年得一万元报酬,但必须得完成四项工作:一是为本村一年招商引资10万元以上项目一处。二是为本村办一件得民心的公益事业。三是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上级单位下达的各种目标任务。四是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激发党员政治热情,努力使无职党员义务加入本村经济社会建设。村主任和文书每人年报酬可初步定为3000-5000元之间,在配备任命上以村支书和群众的意愿推荐为主。村主任职责要以调解各种矛盾纠纷、体察民情、落实政务政策、管理社会事务为主;村文书要以沟通联系、办理业务、上传下达为主。提高报酬根本目的是让村干部安心全脱产参与工作,保证廉洁奉公、心系群众。二是健全机制评。现在村干部管理难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政府考勤、考核、考评流于形式,导致在评先进、奖惩上无据可凭,定性不准,领导率性而为,久而久之会让村干部认为评优奖罚是关系,是人情,是领导的好恶。因此很难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考勤机制上应实行乡领导、片领导、包村乡干部三级联考(勤),以包村乡干部考勤为主,月结年通报。在考核机制上应实行“红黄绿牌管理”,因为乡镇工作常规性的多,把每项工作完成情况按好、中、差区分,好的挂绿牌,中间的挂黄牌,差的挂红牌,一年下来以绿牌绝对数定优劣定奖罚,一个绿牌等于一个红牌,等于三个黄牌。可初步设农业技术推广、春季植树造林、果树果园管理、秋季植树造林、计划生育工作、农村合作医疗、民生关注兑现、社会治安治理、开创性工作等九项,每项工作结束后即进行考核挂牌,在乡政府醒目地方设公开栏进行公示。在考评机制上应实行领导班子评制度,每项工作结束后召开党委会,对各村一阶段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定性评议,以民主评议结果为准。三是集中时间学。村干部整体素质低下的直接原因是村干部不学习,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完成乡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和耕地种田上,对党政国策和惠民政策知之甚少,从而导致工作指导失误、不能为群众提供政策和技术服务,增加了盲目性。村干部应和其它干部一样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这样才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对加快经济社会和提前进入小康社会都有积极和现实意义。村干部应实行周学习制度,即每周由乡包片领导组织开展学习,学习内容以党政国策、法律法规、科技知识和业务知识为主,采取集中学习的方法,积极开展。干部党员实行月学习制度,即每月由乡包片领导组织本村党员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提高广大村干部和党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指导农村工作能力。四是固定对象访。民生问题是现行三农政策中各级党委政府关注和关心的重大问题,是基层干部最需破解的难题,村干部的另一个重要职责应该关注本村弱势群体。在民生问题上应实行“包人包案访”,即把本村的三无对象、三孤对象、低保对象、极度困难对象清理出来,每人包访若干户,主要任务是问寒问暖、帮助开展生产、协调解决困难,让弱势群体时刻感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帮助这类人树立信心,走出困境。同时培养村干部常怀爱民为民之心。五是分清界线查。对村干部尤其村支书的工作作风和政绩、廉洁自律情况要分清界线和类别,每半年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检查,查实绩、查作风、查德政、查民意,把检查情况整理成书面材料上报乡党委,有小问题的村干部由乡上领导进行谈话戒免,有较大问题的要进行处理处罚,有重大问题的予以免职。检查和处理情况整理装入村干部档案,作为以后奖惩依据。

查看全文

村级干部管理的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深入贯彻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促进村级干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中央和省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村级干部,指村党支部(包括总支、党委,以下同)书记、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文书。

第三条村级干部由乡镇党委管理。乡镇党委要建立村级干部档案,对村级干部实行全面管理。县市区委组织部门可以对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实行备案管理。

第二章选拔任用

第四条选任村级干部,要严格按照《党章》和有关法律和规定办事,把那些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有文化、群众公认的人选拔到村级干部岗位,建设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

查看全文

新农村建设下村级干部管理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成为党中央工作的中心内容。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将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核心内容,从基层开始着手进行党组织建设,因此村级干部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应该选派干部到农村任职,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党组织建设工作效率,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进步具有积极影响。本文主要将村级干部的管理制度作为主要内容的,探究逐步建立健全村级干部管理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发展进步。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级干部;干部管理

党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样能够有效解决所出现的“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不断加快,促使农村社会得到了巨大的转变。但是,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一些新的问题开始不断出现,过去传统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村级干部应该积极进行改革创新。就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现状而言,如何有效探索工作新途径,促进新农村社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探究课题。应该怎样构建一支高素养的村级干部队伍,有效贯彻落实相关的政策,是当前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村级干部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提高村级干部自身素质

