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4 20:46: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储蓄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储蓄所储蓄员个人工作汇报
尊敬的领导你好:
大专学历,储蓄所储蓄员。1986年10月参加工作,1991年到农行工作,先后干过经济警察和储蓄员的工作。
有必要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全年工作已经圆满结束。及时对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以开创全新的工作局面,为完成明年更大的工作目标做好充分准备。下面我向大家做述职报告。
发展袋记卡客户名,截止末。第三方托管名,开借记卡1张,网上银行客户名,经销安全3万.吸储500万
积极参与政治学习,个人的工作成果是与我储蓄所的发展分不开的思想上。关心国家大事,拥护以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行纪行规,政治上要求进步,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自己能忠于职守,工作上。严于律已,工作勤恳,严格执行国家金融政策,遵守农总行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响应上级行的有关号召,积极开展各项工作。许多工作流程的细节上想点子、找方法,符合有关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更好地完成工作要求。
浅析储蓄货币结构变动
该项研究得到中国体改基金会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的资助,许多观点是在与樊纲、余永定、米建国等教授的中形成的,在研究过程中还得到孙涛、罗振宇、李绍光、袁平等几位博士的大力帮助。
提要:近一时期以来,中央银行连续降息,导致居民储蓄存款分流速度加快,但分流出来的资金未能如期望的那样进入实际产品市场,进而拉动消费和投资需求,而是大量流入股市,且主要汇集于一级市场,由此产生巨额资金沉淀,并直接形成广义货币收缩的主要原因。这种情况不仅造成总需求进一步萎缩,而且大大降低了整个经济体系的金融效率。为此,国家应及时采取措施,通过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增发国债和利率市场化等方式,引导储蓄存款资金进入实际生产领域,提高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
一、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动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其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持续增长阶段:1978-1988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平均每年增长30%以上,1988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798亿元人民币,为1978年210亿元的18倍。(2)高速增长阶段:在基数已经较大的情况下,1989-1996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继续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这一时期储蓄存款余额年均增长率达到31.6%,至1996年储蓄余额上升为38520亿元。(3)减速增长阶段:1996-1999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虽然继续增长,1998年底达到5.3万亿元,但这一时期,储蓄存款余额的增长速度开始下降,增长率由1994年的41.5%,一路下降到1998年的15.4%。同时,新增储蓄存款的增长速度开始出现负值,其中1997年增长率为-12.4%,1998年为-8.2%。
进入1999年,居民储蓄存款形势发生新的变化。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到12月末为59621亿元,同比增长率仅为11.6%,增幅比去年末下降3.8个百分点,其中6至9月新增储蓄存款仅为396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1485亿元。特别是,6月、10月和11月,当月新增储蓄存款出现负值,储蓄存款减少数额分别高达25亿元、94亿元和84亿元。上述情况表明,居民储蓄存款分流进一步加快,投资、消费、金融结构等方面都由此产生一系列变化,分析储蓄资金流向、货币资产结构及其经济效应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储蓄存款分流的主要原因
邮政储蓄柜员制度
第一条一般规定
一、邮政储蓄柜员制是以计算机为业务处理和会计核算的手段,从办理储蓄存款、取款及代办业务过程中的接柜、记账、计息、收付现金到日常整理票币、柜台轧账等业务操作环节,都由一人独立完成并单独承担经济责任的一种劳动组合形式。
二、为提高工作效率,向储户口提供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适应邮政储蓄业务不断发展的需要,各省(区、市)邮政局在有条件的邮政储蓄网点应积极稳妥地推行柜员制。
三、邮政储蓄网点实行柜员制,应当经市(地)邮政局批准,报省(区、市)邮政储汇局备案。
第二条实行柜员制的基本条件
实行柜员制的邮政储蓄网点应具备如下条件:
邮政储蓄实践参考
对邮政的运作的掌握的不少,实习的经历已经使我对这个行业有了比较深刻的解。和同事的关系也非常融洽,相信的以后的工作中,一定会更加得心应手,做出更好的成绩。
荣幸的被邮政储蓄银行银行录取并作为一名实习生在里面工作,半年前。这段时间里掌握了很多专业的知识,虽然有遇到工作困难不知所措的困境,但都在自己的努力和同事的帮助下圆满解决,既有理不清工作思路的迷茫,也有在摸索的路上拾起的点点滴滴,以下就是实习鉴定。
