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概念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4 22:47: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初中化学概念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初中化学概念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探析8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分析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呢?有的教师认为,应当引导学生理解课本上的化学概念.这种教学方法,存在学生可能仅从字面上的意义了解化学概念的问题.有的教师认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化学概念,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化学概念的真正意思.这种教学方法,存在教学指导方向过于宽泛的问题.如果学生不了解如何探究化学概念,就可能找不到学习化学概念的方向.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谈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通过体验事物的性状了解化学概念

在接触新事物后,如何理解它的化学概念呢?这是初中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迷惑的地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引导学生探索一个化学概念,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化学知识,就要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现在要探索化学概念的范围.例如,在讲“空气”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空气的概念是什么?有的学生结合课本上的概念回答: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主要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气体及其他稀有气体组成在学生熟背化学概念,以为自己掌握了化学概念后,教师追问:固态的空气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液态的空气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这样的问题难住了学生.学生发现,虽然他们熟背了化学课本中的概念知识,但是没有真正理解化学概念.因为学生只是从化学课本中理解了化学的概念知识,却没有从体验的角度全面了解化学概念知识.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了解到:如果要了解化学概念知识,就要亲自去探究、去体验,全面了解化学概念知识.在理解化学概念知识时,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化学课本中的概念知识,知识结构是不全面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亲自去体验化学概念知识,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了解化学事物的形态、颜色、味道、单位质量等,从而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化学概念.

二、引导学生通过做化学实验了解化学概念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做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化学概念.例如,在讲“空气”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读课本,做关于空气概念的化学实验(略).学生了解到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P+5O2点燃2P2O5,即红磷在燃烧的过程中,原本无色无味的空气产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白烟.学生如果要了解空气的概念,就需要分析这一化学反应:红磷燃烧的过程中消耗的是哪种物质,生成的是哪种物质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嗅全面体验化学事物,获得化学概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字生通过做化学实验来理解化学概念.比如,学生要了解空气的化学形态,就要用化学实验来证明.学生可以结合学习条件用拉瓦锡化学实验来证明,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思考优化拉瓦锡化学实验来证明.学生应用化学实验来全面了解化学事物的性质,是研究化学知识应当具备的科学态度.

查看全文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探讨

摘要:化学概念是化学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是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形成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提高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本文对初中化学概念的作用和特征做了简要的阐述,指出了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影响因素,最后,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研究

初中阶段的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这门课程,需要掌握基本的知识,尤其是在化学概念方面的学习,这是学生以后学习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学好化学概念的相关知识是初中化学教师进行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初中化学概念的特征

1.抽象性.化学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是通过大量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实践总结概括出来的,是对这些问题本质属性的描述.另一方面,化学学科研究的是物质分子和原子结构的变化,这些事物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在教学中教师只能够通过其他的直观教具来表示相应的原子和分子.2.系统性.在化学教学中,化学概念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相关化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教师要帮助学生重点学习[1].

二、化学概念的作用

查看全文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措施

摘要:化学学科的基础概念需要强记。学生只有将化学概念夯实,才能在化学学习的道路上顺利前行。然而概念学习十分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这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极为不利。本人结合自身多年实际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概念教学提出个人的看法,希望能够给广大同仁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夯实基础;教学效率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化学的基础阶段,化学教师应重视学生基础化学知识的夯实,帮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相应的化学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在化学道路上越走越远。为了有效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要重视的就是学生的概念掌握情况,结合自身班级学生的实际化学基础以及教材内容,合理选择概念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巩固概念基础。

一、以书面理解作为化学概念教学的出发点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概念的接触和理解都是从书面开始的。如学生在了解“溶液”概念的时候,首先会做的事情就是查询书本,了解书本上对“溶液”会进行如何解释。学生在了解书本对“溶液”的解释以后,紧抓其中的关键词,就能够真正做到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再如,书本对“化合物”的解释是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对“单质”的解释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者都是通过纯净物这一关键词进行展开解释,并做到相关联概念的显著区分。学生结合纯净物这一关键词,将不会把化合物和单质同其他概念诸如金刚石、石墨进行混合,从而能够显著提升自身的化学概念学习效率。