党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时,村级干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名合格的村级干部,要从人民群众的实际出发为农民办实事,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做到心系百姓,实心实意为人民服务。所以,应该对村干部进行相关的培训,不断提高其素养水平,促进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的不断创新发展。同时,还应该积极鼓励村干部对相关的科技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进而为工作顺利进行起到有效保障。此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村干部应该起到引导作用,面对一些新问题时,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进行分析。村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应该做到高效率和高质量,不断对党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深入学习,为工作的稳步进行奠定良好基础。对于农村建设工作而言,大部分的问题都是宅基地、计划生育等政策性极强的工作。有的农村干部虽然有很多年经验,但是对相关的规定并未深入了解,从而使工作中出现很多失误。所以,要想做好农村干部,就要不断进行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正确认识自己,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为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好基础。

二、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

查看全文

地区村级干部管理机制思考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东中西互动,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可喜成效,重点城市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得到加强,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加快。然而,西部地区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基础设施依然滞后,“三农”问题和城乡就业矛盾尤为突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偏低,人才不足和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人口分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行政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办事公道、作风正派、能带领群众致富的要求,注重从农村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中培养选拔村级组织骨干力量。稳定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探索建立农村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并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和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贵州省黔西县通过建立健全村干部选拔聘用机制、建立完善了村级组织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建立村(街居委、社区)干部参加养老补助金统筹办法,有效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促使村干部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确保村干部公平、公正、公开处理村级事务,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

“三选”夯实村“两委”班子

黔西县针对村干部后备力量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采取了选派、选拔、选聘等措施,从农村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中培养选拔村级组织骨干力量,不断充实村“两委”班子队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一是采取选派的方式。选派县直和乡镇事业单位的大学生干部到村工作,充实新农村建设人才队伍。2006年,我县选派2005年考聘到县直和乡镇事业单位工作的109名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到村工作,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选派人员在村工作时间为两年。为鼓励大学生服务农村、服务“三农”,选派人员在村工作期间,执行考聘时的有关规定,履行与用人单位签定的有关协议,工资福利、行政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正常晋升不受影响;选派人员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均由乡镇和村负责;供给关系在县直单位的,工作籍保留在原单位,供给关系转到所到乡镇(工作期满转回原单位),工资福利由所到乡镇发放,工作考核结果由所到乡镇报原单位备案。通过选派大学生村干部的示范带领作用,不断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确保稳定的基础上,带领群众加快经济发展。同时,协助乡、村党组织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特别是支部书记人选,培养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尽快把村干部培养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和“主力军”,把村干部培养成为生产发展的带头人,生活宽裕的带领人,乡风文明的倡导人,管理民主的推动人,村容整洁的管护人,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采取选拔的方式。针对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和农村实际工作需要,黔西县通过在农村优秀青年、退伍军人、村“两委”成员中选拔出部分人员,参加在职培训班,切实提高他们的学历。2006年,黔西县便依托中央电大在县委党校开设了“农村行政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两个专业,招收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45岁以下的村干部、村后备干部以及农村实用人才共80名学员。2007年,又招收的60名学员参加畜牧兽医专科班学习。通过在岗培训,为农村培养一大批用得着、留得住、懂科学、有技能、会管理的专门人才和综合素质好、有培养发展潜力的村后备干部队伍,使他们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带头人、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能手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采取选聘的方式。选聘高校毕业生担任村干部,其目的就是要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的良性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黔西县为提高基层干部整体素质、构建坚强有力的村级党组织和干部队伍、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06年便公开选聘大学生40人进村(社区)工作,选聘的大学生村干部实行合同管理,聘期2至3年。在管理方面,由县委组织部、人事局负责选聘到村工作的大学生行政管理工作,乡镇、村负责日常管理,人事档案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代管。所有选聘到村的大学生,工资及各种津贴、补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参照国家同类事业单位的同类人员的现行标准纳入财政预算管理。通过选聘到村工作的大学生,将作为补充乡(镇)干部的重要来源,选聘的大学生在农村工作两年以上并经考核合格的人员,在县、乡镇事业单位补充人员时,可以优先考虑;报考公务员的,还可享受省委、省政府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