一无所知这个词用来形容当时的一点也不过分,记得刚来到分局的时候。对工作的一无所知,对为人处事的小心谨慎,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都觉得可笑,转变的过程是个艰难的过程,同时也是个痛苦的过程,因为转变就意味着新的事务要不断的吞噬它原有的结构,物质表面的转变只是一个蜕变,那精神层次的升华才是思想的一次自我战胜。
这个看似简单又体面的岗位,具体的工作是储汇柜员。原来只是玻璃墙外人对我定位。而我转换不仅是从以前的玻璃墙外到内部的更替,更多的感到表面的东西不一定是真实的东西,最能欺骗人的就是自己的眼睛。工作时的精神高度集中,容不得半点松懈,对客户要耐心的解释,对工作要充满激情。说实话,这在没参加工作以前的根本做不到现在知道我可以做到并且可以自豪的说我不比别人做的差,这也许就是工作带给我自身最大的变化,虽然这个变化是潜移默化的但我切切实实的感到这个变化。
但是存在问题亦不容小视。自身的人员素质不高,邮储的发展经历了很久的转变和提高。业务的单一和少的可怜的附加值,管理的不健全,激励措施的效用性不高等等。这一切是无法不面对的问题,虽说我也在努力的改变这一现状,但改变不是一朝一夕。正在这个关键的转型期。
实现整个企业的蜕变和提高。虽然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的阻力和压力,可以借着邮政银行的成立这个绝好的契机。但是明白了压力是最好的动力之后,也许很多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储蓄所职员述职报告
尊敬的领导你们好:
我是储蓄所储蓄员王浩天,大专学历,1986年月参加工作,年到农行工作,先后干过经济警察和储蓄员的工作。
年全年工作已经圆满结束,我们有必要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及时对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以开创全新的工作局面,为完成明年更大的工作目标做好充分准备。下面我向大家做述职报告。截止年末,发展袋记卡客户名,第三方托管名,开借记卡1张,网上银行客户名,经销保险3万.吸储500万
我个人的工作成绩是与我们储蓄所的发展分不开的。思想上,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以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行纪行规,政治上要求进步,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工作上,本人能忠于职守,严于律已,工作勤恳,严格执行国家金融政策,遵守农总行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响应上级行的有关号召,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我在许多工作流程的细节上想点子、找方法,在符合有关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更好地完成工作要求。
学习上,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从没有放弃学习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刚工作我就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我没有满足于现状,由于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良。不但掌握和提高了金融知识,也有了一定的理论水平。学习理论的同时,更加钻研业务,把学到的金融知识融会到工作中去,使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开展“文明优质服务工作”,树立良好的金融企业形象。
储蓄变动预测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我国最终储蓄率的发展;前瞻型居民的储蓄行为;对我国近段最终储蓄率发展的解释;改进城镇居民储蓄行为的政策建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我国的最终储蓄率稳步增长、中国国内的居民可以分为两类:前瞻型居民和短视型居民、前瞻性储蓄中的预防性储蓄、预防性储蓄是用来预防未来的不确定性、保障性因素、收入波动对消费的影响小,会被收入的规模所抵消,不会存在消费的波动、前瞻性储蓄中的馈赠性储蓄、前瞻性储蓄中的生命周期储蓄、前瞻型居民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收入规模的逐渐增强导致了预防性储蓄倾向增强、馈赠性储蓄倾向的变大是由于城镇中前瞻型居民的收入规模进一步扩大、运用税收政策、运用财政支出政策、缩小行业的收入差距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现阶段我国居民储蓄的主体城镇居民储蓄持续、飞速增长。储蓄的高增长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经济、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不仅给整个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而且在开放条件下也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加重了银行经营成本和负担。本文在分析完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后将结论应用于居民储蓄行为的研究:前瞻型消费者的储蓄行为是我国储蓄快速增长的原因。在获得中国城镇居民储蓄行为结论后对储蓄的变动进行了预测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储蓄;馈赠性储蓄
1我国最终储蓄率的发展
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我国的最终储蓄率稳步增长,在15年的时间内上涨了10个百分点。
第二阶段: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最终储蓄率呈现下降的趋势,5年的时间内下降了3.6%。
储蓄国债的现状与战略
