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4 10:58: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初产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精神分裂症初产妇护理论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初产妇;围产期;护理
精神分裂症患者初产妇,由于其本身所患精神疾病特点,其围产期的护理过程,不同于正常初产妇。对该类产妇进行临床分析,并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母婴安全极其重要。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病例选自2000年1月~2004年4月辽宁省凌源监管分局中心医院妇产科住院的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初产妇,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1]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26~34a,平均29.25±2.73a;精神分裂症病程36~74mo,平均55.0±13.64mo;诊断:偏执型9例,青春型3例;全部患者均有1次以上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史;小学文化程度8例,初中文化程度2例,高中文化程度2例;均无职业。
1.2方法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精神检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2结果
产褥期妇女护理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产后42天在我院保健门诊进行检查的初产妇中随机选择21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20~25岁92例、26~30岁79例、31~40岁38例、>40岁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0人,占56.9%;高中及以上91人,占43.1%。
1.2研究方法
参阅有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和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孕妇、乳母及新生儿饮食与营养知识、产褥期卫生护理知识及母乳喂养卫生知识、入院前接受健康教育的情况以及了解相关护理知识的态度与行为等。问卷首页编写统一的指导语,问卷形式是单项或多项选择。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按规定内容分别在入院时和产后42天检查时,采用面对面询问填写调查问卷,当场回收。
1.3健康教育方法
分娩全方位护理研究论文
【关键词】分娩;产妇;护理
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理状态与分娩疼痛有着密切关系,疼痛程度往往随着心理状态的改变而变化。如产妇情绪镇定,精神放松,分娩则无痛或疼痛轻微,如情绪紧张、恐惧不安,则疼痛较重。根据产妇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分娩的不同时期,给予适时的全方位护理,对产妇减轻疼痛,能否顺利分娩,保证母婴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分娩过程由三个过程组成,即:从规律宫缩开始到宫口开全为第一产程;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为第二产程;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为第三产程。
为减轻分娩时的痛苦,世界各国都对分娩服务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欧洲一些国家对各种临产时的常规护理和检查,如禁食、静脉点滴药物、灌肠、备皮、肛检和电子监护等,进行了大量的对比研究证实,上述措施大多是不必要的,缺乏科学根据的,甚至是有害的。事实上分娩的过程是一个正常、自然、健康的过程。绝大多数的产妇和胎儿都具有完成分娩的能力。所以用爱心,在整个产程中给产妇心理、生理及感情上的支持,使产妇在舒适、安全、轻松的环境下顺利地分娩。
1心理护理
由于产妇的性格、文化程度、家庭状况、孕产次的不同,所以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其需求也不尽相同。现进行如下分析。
小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析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发病率我国为9.4%,国外报道7%-12%。本病患者多数在妊娠期出现一过性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在分娩后患者症状多数会消失。但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和胎盘早剥等症状,危及孕妇和胎儿健康和生命。现对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5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年龄为26-40岁,平均33.5岁,其中7例为经产妇,43例为初产妇,发病最早的为孕12周,36周前发病者为28例。
1.2终止妊娠时间轻度,中度妊娠期高血压30例,先兆子痫12例,重度子痫前期6例,其中2例死胎及时终止妊娠,其他46例新生儿全部存活,其中4例胎儿为早产儿,经新生儿治疗好转出院。2例产前子痫分别在34周和33周终止妊娠,产后2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为低体重儿,均及时转院治疗,预后良好。
1.3分娩方式及结果5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剖宫产32例,18例经阴道分娩,15例采取侧切胎吸。2例死胎分别于26周和28周胎死宫内。
2讨论
超声检查诊断研究论文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阴道流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如诊断及处理不当,能危及母子的生命安全。超声检查是一项有效的、简便的检查方法,其定位诊断准确率达95%以上[1],此种检查操作便利、重复性好,可随诊动态观察。本文就我院临床医生根据超声检查诊断的前置胎盘情况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为2006年11月-2007年10月在我院孕期常规检查及因阴道流血就诊及住院分娩产妇2050例,均为孕28周以上的产妇。超声诊断为前置胎盘194例。其中初产妇62例,经产妇(包括有刮宫、流产、引产史者)132例。单胎183例,多胎11例。
1.2仪器DP-9900超声诊断仪。检测探头频率为3.5MHz。
1.3方法经腹壁,探头自耻骨联合上至剑突下连续进行纵、横、斜、冠等切面的扫查。常规检查胎儿、羊水、脐带、胎盘,着重检查胎盘情况:(1)胎盘的位置;(2)胎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
1.4超声检查资料
谈论产褥期抑郁症护理
