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风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5 01:53: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词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苏轼词的风格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也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这是在我们以前学过的教材中经经常提到的。虽然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但是他的词中温婉含情的婉约词作的数量并不少于慷慨激昂的豪放词作的数量。对苏轼词的婉约词风前人已有论述,但是有过于片面化,本文主要从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言情)﹑婉约词的重要内容(咏物)﹑婉约词的基本特征(意境之美)三个方面,通过对苏轼的几首代表性的婉约词的分析,从而展现出苏轼词风的婉约凄美的一面,从而使人们可以更清楚的认识苏轼。
关键词:婉约;题材;内容;特征
婉约一词,即委婉含蓄之意。婉约词不仅是一种文学题材,也是一种创作手法。自后唐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派开始,闺怨、相思、离情别绪、春花秋月便成词作的一大题材。婉约词上承花间词,与花间词一脉相承,但是与在花间词相比,婉约词内容上去其浮艳多分雅致,形式上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传统题材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在苏轼以前的北宋词坛仍是以及婉约词为主流,主要是一些男女相思、闺阁幽怨的艳情之作,直至苏轼才打破了婉约词以艳情为题材的范围,将婉约词推入正宗高雅的文学殿堂。[注A]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1037——1101)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中进士,神宗熙宁年间,因于主张新法的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被贬为杭州通判,苏轼词的创作就是从此时开始的。元丰二年,因在著名的“乌台诗案”中被以“作诗讪谤朝廷”之罪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在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词来抒发心中的忧愤,表达他的人生态度。哲宗元佑年间,高太后临朝,司马光执政,苏轼被召回京,被委任为朝奉朗知登州,后迁为礼部朗中,又迁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又历任知杭州﹑知颍州﹑知扬州﹑知定州。哲宗亲政后,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后,在遇赦北归的路途中,于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苏轼一生在宦海中浮浮沉沉,心中种种忧愤,都成为其创作的源泉。[注B]
一﹑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言情
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它以情动人,道尽人世间的喜乐悲愁。在北宋苏轼以前的词人言情的主题不外是以代言体的形式写一些闺怨、相思、离愁别绪、春花秋月等。苏词主要是突破了晚唐以来“词为艳科”的庸俗品位,“诗余”的附庸地位,只写闺怨、别情的题材范围,将词推到了正宗的文学艺术高雅的殿堂。在言情方面,苏轼描写的至情至性的爱情词,颠覆了艳情词的俗套,给人以凄美、委婉的高雅享受。
苏轼词风格分析论文
婉约一词,即委婉含蓄之意。婉约词不仅是一种文学题材,也是一种创作手法。自后唐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派开始,闺怨、相思、离情别绪、春花秋月便成词作的一大题材。婉约词上承花间词,与花间词一脉相承,但是与在花间词相比,婉约词内容上去其浮艳多分雅致,形式上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传统题材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在苏轼以前的北宋词坛仍是以及婉约词为主流,主要是一些男女相思、闺阁幽怨的艳情之作,直至苏轼才打破了婉约词以艳情为题材的范围,将婉约词推入正宗高雅的文学殿堂。