一、凭证式储蓄国债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凭证式国债债权的记录和管理分散在各承销机构的基层营业网点,没有统一的发行及债权托管系统,因此,客观上形成了投资人和承销机构,承销机构和财政部之间的双重债务关系。这种双重债务关系已成为产生凭证式国债发行及管理方式中深层次问题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超发风险。由于凭证式国债债权由各承销机构自行管理,在法律地位上承销机构集“准发行者”和“债权托管者”职能于一身,债权的记录分散在各机构网点且大部分采取手工方式。因此,超发凭证式国债,借国债信誉违规筹资不仅成本低、便于操作,而且难以被发现,监管的难度很大。
特别是凭证式国债承销银行中的绝大多数是中小银行,他们资金实力不足、资金质量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不仅违规超发的可能性更大,而且难以承担超发后果。在现阶段社会资金较为宽松、投资需求较弱的条件下,承销银行违规筹资的内在动力不足,超发的可能性较小,但不能排除当经济趋热、社会资金趋紧时,个别承销机构借超发凭证式国债违规筹资的可能。一旦大量发生,不仅会使国家债务规模失控,更重要的是还会破坏金融秩序,形成金融风险和国债信誉危机。
2.包销风险。目前,我国凭证式国债的承销是由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及邮政储汇系统为辅的40家国债承销机构负责的。在数量认购、发行和缴款方式上实际是包销,而销售剩余的凭证式国债要由承销机构被迫持有。这种发行方法的实质是政府向各承销机构摊派发行,若发行不畅,就造成了政府向各承销机构直接融资,承销机构替财政部承担了发行风险。
3.提前挤兑。由于凭证式国债存在双重债务关系,且债权的记录分散在承销机构的基层网点,财政部无法准确知道各机构提前兑取量和需要支付的兑付资金数量,因此,现行凭证式国债发行办法规定,投资者提前兑取至国债到期的资金由承销银行自行垫付。1996年以来,市场利率呈单边下行走势,投资者提前兑取凭证式国债的情况很少,但在目前利率已近低谷、预期未来利率将震荡上行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承担着投资者大量提前兑取占压资金的潜在风险。如果提前兑取数量过大,还有可能进一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及资金的流动性,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支付能力诱发金融风险。
浅析邮政储蓄三农
七月下旬,国务院通过了关于邮政改革的方案。根据改革方案,国家邮政局将“一分为三”,成立作为监管机构的国家邮政局、从事经营性业务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以及专门的邮政储蓄银行。那么,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后,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将占有重要地位,对“三农”的支持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邮政储蓄银行定位
邮政储蓄吸纳了庞大资金,所以其改革是金融体系、特别是农村金融体系的一件大事。邮政储蓄一直以来的经营模式是吸收居民个人存款,这就决定了它改组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后的经营模式必须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无论邮政储蓄银行以后会成为政策性银行还是商业银行,它的主要作用还应是服务“三农”。就目前来讲,邮政储蓄新增存款额是由邮政自己支配,其中一部分资金用于对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社的协议存款,但这毕竟量少,而且由于是批发性信贷业务,所以对于本土建设起不了立竿见影的作用。那么成立储蓄银行后的定位应该是:对邮政储蓄业务实行专业化经营管理,实行邮储资金使用本地化,允许邮政储蓄与农村信用社或农发行签订协议存款,将资金交由农村信用社或农发行投入农业和农村地区,也可允许邮政储蓄以市场价格直接购买农发行债券或其他农村金融债券,以及定向投入农业农村的国债,保证资金投入农业和农村地区,进行直接针对农村建设的个人小额信贷业务,确保农村资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
二、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现状
贫困地区金融机构存在着几个突出的问题,首先,金融机构被大量撤并。国有商业银行有相当比例的基层分支机构退出农村金融市场是大势所趋,例如兴和县已经撤消了建行与工行,部分农村则连农村信用社也撤消了,这样导致了农村金融体系的缺陷;其次,部分农村信用社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无法形成资金优势,不能有效满足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资金需求;再次,邮政邮政储蓄只吸收居民个人存款,且其中70%来自农村地区,导致农村资金大量转移城市,农村贷款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另外,政策性银行功能单一,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只有支持农产品的流通像粮棉油的收购等而没有针对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小城镇建设和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农业结构调整等新的支农项目;还有农村信用社有效需求不足等等。
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满足“三农”正常合理的贷款需求,邮政储蓄银行的支农政策是必要的。
浅析居民储蓄增长
摘要:目前的储蓄高增长主要是由于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消费和投资的增速缓慢、居民手持现金的逐步减少而引起,充分暴露出我国经济架构的严重失衡。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储蓄增长的势头,并积极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
