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政策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4 13:56: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出口退税政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出口退税政策的贸易效应分析
[摘要]出口退税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旨在鼓励本国出口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公平竞争的税收措施。我国自1985年开始恢复实行出口退税制度以来,至今已有30来年的发展历史,期间经历了多次的重大改革和政策调整,并在改革和调整中不断发展完善。该制度在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及产业结构、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系统分析了出口退税的作用机制及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机理,从出口贸易增长、出口贸易方式、出口商品结构及其短板效应等几个维度阐析了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效应。
[关键词]出口退税;政策变革;贸易方式;效应分析
出口退税在一国政府应对国际贸易的大幅波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已成为各国一项贸易调控政策。不同的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不同,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集中体现在出口贸易规模、出口贸易方式和出口商品结构等几个方面。
一、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出口增长的影响分析
我国近年来从出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并且因此带动了整体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深化。对于出口退税额、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很多学者对此已做定量分析。为验证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在1994—2019年各类贸易数据的基础上,对出口退税率与出口贸易增长率相关性以及出口退税额与出口贸易总额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一)出口退税率与出口贸易增长率相关性分析。出口退税率经过多次调整,中国现行的出口退税率是从2018年11月1日起,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将出口退税率为15%,部分13%的提至16%;9%的提至10%,其中部分提至13%;5%的提至6%,部分提至10%。①从整体上看,出口退税率全部上调。从出口贸易增长率看,在出口退税率上调后,2018年11月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额达到了1.26亿元,同比增长8.2%;2018年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额达到了16.42亿元,同比增长7.1%;2019年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额达到了17.23亿元,同比增长5.0%。②这说明,我国的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对出口贸易额的增长有促进作用,是影响出口贸易增长率的重要因素之一。2009年为保持外贸稳定,政府采取分批上调出口退税率的措施来促进外贸出口的增长,保护我国的外贸出口。2020年受疫情影响,为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促进外贸稳定,财政部、税务总局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外贸大省广东430.32亿元出口商品受益,增强了出口商的信心。(二)出口退税总额与出口贸易总额的相关性分析。在我国出口退税发展过程中,从总体上看,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在促进出口增长方面发挥了正效应,促进了中国外贸的发展,我国的外贸出口额逐年增长。但是,如果单纯从出口退税率变动来分析该政策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不能全面反映两者之间相关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说来显得有点片面,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出口退税总额与出口贸易总额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我国1994-2019年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趋势与出口退税总额的增长趋势大体保持一致,但二者增长速度又不尽相同。从总量上看,出口退税额从1994年的450亿元增长到2000年的810.4亿元,再到2019年突破2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2%,拉动全年GDP增长约0.8个百分点。③1994-2000年期间出口退税额增长不足1倍,而2001-2019年期间增长了接近20倍。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在大多数年份,我国出口退税总额的增幅基本都高于同期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但是也有少数年份情况特殊。例如1996年出口退税额增长率为50.4%,高于出口贸易额增幅49.4个百分点。1997年出口退税额负增长,但同期出口贸易额增长了20.55%,两者幅度之差达到了68.19%。2004年实行新税制,出口退税额增长低于出口额增幅27.63%,2010年出口退税额增长低于出口额增幅17.51%,其它年份出口退税额增幅均高于出口增长的幅度。这表明出口退税虽然是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但仅仅是影响因素之一,并不是唯一因素。那么,出口退税影响出口贸易的程度如何呢? 根据樊艺璇(2018)从选取的1986年至2015年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中可知,出口退税的增加会对出口产生政策激励作用,即出口退税额增长1%时,出口贸易总额会增长0.34% ,两者存在同向变动的关系[2]。