二、巧妙借助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的展示化学概念

查看全文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研究

摘要: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掌握物质变化规律、理解化学实验、化学掌握化学计算的前提条件。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思想的局限性,导致化学基本概念教学问题重重,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部分学生在化学基本概念学习中便形成了分化。因此,在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重新审视和高度重视基本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的重要性,做好基本概念教学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分化;学困生

一、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现状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常常关注教授的内容,关注学生牢记的基本概念,而忽视了学生在遇到类同问题的时,如何将已有知识进行迁移,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进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时,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时效性,而忽视了化学概念本身具有的功能;过于注重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概念,而忽略了概念的来源和缘由的讲解;只注重单个概念的教学,将化学基本概念孤立化,忽略了一个概念与其他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把握概念,在运用过程中,漏洞百出、困难重重;有的教师甚至将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一带而过,只强调基本概念的应用,而忽略基本概念本身的意义等。这些基本概念教学都无法使学生将化学知识内化,随着教学逐步推进,化学知识点的不断积累,学生便会对化学学习产生恐慌,进而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高度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的重要性

化学学科是初中阶段新开设的自然科学,刚开始学生对化学学科充满了好奇心,保护好这份好奇心对于化学学习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进行基本概念教学中尤为关键。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掌握物质变化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学生理解化学实验、掌握化学计算的前提条件,因此学好化学基本概念,对学生学习化学原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掌握与理解,就会让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起步形成分化,进而形成化学学困生。因此,在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重新审视和重视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的重要性,做好基本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查看全文

初中化学概念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最基本、最基础的内容,对于刚涉足此领域的初中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一些可行性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有效策略

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最基本、最基础的内容,其教学理应受到充分关注。初中化学是启蒙教学,化学概念具有逻辑性、概括性、抽象性特征。概念能深刻地反映化学过程中最本质的特征,是人们思维的结晶。对概念的理解不仅是学生学好基础理论、定律、公式的前提,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时常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接受或不感兴趣。如何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是本文要解决的难题。

一、有效对比,构建完整的概念体系

化学基本概念的系统服从于教学目标和意图,主要由教材的理论体系决定,其中部分概念是一个分段形成,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在概念教学时,物质的分类一直是学生难以接受的知识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应抓住基本概念的编排顺序逐步深化,各个突破,在有效推进的同时,应对比各概念间的异同,将其进行适当分类,并将同一类概念按其相互关系归纳在一起,加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使原本教材中零散的知识联成有序的网络,力求使概念系统化,便于学生牢固、准确、系统地掌握基本概念,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例如,在第二单元“空气”中学习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学习水的组成时又学习了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的概念,这时很多学生分不清混合物、化合物和氧化物的区别和联系。这些概念既有自身的内涵,又存在着一定的从属关系。在教学中既不能把它们绝对化,又不能将它们孤立分割对待,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内涵与外延,联系对比画出关系图(如下图),以达到突出概念的本质联系,加深学生的理解,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教学实践证明,在进行联系对比,构建概念体系时,教师应多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不宜过早地列出全部结论,可在讲解分析的过程中随讲随列,最后完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知识网络,不要一开始就向学生展出全图,以防止学生被动接受。

二、去伪存真,用好日常概念的“两极性”

查看全文

初中化学概念图复习法研究

摘要:在初中化学复习中,教师一般采用“教科书再讲”复习法与“习题简述”复习法,但复习效果不佳。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概念图复习法来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明确复习内容的重难点,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细化问题,发现不足,做到“温故而知新”,在复习中提升学习能力。教师要利用好概念图,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图;复习方法;应用及反思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用连线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图示方法。它是在Ausube学习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概念图的构建主要是基于已有的概念对事物进行观察和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概念网络,并在这个网络中添加相应的知识点,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概念图。首先,概念图复习法在初中化学中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概念图,让学生认真理解概念图中每个节点的知识,加深记忆,巩固所学内容。其次,概念图复习法可以促进学生在复习中对知识内容进行转化和创新。概念图中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在平时的学习中,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不明显,但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概念图中看出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密切联系,这样就便于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在平时的化学学习中,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零散的,但概念图可以将知识串联起来,对复习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形成完整的认识。最后,概念图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根据概念图进行复习时,可以提升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一、运用概念图构建可视化思维,提升元认识水平

