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4 13:49:2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出口退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出口退税审批报告
现行出口退税政策充分考虑我国当前国情国力,对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份额、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和谐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面临省辖市局下放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审批权和即将下放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审批权的新形势,面对当前出口企业日益增长、退税业务量日趋壮大的现实压力,如何做好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后的出口退税工作,应成为县级局当前出口退税管理部门工作考虑和工作安排的重中之重。加之做好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后的出口退税工作事关退税工作、国税工作乃至当地政府整个经济工作,这就迫切要求县级局出口退税管理部门全面分析和了解当前出口退税工作的情况,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改进措施,切实提升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后县级局出口退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县级局出口退税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新《对外贸易法》的实施和进出口经营权实行备案、登记制,外贸出口自由促进了外贸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基本形成外贸公司、工业内资出口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三轮齐驱、共同发展的格局,由此带来出口企业数量众多、外贸出口大幅增长、出口退税业务工作量猛增的特点。
(二)审核力量薄弱,政策业务水平亟待提高。出口退税政策业务工作一直以来均由省市国税局直接负责管理,县级局相关人员对出口退税管理介入不深、钻研不透,熟悉出口退税业务骨干奇缺,特别是出口退税审批方面可以说是个盲点,尤其是县级局所属基层分局税收管理员对相关政策业务知识的欠缺更为严重。审批权下放县级局后,县级局退税管理将涉及申报、审核、审批、开票退库等出口退税工作全过程,县级局退税管理部门将在本就难以承载的工作压力下再度增加责任风险不小的退税审批工作量,加上政策不熟悉,新手较多,无法与退税管理工作量相匹配,将使得县级局退税职能岗位设置无法细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难以落实到位,甚至会出现疲于应付的局面,总之,审批权下放将对县级局退税管理部门带来极大的挑战。
(三)对出口企业管理力度不够。由于多年以来由上级局直接管理出口退税工作的惯例,约定俗成地造成县级局所属基层分局管内销、省辖市局退税处和县级局退税管理部门管外销的模式,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县级局所属基层分局对外贸出口企业和100%外销企业不够重视,而省辖市局直接审核审批相关出口业务却鉴于管辖范围大、人员力量不足又不具备管户的职能,由此造成各级国税机关对出口企业的管理力度均不够,尤其对于出口不退税产品和外地本地出口不退税的产品的征税不能实施有效监督,导致出口退税管理工作的缺位。
(四)出口企业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跟不上出口退税政策更新速度。由于经济形势不断发展,相关出口退税政策也不断发生新的调整。相当多的出口企业财会人员政策掌握不扎实,不能很快适应变化,导致财务处理不够及时和准确。另有一部分企业操作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人员与财务人员协调不到位,人员不固定,个别企业甚至需在退税部门的辅导下才能完成每月的退税申报工作。
当前出口退税策略诠释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仍十分严峻。从国际情况看,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蔓延到实体经济,并引发世界性经济衰退,经济大幅度下滑,国际贸易环境继续恶化,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总的来看,这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和经济危机至今尚未探底,并在进一步加深。从国内情况看,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呈逐季下滑趋势,近期虽在逐步走向复苏,但经济增长基础尚未稳固恢复;进出口在2009年一季度更是大幅度下滑,尽管3月份后降幅在逐月收窄,但出口恢复仍很缓慢,整体上内外需都处于严重不足的局面,形势不容乐观。面对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应正确处理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的关系,既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积极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又要积极促进出口,实现内需为主和积极利用外需的共同拉动作用。从稳定外需来看,理顺出口退税政策则具有重要意义。
一、出口退税原则上应实行零税率
我国增值税条例规定:“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这就是说,出口货物原则上应实行零税率,即“征多少,退多少,彻底退税”,只是在特殊情况下可将出口退税率作为调控出口的手段。然而我国的实际情况则是“特例”成了常态,零税率则是例外,政府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政策的需要,频繁地调整出口退税率。从2007年年底到2008年上半年,伴随经济过热和出口摩擦增大,数次降低甚或取消某些出口货物的退税率。然后,从2008年8月1日起到目前,伴随着世界金融危机和我国经济的不断下滑及出口大幅度下降,又连续7次调高出口退税率,使得出口退税成为重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这种把出口退税率当作调控手段频繁使用的操作手法,既不符合消费地课税原则和商品税国际税收协调的要求,又违背国际惯例,显然是不恰当的。
(一)出口退税实行零税率体现了消费地课税原则和商品税国际税收协调的要求