二、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方式的影响分析
出口退税政策效应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回顾出口退税思想的理论发展,从税收思想的演化、税收法理角度,以及国际贸易、进出口关系等方面研究了出口退税的必要性。其次通过对出口退税的成本效益分析,探讨出口退税所引致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说明出口退税是我国一项必要的政策,关键是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额,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最后从不同角度为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出口退税;出口贸易;成本效益
出口退税就是将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缴纳的间接税予以退还。出口退税是我国一项主要的促进贸易措施。准确的把握出口退税所引起的财政收支平衡问题,通过对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不仅是顺利实施出口退税政策的重要前提,也是我国“入世”后外贸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出口退税思想发展回顾
(一)、出口退税思想的历史研究
有关出口退税思想的理论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倡导国际贸易的重商学派,并由重农学派的先驱者布阿吉尔贝尔(PierreLcPesandeBoisguiuebert)和古典学派代表人物威廉·配第(WilliamPetty)及亚当·斯密(AdamSmith)所发展。布阿吉尔贝尔最早提出了进口商品征税出口商品免税的思想,他认为:“关于法国的进口税,税额应保持现状但应消除手续上的麻烦,因为这对国王丝毫无益,却会使外国人望而却步。至于出口税,则丝毫不应轻饶,而应全部取消。因为这是国王和王国前所未有的敌人”。威廉·配策进一步发挥,他认为出口商品不应该课征消费税,因为它们不是以实物形式在本国消费。不过,如果出口商品未课征消费税,用其交换得来的将要在本国被消费的进口货物就一定要课征消费税,由此看来,配第已经意识到重复征税问题和流转税是由消费者负担的情况。实际上,配第无意识中已经接触到税收来源地税收管辖权问题。亚当·斯密是集古典政治经济学之大成者,他认为高关税比低关税危害更大,出口税比进口税危害更大。他指出在各种奖励出口措施中,要数退税最合理。商品输出国外时退回其国内交纳的一部分或全部税金,既不会使货物的输出量减少,也不会驱使资本违反自然趋势转投入某些特定产业,破坏社会资本的自然平衡和劳动的自然分配。虽然亚当·斯密首先提出了出口退税的思想,但他仅从自由贸易,有利于商品出口的角度考虑,没有从税收来源去认识。直到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才从税收来源及转嫁认识出口退税。他宣称,某个国家如果对其享有特殊便利的生产条件的效率高于别国的某些输出品课税,这种税会完全落在外国消费者身上,该国政府支出的一部分就将由外国的土地和劳动所有者负担。例如,如果中国政府在商品输出时课税,这些税就将由外国人交给中国政府享用,而不是向现在这样由外国政府花费。但是,“如果一个国家闭关自守,不与邻国通商,就不能把赋税的任何部分转嫁出去。因此,从税收方面来看,对出口产品征税是进口国消费者负担的,即不公平又不合理。从道理上讲,出口退税是必要的。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研报告
去年年底,国家出台了酝酿已久的出口退税改革方案,方案的出台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各方面的强烈关注。这充分体现了税率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三大支柱之一,对国民经济运行和市场主体决策所起到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经济杠杆作用。
*近几年的开放型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外贸易更是势头迅猛,去年我市的进出口总额为73.5亿美元,其中出口为32.8亿美元,外贸依存度高达216.3%,出口依存度也在96.6%,已大大高于国家的60.3%和31.1%。在国际上外贸依存度往往被用来衡量国家、地区或城市是否是从事外向型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准。就城市而言,外贸依存度越高,城市国际化程度也越高,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紧密,对经济的拉动力也越高。
新的出口退税政策自2004年1月1日已正式实施,*作为外向度如此高的地区,出口退税改革对全市经济发展、地方财力和企业经营到底已经或将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应该如何来应对冲击、化解矛盾,争取既能充分利用改革所带来的机遇和实惠,又能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
一、新出口退税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基本内容
出口退税即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进行退税。由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有关规定将出口货物在出口前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退还给出口企业。出口退税的目的在于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保证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对出口产品实行退税政策是国际通行做法,是国家支持外贸出口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按照WTO要求,WTO各成员国都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实行出口退税政策,确定恰当的出口退税水平。我国从1985年起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这一政策实行近20年来,对推动我国外贸体制改革,推动出口增长,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都发挥了不可小视的重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现行的出口退税机制在促进外贸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而且日积月累问题愈益严重:第一,出口退税数额超出了中央财政承受能力,中央财政日益不堪重负。