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制度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4 10:22: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储备制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土地储备制度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有序实施城市规划,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储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的土地储备,是指市、区(县)政府委托土地储备机构,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储备计划,对依法征用、收回、收购或者围垦的土地,先通过实施征地补偿安置、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或者必要的基础性建设等予以存储,再按照土地供应计划交付供地的行为。
管理储备粮制度
第一条根据《**县非常时期粮食市场应急调控预案》(余府发[**]11号)关于建立地方粮食储备的精神,为加强对地方储备粮的管理,提高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能力,确保地方储备粮的安全和粮食市场的稳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地方储备粮储备,由县级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代收代储,储备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均属县政府。未经县政府批准,任何部门不得动用。
第三条地方储备粮主要用于调控和稳定本县粮食市场,应对粮食购销市场化条件下的突发事件和今后各种原因可能引发的非正常情况,保障全县粮食供应。
第四条县粮食局负责地方储备粮的管理工作,规划地方储备粮总体布局,制定地方储备粮的轮换方案并组织实施,监督和检查地方储备粮的库存数量和质量,负责地方储备粮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财政局根据县政府确定的储备粮储存规模,在每年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地方储备粮的所需利费。储备粮的利费补贴,按照中央储备粮的标准执行,即:储备粮管理费用补贴按每年每公斤原粮0.08元;收购贷款利息按粮食进价成本及银行当期利率据实补贴;轮换费用按3年一个周期,每储存1年每公斤原粮补贴0.04元。储备粮存储期间,按国家标准规定的正常损耗和人力不可抗拒的灾害损失,由县财政负担。储备粮轮换期间的费用、利息补贴,照常计补。县财政局应按季预拨储备粮的利费资金,年度终了后结算,并负责监督费用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六条地方储备粮所需贷款,在费用、利息补贴落实后,由储备粮承储企业向开户的农业发展银行申请解决。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研讨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存在的问题
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可以遵守,土地储备工作的深入开展就受到了限制。土地收购储备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政府在实行时需要有法律依据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然而目前,各地土地收购储备的制度建设都是由各地方政府自行决定的,没有国家统一的标准。不少地方政府把土地收购储备当成了牟利工具,土地收购储备对土地市场培育和建设会起到负面作用。在实际土地收购中,不少地方的收购储备机构常常忽视原有土地使用者利用土地的合理要求,过度使用政府强制力,强迫原有土地使用者必须接受政府收购土地的行为,或者收购储备机构在收购土地时,补偿价格不合理,以行政手段剥夺原有土地使用者的正常利益。扰乱了土地市场的公平交易。也较大,贷款期限也很难和储备土地周期相匹配,这种资金渠道很难满足土地储备。土地储备机制需要以界定土地收益的构成和合理分配政府和原土地使用者之间的利益作为重点问题解决。政府在土地收购中地位强于被收购者,因此土地收购价格偏低,被收购者的利益受到损害。随着我国土地市场逐步发展,土地收购储备的不再只是面向存量建设用地,其面向的范围和对象不断扩大,随之也会出现新的问题。不少地方都将收购储备用于征转农用地,虽然一时能够及时支付农民征地补偿安置费,对城市的统一规划管理也有帮助,但是导致了收购储备获得的大量借贷资金涌入农地转用、征地过程,一旦拟投资建设的项目情况稍有改变,已形成的新增建设用地极易产生闲置浪费现象。
改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对策
遵循科学土地收购储备程序,采取多种收购方式有利于提高收购运行效率。在土地储备环节上,应实现效益储备向发展储备的转变,积极探索土地储备模式,逐步做到向市场提供土地资源。在土地出让环节上,应遵循公开出让的原则,储备土地出让必须纳入统一的土地供应总量计划,实现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收益最大化。土地收购储备投入高、资金需求量大,因此保证土地收购储备工作稳定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土地收购储备资金的来源。资金的筹集、有效的使用、优化投资结构和资金的合理分配是保证资金良性循环的重点。每一项土地收购储备都应当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经过可行性研究后再采取资金储备。政府可以让开发商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事业发展工程中做出贡献的同时获得丰厚的利润补偿。在土地所有权收益优先的前提下也要保证土地经营权的收益。权利机关的监督力度要加强,地方政府应将土地收购储备年度计划纳入地方人大的报告中。对土地收购储备机构的业绩进行考核不应该单纯的以赢利目标,要把集体、公共、经济效益作为一体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标准。储备工作信息公开制度也应建立,避免暗箱操作,收购、开发、储备和出让四大程序都应公开透明。经营性开发建设用地和改造等项目用地都统一纳入政府的土地储备范围,从而合理控制经营性用地总量、确保重点项目供地。根据城市发展和建设需要,统一制定土地供应计划和土地出让计划,保持市场稳定、公开、安全运行,以实现政府土地收益最大化。
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促进城市均衡发展需要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作为保障。虽然我国多数地区都开始实行土地收购工作,但是国家还并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因此国家应尽快出台法律,建立土地收购储备资金的良性循环。
本文作者:赵伟工作单位:宾县国土资源局
土地储备制度调研报告
1996年8月,我国第一家土地储备机构——上海市土地发展中心诞生,1997年8月,杭州土地储备制度开始启动。2001年4月3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务院15号文件),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试行收购储备制度”。从此,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土地储备机构,土地储备工作在全国迅速展开。经过几年的发展,土地储备制度是否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还存在哪些问题,就此记者专程采访了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中心钟京涛先生,对土地储备制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
记者:我国的土地储备制度经过几年的发展,其作用和问题体现在哪些方面?钟京涛: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实施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对于培育和规范城市土地市场,盘活企业存量土地,增加政府土地收益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土地储备机构的建立已有效克服了以前划拨土地非法入市和多头供地的弊端,为政府集中统一供地,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市场起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国已有1258个市、县建立了土地储备机构。
由于关于土地收购储备的全国性立法仍未出台,各地纷纷制定了地方性规定,在具体操作上也各不相同,实践中暴露山一些问题,比如:土地收购储备的范围、土地收购价格的确定、收益分配等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收购储备的范围问题,目前有任意扩大的趋势。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建立之初,收购的重点是国有困难和破产企业的原有划拨土地,其目的也主要是为了解决旧城改造、国企改革中土地资产的处置和消化闲置土地(到2000年,闲置土地达11.6万公顷)等问题,探索利用城市存量土地的新路子。但目前其收购范围扩大到增量土地,甚至涉及刚刚出让的国有土地。大量征用农民集体土地,随意收回土地使用权,严重侵犯了农民和土地使用人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记者:这一制度以政府垄断土地供应为特征,如何体现竞争的公平性,如何与WTO规则相对接?