一、我国居民储蓄存款高增长的实证分析
(一)我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但收入结构严重失衡
在1978年至2002年的24年间,我国GDP平均每年增长9.4%(扣除价格因素),如此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一个较稳定的快速增长。统计资料显示,1978年至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由343.3元增加到7703元,年均名义增长22.43%,实际增长6.68%,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由133.6元增加到2476元,年均名义增长18.53%,实际增长7.18%.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无疑为储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然而必须看到,在收入正常增长的背后,也存在着收入结构严重失衡的问题。
1.城乡居民收入的差异。有关数据显示,到2002年末,占全国总人口39%的城镇居民,拥有82.3%的储蓄存款,城镇居民人均储蓄达到14241元;农村居民人均储蓄只有1969元,只相当于城镇居民的13.8%,我国储蓄存款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分布极不均衡。
2.不同地区居民收入的差异。我国幅员辽阔,国民经济呈现多层次、多元化发展态势。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以及经济落后地区之间的收入差异非常明显。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底,储蓄存款最多的5个省份(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北京)占全国储蓄存款的40%,而储蓄存款最少的5个省份(西藏、青海、宁夏、海南和贵州)仅占全国储蓄存款的2%.这说明,我国储蓄存款在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之间的分布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浅析邮政储蓄信用挑战
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为达到上市对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比率的要求,把防范金融风险、保持业绩的稳定运行作为首要经营目标,加强了资金集约管理的审慎性,不断上收贷款的管理权限,其机构和业务逐步退出了农村市场,全面向城市集中。乡镇中基本上只剩下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两家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是农村信贷供给的主要机构,其金融业务在农村一直占主导地位,但自身发展却不足。邮政储蓄目前为止还只可办理存款业务,只进不出的经营模式也无法适应当今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使得农村资金缺乏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资金使用成本居高不下,矛盾日益严重,反哺三农的政策得不到有效的实施,效果作用也大打折扣。农村信用社在这种无竞争的状态下成长,对自身及农村金融市场来说是都不是一件好事。竞争少,压力就小,容易产生安逸情绪,导致农村信用社员工竞争的意识逐渐淡薄,主动拓展业务的积极性逐渐丧失。长此以往,农村信用社控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将越来越弱,一旦出现外部或内部不利因素,很容易对信用社的经营造成较大的打击,不利于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
为此,经国务院同意,银监会批准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筹建申请,年内邮政储蓄银行将筹建完毕,将开始要与农村信用社一起来分享农村市场这块大蛋糕。如何与邮政储蓄进行有序、良性的竞争将成为农村信用社今后生存发展的关键。
一、邮政储蓄与农村信用社各自优势分析
邮政储蓄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网络技术的发达。当前,邮政储蓄的营业网点、业务规模并不亚于农村信用社,且早已形成了全国联网的综合业务网络、电子汇兑网络和加入银联的“绿卡”,能为客户提供更方便、快捷的电子化金融服务。而农村信用社虽然经过近一年来的努力,逐步实现了全省的通存通兑,但距离邮政储蓄还有很大的差距。邮政储蓄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发展基础优势。长期以来邮政储蓄作为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能够通过资金转存央行业务获得稳定的无风险收益。在这样的基础上组建银行开办信贷业务,完全无不良资产,可以轻装上阵,具有良好的业务发展优势。而相对于农村信用社而言,历史包袱沉重,资产质量不高,今年通过对贷款五级分类,科学、完整、真实的反应资产的实际情况,使得不良资产在原四级分类的基础上又有所上升,需要面对的压力就更大。
相对于邮政储蓄,信用社也有自身的强力优势。首先,长期扎根农村,从事多年的信贷、储蓄金融工作使员工积累了丰富而且宝贵的经验,可以算是最了解农村的金融机构。其次,长期与三农打交道也为农村信用社发展打下了扎实的人力、物力基础,拥有很多对农村和金融工作都非常精通业务、敬业优秀的员工。再次,长时间的从事金融工作,也使农村信用社的整套管理制度较之于邮政储蓄而言要规范、合理;其营业场所及设施相对于邮政储蓄来说也要完善得多。最后,国家和政府也给予了农村信用社很多的优惠措施和政策,这对于还在成长中的信用社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二、农村信用社应做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