从税收管辖权来说,一国的商品课税制度可以采用生产地原则或消费地原则中的一种,也可以同时采用这两种课税原则。但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如果不对各国的商品课税原则加以协调,就会出现对同一国际贸易商品的重复征税问题。由于各国的国内商品课税制度一般都实行多种税率,国与国之间的税率结构也不相同,因此,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消费地课税原则是比较有利的。各国统一采用消费地课税原则,实行进口征税,出口退税,避免重复征税,比较有利于资源的合理流动,有利于各国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有利于公平竞争,减少税收对国际贸易的干扰和扭曲。因此,出口退税政策应当相对稳定,不宜频繁调整;而对于国家需要实现的鼓励、限制等宏观调控意图,应主要通过运用关税、汇率等其他工具进行操作。
(二)出口退税实行零税率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
出口退税率对出口贸易影响论文
6月19日,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改委、商务部和海关总署五部委颁布了《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税[2007]90号)。自2007年7月1日起,对现行出口商品退税率进行调整,取消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税;下调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商品的出口退税率;10项出口商品由退税改为免税。这是继去年9月出口退税率调整以来,又一次影响力较大,涉及面较广的“大盘”震动,它的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出口企业要想维持原有的利润,又将如何去应对。这是我们目前所观望和期待的焦点。
一、出口退税率调整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看待这次调整所带来的影响,应当说,既有利也有弊。我国出口企业作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体,它所受到的影响最能反映出,国家与出口企业之间利弊取舍的关系。因为,出口退税率调整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贸易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所以,只有客观地、综合地去分析各个方面的因素,才能正确的做出评价。
(一)出口退税率调整的正面影响。
一是防止国内资源流失,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良性发展。
此次出口退税率的调整,一方面有利于引导企业减少“两高一资”、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商品的出口,加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商品的出口,摆正出口企业调整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投资和产能过剩。另一方面,通过取消或降低出口商品退税率,可以改观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不良势头。据海关统计,此次调整的2831项出口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是去年9月出口退税率调整商品的2.04倍。以此看出,国家专心治理重拳出击的态度十分明朗,它必将带动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的协调发展,对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意义重大。
二是缩减贸易顺差间隙,缓解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
我国出口退税制度论文
出口退税制度是一项出口税收激励机制,改革开放以前,进出口产品的征免退税尚未形成比较系统的专项制度。改革开放以后,1979年起,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探索,以求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进出口税收制度。1985年,我国开始对出口商品退还国内商品税,并不断改进出口退税制度。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出口退税制度经过不断的改革日趋完善,但是仍然存在问题,仍然有争论。本文以目前国内已有的关于出口退税文献为基础,研究我国出口退税制度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1.出口退税的理论依据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探讨出口退税制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邓力平(1996)、潘明星(1997)、刘怡(1998)、马玉瑛(2000)都认为出口退税有助于消除重复征税,保证公平竞争。另外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1997)的研究表明,出口退税符合传统的税收法理:符合避免双重征税原则,符合流转税的消费者承担原则,符合流转税的中性原则。当然也有少数学者对我国出口退税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提出了置疑。唐倩(1996)认为:出口退税助长出口贸易的低价倾销,这不仅使出口利润减少,还遭受其他国家反倾销抵制。
2.出口退税率的合理确定
我国理论界基本赞同,出口商品退税率的设置从理论上讲应本着“征多少退多少,彻底退税”的原则,但对于实践中应如何设置合理的退税率,理论界有两种不同意见。邓子基(1999、2000、2003)、邓力平(2000、2001)为首的一派学者认为,出口退税率的设置应采取“中性与非中性”相结合的方法,从而既能使退税率的设置符合出口商品的实际税负,又可体现出国家的政策意图。王复华(2001)认为出口退税应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与外贸商品结构调整的要求,有差别、有层次地对不同商品设计不同的退税率,以体现出口退税的政策导向。
出口退税无纸化思考