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对家庭和社会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探讨初产妇发病的相关因素,提高医护人员对该病的认识,从产科高危因素入手,采用各项护理干预措施,降低初产妇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病率,促进产妇的身心健康,促进家庭、婚姻、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笔者结合初产妇产褥期抑郁症发病的相关产科因素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产妇产褥期抑郁症发病相关产科因素
本组采用分层整体抽样方法抽取本县六所医院分娩的初产妇250人,在产后42d复查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包括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自编产科因素调查问卷。将所有资料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本地初产妇产褥期抑郁症发病的主要相关产科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性格因素
性格因素,还有孕妇夫妇文化程度、居住条件、居住环境、孕妇听课次数、孕妇健康状况、产后护士给予的指导和帮助,均可影响产妇的情绪。尤其对于性格方面,外向者易于心理平衡,抑郁程度轻微或时间短暂,而性格内向者,遇到不良刺激,容易发生精神抑郁。
1.2产褥期内分泌变化因素
产后出血因素分析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产后出血;相关因素;预防措施
论文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相关的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以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5166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定为产后出血。观察产妇一般情况、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产程、分娩方式、心理因素等。采用容积法+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运用PEMS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166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154例,发生率2.98%,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经产妇高于初产妇(P<0.01);剖宫产高于阴道分娩(P<0.01);多胎妊娠高于单胎妊娠(P<0.01);有产前高危因素的占产后出血的83.17%。产后出血原因排位为:宫缩乏力占66.23%,胎盘因素占24.03%,软产道损伤占9.74%。结论:病理产科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是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措施。
产后出血是产科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位于引起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2%~3%。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资料,还是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均显示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临床稍微忽略或处理不当,救治不力,往往造成产妇死亡。因此,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是产科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对本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产妇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分析,以阐述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制订防治措施,降低孕产妇病死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本院分娩产妇5166例,发生产后出血154例,产后出血发生率2.98%。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经积极治疗无1例死亡。
产妇分娩痛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观察的标准为凡在2003年9月~2004年5月来我院门诊定时检查且在本院住院的初产妇,年龄22~32岁,单胎头位,孕周37~42周,无妊娠合并症,可拟阴道分娩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排除剖宫产者,观察组48例,对照组42例。
1.2方法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对观察组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产前教育产妇入院后由分管护士收集产妇资料,对产妇生理及心理状态做出正确评估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娩知识宣教。(1)通过讲解、示范,配以电化教育,让产妇及家属了解分娩过程、增强产妇对分娩痛的认知,减轻她们的思想负担,消除紧张恐惧和焦虑不安心理。(2)对产妇进行呼吸法训练及“触摸―放松”运动的练习。
1.2.2产时护理分娩过程中,由分管护士实行陪伴分娩,给产妇强有力的心理和情感支持,适时给予精神鼓励,并鼓励其进食进水,保持体力。(1)为产妇播放平缓、轻柔、优美的轻音乐,音量在70dB以下。(2)潜伏期产妇可在产科区域内走动,分管护士用亲切的语言解释分娩痛的性质及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的影响,使产妇心理放松,同时严密观察产程,满足产妇生理需要。进入活跃期晚期和第二产程,分管护士床边指导产妇掌握呼吸技巧,用鼓励的语言来消除产妇对临产的恐惧,在宫缩来临时,给产妇以舒适的抚摸,并通过诱导性想象、听轻音乐、触觉转移等方法分散产妇对疼痛的注意力,使产妇在整个产程中获得持续的心理生理支持。
1.2.3分娩痛评定标准疼痛程度分级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级标准可分为,0级(无痛):腰酸或稍感不适;Ⅰ级(轻度):轻度可忍受的痛,腰酸痛,微汗或不适,睡眠基本不干扰;Ⅱ级(中度):明显腰酸痛,伴出汗,呼吸急促,但可忍受,睡眠不干扰;Ⅲ级(重度):剧烈腰酸痛,不能忍受,呼叫辗转翻身,不能睡眠[1]。
会阴开口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长久以来,会阴切开一直作为分娩时保护会阴、防止III度裂伤的一种常规措施,但近年的临床研究对此提出了异议[1-4],国内外临床医师对侧切后盆底肌肉张力、大小便失禁、疼痛、III度裂伤的发生率进行了探讨。综述如下。
1会阴切开的临床应用
