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债危机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5 03:51: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次债危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次债危机

次债危机羊群效应思考

摘要:2006年始于美国的次债风波,并没有像分析家们最初预期的那样,很快风平浪静,反而由于金融市场中的羊群效应,愈演愈烈,最终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本文通过分析此次危机中的各种羊群行为,进而提出政府监管的几项建议。

关键词:次债危机;羊群效应;政府监管;启示

一、相关概念解释

羊群效应(herdeffect)是行为金融学的术语。指在一定时期内,当采取相同策略(买或卖)交易特定资产的行为主体达到或超过一定数量时,羊群效应就发生了。羊群效应的分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理性的羊群效应(rationalherdeffect);另一种是非理性的羊群效应(irrationalherdeffect)。在金融市场上,羊群效应主要是指一种非理性的羊群效应,即金融市场的决策主体由于受其他相似决策人的影响而出现趋同的市场行为。在某些情况下,决策主体不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决策,而根据社会舆论做出决策,是个体理性与集体非理性的矛盾综合,其根源在于决策信息的不足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

次级债是由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后形成的债券。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是相对于优质房贷而言的,是指对信用记录不高,还款能力不强的低收入贷款者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它的利率比优质房贷要高很多。次级房贷证券化的过程主要是由贷款商向购房者发放次贷,然后将次贷出售给经纪商,由经纪商将次贷重新组合完成证券化之后再出售给投资者。通过证券化,贷款风险由贷款发放者转移给债券投资者。

二、羊群效应分析

查看全文

浅析美国次级债危机影响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可以说是美国有历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本文主要分析了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和其造成的严重影响。

关键词:次贷危机成因影响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

始于2007年初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走软,逐渐演变成美国次级债危机,致使数家国际知名的贷款机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因为资金链条受到巨大损伤,面临危机甚至倒闭。下面就来介绍这一影响全球的经济危机的起因。

在美国,有一种次级按揭,就是向信用分数较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提供住房贷款。之所以有这种贷款,是因为当时贷款公司比较看好美国的经济,他们认为美国的房价还会不断上涨。因此这种贷款的借款人无需提供任何可以还款的证明。由于这部分贷款的风险极高,贷款公司贷出这些贷款后,为了降低风险就与投资银行合作开发了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并把这些证券出售给投资银行。而投资银行通过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将那些次级贷款包装成债务抵押债券CDO,并把这些CDO分成高级CDO和普通CDO出售给对冲基金,结果高级CDO热卖。对冲基金尝到了高级CDO的好处后就向利率最低的银行贷款购买普通的CDO。银行把CDO卖给了对冲基金后发现这是一个获利巨大的投资品种,为了再在这个项目上取得更大的收益,银行也买入了对冲基金。而对冲基金又继续把普通的CDO抵押给银行获取贷款,继续购买普通CDO。这时候投资银行又通过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创造出了CDS,即信用违约交换,也就是给CDO向保险公司投保,让保险公司也来承担风险。而CDS又一次大卖。之后投资银行又发行了一种基金,专门购买CDS,并把之前赚得的钱作为保证金投入。由于美国的房价一直居高不下,这种基金也吸引了各种养老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来购买。至此,贷款公司、投资银行、对冲基金,保险公司,以及该类的金融投资机构都卷入了这场次贷危机。

在整个次级贷款的利益链条中,只要美国房地产市场保持繁荣,房价持续上升,链条中的各个主体就都可以享受到由于房价上升带来的好处。但随着美联储不断地加息和房地产市场不断走向萧条,次级贷款者还款的压力逐渐加大,贷款人违约的比例不断增加,从而次级贷款利益链条从源头开始断裂。贷款的风险也随着这个链条蔓延开来,由房地产金融机构逐渐转移给了资本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2007年7月,美国贝尔斯登旗下的两家对冲基金濒临瓦解;2007年8月,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宣布旗下两只高收益基金面临25%的损失;法国最大银行巴黎银行也宣布暂时停止旗下三只对冲基金的赎回,全球的大部分股指暴跌,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在其他国家蔓延。二、次贷危机的影响

查看全文

次债危机与资产证券化论文

[论文关键词]次债危机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

[论文摘要]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全面爆发并波及全球股市进而影响实体经济,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美国次债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为思考切入点分析次债危机被逐层放大的环节,试图通过寻找资产证券化与次债危机根源的联系,探讨证券化运作下的风险传递过程,揭示证券化模式本身隐含的不完善之处及其对金融创新的启示。

一、次债市场的证券化运作

(一)证券化运作第一步MBS

MBS(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20世纪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具体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所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债权出售给特设证券化机构,由该机构以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经过信用增级和评级后,在证券化市场上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行为。