村级组织目标管理责任制激发工作动力

为进一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增强村干部服务意识,转变村干部服务观念,提高村千部服务本领,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结合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实际,黔西县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意见》,围绕新农村建设,人户与计划生育、平安工作、安全生产、党的建设等农业农村主要工作,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和养老补助机制。从2007年1月起,黔西县财政年划拨村干部工资和村级办公经费由原来的年381万元提高到年1000万元。其中827.4万元用于提高村干部待遇,使村干部的工资从2006年12月30日前的月人平均165元增加到月人平均421元。村干部的工资由固定工资+绩效工资构成;117.8万元用于代缴村干部养老补助金;1.6万元用于代缴村干部医疗补助金;53.2万元用于解决村办公经费,确保村干部工作有报酬、养老有补助、医疗有保障、活动有经费。同时,各乡镇完善机制,制定村级事务目标管理责任制,乡村事务发言人制度等有效的刺激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村级组织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作中,黔西县按照“科学管理、民主监督、绩效结合”的思路,综合考虑工龄、学历等,按照村级经济发展情况,实行绩效挂钩结构工资制。乡镇按照年度工作目标,把工作按月或按季度进行细化,认真制定量化考评方案,重点工作单项量化单项考评。推行“月评”、“季评”和“年度综合评”激励机制,“月评”和“季评”的结果将作为年终考核评奖的重要依据,并严格兑现奖惩,乡镇、村干部包组包户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为把各项工作在村抓好抓实,黔西县各乡镇非常重视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加强村级办公阵地建设,为乡村干部创建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让干部职工下得去、住得下、稳得住,真正使工作阵地前移,工作重心下移,实现各项工作“村为主”管理模式。一是明确干部基本任务。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现阶段村干部的基本工作任务是:发展农业生产,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培育农村主导产业,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抓好安全生产与平安工作,提高教育、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水平,建设和谐村寨;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完成乡(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中心工作。二是合理分配干部工作。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实行工作任务分解、工资报酬量化、具体责任到人。根据各村人口多少、地域大小,基础条件的差异和工作的难易程度,确定村干部报酬总额。各村以组为单位,根据各组的工作量大小和工作的难易程度量化包组干部报酬。乡镇在量化各村工作时,要明确一名工作能力较强的村干部具体牵头负责,牵头责任人在各项工作全部完成后。兑现每月50一60元的报酬。量化到村、到组的报酬,原则上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因工作量发生较大变化可适时调整,实行动态管理。三是科学确定包组人员。各村包组人员原则上由现任村干部自由选择承包。如村干部不愿或无力承包,则由其他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的村后备干部或群众承包;对于村干部能力较强的村,由现任村干部竞争承担包组任务;对于有1至2名村干部较弱的村,先由村干部自愿选择承担包组任务,对无村干部承包事务的村民组,则由群众推选,自荐或公开招聘,实行竞争上岗,择优选聘进行承包;若没有村干部或群众承包村组工作的。由乡(镇)党委直接下派在职干部承担包组工作任务。四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围绕新农村建设,人户与计划生育、平安工作、安全生产、党的建设等农业农村主要工作,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和养老补助机制。乡镇党委建立村级组织目标考核机制,把年度考核与季度考核和月考核结合起来。实行月目标月考核、季度目标季度考核,通过季度考核(或月考核)计发当季度(或当月)工资,年度考核作为村干部是否留任的主要依据。五是完善监督制约机制。采取村务公开,党员和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对村干部履行工作职责。处理村级事务进行监督,重点监督人口与计划生育指标,民政救济、宅基地审批、扶贫项目、减免补贴政策的落实、村级财务,集体资产、基础设施建设等村级事务是否公开、公正、公平地处理。村党支部建立村级事务一事一议制度,听证制度,“说事”制度,财务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村千部履行职责进行有效监督。

查看全文

村级干部管理现状及路径探讨论文

村级干部是我国现行体制中最基层的一级干部,是享受待遇相对较低的干部,是体现政策政治的直接参与者,是与人民群众贴的最近的管理服务群体之一。村级干部起着承上启下、联系沟通、了解民情、宣传政策、调解矛盾等重大作用,是政府开展工作的支点,是群众依靠的基点,是干群分界的叉点。村级干部素质的高低,工作开展的好坏,领导作风的优劣,直接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影响干群关系的融洽,影响政府公信的形象,影响经济建设的发展。