[注A]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1037——1101)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中进士,神宗熙宁年间,因于主张新法的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被贬为杭州通判,苏轼词的创作就是从此时开始的。元丰二年,因在著名的“乌台诗案”中被以“作诗讪谤朝廷”之罪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在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词来抒发心中的忧愤,表达他的人生态度。哲宗元佑年间,高太后临朝,司马光执政,苏轼被召回京,被委任为朝奉朗知登州,后迁为礼部朗中,又迁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又历任知杭州﹑知颍州﹑知扬州﹑知定州。哲宗亲政后,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后,在遇赦北归的路途中,于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苏轼一生在宦海中浮浮沉沉,心中种种忧愤,都成为其创作的源泉。[注B]
一﹑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言情
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它以情动人,道尽人世间的喜乐悲愁。在北宋苏轼以前的词人言情的主题不外是以代言体的形式写一些闺怨、相思、离愁别绪、春花秋月等。苏词主要是突破了晚唐以来“词为艳科”的庸俗品位,“诗余”的附庸地位,只写闺怨、别情的题材范围,将词推到了正宗的文学艺术高雅的殿堂。在言情方面,苏轼描写的至情至性的爱情词,颠覆了艳情词的俗套,给人以凄美、委婉的高雅享受。
㈠《蝶恋花》(记得花屏初会遇):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注1]
苏拭的词风研究论文
一、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
普列汉诺夫说:“一个艺术家如果看不到当代最主要的社会思潮,那么,他的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实质的内在价值就会大大的降低。”②民族斗争是宋代主要的社会问题,在词史上,苏拭较早把民族矛盾引入词中,扩大了词的题材,增强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力。
熙宁八年(1075)七月,辽主胁迫宋王朝,“刘”地界‘辽”,“凡东西失地七百里”。③这年冬天,苏拭写了著名的《江城子·岳州出猎》,其下片:“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情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中借出猎习射,来抒发他渴望驰骋沙场;为国靖边立功,驱走入侵之敌的豪情。又如《阳关曲·赠张继愿》:
受降城下紫群郎,戎马台南旧战场。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
这也是一首抒发爱国主义激情的壮歌。作者通过对汉唐盛世不受外族欺侮的羡慕,表现了对宋朝衰败国事的深深失望。这里说“恨君”,实际上是表达作者报国无门的忧愤;在北宋词中,这样与当时边境事件有直接联系;’并且反映杀敌靖边的爱国感情的作品是不多见的。在这以前,范仲淹在西北边上写的《渔家傲》词,抒发了“燕然未勒遇无计”的苍凉悲壮的感慨,也包含着对国事的关心;但是,苏词所表现的爱国感情却强烈得多,深厚得多,风格也更为道劲豪放。“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巩固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④苏拭的爱国主义激情如此强烈,除受当时历史条件影响之外,还与他从小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有关,其父苏洵《六国论》一类文章,旨在对付西北二边的侵犯,不为空言,切中时弊,关系到宋朝立国之根本,给当时的执政者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历史教训。苏拭在其父的影响下,对边防大计也有过不少积极的建议,可惜只起到了科举考试中敲门砖的作用,对消洱边防大患竟丝毫无补。
风云再起婚礼主持词