MBS将最初由一个主体独立完成的整个过程拆分成了几个组成环节。投资银行因为把握住了整体流程而获得了将贷款重组的自由,其介入使得次级债的发行规模由按揭公司控制变成了市场需求决定。按揭公司根据投行选定的信用标准,将同类资质的贷款打包成MBS,经投行转手至预定客户。MBS以高风险高收益引导投资方向,同时贷款机构迅速将债务剥离转移风险并收回资金提供更多的抵押贷款。需求的扩张催生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促进次级债市场的快速发展。

查看全文

美国次级债危机成因与影响思索

一、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市场的现状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是指发放给信用等级较低、缺乏良好的信用史,因而存在较高违约风险的借款者的抵押贷款。由于风险较高,次级抵押贷款的利率也较高,其贷款利率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出2%至3%。在美国,按揭贷款市场按照客户的信用等级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优质贷款市场(PrimeMarket),优质贷款市场面向信用等级高(信用分数在660分以上),收入稳定可靠,债务负担合理的优良客户,这些人主要是选用最为传统的30年或15年固定利率按揭贷款,较少采用较为复杂的创新按揭工具。

第二类是“Alt-A”贷款市场(Near-PrimeMarket),这个市场既包括信用分数在620到660之间的主流阶层,也包括少部分分数高于660的高信用度客户。

第三类是次级贷款市场(Sub-primeMarket)。次级市场是指信用分数低于620分,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次级市场总规模大致在8600-13000亿美元左右;其中有近半数的人没有固定收入的凭证,这些人的总贷款额在4500-6500亿美元之间。…

综合比较各种统计,从1990年至今,美国房地产按揭贷款余额大约在10万亿美元,在全部按揭贷款中,大约有40%以上的贷款属于“Alt-A”和次级贷款产品。从2003年算起,“Alt-A”和次级贷款这类高风险按揭贷款总额超过了2万亿美元。目前,次级贷款超过60天的拖欠率已逾15%,正在快速扑向20%的历史最新记录,220万次级人士将失去住宅。而“Alt-A”的拖欠率在3.7%左右,但是其幅度在过去的14个月里翻了一番。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2万亿美元的Alt-A和次级贷款在短期内至少会损失掉10%到15%,也就是大约2000-3000亿美元。

查看全文

次债危机谈证券风险防范

自2006年一季度以来,次债危机横扫欧美大陆,全球股市因此暴跌,美联储和G10央行被迫向金融系统注入2000亿美元救市;金融机构亦频频告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正式破产,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濒临破产,连花旗、美林这样的金融巨头也爆出巨亏丑闻(花旗2007年第四季度巨亏98.3亿美元,美林2007年全年亏损77.8亿美元,2008第一季又亏损19.6亿美元,不得不裁员4000人),这场危机甚至影响到一向独善其身的中国股市,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就因为持有次级债导致股票大幅波动,那么,次级债究竟为何物?次级债危机因何而起?威力为何如此之大?我国又能从这场危机中得到什么启示?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一、次级债的源头——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

所谓次级债即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它根源于次级按揭。次级按揭的利率比传统的高利贷低,比给正常客户的利率高。但是正常的按揭贷款只提供给具有良好信用、还款能力强的客户,信用记录较差、收入也较低的客户很难从正规的按揭公司或银行得到贷款购房,只能向贷款公司申请次级按揭。

次级按揭最近十余年间在美国得到了迅猛发展,原因一是由于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扬,低买高卖成为包赚不赔的买卖;二是由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ortgagebackedsecuritization,MBS)这一金融创新工具的风行。MBS是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secufitization,ABS)的一种重要形式,具体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所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债权出售给特设的证券化机构(specialpurposevehicle,sPV),然后由该机构以其收购的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经过信用增级、信用评级等各项措施之后,在证券化市场上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行为。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可以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现金流、原先不易被投资者接受的抵押贷款,转换为可以在市场上流通、容易被投资者接受的证券。

传统的MBS是按揭公司(或银行)先发放按揭贷款,然后把已经产生的贷款打包成债券并销售给投资者。而投资银行发现市场对高收益债券的需求后,开始介入次级按揭这一领域。它们根据投资客户需求设计出不同的MBS产品,然后根据不同的信贷标准向按揭公司“订货”,后者根据投行的要求选择发放按揭贷款的对象,并将同类资质的贷款打包成MBS向投行交货,投行再转手卖给预定的投资客户。因此次级债的发行规模由按揭公司控制变成了市场需求决定一只要有需求,投行就会向按揭公司定购更多产品,按揭公司则发放更多贷款,因此促进了次级债的快速发展。