一、村级干部的现状。本人在某乡镇做了初步调查,调查结果不尽人意,在现有的村干部中,统计数据显示支差型、低效率型、低水平型干部较多,很显然与现行上级单位提倡的类型少,具体表现在:一是村级干部年龄偏高。某乡镇有村级干部54人,60岁以上的6人,占总数11.1%;50-60岁的12人,占总数22.2%;35-50岁的33人,占总数61.1%;35岁以下3人,占5.6%。从统计数据看,村干部明显呈中高龄化,年轻村干部很少。二是村级干部文化程度偏低。高中文化程度2人,占3.7%;初中文化程度12人,占22.2%;小学文化程度36人,占66.7%;文盲4人,占7.4%。从统计数据看,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以小学程度为主。三是村级干部性别比失衡。某乡镇54名村干部中,没有1名妇女干部,男女性别比为100:0。四是村级干部整体素质较低。具体表现在开二级干部会随意迟到早退、到会人数不全、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手机响抽烟打哈欠等等行为不规范,还有作风方面,比如工作方法简单粗野、对人不对事、优亲厚友、只打“小九九”等等,大多数村干部都有这种行为习惯。五是村级干部工作效率低下。乡镇工作讲究张驰有度、阶段小结、经常宣传、主次结合、乡村联动的模式,常规性工作多特殊性工作少,阶段性工作多连续性工作少,一般一项常规工作有7天时间能完成的,至少得10天,还要在领导批评下乡干部督促配合下,才能完成,大多数村干部是任务型干部,只为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而工作,从不谋划统筹兼顾,所以效率低下。六是村级干部宗旨观念淡化。本人对所有村干部初步做了问卷调查,当问为什么当村干部时,大多数回答不上,个别回答是当上好,很模糊的概念。当问当村干部干什么时,多数回答完成乡上的各项任务,再什么也说不上。由此可见,村干部宗旨观念比较淡化,职责不是很明确,没有较大理想。

二、形成管理弱化的原因。导致村级干部目前现状和难管理的原因是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重要因素:一是体制因素。在78年改革以前,政治提倡以阶级斗争为纲,现在大多数干部群众经历了政治运动,也看到了村干部的权利与作用,多数人以能当上村干部或社干部为荣(那时并不给报酬),在政治运动教育下的群众(村干部的选择对象)只想到权利与荣誉,所以那时成长的村干部,只认政策、只讲政治、只求平稳,以任务型、年龄偏大型干部居多。78年以后,社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群众外出务工,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条件和机会越来越多,在此时教育出的群众(同上),以投机钻营型、自私型为主,思维比较活跃,但思想比较轻浮和自私自利,村干部不为公、只为私,乡村二级组织由于职能转型,再加上收三提五统和各种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导致干群关系一度紧张,各种矛盾日益尖锐。从2002年税费改革完成以后,随着国家强农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加上中央“多予少取放活”原则,农民群众生产效率极大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文明要求越来越高,个体私营企业主也发展壮大起来,这时成长起来的村干部思想比较开阔,认知面大,一心想着干一些事业(公益),改变家乡面貌,为更快发展打好基础,但没有好的环境(村级职位被年龄大、文化低、不干事的干部占着)。当村干部基本经历“为荣-为利-为民”三个时期的转化,社会形态和主体也发生转化。任村干部经历“组织选-自己求-等待用”的模式。二是性质因素。多年来,村级干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话说白了,组织任命就是干部,免去就是群众,所以村级干部开展工作顾虑很大,自我危机感强,一直想着如何不得罪人,老好人思想严重,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推诿扯皮、干事瞻前顾后。亦干亦农的村级性质,让村级干部不能放下包袱,扛起担子,奋力拼搏。三是待遇因素。村干部实行报酬制后,积极性有所提高,但还是与一个干部的标准相差甚远。现在村级干部待遇不高,一个是政治待遇没有长期保证,另一个是经济待遇不能养家糊口。本人调查的乡镇,村干部一年报酬是3400-3600元,是待遇较好的(有的乡镇村干部一年只有1500-2500元),一年工作任务完成好,能拿全,部分村村干部忙碌一年,只得2000元左右,村干部工作一年没有刚参加工作的乡干部一月的工资高,所以养家糊口还得靠老本行(务农),因此村干部农民成份要重于干部成份,参与到农村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就少,效率不可能高。四是行政因素。乡镇作为村干部的直接领导单位,管理和考核做的不够,机制运行不规范。长期以来,作为村干部以完成乡政府下达的任务为目标,乡政府以村干部完成工作任务为标准,其它的忽略不计,这就放任了村级干部,把学习、考勤、作风和创新不管,导致村干部整体素质低下、作风漂浮、无所作为。考核制度只订制度不考核,随主要领导率性而为,管理及运行很不规范,没有真正把村干部抓到手上,没有严格教育村干部,导致一些违纪违规事件发生是在所难免的。