会阴切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胎儿娩出时扩大阴道出口,缩短软产道的距离。会阴切开自18世纪开始一直应用于临床,以避免会阴严重裂伤和减少盆底阻力。对产妇而言,如需进行产钳助产、胎头吸引、臀位助产时,为缩短产道距离,扩大产道出口,便于手术操作;或者,当产妇患有心肺疾病、妊娠高血压疾病、高度近视和其他情况需要缩短第二产程,避免过度使用腹压时;以及产妇会阴条件欠佳。如会阴体过高、会阴组织坚韧,分娩时阻力过大,会阴体短如自然裂伤,可能会伤及肛门括约肌时,多采用会阴切开术。对于胎儿,当出现胎儿宫内窘迫。需要立即娩出胎儿。或在早产时,避免胎头在产道内因受压导致颅内出血.以及为避免第二产程延长引起的胎儿颅脑损伤,需进行会阴切开。另一个目的是避免盆底过度伸展,以免产后盆底松弛.改善性功能,并减少大便失禁或尿失禁的风险。会阴切开率,美国为62.5%,欧洲为30%,阿根廷几乎常规用于所有初产妇的分娩[5]我国会阴切开率约为60%,初产妇可达80%[6]。
2会阴切开的临床效果评估
常用的会阴切开术分为正中切开和会阴左侧切开。与自然裂伤组比较,常规行会阴切开术肛门括约肌裂伤率以及阴道撕裂、阴道血肿、新生儿头皮血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并没有得到降低,而切口感染、会阴疼痛、会阴水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自然裂伤组[7]董金林等[3]报道在50例会阴III度裂伤患者中,会阴切开者40例会阴III度裂伤在同期会阴切开组的发生率为0.148%.远高于未切开组的0.048%。国内外还有相似的报道认为,会阴切开者如采取蹬腿外展位,髋关节过度屈曲、外展,会阴软组织极度伸展、紧张,一旦先露通过时,肛门括约肌难以避让、延伸,从而引起断裂[1,8]。
会阴侧切的另一个目的是防止盆底组织功能损伤,国外对519例阴道分娩的孕妇。在分娩后3个月进行随访,其中254例产妇接受会阴侧切术,余例产妇会阴完整或有会阴I、II度裂伤。详细询问产妇排尿症状、检查阴道壁压力、进行指压试验和尿停止评分试验,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大小便失禁生殖器脱垂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会阴侧切的会阴疼痛及产后性生活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会阴切开术可降低产妇盆底肌肉组织韧性并增加产后性交障碍和会阴疼痛症状[9]。另项针对限制性侧切能否减少肛门括约肌裂伤.以与侧切相关的肛门括约肌裂伤的风险因素的研究示,限制性会阴侧切使侧切率自37%降至17%肛门括约肌的裂伤发生率9.7%降至5.4%。与侧切相关的肛门括约肌裂伤风险也有显著性下降。Hartmann等[10]对1950-2004年所有与常规会阴切开,以及与切开类型有关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检索,其中26篇文章对产后3个月的结局提供了依据,经回顾性综合分析,结论为常规会阴切开的严重会阴裂伤、疼痛与限制性会阴切开相比未显示出优势,相关研究还提示,会阴切开未改善或预防二便失禁以及盆底松弛。
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妇产科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从中任意选择4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为参照组,其余45例给予优质护理干预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且研究组的心理状况改善程度更显著。结论将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妇产科护理中,可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妇产科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妇产科;优质护理;应用效果研究
我国二胎政策放开后,到医院就诊的妇产科患者数量增加较快,对妇产科患者的护理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1]。目前妇产科患者的护理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护患纠纷,因护理不当对患者造成心理伤害等[2]。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将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妇产科,并就其护理中疗效展开探讨,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抽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任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均为45例。其中,研究组患者中,初产妇30例,经产妇15例,患者年龄分布范围为23-49岁,平均(34.63±2.31)岁。参照组患者中,初产妇25例,经产妇20例,患者年龄分布范围为24-50岁,平均(35.71±3.24)岁。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1.2护理方法。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医护人员每天对妇产科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进行观察及例行检查;对产妇及胎儿情况进行确认;每天清扫产妇的病房;按医生的要求对患者实施药物护理等[3]。对研究组患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产前护理。研究组初产妇患者较多,因此产前心理疏导很重要,医护人员可依据自身多年的护理经验稳定患者情绪,消除患者恐惧心理[4],为顺利分娩提供保障。同时,要关注和指导产前患者饮食,预防不科学的饮食会对分娩造成影响。(2)产中护理。医护人员要依据产妇医生提出的相关要求,做好患者分娩过程中的生产护理[5]。如给予患者充分的鼓励和安慰,通过手势抚摸和眼神交流等方法,给产妇心理上的支持与鼓励,为患者顺利分娩提供保障。如遇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发生大出血、难产等的突发状况,医护人员要积极协助患者、医师,实施优质护理干预[6]。(3)产后护理。医护人员要特别关注分娩完成后引发抑郁症的产妇,及时给予患者耐心的心理疏导,确保产妇产后心理稳定。医护人员要指导“坐月子”产妇,预防出现产褥病、受凉、风吹等情况发生[7];指导产妇产后科学饮食,如多食用含有蛋白比较高的食物[8];指导准备出院产妇正确科学对婴儿进行哺乳及自身保养的方式,为产妇快速恢复健康做足准备。1.3观察分析指标。本次研究观察分析指标为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程度;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心理状况改善程度通过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测评体现;护理满意度通过患者填写调查问卷进行测评,满意度包含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种情况。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通过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c2检验,P<0.05时,证明两组数据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2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