第二,出口退税滞后导致企业资金占压严重,增加了企业的支付成本和经营风险。第三,比较高的退税率也驱动一些企业为追求为数可观的出口退税而盲目扩大出口规模,包括相当多的资源性产品出口企业也盲目扩大出口规模,甚至有的企业为骗税而出口。从表面上看,退税滞后问题是中央财政的承受能力问题,但实际上也是出口退税机制不合理,与外贸经营体制改革要求不相适应的结果。从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看,出口退税的负担机制与税收分享机制基本是一致的,凡是增值税作为中央税的国家,出口退税一般都由中央财政负担;增值税作为共享税的国家,通常先从增值税中扣除出口退税,剩余的部分再由中央与地方分享。我国目前征收的增值税是中央税,但实际上与地方有75:25分成,但出口退税则完全由中央承担,显然税收的利益分享和责任负担不对称。面对这一情况,理顺税利关系,建立共同承担机制,实现利益与责任的一致,对于解决以上问题,强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出口退税的共同管理,打击出口骗税,推进外贸体制改革,促进我国外贸和经济健康规范发展都十分亟需。
此外,国际贸易大环境的压力也使出口退税必须做出积极的调整。多年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增大,降低出口退税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要求的压力,因此,降低出口退税率也被认为是采用非汇率手段调节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一个手段。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研究论文
一、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改革历程
(一)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改革历程
出口退税制度是中国商品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专项制度,它有一个形成和发展过程。建国以来出口退税制度的发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
1,改革开放前的出口退税政策表现:不成型与不稳定
由于当时中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进出口产品的征免退税,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专项制度,并且受当时国家对外经济政策和外贸管理体制、财政体制影响,变动较为频繁。经历了1950开始实施,1957年废止,1966年又恢复实施,1973年又停止执行的过程,因而税收对进出口贸易发挥调节的功能受到限制。
2、1979年到1993年问的出口退税政策改革:逐步建立与完善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试析论文
一、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
1985年开始推行的出口退税政策以鼓励出口、多赚取外汇为目的,随着当时的“双缺口”转为“双顺差”,这种鼓励出口的税收政策其弊端也来越明显。
作为应对贸易收支失衡的最新举措,2006年9月14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5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调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
《通知》规定,对进出口税则第25章除盐、水泥以外的所有非金属类矿产品,煤炭,天然气,石蜡,沥青,硅,砷,石料材,有色金属及废料等金属陶瓷;25种农药及中间体,部分成品革,铅酸蓄电池,氧化汞电池等;细山羊毛、木炭、枕木、软木制品、部分木材初级制品等,取消出口退税政策。
同时,将142个税号的钢材出口退税率由11%降至8%;将陶瓷、部分成品革和水泥、玻璃出口退税率分别由13%降至8%和11%;将部分有色金属材料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5%、8%和11%;将纺织品、家俱、塑料、打火机、个别木材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将非机械驱动车(手推车)及零部件的出口退税率由17%降到13%。
与之相反,重大技术装备、部分IT产品和生物医药产品以及部分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出口的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则由13%提高到17%;部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品,出口退税率也由5%或11%提高到13%。
出口退税政策探究论文
出口退税是为国际贸易理论所肯定的、符合国际贸易惯例和WTO协议的出口促进措施,因此出口退税将在国际贸易和中国出口促进实践中长期存在。但不同的出口退税政策造成的效应是有很大差别的。本文分析中国历次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效应,研究出口退税率变化与人民币升值的数学关系和政策选择,并对今后出口退税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和改革提出建议。
中国2004年前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效应
中国2004年前实行的出口退税政策的效应主要是:
1、它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外贸出口,支持中国逐步成长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2、它不但加大了企业的出口动因,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地方政府支持出口的热情。
3、中央财政负担沉重,出口退税款拖欠严重。
钢铁业出口退税政策论文
摘要:2007年钢铁业出口退税率一再下调,下调原因有:减少贸易摩擦,节能减排的需要,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减轻财政负担,抑制进口铁矿石的价格等。
关键词:钢铁业出口退税政策原因
一、钢铁业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