三、解决管理难的有效途径。针对以上现状和问题,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和工作效率,维护社会稳定,势在必行,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报酬聘。村干部基本上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文书三人组成主体,三个角色三个职位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但各有所重。村支书要以统的功能强、思路清晰、敢说敢干为侧重,村主任要以认真勤实、德高望重、细致公正为侧重,村文书要以勤奋敬业、手脚利索、业务精熟为侧重,所以从职位上就要求村支书年轻有为、文化程度高、干事有派力;村主任年高稳重、心细心公;村文书年轻有为、文化程度高、勤奋忠实。因此最合理村班子村干部配备支书应以30-40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思路有创劲的人担任;村主任应以40-60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群众基础好的人担任;村文书应以20-3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认真踏实的人担任。要解决效率低下问题应提倡“高酬聘能人”,实行万元年薪公开竞聘村支书制度,村支书一年得一万元报酬,但必须得完成四项工作:一是为本村一年招商引资10万元以上项目一处。二是为本村办一件得民心的公益事业。三是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上级单位下达的各种目标任务。四是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激发党员政治热情,努力使无职党员义务加入本村经济社会建设。村主任和文书每人年报酬可初步定为3000-5000元之间,在配备任命上以村支书和群众的意愿推荐为主。村主任职责要以调解各种矛盾纠纷、体察民情、落实政务政策、管理社会事务为主;村文书要以沟通联系、办理业务、上传下达为主。提高报酬根本目的是让村干部安心全脱产参与工作,保证廉洁奉公、心系群众。二是健全机制评。现在村干部管理难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政府考勤、考核、考评流于形式,导致在评先进、奖惩上无据可凭,定性不准,领导率性而为,久而久之会让村干部认为评优奖罚是关系,是人情,是领导的好恶。因此很难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考勤机制上应实行乡领导、片领导、包村乡干部三级联考(勤),以包村乡干部考勤为主,月结年通报。在考核机制上应实行“红黄绿牌管理”,因为乡镇工作常规性的多,把每项工作完成情况按好、中、差区分,好的挂绿牌,中间的挂黄牌,差的挂红牌,一年下来以绿牌绝对数定优劣定奖罚,一个绿牌等于一个红牌,等于三个黄牌。可初步设农业技术推广、春季植树造林、果树果园管理、秋季植树造林、计划生育工作、农村合作医疗、民生关注兑现、社会治安治理、开创性工作等九项,每项工作结束后即进行考核挂牌,在乡政府醒目地方设公开栏进行公示。在考评机制上应实行领导班子评制度,每项工作结束后召开党委会,对各村一阶段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定性评议,以民主评议结果为准。三是集中时间学。村干部整体素质低下的直接原因是村干部不学习,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完成乡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和耕地种田上,对党政国策和惠民政策知之甚少,从而导致工作指导失误、不能为群众提供政策和技术服务,增加了盲目性。村干部应和其它干部一样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这样才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对加快经济社会和提前进入小康社会都有积极和现实意义。村干部应实行周学习制度,即每周由乡包片领导组织开展学习,学习内容以党政国策、法律法规、科技知识和业务知识为主,采取集中学习的方法,积极开展。干部党员实行月学习制度,即每月由乡包片领导组织本村党员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提高广大村干部和党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指导农村工作能力。四是固定对象访。民生问题是现行三农政策中各级党委政府关注和关心的重大问题,是基层干部最需破解的难题,村干部的另一个重要职责应该关注本村弱势群体。在民生问题上应实行“包人包案访”,即把本村的三无对象、三孤对象、低保对象、极度困难对象清理出来,每人包访若干户,主要任务是问寒问暖、帮助开展生产、协调解决困难,让弱势群体时刻感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帮助这类人树立信心,走出困境。同时培养村干部常怀爱民为民之心。五是分清界线查。对村干部尤其村支书的工作作风和政绩、廉洁自律情况要分清界线和类别,每半年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检查,查实绩、查作风、查德政、查民意,把检查情况整理成书面材料上报乡党委,有小问题的村干部由乡上领导进行谈话戒免,有较大问题的要进行处理处罚,有重大问题的予以免职。检查和处理情况整理装入村干部档案,作为以后奖惩依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