为加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出口产品退税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也是世贸组织规则所允许的做法,而办理出口退税的工作效率对国家出口贸易的竞争力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传统的出口退税申报管理方式在历史上曾经为维护国家财政政策,防止骗税的发生起了相当的作用。但多年来的实际运作也暴露出出口退税申报、审核进度缓慢,长时间占用企业资金,制约出口企业发展速度等诸多弊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间的经济交往越来越频繁,企业获得进出口贸易资格的标准越来越低,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越来越多,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量也已经跃居世界第四。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制度的规范都要求新的出口退税申报管理制度来适应,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便是一种来自基层国税部门较强的呼声。
一、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的概念
所谓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是相对于原来要求出口企业的出口发票、出口报关单、外汇收汇核销单、外贸企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和税收出口专用缴款书等齐全后,连同相关电子信息向国税退税机关申请办理出口退税而言,允许申报电子信息而不再需要申报退税原始凭证的申报方式。它是顺应经济发展需要,加快退税进度,提高办税效率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出口退税申报管理方式。这种申报管理方式的特点是强化电子信息,弱化纸质单证。需要说明的是,弱化纸质单证并不是取消纸质单证,对于纸质单证的管理还是要有一定要求的。尤其是在试行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的初期,还是需要申报纸质原始凭证,只是可以延缓一定时间后再予以报送。
二、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的基础和要求
以无锡市局为例,多年来一直沿用的并且目前仍然使用的出口退税申报方式是出口企业必须在收齐上述纸质凭证后,按月到国税退税机关进行申报退税。退税机关在受理申报资料后,先对有关纸质凭证进行人工对审,即申报资料是否齐全,退税凭证是否真实、有效,是否存在有敏感地区或其它疑点的货源等,然后再计算应退税额。退税额的计算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初根据申报资料汇总后人工计算确定,后来通过计算机审核,并逐渐增加了对相关的报关单、税收出口专用缴款书、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等的电子信息进行比对后计算退税。从这个过程来看,出口退税的申报、审核的重点已经逐步由人工审核纸质凭证转向相关电子信息的计算机审核,由此可以看出最终实现出口退税的无纸化申报也是趋势所然。但无论采取什么申报方式,都必须保证退税审核的质量,并且尽可能避免骗税情况的发生。因此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才能实行,而最基本的条件是正确、畅通的电子信息通道;比较完善的出口退税申报审核系统,当然还有必要的追缴保障机制。诚信纳税、依法申报的社会环境是无纸化申报的基础。
三、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的可行性
旧设备出口退税制度
第一条为促进“走出去”战略,明确职责和操作程序,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4〕31号)及现行出口退(免)税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旧设备的出口退(免)税管理由出口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负责。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旧设备是指出口企业作为固定资产使用过的设备(以下简称自用旧设备)和出口企业直接购买的旧设备(以下简称外购旧设备)。
第四条出口企业出口旧设备应按照现行有关规定持下列资料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退(免)税认定手续。
1.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2.企业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
出口退税政策的贸易效应分析
[摘要]出口退税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旨在鼓励本国出口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公平竞争的税收措施。我国自1985年开始恢复实行出口退税制度以来,至今已有30来年的发展历史,期间经历了多次的重大改革和政策调整,并在改革和调整中不断发展完善。该制度在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及产业结构、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系统分析了出口退税的作用机制及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机理,从出口贸易增长、出口贸易方式、出口商品结构及其短板效应等几个维度阐析了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效应。
[关键词]出口退税;政策变革;贸易方式;效应分析
出口退税在一国政府应对国际贸易的大幅波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已成为各国一项贸易调控政策。不同的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不同,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集中体现在出口贸易规模、出口贸易方式和出口商品结构等几个方面。
一、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出口增长的影响分析