2000年美国网络股泡沫破灭后,美联储连续十余次大幅降息,使得资本市场上的资金充沛,投资需求尤其是对高收益债券的需求大增,而次级债因为风险较高,利率当然较高,正中投资者的下怀,所以次级债的市场急剧扩大,投资者遍布全球,甚至我国的数家商行也涉足其中,尤其是国际化程度最深的中国银行,据其2007年年报透露,2007年全年投资净收益为-155亿元,其次级债占其集团证券投资总额的2.13%,且账面价值已减少49.9亿美元。

查看全文

次级债危机影响论文

摘要:

(序)美国次级债危机伴随我们度过了2008年,自从08年年初这颗金融"核弹"在华尔街上空释放出一片"鬼魅"般的蘑菇云后,其金融核辐射就开始迅速蔓延,不到半年的时间其影响就遍布全世界,此刻已到年末之际,2008年即将成为我们回忆,但这个无形的"杀手"还在向世人叫嚣着,肆虐着.再过不久就是冬至时分,是吃羊肉赏腊梅花开的好时候了,那句被小学生作文炒到烂的诗句"不经一番XXX,哪得XX,XXX"我也就引用这么多了,希望到时候能持有一种平和与舒缓的心境,享受到第一股腊梅花香的洗礼,在缓和与安然中,在回首与翘盼中给自己的08做一个的Ending^^^^^^

论文分为两章第一章<<哥德巴赫的猜想之次贷危机的结局>>修改自BLOG上的博文,写于2008.09.20

第二章<<肖申克的救赎>>是此刻所写,写作时间是2008.12.05

论文是想通过不同时间上,我对世界金融状况的感受与理解来反映出美国次级债危机及其影响,以此表达自己的观点.

关键字:次级债金融海啸"救市"计划哥德巴赫的猜想肖申克的救赎

查看全文

次级债危机成因试析论文

一、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市场的现状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是指发放给信用等级较低、缺乏良好的信用史,因而存在较高违约风险的借款者的抵押贷款。由于风险较高,次级抵押贷款的利率也较高,其贷款利率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出2%至3%。在美国,按揭贷款市场按照客户的信用等级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优质贷款市场(PrimeMarket),优质贷款市场面向信用等级高(信用分数在660分以上),收入稳定可靠,债务负担合理的优良客户,这些人主要是选用最为传统的30年或15年固定利率按揭贷款,较少采用较为复杂的创新按揭工具。

第二类是“Alt-A”贷款市场(Near-PrimeMarket),这个市场既包括信用分数在620到660之间的主流阶层,也包括少部分分数高于660的高信用度客户。

第三类是次级贷款市场(Sub-primeMarket)。次级市场是指信用分数低于620分,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次级市场总规模大致在8600-13000亿美元左右;其中有近半数的人没有固定收入的凭证,这些人的总贷款额在4500-6500亿美元之间。…

综合比较各种统计,从1990年至今,美国房地产按揭贷款余额大约在10万亿美元,在全部按揭贷款中,大约有40%以上的贷款属于“Alt-A”和次级贷款产品。从2003年算起,“Alt-A”和次级贷款这类高风险按揭贷款总额超过了2万亿美元。目前,次级贷款超过60天的拖欠率已逾15%,正在快速扑向20%的历史最新记录,220万次级人士将失去住宅。而“Alt-A”的拖欠率在3.7%左右,但是其幅度在过去的14个月里翻了一番。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2万亿美元的Alt-A和次级贷款在短期内至少会损失掉10%到15%,也就是大约2000-3000亿美元。

查看全文

次级债危机成因分析论文

一、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市场的现状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是指发放给信用等级较低、缺乏良好的信用史,因而存在较高违约风险的借款者的抵押贷款。由于风险较高,次级抵押贷款的利率也较高,其贷款利率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出2%至3%。在美国,按揭贷款市场按照客户的信用等级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优质贷款市场(PrimeMarket),优质贷款市场面向信用等级高(信用分数在660分以上),收入稳定可靠,债务负担合理的优良客户,这些人主要是选用最为传统的30年或15年固定利率按揭贷款,较少采用较为复杂的创新按揭工具。

第二类是“Alt-A”贷款市场(Near-PrimeMarket),这个市场既包括信用分数在620到660之间的主流阶层,也包括少部分分数高于660的高信用度客户。

第三类是次级贷款市场(Sub-primeMarket)。次级市场是指信用分数低于620分,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次级市场总规模大致在8600-13000亿美元左右;其中有近半数的人没有固定收入的凭证,这些人的总贷款额在4500-6500亿美元之间。…