各位来宾,各位亲友,大家晚上好!今天是公元2005年元旦,农历甲申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今天我们就要在这里见证两条河流的汇聚、两朵莲花的并蒂!现在是北京时间18时18分18秒,我宣布:风云再起先生、波澜不惊小姐的新婚大典,现在开始!请全体起立,高奏《婚礼进行曲》,请新娘新郎跨过鹊桥!原创:(在庄严的乐曲中)一对新人带着好运,带着梦幻和希望,带着庄严和神圣走过来了!新娘挽着新郎,白马引着凤凰,他们的头上是日月星光,他们的脚下是鲜花怒放,此时此刻,所有的春风都吹进了他们的心房!所有的彩云都围绕在他们身旁,所有的情爱都在胸中激荡,所有的人们都投来了祝福的目光!来宾们,朋友们,新郎风云再起先生,在#¥#◎&◆?%*工作,我要用十个数字介绍他,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两只勤劳的手,三生有幸的洪福,四通八达的前程,五世其昌的鸿运,六艺皆精的实力,七步成诗的才华,八面玲珑的机敏,九鼎一言的诚信,十分美满的人生。新娘波澜不惊小姐,就职于%¥?#@№§※,在中国四大美女中,她名列第五,在电影五朵金花中,她名列第六,在金陵十二钗中,也名列第十三,《红楼梦》第一百八十回是这样描写她的:说她有三点很突出,一是比亚洲小姐美了点,二是比非洲小姐白了点,三是比欧洲的维纳斯多了点——多了一只手臂。新娘不是中国人,她的家乡在宁国,中学时代她就是一个体育明星,创造了宁国市好几项体育纪录。提请新郎注意,千万不要惹她生气,据说她一脚能把人踹出床下十米,这个纪录至今无人打破。还要特别提请大家注意的是,她的笑容含糖量很高,请不能多吃糖的来宾朋友做好预防。他们两人是同班同学,从十年前相识到今天的结合,恋爱了整整十年时间,他们为踩平校园里人们不常走的小路,繁荣中国的电信事业,为支持交通部门的长途客运事业,为了革新中国人的拥抱和接吻技术,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现在请一对新人行鞠躬礼。请上前一步。为感谢天地日月春华秋实,请一鞠躬!为感谢双方父母辛勤抚育,请再鞠躬!为感谢亲朋好友各位嘉宾,请三鞠躬!(喝交杯酒)喝了交杯酒,原创:夫妻恩爱到白首,心心相印样样有!(喝大交杯)喝了大交杯,孩子能生一大堆,计生只能批一对!让我们掌声请出证婚人——联合国党委书记安北先生致证婚词!各位来宾和朋友们,现在宣读一封贺电,是唐朝诗人杜甫用e-mail发来的:两个新人眠翠柳,一个宝宝快快添,白头到老千秋雪,子子孙孙万代传!各位来宾,各位亲友,接下来咱们要进行的是2005年首届“影超杯”喝喜酒大奖赛,开局之前,送我们在座的所有来宾一副对联。上联是:吃吃吃,吃尽美味,不要浪费,好运伴你年年岁岁!下联是:喝喝喝,喝干喜酒,不要喝醉,好梦陪你天天入睡!横批是:干杯!(鸣炮奏乐,掌声欢送新人入席)
黄庭坚的词多样性风格论文
论文关键词:黄庭坚诗人陈师道中国诗史苏轼艺术个性北宋文学家
论文摘要: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以诗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作为一代诗人.黄庭坚在中国诗史上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响,也留下了显赫的声名。他的词名亦自不小。与黄同时的诗人陈师道曾说过:“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连也。”
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以诗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作为一代诗人,黄庭坚在中国诗史上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响,也留下了显赫的声名。他的词名亦自不小与黄同时的诗人陈师道曾说过:"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晁补之则又说:"黄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自是着腔子唱好诗也"山谷之词,虽历代都有评说,但较诸宋代其他名家,未免有门前冷落鞍马稀之叹然而黄庭坚的词颇值得我们注意黄庭坚历来主张艺术上的开拓创新,倡导"自成一家始逼真",在词的创作上,他同样是卓然自立,不肯随人后的他的词作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
一、迥然相异的前后期词风
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今传《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完整的存词180余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论山谷词既有"亵诨不可名状"的俚词淫句,亦有"妙脱蹊径,迥出慧心"的佳篇雅制词风之异反映出作者不同时期的创作实践造成这种雅俗并存,美恶共卷情况的原因是"当时以其名重,片纸只字,皆一概收,美恶杂陈,故至于是",所以"宜分别观之矣"。
在宋代词人中,前后期词风迥异则莫如黄山谷前期词如《归田乐引》:"对景还消瘦被个人,把个人调戏,我也心儿有忆我又唤我,见我嗔我,天甚教人怎生受看承幸厮勾,又是尊前眉峰皱是人惊怪,冤我忒扌闰就拚了又舍了,定是这回休了,及至相逢又依旧"《少年心添字》:"心里人人,暂不见,霎时难过天生你要憔悴我把心头从前鬼,着手摩挲抖擞了,百病销磨见说那厮脾鳖热大不成我便与拆破待来时,鬲上与厮口歆则个,温存着,且教推磨"可谓俚俗亵诨之至故清人朱彝尊编《词综》对山谷词去取特严而后期词如《醉蓬莱》:"对朝云云爱云逮,暮雨霏微,乱峰相倚,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廖燕竹枝词诗歌风格论文
关键词:廖燕竹枝词诗歌风格