我国近年来从出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并且因此带动了整体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深化。对于出口退税额、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很多学者对此已做定量分析。为验证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在1994—2019年各类贸易数据的基础上,对出口退税率与出口贸易增长率相关性以及出口退税额与出口贸易总额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一)出口退税率与出口贸易增长率相关性分析。出口退税率经过多次调整,中国现行的出口退税率是从2018年11月1日起,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将出口退税率为15%,部分13%的提至16%;9%的提至10%,其中部分提至13%;5%的提至6%,部分提至10%。①从整体上看,出口退税率全部上调。从出口贸易增长率看,在出口退税率上调后,2018年11月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额达到了1.26亿元,同比增长8.2%;2018年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额达到了16.42亿元,同比增长7.1%;2019年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额达到了17.23亿元,同比增长5.0%。②这说明,我国的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对出口贸易额的增长有促进作用,是影响出口贸易增长率的重要因素之一。2009年为保持外贸稳定,政府采取分批上调出口退税率的措施来促进外贸出口的增长,保护我国的外贸出口。2020年受疫情影响,为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促进外贸稳定,财政部、税务总局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外贸大省广东430.32亿元出口商品受益,增强了出口商的信心。(二)出口退税总额与出口贸易总额的相关性分析。在我国出口退税发展过程中,从总体上看,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在促进出口增长方面发挥了正效应,促进了中国外贸的发展,我国的外贸出口额逐年增长。但是,如果单纯从出口退税率变动来分析该政策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不能全面反映两者之间相关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说来显得有点片面,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出口退税总额与出口贸易总额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我国1994-2019年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趋势与出口退税总额的增长趋势大体保持一致,但二者增长速度又不尽相同。从总量上看,出口退税额从1994年的450亿元增长到2000年的810.4亿元,再到2019年突破2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2%,拉动全年GDP增长约0.8个百分点。③1994-2000年期间出口退税额增长不足1倍,而2001-2019年期间增长了接近20倍。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在大多数年份,我国出口退税总额的增幅基本都高于同期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但是也有少数年份情况特殊。例如1996年出口退税额增长率为50.4%,高于出口贸易额增幅49.4个百分点。1997年出口退税额负增长,但同期出口贸易额增长了20.55%,两者幅度之差达到了68.19%。2004年实行新税制,出口退税额增长低于出口额增幅27.63%,2010年出口退税额增长低于出口额增幅17.51%,其它年份出口退税额增幅均高于出口增长的幅度。这表明出口退税虽然是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但仅仅是影响因素之一,并不是唯一因素。那么,出口退税影响出口贸易的程度如何呢? 根据樊艺璇(2018)从选取的1986年至2015年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中可知,出口退税的增加会对出口产生政策激励作用,即出口退税额增长1%时,出口贸易总额会增长0.34% ,两者存在同向变动的关系[2]。
二、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方式的影响分析
出口退税政策效应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回顾出口退税思想的理论发展,从税收思想的演化、税收法理角度,以及国际贸易、进出口关系等方面研究了出口退税的必要性。其次通过对出口退税的成本效益分析,探讨出口退税所引致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说明出口退税是我国一项必要的政策,关键是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额,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最后从不同角度为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出口退税;出口贸易;成本效益
出口退税就是将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缴纳的间接税予以退还。出口退税是我国一项主要的促进贸易措施。准确的把握出口退税所引起的财政收支平衡问题,通过对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不仅是顺利实施出口退税政策的重要前提,也是我国“入世”后外贸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出口退税思想发展回顾
(一)、出口退税思想的历史研究
有关出口退税思想的理论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倡导国际贸易的重商学派,并由重农学派的先驱者布阿吉尔贝尔(PierreLcPesandeBoisguiuebert)和古典学派代表人物威廉·配第(WilliamPetty)及亚当·斯密(AdamSmith)所发展。布阿吉尔贝尔最早提出了进口商品征税出口商品免税的思想,他认为:“关于法国的进口税,税额应保持现状但应消除手续上的麻烦,因为这对国王丝毫无益,却会使外国人望而却步。至于出口税,则丝毫不应轻饶,而应全部取消。因为这是国王和王国前所未有的敌人”。威廉·配策进一步发挥,他认为出口商品不应该课征消费税,因为它们不是以实物形式在本国消费。不过,如果出口商品未课征消费税,用其交换得来的将要在本国被消费的进口货物就一定要课征消费税,由此看来,配第已经意识到重复征税问题和流转税是由消费者负担的情况。实际上,配第无意识中已经接触到税收来源地税收管辖权问题。亚当·斯密是集古典政治经济学之大成者,他认为高关税比低关税危害更大,出口税比进口税危害更大。他指出在各种奖励出口措施中,要数退税最合理。商品输出国外时退回其国内交纳的一部分或全部税金,既不会使货物的输出量减少,也不会驱使资本违反自然趋势转投入某些特定产业,破坏社会资本的自然平衡和劳动的自然分配。虽然亚当·斯密首先提出了出口退税的思想,但他仅从自由贸易,有利于商品出口的角度考虑,没有从税收来源去认识。直到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才从税收来源及转嫁认识出口退税。他宣称,某个国家如果对其享有特殊便利的生产条件的效率高于别国的某些输出品课税,这种税会完全落在外国消费者身上,该国政府支出的一部分就将由外国的土地和劳动所有者负担。例如,如果中国政府在商品输出时课税,这些税就将由外国人交给中国政府享用,而不是向现在这样由外国政府花费。但是,“如果一个国家闭关自守,不与邻国通商,就不能把赋税的任何部分转嫁出去。因此,从税收方面来看,对出口产品征税是进口国消费者负担的,即不公平又不合理。从道理上讲,出口退税是必要的。