2007年4月1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通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从4月15日起,将部分特种钢材及不锈钢板、冷板、涂镀等高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降为5%;普碳钢、热板、型材、盘条等83个税号的钢材产品则取消出口退税。2007年7月1日起,国家再次降低了部分钢铁制品的出口退税率。
这是自2004年以来我国第五次下调钢材出口退税率。2004年1月1日,国家将钢材产品退税由原来的15%统一下调到13%;2005年5月1日,国家将板材、线棒材出口退税由13%下调到11%;2006年9月15日,国家将板材和线棒材出口退税率由11%下调为8%。另外,在钢材出口退税率不断下调的同时,我国于2005年4月1日取消了生铁、钢坯等钢材半成品的出口退税,并于2006年11月1日对铁合金、生铁、钢坯等钢铁产品加征10%出口关税。
二、钢铁业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原因分析
剖析中国出口退税政策实施措施
摘要:当前,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已经实施多年,虽然在相关管理上有了长足进步,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法规不完善、管理手段落后、部门协调配合不够、等问题,对此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出口退税问题对策
一、我国当前出口退税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出口退税管理的程序性法规不完善
实行新税制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既包括了政策内核,又包含了日常规范。在随后出台的诸多文件中,几乎都是有关税政方面的内容,而对出口退税管理的规范,则散见于以上文件中。由于没有一部成型的程序性、管理性法规,出口退税操作出现了很多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了出口退税政策的准确实施,使出口退税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出口退税管理的程序法规不完善导致的后果是:
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审批流程而仅仅根据《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中的有关条款来确定审批流程,势必产生诸多责任不清、岗位不明现象,也会使审批退税没有强有力的内部制约机制,从而在管理上出现很多漏洞,也给骗税以可乘之机。因此,如果出口退税管理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不按业务属性建立内部制约机制,而是实行粗放管理,那么各种隐患将长期存在。
合同适用出口退税政策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商务主管部门、国家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商务局:
经国务院批准,对20**年7月1日以前已经签订的长期贸易出口合同,适用以下退税政策。
一、对下列9个长期贸易合同,准予出口企业持已签合同或中标证明,于本通知下发后l0日内,到当地主管退税的税务机关备案,准予按20**年7月1日前的出口退税率将合同执行完毕。
(一)中汽凯瑞贸易有限公司与古巴交通部TRANSIPORT汽车公司,签订的总金额为9124万美元的出口大宗柴油发动机的长期供货合同。
(二)江苏亚星锚链有限公司在20**年7月1日政策调整前,签订的总金额为1.3亿美元的出口船用锚链和海洋石油工程链的长期供货合同。
(三)中国煤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20**年6月18日中标,总金额为1050万欧元的出口韩国和德国的焦炉设备的长期供货合同。
出口退税政策合法性研究论文
一、出口退税政策与合法性界定
(一)出口退税政策的含义
研究出口退税政策合法性问题首先要界定出口退税政策的含义,而重点是界定“政策”的含义。不首先解决这个问题,本文的研究就无法进行下去,而且容易走入政治误区。
政策一般被界定为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1]法学界一般认为,政策可以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国家政策是国家活动的准则,往往成为法律的指导原则或法律本身。执政党的政策则直接影响甚至指导法律的制定,乃至成为某一具体法律的基本内容。[2]在税收学或税法学领域,学者一般认为,税收政策是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确定的指导制定税收法令、制度和开展税收工作的基本依据和准则。[3]综上,可以看出,学界一般把政策理解为比较高的行为准则,甚至将其理解为比法律还高、可以指导法律的准则。如果这样来界定政策,特别是界定出口退税政策的话,那么,本文的研究根本无法进行下去,或者即使进行下去,也不会有太大意义。而且,现实中人们一般也不是这样来理解政策的,特别是针对具体问题,如出口退税政策,一般不会将其理解为指导出口退税法律制度的基本准则,而一般将其理解为法律制度之下的具体的措施。也就是说,出口退税政策一般是在法律规定的基本原则之下,或在没有法律根据的情况下,国家针对特定时期的特定任务所采取的出口退税方面的具体对策与措施。在这种意义上理解的政策,在地位上是低于法律的,从理论上讲也是不能同法律相抵触的,其作用一般是具体执行法律或者在没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暂时代替法律而对相关问题予以规范。只有在这种意义上来理解出口退税政策,本文的研究才有意义,也才能深入下去。
当然,我们这样来界定政策并不仅仅是为了本文研究的需要,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是在本文所界定的涵义的意义上来使用出口退税政策一词的。1994年的《对外贸易法》第34条规定:“国家采取进出口信贷、出口退税及其他对外贸易促进措施,发展对外贸易。”这里直接把出口退税视为一种措施。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的《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规定:“国家对高技术及产品的出口给予信贷、出口退税等政策性支持。”这里把出口退税视为一种政策,同时也就是一种措施。而本文将要分析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所的各种关于出口退税政策的文件中也都是将出口退税政策视为一种法律之下或法律之外的具体措施,而不是将其视为指导出口退税立法的指导原则或准则。
(二)合法性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