摘要:清初韶州诗人廖燕的竹枝词活泼明快、朴实自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风貌,这对于了解清初岭南地区的风俗民情和竹枝词的流传情况多有助益,通过对他的竹枝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可以揭示廖燕诗歌自觉向民歌学习、诗歌风格中质朴自然的艺术渊源。
竹枝词,最初为广泛流传于四川东部及湖北西部沿江一带,古称“竹枝”、“竹枝子”、“竹枝歌”、“竹枝曲”和“巴渝曲”,是一种为下层民众所喜爱的歌曲形式。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一云:“竹枝词本出于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沅湘,以里歌鄙陋,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新词九章,教里中儿歌之,由是盛于贞元元和之间。”刘禹锡在建平(今夔州地区一带)做官时,经常到乡中观看百姓用鼓、笛伴奏,边跳边唱竹枝词的游乐活动,且还学会了演唱。自居易《忆梦得诗》云:“几时红烛下,听唱‘竹枝词’。”自注:“梦得能唱‘竹枝’,听者愁绝。”竹枝词始于何时今已难考。据前人的记载与推测,其源当在唐代以前。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二十九“中唐”指出:“梦得七言绝有《竹枝词》,其源出于六朝《子夜》等歌……”清人王文浩《苏诗编注集成》卷一注《竹枝歌》中云:“自唐以前已有之,故方密之以为起于晋也。”自居易《听芦管》诗云:“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又据冯贽《云仙杂记》:“张旭醉后唱《竹枝曲》,反复必至九回乃止。”可见此种民歌在盛唐时已流行,起源必在此前。
唐朝诗人的诗作中已屡屡提到竹枝词。如中唐诗人顾况《子春思归,有唱“竹枝”歌者,坐中下泪》有“渺渺春生楚水波,楚人齐唱‘竹枝’歌”。稍晚的张籍《送枝江刘名府》有“向南渐渐云山好,一路唯闻唱‘竹枝’。自居易《竹枝词》有:“‘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都提及竹枝词在中唐民间流行的盛况,也表明文人对竹枝词的关注,并开始了对这种新型诗体的借鉴和尝试。而郭茂倩更把唐代顾况视为写作竹枝词的第一人。顾况《竹枝词》日:“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民间的竹枝词多为“歌咏风土之作,而中间杂以男女狎亵之语”,而顾况所作,其词较雅,且多用典,已显示出鲜明的文人色彩。文人竹枝词既基于诗人的主体意识活动,即所谓“感于事,动于隋”,又汲取了民歌刚健清新、委婉含蓄、通俗明快的风格,从而显示出华美、隽永、流畅的气韵。可以说,文人竹枝词与民间“竹枝”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是继承,又有升华。关于文人竹枝词的首创者虽然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竹枝词从民间转化为文人的有意创作,是许多作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竹枝词的体式有七言二句、七言四句、五言四句三种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七言四句体,类似于古典诗词的七言绝句,但韵律并不严格,语词讲求明决流畅,内容以记述风土习俗为主。文人创作的竹枝词,无论构思立意、词句锤炼还是音韵修饰,都很注意从民歌中汲取营养,同时也滤掉了其中粗鄙芜杂的残渣,从而使其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提高,以至升华,成为一种吟咏山水风光、民俗风情的诗体。元代以后直至明清,一直在文人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创作数量蔚为壮观。
清初韶州诗人廖燕的《二十七松堂集》卷十“七绝”类内有《曲江竹枝词》十三首,《羊城竹枝词》六首,《珠江杂诗》三首,《渔家竹枝词》三首,此外《羊城歌》和《渔家曲》各一首,“七古”类中《曲江曲》一首,虽未冠名竹枝词,但显然也属此体。这样,廖燕《二十七松堂集》中的竹枝词有二十八首,在清代诗人中是此类体裁创作较多的一位。雷梦水主编的《中华竹枝词》选录唐代以来作品两万余首,而廖燕之作却一篇未收,实在是一种缺陷。廖燕的竹枝词写得活泼明快,朴实自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风貌,对于了解清初岭南地区的风俗民情和竹枝词的流传情况多有助益,此外,还可借此了解廖燕诗歌自觉向民歌学习、诗歌风格朴质自然的艺术渊源。
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公开评议大会主持词
公开评议现场会主持词
各位评议代表、同志们:
为落实省、××*2006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有关要求,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进一步促进我市政风行风建设,确保广大群众有效行使对政风行风建设的参与权、监督权和评议权,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增强被评议单位抓政风行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市纠风领导小组研究,市委、市政府同意,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2006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集中公开评议大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评议代表对我市公共服务行业的行风建设情况进行公开评议。
参加今天会议的领导有:
××*纪委同志
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同志;
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摘要]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词既继承了晚唐温庭筠以来的婉约之风,又发展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达到了完美的艺术境界,形成了清丽深婉、韵致秀雅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被称为“易安体”。她的词作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轻巧清新,后期沉郁凄苦。在她词的创作中注重词语的锤炼,平实中见清丽,别出心裁,自成一家。
[关键词]李清照;词作;艺术风格
宋代是我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词成了这个时期的代表性文学样式[1]。宋代的词坛,人才济济,涌现许多著名的词学大家,如苏东坡、辛弃疾、秦少游、柳永、周美成、姜夔、陆游等。在诸多词人中,有一位女词人,“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调元《雨村诗话》)[2]。这个女词人就是李清照。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多辑录于《漱玉词》中,并且著有词学论著《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3]。李清照生活于南北宋之交,经历了社会与人生的重大变故,并将这些家国爱恨情仇融入词作中,使得她的词学作品内容丰富而厚实,风格清丽而深婉。李清照的词承继了自温庭筠、李煜、欧阳修以来的委婉词风,即使描写个人生活遭际的作品,也显得含蓄蕴藉,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李清照出生于一个有着浓厚学术气氛的家庭。其父李格非,博学多才,在文学、历史、佛学、文学理论等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是北宋著名的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他坚持以“诚”为创作原则,性格上耿介忠直,具有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李清照的文学素养和性格就深受父亲的影响。深厚的家学底蕴使李清照从小就颇有诗名,王灼就曾经提到“易安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不可多见”(《碧鸡漫志》)[4]。在这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较宽松的环境中,李清照早期的词作充满了少女的天真与浪漫,有不少热情欢快之作。她将自己的生活反映到词中,塑造了一系列真挚感人的少女形象。如《点绛唇•蹴罢秋千》一词,“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首词选取了一个日常生活的片段,描写了—位刚刚下秋千的少女在见到客人来时,匆匆向房中跑去,又因好奇而回头张望,故意装出在嗅门边青梅的样子。词的上阕描写了少女蹴罢秋千后的样子,因为玩得开心以至汗透轻纱,因此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下阕则是在有人来时,少女含羞而走却又回首张望的情境,既有少女的羞涩又写出了她的好奇与顽皮。当时的社会,她这一举动中也透出了几分大胆,因为封建社会的女子是应“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而词中少女却在门边以嗅青梅为掩护张望来人,也算是对礼教的一种违反。整首词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天真、可爱又充满热情的少女形象,充满了生活情趣。这首词通过塑造这一少女形象反映出李清照自身的热情与不拘于封建礼教的勇气。