综合比较各种统计,从1990年至今,美国房地产按揭贷款余额大约在10万亿美元,在全部按揭贷款中,大约有40%以上的贷款属于“Alt-A”和次级贷款产品。从2003年算起,“Alt-A”和次级贷款这类高风险按揭贷款总额超过了2万亿美元。目前,次级贷款超过60天的拖欠率已逾15%,正在快速扑向20%的历史最新记录,220万次级人士将失去住宅。而“Alt-A”的拖欠率在3.7%左右,但是其幅度在过去的14个月里翻了一番。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2万亿美元的Alt-A和次级贷款在短期内至少会损失掉10%到15%,也就是大约2000-3000亿美元。

查看全文

美国次债危机谈证券风险论文

摘要:次债危机尽管对我国的金融体系影响有限,但有必要从中吸取教训,加强风险的防范。从而保证我国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次债危机的成因,探讨了我国资产证券化面临的主要风险,尤其是重点探讨了提前还款风险、违约风险和利率风险在我国的严重性,阐述了我国应该采取杜绝次级按揭的发行、严格控制房地产市场的大幅波动等措施来防范类似危机的发生。

关键词:次债危机;资产证券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中图分类号:F8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894(2008)05-0049-05

自2006年一季度以来,次债危机横扫欧美大陆,全球股市因此暴跌,美联储和G10央行被迫向金融系统注入2000亿美元救市;金融机构亦频频告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正式破产,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濒临破产,连花旗、美林这样的金融巨头也爆出巨亏丑闻(花旗2007年第四季度巨亏98.3亿美元,美林2007年全年亏损77.8亿美元,2008第一季又亏损19.6亿美元,不得不裁员4000人),这场危机甚至影响到一向独善其身的中国股市,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就因为持有次级债导致股票大幅波动,那么,次级债究竟为何物?次级债危机因何而起?威力为何如此之大?我国又能从这场危机中得到什么启示?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一、次级债的源头——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

所谓次级债即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它根源于次级按揭。次级按揭的利率比传统的高利贷低,比给正常客户的利率高。但是正常的按揭贷款只提供给具有良好信用、还款能力强的客户,信用记录较差、收入也较低的客户很难从正规的按揭公司或银行得到贷款购房,只能向贷款公司申请次级按揭。

查看全文

国家次级债危机分析论文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可以说是美国有历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本文主要分析了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和其造成的严重影响。

关键词:次贷危机成因影响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

始于2007年初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走软,逐渐演变成美国次级债危机,致使数家国际知名的贷款机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因为资金链条受到巨大损伤,面临危机甚至倒闭。下面就来介绍这一影响全球的经济危机的起因。

在美国,有一种次级按揭,就是向信用分数较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提供住房贷款。之所以有这种贷款,是因为当时贷款公司比较看好美国的经济,他们认为美国的房价还会不断上涨。因此这种贷款的借款人无需提供任何可以还款的证明。由于这部分贷款的风险极高,贷款公司贷出这些贷款后,为了降低风险就与投资银行合作开发了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并把这些证券出售给投资银行。而投资银行通过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将那些次级贷款包装成债务抵押债券CDO,并把这些CDO分成高级CDO和普通CDO出售给对冲基金,结果高级CDO热卖。对冲基金尝到了高级CDO的好处后就向利率最低的银行贷款购买普通的CDO。银行把CDO卖给了对冲基金后发现这是一个获利巨大的投资品种,为了再在这个项目上取得更大的收益,银行也买入了对冲基金。而对冲基金又继续把普通的CDO抵押给银行获取贷款,继续购买普通CDO。这时候投资银行又通过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创造出了CDS,即信用违约交换,也就是给CDO向保险公司投保,让保险公司也来承担风险。而CDS又一次大卖。之后投资银行又发行了一种基金,专门购买CDS,并把之前赚得的钱作为保证金投入。由于美国的房价一直居高不下,这种基金也吸引了各种养老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来购买。至此,贷款公司、投资银行、对冲基金,保险公司,以及该类的金融投资机构都卷入了这场次贷危机。

在整个次级贷款的利益链条中,只要美国房地产市场保持繁荣,房价持续上升,链条中的各个主体就都可以享受到由于房价上升带来的好处。但随着美联储不断地加息和房地产市场不断走向萧条,次级贷款者还款的压力逐渐加大,贷款人违约的比例不断增加,从而次级贷款利益链条从源头开始断裂。贷款的风险也随着这个链条蔓延开来,由房地产金融机构逐渐转移给了资本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2007年7月,美国贝尔斯登旗下的两家对冲基金濒临瓦解;2007年8月,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宣布旗下两只高收益基金面临25%的损失;法国最大银行巴黎银行也宣布暂时停止旗下三只对冲基金的赎回,全球的大部分股指暴跌,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在其他国家蔓延。二、次贷危机的影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