钟京涛:土地收购储备以政府垄断土地供应为特征,从当前来看,收购储备行为本身是否是市场行为一直是有争议的,在大部分地区它是行政行为,具有强制力,相对人对补偿价格无选择的余地。但同时,也确实有一些储备机构涉足二级市场,如厦门土地开发总公司还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新成立的上海市地产集团之下还有上海中星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闵虹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国有房地产企业。这些储备机构作为市场主体,没有疑问,可以说追求盈利是必然的,但公益如何体现?如何保障其它同类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在当前是很难做到的,别的不说就拿出让土地限期开发来说,别的企业二年不开发就收回,而对储备机构来说则没有限制,可待价而沽,显然是不公平的,这与WTO的一些基本原则,如国民待遇原则、公平竞争原则、法制统一原则等是相冲突的,
记者:上海的“市场主导”模式和杭州的“政府主导”模式,各自的优势、缺陷是什么?
管理市级储备粮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市级储备粮的管理,保证市级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有效发挥市级储备粮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根据《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安徽省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市级储备粮,是指市人民政府储备的用于调节全市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的粮食。
第三条市级储备粮的管理应当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确保市级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确保市级储备粮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并节约成本、费用。未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市级储备粮。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级储备粮的行政管理,对市级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实施监督检查;依照国家、省级和市级储备粮管理的相关规定及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健全市级储备粮各项业务管理制度。
市人民政府财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将市级储备粮的贷款利息、管理费用和轮换补贴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对市级储备粮财务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土地储备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加强土地调控,规范土地市场运行,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01〕1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6〕10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土地储备,是指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实现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目标,依法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储存以备供应土地的行为。
土地储备工作的具体实施,由土地储备机构承担。
第三条土地储备机构应为市、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隶属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承担本行政辖区内土地储备工作的事业单位。
第四条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财政及当地人民银行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互相配合,保证土地储备工作顺利开展。
土地储备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加强土地调控,规范土地市场运行,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01〕1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10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土地储备,是指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实现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目标,依法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储存以备供应土地的行为。
土地储备工作的具体实施,由土地储备机构承担。
第三条土地储备机构应为市、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隶属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承担本行政辖区内土地储备工作的事业单位。
第四条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财政及当地人民银行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互相配合,保证土地储备工作顺利开展。
粮食储备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中央储备粮的管理,保证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保护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稳定,有效发挥中央储备粮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中央储备粮,是指中央政府储备的用于调节全国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的粮食和食用油。
第三条从事和参与中央储备粮经营管理、监督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国家实行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对中央储备粮的垂直管理给予支持和协助。
第五条中央储备粮的管理应当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确保中央储备粮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并节约成本、费用。
粮食储备管理制度(省)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地方储备粮的管理,保证地方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有效发挥地方储备粮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并参照《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和参与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监督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地方储备粮,是指省、设区的市(以下简称市)、县(市、区,下同)人民政府储备的,用于调节所辖行政区域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等情况的粮食和食用油。
第四条地方储备粮实行分级负责、分级储备。
省人民政府负责全省地方储备粮工作,确定全省地方储备粮的规模总量,制定下达省、市、县地方储备粮储备计划,督促储备计划的落实。
国有土地储备制度
第一条为规范国有土地储备,增强土地市场调控能力,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有土地储备,是指县(市)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通过依法收回、收购、征收等方式,储存国有土地,以备向社会供应土地的行为。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有土地储备工作。
第四条县(市)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有土地储备管理工作,其所属的土地储备机构具体实施国有土地储备工作。
第五条县(市)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国有土地储备工作的领导,协调解决国有土地储备工作的重大问题。
县(市)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建设、城市规划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国有土地储备工作。