在这一时期,她还有两首小令最为后人所称道,也是她小令词的代表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这一词牌来源于唐庄宗所作《忆仙姿》中的叠语“如梦”。因《如梦令》篇幅短小,要写出一首好的《如梦令》,困难就在于如何做到语尽而意不尽。李清照的这两首《如梦令》,一首明朗欢快,一首委婉含蓄,各具其妙,但都反映了主人公当时当地、此情此景的情怀和心理。李清照与她同时代的许多女子不同,她有着率真的品格和超凡的灵性,这也折射到她的创作上,她的词反映出率真,灵动的特点。《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中的女主人公是个青春少女,她不仅与同伴相约出游,还饮酒嬉戏,以至“沉醉不知归路”,直至日暮才兴尽而回,小船却误入“藕花深处”,惊得水鸟高飞。在这首词中,封建的束缚在主人公身上变得很淡,她尽可以随心所至,出游、饮酒、晚归。生动的景色,高扬的心情,读来使人沉醉。另一首小令《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小令同样是描写一位闺中少女,与前一首的欢快明朗不同,流露出惜春伤春之意,却无一悲愁之语出现。醉中初醒的主人公由昨夜的风雨引起对园中海棠的担心,可“试问卷帘人”的结果却是“海棠依旧”,这使得细心的少女大为不满,忍不住要出言纠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至此全词完结,可说是达到了小令“突然而来,悠然而去”的要求。词的意境是闺中少女与婢女的清晨问答,在平实的语言中表现了两个人不同的心情与感受。最后一句“绿肥红瘦”是雨后海棠的鲜明再现,简单的词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海棠花就像少女的青春,这既是对春天离去的惋惜,又是对自己青春流逝的叹惜。这两首《如梦令》虽风格各异,但都表现出了李清照热爱生活、珍惜青春、不甘困于深闺的真实情感。李清照少女时期的词已反映出她不甘于将自己禁锢于深闺之中的勇敢率真,出嫁之后,词作继续抒发她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徽宗靖国元年(1101年),18岁的李清照与2l岁的赵明诚结为伉俪,开始了人生旅途上最美好的一段岁月。赵明诚专于金石考据,是著名的金石学家,李清照嫁给他之后,两人志趣相投,共同收藏校勘金石图书,唱和诗词,在这种环境中,李清照的才华不仅未被扼杀,还得到进一步发挥。在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中就曾描绘两人的生活片段,“归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自觉是“葛天氏之民也”[5],这种场景在宋代这一理学之风大盛的官宦之家中是难得一见的。在爱情的感召下.李清照文思泉涌,一首首佳作纷至沓来,她的诗词创作也进入成熟期,并形成情景相生、形神俱似、体物超妙、绝尘去俗的独特风格,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一剪梅》这首词作于建中靖国元年,正是李清照初嫁之时。“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语言之精巧,意境之凄美,令人叹为观止。如果深味其情,更令人感受到其中的别离滋味,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称其“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词的下阕直抒情怀,突显自己的离别之思一时一刻无不萦绕于心,眉间心上,无计可消。在词中如此直接叙述自己的相思之情,在当时受到不少非议。王灼《碧鸡漫志》就曾痛心疾首地评论:“作长短句……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忌也。”虽然如此,李清照仍不改她真率的品性,笔之所写即是心之所念,封建礼教的束缚使她痛苦,但她并不屈服于此,而是继续以诗词来抒发她的真情实感。随着赵明诚离家远行,李清照的相思之情日甚一日。李清照是个多愁善感的人,花开花落,秋雨春风,都会引起她思想情感上的波动。用词来寄托和表达自己的相思之苦,成为这个时期她创作的主流。其中的《醉花阴》应时而生,成为后世人们广为赞誉的绝妙好词。《醉花阴》写于宣和二年,此时赵明诚正出任莱州,而李清照独自在青州居住。故词中情感更为深沉,尤其最后一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形象地描绘了词人的刻骨相思。正是李清照这种大胆、率真的品格,才会有这些感人至深的作品,而这种抒情的大胆、强烈,情感的深沉、执着,也正是李清照与其他婉约派词人的区别所在。此后,李清照关于抒发离愁、春愁、闺情的名篇佳作联翩而至。“惟行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李清照刚过而立之年,便以她惊世的才华和独具一格的作品享誉文坛,“冰心一片焕华彩,缘情抒怀多婉约”,她的词创作登上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二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被调往湖州,此时高宗已从杭州来到建康,并下诏赵明诚立即“过阙上殿”,领旨奏事。