我国出口退税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
1994年新税制实行以来,出口退税问题一直为我国财政、税务、外经贸部门及企业所关注:1994、1995年出口骗税猖獗,加上增值税征收中存在的“征少退多”,使财政面临巨大压力而不得不两次下调出口退税率;退税率下降虽减轻了财政负担,但却加大了出口货物成本,降低了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1998年以后,为扩大出口、刺激经济增长,政府又先后多次、分批调高各类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出口退税率的频繁变动,使出口企业无法对生产经营进行长期、科学的规划,而且影响了税法的严肃性,在国内、国际上造成一定影响。同时,这也说明政府决策尚未找到出口退税的规律,对出口退税带来的问题还未从经济运行内在的规律性去认识,只是就事论事。那么,我国应实行什么样的出口退税机制呢?本文试图在分析出口退税理论和我国出口退税实践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探讨我国出口退税机制的改革思路。本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章是出口退税理论。第一节首先界定了出口退税的涵义,指出出口退税是国家为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力,由税务部门将出口商品中所含间接税退还给出口商的一种政策制度;同时,为了正确理解此概念,还阐明了它与出口免税、出口零税率的联系与区别及与增值税退税的区别。第二节从理论角度分析出口退税存在的根源在于国际贸易,即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使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有利可图,而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跨国流动,因此,依据双重征税权,它不可避免地会成为进口国和出口国政府的征税对象,从而导致对同一商品和劳务的双重征税问题;由原产地国家对出口商品退税便是为解决重复征税问题而进行国际税收协调的结果。第三节介绍出口退税坚持的基本原则,即“征多少退多少、不征不退”的中性原则。第四节说明不同的外贸经营机制所需要的最佳出口退税方式不同。
第二章是对出口退税的国际比较与借鉴。本章主要介绍国外出口退税的一些具体做法,并对这些做法作了经验总结,为改革我国出口退税机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国际经验。第一节介绍法国的出口退税情况,特别介绍了法国出口货物的免税购进制度。第二节介绍了英国和希腊的出口退税制度。第三节,介绍韩国和泰国的增值税制度和出口退税情况。韩国实行的是消费型增值税,其增值税退税不仅包括了出口退税,也包括了资本品投入后进项大于销项的退税。第四节,对国外出口退税的经验总结,指出保证出口货物不含税出口是各国的基本政策;实行零税率是各国实现出口货物不含税的基本方式;完善的税制、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是出口退税的基本国际经验。
第三章,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历史、现状及问题。第一节主要回顾我国出口退税的历史,介绍现行出口退税制度的发展过程。第二节概括现行出口退税办法的主要内容。第三节分析我国出口退税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出口退税政策变化过频及缺乏足够的可操作性,出口退税制度本身缺乏与相关政策的必要协调,出口退税的程序性法规不完善、管理方式和手段也存在诸多问题等。
第四章,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第一节阐明我国出口退税改革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有利于促进出口,有利于完善增值税,有利于推动外贸制的发展及其操作性要强。第二节指出我国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方向是实行规范化零税率,并分析了这种模式所需的条件和优缺点。
剖析中国现行出口退税制特征
摘要: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的长期政策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因此,出口退税制度必须为这一战略决策服务。主要任务是调整退税模式。规范不合理退税,努力解决好财力的保障等问题。
关键词:“走出去”战略出口退税退税模式
出口退税,是国家为鼓励出增加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而采取的一项政策。是对出口商品已征收的国内税的部分或全部(甚至是超额)退还给出口商的一种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以及我国加入WTO,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的长期政策就是实施“走出去”战略。这是充分考虑了我国各产业的实际国际竞争能力后的正确抉择,出口退税制度也必须为这一战略决策服务。
一、我国出口退税制度回顾及简要评价
从1985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制度,1988年,我国确定了出口退税制的原则,即“征多少,退多少,未征不退和彻底退税”的原则。1994年我国实行税制改革,在此次税制改革中规定了对出口商品实行零税率的政策,继续坚持“征多少、退多少、末征不退和彻底退税”的原则。出口退税政策对于规范涉外税收制度、支援贸易体制改革、扶持出口企业迅速成长,扩大出口创汇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外贸的增长与出口退税的增长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特别是1998年,我国为了抵制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周边国家汇率相继贬值所带来的出口负面影响连续三次提高了出口退税率,使综合退税率达到15.51%,接近征税水平,在国际经济普遍下滑的情况下仍然增长了0.5%左右。这与出口退税的积极效应的关系密切。另外,出口退税制度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出口退税政策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