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用一些几何图形、图案、文字等图示来表示概念图的节点,以便于学生更加直观地复习知识,从而运用概念图构建可视化思维,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初中化学复习中运用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将各个知识点的内容关联起来,加深对复习内容的认识,使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复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将知识分为几大部分,再将每个部分的内容细化,使内容具有代表性和关联性,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例如,在复习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时,教师在制作概念图时可以将空气的组成笼统地分为两大节点:第一,氧气和氮气;第二,两种气体的物理性质、制法、用途以及在空气中的含量(第二节点的内容可以细化)。在复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概念图对复习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再进一步细化复习内容。概念图的可视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即画图一定要清晰明了,文字标注要简单易懂,要使学生在看到概念图时就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楚的认知,迅速回忆起所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来构建概念图,充分发挥概念图的可视化效果,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运用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图来设计节点、展示内容,能便于学生快速地回顾知识。整个单元的概念图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将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创新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

二、使用概念图做好备课工作,明确教学重难点

查看全文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研究论文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查看全文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问题及对策

初中化学中,使用精练而严谨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概念几乎每课都有,包括物质分类、反应类型、性质、变化、定理等内容,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以确保概念的科学性和完整性。重视化学概念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准确理解概念,让学生形成正确、清晰、完整的概念,对于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化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概念本身内容。认为中考题不会直接考“死概念”,所以,对内容一带而过,只强调特点。如反应类型的教学,化合反应直接记成“多变一”,分解反应直接记成“一变多”,置换反应直接记成“换位置”,复分解反应直接记成“内项结合,外项结合”等。虽然学生能够很快掌握不同反应类型的特点,也能依据这些特点判断反应类型,但是学生却容易养成在学习其他化学知识时也大概理解意思即可的习惯,最后导致语言不规范,不严谨,甚至是词不达意的现象。2.忽视概念深刻内涵。对概念的教学停留在记忆概念本身内容上,如元素、分子、原子、溶解度等概念,内容较抽象,不太好解释,与其讲不清,不如不讲,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背。最终,学生虽然会背概念,却不见得理解了概念本身的深刻涵义,也不一定会解决实际问题。3.忽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如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等物质分类概念,根据教学的进度和学生认知的需要,是安排在不同单元中先后出现的,酸、碱、盐的分类更是在下册第十、十一单元才出现的,由于时间进度关系,课堂上,教师容易就概念讲概念,而不注重概念之间的前后联系,容易使学生“前学后忘”。