由于时间紧迫,不允许他们带着那么多的金石书画同时返回建康,只好临时决定“驻家池阳”,由明诚一人先到建康赴诏,然后再回来接李清照。六月十三日,正是盛夏时节,赵明诚离开池阳。李清照望着舍舟登岸渐渐远去的明诚,不禁泪流满面,心如刀绞,一种不祥的预感像乌云一样笼罩着她。七月末,李清照得到明诚卧病不起的消息,当天她就乘船东下,日夜兼程,火速赶到建康,与相濡以沫的丈夫见了最后一面。他们夫妇诀别的情景,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作了十分生动感人的描述“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6]。从此,李清照开始承受国破、家亡、夫死的剧痛。与此同时,她也不得不加入到逃亡的人流中。一年多的逃亡生活,使李清照尝遍战乱流离之苦。她在《清平乐》这首词中,用”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来慨叹独自一人逃亡,流落他乡的苦闷心情。李清照的中年时期,遭遇了金人南侵、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社会巨变,既有国家破亡之痛,又有个人身世之悲。靖康之乱,社会的动荡,家庭的变故,使李清照由平静安宁走向漂泊动荡,由生活的一极走向社会的另一极,饱尝人生的大喜大悲。她的心灵在反差强烈的刺激中变得敏感而富于悟性,她的词从题材内容到精神风韵都发生了变化,多以感叹沦落、悼亡怀乡为创作主题,此时词中的悲愁已不同于前期词的离别相思之愁,而是打上了时代深深的印记。李清照这个时期的词作偏重于以民族情绪和爱国情感为主题,在前期哀愁伤感的基调上更趋悲怆沉郁。她的词作,进入了一个人品、词品极高的艺术境界。一方面,她的心中充满了对故国的怀念与对亲人的思念,因此她的词中悲愁慨叹之语随处可见。如“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蝶恋花》)“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点滴凄清,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另一方面,李清照也并未将自己放逐于这种无尽的愁情中,也并未陷入彻底的绝望,虽然愁痛不已,一边又自行宽解。如“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蝶恋花》)“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摊破浣溪沙》)李清照后期词的创作感情更为深刻,词风也由前期的轻巧清新转为沉郁凄苦。她将这种强烈、真实的情感完全倾注于所写的词中,她的不幸遭遇及对故国的怀念,对南宋统治者的悲怨,都在词中得到曲折深刻的反映。最能代表这一时期词风的作品当数《武陵春》与《永遇乐》。《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是李清照悼念赵明诚所作。“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旒舟,载不动许多愁。”词的开头描绘出暮春时节的落红无数,使地上的尘土也沾染了香气。这种景色虽美丽却带着伤感,所以词人不禁愁绪满怀,无心妆扮。随风飘落的花瓣也喻示着她飘零的身世。回想往日两人一起赏花饮酒的幸福时光,再看眼前独自一人的凄凉境况,使词人不由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悲叹,尽显纵使泪尽愁难尽的感慨。下阕再写听闻双溪春光尚好,本欲前去泛舟,再看一眼将逝的春光。但思及自己的悲愁之重,只怕是一叶轻舟所无力托起的。整首词意境凄婉,动人心神,而最后一句更是将无形的愁思付诸有形,真切可感,淋漓尽致而又深沉地抒发了对丈夫的怀念相思。在伤悼自身遭遇的同时,李清照也并未忘记国家的沦落。《永遇乐•落日熔金》就是其中的代表。“落日熔金,暮云台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青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李清照写这首词时,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一味乞和,这种作法引起了有民族气节之人的不满。但当时秦桧等奸臣当权,天下无人敢言兵。这一首元宵词历来作为一首忧国怀乡之作而广为流传。其中蕴含着深切的忧思,但写得十分委婉含蓄。全词无一字提到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但仔细体会,悲怆之情溢于词外。在词的开头,一句“人在何处”使读者醒觉身之所处非是汴梁而是杭州,细想之下顿起国土沦落之悲。接着描写元宵景象,一片鲜明的色彩,一派繁华的景象。但词人又写到“次第岂无风雨”。“风雨”二字既写天气又写现实,暗含悲愤。只是其他人都为这表面的欢乐所迷,李清照只有“谢他酒朋诗侣”。词的下阕是词人对以往汴京元宵节的回忆,这不同时空元宵节的热闹繁华造成了今昔的对比。忆旧思今,词人思潮起伏又无人知晓,最后一句“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以平常语淡淡道来却蕴含着深刻的悲痛,写出了词人与众不同的心情感受。这种写法暗讽了统治者沉迷于表面的歌舞升平,忘记南渡之耻的苟安作为,直抒作者去国怀乡的沉痛情感,在当时就已引起了许多爱国诗人的情感共鸣。
三在宋词的创作中,李清照从女性的角度来抒写自身的情感,更为真实贴切,也更加感人。如李清照的《风凰台上忆吹箫》之中“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以女子独有的感受描绘出的景与情,情感更真挚、深刻,也更动人。胡云翼《中国词史大纲》评道:“清照的词是最能够表现女性的优美的情调的。以前一切男性词人所写的‘女人语’,放在清照之前,都要黯然失色。”[7]王国维云:“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王国维又云:“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8]李清照脍炙人口的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油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被称为“幽细凄清,声情双绝,尤一字不透雅,深情苦调”。此作虽写重阳佳节夫妻不得团聚的离愁别绪,却首先以景渲染之,即景取喻,以画境示其“销魂之状,婀娜之姿,高洁之操,刚健之质”,皆含其中,则情景交融,形神兼备,化景物为情思,化情思为景物。这正是被明人茅暎《词的》称赞为“情景婉绝,真是绝唱”[9]。李清照在进行创作时也十分重视语言,提出求新求雅,如“绿肥红瘦”“宠柳娇花”“柳眼梅腮”等语被认为是“人工天巧,可称绝唱”(王士祯《花草蒙拾》)。再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四叠阳关,唱到下千遍”等句更是“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金粟词话》)。李清照的词除了炼字用词的新巧之外,还善用叠语。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更挪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诉衷情》)而最著名的则是《声声慢》,开篇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其中有十个齿声字,只这一句全词的意境就此定格,使人立刻沉浸于这种凄凉伤感的气氛中。李清照在整个宋代词坛上既继承了前人的传统,又发展了自已的风格,给后来的词人带来很大的影响。从她的词作中,我们看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青春、对爱情的赞美,看到了她感情的深沉与真挚,看到了她自信、自强、顽强进取的精神,看到了她关心人生、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怀,看到了她的高尚志趣、情操和品格。王士祯称“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为首”。如果用她自己的词来评价,正是“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苏拭的现实主义词风研究论文
摘要:苏拭是浪漫主义词人,已成定论。论者多循其革新解放精神和浪漫主义情调进行研究,而对苏拭的现实主义词风进行系统论述的则为少见。本文就苏拭的人生轨迹对其现实主义词风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苏拭;现实主义;词风
Abstract:SuShiistheromanticismexcellentpoet,hasbecometheconclusion.Byfollowsitsinnovationliberationspiritandtheromanticismaffectivetoneconductstheresearch,butwipestoSoviettherealismwordwindcarryonthesystemelaborationrarely.ThisarticlethelifepathwhichwipesonSoviettoitsrealismwordwindmakesapreliminarydiscussion.
keyword:SuShi;Realism;Wordwind
前言
文章开头从苏拭的生平谈起,提出问题——论苏轼的现实主义词风。主体部分从四方面详细论述:(一)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二)关心民生疾苦,对穷奢极欲的统治者的不满,分析诗人的思想根源。(三)抒发个人感慨,探索人生奥秘。(四)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树形象、展风采”文艺汇演主持词
“树形象、展风采”文艺汇演主持词
一、开场白
男:“树形象,展风采”文艺汇演
合:现在开始
二、介绍领导
女:参加此次文艺汇演的领导有:1、(区、州局领导)2、市委市政府领导3、我局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