二、有效解决对策

1.抽象概念具体化。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理解这一概念不仅需要原子和原子结构方面的知识基础,还需要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积累。教材先从宏观层面,引导学生从物质的组成上认识元素,认识元素的种类是有限的,使学生从中体会元素概念的具体应用;接着,再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几种物质的组成,说明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为了讲清元素概念中的关键词,教师可采用具体的例子来诠释概念。出示12C、13C、14C,16O、17O、18O,1H、2H、3H,这三组原子的内部构成表,让学生观察不同原子内部的质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及元素名称。通过观察,学生明白了原子可以不同,但是只要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就统称为一种元素,也更加理解了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总称”的含义。在此之后,及时提问,能不能把概念中的“质子数”换成“电子数”呢?学生结合离子的形成知识,积极思考、讨论,得出核外电子是可以得失的,所以,也就不能把“质子数”换成“电子数”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概念中“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这几个字的深刻涵义了。2.微观概念形象化。从化学角度认识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如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让学生理解微粒的概念,掌握微粒的知识,树立微粒的观点,分子和原子概念的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在讲分子、原子概念时,学生先自主学习,了解分子和原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不同情况,以及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课堂上,给学生出示分子结构模型,先由学生自己动手摆出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和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两种情况,给学生以分子种类和结构的初步而直观的认识,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分子由原子构成的关系;紧接着,学生利用分子模型,展现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变化过程,以及氧化汞分解的微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因此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而分子的种类一定会发生变化,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因此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这样,就把微观概念形象化了,更加注重对概念含义的提示和理解,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对概念的死记硬背。3.零散概念系统化。有关物质分类的概念,从上册的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到下册的酸、碱、盐等,涉及的单元多,内容联系紧密,但知识结构较松散,给学习、理解、记忆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学习“一类物质”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呢?将零散的概念系统化是一种好方法。第二单元的学习,由于学生还没有元素、分子等概念,因此,教材只是结合空气的例子,给出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教学时再通过生活当中的实例,分析巩固这两个概念即可,不宜进一步拓展。进一步学习单质、化合物概念时,首先应当“温故”,使学生明确这两个概念是在纯净物概念基础上得出的,再从一些常见纯净物的符号入手,分析物质的组成元素,进而得出相应概念。最后,着重分析混合物与化合物,找出二者概念中“物质”与“元素”的差别,强调化合物首先是纯净物,学生也就“知新”了。在学习酸、碱、盐的概念时,更是要注重概念之间的前后联系。找到新概念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概念之间的联系及区别,将新概念纳入到原有概念的认知结构中,就能形成系统的、完善的、新的认知结构。教学时,首先复习物质分类的相关概念,找准相互之间的关系,再提示学生,按照组成上的差异,又对化合物进行了分类,让学生分析几类物质组成上的特点,通过大量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相应概念。在后期的学习当中,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运用系统分类法学习,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弱化概念不强。初中化学是学生启蒙阶段学习的化学,能够知道、了解、理解、掌握一些化学的基础知识即可,有一些概念,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教材中已经弱化了相应的内容,对教学方面也没有过多的要求。因此,对于这部分概念的教学,不宜强化。对氧化反应,目前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中给出的概念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在教材没有修改之前,教材中的定义是“物质与氧的反应”,“氧”与“氧气”一字之差,但是含义却大不相同,对于刚刚接触反应类型的学生来说,课堂上不宜进行拓展,否则,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是一脸蒙,对于“元素”和“物质”就更加迷惘了,教学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对于还原反应也是如此。教材给出的概念是“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学生能依此判断反应类型即可,不宜再做进一步强化。一种物质被还原,另一种物质被氧化,还原剂有还原性,还原产物如何判断,氧化剂有氧化性,氧化产物如何判断等,不妨等学生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储备以后,交由高中的老师帮助他们学习吧。酸和碱的概念,在教材中没有明确的定义,只是在讲酸和碱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时,提到了“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H+和酸根离子”,“碱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OH-”,所以,教学时,不宜强调“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否则,解释时还需引入酸式盐和碱式盐的内容,课堂容量大且深,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总之,根据概念的重要地位以及概念本身的难易程度,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但无论怎样的教学方式,都应当讲清概念的关键字词,适当举例加强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引入恰当的活动探究,提升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最后,温故而知新,达到熟能生巧、活学活用的目的。

查看全文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分析论文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查看全文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一、认识化学概念的重要性

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概念是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对概念不知道或者不理解,会对化学的学习产生误导,甚至引向错误的方向,这对以后化学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阻碍,所以,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向学生灌输这种意识,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化学概念的重要性,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地加以重视。

二、教学生学会抓住关键字词,准确理解概念含义

化学概念有着极强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化学概念的特点,提醒学生对化学概念不要随意增减字词,要及时纠正某些学生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解第三章第二节“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如果没有“纯净物”作为前提,那么一种元素既可以组成单质,如氮气(N2),氢气(H2),也可以组成混合物,如氧气(O2)和臭氧(O3)的混合气体。同样对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来说,既可以是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也可以是混合物,如煤(主要组成元素是碳,还有氮,硫,氧,氢等元素)。所以要判断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必须是纯净物,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否则学生就很容易理解错误。化学概念中有些字词,既是理解概念的关键点,也是与易混概念的区别点。教师应找出这些关键字词,教会学生认真剖析。例如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个“同一类”学生不明白,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让学生自己发现:其实“同一类”只要求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中子数甚至电荷数可以不同。学生学会分析概念中的关键字词便抓住了概念的特征,理解了意义,并能加以记忆和运用,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会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理解概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